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其中反应最历害的当属小燕儿了,她吐得稀里哗啦,连胆水都吐出来了,杨文礼马上又命奴兵去泡红糖生姜水。

    “燕儿,乐观点,海上晕船是正常现象,就像你刚上船时晕船呕吐一个样,过两天就好了。”杨文礼看到小燕儿吐得脸色惨白,气欲游丝的样子,非常心痛,他顾不上避嫌,把她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安慰她。

    “相公,我会不会就此死掉?我难过死了。”小燕儿仰头望着他以弱不可闻的声音问他。

    “傻瓜,不会的,适应了就好了。”杨文礼强装笑意回道。

    就在这时,奴兵泡好红糖生姜水来了,杨文礼连忙接过,亲自喂她。他先吹了几口气,自己先尝试过温度,才喂给她喝道:“燕儿,喝点红糖水,会舒服一点。”

    小燕儿听话的喝了两口红糖水,感觉心里舒服了一点,就不喝了,对杨文礼说道:“我心里好受一点点了”

    “别说话,说话伤神,你点点头我就知道了。”杨文礼温柔地对她说道。

    “嗯”小燕儿轻轻点头应了一声。

    晕船也不是小事,古代又医药不发达,小燕儿还真有生命危险,一切只能靠她自己能否挺过去了。

    ……未完待续

第115章 骆养性() 
随后几天,杨文礼片刻不离地陪护着小燕儿,海上晕船,最麻烦的是吃不下东西,吃什么吐什么。杨文礼就命奴兵给她熬粥,肉片粥、鱼片粥、绿豆粥,各种粥轮番着来,少吃多次,一次只喂她吃一点点。

    就是杨文礼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保证了她的营养供应,过了几天之后,小燕儿终于适应了海上的环境,不再晕船呕吐了。

    小燕儿好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出船舱去看大海,那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使她忍不住失声感叹道:“哇!大海好大呀!”

    “呵呵,是啊!大海很大。”杨文礼跟着她出来用大手环着她的肩膀附合道。他是怕她被海浪冲走,所以才抱着她。

    “燕儿,你知道吗?这还只是内海,叫黄海,还有更广阔的大海,叫太平洋,那才真正叫一望无际,要航行好几个月才能到另一块大陆。”杨文礼给她小小的科普了一下。

    “另一块大陆叫什么?”小燕儿仰着头,睁着一对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奇地问他道。

    “叫美州大陆”杨文礼微笑着回答道。

    “那……啊……”小燕儿还想再问,哪知道一个海浪拍上甲板,溅了两人一头海水,小燕儿立刻失声尖叫了起来。

    “快进船舱,外面风浪很大,很危险。”杨文礼一边说,一边把她拉进了船仓。

    随后几天,杨文礼就陪着小燕儿在房里躺在床上说话,小燕儿成了好奇宝宝,问足了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有时候她也比较调皮,总是喜欢玩弄小扬文礼,哪怕是杨文礼打她的小屁股也不放手。

    “啪啪啪!”一天,两人说着话,小燕儿又习惯性的将手伸到下面去捉住小扬文礼玩弄时,杨文礼恶狠狠的打了她屁股几巴掌道:“你怎么又去玩我的小弟弟了?”

    “怕什么,你又不痛,你看,一下子就变大了许多,真好玩!”小燕儿是老油条了,死不诲改,口里还理直气壮的反驳。

    “唉!随她玩算了,反正这辈子两人注定是夫妻,生儿育女的事情就免不了。”杨文礼看到她屡教不改,就放弃了,随她去玩,心里还自我安慰。

    一眨眼,小燕儿也有八岁了,吃得好也不用做事,生得白白嫩嫩,她的小手很柔软,也给了杨文礼很强烈的快感,这也是杨文礼任她玩耍的原因。

    ……

    几位舵工有了上次航行的经验,这次没有再到济州岛就朝正北航行,因此也不再是到达辽东半岛东部,而是直接往渤海湾而去,除了一路上在海中的小岛礁上停靠补充淡水,就一路未停,节省了好几天时间。

    当然,这一路上也有奴兵因为身体底子差,受不了海上颠箥的环境,因生病而死去了。

    杨文礼带领几个高级军官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仪式,没有神职人员,杨文礼就亲自客串,送上了对死者来生的祝福,使一众兵丁们感受到了大当家对他们的关爱,显著增加了兵丁们的集体荣誉感。

    ……

    北京紫禁城上书房,刚刚接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性恭敬地低头立在下手,将一份情报送到崇祯帝案前道:“陛下,南方发生了一起当涂水师被歼案,请陛下过目。”

    崇祯历来勤勉朝政,从不假手如人,此时他正在批奏折,乍一闻此言,他就被惊得掉落御笔,惊讶地诘问骆养性道:“骆爱卿,你说什么?当涂水师被歼,难度南方也发生叛乱了吗?”

    “禀陛下,据臣所知,应该算不上叛乱,这是一伙自称义军的土匪所为,据锦衣卫所审问知情人透露,此股土匪已远赴辽东,称是要去打建奴……”

    骆养性将他所知如实相告,杨文礼一行又没什么遮掩,可谓是大张旗鼓,锦衣卫专司风闻,遍布天下,他自然熟知内情。

    听骆养性说,这伙贼匪已远赴辽东,朱由校的心才放落下来。如今陕西叛乱此起彼伏,没个完了,牵制了朝庭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如果南方再叛乱,那就真是雪上加霜了。

    了却了叛乱的担忧,崇祯就专心看起奏报了,这一看他就惊讶不已,居然是一伙多达二三千人的精锐甲兵,战力超群,箭法绝伦,难道这伙贼寇个个是将军之才吗?

    报告上的每一个字眼,崇祯帝都深具怀疑,于是他看后将奏报丢之一旁,再问骆养性道:“骆爱卿,怎么整篇奏报都是夸张之词?哪有这等匪贼,还不早就反叛了吗?”

    崇祯帝的语气已有不悦之色,骆养性连忙躬身辩护:“陛下明鉴,臣写此篇奏报,也是深思极恐,然臣综合所有情报分析,又确证无误,所有亲自参与战斗的官兵都异口同声,似乎不像有假。”

    “那其首领之人,年约二八,又作何解?难度这厮从娘胎里起就熟知兵事吗?”崇祯厉声再问。

    “这……?微臣也深有所疑,但从抓获的助贼船东所言,他们个个都亲眼所见,似乎也确有其事,于是臣就依实奏报了。”骆养性被皇帝诘问,吓得冷汗直冒,他回答起来语气都不自信了。只怪这伙贼寇确实邪门,处处违背常理。

    “骆爱卿,你说既已侦知这伙贼寇隐伏在大别山,要不要派重兵围剿,以绝后患呢?”崇祯帝又问了他不该参与的军机大事。骆养性虽然是前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可谓出身名门,但却是崇祯简拔而登高位,被其视为心腹之人,连此等军国大事,也问其意。

    “陛下,臣本不该过问军国大事,但事关重大,臣就冒死一说,臣认为不宜征剿,因其主力已远赴辽东,并不能绝后患,反倒惹一强敌。臣观此股贼寇自称义军,却并未有反叛之心,与当涂水师交战,也是其无关防凭证而不得不为,此其一也,从其上游一路而来,及至下游一路而去,都未攻击官府,可见其尚未有谋逆之心,此其二也,因此实不该派兵围剿其老巢,以逼其反。臣,肺腑之言,请圣上明察。”骆养性真心实意地劝阻崇祯帝道。

    “王大伴,你之意如何?”崇祯帝又问在身旁侍候的王承恩道。

    要说崇祯帝最信任的人是谁,就非王承恩莫属,王承恩不仅是其信王潜邸之人,还是从小带他长大之人,其情若叔侄,远非旁人可比。

    “陛下,奴婢也认为不宜征剿,其主力既出,且多达二三千精锐甲兵之众,征剿其老巢已无益处,可派人监视即可。”王承恩身份不同,所以敢照直实说。

    “嗯!大伴所言甚是,骆爱卿!”崇祯帝点头认可了王承恩的话,就正式喝令骆养性道。

    “臣在”骆养性又深鞠一躬接令。

    “孤令你派人潜伏进贼匪老巢,查探其虚实,但不得惊忧,以待孤亲自裁定下一步行止。”崇祯帝正式下达御令道。

    “臣遵旨”骆养性高声接旨道。

    ……未完待续

第116章 抵达辽东() 
十月初二,历时一个多月的远航,杨文礼舰队终于顺利到达长生岛,杨仁宇率领主要部下率先爬上杨文礼的座船,向他和小燕儿躬身施礼道:“欢迎大当家、夫人,驾临长生岛。”

    杨仁宇率三个什长、八个伍长,一水的黑盔黑甲,排成整齐的小方阵,双手合脚呈45°标准鞠躬,非常精神利索,令杨文礼开怀大笑道:“哈哈哈哈!好!大家免礼。”

    “仁宇,一别半年,你独自率领部队驻扎长生岛,倒是成熟了不少。”杨文礼看着隐隐已有大将之风的杨仁宇忍不住夸奖了他一句。

    “谢谢大当家的赞赏,属下自知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杨仁宇又是鞠躬行礼感谢道。

    “仁宇,你部可否与建奴交过手?”客套过后,杨文礼终于问了他想知道的事情。

    “回禀大当家,不曾交手,我们是从西面登的岛,又……”杨仁宇如实禀告道。

    原来,杨仁宇部当初是西面登岛,建奴并未知晓已有强敌在邻,况且杨仁宇又严格规定了不准手下兵丁到岛屿东面现身,又将整座岛屿搜查了一遍,将逃难至此的辽民全部聚集拢来,进行调养,又加上建奴不识水性,不敢横渡海峡,所以建奴并不知晓此岛已有外敌进驻。

    “好!非常好!此时并不是我们与建奴决战的时机,今明两年,我们最多只是打下辽南这一小片地了,我们的兵丁,还需要时间训练。”杨文礼又夸赞了杨仁宇,并说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其实杨文礼也只说了半句,他真正的意图是还不想早早地做那出头之鸟,此时明朝国祚未衰,过早冒头有害无益。

    而且现在的政治局势也迫使他不能与后金大战,因为自从皇太极即位以来,他采纳了汉人朝臣高士俊的意见,假意与明朝议和,又打击朝鲜之后也与朝鲜议和,俨然一个和平人士的嘴脸。其实他真实的想法是想争取时间,统一蒙古各部,创立蒙古八旗,最后挟雷霆万均之势,直取中原江山。

    现在朝庭就是被他的花花伎俩蒙蔽,朝堂上一大批权臣同意议和,其中包括被崇祯重新启用的袁崇焕,其实袁崇焕一直是一个坚定的议和派,早在天启五年,努尔哈赤死时,他就派了喇嘛装作吊孝,刺探虚实,就是他想与建奴议和的前奏,后来他多次与皇太极通信,谈的就是议和之事,这就是他向崇祯夸口五年平辽的底气,不然的话,凭兵力,关宁军绝不可能五年就能收复辽东。

    现在袁崇焕是蓟辽督师,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有他这个坚定的议和派在,如果杨文礼一力与建奴大战,袁督师扯后腿还是做得到的,不说别的,只要封锁了长生岛与外界的来往就够杨文礼受的,后来他就是这样对待毛文龙的,因为毛文龙是他与建奴议和的最大障碍。

    杨文礼绝不想当那出头之鸟,但打也还是要打,不然他来辽东干什么?是要小打而非大打,今天消灭几个,明天再消灭几个,积小成多,建奴总共只有这么多人,这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杨仁宇请杨文礼夫妇上岸入住他早就准备好的一座三进大宅,长生岛不是辽沈这等关防大城,所以岛上最好的宅子就是这栋三进大宅了,其胜在清静幽雅,庭院内外遍植花草奇石,可见此宅前主人还是一位雅士,杨文礼饶有兴致的带着人四处查看了一遍,非常满意。

    他本来也不是什么高官贵人,只是乡下的小地主儿子出身,又早年立志逐鹿天下,自小就勤练武艺,未曾享受过半点荣华富贵,因此这等宅子他就非常满意了。

    参观完宅子,一众手下陪着他在大堂坐定,他和小燕儿分左右高据上首,手下人分职级分列左右,俨然有小朝庭之相,可惜的是,文官严重欠缺,只有几个拿不上台面的破落书生。

    但杨文礼依然非常高兴,这是他花了八年之久好不容易达到的规模,实属难得。

    待奴兵们给大家上了茶之后,杨文礼就开口说道:“诸位,我们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辽东,这是一次里程碑似的大事件,终将会被记入史册。

    在与官兵的交战中,在大海上的航行中,有几十个兄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诚为可惜,但自古征战就不免有伤亡,我们应该努力振奋起来,为了我们未竞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早两年前就说过,我们来辽东,就是为了训练出一支无敌天下的铁骑,我不求个个能骑马射箭,能骑马行军也是难能可贵,这使我军,将具有最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

    今日既已到达辽东,我宣布,自今日起,我军向外称呼为黑甲军,愿我黑甲军从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此威震天下,海内扬名。”

    “黑甲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震天下,海内扬名!”堂下的众人被杨文礼说得热血沸腾,一齐起身举臂呼喊道。

    “好!就是要有这股子唯我独尊的气势,方可成就一支无敌天下的强军。”杨文礼从上首霍地站了起来,大声夸赞手下。然后他双手虚压微笑着说道:“大家坐下”

    待大家重新坐定,杨文礼接着说道:“大部队刚经历海上颠箥远航,我给大家三天时间休整,尔后就要开始进行正常训练,时不我待呀!眼看就要步入冬季,待辽海沿岸冻结,建奴必定会来查探此岛,到时势必会与建奴一战。

    我虽说暂时不攻打建奴,但守住此岛是我们的底线,如情况许可,我们还要占领复州,将辽东半岛南端化作我们的根据地。

    训练的事情,事关重大,要排在所有事情的前面,你们几兄弟要努力投入,悉心施教,到时我会抽时间检查,能训练好手下,也是你们竞升的依据之一,尔等切记!”

    “属下等必不负大当家所托,定会悉心教导,加速部下成材。”堂下众位总旗小旗官连忙起身向杨文礼躬身保证道。

    “好!大家坐下。”几兄弟的行动令杨文礼非常满意,他又伸手示意让他们就座,然后他接着说道:“仁宇,如今尚有一事要你去办。”

    “请大当家吩咐”杨仁宇马上起身躬身施礼应道。

    “同我们一同来辽东的,还有三十位船东及其手下水手船工,他们对我军有功,你对这里熟一些,今着你安排好他们的住处,也划一片田土给他们耕种,同样是一户十亩,不得有误。”杨文礼很正式的对他下达命令道。

    “遵命”杨仁宇敬了一个正式的军礼高声接令。

    ……未完待续

第117章 张攀拜访() 
杨文礼是一个重生者,他有许多别人不具有的知识,所以他将有相当一部分精力会用在科研上,不能全力教导手下,甚至可能将来不能带领部队出战,战争要取胜,装备也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装备都非得他亲自研制不可,比如大炮、火药。

    不过在此之前,他非得解决一项此前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他手下的军官,全是文盲,那是他自己这辈子没读过书的原因,无法教导他们。

    搞科研还可以说是天资聪慧,那么生而知之识字就无法让人相信了,所以杨文礼是有才而无法施教,如今有了五位书生,那么这个文化课程就一定要补上才行,否则手下的军官,连传个令都只能口头传令,没有亲笔文书为凭,漏洞很大。

    杨文礼想着更进一步,索性办一个军官讲武堂,不仅教军官们识字,也要教他们兵法战略、军规礼仪等等。

    “来人,给我将后勤部几位先生召来。”杨文礼坐在太师椅上思虑成熟了,就出声命令道。

    “是,老爷。”在堂下候着的传令兵杨礼人鞠躬应令道。这不算是正式军令,所以施常礼。

    没多久,几位先生联蕴而来,一起向高坐上首的杨文礼躬身参拜道:“大当家”

    “几位先生免礼”杨文礼笑呵呵的双手虚托道。

    “今日召几位先生而来,是想要几位先生帮忙教我黑甲军的军官识字,我想设立军官讲武堂,不仅教军官识字,还要教兵法策略,军规礼仪。我自任讲武堂山长,几位先生充当教授。”杨文礼将自己所想和盘托出。

    “妙,大当家此事当宜速办,此乃增强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属下等一力担当,使我黑甲军早日成就天下强军。”李怀宣击掌赞叹道。

    “好!那就拜托几位先生了,今后一段时间,我都没空,我只能抽一点时间去讲几节课。

    几位先生,亲眼见过当涂水师的火炮威力,当知火炮威力不同凡响,我想将火炮、火药改良,使之成为我军又一项致胜利器。”杨文礼当即做出安排道。

    “大当家,火炮确实乃军国利器,难道大当家有何妙法能超过西夷之术?”王汝成不相信地问道。他虽是书生,却喜欢军武之事,听到杨文礼自称要改良火炮火药,就兴趣大增,因此出声问道。

    “呵呵!不敢说妙法,不过对火炮火药略知皮毛,比西夷自是要胜上一筹。”王汝成的话,挠到了杨文礼的痒点,他呵呵一笑,牛逼哄哄地说道。

    “大当家真是学贯古今,技盖环宇,真乃我军之福也。”李怀宣适时地送上了一记响亮的马屁。

    不过他也没有违心之言,杨文礼确实有牛逼的资本,像黑甲,杨刀、标准制式弓,都是他一人研制,是独家秘技,也是黑甲军的独家装备,的确比官军要胜上几筹。

    “凡炮,无非有以下几点,一者要精准,二者要射程远,三者要威力大,四者要射速快,从这四点入手研制,应该不难。”杨文礼被手下人这一吹捧,更加得意忘形地夸夸其谈道。

    “不难?这是什么神逻辑?恰恰相反,这四点每样都不简单好不?”王汝成一脸问号,心里狂吐糟道。

    “咳咳”杨文礼看到几位书生一脸不相信的表情,自知失态了,他咳嗽两声,稍稍掩盖了心里的尴尬,就对他们说道:“呵呵!不说废话了,大家快去执行吧!开学典礼的时候,再通知我便是。”

    “遵命,属下等先行告退。”几位书生一起应声施礼告退了。

    几位先生走后,杨文礼却一时限入了苦恼之中,研制火炮,他说得倒很轻松,实际上连铁矿都是一个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