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之后,整个归德府安静了下来,义军除了对本城中的豪门大户抄家外,对普通的居民秋毫无犯,还开始分发给一些饥民粮食,归德府由于处在黄河下游,可以取得黄河水来浇灌耕地,虽然也旱过一段时间,但受灾不重,百姓家中多有余粮,并不太需要救济。
归德是个大府,城中足有十几万人,里面的壕绅大户足有上千,义军将那些大户抄家后,获得的金银,粮草堆积如山,义军一举解决了粮草军需问题。
归德府下还有七八个县城,其他各县听到归德府被义军攻下后,官员纷纷逃亡,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归德下面的民权、宁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县城。
李仙风听到李岩和红娘子攻下了归德,一时之间进退两难,若是进,五千官兵实在不足攻下归德这样的大府,若是退,失地之名难逃,思前想后,还是自已的性命要紧,只要自己手中有兵,朝庭也不会重责,又退回了开封。
果然,朝庭得知李仙风不战而退,只是勒令李仙风进兵,剿灭这股乱匪,至于处罚,提也没有提,李仙风越发笃定,只是派出兵马虚应故事,事实上,官军连杞县都不敢过。
李岩和红娘子有了充足的粮饷后,开始招兵买马,附近的饥民听到李公子仁义,纷纷举家来投,李岩和红娘子选出精壮加入队伍,很快便发展到三万人,有了三万人马,李岩开始以归德为中心,四处扩张,一月的时间,拿下了淮阳,太康,郸城,周口等地,声势一下子超来了张妙九,白九儿等人,李公子之名,在河南一下子家谕户晓。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七章 金币狂热
听到唐王殿下要给官员加新俸,武将们都咧开了嘴,文官们见事已不可挽回,虽然所得比所失要少得多,毕竟唐军的官俸比起明朝来讲已是高了十倍,再加就是十几倍了,若还要贪心不足,自己也说不过去。
周凤梧首先表态:“殿下英明,使用金银币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官府,好处都有许多,臣远全赞同。”
顾君恩道:“火耗一事,弊病太多,一旦使用金银币,可以彻底杜绝官员借火耗贪污的借口,利多弊少。”
宋献策道:“使用金银币,对商贾也有利,可以方便商人之间的交易,也颇符合我军重商的政策。”
三省的巨头一开口,都对使用金银币赞同,其他想反对的人也明智的闭上了嘴。
赵良极管理礼部,按规定和番邦打交道都是由他负责,唐军现在还没有属国,礼部颇为清闲,偶尔要和朝庭打交道,赵良极才有机会施展露面,赵良极对于目前可有可无的位置颇不甘心,对于番邦的事务特别关注,期望有朝一日,礼部能在与番邦的交往中发挥作用,他起身问道:“殿下,据臣所知,番邦的银币许多重量为七钱二分,我军使用银两,何不将银币定为一两,显得比番邦要大气。
李鸿基解释道:“目前汉人使用的钱币多为铜钱,若银币铸成一两银子一枚,那么每次找零就要有一千枚铜钱。太过繁锁,定成半两则可减少一半铜钱,不过。这样还是太过复杂,为此,户部还准备了一种大钱。这种大钱地重量是现在市面上所流传的十倍。以后。五十枚铜币就可以兑换一枚银币了。”
众人点头称是,他们虽然不用亲自上街买东西,但有时偶尔出去一次,身上带着碎银,每次买东西都要过秤,有时商家找不开。还要到专门的银楼兑换,繁锁无比,若是用铜钱又太过沉重,以后有了银币。又有了大钱,确实方便了许多,出门带上几枚银币即可,找钱也不会有数百上千枚铜钱,最多有五十枚就了不起了。
其实若是要论方便,当然是换成十进制最好,只是银币地价值太高,中间和铜钱之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李鸿基只好下令铸大钱来解决这一难题,虽然还是会有所不便,但和以前用大锭的银子或碎银来交易,无疑改善了许多,要再方便,那就只有用纸币了,不过,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赵良极还是有问题:“殿下,我军目前多有与番邦交易,他们的银币是七钱二分,我们地银币是五钱,那二者之间又如何兑换?”
李鸿基惊异地看了一眼赵良极,自己倒是小看了这个礼部侍郎了,这么快就能想到货币地兑换问题,他含笑道:“如果是一枚换一枚,当然那是最方便,可是番帮之人未必愿意,这个事就由他们商人之间去解决,我们就不用去管了。”
其实李鸿基打的如意算盘就是一枚换一枚,才故意份量比西方铸造的要轻,目前无论是唐军也好,大明也好,对西方的贸易都是绝对的强势地位,货币的价钱可不一定取决于你含银地多少,就象后世同样是用纸币,但是兑换的比例却千差万别,这和一国的经济份量息息相关。
如果大唐的商人强势地话,未必不能让对方一枚换一枚,那样的话,仅货币兑换,西方就要损失一大笔银子。
赵良极问完,李守忠也冒出了一个问题:“殿下,我军全换成使用金银币后,如果有商人用西方的银币来交税,我军是收还是不收?”
这个问题困绕了唐军户部很久,随着唐军与西方的商路打开,商人们手里的西方银币越来越多,唐军收税一直是直接收取银子,许多商人只能把收到的银币重新化成银锭,交给唐军,这给商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六月份时,总共有一百多万枚西方的银币重新化为银子,以后唐军都用上了银币,总不能让商家还把番邦的银币化为银子,再到唐军户部银行将银子兑换成银币交税吧,那岂不是多此一举。”
“收,怎么不收,番邦的银币不也一样是银币吗,不过,这个兑换比例就暂定为一比一好了,如果以后番邦的银币成色,重量有调整,这个比例再定。”
李守忠纳纳的道:“这会不会太……太……”李守忠本想说太黑心,想想李鸿基到底是唐王,这个黑心两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太黑心了,是吧,你放心,商人们精的很,他们会主动将银币融化成银子,再用银子去户部银行换成我军的银币来交税,他们再也不会向你抱怨我们不收银币。”李鸿基对于黑心这个词倒是毫无顾忌,适者生存,这是西方遵行的铁律,唐军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
有了唐军官方定下的兑换比例作参照,可以肯定大唐境内那些精明的商家会尽量将双方的兑换比例压成一比一,什么,不公平,这是我们朝庭定的价,我们交税也是一比一的交税。我们千幸万苦的将货物运过来,你总不能让我们吃亏吧,你再去哪儿找到这样的货物。
“什么,你要用银子付帐,那好,银子付帐加价二成。”
“你不买,那好,你走开,有人会买。”
虽然大多数商家将银币运回来后,肯定会把银币化成银子来交税,但和以前相比,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相信得到实惠的商家再也不会抱怨麻烦。再说,银钱落到商家手里,他们最终还是要消费出去,进一步推动唐军领地的繁荣。
西方人也不是傻蛋。吃了亏地他们,面对汉人的强势贸易地位也只能忍气吞气,只有在自己的钱币上打主意。如果他们地成色下降到比唐军低的地步,那唐军完全可以抬成一比一点五,或一比二兑换。最终他们的货币只能向唐军靠齐。才不会吃亏。
通过钱币地影响。恐怕以后许多西方地计量单位就得全部换成东方地了,以后大家的标准都要向唐军看齐,这才是一个强势的贸易国家要做的事情。
众人再无疑虑,唐军全面使用金银币的政策就此定了下来,唐军的第一任户部银行行长,由户部待郎陈宇担任。统衔金币和银币地铸造及发行。
首先使用到金银币的无疑是唐军中的官员,虽然使用金银币将官员的最大灰色收入砍了个无影无踪,但对于俸禄地增加,他们还是很高兴。毕竟这才是正当的合法收入。
等他们拿到这个精美的钱币时,许多人的抱怨也消失了,这个钱币印得太美了,他们都爱不释手,结果第一个月的新俸大多数官员竟然舍不得花,流传到市面上的银币虽然有许多,金币却极少。
唐军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最高的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他们每年的俸禄达到了三千两白银,其次下来是六部的主官,几个二品的大将军,他们的俸禄达到了二千五百两,唐军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每年都在一千两之上。
如果换成金币,每枚金币重达半两,合五两银子,最高的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一月的俸禄也就是五十枚金币,而一般五品的官员一月的俸禄只有十多枚金币,女人对这种金光闪闪的东西最是痴迷,放在家中连几个妻妾都不够分,又如何会流到市面上去。
唐军的一名普通野战军士兵的饷银为每月二两五钱银子,折合成银币相当于五枚,唐军已有二十万野战军,折合成银币,每月军饷所需就是一百万枚,加上三十万守备军,每人的军饷是三枚银币,又是七十五万枚,加上政府官员系统,唐军一月发下去的银币高达二百万枚以上,饶是如此,这个银币一上市,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抢购,只值半两银子的一枚银币,有人出到了半两银子加四十枚铜钱,然后是三十枚,二十枚,直到唐军的银行遍布了整个县一级的城市,这种溢价兑换的行为才停止。
银币发了下去,李鸿基还怕百姓见到了这种陌生的东西会拒绝使用,他特意出府,到西安的街上溜达了一圈,见没有什么人用银币,又走进了一家大酒楼,点了满满二大桌子菜,和亲卫们一起坐了下来,想听一听大家对钱币使用的议论,可惜花了半天功夫却没有听到一个人谈论钱币的事。
李鸿基大为失望,见酒菜已用的差不多了,只好喊来小二结帐。
小二乐颠颠的跑了过来,几名亲卫想拦住他,李鸿基微微摇了摇头,亲卫才放手让小二过来。
那小二也不在意,看李鸿基所点的菜就知道眼前之人非富即贵,富贵之人规矩多,开酒楼就得和气生财,他到李鸿基面前弯了一下腰,道:“客官,承蒙惠顾,一共是六两一钱六分银子。
六两多银子已够一个中等人家一月的开销了,让李鸿基带着十几人一顿就吃光,李鸿基暗叹酒楼的利润可观,他掏出了几枚银币道:“今天没带银子,用银币付帐成不成?”
李鸿基手上足有十几枚银币,叮铛作响,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天,这就是银币,好漂亮。”
“真的,我也想要。”
“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过。”
“这你就不如我了,我有一个亲戚,是五品大员,他不但有银币,还有十几枚金币,那金光闪闪的才漂亮,这个银币相比差远了。”
“真的,我怎么不知道你有亲戚做官。”
“远亲,远亲呐。”
那小二更是如鸡啄米的点头:“行,当然行,客官若用银币的话,只需支付十二枚银币”
李鸿基大讶:“不是说要六两一钱六分银子,为何只要十二枚银币,后面的零头不要了。”
小二道:“掌柜的吩咐了,凡是有客官到酒楼用餐,若用银币付帐,后面的不足一枚银币,那么零头就可以抹去。”
李鸿基开玩笑的道:“那我用金币付帐,若是后面不足一枚金币,是否也可以抹去。”
小二激动起来:“客官有金币,金币只要付一枚即可。”
李鸿基没想到玩笑成真,酒楼的掌柜竟然为了一枚金币,肯硬生生的舍去一两银子,李鸿基往衣兜里一掏,拿出了五枚金光闪闪的金币,拈出了其中的一枚放在小二的手里,小二手里哆哆嗦嗦,这样的大酒楼,称之为日进斗金决不为过,若是在小二手里放上一锭金元宝,他的手决不会哆嗦,无奈酒楼的掌柜是妻管严,自从他的夫人无意中看到一枚金币后,每天朝他吵着要。让掌柜烦的要死。
唐军的金币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其他都是发放银币,那掌柜又从哪里能够得到金币,只好告诉伙计,若谁能先收到一枚金枚,就提升他一级,这枚金币关系到他的前途,让小二如何不哆嗦。
旁边的人看着李鸿基都敬畏起来,这金币李鸿基随手一掏就是五枚之多,他的口袋里鼓鼓的,若都是金币,恐怕不下数十枚,唐军的金币刚刚发行,其中品级最高之人所得的金币才五十枚,眼前这人至少也是个三四品的高官。
不过,这种敬畏很快就淹没在对金币的渴望中:“这位先生请了,卑人愿意出六两银子一枚购买先生手中的金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另一人已经喊了起来:“我出六两半全要了。”
“我出七两。”我出八两。”直到有人喊出十一两一枚,才没有人加价,若不是李鸿基的护卫拦住,恐怕就要有人冲上来强行兑换了。
李鸿基自然不知,现在金币的价格在黑市上已炒到十二两银子一枚,足比他本身价值两倍还多,依然是有价无市。
唐军的每一枚金币上都有一个编号,使得每一枚金币都显得独一无二,现在的金币编号都很靠前,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这是难予想象的,这才使得有人狂收金币,从官员们手中偶尔流出来的金币价格节节升高。
李鸿基费了好大的劲才让亲卫分开人群,狼狈不堪的逃了出来,回到府中,李鸿基才对金银币的使用彻底放下了心。
第七卷 博奕 第四十八章 搂草打兔
高立功接到高杰的情报后,大吃一惊,才知道两人胆大包天,竟然想凭着二万人横扫满人的老巢,不过,高杰对满人情形的描述让他也颇为动心,若是能一举将为患汉人政权数十年的满人荡平,封侯拜相未必不可能,唐王对满人是如何重视,高立功自然心中有数,这些年,唐军的精力绝大部分花在蒙古和满人身上,否则,唐军现在已可能一统中原。
他一面派出快马向长安报告,一面起手下二万人马,三万民夫亲自带队向高杰支援,整个大草原只留下一万人马机动。
与高杰秘密在沙地行军不同,后续的五万唐军完全是大张旗鼓,他们押着无数的粮草辎重,一路向还没有完全归附唐军的大草原东部压了过去。
唐军来了个搂草打兔子,一面行军,一面对东部的蒙古人扫荡,不服从的蒙古部落纷纷剿灭,投降唐军的部落,高立功勒令他们尽出部落中的精壮,跟随唐军出征,西乌珠穆,阿鲁科尔,翁牛特,霍林郭勒,巴林等部纷纷投城,等高立功到达科尔沁时,五万出征的大军已变成了七万。
科尔沁的奥巴接报大惊,急忙亲率部族中的勇士出迎,这些年来,奥巴夹在唐军和后金之间苦不堪言,后金要被剿灭,对他来说是好事,至少侍候一个主子比侍候二个主子强,他还想是不是能和唐军讨价还价。剿灭后金之后,东北之地归他来管理,那是最好不过。
奥巴尽起族中最后地五千勇士。想在唐军面前一展威风,见到唐军铺天盖日的七万大军,他吓得话也不敢说。将唐军迎回部中后。赶紧杀牛宰羊款待唐军。并将族中最美的女子海兰珠献给了高立功。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是皇太极大妃孝端地侄女,也是皇太极另一个最宠爱妃子布木布泰的姐姐,本来在三年前,海兰珠的丈夫死后,会由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博尔济吉特氏姑侄姐妹三人,一起嫁给皇太极。
海兰珠地美貌是无庸致疑地,皇太极娶得海兰珠后。一点也不嫌弃海兰珠嫁过人,封她为“宸妃”并将宸妃居住地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取《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雕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极得皇太极宠爱,地位在皇太极的五宫中排第二,还有庄妃布木布泰之上,仅在她的姑姑孝端之下。
宸妃死时才三十三岁,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紧急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他在宸妃的灵框前,长时间涕泣不止。厚葬宸妃后,又追封她为敏惠恭和元妃。
可是三年前,皇太极大败之后,历史却发生了一点改变,一是皇太极的身体极差,已无心娶妃,二是科尔沁部未必愿意再把族中地美女往皇太极的后宫里送,海兰珠就在科尔沁部住了下来。
此时海兰珠已是二十九岁,虽然已过妙龄,然而更加丰满成熟,娇艳动人,高立功一见就动了心,他笑纳了下来,奥巴才松了一口气,双方之间气氛热烈了下来。
当晚,高立功就和海兰珠睡在一起,第二天,奥巴才敢小心翼翼的提道:“大将军,不知将满人剿灭后,贵部对东北之地如何处理。”
高立功一时不解其意,道:“当然仿草原行事,当多移汉人,筑城垦荒。
奥巴大急,如此一来,他的如意算盘不但打不响,反而会被夹在中间,科尔沁部以后再无出头之日,他猛向海兰珠打眼色。
海兰珠当然知道她地使命,昨夜对高立功使出浑身解数服侍,此时刚承雨露,更是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摇着高立功的手,娇滴滴的道:“大将军,汉人不服北方水土,如此一来,岂不是劳民伤财?”
东北虽有不少汉人,但都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人掠夺过去为奴的,在东北尚为大明所有时,极少有汉人自愿过去,最多到了辽宁,再无人愿意往北走,唐军尽管大力鼓励汉人向草原移民,移民的速度也是极慢,何况更北的吉林,黑龙江地。
“那你说怎么办。”
奥巴连忙道:“大将军,我们科尔沁部愿为唐王殿下世代镇守这东北苦寒之地,还望大将军能够向殿下陈情,科尔沁部愿永远臣服于大唐。”
高立功才知奥巴的意图,不过,他并没有认为有何不妥,千百年来,汉人一直是如此做,征服的苦寒之地朝庭如果要派兵驻守,总是劳民伤财,而汉人又不愿意过去居住,这新征服的地方往往只能交给呈服于汉人的蛮夷,或者放弃,一旦蛮夷休生养息,强大起来,对中原王朝的忠心,恭顺马上变为翻脸无情,直到他们杀入中原,或汉人重新将他们征服,进入下一个循环。
“此事我不能答应你,必须由唐王殿下定夺。”高立功虽然觉得奥巴所说有理,到底还没有完全糊涂,这等大事,不是他身为一个武将所能决定。
奥巴脸上掠过一阵失望,不过,能得到高立功的不反对,已是极大的好处,到时科尔沁部先过去扎下根来,那时木已成舟,唐王就是反对,除非他再派大军,否则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