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枪和水壶解下来,挂在了身旁的树枝上。正是枪和水壶的重量使树枝出现了逆风而动的怪事。苏联侦察兵及时观察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进而断定敌人在此埋伏,最终确保了苏军将领和指挥部的安全。那些倒霉的德军特种兵,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暴露和被发现的。
  苏军最高统帅部得知了这位侦察兵的事迹后,下达了向他颁发战斗英雄奖章的命令。他所在部队的政治委员在颁发奖章时对苏军官兵说:“在兵不厌诈的复杂战斗环境中,很难说是机会多还是陷阱多。因为机会用不好也可能变成陷阱,而在陷阱里也可能发现机会。我们要向这位侦察兵学习,学习他的胆大心细,学习他在陷阱里发现机会的本领。”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61
  戏外程砚秋章诒和
  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就是呆在家里,也常独饮自酌。酒席之前,更是当仁不让。且其量之大,无人可及。1926年7月,程砚秋赴香港演出,一曲清歌,万人倾倒。英人总督特赠他一百二十年陈白兰地两瓶。
  说到酒,我还想起了吴祖光的描述。上个世纪50年代,文化部决定把他的《荒山泪》拍成电影。导演是吴祖光。吴在回忆该片摄制工作的文章里说:“我们经常一起挤公共汽车,一起吃饭。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有一次我吸了一口,呛得我半晌说不出话来;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我劝他,抽这样的烟,喝这样的酒会坏嗓子,应当戒掉。他淡然一笑,说:‘嗓子不好的,不抽烟不喝酒也好不了;嗓子好的,抽烟喝酒也坏不了。’”
  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在老北京的真光电影院或平安电影院,常能看到他的踪迹。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每日清晨,他一定在自家庭院打一套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戏也没法唱了,平汉路也不通,程砚秋闻讯后,想方设法从太原赶回北京东城什锦花园的住所。20日,日军猛烈轰击宛平城和长辛店。29日,日军进城,北平沦陷。紫禁城下空荡荡,人们躲避在家,传到每一个人耳朵里的,只是日本军人整齐的皮靴声和杂乱的马蹄声。他与夫人相对无言,因为就在三个月前,自己和尚小云还为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表演了《弓砚缘》和《青城十九侠》,座中还有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而三个月后,将军却已倒卧在沙场。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1938),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
  1942年的9月初,程砚秋自上海经天津返回北京,在前门火车站受到日伪铁路警宪便衣的盘查搜身。他忍无可忍,厉声呵斥:“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说着便走近一根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遭袭。为首的一个上去就动武,他挥拳还击。后面的几个狗腿子,遂一拥而上。程砚秋是来一个,接一个,把几个警特打得轮流倒地,狼狈不堪。程砚秋也就停了手,从地上拾起帽子。
  狗腿子对程砚秋说:“以后碰见再说。”
  “好,后会有期。”程砚秋说罢,整整衣冠出了车站。
  回到家中,他才发现手腕上的金表没了,耳朵也被打坏了。事情说起来像侠客大片一样生动,又像一场程派太极拳表演。从此,一座北平城,传遍了程砚秋的身手如何如何。这事在当时、在今日,也决非哪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此后,日本宪兵和特务一直盯着程砚秋,还闯入其寓所搜捕他。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梅兰芳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时期“蓄须明志”。其实,程砚秋也一样有民族气节。
  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自那次前门火车站遭铁路警宪盘查群殴后,他决定息影务农。第二年(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又在红山口、黑山扈一带洽购旱地六十亩,准备弃艺务农。熙攘人世,若能与自然机趣相契,便倍加珍视。他在日记里写道:“早思在海淀买房,思做农夫,不知能否达到此目的。并将大兄二嫂和三兄嫂等安置海淀,亦备自作归计,大家也可减少开支。理想如此,不知白住者愿不愿意出城来住?”又说:“因我极喜园艺生活,与世无害。演戏生活暂停不能不另做生活,以免落得白食饭无可对天。我常感做官之无味,尤其做现代官,也极想子弟们务农,儿孙们的心理恐怕与我不同。”
  一条溪水,几片白云,柳梢月色,板桥残霜,都令程砚秋感怀不尽。他自己做饭,从早忙到晚。有朋友来探望,也是自己做饭,请吃窝窝头。夫人来青龙桥代洗衣服,程砚秋将初学乍练的贴饼子奉上,还一个劲儿地问:“好吃吗?”他学着耕地,耕了一亩,铧破了一块,又耕一亩,又破一块。损失虽大心情颇佳。人家说,他的样子“有冯玉祥之势”,他说:“冯玉祥焉有我精神!”种地需要浇水,他请人装辘轳。安装好了,程砚秋兴致勃勃地一边浇水,一边唱歌,还与安装工人一起,喝酒吃肉。
  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但“人生是大苦事,一切如梦幻”——却又是他在日记里反复咏叹的话语。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里,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吃着棒子面的窝窝头,腌萝卜条,喝着小米粥,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面对粗茶淡饭、土屋绳床,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50
  我小时候什么都不会郑渊洁
  看到今天的孩子从没上学开始就会很多技能,比如弹钢琴,比如英语,比如书法,比如学前认识很多字,比如会背很多首古诗,我就打心眼里羡慕他们,甚至埋怨父母将我生早了。倘若我是00后,也就是2000年后出生,我现在能上多少培训班?英语、音乐、奥数、电脑等等,家里来了客人,我张口就能讲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为父母脸上平添无数光芒。
  回想我的儿时,除了撒尿和泥巴,什么也不会。说来惭愧,《咏鹅》我到40多岁才知道。英语的26个字母至今不能认全。假如我小时候像今天的孩子那样什么都会,恐怕诺贝尔文学奖早被我拿得都懒得拿了。
  我曾经在开一辆新车时,在高速上速度经常保持在每小时 120公里,后来汽车进入中年时,速度反而跟不上。专家告诉我,新车初驶时要中速行驶,这样才能保证它在中青年高速行进。如果在汽车的儿时就提速,它到了中青年就跑不动了。
  人生的童年相当于汽车的初驶。现在我有点儿庆幸父母早生了我。如果我在4岁就知道《咏鹅》,今天能写出千万字的作品?答案不乐观。
  我这是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27
  我们为什么感到社会不公平卢周来 毛春初
  社会公平状况
  世界银行对社会公平总结出两条原则:第一是机会公平。我们原来有一个说法,机会公平就是把所有人都放在一条起跑线上,比如说老人和小孩,如果是跟青壮年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或者是残疾人和正常人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想结果还是不公平的。所以政府、公共政策应该本能地照顾社会中的弱者,而掌握大量资源的人群应该有所收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否则,泛泛地说同一条起跑线,最后的结果就是赢者通吃。
  第二项原则就是避免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人都是机会均等的,而且富人的财富获得也具备正当性,但如果政府没有给穷人的基本生活与医疗保障,即使贫富差距并不特别突出,穷人仍然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老百姓的感觉来得比我们更加真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的公平在恶化。首先是收入差距的急剧拉大。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已经跟发达国家大都市没有多大区别了,但是中国最穷的地方呢,我刚刚到过西宁,去了一个贫困的地方,在村头有一家小店,我们把一切东西买光才花了370元。
  其次,发展起点的不平等、发展机会不平等、表达意愿与参与权力的不平等。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全国人大中,城市人口是每24万人选举产生一个代表,农村人口是每96万人产生一个代表,而且工人代表和农民代表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第三个表现就是社会排斥。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套合体的西服、合脚的皮鞋,就感到没有脸面进入到公共场所。我原来调研过一些农民工,他们每天吃完饭之后,就在马路旁几个人一起砸开一个西瓜就在那儿吃,他们感觉到城市没有办法容纳他们,他们不能进入到城市里任何一个公共场所。
  如果公平状况继续恶化的话,可能有这样的情况。短期看,会危及社会稳定,中期看可能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长期看可能会导致经济转型被锁定,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合法性的危机。
  比如说,在浙江发生了一起简单事件,就是当地的农民对污染治理不力去找政府,本来当地农民去找政府大概就十来个人,后来就扩大到酿成了1万多人的围攻事件。小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出现闹革命的问题。?
  这几年有一个词叫“改革冷漠症”,工人阶级说我现在穷得都到菜市场捡菜梆子吃了。富人害怕进一步的改革会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因而变得保守起来。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推动改革,普通老百姓也不愿意推动改革,“改革冷漠症”就是这样产生的。
  原 因
  社会公平状况恶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五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长的必经阶段,还有就是制度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这都具有震荡性。还有可以避免的三点,公共政策存在失误、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失范、政府的职能错位。
  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贫富分化,这是在现代经济学上有说法的。我们知道农业社会很简单,一把锄头、一条扁担,如果有一头水牛就非常了不起了。如果人均占有的资本量大了,就要给资本更大的利润,那么你就要不得不压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所以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差距会拉大。
  第二个因素就是制度转型。这可以从改革动力论上来理解,你要让改革能够推进下去,首先你就要让改革的参与者有改革的积极性,就是给他更高的收入,比如说我们的沿海,民营部门、三资企业,他们是中国增量改革的参与者,要让他们有积极性,只能给他们相对高的收入。如果改革越改越穷他们还会有积极性吗?
  但是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造成了收入差距,还不能完全解释公平恶化的问题,这只能由后面的几个因素来解释。第一个是公共政策存在失误,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社会保障改革。按照道理我们交了钱给政府,政府就应该给我们保障,但是政府是失职的。比如说教育,这是典型的半公共产品,或者是混合公共产品,但是最后都是老百姓自己掏钱。
  由于医疗走向市场,所以现在出现了“创造病人”的现象。像我的一个邻居,孩子感冒了送到儿童医院,花了2000块钱。这还不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跟家长说,你的孩子还有一点不正常,为什么,说是有点性早熟,就这样又花了1万多块钱,小孩还治得焉焉的。
  第二就是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失范。像官员弥散性腐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都属于此类。商务部的一个调查报告,说中国外逃官员是4000人,携带资金约5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100多亿。我去年承接这个课题进行大型调查,将官员腐败视为社会公平感的首要原因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63%。
  第三个原因是发展主义压力下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本来政府主要的功能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行宏观调控、创造法制环境,但是现在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是成为一家大公司,省长就是董事长,在这样的发展下,政府就有本能的亲善资本的冲动,造成不公平。
  解决之道
  中央现在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最好的选择就是在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推动制度转型,这个时候我们说促进社会公平不仅仅是解决不公平问题,而且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动力的问题。
  必须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改革大体分两步走,先有经济绩效的总体改进,后有对改革成本承担者的及时补偿。比如说,一个单位有100人,现在有一个决策,如果决策通过的话,可以为这100个人中的某一个特定人带来300元的收益,而给另外99个人每人带来1元钱的损失。?如果这个决策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付诸表决,结果一定是以99票反对对一票赞成而无法通过。但是从总福利改进的角度看,决策通过会给单位增加300元的福利,带来99元损失。所以改革是允许的,净收益是201元,这个时候政府就来协调,怎么的协调,改革的收益者给受损者补偿,做这么一个承诺就可以了。改革如果继续进行下去,受益者从增加的 300元中拿出198元,给其他99个人每人补偿2块钱。所以这样的话,改革一定会得到100%的支持。
  小平晚年在想什么,一个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怎么办,实际上就是分配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三农问题。而现在我们恰恰忽略了小平关于改革设计的后半段的有关补偿阶段。
  政府现在急需承担一些基本的保障责任,这就是兜底,像基本的救助,还有教育资助政策,不能以任何理由妨碍失业者临时性就业,还有就是法律援助。
  长远点必须要惩治腐败,提高政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行的费用,完善监管与法制,堵塞非法致富的渠道,建立劳资谈判的机制,还有就是司法公正。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22
  我的日本朋友北岛
  我的日本朋友AD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起飞以前,由于营养不良他个儿矮,仅一米六三。“那是和我同年出生的日本男人的平均身高。”他说到此嘿嘿一笑,有点儿无奈,有点儿自嘲,好像他是幸存下来的日本现代化的史前动物。他出生在北海道一个农民家庭。上大专时开始学中文,说到自己的导师他满脸景仰,似乎让别人也分享这阳光雨露般的恩泽。在导师的指引下,他在大阪一家书店工作了几年,积攒下到北京留学的银两。做店员的记忆并不怎么愉快,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每天至少得鞠好几百个躬。”
  在北京,他与自己的文化拉开距离。我能想像一个日本人在中国混久了的那股子舒坦劲儿,可以迎风打哈欠,自由自在伸懒腰,穿着背心满大街溜达。从北京语言学院毕业后,他死活要留在北京。“一想到回日本每天要鞠那么多躬,我就怕。”他说。
  说到日本人的鞠躬,我算服了。前几年去日本参加活动,我到哪儿都赶紧握手,就想免去鞠躬这一繁文缛节。可发现握了白握,日本人民握完手后退一步,然后深鞠躬。入乡随俗,我只好握完手再鞠躬,或先鞠躬后握手,后来索性放弃握手。鞠躬这门学问博大精深,其弯曲程度取决于社会等级贫富辈分性别等种种差异,且一次到位,不能找补。在日本,据说,某些公司在培训雇员时,准备可调节角度的三角型板架,仅鞠躬这一项就得苦练三个月。要不怎么成了魔症,若是在日本看见有人在电话亭边打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