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李的,仗不能你一个打完吧,”一旁的金鑫不悦道,“王爷,还是让末将为先锋吧,末将一定为王爷拿下北京,全歼剩下的满跶!”
“全歼满跶,哪那么容易?”李奕撇了撇嘴。
见诸将争相出战,陈越摆摆手,制止了诸将争抢。
“诸位,满跶虽败,实力犹存。再加上其处在灭亡关口,必然会爆发出极大的战力,所谓困兽犹斗,穷寇莫追。
一场大战下来,虽然歼敌数万,我军也伤亡很大,精疲力尽。故现在不是与其决战的时候。”
“难道就这样放过他们不成?”金鑫道。
陈越摇摇头:“当然不可能放过他们。三十多年来,满跶血债累累,现在是全歼他们报仇雪恨的良机。不过咱们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缓缓图之。”
李奕也道:“王爷说的是,现在李刀子徐青田等将带着军队攻打各州县,围剿分散逃跑的八旗步兵,前些时日的战斗中咱们也伤亡了一万多人,现在临清的兵力不足十万,满跶尚且有一万多骑兵,其在北京也有一两万的军队,想全歼他们不太容易。
咱们应该继续抽调军队,催促后方运送粮饷,积蓄实力之后再进攻北京。满跶把大部分旗人都从关外迁移到了关内,现在北京城内的旗人四五十万,他们想全部撤退不是那么容易。
与其强攻北京,不如等其撤退时进行攻击,才是最佳进攻的时刻!”
陈越赞赏的点点头:“正是如此。”
见金鑫一脸懊恼的模样,陈越忍不住笑了:“我知道你想打仗,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军队,你顺着运河往北进攻,收复德州等州县,直到天津为止。”
金鑫大喜:“末将尊命!”
。。。。。。。
是日,齐王陈越的命令传到各地,青州兖州徐州各府的军队纷纷开拔,往临清进发。同时,在镇北侯吴孟明的统筹下,大量的粮食物质沿着运河往临清运输着。
明军大胜,消灭五万八旗的消息迅速传到各地。
雁门关,听闻临清大胜消息后,姜瓖长出一口气,暗暗为自己选择归明而庆幸,若是当初没有做出反清归明的举动,现在自己还不知是什么下场。
“传令,调集全部兵力,向大同进攻!”姜瓖命令道。
是日,山西总兵姜瓖兵出雁门关,向着大同发动强攻,大同清军不战而逃,撤往宣府。
洛阳,听闻临清之战的消息,顺军权将军李过呆呆发愣。
原本想着趁明清大战之时兵出河南,抢夺地盘,拓展顺军的生存空间。而如今随着明军大胜而彻底落空。
虽然现在明军主力还在临清,下一步肯定会北上攻打北京,暂时顾不上河南。可是李过也无法再继续以前的战略。因为即便明军主力在山东,顺军在河南也已经举步维艰。
郝摇旗数万军队出南阳屯兵许昌,时刻窥视着洛阳,使得李过进攻开封的战略无法进行。
而郑森率领的明军经武关入关中,已经进占蓝田,距离西安也就一两百里的距离,现在在正和刘芳亮对峙。
河东也不是很顺利,袁宗第带兵渡过了黄河进入河东,明山西巡抚李建泰号召山西士绅抵挡,竟聚集了五六万的士兵守在临汾一线,抵挡着顺军北上太原的道路。
而在临清之战之后,受到大胜的激励,各处明军士气沸腾,竟纷纷向顺军发起了进攻。李过知道,攻打中原的时机已经消失,现在自己要做的是退保陕西。
第904章 崇祯会站了()
五月的天气已经炎热了起来,而更火热的却是南京百姓的热情。
临清大胜的消息经驿道快马加鞭传到了南京,整个朝野顿时沸腾了起来。
临清大胜,歼灭八旗军五万!
临清大胜,满酋多尔衮吐血败逃!
临清大胜,山东全省收复,齐王挥兵北上,前锋抵达天津,收复京师指日可待。
消息一经传来,整个南京城一片沸腾。
多少年了,面对满跶八旗兵屡战屡败;
多少年了,明军丢城失地,到了亡国的边缘。哪怕齐王陈越扬州芜湖两战歼灭了两路清兵,大明的形势也没得到好转。
而现在,随着临清大胜,八旗兵最后的主力损失殆尽,预示着明兴清亡不可逆转。
满跶都不行了,顺贼西贼还能蹦跶多久?
大明中兴在望啊!
若说最关心政治关心国运的地方,非南京城莫属。
南京是大明朝廷所在,有着上千的官员,上万吏员,几十万军队,剩下的百姓也都和朝廷和军队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整个南京一百多万百姓,是和大明最休戚相关的,大明好,他们才有好日子,大明亡,他们便会像北京那近百万百姓一样,陷入无比悲惨的境地。
所以,最希望明军获胜大明中兴者,非南京百姓莫属。
消息传来之日,南京城内响了一天的鞭炮,所有商铺的酒水销售一空,整个城池欢天喜地,庆祝着北伐军的大胜。
朝堂之上,原本很多官员还对北伐颇有微词,上疏请求止兵者大有人在。前些时日,顺军东出攻打洛阳的消息吓坏了很多人。好些官员上疏朝廷停止北伐,先剿灭顺贼再说。
事实上,为了供应北伐大军,朝廷的国库已经为之一空,哪怕是卖地筹的银子也消耗殆尽,户部不得不向江南大户借贷,才能维持前线几十万将士的使用。所以止兵的呼声很高,便是首辅史可法也有些动摇。
现如今,随着一场大胜,使得反对声彻底消失,整个朝廷都喜气洋洋,纷纷上表祝贺。
皇宫,坤兴公主心情愉悦至极,拿着陈越报捷的奏疏来到崇祯居住的乾清宫。
崇祯皇帝中风之后,在御医的救治下好了很多,可现在还是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不过已经有了意识。
长时间的操劳,使得崇祯身体虚肉至极,四十余岁的年纪和六七十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但这些时日卧床养病,不需要操劳国事,竟把身体养胖了一些。
不过看着父皇不能说话的模样,坤兴公主还是经常的流眼泪。
坤兴公主进来的时候,崇祯正被两个太监架着练习走路,根据御医的吩咐,积极的练习可以使得四肢保持活力,说不定还有恢复痊愈的希望。毕竟崇祯年龄不算太大,有很大的可能恢复起来。
见监国公主进来,宫里的太监连忙跪地行礼,坤兴摆摆手,两个太监把崇祯放在了椅子上,和其他太监宫女一起轻轻退出了房间。
“儿臣见过父皇。”哪怕崇祯还口不能言,坤兴仍然规矩的行礼。
站起身来,坤兴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父皇啊,儿臣今日前来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你听了肯定高兴。”坤兴抿嘴笑道。
“喔喔。。。”崇祯看着坤兴公主,嘴里发出不知什么意思的喔喔声,竟然已经能够听懂坤兴的话。
“什么好消息?父皇您想听是吧,”坤兴抿嘴一笑,“告诉您吧,您听好了,可别乐坏了呦。
就在今日,接到了临清传来的捷报,齐王陈越统帅大军和清军决战,一举歼灭五万八旗军,蒙古骑兵也被劝服抛弃了满清,仅剩的万余八旗骑兵狼狈逃回了北京。”
坤兴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崇祯的神情,果然,当听到歼灭五万八旗时,崇祯的神色激动了起来,“喔喔喔”嘴里发出的声音大了起来。
“我就说父皇您听到了一定高兴。”坤兴公主笑眯眯的道,“您想想,满清八旗兵的总数才有多少?经历了南伐的失败后,八旗兵总兵力也没有十万,现在一战被歼灭了五万人,已经是他们一半的男丁,而且是他们最精锐的军队。
所以啊父皇,满清已经完了,齐王陈越正准备率军攻打北京,收复北京指日可待。
父皇啊,三年前,北京陷落,咱们在陈越的保护下狼狈逃到南京,您可曾想到这么快就能打回去吗?反正我是没想到,就和做梦一样。”
坤兴公主喃喃的说着,热泪盈眶。
崇祯突然闭上了嘴巴,不再发出喔喔声,而是安静的坐着,两眼闭了起来。
坤兴喃喃的说着,述说着陈越的功绩,说着自己激动的心情。南来三年,今天是她最高兴的时日。当上监国这些时日来,她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直担心会把事情搞砸。但为了替父皇守住江山,她不得不勉力维持,不得不硬撑着。
陈越在南京时还好,遇到困难遇到压力,她还能对陈越说说,有陈越在,她很轻松。可是陈越带兵出征离开了南京,所有的事情她便只能独自担着,再也没人可以分担。
于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她便会来到父皇的寝宫,对着父皇诉说,虽然崇祯不能帮她拿主意,甚至不能说话,可是说了一番后,她的压力便会小很多。当然,每次说话的时候,她都会把殿内的太监宫女赶得远远的。
“父皇啊,陈越很能干,没有辜负您和我。等到他拿下北京之后,咱们再搬回北京去,您说好不好?”
坤兴对着崇祯诉说完后,精神熠熠的出去了,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她处理。
太监们又进了来,小心看护着崇祯。两个宫女跪在地上,轻轻的揉着崇祯的腿,帮着尽快的恢复。
突然,崇祯抬起了手。
“你们两个起开。”身后侍候的太监陈锦已经能从崇祯的动作中判断崇祯的想法,连忙示意两个宫女站到一边。
然后,就见崇祯用手扶着椅扶手,用力的试图站起来。
“陛下小心。”陈锦连忙上去扶。
“喔喔!”崇祯怒看着他,陈锦不得不止步。然后便见崇祯努力的缓缓的站了起来,然后双手离开了椅扶手,颤巍巍的独自站了起来。。。。。。
第905章 卖地筹饷()
前线大胜消息传来,整个南京城陷入狂欢之中。而对于位于皇极门内的内阁来说,却是喜忧掺半。
大胜固然可喜,随之而来的却是沉重的负担。
去年秋收征集的粮饷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消耗,几乎消耗殆尽,而前线催饷的奏疏每日都有,让内阁诸位阁老急白了头。
内阁,首辅史可法,次辅路振飞,以及钱谦益、王寅四位大学士正在就粮饷之事商议。
“元辅,诸位阁老,齐王的催饷的奏疏大家都看了,前线的粮食只够一月之用,即便先不犒赏立功的将士,至少得让前线粮食无忧,才能继续进兵吧。现在我军大胜,清军大败,正是痛打落水狗收复京师的好机会,若是因为粮饷不济无法收复京师,使满鞑缓过气来,将会功亏一篑。”主管兵部的大学士王寅介绍了前线得情况,最后说道。
钱谦益疑惑道:“王阁老是否危言耸听了,不是说歼灭了五万八旗吗,满清总人口才有多少?哪里还有可战之兵?收复京师不过早晚的事,谈不上功亏一篑吧!”
王寅道:“钱阁老不要忘了,满清虽然势弱,但还有蒙古人,若是满清眼看着不敌,引蒙古人过长城又该如何?”
引蒙古人过长城?内阁诸人相视着,均神色大变。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来,占据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一直是大明的噩梦。除了成祖时五伐草原犁庭扫穴面对蒙古人占据绝对优势,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面对蒙古骑兵只能被动防守,再也没了主动出击的能力。
若是满清真的引蒙古人过长城,对大明来说将是另一场灾难!
“兵贵神速,没什么可说的,必须得尽快攻入北京,控制长城一线!”首辅史可法断然道。
“可是现在国库空虚,钱粮一直筹措不齐。”钱谦益主管户部,最是了解国库的情况,“为了这场大战,其他事情都停了,淮河大堤原本准备修,眼看快要到了夏季,若是再次决口,对两淮百姓又是一场灾难,陛下南迁三年多,只是修缮了一座乾清宫,便是皇妃都只能居住在破烂的宫殿,原本说今年修缮一下皇宫呢,因战事也停了,京城百官的俸禄已经半年没领……”
钱谦益委屈的说着面临的困难,竟是处处都缺钱,国库已经一贫如洗。
路振飞叹道:“这场大战开始的确实仓促了些,不过没啥说的,再苦再难咱们也的咬牙撑住,直到收复京师彻底赶走满鞑为止!”
史可法道:“钱阁老,户部到底还有多少银子?”
钱谦益道:“只剩库银十八万两,这笔银子原本是用来修缮皇宫所用,除了乾清宫好一些,便是张贤妃居住的储秀宫每逢夏季都漏雨,不得不修。”
史可法断然道:“这些先暂停,这笔银子用来采买粮食,立刻运往前线。我会上书监国公主,解释此事。
另外,诸位阁老,还是想想该如何筹措粮饷。“
王寅道:“元辅,我建议进行加派,可采用提编法,勒令江南富户助饷。江南之地大富之家比比皆是,家资十万者不计其数,家资百万者也是为数众多。
现在朝廷到了为难之时,北伐大业即将完成,正是这些富户出力的时候。我建议朝廷按照富户家产进行摊牌,家资十万之户摊派纹银千两,百万之户摊派纹银万两。如此仅江南之地,便可以筹集银子以千万两计,别说进行北伐,便是再大事情也都能完成。“
王寅话未说完,钱谦益神色大变,“不可,朝廷若是如此作为,和强抢民财又和区别?到时恐怕没筹到饷银不说,江南之地已经乱矣,王阁老,若是江南大乱,南京也不可避免,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王寅冷笑道:“嘉靖年间,为了抗倭,东南总督胡宗宪便施行提编之法,从大户中筹集资金用以抗倭。嘉靖年间可以,为何现在不行?”
钱谦益道:“当时和现在形势不一样啊,嘉靖年间,倭寇祸乱东南沿海,为了抗倭保卫家乡,东南地方士绅大户不得不出银出粮。现在东南安定,朝廷之税赋四分之三出自江南,若是再行摊派,他们岂能愿意?”
王寅冷笑道:“他们不乐意?恐怕是你钱阁老不乐意吧,你钱家也是江南巨富,家资何止百万之多!”
钱谦益大怒:“王阁老你……”
“好了,不要吵了!”史可法连忙厉声制止:“提编之法事关重大,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前线粮饷只有一月之用,大家还是议议怎么尽快筹措饷银吧。”
次辅路振飞笑道:“时间紧急,只能再次启动卖地筹饷之事了。前些时日,大战将起,害怕我军战败银子打了水漂,很多原本想着在北方买地的犹豫中。现在我军大胜,驱逐满鞑指日可待,可以重启卖地筹饷之举,想必观望者不会再行观望!”
王寅也道:“现在我军胜局已定,此时买地是一本万利之事。北京城陷落,北方的王公贵族为之一空,空闲无主的田地非常之多。我建议,朝廷可以放出风去,收复京师之后,朝廷将迁到北京,如此北方的田地便非常值钱,田地更能卖上价钱。”
路振飞喜道:“这个主意好。这样地价可以增加一些,原本一亩地一两的预售银可以提高到二两,短时间筹集百万两银子不太困难。”
钱谦益道:“某觉得迁都之事还需考虑,毕竟我大明江南是赋税之地,朝廷在南京要比北京好得多。”
史可法一挥手:“迁都可以缓议,不过为了卖地筹饷可以先放出风声,一切为了北伐!”
“是,元辅!”钱谦益不再多说。
内阁诸人达成一致,卖地筹饷之事再次启动,果然一经启动便和先前之时完全不同。很多人拿着银两争着抢着到户部衙门,试图购买田地,哪怕朝廷把预售银由一两提到二两。
很多人算得很精,满鞑肯定会被赶走,北方已经非常安全,现在的地价被正常年日低得多,买上一些田地作为投资,过些年等天下太平之后便会翻倍,实在划算的很。
第906 王寅督师()
看着愿意购买田地人很多,朝堂诸公才定下心来。看目前情况,短时间筹够足够的银两不成问题。
然而就在此时,福建传来噩耗,原本被压制在汀州山区的艾能奇突然暴起,在一场大战中击败了郑芝龙大军,目前已经攻占了延平府,正向福州进军。
艾能奇率领的西军残部自进入福建以来,已经将近一年时间,迟迟无法剿灭,反而挟裹福建贫民之后,队伍越扩越大,现在竟然有了十万之众。
福建总兵郑芝龙率领的福建军队与其连番大战,互有胜败,后来不得不向朝廷求援。经过商议之后,朝廷遂派出浙江军进入福建围剿西贼。而金声桓的三万江西兵则守在仙霞关,防止西贼回窜到浙江或者江西。现在没想到郑芝龙竟然大败,使得福建局势一下子变得恶劣了起来。
内阁几位阁老再次商议,该如何处理这种局面。
“福建贼军已经有十万之多,一旦其攻占了福州,将会极其麻烦,而且其随时都可能流窜到江西乃至广东,仅靠福建的军队已经无法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应该派一位督师管理各省军队,全面负责剿匪之事。“大学士王寅建议道。
王寅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几位阁老的一致同意,现在这种局面已经不是福建一省之事,委任督师全面负责剿匪势在必行。
可是,该选派哪位大臣当这个督师呢?督师,位在各省巡抚之上,必须是六部尚书或者内阁大学士才能出任。而朝廷之中,拥有统兵经验者并非很多。
按说,次辅路振飞当这个督师最为合适,路振飞昔日为淮扬巡抚时练过兵和闯贼打过仗,可问题是路振飞在北伐时大败过,这使得朝廷对他的统兵能力有些质疑。
眼看着议论很久,迟迟无法决出督师人选,路振飞叹了口气,便要主动站出担此重任。虽然对他来说,在朝中地位已经很高,仅在首辅史可法之下,已经没必要去冒险。可路振飞是真正的干吏,并不怕担负责任。他也有心想一雪前耻。
然而就在路振飞说话之前,王寅却站了起来。
“元辅,诸位阁老,若是没有合适人选的话,本阁愿意当这个督师。“
“你?“史可法愣了,你行吗?当然这句话没有问出口。
王寅的神色充满自信:“元辅,当年北京陷落之前,我曾先后在周延儒周阁老和齐王幕下任职,参赞军务,当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