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先锋廖化-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沙沙声也将这些响动掩去不少,因此官军们并没有发现这短短几丈外的草丛中有什么异动,廖淳等人也因而得以躲过一劫。

    从囚笼中出来后廖淳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往南走,去阳翟找陈幕等人,不过据陈幕的描述显然这阳翟山城在皇甫嵩的攻击下是撑不了多久的,那么之后就得往荆州撤了,到了宛城之后,虽然说有波才罩着,但是安虎勾结官军害死渠帅张曼成的事终究还是一笔糊涂账,不给荆州的弟兄们一个交待,自己这么贸然回去怕也是呆不住的,到时候还会徒然的给大哥龚都增添麻烦;而另一个选择就是往北走,照原计划去找大贤良师。

    二娃子何邑的提议是,先去阳翟找陈幕他们,然后大伙儿一起往北走去巨鹿。廖淳虽然也很希望能跟陈老大、姜兰甫等一帮兄弟呆在一起,但是他很清楚这个提议是不可行的。目前,整个颍川都在官军的控制之下,如果只是这二十个人的小队,要悄悄的从官军的眼皮子底下穿过去倒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若是带上陈老大等人,那势必也得带上那荆州的三五百号的旧部人马,因为这些人多半也是陈老大的生死弟兄,陈老大是不可能丢下他们不管的,而他们也不可能让陈老大一个人只身犯险去穿越官军控制的地盘去巨鹿的。若要带着三五百人穿越由官军控制的颍川平原,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三五百人,光是口粮就得弄上好几车,这支庞大的队伍要想秘密的穿过颍川地界,那是不可能的,而若是被官军发现踪迹时,这三百人又是那么的微弱、微小,恐怕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与其拉着弟兄们一起死,倒不如让他们在阳翟呆着,到时候总还有荆州这一步的退路,再说了渠帅波才也很需要陈老大的帮忙,此刻若是带走陈幕等旧部对渠帅波才来说无异于是釜底抽薪,把他们往绝路上逼,波才待自己不薄,这是廖淳所不愿,也不忍心做的。

    因此廖淳就带着这支原本押解自己的小队,径直往北走去,一行一共二十人。

    一路上最开心的可以说是二娃子何邑跟这支押解队的小头目裴元绍,何邑在听到裴元绍被卞喜叫做是“猪脑”的时候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就好像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发现了自己的同类般的惊喜;而裴元绍为何邑这个比自己官职大、级别高的头目竟如此看得起自己而兴奋不已。这两个半大的孩子,从刚才打开囚笼这件事聊起,一直往回聊,直聊到小时候如何光着屁股玩泥巴,聊的是眉飞色舞、吐沫横飞,已经一点也不注意自己作为这二十人队伍中的小头目的形象问题了。

    这两人的谈笑听得身边的一些普通兵士也不时的跟着偷偷的发笑,卞喜则被两人的呱噪声弄得心烦得不得了,心中使劲的骂着:“两个蠢猪!”廖淳呢虽然也一直沉默着不说话,不过他却被二娃子何邑说起的那一件件童年的往事勾起不少温馨的回忆。

    就这么,一队人在一人高的茅草丛中穿梭行进。在廖淳的带领下,这支黄巾小队绕开了长社与中牟,用了三天的时间,在第四日的上午顺利到达了抵达了官渡的黄河渡口。不过渡河的问题随之而来,渡口被一大群官军把守着,朝廷封锁了官渡的黄河渡口。

    ,!

第六十七章 乔装() 
就在众人满心以为过了黄河就能见到他们心目中神圣而又崇高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的时候,却发现这黄河沿岸,上下百里之内的唯一渡口被官军把守了起来,而且还是一大群的官军,顿时一个个都似泄了气的皮球瘪了下来。

    卞喜提议,让众人摘了黄头巾,挖了个坑把手中的兵器都埋了起来,然后装作是逃难的流民去渡河。

    众人虽然有些舍不得手中的铁家伙,但是都觉得卞头领的方法可行。

    不过廖淳却否定了这个方案,因为在这动乱的年代,官军、黄巾军甚至是山贼、土匪,大家都在抓丁,这如此精壮的二十个汉字聚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是逃难的流民,倒更像是流寇,如果二十人赤手空拳的贸然朝渡口的官军守卫走去,那么最好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被这些官军抓了壮丁,若是他们的长官心狠手辣,就会把他们处死然后当黄巾贼去邀功请赏(当然他们本来就是黄巾贼),所以要渡河还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众人听了廖淳的分析都不由的被自己刚才的鲁莽行径吓出一身冷汗来。

    既然“官”渡行不通了,廖淳想这黄河边上总会有些渔民,那就借他们的船只来过河。于是廖淳带着众人沿着黄河岸边往东寻找起附近的村落来(因为往西走便是汜水关,越靠近洛阳撞上官军的可能性就越大,廖淳可不想去冒这个风险)。

    虽说这战火并未烧到黄河边,但是这黄河边上的好些村落依然还是人去屋空、毁坏破落了,这有可能是连年的黄河泛滥,加上朝廷时不时的来抓壮丁的缘故,廖淳等人一直沿黄河走了一天,在快要到了陈留城的附近才见到了有人的村落。

    但是廖淳等人借船的目的并没有达成,不是这些村民不肯借,而是官家收缴了村里所有的渔船,现在这帮渔民的生计都成了问题,正叫苦连天呢。借船不成,但是天色已晚,廖淳等人只能在村中借宿一晚。

    官家收缴渔船,这正是廖淳所担心的,虽说在他看到官渡渡口被大批官军把守着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官军可能会有这一手,但是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带着众人来找渔船,没想到朝廷真的把事情做绝了,不顾这些渔民的生计,绝到不留一丁点的余地。

    第二日,廖淳依然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决定去周边的其他村落再找找渔船,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的担忧跟众人说。为了节省时间,廖淳让大家分头行动,不管借没借到船,天黑前还在过夜的这个村子碰头。收到了指令众人便分头行动起来。

    但是这一日忙碌奔波的结果就如廖淳意料中的一样,并没有任何惊喜带给大家,众人的这一天的“成果”出奇的一致,“一无所获”加上“饥肠辘辘”,另外还不需要廖淳费口舌去解释了,众人从周边村庄村民的口中已经详细的了解到,朝廷为了保证官军的兵员、物资、军情的往来运输调配的通畅,已经强行征缴了这黄河沿岸上下百里之内的所有渔船,充作军用,虽说并未明文禁止百姓渡河或者是下河捕鱼,但是百姓没有了船只,要想渡河或者在黄河中捕鱼那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朝廷还抓壮丁砍光了这方圆百里内的所以树木,砍下来的树木用来给官军搭建营寨、制造拒马、箭枝、枪戟等,所以想要自己伐木造船也是不可能了的。

    如此的困境廖淳是万万没有想到的,看样子眼前的黄河天险没有办法跨过了,而众人身上的干粮已经不多了,那么只能是往南潜回阳翟了,但是与陈幕分开后已经过去了四五天了,再折回去又要个三四天,那时候这阳翟城不知道还会不会在陈幕等人的手中?如果阳翟失守了,那么阳翟城中的这帮兄弟又会去哪里?他们能顺利冲出官军的包围逃到南阳去吗?看着天色已晚,廖淳让众人都去歇着了,然而茫茫的前路却让他自己久久不能成眠。

    就在辗转反侧之间,廖淳忽然想起来那一夜在阳翟城,陈岭拿出北军五校的衣服给陈幕和姜兰甫夜袭用这一幕,脑中顿时灵光一闪,蹭的一下坐了起来,大叫一声:“有了!”

    这一声的大叫惊起了睡在廖淳身边的二娃子何邑,他急急忙忙的去摸他那把鬼头大砍刀,嘴里还不住的问着:“什么情况?!什么情况?!”

    廖淳笑着把他按倒,要他继续睡觉,说道:“没事,接着睡吧,淳哥明天带你过黄河。”

    “过黄河?找到船了?”何邑躺倒后迷迷糊糊的问道,不过他的好奇终究抵不过阵阵来袭的强大的睡意,很快就就又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日埋锅造饭之后,廖淳便让众人三三两两的陆续混进了陈留城,在集市上买了一身方士的布袍,又买了黄纸、铜铃、桃木剑、照妖镜等法器。众人很是不解廖头领这是要做什么,但是无论众人怎么问,廖淳只是笑而不答。

    从陈留城出来后,廖淳又带着众人攻陷了陈留城外的驿站。虽然这帮农民依然不知道他们的廖头领到底要干什么,不过这几个月的造反生涯已经把他们从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变成了对抗官府的先锋军,尤其是在以多欺少的情况下。一听到廖头领的命令,他们便冲进驿站把驿站内仅有的一个老军砍成了了肉泥。

    本来廖淳是不想杀这个老军的,因为看到这个老军就让廖淳想起了老军爷杨庆,不过为了不妨碍接下来的行动,也不得不下杀手灭口了。这件事还无意中让原本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动歪脑筋的卞喜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愚蠢的想法,因为眼前血淋淋的场面让他觉得廖淳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

    廖淳让兵士们清理了老军的尸体,并冲洗了现场的血迹,然后众人便在驿站内坐等。其实廖淳的这次行动有些赌博的性质,他在等朝廷往来的信差,因为最近战事频繁、皇甫嵩又一直在调度兵员以及粮草辎重,所以各地必定会有许多往来的公文递送,而廖淳要的是信差身上的这身衣服,以及他们往来递送公文的信筒。为了防止这些鲁莽的兵士再把信差身上的衣服砍破,在等待的时候,廖淳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众人。

    经大约两个时辰的等待,终于等到一个从东面而来的信差,在廖淳的示意下这些黄巾兵士一改之前对待驿站老军的粗暴态度,彬彬有礼的把他送去了“中黄太一”老祖那里。然后廖淳就穿上了从这倒霉的信差的身上扒下来的衣服,并背上了他的竹信筒。廖淳没有打开信筒看里面的公文,因为他还要利用这竹筒上的火漆封印。不过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这封印是一个“幽”字,廖淳虽然不清楚这个“幽”字代表的含义,但是他知道这个字一定是代表这公文发出人的名章,而这信差从东面而来,那么他肯定不会是皇帝老儿派出的信差,但是廖淳这次要冒充的恰恰就要是皇帝老儿的信差。

    廖淳让卞喜换上了从陈留集市上买来的方士布袍,让二娃子何邑和裴元绍二人拿上黄纸、铜铃、桃木剑、照妖镜等一干法器,作为卞喜的侍从加护法,而作为护法,这二娃子依然可以舒心的拿着他那把宝贝鬼头大刀。其余的十六个兵士则按照廖淳的要求扔了兵器、脱去了上衣和鞋子(当然也包括摘去头上的黄巾),每人在脸上和身上用炭灰画上了许多歪歪扭扭的符咒。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廖淳、卞喜、何邑、裴元绍四人在驿站中挑了四匹健壮的马骑上,十六个兵士则徒步跟在四人的身后,这一支奇怪的队伍便匆匆的朝官渡渡口走去。

    ,!

第六十八章 渡河() 
虽然众人在离开驿站的时候,对驿站进行了清理,掩埋了那倒霉的信差的尸体,并对驿站内相应的器物、摆设做了极好的伪装与掩饰,装作就像是驿站的老军临时有事离开了一般的状态。但是尽管如此,廖淳依然害怕时间长瞒不住,所以一路催马疾行,而身后的十六个兵士也只好跑步跟上。

    不过幸好陈留驿离官渡的渡口不是太远,跑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跑到了。把手渡口的官军兵士见来了这么一群牛鬼蛇神顿时戒备起来。而这些黄巾兵士原本就惧怕官军,现在为了装扮廖淳说的用来祭祀的“童男”还丢了手中的兵器,这赤手空拳的心里就更加慌了,有几个人都想拔腿开溜了,不过幸亏被廖淳及时的小声喝斥,才硬着头皮留了下来。

    听到渡口守军的呵斥问话,廖淳举手示意众人停下,自己则强压着心中的紧张与恐惧,策马不慌不忙的缓缓朝渡口的哨卡走去。在守卫的官军尚未开口盘问时,廖淳先发制人的命令道:“快点备船!延误了军情要你们的脑袋!”

    这守卫的渡口的官军小头目本想摆摆谱的,没想到对方上来就是一通对自己恶声恶气的使唤,顿时心里有些没底了,看着这人的打扮只是一个普通的信差,但是这口气可不是一般信差说得出来的,说不定真有什么紧急的军情,但是他身后的这群人实在是太奇怪了,看着就是一群江湖术士嘛,这朝廷不是正在抓那些装神弄鬼的太平道的教众,怎么这传递军情的信差身后又会跟着一群江湖术士?

    廖淳见这官军小头目被自己一通恶语使唤后半晌不说话,知道他定是摸不清自己心中没底,因此又拿起背着的竹信筒厉声说道:“这关系着前方千万将士的性命,你怎么敢迁延?!再不备船我砍了你!”说着放下信筒就去拔身上的斩马剑。

    这官军小头目见廖淳拔出了斩马剑,吓得连连后退,倒头下拜告饶道:“将军勿怪!将军勿怪!只是小的职责所在不敢不问,将军身后这些人是?”

    廖淳装作不耐烦的指着卞喜答道:“这是大将军亲自请去前线对付黄巾妖法的仙长,此事事关军机如若再敢多问,定斩不赦!”(廖淳之所以不说皇帝老儿派遣的,他觉得皇帝老儿亲自命令一个小小的信差似乎不太可能,而除了皇帝老儿洛阳能吓唬人的廖淳知道的便只有这大将军何进了,而关于大将军何进的“威名”廖淳还是在郏下当兵那会儿从伍长汪大牛等人的口中听说的)

    这官军小头目被吓得是屁滚尿流,连连点头称是,招呼他底下的兵士准备开船摆渡,说到底廖淳也是心虚,其实他如果不回答这守渡口的官军小头目的问话,而是在马上踹他一脚或者那马鞭抽他一鞭,这戏演的会更加逼真。然而纵然如此廖淳身后的那群黄巾兵士包括何邑、卞喜、裴元绍三人,都被刚才那一幕,吓得不轻,许多人脸上都没了血色。幸亏是这些官军也被廖淳吓唬得点头哈腰、唯唯诺诺不敢抬头看人,这才让众人蒙混过去。

    也许正是廖淳装得不够凶恶,在廖淳下马登船,再把马牵上船的时候,这个官军小头目一直盯着廖淳身上打量,似乎是在看廖淳背上的竹信筒。廖淳生怕被他看到信筒上的火漆印只得装作无意的不断的拨弄背着的信筒,终于用半柱香的功夫,这队黄巾军才都登上了渡船。

    就在掌舵的船老大准备划船,众人以为终于脱险时,身后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之一声大吼响起:“站住!”唬得船上众人是面色如土。

    廖淳想定是攻陷驿站、盗走驿站马匹的事情败露了,一只手不由的搭在了腰间斩马剑的剑柄上,脑中飞快的想着对策,一面缓缓的转过身朝身后看去,他看见一个信差骑着马到了渡头,却被守卫渡口的并兵士拦了下来。由于这信差与拦截他的兵士之间距离很近,所以廖淳一时无法判断刚才那一声“站住!”到底是谁发出的,如果是那守卫渡口的兵士发出的,那便只是普通的询问、盘查,而若是信差发出的,那极有可能是他发现了陈留驿中的破绽,骑马追凶来了。

    廖淳正在惊疑不定,那边信差与守卫却说起话来,不过由于廖淳在船上,离岸上那说话的两人有些距离,因此听不清这两人在说些什么。不一会儿那守卫的兵士领着那信差朝船上走来,随着信差和守卫的靠近,廖淳将手中的斩马剑柄握得更紧了,不过随后廖淳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那信差上了船,虽然用很奇怪的眼神打量了一遍卞喜等人,但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而刚才盘问他的兵士则替他把马牵上了船,廖淳心想,原来也只是来搭渡船过河的。

    但卞喜等人却不这么想,这假信差碰上了真信差,他们哪能不慌,刚才那守卫渡口的兵士在岸上吼的那一嗓子他们都还没有缓过来,现在这信差就在他们的身边坐了下来,他们更是如坐针毡,片刻不得安宁了。

    幸亏在那盘问信差的兵士走下船后,船老大便缓缓的将船朝河中间划去了,离了这大队的守渡官军,这帮黄巾兵的慌乱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连廖淳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因为他们一直认为渡河只需要把船划到对岸就可以了,虽说这黄河河面宽、水流湍急,但是渡一次河应该也用不了太多的时间,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让船靠岸的,而且为了节省走陆路的时间,他们这次的靠岸地点在阳平。

    当船驶到河面中间的时候,在廖淳等人的面前出现了一块陆地,将宽阔的河面分成了南北两条水道,而船夫则选择了北面的河道,顺流划去。

    ,!

第六十九章 巨鹿() 
在远离廖淳等人近千里之外的巨鹿,北中郎将卢植与副将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带着五万北军五校将士与黄巾贼酋张角展开了殊死的搏杀。

    那北中郎将卢植,表字子干,乃是涿郡涿人,他身长八尺二寸,说话声如洪钟,性格刚毅且豪放,尤其喜好饮酒,能豪饮一石而不醉。他为人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

    在年少时,卢植曾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又向马融引荐了郑玄作为同窗同学。卢植其人,才高八斗、博古通今,却不喜欢做辞赋,而是喜欢钻研儒学经典并且从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那马融乃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艺妓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却从没有对那些漂亮的歌舞艺妓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其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便以布衣的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当年九月辛亥发生政变,窦武在政变时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为官,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之后,很快便平定了叛乱。但之后,卢植因身染重病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