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凤梧道:“不错,恐怕是如此了,当初我军进入蒙古时,各部以为还会向往常一样,汉人的军队找不到蒙古人决战,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去,许多蒙古部落为避我军锋芒向草原逃去,如今他们掂记着原先的草场,自然又陆续回来,见到我军在筑城,那还不急,一旦我军筑好了城,他们就有永远失去草场的危险,现在许多部落已开始袭击我军的筑城部队,还有那些已经筑好的城池也受到侵袭,但都被我军的大炮火枪打了回去。”

“他们的大会在什么地方开,我们的人能不能混进去。”蒙古人若又在这时候结成联盟,组成数万大军,虽然对陕西构不成威胁,但对内蒙新筑的各城威胁太大,到时蒙古人非得把所有城池都拆了不可,李鸿基的第一反应就是再也不能让蒙古人联合起来,一定要破坏他们的结盟。

“斥候已传来消息,他们的忽勒台大会在曼达尔戈壁举行,我们的人混进去是没有问题,我军现已收复了十几个蒙古部落,普通的蒙古牧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城市的修建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加上我军优厚的军饷,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们的忠诚应当没有多大问题。”周凤梧收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如今唐军在草原上的投入可不少,很多战马,牛羊也放在筑好的各城中间的草场喂养,毕竟唐军上次缴获的牲畜太多了,不可能都带回来。

李鸿基马上下令道:“好,此事就交给李双喜负责,他对草原最为熟悉,一定不能让蒙古人再有统一的领导。”

周凤梧道:“唐王放心,此事李将军一定能胜任,这事一开始就有许多蒙古人不同意,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头上又有一个大汗,只要稍一挑拔,蒙古人为了这个汗位就有可能先自相残杀起来。”

李鸿基还是道:“不可大意,不要小看了蒙古人,当年成吉思汗能将一团散沙的蒙古人团结起来,焉知现在蒙古人在我军的压力下不会再次团结起来,告诉李双喜,万一蒙古人真的选出他们的新大汗,无论怎样,也要趁其不备把蒙古人的大汗杀了。”

周凤梧顿时严肃起来,道:“是,军机处一定会全力作出配合,让这次蒙古人的忽勒台大会不会有结果,只是马将军那边该怎么回复。”

李鸿基才想到马维兴的事还没解决,道:“西安城头应当有不少火炮吧。”

周凤梧道:“西安的防务是近卫中郎将李过负责,这要请他过来一问才知。”

“不错,不错。”李鸿基明白过来,马上令人把李过叫来,李过封为近卫中郎将后,已搬出了唐王府,他的侍卫长之职也让给了别人。

周凤梧小心问道:“唐王,你不是要把西安城头的重炮给马维兴吧。”

李鸿基道:“正是如此,西安现在稳如泰山,火炮当然给前线最好。”

“唐王,此事万万不可。”周凤梧马上反对,从宋以来,朝庭为了防止象唐朝的番镇作乱,一直采用强干弱枝之策,如今大明的京师也有数十万人马,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毕竟人多势众,而宋朝更是号称有八十万禁军,唐军现已正式立国,西安就自然成了大唐的京师,现在西安的兵马不过三万,许多人都觉得少了,再减去大炮,万一部下有异心,率军攻打西安,那整个唐军的大业就要完蛋,所以军机处的众人虽然知道西安城头有不少重炮,谁也没敢往这方面想。

李鸿基见周凤梧反应如此强烈,不由问道:“有何不可,现在西安稳如泰山,难道官军还能飞过来进攻不成,这些火炮先给前线用了,等商洛的炮厂铸好了,再重新加上就是。”

周凤梧道:“唐王,不患外,而患于萧墙。”

李鸿基顿时笑了起来:“你是说我一手带出来的军队会造反,怎会有这种顾虑,太可笑了。”

周凤梧见李鸿基不在意,忙道:“唐王,人心不足蛇吞象,或许会,或许不会,有人可能本没有这种想法,但如果得知西安的防御薄弱时,说不定就会禁不住诱惑,此事唐王绝不可等闲视之。”

李鸿基脑袋里顿时闪出一个人来,高杰,自己又马上否认,现在的高杰没有任何理由会对自己造反,不由对周凤梧道:“爱卿过虑了,我相信唐军对我的忠诚,再说就是有手握重兵的人有不轨之心,他也要想一下手下的官兵是否会跟他。”

周凤梧道:“唐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清醒的头脑,万一有人脑子发热,起了不轨之心,恐怕就不会如此思前想后了,到时就算西安平安无事,对我军也会受重大的打击,自宋以来,历朝都是在京师布有重兵,事实上起过作用的有多少次,这力量重在于威慑,而不在于真正要使用。”

李鸿基知道周凤梧的担心,但这种担心根本没必要,他能绝对相信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既然如此,前线有需要,干吗不用在需要的地方呢,对周凤梧道:“好了,周爱卿,这大炮只是暂用而已,等商洛铸好了大炮,自然会补上,你不用太担心。”

周凤梧见李鸿基下了决心,跪了下去,道:“还请唐王三思,西安城头的大炮绝不能动,臣相信,其他几位军机大臣知道了也会如此劝柬,还请唐王收回成命。”

李鸿基连忙扶起了他,道:“凤梧,你这又何必,我先问一下李过再说。”

这时,李过已来了,见周凤梧跪在地上,大为惊讶,李鸿基很少让人下跪,不知发生了何事,周凤梧要跪着,说他犯错好象不是,唐王要亲自把他扶起,李过摸不着头脑,也不知李鸿基找他来有何事,连忙行一了礼,道:“参见唐王。”

见李过来了,周凤梧整了整仪容,顺势起身,向李过问道:“李将军,我想请问一下西安有多少门重炮?”

李过马上报了出来,道:“禀大人,西安共有重炮二十门,迫击炮五十门。”

李鸿基一听,道:“行了,有五十门迫击炮就可以了,其余二十门重炮可以先给马维兴,让马维兴可以顺利攻下凤县,打通甘肃的道路。”

李过傻了眼,没想到叫他来是想抽走城头的大炮,顿时明白了刚才周凤梧跪在地上的原因,不由也跪了下来,道:“唐王,千万不可将重炮全部抽走,否则引起危急,就是拿下甘肃也得不偿失,甘肃不会跑,可以慢慢打,至多等个三四个月,商洛的重炮就可满足马将军的要求,西安的防卫万不能减弱。”

李鸿基对他们一样的反应很是奇怪,难道少了二十门重炮西安就真有危险不成,对他们道:“你们先下去吧,此事我再考虑一下。”

周凤梧见李鸿基好象铁了心,和李过对望了一眼,无奈的退了下来,马上找到洪承畴等人,洪承畴等人一听要把西安的重炮一起抽走,慌忙一起来到了唐王府,请求李鸿基收回成命,李鸿基坳不过众人的劝说,只得退让一步,先给马维兴运去十门重炮,到时再攻不下,就只有等商洛新生产的重炮了。

这些天,马维兴已停止了步兵的作战,干脆用十门重炮日夜不停的朝城里轰击,凤县城内的房子可没有城墙结实,挨到的就是一个大洞,房子里的人非死即伤,城墙三公里以内都是唐军重炮打击的范围。

虽然官军前面的部队都在藏兵洞内,炮弹很难打到,但时不时有炮弹向头上飞过,吃饭换班时也要走出藏兵洞,唐军被城墙阻隔了视线,也不可能瞄准,但总有倒霉蛋会被炸到,这种比例虽然很小,但守城的官军每天都要在这三公里内提心吊胆的走上二遍,任谁也会感到害怕,说不定炮弹就会落在自己头上,那时就尸骨无存了,官军的士气急速下落。

虽然如此,但不解决官军的骑兵问题,唐军就不可能攻下凤县,派出去寻找小路的人都已回来,没有一人有收获,众人顿时把目光都寄托在西安能增派大炮的希望上。只要有了足够的重炮,官军的城墙再坚固,骑兵再利害,凤县一样也会被攻下来。

第十八章强攻

凤县城下,唐军的大炮还在一刻不停的响着,城头官军的耳朵整天被轰鸣的嗡嗡作响,又是十几天过去了,唐军的大炮一直没有停过,许多官军都恨的牙痒痒的,该死的,难道他们的炮弹不要钱吗,每天上千发的炮弹落在凤县城中,凤县的地面已到处是坑坑洼洼了,官军每次行走在这些大坑旁边,不时的要抬头看有没有炮弹从天上落下来。

唐军的大炮根本就是瞎发射,马维兴发了狠,城墙太坚固,我就打城里,这么多炮弹砸下去,总有倒霉鬼,反正唐军的炮弹一时半刻用不完,以商洛的炮弹生产量,从来就没有让唐军对炮弹有缺泛的感觉。

官军每天都有数十人不幸遇难,这种损失对数万大军来说是微乎其微,唐军平均一百发炮弹才能打死一名官军,在董学礼看来,这分明是得不偿失,唐军要打就让他打去,看他到底有多少炮弹,但士兵可不这么想,他们每天至少得吃一次饭,换一次班,这就就得走两遍头顶随时有炮弹落下来的数公里道路,让他们不能不胆战心惊。

城墙下藏兵洞里不能没有人守卫,闯军已在大炮的掩护下偷袭过两次,现在唐军虽然没有攻城的迹象,但官军也不敢大意。至于象官军的高级将领,也已经十几天没上过城墙了,唐军的炮弹没头没脑,他们不愿意冒险来到城头。

宋献策站在浩浩荡荡的嘉陵江山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在凤县前拐了一个弯从旁边流过,暗叹可惜,若是嘉陵江能在凤县的后面流过就好了,唐军还可以借助水道攻城,可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凤县在唐军的大炮面前能岿然不动,宋献策其实比谁都急,这一战马维兴和他都是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若迟迟不克,什么脸面也要丢尽了。

前面的凤县就象是一个超级的乌龟壳,官军躲在里面不出来,唐军的火枪再利害也只能徒呼奈何,这些天来,宋献策每天都在秦岭和紫柏山到处观察,看有无可乘之机,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甘肃在唐军一开始崛起时就作了提防,由于通往甘肃的道路太少,官军又盘查严格,唐军的情报部在甘肃几乎是一片空白,当地所有的百姓又都被官军移走,唐军对官军的情况只能作个大概的估计,地形又不熟,强攻不凑效,一时唐军竟毫无办法,只能乱发炮弹来打击官军的士气。

这种打击到底效果如何,唐军中每个人都没有底,只能猜想而以,但如果派兵强攻,损失太大,马维兴不愿让士兵白白送死,在向西安请调的大炮没到来之前,大家总不能在城下无所事事,炮击就成了最好的方式,不但能让士兵时时感受到战场的硝烟,敌人的士气总会有打击。

这天,马维兴,宋献策,高一功三人还在为如何攻打凤县绞尽脑汁时,马维兴的亲兵进来道:“报,将军大人,西安的信使回来了,还带来了大炮。”

信使一去,将近二十多天没有消息,马维兴等人都快要等得望眼欲穿,听到大炮调来了,众人都是大喜,马维兴忙道:“快,把来人带过来。”

马维兴派出的信使叫马进宝,在唐军中任骁骑少校之职,和马维兴也有一点乡族关系,他一进来,马维兴就迫不及待的问:“带了多少大炮。”又埋怨道:“怎么现在才回来,也不把消息早点传过来。

马进宝不由感到委屈,他刚到西安时,开始由于军机处没有大炮可以调派,只能让他先在西安等待,马进宝没有等到确切消息,不敢回传,后来李鸿基作出把西安城头的大炮抽调时,洪承畴等人群起反对,又僵持了数天,后来李鸿堪让步,只调十门重炮,军机处众人才勉强同意,让马进宝同起运的大炮一起回宝鸡,因此担搁了时间。

但他知道马维兴急于知道大炮的数量,忙道:“回大人,一共有十门重炮,又运来的二万发炮弹。至于属下没有及时回报,实在是另有原因。”马进宝又把西安的争执说了一遍,众人才明白原来运来的大炮还是从西安城头抽调的。

只要十门大炮,众人虽然还觉得不十分满意,但唐王把西安的大炮都抽调了,总不能把西安城头全部大炮都调来吧,有了那一番争执,众人若是敢如此想那就成了居心叵测了。

马维兴看了看宋献策道:“军师,短期是不可能有更多的大炮了,如今我军的重炮翻了一番,足可能一战了,明天是否全线进攻。”

宋献策考虑了一下,同意了他的要求,闯军现在有了二十门重炮,足可以压制官军的火炮了,以前多次进攻只所有失败,和迫击炮不能发挥太大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官军至少有三十多门大炮,光靠唐军的十门重炮根本压制不住,迫击炮只能分开,威力在减,唐军的进攻也只能以松散的阵形,到了城头自然不是早有准备的官军对手。

这一天,唐军和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分别,那十门重炮还在轮流向凤县城中发射炮弹,所有的官兵也只得在藏兵洞里待着,由于唐军还有一百多门迫击炮,官军并不敢留太多人在城头上,只是每隔一段距离派了一两个观察哨,并没有发现唐军有什么异动。

所有的唐军都已得到了动员,明天就开始要对凤县的总攻了,这些天来,唐军无所事事,只能从远处拼命运来木料打造各种攻城器械,现在唐军中的攻城器械已堆满了一营了,士兵们每天都只能听到已方的炮声隆隆,却不攻城,许多人已经摩拳擦掌,听到了攻城都兴奋起来,唐军是骄傲的,这些年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怎么甘心被这样一座小城挡住自己的去路。

天暗了下来,官军趁天黑进行了换防,头上的炮弹还在不停的响着,令官兵愤慨的是城下的贼军在夜晚也不停止炮击,只是没有白天那么密聚而已,虽然在晚上经常有士气看不清道路,掉进唐军炸出来的大坑中摔伤,但官兵还是宁愿在晚上换班,头上虽然有炮弹,但毕竟没有白天的多,掉到坑里顶多摔伤一下,若被大炮炸到了,那就死无全尸了,若是掉到坑里把手脚折断,那更好,再也不用顶着敌人的炮弹守城了。

换上来的官兵进了藏兵洞,暗自庆幸,这次又没被大炮炸到,想起明晚又得走一遍时,不由骂着城下的贼军,败家子,大炮有这么用的吗,这样瞎打能打到几个人,但每个人还是心中忐忑,保佑自己明天能平安走过那段路。

第二天,天一亮,就在所有的官军都以为今天还是会老样子在唐军的炮火声中渡过时,众人惊讶的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唐军的大炮停了,众人又惊又喜,莫非贼军的炮弹终于用完了,太好了,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的走路了。

官军的观察哨却已觉察到不对劲来,城下的贼军好象在调动,哨兵连忙把情况朝后面报告,董学礼接道报告一惊,马上反应到,敌军可能要攻城了,马上命令欧阳衮带兵上去增援,此时官军设在城头的观察哨已确定了唐军要进攻了,他们看到了唐军又推出了十门黑黝黝的大炮,唐军还把十几天都没用过的小炮推了出来。

没等欧阳衮的增援上来,唐军已经动了,一个万人队整齐的迈着队朝城下走来,后面的迫击炮也开始往前移动,等进了官军火炮的射程,鼓声响起了起来,唐军的队形顿时散开,呐喊着冲向城墙。

得到信号的官军大炮开始响了,数十发炮弹落到了闯军阵营内,带走了数十人的生命,由于官军的大炮射程还是不如闯军的重炮,所以只有藏在后面,要用时才拉出来,炮兵们也完全看不到唐军的情况,只能依靠观察哨的报告来发射,准头也会偏差不少。

官军的大炮一响,唐军的重炮也开始发威,对着刚才官军炮弹飞过来的方向炸去,二十门重炮弹炸在凤县城头,官军顿感地动山摇,已有一门倒霉的大炮被唐军炸翻,其余的大炮连忙转移。官军的炮火顿时熄了下去。

彼此看不见,官军的大炮又是分散发射,唐军的火炮虽然可以迫使官军的炮兵转移阵地,但很少真正有大炮被唐军的火炮真接打中,至多是被炮弹擦边而过,炮手会受到损伤而已,没想到这次唐军的第一轮反击就报销的一门大炮,欧阳衮心中顿时有一股不祥的预感。

等到官军的炮兵转移好了阵地,城头的大炮又一次轰鸣起来,炮弹落在了唐军中,带起了一朵朵血花,唐军的重炮马上又跟着而至,迫得官军又一次重换阵地。

唐军的前锋已到了城下了,凤县城下顿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云梯,从藏兵洞里的官军涌了出来,拼命往下射箭,各种滚木檑石也都砸向唐军,在唐军阵营中掀起了一般死亡高潮,城下的唐军也拼命往上射击,不时有官兵惨叫着载下城头。

唐军的迫击炮终于也推到了城下可以发射的地方,一百多门迫击炮一起开火,将一段数百米的城墙覆盖,那段城墙的官军顿时死伤一片,整个防守已经空了。

官军的火炮报复很快来临,数颗炮弹落在唐军的迫击炮群里,马上炸翻了唐军数门小炮,唐军的迫击炮这次没有分散使用,所以损失才如此巨大,唐军的重炮马上反击,迫使官军的大炮女开始转移。

在官军大炮转移的这段时间里,足够唐军的迫击炮连发十几轮了,顿时清空了一段城墙,许多唐军得以顺利登城,唐军的迫击炮也跟着转移,守城的官军纷纷撤出城墙,躲进了藏兵洞,唐军若是上来,再用骑兵对付就是了。

双方只剩下了大炮在对战,前排的唐军已登上了城头,他们不象一般的攻城战,上了城墙就向前冲去,那样只会成为对方骑兵的刀下之鬼,这是数千唐军性命买来的教训,他们举着盾牌小心的站在城头,从带上来的口袋里掏出铁蒺藜撒在地上,躲在藏兵洞里的官军拼命射箭,许多唐军的铁蒺藜还没有撒完,就惨叫着倒在血泊中。

越来越多的唐军登上了城头,唐军的迫击炮已停止了发射,上来的唐军拼命在城头撤着铁蒺藜,官军的骑兵已经动了,数千兵骑兵从后面跳了出来,举着马刀呐喊着冲向唐军,唐军转身就跑,这次有铁蒺藜挡着,骑兵不敢全速冲击,许多唐军纷纷逃了下来,唐军的迫击炮再次发出怒吼,正落在官军的骑兵当中,许多骑兵轰然倒下。

欧阳衮见形势不对头,马上命骑兵撤回,被唐军的迫击炮一顿轰击,已损失了数百名精锐的骑兵,见官军的骑兵下去了,唐军马上又从云梯里爬了上来,朝官军的藏兵洞攻去,等到唐军人一多,欧阳衮只得又把骑兵派出去,唐军转身就走,迫击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两军就这样形成了拉据战,双方都死伤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