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儿,景氏才平静下来。素姑早打好水,在一旁候着。

    宫里

第六十一章 安顿() 
皇后娘娘正在椒房殿拿起绣棚,用在楚绣的技法,正一深一浅,一针一线地缝制一个香囊。眼里透露着认真劲,但手下却不听使唤,看着她蹙着眉头,便知道她不满意,麻姑候在一旁不敢轻易打扰。

    麻姑已经收到消息,绣儿夫人和萦儿小姐已经进入长安城,皇后娘娘知道必定高兴。

    一众女官摆桌子,点心茶水一一俱全,申正,皇后娘娘下午茶时间。

    麻姑屈身行礼,“娘娘,您先歇息,今个儿奴婢亲手做的麻团,您尝尝。”

    皇后这才抬头,看着麻团,有些糟乱的心平静些。“你今天这么好的兴致,那我可好好好品尝。”

    皇后终于放下绣棚,女官给皇后净手。麻姑趁机看了一眼绣棚,干净凝练,技法却是比以前生疏。景氏两姐妹,技法一直是皇后略胜一筹。皇后自打进宫以后,烦心琐事不少,刺绣便渐渐放下。而景绣夫人年年都给皇后制作香囊手帕的,技艺自然增进不少。此消彼长,现在或许不相上下。

    食不言,寝不语。麻姑静待皇后娘娘用完点心,虽然皇后并未多说,但从她的神情舒展情况看,还是满意的。

    “用红豆做馅,甜而不腻,配上芝麻,确实让人胃口大开。下次芝麻可以多撒些,我喜欢。你再做几份,给太子王子公主们送去,特别是嚣儿,给他多送些。”皇后净手,女官为其奉茶。

    麻姑笑言:“是,奴婢遵旨。”

    皇后一想,又道:“太子和嚣儿的,要一样的。不过,你送去博望苑时,多呆一会。”皇帝给嚣儿册封开府,许多人眼红,但皇帝和王太后在,他人不敢说什么做什么。让麻姑去查看,也让自己心安。

    麻姑从女官手中接过茶杯,亲自为皇后奉茶。低声道:“娘娘放心,奴婢知道改怎么做。”又笑道:“这茶是前几日长沙王进献的,比之前的更为清新可口,如果用了油腻之物,正好可以用它解腻。”

    皇后抿了一口,叹道:“茶是好茶。”

    女官们已经退下,麻姑这才说道:“长沙王有孝心,隔三差五便进宫给娘娘请安,这茶也是长沙王特地吩咐的。”

    皇后看着清新醒目的茶汤,心中又止不住地叹息,茶,她知道是如何来的。一开始,只有李萦喝茶。嚣儿喜欢泡茶,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茶,红的,黄的,黑的,他都来者不拒。满朝上下的大臣,深宫后院里的妇孺,皆知。市井传言,给长沙王送礼,其他的他可能不收,但好茶他一定会留下。

    麻姑看着皇后沉思良久,茶都凉了。皇后这才发话,“阿绣到了吗?”

    麻姑听了心头直喜道:“嗯,今日下午就进城了。”

    皇后喜笑颜开,“终于把人给盼来了!下午进的城,算算时辰,她应该在府里了,今晚李青他们家必定叙旧。麻姑,你明日和湘灵出宫探视。对了,你做的麻团也要带上,阿绣喜欢的很。”

    麻姑也有些小激动,“是是是,娘娘,奴婢遵旨。”

    李萦正在李府的茶苑里转悠,翠香和芸香在屋子里忙着收拾,自己指点一番后便出来透气,身边只跟这针钰。

    她一边走着一边捋清思绪,作为李家的老根据地,她是第一次回来。舟车劳顿,大半个月十几天的路程使她疲惫。但今日能看见嫡亲的大哥,她还是感到兴奋。大哥和父亲非常相似,不知道自己的大伯李青长啥样,是否和父亲相似呢?

    母亲就说过大伯有三个儿子,长子次子皆及冠,就小儿子年长自己两岁,十六岁,也是个小大人了,希望都是好相与。怎么大伯家没有女儿呢,自己也好说话呀!李萦心中不由抱怨。

    景氏李萦一行人进府时,宋氏便知道,毕竟只是一墙之隔。景氏和李部只说了一会话,景氏便上大李府与宋氏打招呼。李青为长,按理是景氏上门。

    宋氏也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景氏,这一见着实让她吃惊。景氏和从前相比,少了一分青涩,多几分成熟韵味,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一身清爽,不见一丝凌乱,必定是好好梳洗打扮才过来的。

    “弟妹,多年未见,你啊,还是一点儿都没变。究竟用了啥法子保养啊,快教教姐姐我。”景氏笑道。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景氏微笑中带着温和,她这个嫂子,爽朗利落,和平常的大家闺秀不一般,可不会扭扭捏捏。“嫂子,我平日里也没怎么保养,只是喜欢侍弄花草修身养性罢了。”她总不会说,自己长年作弄药物,某些药物确实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宋氏看着弟妹有些疲惫的神情,便说:“你先回去休息吧,这舟车劳顿的,你的心意我知道了。侍花弄草,修身养性,美容养颜的事,日后再说。”

    景氏起身,给宋氏行大礼。

    宋氏连忙站起来,把景氏扶起。道:“弟妹,您这是?”

    “多谢嫂子多年对部儿的照顾之恩。”景氏再拜。

    宋氏用劲把景氏扶起,“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都是什么啊!部儿也是我的亲侄儿,他与我的孩子一般大,照顾他,也是应该的。”

    景氏眼眶一红,“多谢嫂子。”

    “好了好了,幸亏你大伯不在,不然定以为我欺负你了。”

    景氏破涕为笑,如花儿一般,“姐姐真爱说笑,还是如以前一般。”

    “你大伯今晚去赴宴了,现下还不知道你们回来了,明日我们设下家宴,为你们接风洗尘。”

    “多谢大嫂。”

    “对了,怎么不见萦儿?”

    “那闷葫芦,一进府里就瘫在那里。我急着赶来见您,就由她了”,景氏打趣道。

    “行,那我明天就拭目以待吧!”宋氏笑颜,她真心想见这个侄女。

    晚上,李部为母亲和妹妹设宴接风洗尘,景氏早与一墙之隔的李青宋氏打了招呼,李青和宋氏决定在第二天为她们接风洗尘,皆是家宴。

第六十二章 叙旧() 
第二日一早,景氏便带着李萦去大李府见宋氏。

    宋氏一见李萦,白白净净的一个女孩子,确实也不爱说话,真如景氏所说的闷葫芦。行事礼仪,也是大家闺秀的风范。这是,宋氏对李萦中肯的评价。个人品行,以后端看再说。总体来说,李萦就是个乖乖女,她给宋氏留下了好印象。

    在宋氏面前,李萦是有问必答,如同在母亲跟前恭敬。景氏,在必要的时候帮腔。

    “萦儿,你平日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宋氏一边热情招呼李萦用点心,也一边随意问道。

    李萦正视着宋氏笑盈盈的眼睛,回道:“回大伯母的话,我平日里多跟着母亲学习庶务,料理家事”。李萦是挑着贵女的日常回答,她的日常是看书打盹喝茶找茬逗趣。

    中规中矩的回答,宋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景氏在一旁看着,她这个女儿啊,在人前,自然是人模人样的。还是喜欢她给自己惹麻烦,做一些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事。

    “弟妹,你把萦儿教的很好”。宋氏送钦羡的语气说道。并非真羡慕景氏的教育,而是景氏有一个女儿。

    “哪里哪里,嫂子您这话可是折煞我。跟嫂子说句实话,这闷葫芦,平日里可没让我少操心”,景氏连忙转移话题。

    李萦听着不对劲,赶紧撒娇道:“娘~”,声音拖的老长。

    宋氏笑了,“好了,萦儿陪我们干坐这么久,该闷着了。等会儿,我让人带你出去转悠转悠。”

    宋氏让侍女带着李萦去了小花园,李萦身边跟着针钰。

    前头的侍女向李萦娓娓道来,花园里的立着的碑石石如何来的,李府的牌匾是哪个大家的手笔,这名贵的兰花是谁谁谁赏赐的,那棵大树是怎么来的。

    李萦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侍女定是宋氏的吩咐才如此行事。李府自开国以来,便是勋贵之家,世家的底蕴放在那里,侍仆自有一套行事做法。

    针钰警惕地观察四周,今日原本是翠香跟着来的,临出门时,夫人钦点了针钰。习武之人的警觉,让她时刻关注四周。

    诺大的李府,李萦还是觉得自家的小李府亲近可人。四周不算空荡,但李萦还是觉得寂寥。

    麻姑和湘灵午时出宫,慢慢悠悠地四处溜达后,未末便到达了小李府。这个时辰,景氏午睡该起了。

    门房禀报时,景氏便知道是皇后的人。皇后已经在长安城里扎根二十多年,早已是树大根深。

    麻姑和湘灵一进来,景氏和素姑等人便红了眼眶。

    她们行礼时,景氏连忙将她们扶起。麻姑坚持,“礼不能废”。

    景氏无奈,只能由她,麻姑的性子,她是知道的。

    “娘娘非常想念您啊,二小姐!”麻姑感叹道,二小姐,是景氏出嫁前麻姑对其的称呼。又知自己一时口误,又道:“早该称将军夫人了,老身真是糊涂”,说着,拍打自己的嘴脸。

    景氏连忙阻止,急切道:“麻姑,你这是干什么,我们还要这样见外吗?”景氏情不自禁地拉着麻姑的手,“你是看着姐姐和我长大的,我们都多少年没见了。”

    湘灵趁机岔开话题,“夫人,这是麻姑亲自动手做的糕点,您尝尝。昨日就听说您回来了,把麻姑奶奶激动的,整宿都翻来覆去的,天一亮就用皇后娘娘的小厨房做了糕点。您啊,真要好好品尝。麻姑奶奶这些年净待小厨房了!”湘灵的打趣算是把事给揭过去了。

    素姑早就将茶水备下。吃啊,是最好的交际。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儿,景氏看着桌案上满满都是自己喜欢的糕点,热泪满盈。自从父母离世后,也只有她们了。姐姐与她,相依为命。一丛忠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素姑常年在景色身边,怎么样会不知道景氏现在的所思所想!她默默地为景氏添茶。

    “多谢麻姑做了我喜欢吃的糕点”,景氏笑着。

    “夫人您若喜欢,麻姑我天天做都行。”麻姑看着景氏吃得欢,她也高兴。

    “那说好了,你可不许反悔!”景氏难得天真。

    “行,怎样都可以”,麻姑也不含糊,她就喜欢二小姐这般的神情。二小姐,无论她多大的岁数,都是她的二小姐。

    湘灵笑着说:“不行,听着有份,您也得给我和素姑留在。”

    素姑帮腔。

    “行啊,你们两得下厨房给我打下手”,麻姑可没客气,使唤道。

    “好的,小的遵令。”湘灵搞怪的笑死,活脱脱将麻姑做成山大王。

    几个人都没忍住,笑作一团。胡闹了许久,几人才说起正经事。

    “夫人,如果您这边没有特别的吩咐,娘娘后日便会宣旨,您大后日便可进宫。”麻姑如此说道,貌似急了些,但又在常理之中。

    景氏点头,该来的还是会来的,早些进宫也是好的。

    “到时候,您只要将萦儿小小姐带进宫,奴婢便会好生看护。”麻姑小心谨慎道。

    景氏看着麻姑严肃的神情,笑道:“麻姑,有你在,我很放心。”宫里是有吃人的老虎,景氏手中有刀。皇后娘娘是椒房殿的主子,在宫中自有一席之位。深宫,王太后第一,皇后第二,王太后是皇后的靠山。所以仲然汉宣帝不喜欢这皇后,有王太后在,他也是敬她。骊姬,只是宠妃。

    湘灵不由分说,“麻姑奶奶老成的很,可不要把萦儿小小姐吓着。到时,我再派些机灵爱玩的小姑娘陪着。”

    景氏无奈,“你们这样可是会把她宠坏的,还是免了吧,就让她老老实实跟在我后边坐着。”

    湘灵努嘴:“十四岁的花儿呀!”都爱玩,那李萦怎么会坐得住呢!“我想到时候皇后娘娘会让公主作陪。刘英公主与萦儿小姐年纪相仿,她们会聊得来的。”

    皇后头尾两个儿子,即太子和长沙王。中间三位公主,刘桃和刘谷公主已经出嫁,就剩下刘英公主,年仅十四。

第六十三章 进宫() 
果然,皇后娘娘下旨,让景氏李萦一行人进宫。

    李萦有些兴致勃勃,可以进入皇宫,她要好好参观,过了这村没这店。自个的姨母是皇后娘娘,以后进宫的机会有的是,但她止不住的雀跃。

    景氏看着李萦呼之欲出的兴奋劲儿,眼睛扑闪扑闪的,终于让景氏觉得她的女儿有少女感。从前的眼睛里是一潭静水,无波无澜。

    “萦儿,你今天的兴致很高”,景氏忍不住道。

    李萦笑眯眯的,“娘亲,这可是我第一次进宫啊,当然会紧张会兴奋啦!”李萦用满不在乎的语气说道。前生,自己是考古出身,可以见到完整的宫殿,能不兴奋,能不开心,能不幸福吗!

    景氏随她,“到了宫中,可不比家里。你行事要万分小心,我知道你平时也是慎重,我会让针钰和翠香紧跟着你,护你周全。还有,你姨母也有一个女儿,叫做刘英公主,你可要与她好好相处。”景氏苦口婆心,真希望皇宫可以让萦儿留下好印象。毕竟,以后她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待在宫里。

    李萦点点头,突然觉得景氏今日有些话唠,宽慰道:“娘亲,您放心,我也是个有分寸的。我不会惹麻烦的,真的。”她只想好好看看宫里的房屋,花园,小桥,流水。

    “我知道,惹麻烦也没关系,还有我在!”景氏无奈,萦儿她,不惹事,不怕事。“香囊和玉镯你要随身带着,万不能解下。”

    李萦摸着腰间的香囊和手腕处的羊脂白玉镯,“嗯嗯,都在,萦儿牢记母亲嘱咐。”玉镯是自己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戴在身上,从未取下。香囊,景氏亲手制作,定期更换。

    马车踏踏地走,李萦坐在车里,初时的雀跃,现下已转做忐忑不安。在她的印象中,皇后的面容是严肃而威仪。景氏李萦一行人到了宫门口,因为得了皇后的旨意,她们很快就进去了。

    一座,两座,三四座宫门的开启,难怪有人将皇宫比做牢笼。一层层关门上锁,又一层层解锁开门,围城。

    皇后一人坐在高高的殿前,不怒生威。

    “命妇拜见皇后娘娘,祝皇后娘娘长乐无极”,景氏行大礼,李萦也跟在一旁行大礼唱和。

    “平身”。皇后发话,看着俯首的妹妹,皇后百感交集,欣喜居多。

    女官们摆案侍弄点心茶汤,景氏李萦入座。

    刘英公主也在席中,没有过多的言语,低眉顺眼。

    皇后客套地询问来长安习不习惯,路途如何,在家中如何的客套话,景氏在一旁恭敬地问答。李萦发挥踢一脚动一步的精神,皇后问一句,她便如实恭敬地答一句。回答得体,过程完美。

    没一会儿,皇后终于特赦,让刘英带着李萦去转转,李萦恭敬不如从命地遵旨与刘英公主离开殿堂。诺大的椒房殿大堂,只留下景氏姐妹两人。

    “阿绣,过来这边坐。”四下没人,皇后拉着景氏走进里间的塌上。

    麻姑早就在塌上的小桌子摆上小点心茶汤,眼下也不在里间。

    “阿绣,坐,歇歇脚”,皇后将厚一些的坐垫放在景氏前面。春末夏初,现在的天气还是凉了些。景氏腰部受过伤,用垫子靠一下便会舒服许多。皇后,记得。

    “阿姐,我自己来。”景氏接过坐垫,放在腰后。“你的药用完了吗?让我来帮你把脉。”景氏自然执起皇后的手,细细把脉。

    皇后看着景氏认真地模样,“药还有一些,头痛时我就用着。”皇后从前生育时落下了头疼的毛病,这些年,也是景氏在帮着调理治疗。

    “从脉象来说,并无大碍。不过,你也要仔细保养你的身子,不宜操劳过度。”景氏劝着。

    “无妨,宫里的小事我还能应付。”皇后满不在乎,这么多年风雨,她还没真怕过什么。“方才我见萦儿,瘦了些!”

    “她啊,看着是精瘦,身体结实的很。我最近弄了把萧山剑给她玩,也让针钰教教她。”景氏笑道。李萦身子经过自己多年的调养,她的身体好的很,比习武之人还好些。习武之人身强力壮,但难免有伤痛。萦儿并不习武,那些花拳绣腿也只是强身健体。

    人不可貌相,皇后如此想,“那我就放心了。嚣儿现在才十二,萦儿已经十四了,我有些担心。”

    “你担心什么啊,在我身边留几年,然后又在你身边调养几年,这就成了。”景氏劝着皇后,也劝着自己。通常男子二十及冠才成亲,女子十五便可成亲,若是硬生生把萦儿留到二十几,是个老姑娘了。“你看,五代十国的罗玉公主二十五与萧宽成亲,也是一段锦绣良缘,传为美谈。王子一般十六七岁身边便可留人了,姐姐,你就不必担心。”

    皇后听着宽心,景氏心口也松口气。两人有缘,最后还是会走到一起。

    “景氏又接着说,“更何况”,她突然停顿。

    皇后听见“更何况”便竖起耳朵倾听,景氏的突然停顿让她心生不安。用询问的神情看着景氏的双眼,景氏一脸苦涩。

    景氏与皇后对视,从皇后的眼睛里看见苦涩的自己,缓了一会儿,她才说,“更何况,萦儿和其他人不一样,时光不会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印记。她比我们,更甚。”

    皇后了然,景氏一族的女子原本就比常人青春年少,这与景氏原始的祖先是巫师有关。再加上常年用保养容颜的药物,所以寿命与他人差不多,就是有一副好皮相。

    景氏知道皇后所想,可是萦儿又与景氏一族女子有所不同。她,有自己的想法。一厢情愿地将刘嚣和李萦绑在一起,是她们的想法,并不是萦儿的。她,可能会跑。再想想萦儿的行事作风,只要她跑成了,定不会回头。

    皇后这才放下七上八下的心,纵使脸上并不显山露水,但关于她儿子的,她都不能放过。“不碍事,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好事。”

    “我也只是这么一想,萦儿年长,怕以后有人说闲话。”景氏岔开话题,不愿多想。

第六十四章 长谈() 
“日子是自己过的,与他人何关?”皇后笃定,嚣儿意志坚定。

    人言可畏,景氏暗道。

    “不说这个了,我们来说说部儿的婚事”,皇后关心道。部儿是她看着长大的,也是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