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合院正式动工,按照张可的设计,基本上和bj见到的四合院类似,分为正房和侧房,房屋之下有房檐回廊,回廊和天井自然是一大特点,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在家长制的唐朝还是很受欢迎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排水系统修得更加流畅,南方降水量大,排水系统不好可不行。
只有几个人建房子,人手明显是不够的,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整个城区都在重建,哪有那么多人手分到这边来,好在这些天东街的居民对于张可的所作所为还算满意,纷纷让自己家的青壮年多来帮忙,这才让张可解了燃眉之急。
第十七章 盖房子()
也许是由于岭南这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反正这里还没有形成南方建筑那种小家碧玉的南方园林风格,每一家的地基上面都在诉说着曾经这里的建筑也是那般的豪放粗狂,正好让张可得四合院设想有了充分的发挥,至于要做少许的修改,便可以直接动工了。
盖房子张可绝对没偶接触过,这次过来只是因为自己设计的房子开始动工了,想过来帮忙而已。对,绝对没有不想陪县令看自己的救灾成果的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次张可接触过县令之后就有点意识到了,可能自己真的不适合当官,再跟一个县令接触的时候张可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就像小时候面对自己的老师一般,倒不是害怕,就是感觉很拘束。这要是以后去了长安,面对一群达官显贵,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这可怎么得了。
可是这种忍不住逃避的根绝确实是存在的,张可决定在自己没想明白之前尽量少的减少与当官的接触,原来张可计划凭借着自己培养的土豆,混个爵位,一辈子这般混吃等死便是,可是如果自己面对当官的人的时候一直不舒服的话,那么这个梦想张可计划以后再也不提了,唐朝腹黑的大臣多的是,省得自己以后被人当猪养肥了杀了吃。
不是说古代都有白衣傲王侯之说吗?自己怎么也算的上是有才华的人,带着一千多年的经验要是在唐朝混不开的话,那简直是在丢穿越者的脸,张可以只有这些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在古代好好的活下去。有着多年义务教育,张可认为自己怎么说也要比白衣厉害上一些,自己练一个县令都不能傲,还怎么去傲所谓的王侯。
趁着工人们盖房子的时候,张可坐在一张小凳子上苦苦思索起这个问题来,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官员,面对官员不知道怎么好好的交流时应有之理,从来没有说自己因为是穿越者就会虎躯一震,万众臣服,那会被李二抓过去砍头的。没有办法做到摆正自己的心态的话,张可觉得自己出走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方式,可是一味的逃避又怎么算,张可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唐,还没有好好的享受盛世,绝对不会打算离开的。
也许从一开始自己思考的角度都不对,到底自己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大唐,也罢,真正的融进去的话,自己岂不是河镇群土鳖一样了!就这样保持自己的性格好了,政客不像自己如同石头一般这么过一辈子,既然这样,那就洒脱一些,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吗,少爷以后是要和房玄龄这一类的人勾心斗角的存在,一个小小的县令又有何惧。
事情想开了,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好起来,眼前盖房子的工作正做的如火如荼,则及其能置身事外?这就跑了过去,帮一小伙抬大梁,一开始那小伙还没有感觉出来,只是觉得轻松了不少,一回头发现领头的居然在帮着自己,还冲自己笑了,不由得两腿一软,差点幸福的晕过去,还的张可费了好大劲才维持住平衡,笑着骂了两句干活不认真的小伙,就要往回走,自己不擅长盖房子,有自己在,那些干活的人也总有些不自在,还是离开让他们放心干活的好。
张可的家中人很多,孙思邈拿着张可制作的大字报苦苦思索着,虽然张可也让他看过卫生防疫条例,可是老道士这些天一直在救治灾民,哪里有机会像张可这样实施下去,此时看到张可管理实施成绩斐然,也算是可定了张可所说,好好研究一下。
县令坐在椅子上听着主薄说着自己的见解,对张恪的成绩也很满意,听到妙处,开心的端起茶杯喝一大口,在催促主薄继续讲下去,主播也讲得十分兴奋,是不是的从门外唤出一个人来,让他帮忙解释一下自己所说的。
最后经常被叫进来的蒜头鼻子索性不出去了,直接站在屋内,时不时的对主薄的话加以补充,张可进来的时候就看到蒜头鼻子绘声绘色的描绘着自己教训乱泼水的那家人的事。
再次面对县令,也许是想明白了,感觉轻松了不少,还没来得及说话,县令便现在养起来“都说英雄出少年,本官一开始还对小兄弟的本事有所怀疑,如今眼见为实,种种成效令本官大开眼界,些许妙处,甚至比地震之前做的还要好,以后就要继续实施下去,不过少兄既然有入此本事,就由本官做主,给少兄加加担子,日后必有所报。”
“县尊何出此言,小人原本就想将自己的本事报答与白s县的父老,此时正是好机会,焉能错过,正准备申请加些担子,更好的报答一下呢。”
“那就好,本县一共有十六条街道,不如将城东的四条街道皆交于你,由你负责督办建设,本县的资源也会向城东倾斜,等建好了,其他的街道就效仿城东即可。”县令见张可并不推辞,也就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感觉这个小友和上次有些不一样,具体什么方面自己也说不出来。
这个算是升官吗?张可不知道,不过职位确实大了不少,因为跟着他的人多了好多,自己负责的人也多了不少,不过有之前东街的经验,办起来倒也简单,由每条街的坊长带着自己街上的人去东街转上一圈,接下来那些老头便纷纷要求自己的街道也要这么办,至于说自己建造四合院的计划,也被坊长们大为兴奋,说自己的街也要这般建设,只是人员有限,只好看哪条街的表现好便先给谁建。从那以后,那些老头比张可要求的都要严格,整天拿根小棍在大街上晃悠,看到有不符合规范的就是一顿臭骂。
责任变得重了,而张可却觉得自己身上的活轻松了不少,之前为了找合适的抛垃圾的地点,自己带着蒜头鼻转了整整半日,为了弄到一些石灰,也是苦苦寻找,现在倒好,缺少什么直接让蒜头鼻子告诉主薄一声,老主薄便勤快的去寻找了,简单得很。
至于说管得地方大了,人多了,所以事也就多了,这一点张可更是轻松,邻里之间的纠纷交给坊长就好了,自己只需要听坊长的汇报,就能够了解得清楚,而且现在都在忙着建设家园呢,张可早就严令禁止过不许有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一旦发现,绝对不给他家盖房子。这条禁令的威力之大,到现在张可连吵嘴的人都没听说过。
只是每天下午孙思邈便会过来,跟张可讨论关于防疫的事情,几天下来,张可就觉得自己的只是差不多已经全都讲给孙思邈了,从一开始的注意卫生,到后来的生病的人隔离,再到后来保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都说了一遍,每当张可说的时候,孙思邈便会听得很仔细,遇到不太懂得还让张可重复一下,面对这样的听众,张可总是忍不住多讲一会儿。有一回张可讲的时间有点长,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孙思邈在吃过张可做的拌菜之后,索性每天的晚饭都来这里解决了。
每天去建筑工地上转一圈是张可最大的乐趣,现在跟工人们混熟了,那些工人早就习惯了这个喜欢问问题,喜欢帮忙的工头,一个个开心的和张可打声招呼就继续忙自己的,有时候张可来得早了还能和在工地上吃上早饭,看到工头和自己吃一样的饭,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恨不得今天就将大梁上好了,将房子盖好。
之前自己刚退伍的时候,总想着赚一点钱,好在繁华的都市买下一套一百多平的房子,可是自己赚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后来索性也就忘记了这个愿望,和一群狐朋狗友们游山玩水。现在自己居然成了建筑商,尽管这些房子不会卖钱,不过看着自己设计的房子一天天的盖起来,那种开心是任何人也想象不到的。
对于房子张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学过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不过对于抗震张可是重点提出来的,那些石匠和木匠们也不懂所谓的抗震是什么概念,知道张恪又仔细解释了一遍什么要能抗住上次的那种地动之后,一个个目瞪口呆,认为张可是在痴人说梦,老天爷,那地动是神仙般的威力,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造出来抗衡这般威力的房子。
张可对于这裙子甘堕落的人表示无语,后世哪所房子不是号称自己抗震等级在八级以上的,虽然往往有那种被爆米花震塌下的,不过大多数应该能达到目标吧,作为一个石匠不去好好想想怎样让自己的房子更加坚固一些,叹息个什么劲,不过张可是在没有学习过建筑,也就只好要求必须要做到比以前的房子坚固,怎么说也得像城墙那般,你看城墙不就抗住了这次地震么。
第十八章 水泥()
随着帮忙人数的增加,盖房子的速度也渐渐快了起来,不管张可怎么说,石匠也没有办法做到房子建得和城墙一般坚固,“小公子哟,人家的城池是巨石用糯米水粘到一起的,自然是坚固无比,咱这房屋能够由这些砖就已经不错了,总不能房子也用巨石做的吧。”
老石匠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是张可并不放弃,总觉得自己是忘记了点什么,但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但是张可并没有放弃,供其自然是不能推迟的,眼看着石匠们将泥土搅拌个不停,张可却是急中生智,总算是想起自己忘记了什么了。
现代建筑之所以坚固,钢筋水泥便是它的自信之源,以钢筋为骨,水泥为肉的高大建筑高耸在城市的建筑群中,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抗震标准,那么是通过不了质检部门的检查的(虽然国家有那么一些败类,但是作者始终相信,会有美好的明天,世界上好人还是多的)。
张可并不是很了解水泥的成分,可是对于水泥的发明确是略有所知,最早的水泥出现在英国,英国人将石灰石和黏土配合烧制磨细之后得到了最早的水泥,后来加了铁矿粉之后更加的坚固了,没理由英国人做得出来,中国人就做不出来,这就叫上一个老石匠,然后派蒜头鼻子去准备石灰石和黏土和铁矿粉,总要先做试验才成。
蒜头鼻子准备东西的效率很快,南方多的是天然石灰石,黏土也很好找到,工地上就有,拿些过来便是,铁矿不太好找,也不知道蒜头鼻子从哪里找到的。张可不太清楚具体的步骤,也并不是很清楚石灰石和黏土铁矿粉的具体比重是多少,但是材料有的是,先试着做一下看看。
老石匠在听到张可说有这么一种材料的时候,居然大怒起来,认为张可嘴上没毛说话不牢,认为张可大言不惭,说什么盖房子几百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这种石灰石用来做房子都是下品石头,怎么可能会坚固的起来,黏土?盖房子是用的到。可是铁矿粉又怎么说,难道要做铁做的房子不成,皇帝也住不起用铁做的房子啊。说完便挥挥袖子离开了,一点面子也不给张可,没办法,现在的石匠和木匠还在拜鲁班呢,还不是城市中要不到工资的民工,长气得很。其实张可再知道木匠是风水大师的时候,就觉得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人是不是嫌自己赚的太多了,万一碰见一个真懂风水的给你弄个缺德的布置,去哪说理去。
算了,没人看着自己做,招手让蒜头鼻子过来。“小公子可是让小人帮忙去打他一顿?我看还是算了吧,现在人手不够,这种老头打不得,还是等以后再慢慢计较吧”
刚刚挨顿骂,正愁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呢,伸手就在蒜头鼻子头上来了一记,“本公子有你说的那么小气吗,赶紧干活,没人帮咱们,咱们自己干,做出来之后也好让那老头子开开眼。”
高温条件并不好达到,现在没有这种设备,用木炭的话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行,蒜头鼻子只好又找来了煤,这就好办多了,在城外找几个人盖了一件水泥窑,就计划在这里实验水泥了。
张可自人文很幸运,第一次烧制的就很成功,看着水泥在加水之后慢慢变得坚固,张可对于打脸老石匠的信心越来越强,三天之后,等水泥完全凝固了,张可便命令蒜头鼻子抬着水泥块前往工地上,这就拿出水泥来让那没见识的老石匠开开眼界。
趾高气昂的来到工地上,看到工地上如火如荼的盖房子的场景,张可不想打断这番场景,随便抓一个人,让他喊老石匠过来,指名道姓的叫那个那天骂他的老石匠过来,等到老石匠过来之后,蒜头鼻子气势汹汹的将水泥块往地下一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做出来的。
大锤抡圆了砸在水泥块上,火花四射,但是水泥块却没有见到任何损坏,这就不得了了,老石匠趴在地上仔细的研究起来,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来,转身便趴在张可脚下,祈求张可让他学习这项手艺。
谁都能看到着水泥的市场,以后这东西一旦流行起来,谁家盖房子还不得要这种材料,再贵也有人买得起,毕竟地震这种东西来的时候可不管你高低贵贱,不走运了被砸死可买不回来,有这种坚固的材料哪有不用之理。
张可并没有打算私藏,他知道这种东西一旦应用起来,莫说是寻常百姓家的房子,就是城墙上也用的到,到时候唯一能够控制水泥的部门绝对会是皇家,其他人若是掌握了这种技术,不见得是件好事。
一个小水泥窑明显是不够的,老石匠让自己所有的徒弟停下手中的伙计,全部投入到生产水泥的大军中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水泥造够了再盖房子也不迟,至于已经改好的部分,征得房主同意之后也完全拆除,有好东西不用的那是傻子。
老石匠们生产出来的水泥比张可做出来的都要好,毕竟之前有了张可的经验,对于各种材料的配比也敢大胆的尝试,自然效果也要好很多。
仅仅三天时间,生产出来的水泥就够盖好东街的房子了,新房子重新动工,有了水泥的帮助,张可放手让工人们随意建造,房子一天一个样,仅仅二十多天,一个四合院便已经完工,由于情况特殊,搬进去的人没有请人吹吹打打的图个热闹,只是点了两个爆竹,不过县里有头有脸的人都过来了,县官们纷纷过来参观,也就是这家的主人也算得上大户人家,还撑得过去,要是换个小门小户的,早就不知道该在晕着了。
县令对于张可的成果大为满意,连连保证一定将张可的功绩上报,说什么也要给张可某个前程,看到孙思邈在一旁这才作罢,有这位大婶在,哪用得着自己啊。
今天先更这些,这几天都是,直到下周四,要考试了,见谅,下周四之后一天两更好不好。
第十九章 黑作坊()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等到张可再次轻松下来的时候,cd区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大半,东街的老人在街道上种了一些小树,就开始憧憬起来以后在树下乘凉的样子,临时避灾区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都已经欢欢喜喜的住进了自己的新房子里。
cd区的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张可的存在,并且对张可抱有极大的敬意,甚至在东街的一处风景最好的地方,居民自发的为张可建了一所庭院,和自己的房子一般,尽管张可并没有住进去,可是那所房子仍然为张可留着。
张可仍然住在避难所的帐篷里,倒不是说帐篷里比自己的新房子还要舒服,只是张可觉得如果自己住进房子,还有灾民住在帐篷里的话,那么就显得自己很不称职,很不利于自己接下来的工作。
县令大人对于张可的高风亮节很是欣赏,也要向张可一样搬出衙门,被孙思邈说了一顿这才作罢,毕竟两个人的职责不一样,张可负责的是灾后重建,和灾民住在一起无可厚非,县令除了灾后重建,现在至于已经恢复了好多,所以好多事情都要在县衙坐镇才行。之与孙思邈,一开始的几天老道士非常的忙碌,不过现在已经轻松下来的,每天除了研究张可说过的关于医学的事,剩下的就是教育吴迪了,这孩子底子太薄,需得好好管教才行。
由于灾后反应有力,应对方式得体,白s县算得上是最早从地震中恢复过来的地区,这梯田县令天天笑呵呵的,即使是看到作奸犯科的人都摆出一张笑脸,之后照罚不误,刺史的嘉奖令已经在路上了,升官就在眼前的事。
张可每天除了查看自己的重建计划之外,其他的时候都在读书,虽然张可自认为自己账务的只是在唐朝生存下去并不是很难,可是真的要彻底融入大唐,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熟悉唐朝的文化,作为一个穿越者,气势最为理想的朝代应该是宋朝,那是个饮食文化发达,理学发达的时代,出了民族自信上可能会有损失(宋朝时候最大的国家应该是北方的辽),其他的条件都适合穿越者的风流傲世。
至于唐朝自然也就差了好多,且不说生活上要差上好多。单单是制度上的限制,还有唐人特有的傲慢,如果不好好的了解一下,弄不好就是一个很悲惨的下场。如果张可不看书,不听孙思邈说都不知道,唐朝的皇帝应该是有胡人的血脉,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族是如何的强势,就算是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面对这些大族都要小心应对,隋炀帝到想过削弱这些大族,然后就是天下大乱,皇帝让别人家来做了。
一本礼记就够张可细细读上好几天的,至于里面的意思,倒也能知道一知半解的,要是再具体一点的话就不行了,跟孙思邈聊天的时候发现孙思邈各种引经据典,让张可羡慕了好久,不过一想到老道士冲小时候一直看书看到现在,也就释然了,反正让张可花那么长时间读书他是做不到的,也就羡慕一下罢了。不过再参照一下吴迪的学习进度,张可就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竹鼠来了一趟,张可大口的嚼着竹鼠捎过来的烤鱼,可怜的,镇子里虽然不缺吃的,可是当时饥困的时候一顿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