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加上几艘船这么一追一逃,已渐渐远离大陆向远海而去。官兵有两艘船由于船型较小,只有两百料,在外海风高浪急的环境里高速航行,有倾覆的危险。
官兵到底是官老爷,意志不够坚定,最后官兵的头领很无奈的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官兵战船停止追击之后,两方就越行越远,到这时,杨仁宇终于放下心了,他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他并未参战,但他太紧张了,身上已是汗水淋漓,比打肉博战还不如。
“赶快救助伤员,评估损失。”见官兵未再追击了,杨仁宇马上跑下船甲板发布命令道。
伤员救治,是每一个兵丁必须学习的内容,又加上人人有急救包,其实没有参战的奴兵,已经自觉的在抢救己方的份员。
在甲板层的船仓客厅里十几个伤员排满了一地,伤员们惨叫不断,奴兵们正几个一起在冷静而迅速的帮助伤员止血、消毒、取弹、缝针、包扎等。
止血是用绑带将伤者的手臂或下肢,在其根部就绑紧动脉,防止伤者大量失血而死亡,再用药棉沾酒精擦拭伤口及周边,然后再用一把在酒精里消过毒的摄子往伤口里搅动,找到弹丸就挟出来。
这个过程伤者很痛,需要几个人协助,压住其四肢,用木棒给伤员咬住,不许伤者乱动,不让其咬断舌头。挟出弹丸还不能马上缝针,必须看伤口涌出的血是否鲜红,否则还要再用摄子搅动查找弹丸或铁屑等其它脏物,直至伤口涌出的血是鲜红色,才再次消毒,准备缝针。
缝针也很痛,但总算比挟弹丸好了一点,伤员咬牙还顶得住,缝好针就往伤口涂上一层青霉素分泌液,最后就用纱布包扎。
不过这些只能治普通伤,如果伤了骨头还要用木板固定伤口部位,防止骨头不愈合。
杨文礼是重生者,当然把这些救护知识教给了手下。他的兵丁培养不易,每死亡一个,都是很大的损失,所以他特别重视战场救护教育,如今看来非常有用。
经过奴兵们的紧张抢救,最后两艘船的损伤结果出来了,己方死了五个人,伤了二十二个,其中只有两名奴兵被击中面门死亡,其余都是水手,主要是操帆手。被救下的二十二个船员之中,还不知道有几人会死亡或落下终身残疾。
……未完待续
第92章 损失报告()
听完手下报告,杨仁宇被这份惨重的伤亡惊醒了,原来自己的军队并不是天下无敌,以前之所以没伤亡,是因为对手是实力最差的土匪,原来大炮的威力这么大,人力根本无法抗拒。他想到了此时正是战火连天的辽东,能把朝庭最精锐的边军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么他们的本事肯定也非同小可。
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再夜郎自大了,自身的弱点还很多,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绝不能有这么大的伤亡了,自己才有几个人,按这个伤亡法,还没到辽东就死伤怠尽了。
杨仁宇的自责反省也仅仅是脑海里的一念之间,实际上他马上就作出了安抚措施道:“弟兄们的伤亡我很心痛,也很自责,不能让弟兄们流血又流泪,我决定牺牲的弟兄每人补偿五十两白银,受伤的弟兄每人补偿二十两白银,受伤致残的弟兄,每人补助五十两白银。”
“谢谢东家!谢谢东家!”那些刚刚包扎好的船员,是既高兴又伤心的感激道。
古代海上这种战事也经常遇到,其它的东家可没杨仁宇这么仁慈,能自理的轻伤员就给予救治,重伤员都是往大海里一丢完事,是典型的强者生存法则。今天这个情况,要是换到其它的东家,他们之中没几个人能活命。
海员工资高可不是没道理的,真的是拿着生命作赌注,能遇到杨仁宇这个新东家,算是他们的福气。
暂时安抚了船员的心,后续的烂摊子还要马上解决,一下子少了二十几个船员,船只操纵不了,杨仁宇考虑了一下,决定抽调一个伍的兵丁出来,把那个伍长提拔为船长,管理这两艘海船。
“来人,传我命令,命令杨义腾伍全部转化为水兵,杨义腾为两艘海船的船长。”
“遵命”他身边的第二个传令兵,专司口令传达的杨礼及,一个响亮的嗑脚立正行礼应诺,就马上下去传达命令了。
杨义腾是他最早的五个奴兵之一,因为杨仁宇手下只有三个什的原因,他没有当上什长,现在调他当船长,其地位就有了相当的独立性,起码不再属于某个什长管了,而是直属于杨仁宇领导,算是一次小小的提升。
至于把杨义腾伍调走,那么他所在的那个什怎么办?杨仁宇心里早就有了决断,再组建一伍兵丁就是。
他此去辽东,不仅仅是打击建奴,训练龙骑兵,肯定也会解救汉民,根据时局的需要,他肯定会扩编部队,有可能是百户,也有可能是试千户,甚至是千户。
杨文礼的军队构成,是参考卫所制,部下的兵丁也是亦农亦兵,有自己的口粮田,所以百户就是指有一百多个正兵,包括其奴隶,实际兵员有一千多人,这里的百户、试千户、干户,都仅指正兵数量,因为只有正兵才有口粮田,才称之为一户。
有了杨义腾专职司管,杨仁宇就不要再管船上的事了。杨义腾接到命令就立刻兴冲冲的召集两艘船上的主要头领,如舵工、大缭、总缭之类的几个人开会,他在会上骄傲的宣布了杨仁宇的命令道:“各位,奉小旗大人之命,我现添为这两艘船的船长,你们都受我管辖。
现在我命令,两艘船缺少的人数,马上报上来,我派兵补上。”
杨义腾这是一朝官在手,就把令来行,典型的草民性格,但几位舵工、大缭、总缭却不敢笑话,而是老老实实的报上了人员缺失。
这个世上,还是挙头为尊,杨仁宇就好好的给他们上了一课,四百多精锐部众,个个身披黑甲,哪怕是参将之尊也做不到,这就是实力。
在海上吃这行饭的,是典型的强者为尊,朝庭法度管不到这里,所以他们是早就习惯了服从强者。
不过,杨义腾口中的小旗大人,却令几位老江湖非常困惑,小旗谁不知道啊!就是卫所里,芝麻大的小官,会是他们的新船东,掌管四百多披甲锐士的那人吗?这好像有点不搭调啊?
有了杨义腾的管理,船终于又正常开动起来。倒不虞会迷失方向,几个舵工都是老于此道的人,他们用牵星板测算了一下,就找到了正确的航向,航上偏东北,往朝鲜方向而去。
第一个最大的难关,终于闯过去了,杨仁宇也放下心来,他安排了人员照护伤员之后,就回贵宾舱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上,天刚擦亮,杨仁宇准时被生物钟唤醒了,他从小就每天早起,早习惯了。
他的房间是第二层的船仓正前那一个,还配有一个小小的露台,当他走出房间,到露台伸展一下腰肢的时候,从海平面上刚刚露出半边脸的红艳艳的太阳,刺得他不由眯起了眼睛。
可当他适应了阳光之后,他的心情就立刻不好了。原来他看到昨天还有点崭新的船帆,此时却破破烂烂,上面不知有多少孔洞,有的地了还撕裂了一大块,那是孔洞太多太密集,所以破掉了。
杨仁宇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昨晚兵丁们没有着甲持盾,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如船帆这样被打成筛子。
杨仁宇是既庆幸又后怕,火炮的威力太强了,正如少爷所说的那样,是战争之王,远非人力可以抗拒。
他又不由想起了少爷,那个天纵之才的人,他好像天生就学贯古今,少爷也说了自己会铸炮,但必须是他到辽东以后,大炮太重了,不便搬运,到辽东再铸就是最合适了。而且大别山,深处中原腹心,在天下没有大乱之前,那里绝对不适合铸炮,免得自己成了朝庭第一个欲除之而后快的势力。
在杨仁宇感怀不已的时候,杨义腾已经在大喊大叫,指挥船员在降帆,显然他们打算把船帆补上。
也有人正在擦拭甲板,修补昨晚被大炮损伤的地方,幸好没有中那种大铁弹,所以损失不大,散弹对几寸原的樟木板,造不成什么损伤,船员们无非是拿尖刀把弹丸启出来,再补一把腻子漆。
杨义腾负责任的态度,令杨仁宇很满意,他不由微笑着点了点头。
……未完待续
第93章 朝鲜()
还有一人也早早起来了,在船上四处察看,好像在记录什么?他就是文书卢传宗,这一件很典型的战术示例,他记录下来,就是他作为文书的职责。
在古代军制内,文书的地位很低,他仅是一个完全执行主官命令的人,连幕僚都算不上,凡是动笔头的事情,就都是他的工作。
……
早上还觉得大海宏伟辽阔,水天一色,景致优美的杨仁宇,到了下午就改变主意了,太枯燥了,除了水还是水,好像无边无际一样。
单调的景色,使人心情烦躁,时间久了,甚至能使人发疯,所以海员都基本上有点疯子性格。
闲极无聊的杨仁宇就找来一副象棋找卢传宗道:“卢先生,我们下两盘。”
“好啊!职下求之不得。”卢传宗欣然应战。
这副象棋是前船东的,他肯定也是闲极无聊才置办的,这是一个解决愁闷的好办法。
杨仁宇的棋艺是杨文礼教给他们的,没有名师指点,属于绝对的草根派,虽然卢传宗棋艺也非传自名师,但他毕竟识字,会识棋谱,天然的要强上几筹,所以杨仁宇是屡战屡败,一溃千军,往往是大比分失败收场。
不过,也激起了杨仁宇的好胜心,他是屡败屡战,至死不服输,两人倒也找到了一条消遣妙方。
杨仁宇、卢传宗两人靠动棋混日子,那么他底下的兵丁们干什么呢?杨仁宇没有让他们闲得无聊,他下了一个命令,所有的兵丁都必须锻练力量,特别是奴兵们的力量还不太合格,更要加强锻练。
杨文礼教给他们的简易健身方法,非常有用,比如在船上这种地形狭窄的地方就很方便锻练,练力是没有止境的,他们要达到杨仁宇他们十兄弟的标准,至少还要练上几年。
其实弓箭的命中率、快速打击力、方便性都要优于火枪许多,它只有一个缺点,就是费力,一般一个正常人拉不了几下弓。
大家可以用弹簧拉力器试一下,一端固定,一端单手用力拉,普通人一下都拉不了,事实上两石弓比拉力器还费力得多,可见力量要增强到何等程度,才能开两石弓。力量大,开五斗弓,可以开三十至五十次,也就是说可以射三十至五十箭,和二战时期一个普通步兵的携弹量相仿,完全可以打一场比较大规模的战役。
就这样大家过着单调的日子,度日如年的过了十天,一天船上专职嘹望的船员忽然大声欢呼道:“陆地,我看到陆地了。”
所有听到他欢呼的人都立马冲出船仓,往前方张望,只见前面隐隐约约有一条灰色的带子,不再是单调的水际线了。
杨仁宇也是其中之人,他和卢传宗是丟下棋子飞快地冲上甲板的。此时的他心情激动不已,终于见到陆地了,如果不是顾忌身份,他都想大笑三声,以发泄自己的喜悦情绪。
这可能就是朝鲜了,但他不是到朝鲜,而是去辽东,想到辽东,杨仁宇不由记起少爷告诉他的辽东近况,心里就又是忧心重重。
天启七年的辽东绝对是人间地狱,今年发生了比天启四年更大的旱灾,田地颗粒无收,粮价高到恐怖的八两银子一担,还是有价无市,作为旗人的建奴还可以苟活,可是作为下等人的汉人就惨了,连草根树皮都难找到,因此出现了吃人肉的悲惨情况,汉民大量逃亡,也有一些无家室的单身汉,挺而走险持棍棒抢劫旗人,以至于旗人白天都不敢单身走路了,奴酋规定只能十人成行,违者罚款。
据后来满清自修的史料记载:天聪元年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至六月
六月二十三日,汗论执政诸大臣曰:“详查各旗所属之人孰能耕种孰不能耕种,孰有种、孰无粮。……官员有受贿者,亦罪之。前因扎尔库敛民食物,已正法矣。”
时国中大饥,其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时国中银两虽多,然无处贸易,是以银两贱而诸物昂贵。良马一,值银三百两。壮牛一,值银一百两。蟒缎一,值银一百五十两。毛青布一,其值银九两。盗贼蜂起,偷窃牛马,人相惨杀致国中大乱。
汉人逃亡的地方,大都是沿海诸岛,是东江军的地盘,但此时东江军的日子也不好过。
东江军的地盘都是一些沿海小岛,自身只能出产少量粮食,以前都是靠登莱接济,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东江也缺粮了。
此时正是毛文龙的巅峰时期,军队多达二十多万,手下猛将如云,这主要是朝中的魏公公器重他,要钱要粮如数照给。
但也因为他立功太多,遭到了上级袁崇焕的猜忌,明着不敢来,暗地里就下死手。朝庭拨给东江的军饷,被他减少到20万两银子一年,而区区六万关宁铁骑,每年辽饷却多达四百万两之巨。又向朝廷诬告他私自通商,勒索友邦,如果不是魏公公器重他,早就被朝庭革职拿问了,所以后来毛文龙之死,其实早就埋下了祸根。
杨文礼之所以派杨仁宇此时来辽东就是想混水摸鱼,可以吸纳汉民,很快壮大起来,如果再过一年,等黄太极理顺了内部,重视汉人,那他们再到辽东,就是遍地是敌的局面。
穷苦百姓的爱国觉悟别想得有多高,任何理想都是在三餐不缺的情况下才有条件,说句不好听的,百姓们也是随波逐流,谁给吃的,谁占优势就依附谁,无所谓满汉之分,先求活下去再说。
归根结底还是粮食,可杨仁宇此时偏偏又没有多余的粮食,从松江到辽东,远隔万里,运粮食过来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建奴身上想办法,说白了就是抢劫,既进一步打击削弱了建奴,又救济汇拢了汉民,壮大自己,这比运粮食过来还要高明。
所以,杨仁宇这次的任务不是偷偷摸摸,而是要高调发展,树立一个汉民打击建奴的标杆,吸引大量汉民投奔,所以杨仁宇此行的目的地就是辽东半岛地区,先找一个沿海小岛栖身,将兵丁操练好之后就四处出击,要搅得建奴不得安宁。
就在今年1月,野猪皮派三大贝勒统兵六千,攻打毛帅的得力部将张盘镇守的旅顺,张盘身败被杀,建奴毁城而去。也就是说,此时毛文龙已基本上失去了辽东半岛的陆上地盘,只能苟活海岛之上。后来张攀占据旅顺是登莱巡抚武之望的命令,和毛文龙没有多少关系。杨仁宇此时率部来辽东正是混水摸鱼的好时候。
……未完待续
第94章 历尽艰辛()
“来人,给我将舵工招来,我有事要询问他。”想到这里的杨仁宇,马上下命令道。
“是”他身边负责口头传令的杨礼及马上行礼应诺,然后就去船尾传令了。
当舵工忐忑不安的跟着杨礼及来到杨仁宇身边时,扬仁宇问他道:“舵工,你知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位置吗?”
“据小的估计,应该是到了济州岛,是朝鲜王的别宫,也是朝鲜的牧马之地。”舵工照实回道。
“哼!什么别宫?什么牧马之地?无非是朝鲜王逃跑的后路,至于牧马则更是不值一哂,朝鲜的矮脚马,老子看不上。”杨仁宇听了在心里鄙视了一番,就向舵工命令道:“舵工,给我向北航行,目的地:辽东半岛。”
“小的遵命”舵工马上鞠躬应道。
这也是杨文礼叮嘱他的,济州岛远离辽东,不适合作根据地,那里土地贫瘠,不是粮食产地,岛上的马是朝鲜本地的矮脚马,不适合作战马,所以命令他不得在济州岛逗留,直驱辽东。
从济州岛到辽东半岛,还有很远,从松江府到这里才走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三分之二的路程,又是一段难熬孤寂的长途旅程。
幸亏杨仁宇得到了杨文礼的叮嘱,他不仅带了绿豆发豆芽,还买了大量的弥猴桃、橙、橘子当特效药,补充船员的维生素C,预防败血症的发生,所以倒是不虞船员的健康出问题。
几个舵工都是长年跑海的,日本、朝鲜、辽东这几条航线他们都是熟门熟路,他们用罗盘配合太阳方位,就很容易的找到了正确的航向。当然这只是他们熟悉海域的情况下,如果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海域则没这么简单,必须有精密的计时器,结合六分仪测算经度,目前中国还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所以在明代还不能做真正的跨洋远航,而不仅仅是船只的原因。至于郑和下西洋那是近海航行,有大陆架作参考,跟跨洋远航是两个概念,两者难度不是一个级别。
海上航行不计年月,恍恍惚惚的,又在大海上漂了二十天之久,其间在海上一些无人的孤岛补充了几次淡水,也不作久留,一心往辽东进发。
其间也遇到过很多苦难波折,遇到过暴风雨天气,差点全队葬身鱼腹,也有船员生病,差点引发瘟疫的惨境,还有因为在海上漂流太久,所带的腌肉吃光后,不得不每天靠捕海鱼为食,天天吃海鱼,船上人员的食欲都严重退化,一个个开始消瘦起来,就连力量训练都被杨仁宇取消了。
大家都对能否活着到辽东,信心不足,杨仁宇又要给他们鼓劲,激发他们的求生欲望。
就在前途一片灰暗的时候,坐在客厅里唉声叹气的杨仁宇又听到了久违的欢呼声。
“船,我看到船了。”
杨仁宇像弹簧一样的灵敏反应,几个箭步就冲到了甲板上,其他的人也差不多,似乎身体都无恙了,都冲上了甲板观望。
果然在远处的天际线上,隐约看到了几个黑点,看到了船,证明离陆地不远了,所有人都大声欢呼起来。
这段旅程太长太枯燥了,所有人都以为会葬身大海,现在陆地在望,大家的精神又提起来了。
海上的视距极远,能看到几里之遥,前方的几个小黑点就离己方船队可能有五六里。大家都迫不急待的想知道大陆的信息,因此杨仁宇马上大声命令道:“给我风帆全张,全力追赶前面的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