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李岩从陈圆圆的身形神态已经猜出她是个女子,以为是赵强的家人,示意让她坐了。

此时帐内已无旁人,李岩先冲赵强一揖说道:“赵大人,当日在兖州,你冒险相救,在下一直无缘报答,在这里先谢过了。”

“诶,李将军不必客气,我此番是从京城逃出来,可是要靠你相救喽。”赵强笑道。

李岩笑道:“呵呵,那是自然,自从分别以后,我一直在关注大人的所作所为,对你的才能和为人深感钦佩,别说你于我曾有救命之恩,就是去了这层关系,我也会尽力帮你的。如今崇祯已死,大明覆亡,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赵强说道:“不瞒将军,我曾长期呆在东北,对满清了解颇多,那满清一直在窥视我华夏江山,一待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趁势进军中原,所以我创建了太平教,我打算聚集教众抵御清军。如今大明覆灭,天下已然是大乱,据我的估计,他们很快就会发兵与大顺争夺天下。所以我诚心希望能与贵军携手共同抵御外辱,此事我曾写信给闯王,但是事已愿违,闯王并未答应,所以只好自行先做些准备了。”

李岩看过赵强写给李自成的信,还为此受过李自成的呵斥,于是点头说道:“这个事情我清楚。不过如今我家大王已经统一北方数省,百姓爱戴,万众归心,明廷残余势力已是不堪一击,大顺朝一统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满清虽然凶蛮,毕竟偏居一隅,当初大明如此的孱弱,他们尚且无力进犯,更何况我大顺有百万雄师呀,说满清会与大顺争夺天下,未免耸人听闻了吧。”

赵强听了,觉得李岩还是没把天下大势看透,却也不好说的太深,于是说道:“如果满清不来进犯,那样最好,我到时将教众解散了也就是了。至于说满清不是大顺朝的对手,我倒觉得是你们轻敌了,那清军厉兵秣马,准备了多年,可不象明军那样好对付,你们还是应该多加小心才是。”

李岩说道:“小心是自然的,但即便真是如此,我们目标一致,你何不就投了闯王,不一样可以抗清嘛?有道是良臣择主而侍,以你的才能,定能在大顺朝干出一番事业。我愿在大王面前竭力保举,断不叫你受了委屈。”

赵强摇头说道:“良臣择主而侍说的不错,但确实要是明主才行,起码我现在觉得当今世上还没有值得我毕生追随的明主。”他这话实际上是暗示李自成并非明主。

李岩虽对李自成的一些做法也有看法,但毕竟还是打心眼儿里敬重他,于是说道:“我家闯王英雄盖世,胸怀宽广,胆略过人,深得百姓爱戴,可为天下之主,虽有些固执,怎么也要好过那个崇祯吧!”

赵强笑道:“闯王乃当世英雄这不假,但靠着一身勇武打天下可以,要治天下就不行了。打天下时,义军上下同甘共苦,将帅同心,爱惜百姓,秋毫无犯,自然是所向无敌,可是得了天下以后还能如此吗?我看未必!更何况现今关外虎狼环伺,江南半壁江山还没有到手,这天下大势如何发展我还想再看看,不过我倒要提醒将军,事异时移,这人都是会变的,你自己也要有所防备才是。”

李岩听了赵强之言,也觉得有理,目前大顺军中确实弥漫着一种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思潮,甚是危险。不过对赵强提醒自己留意的说法却并不认同,他了解闯王的为人,知他决不会变得连自己的兄弟也要加害的地步。

两人心思不一,这个话题自然是说不下去了,李岩转了话题问道:“即如此,我们互不勉强。哦对了,你此番出北城,难道是想去北边吗?”

“这个——”赵强不好意思说此去是为了护送陈圆圆,遮掩着说道:“哦,我此番出逃,考虑北边应该是防卫松懈之处,打算从这里出去,然后取道海路,再往南边去。”

李岩说道:“这样就好,千万不要北去,我军可能很快就会北伐,那里将有一场大战,很是危险。”

“哦?难道你们是要攻打吴三桂吗?”赵强问道。

“正是。”李岩点头,面容凝重接着说道:“在攻打北京之前,这吴三桂本已给闯王递了降表,声言脱离明廷,归降我大顺朝。闯王也谴使到山海关去商谈受降事宜,并且答应给他和其父吴襄侯爷爵位,保他全家平安。不想这吴三桂贪得无厌,首鼠两端,抓着手里的兵权不放,提出要给他大将军的职衔,保留他的统兵之权才肯降,把我朝使臣打发了回来。闯王一怒之下,再次谴使给吴三桂下了最后通牒,命其解甲归降,不然将发兵痛剿,如果这次吴三桂不接受我们的要求,我军北伐恐怕势在必行。”

赵强心下揣度,暗想:“李自成这么做,吴三桂肯定不会买帐,到时候两家争斗起来,满清正好从中坐收渔人之利,这可不行。”

陈圆圆坐在赵强身后,听到他们说起吴三桂,也提起精神,留心的听着。

赵强担心的说道:“哎呀,这吴三桂统兵有方,麾下几万精锐铁骑,很能打仗。再说山海关城墙坚固,又有火炮,恐怕你们攻打起来颇为不易,何不就准了他所请,给他个大将军的职衔,又有何妨呢?”

李岩不以为然的说道:“诶,话不能这么说。如今投降我军的明廷将领官吏甚多,我们的策略是赏爵不委官,如果这些降臣都想保留自己的势力,伸手向我朝要官做,那还得了,这个先例一开,后边就更难办了。再说,象我朝刘宗敏将军半生追随闯王,立下那么多的功劳,也才封了大将军,他吴三桂寸功未立,凭他降将的身份就想做大将军,岂不是痴心妄想!”

赵强轻叹一声,说道:“如果打起来,恐怕要两败俱伤,而且这吴三桂要是狗急跳墙,降了满清,大顺岂不是引火烧身吗?”

“哈哈哈哈!”李岩笑道:“不会,想他吴三桂也是堂堂七尺汉子,与满清又作战多年,结怨甚深,他如果降了外族,岂非禽兽不如让世人耻笑吗?再说即便他肯降,他手下那么多的将士也不会答应,这条倒是可以尽管放心。”

赵强也觉得按照常理,吴三桂应该不会投靠满清,可历史偏偏就是这么发生的,可凭自己怎么说,别人都不会信的,他只好垂头长叹一声说道:“唉,不管怎么说,汉人自相惨杀的事情还是不要发生的好,还有一条也请将军留意,自古新皇登基以后都喜欢杀功臣,因为打天下的时候他要靠能人帮他,可一旦做了皇帝,他就该担心能人夺他的天下,将军你是能人,这条还请当心。”

李岩对李自成十分崇敬,对赵强的提醒有些不以为然,但他知道赵强这番话也是好心,并没有见怪,他见赵强面现疲惫,精神恍惚,于是安排侍从带赵强和陈圆圆下去休息。第二天天一亮,赵强就同李岩辞别。李岩送了几匹战马给赵强他们,赵强知道陈圆圆不会骑马,所以推说自己不敢再骑马,要了一辆马车,自己和圆圆坐了,带着几名侍卫,继续北行,向山海关进发。

第六十九章三桂绝情

赵强和陈圆圆坐在车里,赵强猜测着吴三桂到底会不会降清,而陈圆圆则考虑着吴三桂是否真的弃了自己,二人想法不一,却一样的心情忐忑,没了心情谈论,就这么枯坐着走了一路。陈圆圆已经发现赵强下颌的胡须,还以为是他化装沾上去的,也没有在意。

二天以后,一行人到了山海关外的永平镇,山海关那高大的城墙已是遥遥可见,赵强对吴三桂的态度尚不摸底,觉得贸然进城去,风险太大,决定先派人到城中去打探,同时让陈圆圆写了一封信给吴三桂送进去,看看吴三桂的态度再做打算。那陈圆圆也担心吴三桂是真的嫌弃自己,也有先试探一番的想法,两人自是一拍既合。他们几人在永平镇的一家旅店住了下来。

却说那吴三桂也算是个当世的枭雄。他早年勤奋练武,立志报国,跟随父亲驻守锦州,同清军作战很是英勇,积累了丰富的领兵作战的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他开始认识到掌握实力的重要性,尤其是他父亲吴襄兵败被崇祯解了职务以后,他更是认定了只有掌握军队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稳如泰山,称王称霸,所以他将“实力决定一切”当作自己的信条,着力打造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不管是在任关宁总兵期间还是后来当山海关总兵期间,他都刻苦练兵,并大力培植自己的亲信,几年下来,驻守山海关的五万多明军已经被他练成了精锐铁骑,成为明军中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劲旅。不仅如此,他还私自在山海关设卡,以筹饷为名收取过路客商的银钱,这些钱他大都用来采购军备和作为拉拢亲信的赏银。

吴三桂将这支队伍当作自己看家的本钱,任谁也不能染指,当初锦州被围,洪承畴命他出兵援救,他就找借口不予理睬,致使锦州被困数月后陷落,此番李自成进军北京,崇祯下旨让他进京勤王,他依旧按兵不动,他已经看清楚大明朝即将衰落,李自成将成为天下之主,他当即给李自成写了降表,他要以这支军队为筹码,同李自成谈条件。不曾想,那李自成并不买他的帐,派来谈判的使臣带着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对他指手画脚,趾高气扬,丝毫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归降的条件也丝毫没有谈判的余地。其他条件倒也罢了,关键的一条就是他必须脱离这支部队,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让他离开这支部队,这比要他的命还难受,他觉得如果自己失了兵权,回京去当那个空筒子的侯爷,那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他本想,以自己的军事实力和辽东局面的特殊性,李自成不会傻到真的要和自己开战的地步,定然会对自己让步,所以他断然的拒绝了大顺朝的条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想却很快召来了李自成的最后通牒。

接到最后通牒,吴三桂还真的有些慌了神,因为他内心里只不过想把自己卖的价格高点儿,并没有同李自成敌对的意思。以现在的形势,大明已灭,自己已经成了没有主的草头王一个,自己手里虽然掌握着几万兵马,但对抗李自成那么强大的势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满清在关外也囤兵数十万,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随时都可能扑过来咬自己一口,到时候自己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他彷徨无策,彻夜难眠,依旧没有想出脱困的办法。

这天中午,吴三桂独自在帅府的书房里呆坐着,面容憔悴,他刚刚接见了父亲派来的送信的家丁,家丁详细讲了北京城破以后,刘宗敏到吴府勒索赎金和抢走陈圆圆的经过,家丁还带来吴襄的一封信,在信里吴襄言及大顺军兵力强盛,恳求他赶紧投降,否则一家老小性命不保。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大顺军索要的那点赎金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抢走陈圆圆,也是他事先想到的,父亲早就在信中提到要将陈圆圆献给李自成的事情,自己虽然心疼,但为了保住前程,他也忍痛答应了,金钱和女人在他的心目中远远比不上这几万军队重要!真正让他心寒的是刘宗敏对自己家里的态度,既然他们如此肆无忌惮的对待自己的家人,就说明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那么自己同李自成的谈判也就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不过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轻易言降,否则李自成他们会认为自己怕了他,自己手握数万精兵,谅他李自成也不敢把自己家人怎么样,要真是降了,反倒说不准了。

“打就打,也让你见识一下我关宁铁骑的威风!”吴三桂自言自语道。

他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分析着各方兵力的部署情况。自己一方有山海关驻军五万五千人马,这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另外,在山海关周边还有明军四镇的兵马,共计有三万多人,这些兵马只是名义上归自己指挥,根本就靠不住,各镇守军将领可能早就给李自成递过降书了,到时不反戈一击向自己开刀就是万幸。那个驻守秦皇岛的李刚倒是个将才,但一直跟自己若即若离的,怎么拉拢也不行,据说此人同那个小太监十分亲近,而且他队伍把的很牢,自己的人很难安插进去,此人就是自己身边的一颗钉子,得尽快想办法打发喽!

他目光转向地图上的京城一带,李自成此次从陕西带了二十万精锐东征,沿途又大量收编明廷的降兵,现在应该有近四十万人马了。如果他们前来攻打山海关,必然要留下一部人马守卫京师,顶多带十五万人北伐。凭着自己的城坚炮利,肯定能支撑一段时间,只要让李自成尝到苦头,让他认识到我吴三桂也不是好惹的,那时侯再和他谈条件,就主动了。

吴三桂又将目光移到地图上方的辽西、辽东,那里现在是满清的地盘儿,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亲王多铎统率满汉八旗和经过改编的汉军共有三十万人云集辽东,随时都有进击中原的可能,自己和李自成打的两败俱伤,只会让清军渔翁得利,如果他们趁火打劫,自己腹背受敌,就不妙了,这倒不可不虑。

这时候,一名亲兵进了书房报告说道:“禀大将军,外边有人前来送信。”

“哦!带进来。”吴三桂说道。

不一会,亲兵带着一个商人打扮的人到了书房。那人给吴三桂行礼后,恭敬的将一封书信送上。信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亲笔写的,里面除了景仰钦佩之类的客套话外,还提出派使臣同吴三桂会晤,说有要事商谈。吴三桂默默的看完了信,冷冷一笑,心中暗道:“看来这满清是想趁我危难的时候来劝降,嘿嘿,这未免太小瞧我吴三桂了,我就是再难,又岂能当了汉奸,遭世人唾骂呢,就是我手下这些将士们也不会答应的。不过见见他们的使臣也无妨,最好能把满清方面稳住,等对付完李自成再说。”想到这儿,他冲那信使说道:“呵呵,不知你家摄政王想找本将军商谈什么要事啊?如果想劝我归降那就免了,本将军没有那个心思。”

“哦,具体商谈什么事情,在下也不知道,只知我们大帅对大将军十分器重,每每提及将军都是赞赏不已。”信使说道。

“好吧,那就请你回复你家大帅,我愿意见见你们的使臣。”吴三桂说道。

那信使躬身说道:“禀大将军,我们的使臣已经到了城内,现在别院居住,如果大将军愿意,在下愿引大将军前去会面。”

“哦?已经来了!”吴三桂惊诧说道。他考虑在自己的府中接见大清的使臣多有不便,到别处去秘密会面反而好些,再说这是自己的地盘儿,也不怕他们玩什么花样,于是说道:“好吧,你前面带路。”

吴三桂带了一队侍卫,由那信使引路,来到了城东一处院落,院子里很幽静,一个老仆将吴三桂引到正房客厅,侍卫们则在院中四处警戒。

客厅中只有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正在看着墙上的一副画,吴三桂进了客厅,那人转过身来,吴三桂一见之下,不禁吃了一惊,来人竟是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抱拳拱手笑道:“呵呵,吴大将军,久仰久仰!你我交战多年,总是阵前碰面,我早就仰慕将军的威名,今日当面会晤,真是三生有幸啊!”

吴三桂旋即镇定下来,想着既然是多尔衮亲自来了,那今天商谈的事情自然就非比寻常,也说明大清确实对自己很重视。吴三桂也抱拳回礼说道:“没想到摄政王会亲自前来,您以身涉险,入不测之地,这份胆气令吴某佩服啊。呵呵。”

“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以大将军的为人,断不会趁此机会为难于我,所以我此次前来甚是安心呐。”多尔衮轻松的说道。

二人落座,仆人上了茶以后退了出去。二人在战场上是死敌,却也相知甚深,彼此钦佩,今日相见,反有一分亲近的感觉。

吴三桂直截了当的问道:“大帅此次前来,不知有何指教啊?如想劝吴某归降,那就免开尊口。”

“哈哈哈哈。”多尔衮笑道:“大将军你多心了,你乃抗清的名将,当世的英雄豪杰,手握数万精兵,无人可以小视,我若是来劝降,岂不辱没了将军吗!”

吴三桂听了这话,心中受用,暗道:“看来这多尔衮倒是个识货的,比那狂傲自大的李自成强了百倍。”

多尔衮接着说道:“不过,如今崇祯已死,明廷已没,不知大将军下一步有何打算呐?”

“这个,我还没有想好,想待形势明了以后再做决断。”吴三桂敷衍说道。

“哈哈哈哈!”多尔衮笑道:“大将军讳言了,据我所知,那李闯已经拘押了你的家人,强抢了你的爱妾,现正整顿兵马,准备北伐讨你,形势已然如此危急,大将军你还看不清楚吗?”

吴三桂见多尔衮对自己的处境如此明了,暗自心惊,不觉有些尴尬,抚着脑门儿说道:“是啊,这闯贼辱我太甚,我自当起兵抗之,报仇雪耻。”

多尔衮一脸敬重的神色说道:“大将军真乃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这份豪情令在下佩服。不过那闯贼势大,还望大将军慎重决之。”

吴三桂微微笑道:“无妨,大丈夫快意恩仇,大不了一死而已,却也不惧!倒是摄政王此来不会是想挑拨我和李自成的关系,然后从中渔利的吧?”

那多尔衮并不在意吴三桂点破自己的意图,微笑说道:“大将军真是火眼金睛,我的这点儿伎俩本也不想瞒过你,我既为大清之臣,自然是为了我们大清的利益着想。不瞒大将军,很早以前我们就曾多次同李自成接触,双方约定,我们助他一统中原,条件是他将关外之地永久的划给大清,所以我们几次侵扰明境,实为调动官军,策应李自成。不想那李自成背信弃义,势力强大以后,居然背弃约定,还声言一旦得了天下,就要兴师北伐,收复关外之地。我想此次李自成整军北伐,目标虽然是你,但接下来恐怕就是我大清了。现在那李自成是我们两家共同的敌人!所以我此来,是想和大将军商谈合作,共同抵御李自成。”

吴三桂沉默不语,心中却颠来倒去的琢磨着多尔衮的话,他细思之下,清军几次进犯都是在李自成遇到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从结果看,清军确实是在帮李自成的忙,看来他们之间有约定的事情恐怕是真的。至于说两家联手御敌,这倒是自己摆脱目前危机的最好的办法,但这会不会是清廷的奸计呢?这么想着,吴三桂说道:“如果是这样,不知我们两家如何联手,击退了李自成以后又当如何?”

多尔衮说道:“我估计李自成此来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