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瓖却选择了不战而降,把往北京的通路拱手让出。
李自成没有枭雄的谋略,却有着枭雄的气度,让姜瓖仍为大同总兵,统率原来的军队,连约束的手段都没有,可能是李自成有着绝对的自信,自信自己强大到没人敢背叛。于是,一片石大战兵败,李自成仓皇退出了北京,退向了陕西,曾经一度投降他的十多万宣大边军看到顺军失败,纷纷宣布反正。
而当时因为清军打的是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姜瓖一开始也没有认为满清会生出夺取大明江山的心思,毕竟历年来满清虽然数次入关抢劫,也只是抢劫,并没有占据关内土地的心思。于是姜瓖竟然妄图立下拥立之功,叛顺时竟然拥戴明朝宗室。于是便受到了入关占据北京之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严厉斥责,不得不向满清朝廷请罪。
但是在这个时空,因为穿越者陈越的出现,历史走势完全不同,满清两路大军南下,竟然悉数被明军击败,四万余八旗兵精锐死在南方,导致满清朝廷兵力大减。为了统治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汉地,满清朝廷不得不重用投降的绿营兵,像原本丝毫不被重视的姜瓖竟然也得以封王。
而如今,陕西顺军四处攻城掠地,山东义军迟迟无法剿灭,满清所占据的北方处处烽火,而这个时候,打败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的南明齐王陈越,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伐清。
明眼人都能看到,满清已经日暮途穷,一年前的失败四万八旗兵之死对总人口数十万的满人来说是难言之痛。姜瓖自然能够看清楚这点,所以对他来说,选择不是太难。
明朝给的条件自然不如满清,举兵反正也不过许诺一个侯爵,不过姜瓖已经十分满意,因为他知道大明的传统,非军功不得授爵,爵位难得的很,而一旦获得,便是世袭罔替,子子孙孙永远传下去。
所以,徐青田没有费什么口舌,只是念了一遍朝廷的圣旨,姜瓖便决定反清归明。因为他知道圣旨中说得对,一旦陈越击败了洪承畴占据了山东,面对满清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自己那时再投降朝廷肯给的条件便会差上很多。
“朝廷要我做什么?”姜瓖还有一些疑虑。
“很简单,你只需回师大同,杀掉满清委任的官员,宣布反正,把声势造起来便好,朝廷已经派人往山西各处,只要你首举义旗,山西其他地方必定闻风景从,山西一省再不为满清所有!”徐青田道。
“明白了!”姜瓖点点头,转身传下将领,命停止渡河,过河的军队快速回返。
姜瓖手中兵力虽只有两万多,却是昔日的大同边军,经验战斗力都不弱。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便是他现在所在的龙门渡,距离大同老巢却有千里之遥,相当于从南到北跨越了山西全境。
按照姜瓖的打算,暂且不举反旗,而是先返回大同再说,途径的府县虽然是大清治下,却没有多少兵力,只能任由大军通过。徐青田却拒绝了姜瓖这种打算,告诉他必须立刻宣布反清,吸引满清的注意,为明军北伐创造良机。
“大哥,咱们还是等齐王北上之后再说吧,现在反清等于是把所有目光都吸引在咱们身上,您要知道南面贝勒博洛和平西王吴三桂正攻打潼关,距离咱们并没有多远,一旦反清不成,等待咱们兄弟的恐怕是死路一条。”姜宣偷偷的劝姜瓖道。
姜瓖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为兄何尝不知,可那姓徐的说的很明白,现在举义为北伐军吸引注意算是大功,而一旦齐王带兵北上再举事就没有什么功劳了,所以犹豫不得!
当初就是咱们兄弟投靠满清晚了一些,在清廷中的地位着实尴尬,要不是现在满清势穷,如何会封我为王。道理一样,若是等齐王击败清军之后,咱们兄弟对大明来说便可有可无,便是现在的地位恐怕也无法保证。
富贵险中求,为了咱们姜家以后的荣华富贵,咱们兄弟只能拼了!”
姜宣仔细想了想,点点头,同意兄长的话。
“怎么回事?怎么撤兵了!”距离龙门渡口不远处便是河津县城,满清山西巡抚吴惟华亲自坐镇河津,为大军征调民夫粮饷,闻听姜瓖所部停止了渡河甚至撤到了河东,吴惟华很是震惊。
“抚台,姜瓖反了!”没过一会儿,又有手下匆忙跑了进来,向吴惟华禀报道。
“啊!”吴惟华大惊失色。
“抚台,河津城内兵力只有数百,根本守不住,咱们快回太原吧。”手下师爷劝道,吴惟华从善如流,立刻带人匆忙从河津撤退。刚出城门,一队骑兵从西面席卷而来,吴惟华的数百手下一哄而散。
一员战将策马而来,手中的钢刀挥舞,吴惟华人头落地。
崇祯十九年,满清顺治三年,十月,原大同总兵姜瓖率众反清,斩杀满清山西巡抚吴惟华,攻占了河津县城,随即发兵向北,顺着汾河向太原方向进军。
闻听姜瓖反正,山西的士绅义民深受鼓舞,纷纷斩杀满清委任的官员,举义归明。士绅胡国鼎率领家仆数百举义,攻占了潞安县城,陈杜、张斗光等攻占了晋城。平顺,蒲州,短短数日,晋东南到处都是烽火,到处都有大明士绅义民举义。
十日后,姜瓖率兵到达太原,山西巡抚吴惟华被杀,群龙无首的太原城在太原知府的带领下开城投降。
姜瓖举义的消息传到了大同,大同守将牛光天原本就是姜瓖部将,得到消息以后立刻举义,满清宣大总督耿焞仓皇逃往宣府。
姜瓖反叛,山西一省到处都是烽火,大同失守,消息迅速传到了北京,使得满清朝廷大震。
。
第808 章 进退失据的多尔衮()
北京
经历过伐明失败,内部动乱之后,满清朝廷内部再也没了刚入关那种跋扈,那种自信。
原先的时候,八旗兵骄兵悍将都以为明军孱弱,消灭明军指日可待,而现在却没人再这么想。
要知道,南下是被歼灭的两路大军中,光是满八旗的勇士便有四万人,满人总人数有多少?连着包衣也不过四十多万而已,成年的男丁全加起来也就十多万人,而一战下来等于是三分之一的男丁损失殆尽,即便满人全民皆兵,能迅速从旗丁里补充兵力,可战斗经验却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哪怕山东河北汉人暴乱连连,满清朝廷内部却争论不休,不愿再派出旗兵前去镇压。而摄政王多尔衮的威严却随着一场大败降了许多,朝廷中多有敢当面质疑者。所以没办法,多尔衮只能以洪承畴为总督军务大学士,带领绿营兵负责镇压山东叛乱事宜,为了让投降的汉军将领能够听命,多尔衮不惜大肆封赏,把姜瓖唐通这些将领统统封王。。。。。。。。
然而没了八旗老爷为后盾,绿营兵们的战力也降了许多,任是洪承畴使了浑身的解数,却迟迟无法平定山东的叛乱。
要知道,自从伐明失败之后,退回东北老家的呼声在满清朝廷内部尘嚣其上,明人众多,又出了齐王陈越这样的狠人,很多满人都灭掉大明失去了信心。
然而进入了北京,见识了汉地的繁华之后,也同样有很多人不愿失去现在的一切,不愿重新回到东北老林子里过那种茹毛饮血的日子。
多尔衮尤其不愿,因为若是退回东北,意味着他主导的伐明彻底失败,他休想再有今日的地位。而孝庄太后同样不想,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她想着自己的儿子顺治能够一统天下,做个真正的皇帝。
孝庄太后是科尔沁蒙古人,亲自与蒙古王爷交涉,才从蒙古各部抽调了两万骑兵到了北京,编入了蒙八旗,从而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朝堂,这才有了派博洛吴三桂等出兵平定陕西顺军残部之举。
谁知道,博洛和吴三桂正在猛攻潼关和顺军交战,另一路偏师姜瓖却突然造反,并且迅速攻占了太原府。
山西西邻黄河东面便是河北平原,对位于燕山南麓北京有着高屋建瓴之势。若是任由姜瓖占据山西,其随时便能出兵攻伐北京,而北京却还无险可守。
满清朝廷紧张的讨论之后,决定必须先平定姜瓖之乱。
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命博洛吴三桂停止攻打潼关,带兵渡过风陵渡进入山西,从南面向姜瓖发动进攻。吴三桂手下士兵家属都在辽东,多尔衮丝毫不担心他会生出异心。
可是多尔衮也知道潼关以西是顺军的天下,若是博洛和吴三桂停止进攻,顺军很可能会追击,或者试图通过潼关占据河南,所以博洛吴三桂不是想撤便能撤的。
而山西现在事态紧急,必须立刻发兵平定。所以,多尔衮决定亲自带兵出击,经宣府攻打大同,平定姜瓖之乱。
北京城内的八旗兵有八万人,其中两万是蒙古兵,两万多是经历了多年厮杀的八旗老兵,剩下的都是旗余。而汉军旗都被派出镇压叛乱去了。所以,这八万军队便是满人最后的依仗。当然,在东北还有一些留守的军队,不过数量已经不多。
为了迅速平定姜瓖叛乱,多尔衮带出了其中的五万人!
五万大军,在多尔衮以及其他满人眼中,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力量,在和明朝二十多年的战斗中,便是最大的战役萨尔浒之战,满清投入的军队也不过这么多,所以对平定姜瓖之乱,多尔衮充满了信心。
而事实也证明如此,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烂,随着八旗兵的进军,宣府的叛军轻易被剿灭,很多人投降。为了瓦解敌军的斗志,多尔衮对投降的叛军既往不咎,编组成军用作攻城的炮灰。
十月十六日,多尔衮带兵包围的大同,叛军守将牛光天宁死不降,死守大同。在八旗兵的威逼下,投降的炮灰绿营对着大同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却始终无法攻克。
清军的几十门红衣大炮架在城外日夜轰击,但大同城身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其城墙的坚固非同寻常,想轻易破城谈何容易?在另一个时空,姜瓖便死守大同将近半年之久。
而现在,牛光天死守大同,姜瓖兄弟已经攻克了太原,招募义民从军,兵力扩展到了十万之多。
以太原代中为根基,姜瓖分派军队四下攻城掠地,而各地大明士绅义民也纷纷举义,除了平阳、汾州少数府县以外,山西大部分城池地方重归大明治下。
姜瓖亲自带领五万军队出雁门关,在马邑和清军狠狠打了一仗,不敌之后退回了雁门关。而姜瓖虽然没有击败清军,却也使得清军无法全力进攻牛光天镇守的大同。而同时,长城外的镇羌堡、玉林卫的守军也举兵相应山西起义,将领们带兵增援大同,却被多尔衮指挥着清军击败。
然而,多尔衮虽然击败了姜瓖以及其他援军,却无法及时攻下大同,也没法攻破雁门关进入太原盆地,而此时的山西几乎全部都是暴民,起义军总数加起来数十万之多,山西一省不复满清所有。
就在多尔衮在大同进退失据之时,突然传来情报,南明齐王陈越亲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其先锋已经攻入了兖州。多尔衮大惊!
姜瓖反叛,明军北伐,双方配合的密丝合缝,而此时的八旗兵被牵制在山西战场上,想及时增援山东都不可得。
而山西还是山东,对北京来说犹如左右两臂,失去任何一个都如芒在背。而若是两省都失的话,受到两面夹击的北京已经无法再守。
而现在,山西的叛军无法平定,南明的军队又攻入了山东,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这一刻,便是以睿智勇武著称的满清睿亲王多尔衮,也不由得迷茫了起来。
第809章 洪承畴()
山东省西北兖州东昌二府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南接徐州,西邻河南归德府,往北便是辽阔的河北大地。
去年的时候,鲁西南士绅百姓也先后发起反抗满清的暴乱,但因为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起义的军队轻易被洪承畴派出的绿营兵剿灭。然后留下少部分军队镇守,大部分绿营兵被调到了青州胶东,镇压那里越演愈烈的叛乱。
所以,李奕奉命带领十万大军出徐州进入山东之后,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攻克了兖州府,没有遇到什么猛烈的抵抗。哪怕兖州城内有绿营总兵李本深五千士兵,当明军架着数十门红衣大炮猛轰三日,兖州城墙便被轰破,李本深率兵冲杀一阵,部队在明军强大的火器下死伤惨重,不得不向北逃亡。
兖州城破,兖州府下属的金乡,鱼台,成武,定陶等县也先后被明军攻占,李奕便挥军直逼东昌府,向聊城进军。
十万明军主力,加上数万随军民夫,号称三十万大军,打着齐王陈越的旗号,短短时间便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齐王陈越的名声已经响彻了整个中原大地,闻听是他领兵北伐,山东各地的士绅豪杰们顿时觉得朝廷北伐肯定能够成功。这个时候自然要奋起响应,很快,被清兵剿灭的鲁西南各州县的义民暴动死灰复燃,到处都有百姓揭竿而起,杀掉满清委任的官员,迎接北伐的大军。
北伐军闹出的动静如此之大,早已传到了清军的耳中。坐镇济南的山东巡抚方大猷在北伐军刚刚攻入兖州时便向满清朝廷报信,同时报给在胶东督军围剿登州明军的督师大学士洪承畴。
莱州府,得知明军北伐的消息之后,洪承畴仰天长叹,沉默半天不言,脸上充满了沮丧。
洪承畴,原大明蓟辽总督,也是和卢象升、孙承宗齐名的统帅,在剿灭流民起义中屡立战功,被崇祯委以蓟辽总督,对付穷凶极恶的满人。
当时,洪承畴手下都是陕西宣大蓟辽的边军,手下八大总兵曹变骄、杨国柱、唐通、王朴、马科、王庭臣、吴三桂都是有名的悍将,手下的军队达十三万之多。可满人的凶恶非战力孱弱的农民军可比,洪承畴知道打赢不容易,便打算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可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崇祯皇帝也希望能够速战速决,因为大明的国库支应十多万大军实在吃力。
而满清皇帝皇太极实在厉害,派兵绕道堵住了明军的退路,洪承畴欲和清军决战,可他手下的诸将却不肯听他的,粮道被断一个个都慌了,都主张突围。结果突围不成,十多万大军溃败,洪承畴狼狈逃入松山城,数名大将战死。
在松山洪承畴又坚持了半年时间,城中粮尽,明将夏承德降清,里应外合之下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曹变蛟等阵亡。
被俘之后就不必多说,满清需要熟悉大明内部情况的大臣协助,洪承畴想着以后的荣华富贵,双方一拍即合,洪承畴便降了满清。而明朝还以为洪承畴不屈而死,崇祯甚至亲自祭奠洪承畴,惹出了绝大的笑话。
降清以后,自然要为新的主子效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因为洪承畴熟悉大明情况,绿营诸将唐通、白广恩等也都在洪承畴麾下效力过,满清摄政王皇太极对洪承畴委以重任,以其为督军大学士,全权指挥十数万绿营兵负责剿灭山东河北一带的暴民起义。
洪承畴上任之后,利用其在大明官场上的关系,劝降了好些明朝士绅,并派出军队剿灭河北山东很多义军,只用了数月的时间,河北,山东北部西南的起义便被其镇压了下去,只剩下胶东半岛的暴民起义。洪承畴便亲自指挥,剿灭胶东的暴动。
胶东起义的军队分成两拨,一拨便是赵应元的青州军,占据了整个青州府,兵力达十五六万人。另一波便是盘踞在登州的吴平,据说和南明的齐国公陈越关系密切。
幸好,这两路明军之间好像有些矛盾,在洪承畴攻打青州时,吴平并未派兵进行支援。
青州府河济南府相邻,属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带,丘陵处处,不利于大军行进,足足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打败了赵应元,攻入了青州城,南明委派的山东巡抚王永吉狼狈逃到了登州。
攻下青州府杀了赵应元之后,洪承畴立即下令继续往东进攻,攻入了莱州府。
莱州府地处胶莱平原,平地多山峦少,利于大军行进作战。而吴平也没有打算在莱州和清兵决战的打算,手下的军队退出了莱州龟缩在登州城。
而登州的地势又和莱州不同,境内艾山、牙山、大泽山山脉纵横,明军在山隘险要之处设防,整个登州府的百姓好像都被明军收复,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睛,绿营兵进入登州后,屡屡受到明军袭击,损失惨重。
战斗进行的非常艰难,登州明军的战斗力非青州乌合之众能比,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而且装备武器比之绿营兵丝毫不差。
双方的军队在登州境内反复交战着,进攻防守,偷袭,袭扰,这样的战斗每日都在发生,清军每进一步都很困难。那时洪承畴便知道,想打下登州非短时间所能做到。遂向满清北京朝廷说明情况,请求清廷派出真八旗勇士前来,盖因洪承畴发现,绿营兵在和明军交战时竟然占不了多少便宜。
而当时的满清朝廷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便是摄政王多尔衮也不愿再把宝贵的八旗兵消耗战平乱的战场。经过洪承畴数次求告之后,多尔衮才答应了洪承畴的要求,派出贝勒勒克德浑率领三千八旗兵前来参战,同时平西王吴三桂也被派到了山东。
有这两支生力军加入之后,局面才慢慢向着清兵这边倾斜。八旗兵的战力实在是非同寻常,不论是个人的战技战力都不是明军能比。
六月时,清兵终于攻到了登州城下,明军都退入了城中。
然而洪承畴震惊的发现,明军竟然把登州城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虽然不知道棱堡这个概念,可是从登州城墙每隔不远便有一处突出的马面,整个城墙好像刺猬一样向外伸出无数的尖刺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洪承畴便知道想攻下登州将非常的困难。
而且清军根本围不住登州,因为登州城本来就一面临海,明军在海上竟然然有着一支数十艘大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当清军近城立营时,明军船队竟然向着清军营地开炮,听其响动,拥有的红衣大炮竟然有数十门之多!甚至会有明军乘船绕到清军之后,攻击运粮的军队,烧掉了不少粮草。
所以,虽然攻到了登州城下,战斗却进行的更加艰难。洪承畴指挥着刚收编的俘虏炮灰军队,对着登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却在登州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