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杰的声音从帐内传来:“让他进来。”
几名卫兵放开了扭住博洛的手,又将他全身搜了一遍,确定他身上没有带兵器才放他入内,刘宗敏也跟着进去。
博洛一进帐中,见到高杰就跪下,道:“大将军,博洛有一个请求,请大将军务必答应。”
“讲!”
“大将军,这些满人的老弱妇孺都是随我投降大将军的,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请明天不要再派他们上阵了。”
博洛说完已是泪流满面,白天,他冲在最前面,亲眼看到一路倒毙的满人妇孺,那里面有白花苍苍的老人,更令他心痛的还有无数的小孩,有些满人的年轻妇女,怀里还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被唐军驱赶了上来,这些都是满人的希望啊,若他们都死了,那满人会存在吗?
抚顺城里有一万四千多满人,除了近四千人和投降唐军的士兵有关连被赫免外,其他一万多人全部被赶上了战场,
“不行,我唐军的勇士不能白白拆损在攻城的消耗中,只要前面有城池没下,他们就不可能撤下来。”
高杰的话,让博洛听得心里一阵悲谅,若是让高杰这么干下去,等到攻下了满人的所有城池,恐怕满人快要灭族了。
“大将军,中原不是礼仪之邦吗,为什么你能做出如此残忍之事,难道大将军不怕让唐军的名声受损,到时唐王殿下怪罪吗?”
“何为礼仪之邦,唐军殿下曾经说过,最大的礼仪就是礼尚往来,这种事,在努儿哈赤和皇太极手上都不是第一次吧,我如此做,正是遵行了满人的传统,难道不是礼仪吗,至于殿下会不会怪罪我,那就不用你为我担心了,你还是回去好好准备明天的攻城吧,只要城快一点攻下来,死的满人就会少很多。”
博洛哑口无言,呆立不动,刘宗敏在一旁道:“大将军没有怪罪你擅闯帅帐,还不快下去。”
博洛不死心的道:“大将军,如果我能将东京城说降,大将军可否不再驱使满人的老弱攻城。”
“我不能答应你,你若能说降东京城,我答应城内一人不杀就是,除非你能让辽阳老城的满人一起投降,我才可以答应你这条。”
辽阳一降,满人的势力基本已空,高杰当然可以说漂亮话,只是辽阳还有数十万人,上万的精锐士兵,满人如何会降,就是东京城的满人知道他们降后,会被驱赶去攻辽阳,也不可能投降。
博洛只能无可奈何的退了下去,第二天,唐军照样用满人对东京城继续发动进攻,无论城上城下,满人都死伤极惨,博洛索性自暴自弃,一直冲在前头,他想自己找死,为死在城下的满人赎罪,偏偏在受伤时却被几名满人救了下来。
救他的人是他弟弟岳乐,岳乐早就看到了博洛的不对劲,叮瞩博洛的几名亲兵,让他们随时注意博洛的动向,若是受伤,赶快把他撤下来。
到了第四天,东京城的满人士兵已死得差不多了,东京城仿佛瓜熟蒂落般落入了唐军手中,城中的物质堆积如山,唐军总算不用为粮食发愁,开始准备对辽阳的进攻。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四章 初展才华
李岩和刑红娘二人趁着官兵还有一段时间才会来的空当,对投奔的饥民重新整编了一番,李岩家中的子侄本身有许多识字,又有武艺在身,还有一些佃户,奴仆本身也身强力壮,远胜前来投奔的饥民,因此李家寨的人大多数都被分派下去作了头目,让李岩牢牢撑握了这支军队,红娘子的人马反而没有扩充多少。
因要避开李仙风的队伍,义军都是一边行军一边整编的,到了第三天,整个队伍已是焕然一新,再不复原先乱哄哄的一团,刑红娘看得暗暗敬佩,若是让她来可没有这个本事。
刑红娘的队伍本身家底就是一个强盗窝,后来又陆续加入了一些饥民,除了刑红娘,一个读书识字之人也没有,谁都是为了能使自己三餐不至于饿肚子才走上这条路,刑红娘能让这数千人不至于烧杀抢掠已经是不错了,再多的人她也管理不了,几年下来她才只能维持这样一个规模,也甘心将领导权拱手相让。
这几年,河南遭灾特别厉害,李岩曾给饥民组织过二次大型的放赈,放赈时不免有些鱼目混珠的,贪小便宜想多得一点的,为了能杜绝这类情况,李岩都是让家人按军法对饥民编组,才能使放赈井然有序,李家的子侄对于整编饥民已有了二次经验,有一些饥民受过李家的恩惠,也乐于配合李家的整编,有不从的。李岩毫不留情,马上赶出了队伍,才能见效如此之快。
这些年持续不断地灾荒。让老弱之人早已饿死,这一万多人中,青壮占了绝大数。老弱只有三千余人。其中李家寨和刑红娘以前的队伍中的老弱占了一大半。新加入地大多是无牵无挂的年轻人,李岩将老弱之人分开,另组一营叫老营,老营不参加战斗,专门用来帮士兵整理盔甲,兵刀。埋祸做饭等事,另外七千多人组成战斗部队,这其中加上李家寨本身的马匹,骡子和刑红娘原先地骑兵。组成了一支千人规模地骑兵部队。不过,这支骑兵真正地战马只有三百余匹,其余大多是骡子,毛驴组成。
到了雕县,这支队伍已经是象模象样了,战力比起数天前已跃升了不止数层,雕县县令见这支人马声势浩大,还有一千多骑兵,当即吓破了胆,弃县而逃,义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雕县。
攻下雕县后,李岩依照刑红娘的做法,将雕县的乡绅富户抄了个底朝天,所得粮食一半充当军粮,一半分发给饥民,不过,李岩到底出身于富户,对雕县的乡绅并没有拷打,只是将他们暂押在一块,等着义军离开了雕县就会放他们走。
在雕县,又有许多人围着义军要求投军,李岩却不收了,除非有一定武艺或者是读书只字之人,义军才肯收留,只是雕县不比李家寨,读书识字之人是一个也不肯投,只收到了二百多粗通武艺之人。
刑红娘忙问李岩这是何意,李岩答道:“兵贵在精不在多,何况眼下河南灾情严重,若我们多招兵马,粮草马上会不足,到时只有去进攻一些大的城池,以我们现在地实力,无异于自行死路,不如多招精兵,慢慢打上几仗,队伍就能越打越强,岂不比现在人多要好。”
刑红娘才彻底服气,以前刑红娘将领导权交给李岩手中,一方面是感激李岩当年的救命之恩,一方面是她作为一个女子,统领这数千人已是力不从心,此次闹大,生怕官兵一来,枉送了数千条人命,才让位给李岩。
只是她也怕李岩到底是书生意气,眼高手低,那岂不所托非人,见到了李岩整军和行事的手段,一颗心总算放心下来,笑道:“大哥,你天生就是统兵之人,若能早点随我起义,此事说不定已是一方诸候,就是不如唐王,也决不会在张献忠,张妙手、白九儿等人之下。”
张献忠进入江西之后,将朝庭的一个江西闹得天翻地覆,朝庭在江西地巡抚也折在张献忠手里,手下大军号称五十万,他又想向福建和广东进军,这次张献忠却碰了个头破血流,被福建的郑芝龙和广东的周右军大败而归,连孙可望和李定国都差点丢了性命,江西还有多处被郑芝龙和周右军两人的人马占了过来。
不过,张献忠的名声却不稍减,他在南昌公然称帝,号大昌皇帝,军队为奉天大昌军,张妙手、白九儿等人却活跃在河南鹤壁,濮阳一带,隐隐威胁着郑州,开封。
李岩轻蔑的一笑:“张献忠,张妙手、白九儿等人不过跳梁小丑,流寇之辈,早晚要被人所灭,象他们一样又有何用。”
刑红娘正色的道:“大哥,以后我们也就要被官兵称为流寇了,万不可如此称呼他们,否则我们也是自打嘴吧。”
李岩一愣,才知自己虽然起义,但到底多年的习惯没有改过来:“贤妹教训的是,是我口误了。”
刑红娘见李岩认错,也不以为甚,见他刚才独没有评到唐王,不由问道:“唐王如何?”
“并吞宇内,可得天下。”
刑红娘一愣,唐军虽然多次大败朝庭军队,又占据了湖广,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山西一半,甚至大草原也被唐军占据,按地方面积,唐军的地盘已比朝庭要大得多,只是唐军一向对朝庭并没有咄咄逼人,让一般人都误以为朝庭对唐军还有优势,刑红娘也从来不关心河南以外之事,听到唐王的事迹也认为和自己暂时无关,只是没想到李岩对唐军的评价会如此之高。
刑红娘马上就信了,她知李岩不是一个好说大话之人:“即如此。那我们不如去投靠唐军如何?”
李岩摇了摇头:“现在不行?”
“难道大哥想自立为王,也罢,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大哥无论如何决忠我都会支持大哥。”
“河南四战之地。又灾荒不断。若想在河南自立。那只是痴心妄想,除非能夺取山东,或直隶,否则,另想谈自立之事。”
以义军现在地实力连生存下去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根本没有夺取山东。或直隶的实力,刑红娘疑惑地道:“那大哥如何打算?”
“唐军中的宋孩儿和我有旧,早先也托人带过话,让我加入唐军。只是那时我全无反对朝庭之心,一口拒绝,还与他断交,此时我带人前去,或许能谋个一官半职,只是如今唐王帐下能臣无数,带甲数十万之众,现在我去了,必得不到重用,我又如何能施展心中的抱负,我至少也要拿下河南半省之地,才能带兵去投唐王,到时各位跟着我一起毁家起义地兄弟也能一起得到安置。”
刑红娘默然半响:“恐怕大哥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只是不甘心李家寨跟着你地众人到头来一无所获吧。”
两人正说话间,李俊走了过来,道:“大哥,李仙风派人来了。”
刑红娘在旁“咦”了一声,道:“他派人来干什么,把他砍了就是。”
李俊正要下去,李岩连忙拦住:“慢,把人带过来问问再说。”
刑红娘道:“那狗官派人来无非是想劝降,又何必要见,难道大哥还要犹豫不成。”
李岩苦笑:“我何偿还有犹豫之心,只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听听他说什么,还有话要让他传个口信,才愿意见他一下罢了。”
刑红娘撇了撇嘴:“偏你们这些读书人规矩多。”却没有再反对。
不一会儿,一个捕头模样打扮地人被押到了二人跟前,被李俊喝令跪下,那人进到义军军中,显然是吃了一番苦头,被吓得不轻,马上跪下磕头不止。
李岩道:“行了,你有没有书信,还是只有李仙风的口信。”
“有,有,还请大人过目。”那人连忙掏出了一封书信,
李岩接信拆开来一看,里面果然是李仙风的亲笔信,还盖了巡抚的大印,通篇都是叙述他和李岩父亲李精白的交情,未了才拐个弯道:“李信兄弟勾串女贼红娘子,破城杀官,劫狱焚衙,号召饥民作乱,谋为大逆,本拟即派大军痛剿,不使一人漏网,然念李信兄弟二人,或中乙榜,或为痒生,忠孝之心未全泯;又系宦门公子,世受国恩,作逆之志应非初衷。若能迷而知返,翻然悔悟,将女贼红娘子缚送辕门,立功赎罪。或只身归诚。
本抚院定以宽大为怀,减等拟罪。看在两家世交份上,力保他们兄弟两人脱罪。”
刑红娘虽然出身于武家,倒也粗通文默,李岩看信时,她也凑了过去,看了个清楚,冷笑道:“竟然两家世交,你下狱时,他为何没有半点搭救的举动,分明是担心我们不好剿,才想诱骗我等自投罗网,来人,将他地两只耳朵割去,以示警戒,李仙风不来则罢,他若敢来,必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那人听到要割去他两只耳朵,跪在地上痛哭流泪,求饶不止,刑红娘毫不怜悯,让亲兵将他拖了下去,将两只耳朵全部割掉,才放他离去。
李岩本想饶过下书之人,又担心刑红娘会认为自己对李仙风的话会动心,只好闭口不言,见送信之人被拖下去,才对刑红娘道:“贤妹,李仙风的大军离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当务之急是先击溃从商丘来的官兵,如此我们才不会腹背受敌。”
刑红娘见刚才李岩任由自己处置下书之人,心中再无疑虑,展颜一笑道:“大哥所说正是,如今大哥才是主帅,如何打,还需大哥拿主意。”
李岩道:“斥候来报,官兵已到宁凌,按他们地速度明天就能到雕阳,如今我军人多势众,不如埋伏在半道上,官兵来后,先到处布置疑兵,趁他们惊慌之际,我们的骑兵再出击,必定能将官兵大败。”
刑红娘道:“好计,官兵一心想剿灭我们,恐怕不会想到我军敢迎敌,他们只有不到二千人,我军一千骑兵,只要几个来回就能剿灭他们了。”
两人又细细推敲了一下,定下了完整的歼敌计划。
从商丘来的官兵是由一个参将带队,天启帝的皇后张氏出身于杞县,杞县还留有张氏一族,属于皇亲国戚,那名带队的参将正是姓张,听到老家被抄,那还了得,得到消息后就心急火燎的带兵往杞县赶来,只是杞县离商丘还有一段距离,他得到消息已晚了几天,不过,他能比开封的李仙风先赶到,可见他是多么心急。
雕县和宁陵之间有个地方叫帝丘,帝丘位于雕县城东北二十五里,雕、宁、民三县交界处,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李岩和红娘子的人马就埋伏在帝丘附近,等待从商丘来的官兵进入自己的包围圈。
后世的帝丘漫天黄沙地,此时却绿树成荫,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帝丘只有一些小山坡,接理根本不适合作为伏击地,李岩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把队伍拉到了帝丘来埋伏。
张参将心急如焚,一大早就率队朝睢县出发,一心要剿灭抄了他老家的义军,不到一个半时辰,已赶到了帝丘,眼看还要一个时辰就可以赶到雕县,张参将更是拼命催促手下快走,对帝丘的那些小山包连派人查看都懒得查看。
见官兵进入了自己的伏击圈,李岩一下令下,义军鼓声大作,从各个地方涌了出来,到处是旗帜人马,根本分不出有多少人,正当官军惊慌时,一阵惊天动地的马蹄声响了起来。
一名官军喊道:“骑兵,骑兵,我们死定了。”
张参将还在疑惑,那些流寇哪来的骑兵,李仵已带着骑兵从山丘后转了出来,这支由马匹,骡子,毛驴组成的骑兵队伍步调根本做不到整齐划一,整个队伍歪歪斜斜,若是让唐军见到了,肯定会笑掉大牙,可官兵却丝毫笑不出来,大明以前虽然可以和蒙古人交易马匹,但仅有的马匹一直要供应边军,内地的马匹很少,这一千五百多官兵,马匹不到五十,只能供军官和斥候使用,见了义军的骑兵如何不害怕。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已丧失信心的官兵组织不了一点抵抗,纷纷投降,连张参将本人也做了俘虏。
商洛和商丘一个在陕西,一个在河南,两者之间相差千里,有些读者可能搞混了,老茅看了有人留言说商丘早为唐军所得时,也是摸不着头脑,后来才反应过来。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五章 货币发行
唐军虽然攻下东京城,但他们的炮弹更是减少,已不足百发,对辽阳进攻的第一天,唐军就遭到满人炮兵的猛烈射击,城中全然不顾城下满人的老弱妇孺,一天时间,就有三千多满人死在自己的炮火下,夹在其中的唐军也伤亡了三百多人,若不是唐军仅剩的炮火拼命压制,唐军的伤亡还会更重。
可惜第一天唐军的炮弹就宣告完毕,第二天,没有炮火支援的攻城部队伤亡更是惨重,唐军手中的满人已死伤了大半,再这样下去,不出二天,唐军就得全部出动自己人对辽阳攻击,可是让没有炮火支援的骑兵下马攻城,未免太不拿人命当一回事,恐怕就是他们攻下了辽阳,等待他们的也不是唐王的嘉奖,而是军法官冰冷无情的面孔。
高杰无奈,只是停止了攻城,老老实实的呆在城下,等等高立功的后续部队支援,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是先攻下了东京城,才使唐军有充足的粮草可以等待。
东北的事离长安实在太遥远了,尽管高立功一接到消息,马上就用快马加急将情报发往长安,可是李鸿基得到东北最新的消息至少也要二十天,高杰和刘宗敏两人在辽宁将满人的盛京和东京全都攻下,李鸿基手上得到的消息还是皇太极身死,明军在小凌河畔全歼满人入侵部队的消息,只比明朝发往天下大捷的捷报快了一天。
当然。这不是说唐军地效率低,相反,唐军的情报效率极高。才能抢在朝庭发送消息的前头抢先送到长安,毕竟唐军送达消息地路途要绕过大草原,而明军从山海关到京师的路程才五六百里。
朝庭的邸报上面满是替朝庭吹嘘之词。许多人叫嚣大明百年地边患一举扫除。中兴就在眼前。是啊,蒙古人已经完蛋了,满人已再遭到重创,东北可以彻底放心,朝庭就可以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地扑灭各地地乱匪。
只是唐军就象一座高山横在朝庭的面前。许多人视而不见,大家也明智的不提,只要稍有见视的人就知道目前是唐强明弱,只是唐军很少大规模的主动攻击朝庭。使许多人都有幻想,或许唐军并不想推翻朝庭。只要能扑灭各地的乱匪,大家各安其事倒也无妨。
这是唐军每三天一次地朝会日子,唐军的重臣都坐在一起相商大事,李鸿基也坐在上面听各大臣的发言。
要让李鸿基象明朝皇帝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早朝,这点根本做不到,唐军的朝会本来是不固定,只有大事发生才由唐王招集全部官员议事,平时政事都是由尚书省处理,门下省和中书省长官监督,有急事或各省官员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才直接呈送给唐王,由李鸿基定夺。
后来李鸿基发现这种方法也弊病繁多,许多官员稍有争执,就一定要唐王拿主意,李鸿基本想偷懒,反而一天也不得闲,只好定下三天一次地朝会日子,若非急事,有争执的统统在朝会上解决,这才让李鸿基能省下大量的时间,三天一次的朝会,也能让官员时时和唐王见面,不至于生疏。
唐军目前的官职已快完备,采用的是三省八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八部除了仿明设为吏,兵,工,刑,户,礼部外,另设情报部,宣传部。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右仆射周凤梧,门下省长官为门下省侍中宋献策,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顾君恩,吏部尚书为许鼎臣,户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