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立功不敢强行挣脱皇帝地手,只得随着皇帝来到了后花园,坐到了阴凉地树荫下,李鸿基忙叫人端上了冰镇地西瓜,高立功咬了几口,顿觉暑气全气,全身舒畅起来。

他这两年待在北方,长时间久于冰天雪地,就是夏天也是凉爽的很,这次接到皇帝的旨意,马不停蹄的往回赶,他在图拉纳山的驻地尚到处是冰雪,越往南行就越暖和,到了内蒙大草原时已是春暖花开,等进了陕西,更是酷暑难奈,让他这个从小长在陕西的汉子都几乎感到不适应。

看着高立功舒缓了一口气,李鸿基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如此,没有再提把高立功调回西安之事,而是命人拿出了那幅世界地图,向高立功询问道:“不知爱卿现在已推进到了哪里。”

高立功见皇帝不提刚才地事,当然不会再提,他在去辽东之前,皇帝曾给了他一幅一模一样的地图,一见皇帝拿了出来,高立功立即指了出来:“回万岁,臣在东面已到达锡霍特山,北面已到达努尔干省。”

在明朝前期,汉人已征服苦兀(库页岛),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建立努尔干省,管辖黑龙江流域。在万历晚年(1616年),黑龙江土著女真人摆脱明朝独立,建立后金。

当时,大兴安岭东侧是海西女真、三江平原是野人女真,吉林省是建州女真。锡霍特山脉和库页岛是赫哲族,从鄂霍茨克海沿岸南沿乌第河外兴安岭一线直至额尔古纳河居住着鄂温克人、索伦人、雅库特人。

结雅河则居住着鄂伦春人。

他们都是当地的土著,通古斯民族,归后金管理。贝加尔湖以东则住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人,不受后金管辖。

如今后金已为大唐所灭,黑龙江以南地区地各族都被高立功、高杰、刘宗敏率领的大军横扫一空,其余之人除了归附唐军以外,就继续向北逃去,如今经过二年的时间,高立功等人才刚刚到达前明建立的努尔干省,连鄂霍茨克海和库叶岛都没有到达。

李鸿基不由摇头,太慢了,他却忘了,大明是倾数十年之功才到达鄂霍茨克海,而且管理也十分松散,根本不象唐军这样,可以说只要驻军不撤,这些地方已完全属于唐军的领地。

不过,李鸿基知道,俄罗斯人早已对西伯利亚垂涎三尺,现在许多地方都还是无主之地,若是唐军不取,等到俄罗斯人来到,再想将西伯利亚全部划入大唐的疆域,不知要增加多少难度。

事实上从俄罗斯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派人与曾被沙皇处以重刑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联系,鼓动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为沙皇拓殖疆土效劳开始算起,俄罗斯人进入西伯利亚已达半个多世纪,如今俄罗斯的势力才到勒拿河附近,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

见到皇帝摇头,高立功忍不住将心中地疑问问了出来:“皇上。这些地方不能耕种,无非是产些木材,野味。得之并无大用,既然世界如此之大,何不将精力放在皇上所说的美洲、澳州等地。”

对于李鸿基拿出的世界地图。高立功等人第一次见到时。更多地是惊奇。原来中原竟是这么小,虽然也有怀疑这图的真实性,却谁也不会宣诸于口。

中原之外,还有其他大地,古有流传,《准南子·墬形记》道:“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分天下为九州,“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九州之外更有四洲是指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些虽然和皇帝地图上所标明的地名不同,但所谓地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谁也没有见过,自然不会质疑皇帝地说法。

而且随着高立功对黑龙江以北进入地越深,越知道皇帝所持的地图正确无比。只是不知此图从何而来,有人大着胆子问过皇帝,李鸿基却从来不说。众人只得作罢。

“朕之所以要爱卿等人先拿下西伯利亚之地,实在是时不待我,北方的俄罗斯正在西伯亚利大踏步的前进,朕不取,这些地方就要落入俄罗斯人手里。”

“俄罗斯,皇上所说的可是数年前,礼部郎中李淮庸和骁骑上校欧阳杰出使的俄夷之地。”听到皇帝提出俄罗斯,高立功马上反应过来。

“正是,如今他们已出使数年,还未见回转,朕估计此番是出使凶多吉少。”李鸿基说完,还颇有几分后悔之色,当初不该见到那些俄罗斯人,便未作考虑就派人出使,俄罗斯人虽然入侵到了蒙古大草原,但真正地俄罗斯都城莫斯科却与唐军相隔万里之遥,路上更是部落众多,强盗成群,哪能说出使就出使。

“彼等俄夷,万岁又何必放在心上,若是敢和我军抢夺,到时将他们打回去就是。”

不必放在心上,李鸿基不由苦笑一声,后世的北极熊对土地无比贪婪,就是在沙皇快要破产的边沿,也咬紧牙关要修西伯利亚铁路,就是为了将这块不毛之地圈入自己怀中,通过数百年的努力,俄罗斯从一个小国成了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一地大国,在他们全盛时期,占了中国两倍以上的国土,若是落入了他们手里的土地,再想要他们交出来,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李鸿基可以不怕后世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不怕强胜一时的德国,却不能不防备北极熊,这些当然不能同高立功解说,只是道:“美洲太远,现在并不适合开发,至于澳州不必急于一时,当务之急是抢占西伯利亚,此地虽然荒蛮,但想以后大汉子民繁盛,总有一日会用到此地,爱卿若能将这片国土全部拿下,当为后世子孙造福。”

唐军还没有大规模的统计过人口,只是根据各省自己报上来的估算,现在大唐人口之数当在一亿三千万左右,而在崇祯三年全国人口统计时,当时为一亿九千万,十年的战乱,使汉人减少了六千万人,而大明开国之时,人口不过二千万,数百年下来,已翻了十倍。

高立功虽然是武将,但知道了此为皇帝考虑以后人口大增时作的预备,自然不好再反对。

李鸿基将高立功留下聊了半天的时间,李鸿基将自己对辽东的想法完全告诉了高立功,以后辽东的数万名唐军将不会调回,以他们为基础,大唐还会组建一批军队,加强辽东的军事力量,而辽东军人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北,向北,一直向北,直到穿过这片茫茫的冰雪大陆,到达皇帝地图上所划的北冰洋为止。

而辽东的人口还是太少,相对于这片辽阔的土地,二百万人口实在是微不足道,皇帝雄心勃勃的拍着高立功的肩膀道:“人口,爱卿能否一直向前推进,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朕要在十年之内,让整个辽东的人口增加到不下千万。”

千万人口是什么概念,那足可以比得上内地最富裕的省份了,单靠这二百万人自已繁衍当然不行,若以十年为期,意味着每年至少要从内地迁入五十万以上的人口,才能确保十年之后达到皇帝所说的数字。

此时李鸿基完全忘记要将高立功调到西安之事,高立功已确认皇帝刚才在门口所说的话恐怕只是随口之言,松了一口气,比起待在西安无所事事,他宁愿待在寒冷的北方,虽然自己不认为那些地方有太大的意义,但至少是为国家开疆拓土,若真能如皇帝所说,每年向北方移民数十万,高立功相信,十年过去之后,北方肯定会整个大变样,而不是象现在这么荒凉。

高立功小心翼翼的问道:“在十年之内增加到千万人,万岁是否太过心急,不知国家能否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移民?”

崇祯十年的大移民,不过向东北迁移了一百万,已花费了唐军数百万两之资,当时因是灾民,他们不得不迁移,只要有一口吃食,就可以咬牙坚持到东北,如今全国已基本上统一,就是有灾荒也会等着朝庭救济,若是要迁入数千里外的北方,恐怕没有更优厚的条件,大部份人都不会乐意,移民五十万,恐怕耗资还要大于当时的移民百万。若是进行个一两次当然没有问题,十年下来,年年如此,整个耗资量太大了,高立功想想都觉得难度太大。

“这个爱卿不用担心,朕会将此定为一项国策,每年拨银三百万两用于移民。”

李鸿基挥挥手,毫不在意,按历史,现在还是崇祯十二年,小冰河时期还要五六年才能结束,整个中原地区天灾不断,今年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四省都有灾情,唐军虽然推广了红薯、土豆、玉米等耐旱作物,使灾民不至于大面积逃荒,但只有要宣传得当,还是有人愿意往北方迁移。唐军虽然用钱的地方多,紧一紧,拨银三百万两还是没有问题。

第九卷 帝国 第四章 试探

    高立功一回来,就得到了皇帝整整一天的接见,尤其是在封赏还没有公布的时刻,更是让人浮想连翩,他们谁也不知道,其实对各人的封赏早在皇帝回到西安数天后就定好了,还以为皇帝要等高立功回来征求他的意见,不过,高立功能得到这个待遇,众人也不觉得忌妒,无论是高立功本人所立的功劳,还是他与皇帝的关系,没有人敢自认比高立功更强。

果然,高立功回来的第二天,皇帝就宣布举行大朝会,局时在朝会上公布各人的封赏,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六十二人,除了李双喜、吴三桂等人开始进入广西、贵州两省围剿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张献忠外,其余人都悉到场,加上各部其他的低级官员,一时之间,皇宫大殿内人头济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二百多人。

皇帝还没有到场,整个大殿上顿时乱哄哄一片,很多少都在相互打听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封赏,心中有数的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不慌不忙,却并没有什么人向他们三人打听,反而是高立功身边围了一大帮人,都想从高立功身上提前知道自己的封赏。

昨天皇帝跟他谈了一天的北方规划,何曾提过什么封赏之事,高立功自然一问三不知,众人还以为高立功保密不肯说,高立功虽然是正二品的镇国大将军,但许多武将和高立功多是布衣之交。自然不用顾忌太多,纷纷要高立功提前透露,好做到心中有数。

高立功被众人说得大汗淋漓。只感到比打了一仗还累,正不知如何推脱时,李娃地声音传了过来:“皇上驾到。”

高立功大为松了一口气。和众人一起跪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万岁!”

看到殿下一脸兴奋的众臣。李鸿基自然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清了一下喉咙,开口道:“众位爱卿跟随朕转战南北,九死一生,十年时间,才有我大唐天下,自古创业难。守业更难,今天朕在这里封赏百官,并不是表示天下就此太平无事,反而是要各位更加精诚团结。才能保得我大唐不蹈前朝覆泽,朕不寄望于本朝能够千秋万代,永远传下去,只希望从此之后,我大唐子民能够永远不受异族入侵之苦,我汉人的军队能够始终将刀口转向外部地入侵。我中华民族能永远走在其他民族之前例。”

众臣越听越是奇怪,不由引起一片骚动,哪个朝代不是希望千秋万代永远传下去,皇帝如此说,未免太过不吉。只是众人不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只得窃窃私语。

听到下面传来的窃窃私语声,李鸿基才意识到自己跑题,重新咳了一声:“下面朕就开始宣布此次封赏的名单,李娃,你来念。

李鸿基说完,将早已拟好地名单交给了李娃,众人顿时竖起了耳朵,刚才地窃窃私语全都消失,大殿上一根针掉下来都清晰可见,只有李娃地声音在大殿上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郝摇旗、马守印、卢象升、李岩……”

叫来名字的人都一个个站了出来,跪在大殿中央,回道:“臣领旨。”

李娃看也不看,一个个名字继续念下去,念完后松了一口气,继续道:“以上二十五人,忠心可嘉,功不可没,朕特赐封开国男爵位,年俸六千银元,封地……”

说到封地,李娃故意顿了顿,若有爵位没有封地,那只相当于可以领一份干俸的虚衔,一旦有了封地,那就是实封,意味着自己可以在封地横行无忌,众人更是不敢漏了一句,心里不停的催促让李娃快点念出来,对李娃故意停顿不由恨得咬牙切齿,却没有一个人敢在大殿上发火,只能眼巴巴的望着李娃。

见到众人脸上焦急的神色,李娃不忍继续捉弄:“封地每人一万顷。”

众人顿时哗然,一万顷是什么概念,换成里那就是封地一百里,足可以够上汉时地一个侯爷了,这还是最小的开国男爵,上面的子爵、伯爵、候爵、国公、亲王等自然更多。

深知大明番王之害的洪承畴、赵良极、卢象升等人马上就站出身来想反对,李鸿基一摆手:“众位爱卿不用心急,如果有异议等朕封赏完毕再提也不迟。”

洪承畴等人只好退下来,不过,他们都奇怪地看了周凤梧、宋献策、顾君恩三人一眼,见他们毫无反对的意思,心中不由嘀咕不已,皇帝此举分明是大唐以后的祸乱之源,他们三人身为事实上的宰相而不加以提醒,莫非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叫到名字的李岩、陈宇等人对自己的封地之多也大出意外,而左良玉刘良佐一班有封赏的降军更是惊疑不定,封地太多,对他们来说是祸不是福,若是以后稍有风吹草动,有人告发他们谋发,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只是皇帝有言在先,他们的疑虑暂时只能憋在心里,谢过恩后,退了下去。

接着李娃将封为子爵的二十人名单念出来,宣布每人年俸七千银元,封地二万顷,众人已经有了免疫力,不再惊讶,许多人都在盘算,皇帝到底是何意,自己的封地要不要领取。

等到全部六十二个爵位封了出去,众人都张大了嘴,周凤梧的封地达到了五万顷,而宋献策、顾君恩等人的封地也有四万顷,那些想反对皇帝分封的人心中都恍然大悟,莫非是三个执宰贪图自己的封地才不反对,说不定还是他们自己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许多人心中马上兴奋起来,若能凭借此事向三人发难。让皇上看清他们地私心,纵然板不倒三人,也必定会在皇上面前留下深刻的映象。以后加官进爵也不是难事。

有人很快算出此次皇帝封出去的土地总共有一百二十二万五千顷之多,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大明地田亩总数在最高时只有八百余万顷。到了崇祯未年。因官绅、番王大势圈占土地。加上用各种手段瞒报、漏报,田亩总数更是减了一半,在册数只有四百余万顷。

大明的赋税正是全压在这四百余万顷的自耕农手里,加上不时地天灾,才使全国到处烽火四起,最后轰然倒塌。当然封地和耕地不可比,但就算封地里十分之一是良田,也是一个了不起地数字,皇帝总不可能把大臣地封地都弄到穷乡僻壤去吧。

这么一想。大殿上顿时哗啦啦的跪了一大片:“请皇上收回成命,万不可如此分封。”

他们万没有想到,皇帝倒不是要把大臣们的封地弄到穷乡僻壤,根本就是要弄到国外去,那些已得到封地的功邸们也是心中不安,见许多人跪了下来劝皇帝收回成命,只得也马上跪了下来,表示不能因自已使大唐日后陷入内乱中。

李鸿基笑咪咪的看着殿上跪着的那些人,除了周凤梧、宋献策三人依然站在殿上不动声色外,其余地人已经全部跪下,就算有些人不想皇帝真得收回成命,在大势之下也没有一个人敢站着。

“众位爱卿平身,朕倘且没有公布你们的封地,现在推脱是不是太急了一点,难道朕就没有考虑过诸位所说的问题吗,还是以为朕现在就糊涂了。”

皇帝的话说得挺重,一部分人马上就趁势起身,只有洪承畴、卢象升等人坚持不肯起来。

“无论万岁将功臣们地封地定在哪里,都是国家的祸乱之源,明太祖当初给各位皇子封王时,许多有识之士就以指出番王不可封,明太祖却执意不听,才有后面明成祖的靖难,而明成祖之后,番王之权大部都收回,尚还有后面的宁王之乱,皇上不可不察,皇帝现不封皇子,而封功臣,臣以为,皇上千秋之后,本朝的祸乱将远甚于前朝。”

洪承畴将此番话说出来之后,整个殿下顿时哑雀无声,都为洪承畴捏了一把汗,李鸿基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的道:“你如此说话,莫非就甘心不要朕的封地。”

洪承畴的头磕得咚咚作响:“皇上赐给臣封地,那是天大的恩典,臣也心动,但臣却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至大唐的千秋大业不顾,臣肯请皇上将臣的封地收回。”

李鸿基的脸不由转向其他人:“你们呢?”

“臣肯请皇上将臣的封地收回。”有封地的五十多人马上跪下了一大半,其中高立功、高一功、田见秀、贺小风、李劬、李过、李万成、刘芳亮、田见秀、贺珍、贺景都在其中。

而拓养坤、黑虎星、刘希元、高杰、李守信、袁宗第还有二十余人却站在那里不动,他们明显舍不得自己手中的封地。

李鸿基看得头痛,跪在下面的人未必真心,站在上面的人才是他们的真实体现,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会将到手的利益丢掉,自己真是多此一举啊,想要试一下群臣的忠心,现在反而更加麻烦,自己是该对未下跪的人信任更多一些,那是对那些跪了下来,口口声声要自己收回成命的臣子信任更多一些。

“各位爱卿平身吧,朕分封的决议不会更改。”

听到李鸿基如此说,那些站着的人明显松了一口气,而跪着的众人却更是坚决:“请皇上收回成命,否则臣等决不敢起身。”

这种群臣大规模抵抗皇帝旨意的事,在李鸿基登极以来从来没有发生,如今却是开了一个头,李鸿基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想要后悔也是无用,他不再强令众臣起身,而是转身周凤梧:“周爱卿,你来告诉大家,各臣工的封地位置。”

见到周凤梧出头,跪着的群臣更是激动,分封之事果然是三位执宰鼓动皇帝作出的,一时之间大殿上声震动天,矛头直指周凤梧、宋献策等三人。

周凤梧大感吃不消,皇帝今天好象是玩过火了,转眼向李鸿基看去,李鸿基向身边的李娃连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