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了骆养性的帮助,追赃助饷的效率果然大大提高,短短数日内,追缴的财富折合白银七千万两之多!而骆养性也通过此事获得了刘宗敏的信任,于是趁机向刘宗敏进谗言,说驻扎在城外的陈越身为天津巡抚,非常有钱,鼓动刘宗敏把陈越捉拿起来,追赃助饷。

    刘宗敏仔细思考之后,摇了摇头,拒绝了。陈越并非一般的明朝官员,而是统兵的大将,若是拿他开刀,必将引起其他投降明军将领的恐慌,势必引起动乱。而如今北京附近有军队近二十万,可是其中大顺军老营兵只有七万余人,其他的都是投降的明军,若是生乱必将危及大顺的统治。

    骆养性是和陈越有仇的,见陷害不成只得打其他主意,听闻陈越曾经在大明门和顺军作战,而大明门北面便是皇宫,便派手下开始调查陈越入内城后的事情。

第245章 坑爹的郝摇旗()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攻陷了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可大顺也不过是占据了小半个大明,直接掌控的土地不过河南大部荆襄四郡以及西北之地,而就连北京周围,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攻占,比如东方的辽东山海关。

    故,在刘宗敏带人进行严酷的追赃助饷的同时,李自成和自己的谋臣们也在积极的部署,以求尽快的接管地方,掌控整个北方,然后才能聚集兵力,进行南征。

    鉴于整个黄河以北都没有了明朝多少军队,李自成便从随军的文士以及选拔的明朝降官中任命了大量的地方官员,发给印信,派遣他们去河北山东各地接管地方,当然随同前往的也有少数军队。

    这些大顺官员接管地方政权后,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在地方上追赃助饷,查抄地方士绅的家产,二是均田,把乡绅们的田地均分给地方的平民。由于施行的是三年不征的政策,追赃助饷得来的银子财富可以用来供养官府和养军,均分田地给平民,可以立刻获得绝大部分百姓的拥护,可以帮助大顺迅速稳定地方,巩固统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顺政府的政策就是掀起一场土地革命,若是能稳上两年,取得整个天下当无意外。可惜此时的大顺还只是一个新生的政权,虽然明军已经被他们打垮,可是还有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无比强大的敌人,窥伺在一侧,正准备分上一杯羹。而在东方的山海关,还有一股强大的明军未曾解决,那就是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两部。吴三桂的宁远军有三万余人,高第的山海关也有一万人马,两部加起来四万多军队,是一支不弱的力量。

    在攻下北京不久,李自成即召集谋臣们商议,是否继续派出军队攻打辽东。由于轻松攻下北京,大部分顺军将领意得志满,并没有把宁远山海关一带的关宁军看在眼里,对于打败他们没有任何异议。不过军师宋献策道,没必要再派遣大军征伐,眼下明帝崇祯已死,只需要一道诏书,辽东总兵吴三桂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就会带兵来降。

    经过商议后,由李自成亲笔写下招降诏书,并让被俘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写一封亲笔信,派人前去招降吴三桂和高第,并命令他们带兵到北京投降。

    在所有人看来,吴三桂和高第肯定会带兵来投降的,不过山海关必须得有人防守不是,所以得派出军队接替吴三桂部。

    京师的大顺军老营只有七万余人,人数虽然不少也不算太多,必须留下来震慑各地投降的明军,自然不能轻易派出。那么就只有派降将前去了。

    此刻在北京的明朝降将很多,除了留在大同的姜镶和宣府的王承胤,其他如白广恩牛成虎郑家栋、左光先、陈永福和唐通等在北京。经过考虑后,决定任命唐通为山海关总兵,带领本部八千人前往山海关接替吴三桂,盖因唐通有着和满清八旗兵厮杀的经验,是很合适的人选。

    就在此时,果毅将军郝摇旗突然建议,应派遣陈越同往山海关,并向众人讲述了陈越以往对满鞑兵的辉煌战绩。李自成听后很感兴趣,和众人商议后,决定任命陈越为辽东节度使,和唐通一起往山海关。

    “坑爹啊,真是坑爹啊!”当郝摇旗兴奋的来见陈越,告诉他好消息的时候,陈越在心里怒骂着。

    “我说郝兄啊,我想的是徐州那边做个节度使,好带兵南伐,为陛下先锋攻伐大明。你,你怎么让我去辽东啊!”陈越苦笑道,若是能被任命去徐州那里,将可以名正言顺的逃向南方。去山海关,那里有吴三桂,关外有虎视眈眈的满鞑,就自己这点实力,如何能够在山海关立足?

    再说了,自己去了山海关,崇祯怎么办?应该尽快护送他去南京啊,若是晚了,史可法马士英等人恐怕会像历史上那样拥立福王做皇帝!

    “明朝的军队都是菜鸡,只要咱们顺军一到肯定会纷纷投降,打他们有什么意思?咱们西山军是最强大的军队,陈兄弟你不是一直以满鞑为最大的对手吗,如此说来,辽东才是西山军,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啊。”郝摇旗自作聪明的说道。

    “郝兄,你到底当不当我是朋友?”陈越的脸色沉了下来。

    “我如何不当你是朋友了?”郝摇旗吃惊的说道,“我要是不把你当朋友,怎么会据理力争,为你争得辽东节度使这个职位。要知道,节度使可是我大顺在地方上的最高官职了。”

    “哼,做了辽东节度使又能怎样,关外是彪悍的满鞑骑兵,就凭我和唐通的实力,打得过满鞑能收复关外的土地吗?还不是守在山海关等着满鞑前来攻打,即使守住关口,又能挣得多大功劳。

    而若是能当上徐州节度使,作为陛下的先锋攻打明军,南方还有十数省的土地等着去攻占,肯定能够立下无数的战功,岂不是比守在山海关好上十倍?”陈越故作愤怒的说着,表达着自己的强烈不满。

    “啊!”郝摇旗的嘴巴长大了,“我,我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以为,以为陈兄弟你的志向就是攻灭满鞑,所以,所以才。。。。。。”

    “我的志向当然是灭了满鞑,可是郝兄你也知道我是一介降将,对大顺并无一点功绩,只有先在攻打大明的战场上立下足够多的功劳,陛下和朝廷那里才会对我真正委以重任吧。要不然,虽然有个节度使的名义,可仅凭我手中的这点兵力,又如何能够灭了满鞑呢?”陈越苦笑道。

    “可是,陛下的命令已经下了啊,并且委任了董学礼为淮镇制将军,命令他带兵往徐州宿迁一带,并且任命刘暴为招降使,派他去招降明将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等人。说不定,说不定不需要打仗,明军都会投降的。”郝摇旗为难道。

第246章 决策() 
“怎么办?”郝摇旗走后,陈越立刻和父亲陈江河以及单明磊商议对策。

    “绝对不能去山海关!”陈江河负责崇祯的保卫工作,每天都要面见崇祯,知道崇祯现在是多么迫切离开北京去往南方。

    “去山海关也未尝不可。”单明磊沉吟着,缓缓说道。

    “你胡说什么?”陈江河勃然变色,“山海关乃是虎狼之地,外有满鞑内有闯贼,咱们如何再逃出?莫非你真打算就此投降闯贼?”

    “老大人莫急,我是这样想的,山海关吴三桂和高第有四万余军队,咱们和唐通又有一万人,加起来就有五万大军,若是能把这五万人掌控在手里,是不是足以和顺军对抗?”

    单明磊双眼冒着兴奋的光芒:“若是出其不意,说不定能击破闯军夺回京师。那时中丞大人可就成了力挽狂澜、定鼎大明的功臣,必能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陈江河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他没想到单明磊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语,若是真的能像单明磊说的那样,自己父子可真的成为足以和中山王比肩的功臣啊!一颗心不由得砰砰跳动了起来。

    “石坚兄说得固然美妙,只可惜没有操作性。”陈越摇头笑道。没想到单明磊竟然有这样天真的想法。

    “怎么没有操作性?唐通乃是大人您的旧识,和大人关系很好,说服他当无问题。”单明磊急道。

    “唐通乃是反复无常之人,凭借我和他的这点交情想说服他太难。这样的人也不足以一起谋大事,说不定当面答应转头就会出卖咱们。”陈越摇头道。

    重兵防守居庸关天险,却一箭不发就放顺军入关,这样的人对大明哪有一点忠诚之心,想让他举兵反正,不亚于与虎谋皮。

    “不行,不行就杀了他并其军!”单明磊咬牙道,“以咱们西山军的实力,吞并他们当无问题。”

    “嗯,解决唐通这八千人不算难。可是吴三桂呢?他手下可是有数万军队啊!”陈江河也冷静了下来。

    “吴三桂更好办了,因为他会主动反正的!”单明磊微微一笑,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想必二位大人听说了,闯贼正在城中搞什么追赃助饷,几乎所有的勋贵宗室大臣都被他们抓了,严刑拷打追索银子。

    听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被抓了起来,连吴三桂留在京师的小妾都被刘宗敏霸占。家产父母家眷尚且不能保全,吴三桂又岂会甘心投降闯贼?”

    不得不说,单明磊说的极有道理,至少陈越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吴三桂最终没有投降大顺,不管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好,还是有其他心思也罢,反正是没降李自成,而是打开了山海关,投降了满清。

    这个时空有了自己,能否说动吴三桂不降满清忠于大明?陈越摇摇头,很难!像吴三桂这样的军阀,心中想的只有利益,大明已经是日暮西山,他岂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吴三桂也许会因为被抄家不投大顺,可也不一定就忠于大明。”陈越道。

    “不投大明他又能去哪?投降关外的满鞑吗?”单明磊问道。

    “有何不可?要知道他舅舅祖大寿已经投降了满鞑,关宁军投降满鞑的将领不知道有多少,他为何不能投奔满鞑?”陈越皱眉道。

    “也许大人您说得对,不过大人别忘了,咱们手中可是有一个天大的筹码,吴三桂肯定会动心的!”单明磊自得的一笑。

    “什么筹码?”陈越奇道。

    “呵呵,大人啊,事到如今您何必再瞒我。皇帝啊!”单明磊笑道。

    “啊!”陈江河几乎要跳了起来,崇祯的身份目前就父子二人知道,如何单明磊竟然也晓得了!

    “老大人莫惊,我身为西山军镇抚官,若是连营中多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都不知道,又岂能称职?联想到到大人您在大明门时私自进入皇城,带出了两人,我要是再不知道他的身份,那可就太鲁钝了。”单明磊道。

    陈越和陈江河相视一眼,只能摇头苦笑。在营中多了两个人,又是重点保护的对象,想一直瞒下去根本不可能。

    “既然皇帝在咱们军中,若是由皇帝亲自向吴三桂许诺,大加封赏,封侯封公,吴三桂如何会不感动。他即使投了满清,还是外人,满清终归是满人的天下。相反,扶保皇帝就不一样了,一旦成功,可以做世袭罔替的贵族,他吴家可以与明同存,这样的富贵他岂能不心动?”

    单明磊侃侃而谈,对着陈家父子讲述吴三桂拥护崇祯的好处,就连陈越都无法反驳。毕竟满清虽强,在大部分明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小部落,根本就没有实力占据大明的江山,而且又是异族。眼下崇祯尚在,只要保崇祯就是大功,哪怕攻不下北京,只要保着崇祯去南方,也肯定会位极人臣。现在大明控制着十个省的疆土,而且都是富裕的南方之地,哪怕以大顺军的强悍,也休想轻易灭明!

    在陈越的心里,则又是一番思量。在原来的时空中,吴三桂先是和大顺军作战,然后满清突然冲出偷袭,这才打败了顺军。若是能说动吴三桂,使他不降满清,恐怕满清再想轻易击败大顺就不是那么容易。然后趁着顺清双方在北方拉锯之时,自己和吴三桂保着崇祯回到南方,有崇祯在,明朝各地就不会乱,只要用上一段时间整顿,以南方的富庶,训练出几十万大军毫无问题。虽然说不一定能够击败顺军和满鞑,至少保住半壁江山毫无问题!

    这一刻,陈越极为心动。就连陈江河也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不过这事太大了,需要请示陛下才行!”陈越叹道。谁知道崇祯是怎么想的,他是否愿意赴险地说服吴三桂,还是一心逃到南方做他的皇帝?

    “去山海关!朕要亲自去见吴三桂,朕就不信,我大明的军队都会降贼!”崇祯神色无比坚定的道,“北京沦陷,朕的皇后和皇子们俱遇难,朕有何面目去南京?”

    在崇祯的心中,丢失都城是绝大的耻辱,他睡梦之中,经常会梦到自缢的皇后,和被自己亲手杀掉的女儿昭仁公主,这让他没有一日不处于煎熬之中。现在有一个机会能够夺回北京击败闯贼,哪怕希望再渺茫,他都愿意一试!

第247章 面见李自成() 
第二天,郝摇旗早早的来到了西山军大营,他要引领陈越去觐见李自成,见过之后,西山军将会开拔前往山海关。

    带着几个亲卫随着郝摇旗出了大营,策马入了永定门。

    街道上静悄悄的,很少有行人上街,唯有巡逻的顺军士兵从街道上经过。

    “这外城中出现了疫病,陛下下令隔离处置,百姓无事不许随便走动。”郝摇旗道。

    “只隔离不行吧,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才行。”陈越皱眉道。在这个年代,疫病是很大的灾难,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放心,陛下已经下令召集所有太医,免费为百姓们治病。”郝摇旗道,“对了,陛下已经派出了使者去招降天津的守军,你最好派出一人随同前往,千万别出了岔子。”

    眼下的天津卫是杨正平带兵防守,没有陈越的命令他绝不会轻易投降,天津距离北京如此之近,大顺朝廷肯定不会忘了。

    “郝兄放心,我会派人去天津,命令杨正平归降。”陈越答道,心中却在暗暗叫苦,天津是自己最后的后路,必须得掌握在自己手里。看来必须的尽快做出选择了!

    从正阳门入了内城,在大顺门(注1)外遇到了同样被召见的唐通。

    “陈大人,咱们又可以并肩作战了!”见到陈越,唐通喜出望外。

    “唐总兵。”陈越笑嘻嘻的和唐通打着招呼。

    两个降将相视而笑,昔日并肩作战的经历,如今同为降将的身份,让二人倍感亲切。

    “陈兄弟,我还有事物在身,就不陪你进去了。”郝摇旗和陈越打了个招呼,自顾去了。

    “那不是你营中的铁狮子吗,怎么?”唐通惊疑的回首打量着离去的郝摇旗。

    “人家原本就是顺军的将领。”陈越淡然道。

    “啧啧,顺军的手段果然高明!”唐通寻思了一下,明白了过来,啧啧赞叹道。

    二人一同入了大顺门,向着皇宫而去。

    “陈大人,你听说了吗,成国公被杀了。”唐通悄悄对陈越道。

    “我听说了,没什么好意外的,成国公身份虽高,可那是在大明,大顺如何会放过这样的贵戚。”陈越淡然道。

    “唉,说的也是,这些勋贵宗室被杀这是肯定的。不过你说,大顺会不会拿咱们这些人开刀?”唐通低声说着,眼睛咕噜噜的往四下看着。

    “应该不会,他们用得着咱们。”陈越安慰道。

    “唉,咱哥俩真是命苦,被派到山海关那种地方,和满鞑对阵!”唐通愁眉苦脸道。

    把守承天门的顺军士兵已经得到了通知,陈越和唐通二人畅通无阻的入了宫城。这宫城陈越已经来过数次,对道路自然熟稔无比,宫殿依然巍峨壮观,四周景色依旧,不过变换了主人。

    原本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在陈越上次来的时候烧毁,李自成眼下住在武英殿中。在一个顺军军官的引领下,二人来到了武英殿外,立刻得到了李自成的接见。

    “末将唐通拜见陛下!”唐通熟稔的跪在地上,冲着殿中坐着的李自成磕头行礼。

    陈越迟疑了一下,也跪了下来。

    “哈哈哈,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快快起来。”上面立刻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陈越便站起身来,抬头望去,打量着御座之上那个大顺国的国主。

    李自成,只要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在历史课本上把他成为反抗暴明的英雄,而网络上却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他是祸乱天下的流寇,明朝之所以会被满清取代,中华沉沦了三百余年,就是因为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瞎胡闹,这才使得满清有了可乘之机。

    毁也好,誉也罢,有一点不能否认,面前这个人在这段历史上,是谁也无法轻视的风云人物,他给大明朝廷带来了无尽的噩梦!

    可是在陈越眼里,坐在上面的不过是一个身材粗壮、穿着普通的老兵。普普通通的青布军服,头戴白色的毡帽,唯有一只闪烁着精光的独眼彰显了其身份的不同。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李自成啊!来到这个时空,陈越耳朵里充满了此人的传说,如今终于见到了真人,可就面相来说,也不过如此。

    “哈哈哈,你就是陈越,郝兄弟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你,果然是年轻有为!”李自成从御座上下来,走到了陈越面前,仔细打量过后,称赞道。

    “陛下过赞了。”陈越正视李自成的眼睛,不卑不亢的说道。

    “二位既然投了大顺,要尽心尽责,为朕效力,再不可像以往在明朝时那样。”李自成说着侧脸向唐通看去,独眼在唐通脸上扫视着,直看的唐通冷汗直流。

    “是,陛下。”二人同时躬身向李自成行礼。

    “如今你们两个一个是辽东节度使,一个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已经放弃了宁远城,山海关就直接面对满清,朕常听闻满清八旗兵战力惊人,不知二位有何对策御之?”李自成问道。

    “回陛下,八旗兵虽强,俺们也不是白给,去年末将和陈大人就在盘山打败过满清骑兵,陛下尽管放心就是。”唐通道。虽然他内心对八旗兵很怵,可在李自成面前却一点不敢表现出来。

    “唐将军勇气可嘉!”李自成随口夸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