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插队的故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随随出现在呐喊山的山腰上,挥起羊铲喊一声:“花脑儿——来!”那只狗又蹿又跳下了土崖,摇着尾巴迎过河去
  瞎老汉站起身,往窑里回,心里依然盘算着钱的事。随随大了,光景本该好过了,可他却老了。他近几年身上总是难活,不是这搭儿就是那搭儿,常出些毛病。唉,老了,球势了。胃里准也是有了病,在饲养场上铡着草,常就吐下一滩滩酸水,夜里心口疼得一满睡不成,随随拉上架子车送他到公社、县上都去过,闹糟踏了钱,不顶事
  羊都进了圈,天完全黑了。随随回到窑里,瞎老汉已经做熟了饭
  天天是这样,随随“一五二十”地把羊放进圈去的时候,还听见自家窑里“唿哒唿哒”的风箱响,进得窑来瞎老汉正把饭菜摆上炕。因为这饭菜太简单——半瓦盆豆钱饭,抓上一把盐,再有一小钵辣子。随随点上灯,小油灯只照亮半个炕。父子俩盘腿炕上坐,喝着比清水稠很多的豆钱饭,“唏溜唏溜”地响
  这会儿清平湾家家户户都是这响亮的“唏溜”声。那些年人们已经忘记了晚上也可以吃干粮
  “大,叫你做些白面嘛。
  “想吃白面哩?
  “球——,我吃甚也能行。你不要今儿黑地又闹得睡不成。
  豆钱饭就是把黑豆在碾子上轧扁,然后兑上充足的水,熬成粥
  也叫钱钱饭。因为黑豆轧扁了样子像钱吧?人缺什么想什么,什么都不缺的就写一条“艰苦奋斗”的字幅挂在客厅里
  “夜来黑地心口疼得好些儿没?
  “好些儿。
  “玄谎哩,我听着你又吃止痛片。
  其实这药对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可这是老乡们的“万应灵丹”,不管什么病都先吃止痛片。一则便宜,二则累了一天浑身都酸疼,吃一片可以解乏,无论什么病也就仿佛见轻
  “再不好,秋后卖些粮上延安去。
  “冬里饿死去?
  “今年年成差不多儿。
  “几时给你问下婆姨,几时我的病才得好。
  常就是说到这儿没了话。响亮的“唏溜”声。勺子刮得瓦盆底响
  灯花“嗞嗞剥剥”地爆
  
  十二
  
  随随想起后晌在苦行山梁上遇见英娥的事。苦行山离沙家沟不远了,山那边就是沙家沟的地界。那程儿随随正攀在半崖上砍柴,听见有人喊:“谁的羊!吃上桃黍啦!”桃黍就是高粱。随随循声望去,见山洼洼里走上来个女子,穿的崭新的一双红条绒鞋。是英娥。随随认得英娥,英娥认不得随随。她常来清平湾串亲戚、是刘志高家婆姨的妹妹。刘志高家婆姨,被认为是全村年轻婆姨当中最漂亮最能干的一个。英娥更俊,腿长,身上很丰满,又不像她姐姐那么太显得壮
  英娥又喊:“拦羊的死到哪去啦!”随随生性嘎,便唱:“你妈打你不成才,露水水地里穿红鞋。
  英娥气了,骂开:“哪庄里的个黑皮,羊吃了人家的桃黍,还逞什么哩!
  随随装作没听见,又唱:“你穿红鞋坡坡儿上站,把我们年轻人心搅乱。
  “噫,看把你能的!这号酸曲儿谁解不开?
  随随再唱:“我穿红鞋我好看,与你们旁人球相干。
  英娥咯咯地笑开了:“没眉脸!
  “哪搭儿去?”随随问
  “你管!”英娥又扳起脸
  随随吆喝了几声羊,返转身去砍柴。英娥仰着脸看随随
  “你是哪庄里的?”英娥问
  “你管!
  “谁管你咧!”英娥说,却不动,依旧仰了脸望随随
  “不说我也晓得哩,敢是马家坪看王康儿去。
  英娥腾地红了脸,但立刻又现出怒气:“谁去!看他哩,看个鬼!
  “那你这程儿哪去?
  “在这洼洼里寻菜哩嘛。
  “寻菜哩?‘六月里黄瓜下了架。巧口口说下哄人的话’。”随随又唱
  “谁哄你!”英娥把臂弯里的篮子举给随随看,里面果然是些苦苦菜
  王康儿随随认得,那人实在是长得丑。随随记得听刘志高说过,英娥不情愿那门亲事。随随也觉得王康儿实在配不上英娥。不知为什么随随却说:“王康儿给你捎话来,想你想得难活下了。
  “爬远!
  “大青石上卧白云,难活不过人想人。”“想你想得眼发花,土坷垃看成个枣红马。
  “爬球远远的!”英娥一扭身下了山坡
  随随纳罕:英娥的声音里怎么会带了哭腔。他独自想了一阵,似乎有些觉悟
  这一夜随随睡得很迟
  “花脑”卧在窑前,不住地耸耸鼻子,空气里似乎有什么诱人的气味
  千山万壑都浸在月光里,象一张宽大无比的牛皮纸揉皱了,又铺展开。寂静的星辰挨着寂静的峰峦
  清平河水夜里也不停歇,在月光下赶着路程
  老绵羊半夜里咳嗽,声音就象人
  窗纸上有个窟窿,正看见一个又圆又远的月亮。随随又想到窑里没有钱,又想到他大的病要赶紧治。而象英娥那么好的婆姨,没有一千块钱就怕问不下
  “花脑”仰天长吠几声,那声音颤颤的有些古怪
  第二天随随早早起身去拦羊,心里慌慌的又上了苦行山。英娥已经在那山洼里,依旧穿了那双耀眼的红条绒鞋。“我晓得你是哪庄里的了!”“你比你姐姐还能!”这一天两个人再没说旁的话,都感到对方炽热的目光
  第三天两个人又都来,一个拦羊,一个寻莱
  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格溜溜手手拔苦莱
  白布衫衫缀飘带,人好心好脾气坏
  第四天……第十天,两个人还都来
  洋芋开花土里埋,半崖上招手半崖上来
  打碗碗花就地开,有什么心事慢慢来
  以后两个人便常见面,在苦行山,在葫芦峁,在随随拦羊的每条小路上。随随拦羊净往沙家沟近处走
  一对对山羊串串走,谁和我相好手拖手
  人人呀都说咱们两个好,阿弥陀佛天知道
  百灵子雀儿百灵子蛋,谁不知道妹子没好汉
  百灵子雀儿百灵子窝,谁不知道哥哥没老婆
  三十三颗养麦九十九道棱,妹子虽好是人家的人
  蛤蟆口灶火烧干柴,越烧越热离不开
  
  十三
  
  好了,我的想象过于浪漫了。事实上也许完全不象我想象的这样
  事实上我们到了清平湾的时候,随随和英娥的罗曼史已告结束。我的想象是根据了村里的传说和陕北动人的情歌
  去年回陕北去,一路上我这想象逐渐清晰,便讲给同行的六个人听。大家都被这情歌打动。有老婆的想起了老婆,没有老婆的便说应该赶紧找了,不然日子有点难熬。那位“太行山人士”也说这歌词歌曲实在作得太好,然后又不失时机地讲起他的太行山,希望他认识的那女孩不要有英娥似的命运。他已料到英娥和随随的事不会成
  但无论如何那是清平湾历史上有数的几桩自由恋爱之一,而且确实极富浪漫色彩。人说,“砍柴时见二人在苦行山洼里走哩”,“见随随把英娥捉起亲口哩”,“英娥睡倒在随随怀里,咋才叫羊把沙家沟的桃黍闹糟踏啦。”随随是在拦羊时与英娥建立和发展了爱情,这一点确凿无疑
  六七年冬里英娥嫁到了马家坪。王康儿是个老实人,心里明白英娥看不下他,便连话也很少敢跟英娥说,一个人不吭不哈地受苦、做饭、喂猪,有了钱给英娥买衣裳。英娥不穿他买的衣裳,也不给做饭,也不让他跟她一块睡。英娥还是常往随随拦羊的路上跑。于是英娥娘家的人就跑到随随窑前来骂,把瞎老汉也捎上,说:“叫你跟你大一样把眼窝瞎了!”随随急了,抄起老镢跑出去,说:“你狗日的骂谁哩?谁的事说谁的事!”众人把双方拉开。王康儿家的人告到了公社,公社里来人把随随叫去整治了一顿。英娥听说了便要寻死。据说水银吃了能死人,据说镜子背后涂的就是水银,英娥就刮了镜子背后的“水银”吃,不顶事。她以为那层红的涂料就是水银。她又把镜子摔了,用碎玻璃割脖子,被众人发现拽住。随随也想过死,但又想到撂下瞎老汉谁管?这些都是我们到清平湾之前的事。我们来之后,风波全已平息。只是听说英娥结婚两年还是没有怀娃娃。第三年还是没有
  第四年生了一个儿子,第五年又生了一个女子。众人说这下没麻搭了
  我在清平湾的几年中,没听随随说过半句这往事。他还是穷得问不下婆姨,却似乎也不急。别人间他,他就随机说些嘎话,大家一笑
  瞎老汉却心焦。他还是总到那土崖上去,和那条狗在一块,从太阳偏西望到暮色苍茫,望得随随拦羊回来。随随不再唱山歌。山歌差不多都是情歌。瞎老汉草也铡不了多少了,总是病病歪歪。他一辈子不知道婆姨的味儿,心想不能再拖累得随随也娶不上婆姨
  那时李卓干起了赤脚医生,靠一本《农村医疗手册》,自己买了听诊器、注射器,开始给老乡们开药,打针,扎针灸。李卓傻大胆,真干起来也心细,又买了麻药和手术刀,给村里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做了包皮切除术,竟很成功。那确是急用先学,上午抱着书看几遍,把器械都消了毒(无非是一把刀两把镊子),下午就去做,手术的时候书翻开在旁边,不时再看几眼。老乡说,“要看书哩嘛,不看书能治好个病?”绝对相信他的手艺,相信他不时看看书是必要的。我也跟李卓一起去给人打过针,把针使劲往人家屁股上一戳,没进去,针头弯了,李卓就忙说“这针头不行,换一个”,老乡们就相信那全不是因为我的手艺不济。李卓的医道于是日渐高超了。瞎老汉的病却难治。李卓再胆大,那时也还不敢做胃溃疡的手术。上延安去治就又要借钱,瞎老汉说死不去。“不顶事了,再不要瞎糟踏了钱,”他说
  “我死了你就好好介打上两眼窑,”瞎老汉跟随随说,“我死了你就结婚下婆姨好好介过。”随随就急得喊:“多会儿死咧,咱俩相跟上!
  有这话瞎老汉心里就满足,于是又想起那个吹手,说:“也常要给你亲大上坟哩。把我也埋在前川枣树滩里。”随随不耐烦听,出去和“花脑”在窑前坐一会,然后使足了力气劈柴
  有一天瞎老汉又走上那土崖。看见的人说,他走得缓慢又镇静,身后也没跟着那条狗。瞎老汉往崖畔上走,差一步就要掉下去的时候人们以为他会像往常那样停住,可他没停。那崖几丈高
  “花脑”这时跑来,站在崖上一望,又返身跑开,直往山里去
  众人惊叫着跑下崖去,见瞎老汉正在河滩上翻身爬起,愣瞌瞌坐着,浑身是泥,只在脸上被砂砾划破一道口子,洇出血来。这事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众人一时都不敢上前。瞎老汉愣了一会,对众人说:“小鬼儿不接我去哩,还要再拖累随随哩。日这小鬼儿的先人!
  “花脑”带着随随走来时,挤了满满一窑人,瞎老汉坐在炕上,脸上只贴了块纱布。瞎老汉只说是自己不留神才出了这乱子,咋也不咋。有人还记得他坐在河滩里说的话,就把原话悄悄说给随随。有人又记起那条狗当时被拴在窑前,便把狗叫来看,脖颈上还有半截被咬断的绳子。随随大哭了一场,发誓要给他大娶下儿媳妇。众人又劝随随,说这是天意,好人总要有好报;说神神保佑着这老汉哩,往后的日子要好过了
  这之后大约半年,随随和碧莲好上了。随随的话是:“碧莲母子命苦咧。”碧莲是说:“随随人好哩,心忠哩。”这事便在村里传开,人人都说这倒又是神神牵线,天配就的。这时明娃已经殁下一年多
  碧莲是十二分的看得下随随,比随随要心急得多,催随随托人去跟公婆说。随随自己去找疤子,说:“明娃的儿还是姓明娃的姓,明娃在时和我可好哩,我不能错待了他的儿。”疤子没主意,叫他去问明娃妈。随随去了又是这一套话。明娃妈眼圈又红,沉了好一阵子,说:“就这,明娃的儿还是姓明娃的姓,你窑里我窑里都是这娃的家。你给咱出上四百块,我家二元儿也十七了,问婆姨又要使唤钱哩。”随随楞了半晌,回去。他自然是拿不出四百块。这关头碧莲却充当了男子汉的角色,说:“不怕,她不讲理,一个二婚的倒要你那么多钱?不怕她,有理走遍天下。”火在心里烧,眼见的好男人不能丢,碧莲胆子大了,抱了孩子拉了随随去找李卓他们,又找徐悦悦她们。那时我已经离开清平湾,正住在北京的医院里,听金涛来信说起这事。碧莲知道明娃妈最信知识青年的话,知道徐悦悦和金涛的嘴能说,知道那年明娃母子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李卓家,李卓在明娃妈面前说话最顶事。李卓他们和徐悦悦她们便轮番去跟明娃妈说,都感觉负了正义又神圣的使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篇大套的恋爱自由经典学说
  男女生间的隔阂于这时开始融化,我在北京听说了这一节,心里很是羡慕。明娃妈落了泪,说:“疤子下炭窑去挣来的钱,好不容易给明娃娶了婆姨,六百块钱来得那么容易?再要给二元儿问婆姨,又要五六百块哩。”那几个经典学说的信仰者立刻都没了话。明娃妈又说:“我晓得随随穷,二百块总要出哩吧?”几个人再能说也都没的说
  瞎老汉竟然悄悄存了些钱,把疤子喊来,从枕头里摸出一百零六块,全给了疤子。疤子说:“咳呀——”瞎老汉说:“再欠的钱我死前准定给你还上,能行不?”“咳呀——”疤子说
  我们那地方娶媳妇很热闹。一队人马从女家的村里出来,顺着山路走。最前面是四、五个吹手,每人一把唢呐。吹手后头是一个迎亲的老汉或老婆儿,骑着驴。然后是新媳妇,也骑了驴(要是骑骡子就更排场),经常也并没有盖头,脸反正是垂到众人看不明白的程度
  再后边是几匹驴驮了嫁妆,大致是木箱和被褥,多与少便标志出穷与富。最后又是一个老汉或者老婆儿,是送亲的。一队人在大山里悠悠地走,除了新媳妇之外似乎都不急,翻梁越岭。都是在冬天,庄稼早都收光,漫山遍野是裸露的黄土,更显荒莽,幸而天是格外的蓝,格外深远。远远望见个村子,吹手们把唢呐高高扬起,让那自由欢畅的曲调信着天游开,顺着天游开。《信天游》或《顺天游》这曲牌名都不是瞎起的。村子里的人便都跑出来,辨认这是哪村里的女子,都露着白牙笑。有相识的就朝那迎亲的或送亲的呐喊两声,对方很高兴回答。新媳妇浑身都抽紧。过了村子,吹手们歇下,一队人就走得有些寂寞。新媳妇松口气,不知是应该笑一回还是想哭一顿。再走一程,唢呐声又信天游开
  
  十四
  
  六九年一月十七日到清平湾,这日子记得清楚,永远不会忘
  不久就过年,当然是阴历年,那儿没有人承认阳历。过阴历年,过清明,过端午,过中秋,不过“十一”和“五一”。不少人稀里糊涂地知道有个“五一”,却不知道有劳动节。劳动就是受苦,谈何节哉?每日都过。我们第一回上山受苦是在大南山掏地,李卓和金涛疯狂地抡着老镢掏向山顶,不久便都似终点线上的马拉松运动员,被人搀扶着安慰着拖到一边去休息。最被重视的是阴历年,不用受苦,在热炕上款款盛下,喝米酒,吃大肉,吃油糕和油漠,吃豆腐和漏粉,吃白馍和扁食……这才是过节。夜晚,家家窑前吊一盏油灯,在漆黑的山间如一片朦胧的星光
  这一冬,烧的柴是队里派人给我们砍下的。大队革委会主任叫徐财,跟我们说,公社通知,知青的烧柴,队里只管这一冬,然后陪着笑脸。徐财是个老好人,既无能力也无威信,既怕公社领导也怕村里的乡亲。我们无端地想起老书上说的地保,就叫他徐地保。徐地保任何时候都显出张惶与和蔼。真正有本事有威望的原大队书记,两年前被公社降为第二把手
  山上雪化了的时候,我们自己去砍柴。提上小镢,背上书包,牵上栓儿家的“黑黑”,上山去。“黑黑”是条公狗,常追踪着随随家的“花脑”,“花脑”对它时冷时热。我们想得挺好,砍一阵柴看一会书,书包里背着《国家与革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等
  雪化了,风和泥土都湿润润的,山野间有了清新的生气。清平河开始解冻,早晨的太阳照在疏松的冰层上。这季节的河水也清冽,哗哗啦啦如同奏乐,轻缓而安然,像它的名字。我们牵着“黑黑”在大山上跑,喊。村里的一群孩子也提了小镢,追在我们屁股后头。孩子们请求:“吹个曲儿嘛!”仲伟带了个口琴
  站在山顶上看清平河,一条金属似的带子,蜿蜒东西不见头
  清平湾上浮着薄雾,隐约可见家家窑檐下耀眼的红辣椒,隐约可闻石碾的吱扭声,人的吆驴骂狗声,狗惭愧的讨饶声和驴的引吭高歌
  蓝天,黄土,地远天高。云彩的影子在山地上起伏赛跑,几座山峁忽地暗了,几座山茆聚然又辉煌灿烂。那时候你觉得,或许在这儿呆一辈子也凑合吧?“吹个曲儿嘛。”。娃娃们蹲着、跪着、趴着,把仲伟围住。吹了个《三套车》,又吹了《山植树》,又吹《小路》和《红河谷》,我们跟着哼,遇到“姑娘”、“爱情”一类的字眼就含混过去,不咬得太清楚。唱到《货郎与小姐》的插曲时,就尤其乱了节奏,舌头都不大利落。娃娃们听不懂,但都满意,因为那么个东西竟能吹成个曲儿。“吹个道情!”娃娃们说,“随随唱道情唱得好,这程儿不唱了
  喂牛的老汉这程儿还唱,也唱得好。”有个大些的男孩就唱一句:“半夜里想起干妹妹,狼吃了哥哥不后悔。”所有的孩子都笑,说:“这狗日的骚情咧。”那男孩又唱一句:“村子小来路又僻,忽啦啦来了些游击队。
  忽然发现,远处山梁上女生们正在那儿照像,她们有人带了个相机。红头巾,绿头巾,蓝头巾,在黄土的大山上分外鲜明。李卓说:“快看驴奔儿。”小彬望着那个蓝头巾又犯傻。仲伟吹起《海港之夜》,我们齐声唱:“当天已发亮,在那船尾上,又见那蓝头巾在飘扬!
  小彬说:“×,别逗了,我看那边那山呢。”李卓说:“没错儿,那边那山上。”小彬一下把李卓扭倒,大巴掌照屁股上猛抽。我们重复唱最后一句:“又见那蓝头巾在飘扬!又见那蓝头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