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本官想象中的要差。”统率五师骑军的枢密院佥事古晋看着大局已定的战场摇了摇头。“蒙古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好歹当年还讲究迂回包抄,有个什么曼古歹战法,现在屁都看不到了,只知道死拼硬打。”说到这,古晋命令道。“立刻向南面报告,看门狗已经宰了,现在可以登堂入室了。呸!这是谁定的暗语,太阴损了”
569。灭清之战(8)
夕阳下的北京城一片死寂,除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巡城兵丁和顺天府的差役还在路上不停的巡逻以外,就连往日鼻口朝天的巡城御史也不见了踪影。事实上,从夏军北伐开始,北京城就开始了戒严,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就只开放两座给城外物资输入,人员的出行更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以至于往日热闹的茶馆酒肆人迹全无,普通民人更是除了上街排队采买价码天天上涨的粮油菜柴外,更是如同大家闺秀一般整日里大门不迈二门不出。
朝廷的政务已经完全停顿下来了,文武百官们各怀心思准备着退路,按时上下朝也是为了聚在一起打听前方的动静,以便能及时获得第一手情报,决定自己和家人何时逃出这个牢笼。对此,康熙尽管心里是不痛快的,但也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下旨责罚谁,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要知道现在人心惶惶,一个处理不当,或许前线没垮北京城就乱起来了,还不如镇之以静,万一胤禔他们侥幸打胜了,再秋后算账也不迟。
没错,康熙还是抱着能打赢的一线希望的。这也对,战争并不是人多就一定能打赢的,战史上,以寡敌众最后打赢的战例比比皆是,胤禔他们就为什么不能挽狂澜于即倒呢?只是夏军以偏师出击沧州以来,康熙对取胜的想念就越来越淡了。没办法,人家都快打到北京城下了,胤禔却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把作为机动力量的蒙古军拿出来阻击,这往好处说是这位主持战事的太子慎重,往坏处想未免会让人觉得主将有些优柔寡断了。
是的,夏军可能是虚晃一枪可能是调虎离山,姑且先不说夏军能不能拿下城墙坚固但防守兵力不足的北京,可若是夏军不攻北京只着意切断前线的粮道的话,清军迟早还是要输掉战争。因此,康熙只能强令胤禔出兵。
现在,蒙古军是出动了,结果却在固安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以至于非逼得马尔浑他们飞马请求清廷掏出巨款来才能激励军心。没办法,只要蒙古人拼命,该给的钱还是得给,唯一担心的是,蒙古兵迟迟拿不下固安,夏军又趁势出兵了怎么办?
越是担心的东西越会来,穿转黄马褂的一等侍卫呈上雅尔江阿的紧急奏报:“夏军骑师数万迫近固安,诸王会商,决议迎战。”
这是决定性的大战了,康熙敏锐的洞察了这一点,但却无能为力,只好按下性子在宫内等着消息。干等消息也不是个办法,康熙决定找人聊聊,于是派人传唤老臣李光地。好在,崇祯上吊时找不到百官的一幕没有出现,李光地很快出现在了康熙的面前,这给了康熙不小的安慰,于是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起来。
一开始两人聊聊诗文,渐渐的说到了朱子的文章,很快又转成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慢慢的红烛高烧,但君臣二人似乎忘记了肚中饥饿,依旧聊得十分的尽兴。
申时已过,月上中天,已经十分倦怠的康熙如梦初醒,这才命人奉上酒宴。
举杯在手,还未饮用,殿外踉踉跄跄的闯进一人来。
看着满身血污的马尔浑,康熙已经明白了一切,他悲凉的一笑:“可是败了?”
“奴才,奴才无能!”马尔浑以头抢地,咚咚的敲了起来。“六万蒙军一战而败,所能逃出之人,十不足一,简亲王也失散了”
康熙无心追问交战的具体过程,只是问道:“那你为什么不跟着战死?”
马尔浑哑口无言,康熙摆了摆手:“算了,活下来也不容易,赶快回府带着家人出关去吧,记得大宁一路已经不安全了,出宣化走漠南,绕路过去。”
谁知道康熙这时候说的是不是反话,所以马尔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此时便见李光地开口道:“王爷糊涂,大清在关内虽然败了,但还有关外,可若是连宗贵都死在关内了,关外又谁来指挥?皇上的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王爷还不快走!”
马尔浑恍然大悟,当即冲着康熙三拜九叩,然后毅然决然的转身便走。
看着马尔浑的背影,康熙意兴阑珊的命令道:“告诉阿哥们和各家王府,立刻离开北京。”
太监和侍卫们火烧火燎的跑出去通报,康熙却只是自顾自的喝了一杯:“李光地啊,你为什么不走啊,赶快逃命去吧,或许朕的子孙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老臣已经老了,走不动了,也不想被海逆当成丧家犬一样撵得无路可退。”也许知道大限将近,李光地明显少了许多忌讳,一些原本不可能从他嘴里听到的话此刻也说了出来。“就留下来陪皇上喝喝酒吧。”
“李光地,你是忠臣啊。”康熙似乎有感而发。“来,陪朕好好喝喝。”
陪着康熙喝了一杯后,李光地笑道:“臣其实不想当什么忠臣,臣这一辈子就想当名臣,当个一个辅佐明君开万年太平的名臣,可惜,这一切都毁了。”
李光地的感叹触动了康熙,康熙幽幽道:“若不是郑氏小儿,朕也是个万古明君呢。”
说到这,君臣顾盼,不禁泪流满面。
良久,康熙才摆脱了负面的情绪,再度举杯道:“不说了,喝酒,喝酒。”
只是天下无不散的酒宴,看着醉眼朦胧的李光地被扶回家,康熙慢慢站了起来。此时紫禁城外的骚动声,就连禁宫深处也听得明明白白。康熙侧耳听了一会,嘴角浮起一丝莫名含义的冷笑。但很快冷笑化作了苦笑,接着一脸落寞的他向后宫深处独自走去。
康熙孤独的走进交泰殿,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建筑,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两任皇后来,想着想着,前太子胤礽的脸也在他脑海深处浮现了出来。
康熙突然暴怒的喝道:“逆子,若不是你急着谋朝篡位,又岂能让郑氏坐大,你,你大清的罪人,你,你给你母亲丢脸”
康熙有些癫狂的发泄着,好半天才纾缓了情绪。当理智慢慢回到康熙的身上,他发现自己的时间其实不多了,于是便倒退出这个有着他美好记忆也有他痛苦回忆的地方。
等康熙亲手带上略显得沉重的殿门,转身准备离开之时,他才惊异的发现交泰殿的丹樨之下已经跪满了闻讯而来的嫔妃们和那些年幼的皇子皇女,至于他命人通传,要求立刻撤走的几位年长阿哥也出现在队列之中。
“朕还没有到大行的时候,你们哭什么丧。”康熙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下令道。“来人,拟旨,命皇五子胤祺为监国,即刻出巡奉天、宁古塔等地。”胤祺吓得不敢接诏,康熙又道。“朕知道你没这个本事,所以朕只让你当监国,如果胤禔能活着逃到关东,你带几个弟弟就奉他为皇,如果胤禔没这个福气,无论南面谁回来了,就把那张椅子交给他。”胤祺唯唯诺诺,几个年长的阿哥也神色有异,康熙随即一指胤禟和胤俄。“你们两个留下来,其余的人都回去准备了,天亮之后,御前侍卫和步军统领衙门会护送你们去奉天。”
众人随即星散,只有胤禟和胤俄脸色苍白的看着康熙,由于严父的积威,他们两个并无胆子趁乱私逃了,但又不敢陪着明显想以身殉国的康熙留在紫禁城里。
正在患得患失之际,就听康熙吩咐道:“府里可以派人去通知一同撤往奉天,至于你们俩,帮朕办一件事,做好了就让你们走。放心,海逆没有这么快杀到北京城下,他们现在的第一要务还是消灭南面的三十几万朝廷兵马。”
听康熙这么一说,胤俄仿佛活过来一般,忙不迭的问道:“皇阿玛,您让儿臣做什么?”
康熙不动声色的吩咐道:“你们俩去找些人,到宫外拆些木料运进宫来,再找些菜油、灯油什么的,把这紫禁城淋上一遍。”
胤禟、胤俄仿佛挨了一拳一样,一个个张大了嘴望着康熙不知所措。
整整数息之后,回过神来的胤禟这才磕磕巴巴的确认道:“皇、皇阿玛,您,您这是,要,要烧了紫禁城吗?不,不能啊,万一激怒了海逆,咱们满洲”
话音未落,康熙一个巴掌拍到他脸上:“混账东西,大清怎么会亡的,不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当主子的贪生怕死耽于享乐结果一代不如一代了。”
康熙接下来的话即是解释又是告诫:“死几万、十几万满人算什么,只有逼到绝路上了,咱们满人才会振作起来,才能重新君临这如画的世界。”
胤俄很想说康熙疯了,但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正在茫然之际,一名太监快步跑来报告道:“老佛爷,李光地李大人府上报丧,说李大人刚刚过去了。”
康熙点点头:“死得好啊,这条老狐狸到死还在算计,即显了对大清的忠心,又以为能用一死平息了南面对他的怒气。死还真是便宜了他!不过也罢,算是替朕在前头开道,到了那边,朕也不会太寂寞。”
说罢康熙冲着胤禟和胤俄一挥手:“还不速速去办”
570。灭清之战(9)
自古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然而夏军却以总计伤亡五千的较小代价斩杀了蒙古联军四万有余,并俘获王公以下三千余人,使得浩浩荡荡的六万蒙古精骑最终只有一万余人逃出生天、一路落荒逃往草原,因此肯定是空前的大捷。
只是一场大捷还足以彻底奠定胜局,所以夏军主帅古晋在一面派人挟此战的胜果招降周边府县的同时率领骑军主力悄然南下,直扑东昌清军后路。只有陶月宣武军第六师因为要看护伤员和看守俘虏,所以留在了固安一线休整。
不过陶月也是个胆大妄为之辈,并不想就此结束他北伐之战,没有捞够军功的他随后七拼八凑的从宣武军第六师残部中调集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十二门大炮和该师所剩的大部分炮弹便连夜直扑北京而去。
夏军出现在北京城外的消息显然让城内的众多满汉文武更加急着逃命。
由于担心夏军会趁着某处城门打开之际杀入,因此北京城继续封门,只有内城东北角上的东直门还开着以便满洲贵胄们出逃。只是因为此时北京城内的秩序已经瓦解,所以城门时常被争相逃命的旗人堵塞。这些旗人平日里各个牛皮甚大,临逃命了也是互不服气,非得自己先走,结果推推搡搡之下谁都逃不出去。
不过八月十三日的傍晚,堵塞的城门终于被疏通了,御前侍卫们举着大棒一顿猛揍,什么红带子、黄带子,统统给嫔妃、阿哥、皇女的车队让路,这才使得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得以先大多数人一步逃往关外。
宫廷和阿哥们之所以拖晚了两天上路自然原因很多,譬如缺少马车骡车等运输工具、随行人员太多等等,自然也少不了主子们舍不得丢下金银财宝的原因,因此临出发了才发现光带银子了,没带服被和吃食,不得已又推倒重来。好在夏军人少不足以强攻北京城防,所以只是远远放了几炮,在守城神机营、健锐营、前锋营等旧制旗营还击的炮火来临前就撤退了,这才让主子们暂时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康熙听说夏军前锋的兵力有限后倒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出封公和抬旗的悬赏招募尚有血勇的旗兵及各府包衣出城邀战,宫廷和阿哥们撤退的行动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以免进一步动摇北京城内军心民气。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护军、骁骑、前锋、步军等营的满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闹哄哄的杀出北京城。在这之前,清军已经打探到夏军的驻地,不远,实际就在右安门外,北京外城城墙上的清军可以目视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军虽然远较夏军为多,但却是以老弱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算精壮,只是横七竖八的不成队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精锐的都已经编入内外火器和八旗新军南下作战,只有那些有门路的纨绔之辈还留在旧营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战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丰厚的赏赐份上勉强出战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战争险恶只想马上求功名的十几岁少年。
清军不但看上去战力不怎么样,就是装备也乌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举枪,有人抱来了鸟铳,有人却携带弓箭,有人无甲,有人却穿着祖辈留下来的棉甲………只是当年的八旗军将是穿双重棉甲,如今他们的儿孙穿单层还得卸去内中多半的钢片
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以只能矮个里拔长子让只是读了几本兵书的锡保来承担挽救清廷的重任………既然没有实际的经验,锡保只好根据《孙武子直解》中“偏裨卒伍之分,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的论述让各营分头列队。
可惜这也有问题,八旗各营都是按旗属来分的,一个营有八个指挥官,这谁指挥谁啊。不得已,锡保只好收回成命,以旗来分配兵力,结果又出现一个旗里面有几个不同的营头,彼此素来没有配合作战过,如今合在一起居然连步调都不一致。
没办法,锡保只好再度改变组织方案,以武器为分配标准,那鸟铳的站在一起,那弓箭的归在一堆,骑马的属于马队,其余的都算步队。
等锡保好不容易调度完了,并任命了临时指挥官,这日头已经不早了,被折腾了一大清早的旗人大爷们肚子饿了,不吃午饭不睡个午觉是不能出战了。
怎么办?凉拌!这个时候锡保只求清军能跟夏军交手,什么城下之盟都能答应。
结果拖到了未时都快结束了,一群乌合之众才慢慢腾腾的逼近了夏军的营地。
夏军早就发现清军出城邀击了,原本还看着对方人多准备打一场艰苦的防御战,结果看到清军这德行,顿时就放下了心。当然该小心的还是得小心了,万一这是清军骄敌的诡计怎么办?因此夏军分兵两路,以十二个步哨、两个炮哨、三个白兵哨列在营盘之前,其余六个步哨、两个辎重哨、三个中垒哨守在营盘之内利用营墙支援、接应前军,至于两个游骑哨也远远的撒开,以警戒清军从别处攻来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
申初,北京城墙上的大炮开始轰鸣起来,在炮声的助威下,一众清军随即加速,其中以包衣为主的清军马队跑得最前面。然而在刚刚经历过固安之战的宣武军第六师官兵看来,清军马队的速度实在够慢,因此根本不为所动,倒是一部包衣看到自己脱离了大队,顿时慌了手脚,倒过来自行减缓马速。有人打马,有人勒缰,马队就出现混乱,此时突得最强的几人发现夏军正用看死人的眼光看着自己,这些血勇之辈便怒气冲冲的举起自己手中的弓。
横七竖八的弓箭远远射过来,根本没有射中夏军,只是在地上栽了一大堆怪异的羽树。
见到弓箭落空,突前的清军便再度伸手掏箭,这时夏军终于动了。
只见夏军炮手举火朝八分炮的火门上一燎,顿时一股硝烟冒出,接着内中的弹丸带着巨大的动能向清军阵中砸去。看到夏军开炮,清军的队形更加混乱,不少人试图躲避,只是炮弹还没砸下来,炮声已经惊得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宝马一个个四蹄乱跺,把好些个包衣直接摔了下来。结果炮弹没有打中目标,坠马却导致了数十人的伤亡。
观察到试射的结果,夏军各炮相继修正了弹道,接下来清军开始倒霉了,在四十华夏步的距离上,夏军弹无虚发,直打得清军哇哇大叫。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夏军的火炮数量有限,形成跳弹的也很少,这才让旗兵们逃过一劫。
可还没等那些躲过夏军并不密集的炮火的清军们暗自庆幸,夏军炮队便换上了射程较近但威力巨大的霰弹。这种一打一扇面的大杀器祭出来,清军的伤亡顿时暴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夏军的刻意打击下,清军前队与后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能面对暴烈的敌人做果敢坚决冲锋的不是清军中最骁勇的武士就是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养育兵,一意前冲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油滑的老兵已经半途退走了,也没有注意到更多的同伴已经直接倒在了冲刺的中途。
然而就在胜利看起来触手可及的时候,夏军密集的排铳齐射让他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就算有个别的清军骑士万分幸运的突破了夏军步铳弹的封锁,面对的也是夏军密集的铳刺林或是更加恐怖的白兵队。
当这些最勇力最热血的战士倒下后,这场战斗已经毫无悬念的结束了,惊慌失措的老兵和昏头昏脑的包衣们拉着还想再冲一次的养育兵们往后逃去,锡保更是直接逃回了王府,随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夺路而逃的出城大军。
得到再次战败消息的康熙只能黯然叹息,于是清廷的撤退行动继续展开,失去了更多守备力量的北京城离彻底陷落也愈近了一步
571。灭清之战(10)
不是所有的满蒙贵胄都只顾着向北京城和草原逃跑的,也有人为了避开夏军的追击和阻拦,选择了南下。因此,抢在南线夏军主力获知固安大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