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这就是复合弓的经典之处。
选好材料,并且把材料制备好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制弓。
实际上现代弓箭和古代弓箭在射程和威力上并没有区别。这一点天然材料比现代合成化学材料,比如碳纤维、玻璃钢、特种钢等材料并不弱。
唯一的区别就是规范、标准等,……
……未完待续
第7章 小红小绿()
古代同一个制弓大师出品的两把弓箭,射程绝对会不同,这就是没有标准的缺点。
单人使用,并无弱点,但是两军对阵,其弱点就非常明显,基本上很难做到分区打击,就是因为射程不规范。
当然,精准射程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辅助,不仅仅是弓箭本身。比如射击仰角,开弓力度,箭枝的规范等等。
杨文礼明白其中的关窍,当然是从开始制弓起就釆取标准化的步骤,比如使用统一的模具。
模具最好是使用制备好的杂木,不容易变形,本身就是标准量具,自己反而变形了肯定不行。
使用模具的目的是规范弓体的长、宽、厚等尺度,达到统一射程的目的。
一把好的弓箭,弓体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中部有握手的部分,那么箭槽的另一边就肯定不对称,这个部分现代有很多图解,因此扬文礼了如指掌。
箭槽实际上就是整把弓箭的正中间,是规范箭枝发射的部位,非常重要,也是弓箭精准的重要部位,简单但很重要。
复合弓也是反曲弓的一种,因此必须训弓,它有几个相反方向的弯,需要特制的模具来规范其弯曲度。
训弓最费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否则会损伤弓体,这个时间大概要一个月以上,因此,杨文礼带着十位少年家丁在高强度的训练之余才去制弓训弓,有统一的模具,因此每一位少年都可以自己亲手制弓,不虞有不合格的情况出现。
……
“杨仁荒,你的劈砍幅度过大,你发现没有,你劈一刀的时间几乎是别人的两倍,这要在战场上,你已经不知死了几遍了。
还有,你砍劈的气势不够狠,没有集中精神全力砍劈,所以不够快。要快,要快到巅峰,争取一招毙敌。
在战场上,你实际上很难有劈砍的机会,如果你去防守的话,往往会疲于应付,一直到你被敌人杀死。
因此,在战场上通常是以命博命,你不能防守,或者说对非致命的攻击,你要视然不顾,集中精力劈砍。”
在自己练习之余,杨文礼还要不断纠正属下家丁的错误,他的要求很高,哪怕少年们如此刻苦训练,也还是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他自己以身作则,吃最多的苦,做到最优秀,属下的少年不论是力气还是出刀速度都远远不及他。
相传高手出招,常常是一招毙敌,其实就是速度快,世上武功唯快不破,招式反而用处不大,这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
“少爷,吃饭了。”远远的传来了丫环小红喊吃饭的声音。
杨文礼在后山选了一块平坦的空地,带着少年们修整一番用来作练武场。这里有树木遮掩,不怕被外人发现。
当然,他也是太小心了,茅山冲并非过路的地方,而是非常偏僻的山区,只要杨家每年交足皇粮,根本就没人来这里。
这里背靠长江,远离大别山区,匪患绝迹,是天然的世外桃源,所以杨文礼这几年才能安心操练手下的家丁。
说是世外桃源,是相对于杨家来说的,换了一个只靠种田的小地主,早就被重税压得破产了。杨家祖上是商人,虽然地少,但是钱多,应付农税加赋完全没有压力。
丫环小红是这几年买回来的,过了这几年,杨文礼渐渐成长为一个纠纠壮汉了,他上面两个年岁较小的姐姐也出嫁了,老夫人没人照顾,因此杨文礼要母亲买了两个。平时照顾老夫人,也负责家里的家务。
还有一个丫环叫小绿,那时候女人的地位本来就低,作为丫环就更低了,因此没有名字,只有小红、小绿这样简单的小名。
她们俩个是从州城买来的,只有在城市里才能买到识文习乐的婢女,这些婢女有些是专门的机构调教,比如教坊司、妓院等等,有些本来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夫人,因为落魄或犯律被充为奴隶。
小红小绿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婢女,倒是识文善乐,因党争主家被屠,她们是婢女所以又被官府贩卖,几经流转,被杨家买了下来。
来到这里,她们算是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杨家的伙食太好了,顿顿鱼肉不离,而且是一日三餐,也不分主从尊卑,下人也吃一样的饭菜。这主要是杨文礼一心要鱼肉那些少年,故而没有分餐,她们也跟着讨光了。
真要是大户人家,她们作为下人,绝对吃不到这么好的饭菜,最多是吃点主人剩下的残羹冷饭,这还是贴身下人的待遇,其他的下人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
“啪啪啪!”杨文礼拍拍手掌大声说道:“暂时休息一下,我们吃饭去。”
这些少年都在单练,暂时无法对练,因为缺少防具,杨文礼正在想办法,他打算制作藤制甲具。
藤甲取材容易,山上随处都有,防护能力也比较高,如果用桐油浸泡,外面再涮几层油漆,比钢甲也差不了多少。
“少爷,弓身快训好了,什么时候才能制成完整的弓箭啊?我都想赶快练习射箭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到山里打猎。”
在回家的路上,年纪最小的杨仁月天真地问杨文礼道。
“没那么容易,训弓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繁琐的步骤,还要几个月才能成功。”杨文礼边走边回答。
他长年与少年们呆在一起,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代名将的事迹,用以激励少年们刻苦练习的动力。其中,神箭手的事迹讲得最多,所以少年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早点习箭,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是一个箭无虚发的神箭手。
“礼儿,你们这样成天胡练,也不延请名师,有什么用啊?我看不如你带着他们多干点农活,否则天天这样大鱼大肉,我们杨家小门小户的,迟早会被你们吃光。”老夫人看到满桌的鸡鱼肉又忍不住叨唠了。
“母亲,你想错了,这天下马上要大乱了,到时能保住性命就非常难得,再多的家产又有何用?到时只会招来更多的乱匪强人。
你尽管放心,儿子我心里有分寸,保证会将我们杨家发扬光大的,但前提是我首先得保住性命。”杨文礼老调重谈,大讲天下大乱论。按照当今的时局发展,还非常有说服力,因此老夫人又一次被他说服了。
……未完待续
第8章 制箭()
杨文礼和少年们每天大量的运动,一个个都是大胃王,光米饭一人就可以吃三大碗,差不多是一斤的量。
家里几乎天天杀鸡宰鸭,每一旬还要杀一头肥猪,难怪老夫人心痛,要知道在此以前,她连吃个鸡蛋,吃块豆腐都是好菜。
不说别的,光是每天早上每个少年要吃米汤泡鸡蛋就有够败家的了,还每人两个。因为没有牛奶,杨文礼就用早鸡蛋代替了,他就是挖空心思想补充少年们的营养。要不然,他们小小年纪,为何一个个都是彪形大汉了呢?
……
“大家请看,竹片要削成和弓腹这个部位相同的样式。首先刷一次稀一点的鱼胶,任它风干,弓腹和竹片里面都要刷,这是为了增强沾附性能。
时间不需要太长,表面稍微风干了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再用浓鱼胶将竹片沾紧,鱼胶要涂匀,不要太厚,只要竹片贴稳了就可以了。
好啦!我们再准备沾另一面的牛筋,也是同样的步骤,刷两次胶,先稀后干,……”一天下午操练完后,杨文礼亲身示范,手把手的教少年们制弓。
鱼胶是个好东西,要论沾附性能,最先进的化学胶也比不过它。它一经沾稳,就能保持百年不开胶。
鱼胶的做法,杨文礼没有学习古人的方法。他是采用青鱼的鱼泡鱼鳞,趁新鲜就捣碎成浆,这种鱼胶的沾附力最霸道,只要干了,就像是天生的一样,怎么想办法都不能分开了。
牛筋是杨文礼偷偷宰了自家的一头水牛,还从外地花高价买了点牛筋,总算是备齐了。
制作弓箭最好的筋腱是牛筋和鹿筋,杨文礼是个完美主义者,因此哪怕是冒险都搞齐了牛筋。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他的座位铭。
这番制弓,每人两把,一把是短弓,大约1。2米左右,也称为骑弓,五斗弓,力道比较弱,只能射轻箭,适合骑射,也适合普通人使用。
另一把弓长约1米8,是硬弓,也称为两石弓,射程远,适合发射重箭,为破甲专用弓,一般人拉都拉不开,古代是名将专用。
杨文礼和家丁们当然能拉开,但是也拉不了多少下,两石力可不是说笑的,已经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筹,两石弓将来只会用来射击敌方重要人物,当古代版的阻击枪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缠丝线了,丝线要选用最好的蚕丝,在弓身的主要受力部位上绑上几层,特别是刚刚沾竹片和牛筋的弓臂部分,还有弓箭的两耳。
缠丝线费时间,而且要有相当大的耐心,那么小的丝要紧紧密密的缠绕,缠一层还要刷一层鱼胶,比绣花也不惶多让了。
三天后丝线缠好了,可以进行最后一步刷油漆了。刷油漆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保护弓身受潮,以免弓身失去弹力。因此,扬文礼在刷漆之前还刷了几层桐油,桐油连船板都可以刷,防止船板受潮,可见其防水性能非常优良,故而扬文礼加了这道工序。
刷油漆一般是十天一层,要刷三到五层,这一刷就又是两个月功夫,所以说制弓费时,这还是有现成的材料,否则真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弓。
油漆干了,一把合格的弓就基本完工了,只要上了弦就可以使用了。
弓弦在制弓期间就已经制好了。一般人以为弓弦要用牛筋以增强弹性,其实是大错特错,正相反,弓弦最忌有弹性。
弓箭的力量来自弓臂,如果弓弦有弹性就会抵消掉一部分弓臂的张力,反而有害。
因此,杨文礼制作弓弦的材料选用了六成蚕丝四成麻线,非常牢固。大家都知道蚕丝的韧性非常强,还要强过钢丝几筹,是制作弓弦的最好材料。掺麻线是防止蚕丝有弹性,而非增强韧性,所以六比四的比例最为适合。
弓箭弓箭,有弓还得有箭,这里杨文礼又使用了一个小窍门。
古人制箭完全靠削,用手工一根一根地削,可见非常费时费工。杨文礼的小窍门是前世看到有人用电钻制木杆而受启发的。
这里没有电钻,但是有畜力,通过畜力可以使用一个大齿轮带动一个小齿轮的方法,小齿轮的转速也能达到相当的速度。
通过这种半自动的方法,使用同一个模具切削,就可以保证箭杆是一模一样。再加上标准化工序的弓身,可以保证同一拉力同一仰角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一样的射程,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
箭枝分两种,一种轻箭,五斗弓使用,一种重箭两石弓专用。轻箭和重箭的区别就是箭头和箭杆有区别。
先不说箭头,箭杆的区别除了长度就是木质,轻箭用比较轻的木材,比如泡桐木,重箭用质量比较大的杂本,比如铁力木,檀木。其中黄檀,中国南方的山里到处都有,很容易获得。
箭头杨文礼选用了三菱铁箭头,一种短小的轻箭头,一种长大的重箭头,都采用同样的三菱形。
大家都知道三菱军刺刺伤的伤口很难止血,在战场上基本上是一刀一个。三菱箭头也是一样的原理,杀伤力非常强。
制作三菱箭头非常容易,首先用杂木削制两种箭头的形状,由于别人都没见过实物,由杨文礼亲自一刀一刀削制而成。
木范制成,经过细致的打磨,就可以使用陶泥制范,待陶范阴干之后,就放到火上烧,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具就制成功了。
下一步就是融铁成钢进行浇铸。是的,箭头是重复使用的部件,必须是钢,铁易碎,不适合作箭头。
总共只有十一个人,箭头的用量不大,平均每人以六十枝箭计算,只有六、七百个左右。
其中五十枝轻箭,十枝重箭,轻箭头重约一两,重箭头重约三两,合计需要用铁一百斤左右,因为融铁为钢也有损耗。
铁在古代是管制产品,很难买到,幸亏杨文礼用量不大,可以买点农具凑合一下。
一般人以为炼钢必须用平炉,其实不然,古代有炒钢法,也一样可以得到纯度比较高的钢。
……未完待续
第9章 坩埚炼钢()
杨文礼的炼钢却别具一格,历史上也有,那就是坩锅法。其实铁和钢都是铁元素的不同化学态。区别是铁不含碳或含大量的碳,真正的纯铁是不含碳的,质地柔软。
而钢是对含碳量介于百分比0。02到2。11之间的铁碳化合物的统称。也就是说只要含碳量处在这个数值之间就是钢,反之就是铁。
古人用土法炼铁,并用铁锤击打所得到的精钢其实就是纯铁,含碳量非常低,加上后期的渗碳工艺之后就成了钢,只不过就是产量太低,非常费时费工,质量其实比现在的普通钢不差多少。
坩埚法炼钢,可以得到质量纯正,含碳量非常低的软质钢。这是因为铁水和碳完全隔离,避免了煤炭中的有害元素磷和硫的渗入。
杨文礼不会制坩埚,就是买铁匠铺现成的坩埚。古代铁匠就是坩埚炼铁,只不过他们不懂铁和钢的区别,往往浪费火力炼成了纯铁。
当然,杨文礼懂科学原理,因此也作了一点点改良,在普通的铁匠炉上面,他加了一个用陶泥制成的呈苍穹形的盖,也算是简单的反射炉吧!
加了盖,温度肯定更高,而且他还不厌其烦地加了进风地暖,使风箱吹进炉膛的是热空气,进一步提高了炉膛的温度,这样铁水就呈耀眼的亮白色,活性更强,能加快出钢时间,提高钢水的质量。
钢水出来,用这种钢水浇铸的箭头,还不是成品,因为这种钢是含碳量非常低的软钢,不耐用。
还需要加一道渗碳工艺,需要说明一下,杨文礼炼钢使用的是木碳而非煤炭或焦煤。
又不是攀科技术,杨文礼没花那个心思,直接使用了木碳。木碳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含有害元素磷和硫,缺点是温度不及焦煤高,比较费时费碳,不过杨文礼改进了炉子之后,比普通的炼铁炉不知道要先进多少了,出钢时间也更快。
其实如果不是炼特种钢,也没必要用焦碳,因为铁的溶点只有这么高,木碳完全够了。
用木碳的铁炉有一个优点,渗碳的时候,不需要另外烧炉,将浇铸好的尚且红热的箭头丢到炉子里渗碳就行了,非常的方便。
渗碳不需要多久,十多分钟就够了,拿出来之后,还有下一个步骤,那就是见水。
每个铁匠都会见水,而且都有自己的独门技艺,当然后世都有资料批露了,一般来说,最好的见水材料就是马尿,因为马尿里面含有少量的微量金属元素,见水之后在表面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合金,可以耐氧化。
但是杨文礼却不会这么干,也无法这么干,因为他家没有马,整个南方也非常缺马,让他到哪里去找马尿啊?
既然知道了见水的原理,那么就好办了。其实有一种东西比马尿好千倍万倍,那就是白膏泥。
白膏泥又叫瓷泥,是烧制瓷釉最好的泥,它含有特殊的稀有金属元素,能烧出各种颜色的亮丽的釉色。
其实白膏泥就是稀土,它是富含稀有元素的土壤。只不过在南方深埋在潮湿的地下,所以呈膏泥状。
当然也不是所有白膏泥都适合见水,这个要试过才知道,当时也没有科学仪器测试白膏泥的有效成份,只好一份一份的试了。
杨文礼的坩埚炼钢法,其实在明代早就有了,那就是著名的苏钢,也是使用木碳炼钢,但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钢的质量肯定比不过杨文礼炼的钢,更不要提用白膏泥见水之后的箭头了。
……
杨文礼拿着已经完成的箭头在手心里仔细的观看,就像是看稀世珍宝一样,他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
也对,这些箭头比作为锉子钢的苏钢还要优质,放到现代也是非常不错的钢质了。
内软外硬,又耐氧化,再接上特殊的三菱形状,用来破甲,他相信绝对会是破水一样的容易。他终于有了有别于人的独家兵器了,他相信面对这种箭头的敌人,无一不会被点名去见阎王。他要的就是这种调调,只有绝对的碾压,才能突显他作为重生者的优势。
“少爷,箭头合格吗?我们可以制箭了吧!”还是年龄最小的杨仁月性子最急,他又忍不住问话了。
“呵呵!合格了,可以开始制箭了。不过制箭既容易又不简单,如果随便点,一分钟就可以制好几支。如果想制出射击精准的箭枝,就必须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好也釆用模具制造。”杨文礼笑呵呵地解说兼回答道。
“模具?制箭怎么使用模具啊?都是现成的,只要沾起来就成了。”杨仁黄不解地问他道。
“可以使用模具的,比如我们可以用一块木板刻出刚好装箭头的凹陷,再在其中心位置刻一条刚好放箭杆的槽,这样沾箭头箭杆的时候,往模子上一套,刚好就对得标准而不会偏差。
如果你拿在手里随意的沾,你能保证每次都是正好笔直吗?显然不能吧?
还有可以在尾部做出刚好厚度的地方,锯子沿着那里锯,刚好就是正中锯开,是不是很方便?
包括沾羽,同样可以用模具规范,包括后期的裁剪。
你们别小看制箭,只要有细微的偏差,那你就射不准,箭枝射出去之后可能就相差几步远了。因此我们必须细致又细致,再想办法用模具衡定,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质合格的箭枝。”
杨文礼趁机又好好的给他们上了一堂教育课。将标准化的概念,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脑子里。
“哦!原来制箭也不简单啊!”杨仁月点着头像是完全明白了一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