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攻打易县不同,在河间,赵云意外的遇到了敌手。自从在袁绍眼里失宠之后,鞠义就再也没有了进入袁绍核心机构的权力,而是被袁绍打发到河间来。担任河间太守的职位。这是袁绍看着他心烦,才把他派遣出邺城,来到偏远的河间,免得他在眼前碍眼。
袁绍本是无心之举,却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让赵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鞠义本是名将,既善于练兵,又善于排兵布阵。袁绍部下的两支精锐先登营和大戟士,那可都是鞠义一手训练出来的,要不是徐荣接连击败鞠义。使得袁绍在各路诸侯面前颜面扫地。袁绍是不舍得把鞠义送到河间来担任太守的。
赵云率军攻城的时候,鞠义来到了城头,指挥若定,有礼有节的抵抗着赵云的猛攻。以四千军的微弱兵力。死死地把赵云的一万大军挡在了城外。使得赵云所部一日一夜未能前进一步,反而在城下丢下了近千人的尸体。
经过一日一夜的厮杀,赵云已经有些急红了眼。被鞠义耽搁了这么久,想必袁绍已经知道了敖烈进军的事情,此刻应该正在调兵遣将,最多两天,袁军的援兵就会来到河间城,到那个时候,自己这次奇袭就将彻底宣告失败了。
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一向冷静的赵云,难得的疯狂了一次。翻身跃下小白龙的马背,赵云高声喊道:“弩炮手,架红衣弩炮!目标,敌军城墙,开炮!”
在赵云的先锋部队中,敖烈为他们配备了十架红衣弩炮,弩炮的数量并不多,因为敖烈没想到赵云会发起攻坚战。因为弩炮的数量不多,即便投入战场,所能取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反而会把这种秘密武器暴露给袁军,所以赵云也一直没让红衣弩炮投入战斗。可是随着一日一夜的久攻不下,赵云有些急了,终于把红衣弩炮搬了出来。
随着红衣弩炮的亮相,城头上的袁军,包括鞠义在内,都有些惊恐的看向红衣弩炮,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巨型的弩炮,按照常理来说,弩炮的体积越大,其所能产生的杀伤力也就越大,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断,红衣弩炮的威力,恐怕要超出所有袁军所能想象的极限了。
鞠义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城下的红衣弩炮,喃喃的说道:“这是,弩炮?这么大的弩炮?”很快,鞠义的疑问就得到了答案。回答他的,是一根根刺破空间的劲弩!经过王浑、马钧的进一步改造,现在的红衣弩炮,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两枪三剑弩,也就是说,每一台红衣弩炮,可以同时发射两根标枪大小的劲弩和三根长剑大小的劲弩。五十根大小不一的劲弩激射而出的时候,城头上的袁军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气,面对红衣弩炮这样的战场杀器,谁能不吃惊、不绝望?
大批袁军被吓破了胆,纷纷嚎叫着抱着头蹲了下去,躲到了城墙的墙垛后面。“慌什么!那些劲弩,根本就没有瞄准!”鞠义沉静的声音响起。那些抱头躲藏的袁军,听到鞠义的话之后,装着胆子站了起来,发现那些看似十分凌厉的劲弩,竟然全部射偏了,五十根弩矢无一例外都射在了城墙下方三分之一的位置上。
一阵哄然大笑在袁军中爆发:“我去,银样蜡枪头啊,真是中看不中用。”
“哈哈,就这技术,再好的弩炮也发挥不出威力来。”
“这就是传闻中战无不胜的幽州军?太有失水准了……”
面对城头上敌军的嘲笑,赵云不为所动,继续下达着命令:“目标,城墙中部,开炮!”
瞬间,又是五十根劲弩激射而出,随着一片“夺夺夺”的声音,五十根劲弩命中了河间城墙的中央部位,每根劲弩都深深的插进了城墙中间,带起一阵碎石,从城墙上滑落到了地上。
这次的射击又和刚才不同,刚才因为射击的是城墙的底部,那是城墙最牢固的地方,所以城头上的袁军还没感到有什么异样,可是当红衣弩炮的目标变为城墙中部的时候,弩矢上巨大的力道就开始展现出来了,城墙被五十根劲弩撞击的产生了轻微的震动,虽然轻微,但还是被袁军们感知到了,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震动,原本大声嘲笑红衣弩炮的袁军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化住了。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厚的城墙,都能感受到劲弩带来的撞击感。这要是直接射在人身上,那还有命活下去吗?人的身体和城墙相比,谁更结实,恐怕傻子都分得清。
“目标,城墙顶部,开炮!”赵云继续下达着命令。又是五十根劲弩呼啸而出,在一片铿锵有力的贯穿声中,准确的钉射在了城墙顶部的位置上。这次的射击,给袁军带来了更大的震撼,因为距离的接近。让他们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了劲弩的贯穿力。甚至有一根标枪型的劲弩,竟然射穿了城垛,把藏身其后的一名袁军刺穿!在五十根劲弩的撞击下,城头仿佛发出了一阵不堪重负的呻吟。大量的石头被击碎。变为碎屑掉落到城下。更有许多袁军,在剧烈的震动中,没能站稳脚跟。一屁股摔坐到了地上,因为惊恐,摔倒的袁军目瞪口呆的保持着倒地的姿势,竟然忘记了重新站起来。
三轮劲弩射完,赵云撩起衣袍,把豪龙碎胆拿枪斜背到后背上,然后一把抽出腰间的钢剑,怒吼道:“弩炮手继续保持射击,血杀军,随某冲城!”五千血杀军齐声发出怒吼,举起沉重的斩马刀,跟着赵云徒步冲了出去。
为了掩护赵云等人不遭受袁军的弓箭射击,负责操作红衣弩炮的弩炮手们,连忙迅速添装弩矢,保持着对城头上的压制。
被劲弩逼得躲到城墙后的鞠义,听到血杀军的齐声怒吼,立刻意识到了不妙。以鞠义的能力,他瞬间就判断了出来,先前的三轮射击,根本就不是赵云在调整射击角度,而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在河间的城墙上,用劲弩架设一条攀登的道路!
明白归明白,鞠义却无力阻止赵云等人的冲击,在红衣弩炮的威慑下,袁军们根本就不敢露头!但鞠义毕竟是名将,略微思考之后,立刻做出了决断:“所有人弯腰先进,减少受力面积,聚集到城垛后面,刀枪伺候!绝不能放过一个登城的敌人!”鞠义的想法,是据守城墙,用坚厚的城墙抵御红衣弩炮的劲弩,同时集中兵力,等待赵云等人攀登上来之后,用刀枪把他们砍下去。
又是两轮轰炸,百余根劲弩呼啸而至,其中一些标枪型的劲弩洞穿了城墙,把藏身其后的袁军士兵洞穿。不过能洞穿城墙的劲弩毕竟是少数,袁军在发出数十声惨叫、丢下数十具尸体之后,也就没有其他的损失了。可是劲弩能洞穿城墙,这种令人恐怖的震慑,还是引起了袁军战士们的混乱,大多数袁军握着武器的手,都已经开始颤抖起来。
负责镇守河间的袁军,都是郡兵,根本就不是袁军中的正规军,袁绍治军的方法很奇怪,不是战时的时候,他绝不会让正规军散布到各个郡县中,唯恐有谁侵吞了他的部队,分散了他的兵权。正是因为袁绍的这个想法,导致现在冀州境内各个郡县的军士,战斗力十分有限,能守住城池就算不错了,更遑论出城迎敌了。
鞠义看着部下战士惊恐的脸色和颤抖的双手,心中忍不住暗暗叹息。郡兵就是郡兵,如果这四千郡兵换成他训练出来的先登营或者大戟士,别说四千,就是两千人,鞠义也能力保城池不失,但是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很快,城下的红衣弩炮停止了射击,鞠义知道,赵云等人已经接近城头了。幽州军是怕误伤了赵云,这才停止了射击。猛然站起身来,鞠义拔剑在手,高声喝道:“将士们,反击!”鞠义对时机的判断很准确,可惜,他部下的郡兵却没能及时反应过来,一个个依旧颤抖着双手,龟缩在城墙后面。
鞠义怒了,挥剑砍杀了一名颤抖中的士兵,怒喝道:“都站起来!迎敌!”在鞠义的震慑下,袁军们这才纷纷起身,把武器对准了城垛。可惜,他们的反应已经慢了一步,当他们站起来的同时,血杀军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城垛外!
赵云脚下用力的蹬踏了一下劲弩的弩身,一弹身跃到了城墙上,左手长剑闪电般斩落,将一名袁军的头颅砍落在地,右手向背后一抄,重新把豪龙碎胆枪握在手中,之后双手舞动一枪一剑,势如猛虎的杀入了袁军中间。
赵云的率先登城,立刻给袁军制造了不小的杀伤,吸引了大部分袁军的注意力。赵云之后的血杀军借机跃上城头,挥动斩马刀杀向了袁军,血杀军的精锐,在这一刻展露无遗,根本就不是这些袁军的郡兵可以抵挡的,每一个呼吸之间,至少有两名袁军,被血杀军的斩马刀无情的砍断脖子,他们的头颅掉落到地上之后,犹自带着绝望的惊恐。
靠着赵云的勇猛和血杀军的精锐,很快,城头上的袁军被打开了一个大口子,让更多的血杀军得以从容登城,加入到屠杀的行列中来。
不到半个时辰,四千袁军死伤大半,剩余的一千多人被彻底吓破了胆,丢掉武器跪地请降。鞠义一身是血的独自站立在城头,在他的剑下,已经有三名血杀军精锐丧生了。深深地体会到了孤掌难鸣的凄苦,鞠义对赵云说道:“如果某带领的是和你麾下一样的精兵,你绝无胜算!”
赵云缓缓摇头说道:“没有那个可能,血杀军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支同样性质的部队,可以和血杀军相提并论!”似乎是为了回应赵云的夸赞,血杀军精锐齐声怒吼:“血杀之魂,有征无战!”
下一刻,赵云一抖手中的长剑,刺入了鞠义的咽喉。一代名将,就此魂归黄泉。(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绍的反应
先后三条消息被送到了袁绍的眼前,让袁绍瞬间暴怒起来。手中拿着战报,袁绍对着麾下百官怒吼道:“看看,你们看看!敖烈在北,曹操在南同时对冀州发起了攻击,敖烈麾下的赵云还把河间攻破了,而你们却毫无所觉,本将军怎么养了你们这一群废物!”
在袁绍这边,负责情报的原本是田丰,而负责各地郡兵防御工作的则是张郃,可是这两人先后投奔了敖烈,站到袁绍的对立面去了,这两个职位也就空了下来。袁绍部下众人中,对着两个职位心存觊觎的不在少数,争着抢着表现自己,想接替田丰、张郃的留下来的空缺。可是,因为袁绍的优柔寡断,直到今天也没能确定最后的人选,以致敖烈、曹操在经过漫长的准备后同时对袁绍发起进攻,袁绍事先竟然毫不知情。要不是鞠义拼死一战,恐怕袁绍现在仍然被蒙在鼓里呢。
袁绍的首席谋士审配站出来说道:“主公,敖烈麾下人才济济,军士作战勇猛;而曹操虽然实力略逊,但颜良、文丑已经投靠了曹操,这二人对我军部署知之甚详,主公不可再犹豫了,应立刻做出防御部署啊!”
袁绍沉吟了一下,有些犹豫的说道:“每逢大战之前,必须要祭告天地,贸然出师,恐怕于理不合?”
沮授一个跨步来到袁绍眼前,着急的说道:“主公,都已经火烧眉毛了。哪里还顾得上那些虚礼?!还望主公速速做出定夺,分兵拒之!”
袁绍在审配、沮授的劝说下,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刚要做出防御部署,郭图却站出来说道:“不可!无规矩不成方圆,祭告天地乃是自古之礼,礼不可废!主公还是应该先行祭告天地,之后再派大军出征为宜!”
自从逼走了田丰之后,郭图的地位一路水涨船高,再加上其故意逢迎。因此深得袁绍的信任。见到郭图站出来反对。袁绍不禁又犹豫了起来。
审配怒目看向郭图,大声喝问:“郭图!你是要眼看冀州沦落他人之手才肯甘心吗!”
郭图仗着袁绍的宠信,寸步不让,瞪着审配反驳道:“主公乃是天子亲封的大将军。自当礼仪端正。这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随着审配和郭图的对轰。袁绍麾下的官员纷纷加入到争吵的行列中,或者支持审配,或者支持郭图。一时之间,吵得不可开交。让袁绍大感头疼。
袁绍麾下文武官员不和,冀州本地的官员和袁绍以前部下的官员之间,总是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袁绍入主冀州这么多年,依旧没能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每逢重大的问题,两派人士总是会吵个不听,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感到自己的脑子里越来越乱,耳边好像围了无数只苍蝇,气的袁绍拔剑怒吼:“都给本将住嘴!”袁绍能混到今天,可见并非脑残的人,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时候,绝不是发生内讧的好时机,内讧,只会给贴着袁氏标签的冀州带来灭亡。
阴沉着脸,袁绍最终做了决定:“传本将令,着高览率三万军为北部先锋,先行出兵抵挡敖烈;韩猛为南部先锋,率军三万抵挡曹操!待本将祭告天地之后,在另行分派大军前往!”袁绍的这个决定,让两边的官员的闭上了嘴。可以说,袁绍的这个办法,是个折衷的办法,同时赢得了两边官员的认可。
这也是袁绍一直优柔寡断的重要原因,为了使治下稳定,袁绍很多时候,不得不同时照顾到两派官员的情绪,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袁绍下达的很多政令,都是以平衡为目的,意在维护内部的暂时团结,即便有很多道命令,袁绍自己也心知肚明,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但是内部的矛盾,却不得不让他这么做。
袁熙忽然站出来说道:“父亲!孩儿愿与高览将军一起出征,一雪前耻!”袁熙和敖烈之间,私怨颇深。敖烈抢走了甄宓,还把袁熙生擒活捉,最后把袁熙扒光了衣服吊在邺城中,被袁熙引为生平的奇耻大辱,现在仗着袁绍麾下人马众多,袁熙打算借着这次机会,狠狠地报复一下敖烈,至少,也要杀掉几个敖烈的得力心腹,这样才可以洗刷耻辱,为自己以后争夺世子之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背负着耻辱的人,是没有资格继承袁绍的衣钵的。
看到袁熙态度坚决,颇有豪气干云的气势,袁绍开心的笑了起来: “好!我儿英雄,不愧是我袁家子嗣!”
另一边,袁绍的长子袁谭见状,急忙也站出来说道:“父亲,自古 父有事子服其劳,二弟勇气可嘉,令孩儿钦佩。孩儿也愿一同出征,彰显我袁家威风!”在袁谭看来,袁熙主动请缨,是**裸的争权啊,目的就是为了积攒人气,以便日后和自己争夺世子之位。身为长子,袁谭当然不想看到袁熙日益做大,于是嘴上说着漂亮的话,也要率军出征,其实,就是为了和袁熙分庭抗礼,甚至打压袁熙的嚣张气焰。
袁谭的话,说的恰到好处,正符合袁绍好大喜功的口味,惹得袁绍哈哈笑道:“我袁家后继有人啊,子嗣各个英雄,可喜可贺!好,谭儿就随同韩猛将军,前去抵抗曹操。”
在处理子嗣的问题上,袁绍采用了惯用的平衡手法,两个儿子一人去一个地方,互不干涉的抵抗外敌。与其说是平衡,还不如说袁绍好谋无断,如果是曹操,就一定不会这么做,在儿子们当中,普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定要分清主次,能力最出众的一个进行重点培养,才是正确的做法,显然,在这一点上,袁绍再次败给了曹操。
袁绍的这两个决定,引起了审配的担忧。袁谭和袁熙这两个人的能力,说实话在伯仲之间,相差无几。可问题是,这两个公子关起门来,在袁绍的四个儿子中相比,是比较出色的,但若是打开门,和天下英雄相比,说句不好听的,和渣滓也没什么区别。拿这哥俩去和年岁相仿的敖烈一比,高低之别判若云泥,没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优劣来。用这两个二世祖去抵抗敖烈、曹操,和肉包子打狗也没什么区别。
注意到了审配眼中的担忧,沮授明白了审配心中的想法。在沮授看来,这种担心是正确的,袁家兄弟俩根本就没真正踏上过战场,说白了不过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让这哥俩带兵,和送死是一个道理。审配因为屡战屡败的原因,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就差和鞠义一样,被袁绍发配出去了,因此,审配虽然有担忧,但却不敢说出来,可沮授不同,沮授现在依旧是袁绍眼前的红人,就算顶撞了袁绍,惹得他不高兴了,沮授自认袁绍也不会惩罚自己。
于是,沮授再次开口说道:“主公,敖烈、曹操均是足智多谋之辈,麾下猛将良臣无数,二位公子阅历尚浅,以某看,还是跟随在主公的大军中比较妥当。”
然而袁绍的反应,却出乎了沮授的预料。对于一向护犊子的袁绍来说,宠溺子嗣是出了名的,最听不得有谁说自己的儿子不行。袁绍阴沉着脸,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冰冷:“你是在质疑谭儿、熙儿的能力吗?还是在质疑本将袁家血脉的能力?简直荒谬!来人,把沮授拖下去斩了,以儆效尤!”
审配一惊,再也顾不得明哲保身了,急忙站出来劝慰道:“主公,临阵斩将殊为不妥,还望主公收回成命!”在审配的带领下,数十位文武将官都站出来为沮授求情,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之下,袁绍这才收回了成命,改为责打沮授五十军棍,压入大牢。
处理完沮授的事情之后,袁绍立刻调兵遣将,让高览、袁熙率军三万北上河间,抵抗敖烈;而让韩猛、袁谭同样率军三万,南下官渡,抵抗曹操。
直到两部袁军先锋出发三天之后,袁绍才把主力大军整备妥当,然后沐浴熏香,祭告天地,把部下陈琳写的檄文激情洋溢的朗读了一遍,这才率军出征。出征的队伍分作两部分,南下的一部分由审配统领,辅以数十位文武官员,人马在十五万之数;而北上的一部分,则是袁绍亲自统领的,麾下大部的文武官员一同随行,率领大军三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向河间。准备和敖烈决一死战。
袁绍就是这么复杂不可捉摸的一个人,昏庸的时候气的人要吐血,可一旦圣明起来,又会让他的对手感到可怕。在分兵主次的大问题上,袁绍就显得很是圣明,他清楚地知道敖烈的威胁远比曹操要大,所以把主力都投入了北方战场上来了。在袁绍看来,只要自己能短期内击溃敖烈,就会让南边的曹操不战自退。用兵法来解释,袁绍这次使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浑水摸鱼
“南边投兵十八万,北部投兵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