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待尼堪的命令,蒙古骑兵们自发的拉弓搭箭,往对面的明军阵中射出连绵的箭雨,却被明军盾牌挡住,即使有箭矢越过盾牌射在明军身体上,战列在最前面的几排明军身上都穿着盔甲,虽然大都只是皮甲,抵挡骑兵软弓的射击还是没有问题,只要不被射中要害还能继续战斗。

    运河里,船上明军还在不断的开炮放火箭,北方那支明军骑兵也在用火铳对着清军进行攻击。

    尼堪绝望的看到,他已经陷入了明军的三面重围,身边不时的有骑兵中弹倒下,阵列已经稀疏了起来。

    这个时候想逃出重围只有从西面的河渠了吧。尼堪打量着河渠,宽有三丈多,战马要是跑开全速的话兴许能够越过,可是现在根本没有场地给战马提速,所以也只能从河渠里面蹚水过到对岸。

    就是不知道河渠有多深?士兵进入会不会没顶。不过这时尼堪也无暇顾及这个,只能试试再说。

    蒙古骑兵们拉着战马想河渠走去,往日温顺无比的战马这时却极不听话,身躯不断的往后退,仿佛前面是深渊一样。

    骑兵们震惊的往河渠对岸看去,就见到无数的明军士兵突然出现在河渠对岸,高举的火红旗帜上斗大的“明”字随风招展。

    。。。。。。

    火焰还在燃烧,却已经弱了许多,有些地方的干柴已经燃尽,只剩下微微冒烟的灰迹。

    李成栋带着手下跨过了火焰沟渠,来到了战场上,整理着站后的战场。

    惨烈,场面极度的惨烈。这片两河之间的狭窄区域里,到处都是人和战马的尸体,刀枪武器,箭矢到处都是,倒伏的旗帜随处可见。

    不过和以往双方交战尸体同属两方不同,这片区域里战死的却全部都是清兵。

    被困在这片狭窄的区域,蒙古骑兵前后无路,唯一能够跨过的沟渠也被明军封锁,在船上火箭火炮的猛烈发射下,大量的骑兵被射杀。最后的一些人哭喊着拉着战马试图从河渠渡过重出重围时,却被另一侧的明军步兵轻松杀死。

    失去了战马的优势,蒙古骑兵的战力减少何止一半,就连平时的一成战力也发挥不出。弯刀在长枪面前毫无优势可言,引以为傲的骑射也不是大量的火铳的对手。更何况包围他们的明军数量是他们的数倍。

    为了围歼这支清军骑兵,陈越足足派出了一万五千的军队。

    三千蒙古骑兵无一漏网,就连领军的贝勒尼堪也被火铳射杀。而明军付出的不过是几十个士兵的伤亡,都是死在蒙古骑兵的羽箭下。可谓大获全胜。

    战场被迅速的清理着,刀枪弓箭乃至地上沦落的火炮的弹丸,统统被捡起带走。

    此次还缴获了五百余匹的战马,平南军骑兵的数量又可以增加很多。让骑兵营总兵余枫发狂的是,大部分战马都被火炮火铳火箭射死,没有受伤还能用的只有这么多。

    蒙古骑兵原本是一人双马三马,不过这次并非长途奔袭,也就没有带那么多备马随同,可即便如此战马的数量也达到四千匹。可惜一大半都是死在了弹雨箭幕下。

    这令余枫无比的心疼,若是能够全部缴获的话,就可以大大的扩充手下的骑兵。

    清理好战场之后,在运河船只的接引下,平南军士兵迅速的过了运河退到了东岸。此处战场距离扬州不足三十里,也许满鞑主力已经得到消息,正派大量的军队南下。

第489章 华夏之地岂容鞑虏肆虐!() 
    前文说过,扬州城分相连的新旧两城,左面便是旧城,府衙所在又称府城。

    在府城中,一条河流从南至北在城中蜿蜒流过,便是扬州城中久负盛名的小秦淮河。冠以“小秦淮”之名,以和南京之秦淮河对应。而实际上小秦淮之风流比之南京秦淮河也不予多让。

    小秦淮两侧,翠柳成荫,下垂的柳枝轻抚数丈宽的河面上。两岸楼台处处,风景如画。河中常年停泊着几十条画舫,每到夜晚流光溢彩,琴瑟和鸣,浅吟低唱,温柔无限。

    扬州之瘦马名扬天下,这里便是瘦马之聚集地,可谓是天下最风流的地方。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若是不到小秦淮春风一度,纵使再富再贵也没有吹嘘的本钱。

    当然,最近的战事使得小秦淮的画舫生意萧条了许多,都督府下令对整个城中实施军管,更是让画舫生意一落千丈。除了一些老主顾偶尔照顾些生意,其他人已经无暇无心再想风流的事情。

    不过今天,小秦淮河中常年停泊的画舫却不见了踪迹,整个河面上空空荡荡,让途径的市民百姓很有些不适应。

    太平桥边,全副武装的平南军士卒持枪握铳,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这段河面封锁个严严实实,透过缝隙看去,盔明甲亮的将军,大红官袍的高官,好似整个扬州城内最高级的文武都聚集在这里,这让普通的百姓深深不解,仿佛有什么大事发生。

    “兄台,到底发生了何事?”

    一处店铺外廊柱下,一个百姓悄悄问道。

    “好像是平南军打了胜仗,平南侯他老人家带着一众文武迎接立功的将士凯旋。”被问的对象仿佛有些门道,对官府很是熟悉,悄悄的道。

    “打了胜仗?”这怎么可能,这些日虽然城内和城外清军炮战不已,不时有炮弹落入城中,可扬州城被十万清军包围的事情扬州百姓却是知道的,这几天也没看到清军攻城,怎么就打胜了呢?

    带着深深的不解,驻足观看着。这个时候,最希望能够得到胜利消息的就是这些百姓了。所以虽然隆隆炮声依然在不时响起,很多人却不顾被炮弹砸中的危险,驻足在这小秦淮河边,等待着。

    终于,一条漕船出现在南面水门,在水营士兵的操作下驶入了小秦淮,然后一条又是一条,足足十多只船只出现在河面上。

    每条船上都站满了战罢归来的将士,满脸的硝烟征尘,甲衣上血迹斑斑,无不显示这是一支战罢归来的部队。不需要多言,一股悲壮之气就弥漫在小秦淮的上空。

    漕船缓缓靠近在岸边,有将士从船上沿着船板上岸,然后有诸多的东西被从船上卸下来。

    大堆染血的盔甲,弯弯的马刀,弯弓,羽箭,还有那数十面清军军旗。看着这些缴获时,马名录及一众扬州官员们终于震惊了。

    他们早早的被总督府派人叫到了这里,说是迎接凯旋的将士。一开始他们还不以为然,就算他们不懂军事也知道,现在扬州是被清军围困,根本就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能守住扬州不失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凯旋。

    不过看着平南侯陈越就站在最前,虽然等的极不耐烦,却也没人敢多话。也许只是为了鼓舞城中军民的斗志鼓舞士气吧,有自以为明白的人暗暗想道。

    可是从不断从漕船上传下来的缴获来看,竟然真的取得了一场大胜。毕竟这些制式和明军绝然不同的铠甲武器做不了假,更何况还有那一面面缴获的军旗,观其数量,恐怕是一支成建制的清军被全部歼灭。

    于是,众官员的神情从等待的不耐烦变成了震惊。然而还有更让他们震惊的地方,那就是最后被从船上卸下的一颗颗首级。

    剃秃的脑门,丑陋的辫子,龅烂的牙齿,血肉模糊虽然经过石灰炮制仍在滴血的脖颈断处。

    看着那一颗颗狰狞的首级,很多胆小的文官立刻转移了目光,不敢再看。

    也有大胆的官员盯着仔细打量,从首级的样子来看,长相和明人有着较大的差别,头顶的秃发也非新近剃得,这些真的是满鞑的首级啊!

    一颗又一颗的首级被从船上卸下,整齐的码到小秦淮西侧的街道上,有镇抚司的军官立在每条船边统计其数量。

    卸下的首级越来越多,便被堆积成堆,慢慢的堆越堆越高,渐渐的成了一个小丘。

    京观!众文官心中陡然升起了这个词来。

    看着那一颗颗的狰狞首级,整个秦淮河边,整条街道上,上万的军民百姓鸦雀无声。数千颗首级堆放在一起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是那样的强大,深深的震撼着他们的心灵。

    一些百姓喉头涌动着,有强烈的呕吐欲望,却依然强撑着不让自己的目光转移。

    曾几何时,明军面对关外的鞑子,接连败仗,无数的名将勇士血染沙场。

    曾几何时,坚固的九边防线变成了筛子一般,任由满鞑铁骑在京畿山东纵横驰骋,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掠到关外为奴为婢,无数人成为了异乡之鬼,到死不得还乡。

    曾几何时,八旗兵成为了大明人的噩梦,其无敌的名声深入所有明军百姓心中,每当八旗兵杀来之时,哪怕明军人数是其数倍乃至十倍,却没人敢于抵抗。望风而逃,弃械投降,引颈待戮,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而今日,看到一颗又一颗鞑子的首级,看着那渐渐摞起来的首级堆,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心中都仿佛放下了一块石头。

    原来,八旗兵也不是不可战胜!

    原来,八旗兵也不是不能杀死!

    只要有血性的明人肯站出来,只要大家不怕牺牲敢奋勇杀敌,什么八旗兵无敌,也都不过是笑话。

    曾几何时,他们曾经失去的勇气,失去的自豪感再一次从心中升起。我们是明人,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华夏之地,堂堂华夏之地,又岂能任由鞑虏肆虐!

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 
    “平南侯真是好手段,今日之后,整个扬州城内数十万军民将再无丝毫畏敌之心!”

    扬州知府马名录笑着对身边的淮扬巡抚卫胤文道。虽然只是站立在河边,察觉不到观看此景之后百姓们的神色,马名录也知道百姓们的心情必然和往日不同。

    自从清兵围了扬州之后,满城数十万百姓就生活在恐惧中,生怕有一日城破,他们会遭到清军的屠杀。

    平南军虽然英勇战力不俗,可在百姓心中,还是无法和臭名昭著能止小儿夜啼的八旗兵相比。

    身为扬州知府,身为扬州的父母官,马名录自然知道百姓们心中所想,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经过这么一场胜仗,看到无数的鞑子首级堆放在一起堆起的京观,必然会对百姓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让他们认识到原来满鞑八旗兵也不是不能战胜。

    这将极大的鼓舞全城百姓对敌的士气,更会使得总督府和扬州府政令通畅,也会使得一些人熄灭了不该有的心思。

    “往日常闻平南侯武功盖世,我还曾怀疑,现在一看,平南侯之威武远胜传闻矣!”

    卫胤文拂须赞叹道。卫胤文是淮扬巡抚,刚刚上任不足二月,是江北总督陈越之下第二高官。

    河边,余枫、李成栋、吕泰等将领先后下船,站立一排等候着他们的统帅,他们的侯爷检阅。

    陈越缓缓从他们身前行过,仔细的挨个打量着。

    “余枫率领骑兵营剿灭绿营兵,解救上万百姓,又甘冒奇险把满鞑骑兵引入陷阱,可谓首功。”

    陈越拍着余枫的肩膀,满意的点点头。经历了数年的战场厮杀,这个当年青嫩的年轻人已经成熟了起来,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听着陈越的夸赞,余枫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乐开了花。

    “李成栋能够带兵堵住满鞑骑兵退路,为围歼满鞑居功甚伟,可谓大功一件。”

    陈越冲着李成栋露出了微笑,夸赞道。对高杰和刘良佐手下的降将的使用,陈越一直非常的谨慎,生怕这些人的陋习带坏了平南军。

    事实上也确实有好些人恶习难改,受到了军纪的严惩。不过这李成栋是个聪明人,也有着较强的毅力,竟然撑过了半年的教导营的小兵生涯,然后在编组新军营的时候被委任为哨正,在平灭盐区暴乱时立下了大功,得以独领一营新军。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另一个时空李成栋能够闯出诺大的名声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听了陈越的夸奖,李成栋脸上浮现出了激动之色,他知道从今日起,他算彻底摆脱了降将的身份,真正融入到了平南军中。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能歼灭数千满鞑骑兵,吕总兵的水军可谓居功至伟啊。”

    看着吕泰饱经风霜的老脸,陈越笑着赞道。

    这个曾经的大沽口海防营游击,自从跟着从天津来到南方之后,焕发出了极大的活力,他带领的水营已经成为平南军一支强劲的力量,正是因为有水营数百艘战船在,淮扬段的运河才牢牢掌握在平南军的手中,使得清军无法越过运河蹂躏河东的广阔地区。

    故虽然扬州城三面被清军包围,但运河却牢牢掌控在平南军手中,运河东广阔的土地依然在大明的治下,成为扬州坚定的后援。

    “末将今年才不过四十,可不敢称老。”吕泰笑呵呵道。

    “哈哈哈,吕总兵不老,不老!”陈越哈哈大笑。

    从立功诸将身前走过,陈越亲切的叫着每个人的名字,并大大夸赞了一番,所有人心情都非常的激动。

    “诸位辛苦了,回去后可休息一日。诸位的功劳镇抚司正在统计,不日就会有升赏下达。我会令后勤司拨出肉食美酒,让大家好好吃上一顿,休息好之后再立新功!”

    检阅之后,陈越冲着众人道。

    “是,侯爷!”诸将齐声答应,向陈越行军礼之后便退了下去,把陈越的将令传回各自军中。

    这次出战的足足一万五千将士,自然没法检阅所有人。来的都是代表的将领,为的是把缴获的首级送到城内,好鼓舞士气人心。

    按照平南军的规矩,打胜仗奖赏很重,此次缴获了三千余首级,最少会有几万两的赏银拨付下来,分到每个小兵身上的也最好数两银子,好几个月的饷钱。而将领们赏赐更重,更会在军功薄上记上一笔,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升上一级两级。

    且不说诸将士激动的心情,见陈越忙完,诸文官纷纷上前向陈越贺喜。

    “平南侯武功盖世,一战而歼灭数千鞑虏,阵斩满鞑名王,真乃盖世武功也。”

    淮扬巡抚卫胤文率先向陈越祝贺。

    此次缴获中最大的功绩是满清贝勒尼堪的首级,尼堪是老奴努尔哈赤的孙子,当年满清伪帝顺治堂兄,在满清朝廷地位极高,缴获了他的首级,可谓深深鼓舞整个大明朝堂之心。虽然尼堪不过是个贝勒的身份,还没有亲王郡王的爵位,不过在所有人眼里,那也是早晚的事。

    “哪里哪里,是将士们用命,才有此战绩,本侯不过是位于城中坐享其成罢了。”

    陈越笑着谦逊道。

    “侯爷不必过谦,你于城中运筹帷幄定下计策,将士们浴血奋战,才能有此战绩。”

    马名录也笑道。所有人都知道,经此一战八旗兵无敌的神话已经被打破,在加上前不久在泗州歼灭的满鞑,仅仅这半个月来,死在平南军手下的满鞑已有五千之多。而整个大明十多年来,面对满鞑无数次大战,何曾一次歼灭过这么多的满鞑?

    只要陈越能够守住扬州不失,乃至击败城外的清军,他就是大明最大的名将,武功将直逼中山王。

    至于能不能击败城外的满清大军,原来不抱任何希望的官员们心里,已经不是不是不可能。

    “请问侯爷,这些首级该怎么处理?”

    扬州知府马名录恭敬的请示道。这么多的首级堆放在街道上,惹得苍蝇嗡嗡响,这么热的天气也不是个办法。

    “示众一日,使全城百姓俱来观看。然后我会命令士兵用绳子把他们统统吊到城墙外满,让城外满鞑看看,犯我大明者,就是这种下场!”om

第491章 暴怒的多铎() 
    扬州城西,数以千计的百姓正在清兵屠刀的威胁下挖着沟渠,数丈宽半丈深的沟渠渐渐向扬州城下延伸,只需要百十步的距离就能和护城河接触。

    截断护城河与运河的联系,使之成为一汪死水,然后再通过沟渠把护城河内水引走,然后就可以泥土填平,直逼扬州城下。

    宽达数丈碧波荡漾的护城河,是进攻扬州城的天然屏障,这一点明清双方统帅都心知肚明。

    所以,陈越在城外护城河与城墙之间,布下了重兵,城门外每座石桥都有一营军队镇守,和城墙上的守军相互呼应。

    可是面对清兵驱使百姓挖渠,守军却全无办法。

    兵力太少使得明军根本无法冲出去解救百姓制止挖渠,只能看着沟渠一步步距离护城河越来越近。

    城上的火炮是可以冲着挖渠的百姓开火,可不知为何明军统帅迟迟没有下令,城上火炮只是对准了清军炮阵攻击。

    妇人之仁!多铎对扬州守军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只不过害怕伤害百姓的姓名,就任凭沟渠逼向护城河,这守军将领也不过是一迂腐之人罢了,连慈不掌兵的道理都不懂,这样的敌人怎配做自己的对手!平南侯陈越,名过其实之辈。

    然而,就是这个多铎看不上的明军统帅,今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耳光,把他扇的晕头转向脸上火辣辣的,心头腾起无尽的怒火。

    “你说什么?说清楚点!”多铎努力的站直自己的身体,怒目圆睁看着报信的八旗兵哨探。

    按照习惯,八旗兵每天会派出众多的骑兵哨探探查附近的动静,查看敌军可能的动向,至少要掌控住方圆数十里以内任何的风吹草动。

    而今天,往南例行哨探的骑兵行至扬州南三十里时,发现了陷入重围的外蒙骑兵,赶忙奔回报信。

    为了歼灭这支只有千人的明军骑兵,多铎不惜派出了三千余外蒙骑兵,再加上每一路打粮的绿营兵也都数千,满以为能够轻松诱杀这支明骑,没想到己方骑兵竟然陷入了明军的重围。

    多铎顾不得多想,连忙派护军统领阿山、固山额真图赖各领本部骑兵火速增援,务必救出被围的尼堪部。

    然而没过多久,便有噩耗传来,阿山和图赖带兵赶到战场时,见到的便只有遍地的无头尸体,以及尚未熄灭的战火余迹。

    三千骑兵悉数被明军斩杀,人头都被割掉带走,清军骑兵的鲜血染红了运河河岸。

    三千骑兵尼堪并不在意,因为都是征发的外蒙仆从军,并非八旗满兵。可尼堪伊尔德等八旗将领的被杀让多铎痛彻心扉,尼堪是他的侄子,爱新觉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