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通译-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子不以绀緅饰①,红紫不以为亵服②。当暑,袝絺绤③,必表而出之④。缁衣⑤,羔裘⑥;素衣⑦,鸒E 裘⑧;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⑨。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A B。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A C,必杀之A D。羔裘玄冠不以吊A E。吉月A F,必朝服而朝。
【今译】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日在家穿的便服。在夏天,穿粗麻或细麻布做的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外面。[冬天]黑色罩衣,配黑羊羔皮袍;白色罩衣,配白鹿皮袍;黄色罩衣,配狐狸皮袍。平常在家穿的皮袍,要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必须有睡衣,要一身半长。要用毛长的狐貉皮制作坐垫。[服丧期满]脱去丧服,可以佩戴各种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必须加以剪裁,去掉多馀的布。不要穿黑羊羔皮袍戴黑色礼帽去吊丧。每月的初一,一定要穿朝服去上朝。
【注释】
① 绀(gàn赣):深青透红(带红)的颜色(一说,天青色)。是古时斋戒服装所用的颜色。 緅(zōu邹):黑中透红的颜色(一说,铁灰色)。是古时丧服所用的颜色。 饰:服装上的装饰。这里指衣服领子、袖子上的镶边等。
② 亵(xiè谢)服:平常在家穿的私服、便服。贴身穿的内衣也称亵服。因为红紫色是制做礼服的庄重的颜色,所以,亵服不能用红紫色。
③ 袝絺绤:“袝(zhěn诊)”,单衣。“絺(chī吃)”,细麻布,葛布。“绤(xì细)”,粗麻布。袝絺绤,指穿细麻布或粗麻布做的单衣。
④ “必表”句:一定把麻布单衣穿在外表,而里面还要衬上内衣。一说,“表”,是上衣,是套在外表的衣服。古人不论冬夏,出门时都要外加上衣。
⑤ 缁(zī兹):黑色。
⑥ 羔裘:黑色羊羔皮做的皮袍。
⑦ 素:白色。
⑧ 鸒E 裘:指用小鹿皮做的皮袍。“鸒E (ní尼)”,白色幼鹿。
⑨ 短右袂:指右手的袖子做得短一些,便于做事。“袂(mèi妹)”,袖子。
A B  “狐貉”句:用厚毛的狐貉皮制做成坐垫。“以”,用。“居”,坐。
A C  帷裳:朝拜和祭祀时穿的礼服。古时规定,要用整幅的布来做礼服,多馀的布不裁掉,而要折叠起来缝上。
A D 杀:消除。这里指剪裁掉。如果不是制做礼服,必须加以剪裁,去掉多馀的布。
A E  玄冠:黑色的礼帽。
A F  吉月:阴历每月的初一。也称作朔月。一说,只指每年正月岁首。


齐①,必有明衣②,布。齐必变食③,居必迁坐④。
【今译】
斋戒时,一定要有洗澡后换穿的干净内衣,要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要改变饮食,住处一定要从卧室迁出。
【注释】
① 齐:同“斋”。斋戒。
② 明衣:指斋戒期间沐浴后所换穿的贴身衣服。
③ 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特指不饮酒,不吃荤,不吃葱蒜韭等有异味的东西。
④ 居必迁坐:指斋戒时的住处,要从内室(平时的卧室)迁到外室,不与妻妾同房。


食不厌精①,脍不厌细②。食饎而餲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⑤,不食。不时⑥,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⑦。唯酒无量,不及乱⑧。沽酒市脯⑨,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A B。
【今译】
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闻了,不吃。烹煮的不得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肉虽然多,[吃时]不要超过主食的数量。唯独酒无限量,但不能喝到昏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市上的熟肉干,不吃。不去掉姜。不要多吃。
【注释】
① 不厌:不厌烦,不排斥,不以为不对。
② 脍(kuài快):细切的鱼肉。
③ 饎(yì义):食物长久存放,陈旧了,霉烂变质了。 餲(ài艾):食物放久变了味,馊了。
④ 馁(něi内上声):鱼类不新鲜了,腐烂了。 败:肉类不新鲜了,腐烂了。
⑤ 饪(rèn任):烹调,煮熟。
⑥ 不时:不到该吃的时候。指吃饭要定时。一说,不吃过了时的、不新鲜的蔬菜。另说,不到成熟期的粮食、果、菜,不能吃,吃了会伤人。
⑦ 气:同“饩(xì戏)”。粮食。
⑧ 不及乱:不到喝醉而神智昏乱的地步。
⑨ 脯(fǔ府):熟肉干,干肉。
A B  不多食:不多吃,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肠胃。另说,与“不撤美食”相连,指每餐都要吃点姜,但也不要多吃姜。


祭于公①,不宿肉②。祭肉不出三日③。出三日不食之矣。
【今译】
参加国君祭祀典礼分到的肉,不能过夜。[平常]祭祀用过的肉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了三天就不吃它了。
【注释】
① 祭于公:指士大夫等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典礼。
② 不宿肉:“肉”,指“胙肉”,祭祀所用的肉。胙肉一般由祭祀当天清晨特意宰杀的牲畜肉充任,到第二天祭礼完全结束后再分赐给助祭者。故这种胙肉拿回家已是宰杀后的两三天了,不宜再放过夜。
③ 祭肉:指自家祭祀所用的肉。


食不语,寝不言。
【今译】
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①,必祭②,必齐如也。
【今译】
虽然是吃粗米饭蔬菜汤,也一定先要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严肃。
【注释】
① 疏食:粗食,吃蔬菜和谷米类。 羹(gēng庚):浓汤。
② 必:底本作“瓜”,据《鲁论语》改。 祭:指吃饭前把席上的各种饭菜分别拿出一点,另摆在食器之间,以祭祀远古发明饮食的祖先,表示不忘本。一说,即指一般的祭祖先或祭鬼神。


席不正①,不坐。
【今译】
席子摆放不端正,不要坐。
【注释】
① 席:坐席。古代没有椅子凳子,在地上铺上席子以为坐具。


乡人饮酒①,杖者出②,斯出矣。
【今译】
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
【注释】
① 乡人饮酒:指举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周代仪礼的一种,可参看《仪礼·乡饮酒礼》及《礼记·乡饮酒义》。
② 杖者:拄拐杖的人,即老年人。我国古代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周礼讲:“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于其家。”对九十岁的老人,连天子有事要问,也要到老人的家里去。


乡人傩①,朝服而立于阼阶②。
【今译】
本乡的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疫逐鬼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立在东面的台阶上。
【注释】
① 傩(nuó挪):古代在腊月里举行的迎神赛会、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主持者头戴面具,蒙熊皮,穿黑衣,执戈,扬盾,率百隶及童子,敲着鼓,跳着舞,表演驱疫捉鬼的内容。
② 阼(zuò作):大堂前面靠东面的台阶。这里是主人站立以欢迎客人的地方。


问人于他邦①,再拜而送之。
【今译】
[孔子]托别人代为问候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时,要躬身下拜,拜两次,送走所托的人。
【注释】
① 问:问候,问好。这里指托别人代为致意。


康子馈药①,拜而受之。曰:“丘未达②,不敢尝。”
【今译】
季康子赠药,[孔子]拜谢而接受了。并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注释】
① 康子:即季康子。参阅《为政篇第二》第二十章。 馈(kuì愧):赠送。按当时的礼节,接受别人送的药,要当面尝一尝。
② 达:了解,通达事理。


厩焚①。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今译】
马棚失火焚毁了。孔子从朝廷回来,问:“伤人了吗?”却不问马。
【注释】
① 厩(jiù旧):马棚,马房。后也泛指牲口房。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①,必熟而荐之②。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今译】
国君赐给食物,[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供奉祖先。国君赐给活的牲畜,一定把它饲养起来。陪同国君一起吃饭,当国君饭前行祭礼时,自己先吃饭[不吃菜]。
【注释】
① 腥:生肉。
② 荐:供奉,进献。这里指煮熟了肉先放在祖先灵位前上供,表示进奉。本章所述各种作法,都是表示敬意。


疾,君视之①,东首②,加朝服,拖绅③。
【今译】
[孔子]患病,国君来看望,他[躺在床上]头朝东,把朝服加盖在身上,拖着大束带。
【注释】
① 视:探视,看望。
② 东首:指头朝东。
③ 绅(shēn身):朝服的束在腰间的大宽带子。孔子因病卧床,不能穿朝服束腰,故把朝服加盖在身上,把“绅”放在朝服上,拖下带子去,表示对国君的尊敬与迎接。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①。
【今译】
国君命令召见,[孔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先步行走了。
【注释】
① 俟(sì四):等待。 驾:套上马赶车。


入太庙,每事问①。
【今译】
[孔子]进入太庙[助祭],对每件事都[向主事人仔细]询问。
【注释】
① 此章与《八佾篇第三》第十五章文字相似,可参阅。


朋友死,无所归①,曰:“于我殡。”
【今译】
朋友死了,没有人来料理后事。[孔子]说:“由我来负责安葬。”
【注释】
① 归:归宿。这里指后事的安排,如装殓,发丧,埋葬等。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①,不拜。
【今译】
接受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那样贵重的东西],如果不是祭肉,[孔子]也不躬身下拜。
【注释】
① 祭肉:指祭祀祖先用的胙肉。为了表示对朋友的祖先像对自己的祖先那样尊敬,在接受祭肉时要拜。


寝不尸①,居不客②。
【今译】
[孔子]睡觉时不是像死尸那样直挺挺的躺着,平日在家坐着,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那样。
【注释】
① 尸:死尸。这里指像死尸一样展开手足仰卧。
② 居:坐。 客:宾客。这里用作动词,指像做客或接待客人那样郑重地坐着——两膝平跪,挺直腰板。这是一种比较费力的姿势。这一句,有的版本是“居不容”。意思则成为:平日居家可以随便一点,不必像祭祀或接待宾客时那样拘谨,使自己的容貌仪态十分郑重严肃。


见齐衰者①,虽狎②,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③,虽亵④,必以貌。凶服者⑤,式之⑥。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⑨。迅雷风烈必变。
【今译】
[孔子]见到穿孝服的人,即使是关系亲密,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见到穿官服的和盲人,即使是平日常在一起的熟人或卑贱的人,也一定要对他很有礼貌。[乘车时途中]遇上穿丧服或送死人衣物的人,便俯下身去伏在车前的横木上。遇上背着国家的户籍册疆域图的人,也要伏在车前的横木上。[做客时]遇有丰盛的筵席,一定把态度变得庄重,并且站起身来。遇上迅急的雷电和猛烈的大风,一定要把神态变得庄严。
【注释】
① 齐衰(zīcuī兹崔):孝服。参见《子罕篇第九》第十章。
② 狎(xiá侠):亲近,亲密。
③ 冕者:穿礼服、官服的人。 瞽(gǔ古)者:盲人。
④ 亵(xiè谢):亲近。这里指平日里常见面的、熟悉的人,或卑贱的人。
⑤ 凶服:丧服,也指死人的衣物。
⑥ 式:同“轼”,车前做扶手用的横木。这里指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同情或尊敬。这是当时社会上的一种礼节。
⑦ 负:背负。 版:指国家的图籍(疆域地图,田亩、户口名册等)。
⑧ 盛馔:指盛大丰足的筵席。“馔(zhuàn赚)”,饮食。
⑨ 作:起立,站起身来。


升车,必正立,执绥①。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②。
【今译】
[孔子]上车时,一定先站正了身子,拉住扶手上的索带[然后登车]。在车上,不向车内回头看,不急促地高声说话,不举起自己的手指指划划。
【注释】
① 绥(suí随):古代车上设置的拉着上车的绳索。
② 不亲指:不举起自己的手指指划划。这里说的“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都是为了集中精力驾好车,防止自己的容态失礼或使别人产生疑惑。


色斯举矣①。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②,时哉时哉③!”子路共之④,三嗅而作⑤。
【今译】
[孔子看到]一群野鸡飞起来而神色动了一下。[这群野鸡]飞翔了一阵之后,停落在树上。[孔子]说:“山梁上的雌野鸡,时运真好呀,时运真好呀!”子路[听了这话]向野鸡拱了拱手,野鸡长叫了几声,飞走了。
【注释】
① 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这句话的文字可能有错漏之处。按后面的文字来推测,可能是说: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山鸡在自由飞翔,心有感触,神色动了一下。
② 雉(zhì至):野鸡。
③ 时哉:犹言得其时,时运好。孔子见野鸡能自由飞翔下落,自己反没有实现政治抱负的自由,故有此叹。
④ 共:同“拱”。拱手,抱手致敬、致意。
⑤ 三嗅:“嗅”,唐代石经《论语》作“戛(jiá颊)”。“戛”,是鸟的长叫声。三嗅,指野鸡长叫了几声。一说,“嗅”,当作“狊(jú桔)”,鸟类张开两翅的样子。作:飞起来。对这一章文字的理解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有的理解为:几只野鸡看到走过来的人脸色不善(以为要射猎它),而飞起来了;飞翔了一阵,而后集中落在树上。孔子感慨地说:“山中的雌野鸡能遇险而飞,识时务呀,识时务呀!”子路听了这话,向野鸡拱了拱手表示敬意,野鸡又受了惊,拍打了几下翅膀而飞走了。可参。


先进篇第十一(共二十六章)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


子曰:“先进于礼乐①,野人也②;后进于礼乐,君子也③。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今译】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在野的人;〔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的人,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将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注释】
① “先进”句:指先在学习礼乐方面有所进益,先掌握了礼乐方面的知识。“后进”反之。
② 野人:这里指庶民,没有爵禄的平民。与世袭贵族相对。
③ 君子:这里指有爵禄的贵族,世卿子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①,皆不及门也②。”
【今译】
孔子说:“曾经随从我在陈国、蔡国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门下了。”
【注释】
① “从我”句: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四年,当时孔子六十一岁),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弟子们从陈国去蔡国。途中,楚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将往楚国拜礼。陈、蔡大夫怕与己不利,便派徒役在郊野围困孔子。孔子和弟子们断粮七天,许多人饿得不能行走。后由子贡去楚国告急,楚昭王派兵前来救孔子,才获解救。当时随从孔子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回等。公元前484年,孔子返回鲁国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有的做了官,有的回老家,颜回也病死了。孔子时常思念那些在艰危中跟随他的弟子们。
② 不及门:“门”,指学习、受教育的场所。“及”,在,到。不及门,指到不了、不在他的门下受教育。一说,是“不及仕进(卿大夫)之门”,“孔子弟子无仕陈蔡者”。


德行①: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②:宰我,子贡。政事③:冉有,季路。文学④:子游,子夏。
【今译】
论德行,〔弟子中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论言语,〔弟子中擅长的有:〕宰我,子贡。论政事,〔弟子中能干的有:〕冉有,季路。论文学,〔弟子中出色的有:〕子游,子夏。
【注释】
① 德行: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
② 言语: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
③ 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
④ 文学:指通晓西周文献典籍。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①。”
【今译】
孔子说:“颜回啊,不是能帮助我的人,〔他〕对我所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注释】
① 说:同“悦”。这里是说颜渊对孔子的话从来不提出疑问或反驳。


子曰:“孝哉闵子骞①!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②。”
【今译】
孔子说:“真孝顺啊,闵子骞!人们听了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的话,也找不出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注释】
① 闵子骞:当时有名的孝子,被奉为尽孝的典范。他的孝行事迹被后人编入《二十四孝》。参阅《雍也篇第六》第九章。
② 间:挑剔,找毛病。昆:兄。


南容三复“白圭”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②。
【今译】
南容反复诵读关于“白圭”的诗句,孔子便把哥哥的孩子嫁给了他。
【注释】
① 南容:即南宫适。参阅《公冶长篇第五》第二章注。三复:多次重复。“三”是虚数,指在一日之内多次诵读。 白圭:指《诗经·大雅·抑》篇。其中有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白圭上的斑点污点,还可以磨掉);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言语中的错误,不能收回不能挽救了)。”意思指: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
② 妻:作动词用。以女嫁人。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①。”
【今译】
季康子问:“〔你的〕弟子中谁是爱好学习的呢?”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但不幸短命死了,如今便没有好学的了。”
【注释】
① 亡:同“无”。本章文字与《雍也篇第六》第三章略同,可参阅。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②,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