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平行世界-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五章 出院() 
有一种感悟叫做珍惜,但珍惜的可贵,却往往在失去之后才能得以体会。经历了这么多天的波折,王永桓深深的体悟到有妈妈天天呵护的感觉真好。

    每当王永桓看见妈妈那充满慈爱、充满温情的双眼,他就感觉浑身上下暖暖的,心里就好像有阵阵春风微微吹拂着一样,有点痒、有点柔、有点迷恋。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八月初,王永桓和妈妈身体恢复的速度就如同春天的绿叶,不断的成长。

    王永桓在前几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每天的点滴也从一天三次改为一天一次了。

    在医院的半个月时间,王永桓几乎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这对于生性跳脱、好动的他来说,心头总像有一只小爪子在不断的挠啊挠的,真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煎熬。

    这不,当王永桓一可以下地走动,就开始强烈要求出院,不愿意在医院里待着。

    但院长赵刚不同意,认为必须修养半个月以上才有可能出院。

    对于院长的要求,别说是王永桓了,就是二爷爷也得听从医生的安排。

    在于这一点上,二爷爷这个顽固的高级军队将领,是非常开明的。他认为,术业有专攻,既然治病,那就得听医生的。当然,这听从的前提,这个医生得是他信任的。而院长赵刚就是二爷爷最信任的医生。

    所以院长赵刚要是不同意王永桓出院,那谁说也不好使。

    这不,刚过半个月的时间,王永桓就已经跑院长室好几次了。就像上班那么准时,上午八点半、下午一点半各一次。由于二爷爷的关系,赵刚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同王永桓也是从陌生到熟悉。

    在医院治疗这段时间,赵刚也隐约的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对于王永桓的做法、品质是相当的赞赏,感觉都把王永桓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赵刚有时和爸爸交谈的时候,时而不经意的流露出,要是我的孩子能像桓子那么懂事该有多好?

    爸爸听到这,总是用一种欠揍的、自我臭显、沾沾自喜的表情回答道:“老赵,慢慢来,等你孩子长大了,也会懂事的,桓子也就是在我的教导下,早熟了一点。别着急,你慢慢教也会达到的。”

    唉,爸爸呀,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的能臭显呀。

    到了院长室,王永桓从微掩的门缝里,看到屋里好像有人在跟院长汇报工作,于是就在走廊等了一会。

    工夫不大,汇报工作的人出来了,见屋里没有旁人了。王永桓慢悠悠的走到门边,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里面传来赵刚的声音“进来”。

    话音刚落,王永桓推门而入。

    “赵叔叔,忙什么呢?我想跟你说点事,行么?”

    赵刚抬头一看,呦,这小子又来墨迹来了,可真准时啊。把手里的钢笔轻轻的放在桌子上,赵刚笑呵呵的道:“是桓子呀,怎么不好好在病房休息,跑我办公室干什么来了?”

    “赵叔叔,我来你这,你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么?我这不是呆着太没意思了么。赵叔,我想出院,你就同意了呗。”

    赵刚一脸无奈的回答道:“不行,我不是跟你说了么,你现在身体还没痊愈,不能出院,还需要治疗一段时间。桓子呀,你做的是大手术,不是普通的小手术,得慢慢养,不能着急的。”

    “赵叔,我现在恢复的很好了,你看现在能满地溜达了,你就让我出院吧。再说,静养在我爷爷家也可以呀,求求你了,赵叔,让我出院吧。话又说回来,是谁说的呀,说我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回家静养了?赵叔,你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呀。”

    王永桓对赵刚开始使用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的功夫。

    着急出院并不是王永桓心血来潮,而是王永桓这半个月不间断修炼易经内劲,不但内劲增长的迅速,就连身体恢复的也是很快,就连他的主治医生对其身体恢复速度也表示惊奇。

    说这么多年来,王永桓术后的身体恢复速度,绝对是所有患者中最快的。

    王永桓自己也在想,这可能跟修炼易经内劲有关,毕竟易经作为顶尖功法,那可不是吹的,如果没有特别之处也对不起它的创造人伏羲氏啊。

    伏羲氏,那是什么人,远古圣贤,古之大能,据说最后都得道成仙了。

    赵刚看王永桓开始耍赖皮,也没办法了。毕竟是自己老领导最喜欢的大孙子再说,赵刚打心底里也喜欢这小子,现阶段,像王永桓这么有情有义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

    赵刚也看出王永桓真的想出院,而这些天赵刚一直关注着王永桓的身体恢复速度,知道其身体恢复力是很惊人的。

    最后赵刚说:“桓子,这样吧明天再检查一遍,如果身体恢复的好,就允许你出院回家静养。如果不行,那只有再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了。”

    第二天,赵刚亲自为王永桓做了一遍身体检查,不但是腹部检查,连带着心、肝、肺以及头部等都做了详细的检查。最后,赵刚对王永桓的整体身体情况表示满意。

    赵刚对王永桓说:“桓子,你身体恢复的要比一般人至少快出三分之一,是可以出院了。但回家也不能大意,一定还要静养一段时间,否则还会出现术后问题。这样吧,按你的恢复速度,我估计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正常活动了。现在你可以办理出院手续,以后每半个月回来检查一遍。”

    接着又对爸爸说:“老王,你爱人也可以出院了,恢复的虽然没有桓子快,但她手术毕竟要比桓子轻,回去静养。也和桓子一样,每半个月复查一遍。有些注意事项我让大夫给你写在纸上,你带回去按上面写的办。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话你都知道。”

    “好,老赵,那我就不多谢你了,过两天,我请你喝酒。”

    就这样,在检查完身体后,王永桓终于可以离开医院,回家静养了。

第四十六章 被发现了?() 
回到二爷爷家,大家都很高兴。这一阶段,由于王永恒和妈妈同时住院,大家也为二人担了不少心,今天终于痊愈出院了,二奶奶特意做了一大桌的好菜以示庆祝,二爷爷和爸爸还高兴的喝两盅。

    圆圆的饭桌旁,王永桓一家三口加上二爷爷、二奶奶、小叔,一共是六个人。

    二爷爷膝下只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

    大儿子王远宏在外地当兵,现在是京城军区特种兵大队副大队长,副师级。

    二儿子王远军,高中毕业就出国了,在国外的哈弗商学院修完大学课程后,就留在国外做生意,据说现在的规模很大。

    王远宏、王远军哥俩常年不在家,家里现在只有小儿子在身边,也就是小叔王远征。

    爸爸先给二爷爷倒满酒,然后自己举起杯,“二叔二婶,大侄敬二老一杯酒,这阶段因为小琴、小三的病,二老也没少操劳,谢谢二老的关心帮助。我敬二老,我干了,二老随意。”爸爸一仰脖把酒整个的倒进了嘴里。

    二奶奶喝的是饮料,听爸爸这么一说,脸色微微一沉,嗔怪的说:“远志,你说这话就见外了,咱们都是一家人。说实话,小琴和桓子得病,我们心里不比你轻多少,尤其桓子更是我们老俩口看着长大了,我们不疼他疼谁,以后就别说这见外话了。”

    “就是”二爷爷接口道:“远志,这不是我训你,这件事上,你要反思,为什么小琴的病拖到现才检查,多危险呀。要不是桓子”。

    说到这,二爷爷停顿了一下,深深地看了王永桓一眼。

    “要不是桓子发病这么巧合、这么突然,小琴就会出现大危险的,到时你就是哭都来不急。工作是重要,但工作是干不完的,就是你干到退休的那一天也干不完。而家人只有那么几个,你现在不珍惜,到将来出了问题时,就是想珍惜也来不及了。”

    当二爷爷停顿一下看着王永桓时,他感觉二爷爷的眼睛就如同一幅高密度的探测仪,看透了他的一切。王永桓觉得自己就好像一张写满字的纸,而纸上的这些字二爷爷都认得而且知晓的。

    王永桓啊王永桓,你也太小瞧你的家人了,自认为计划完美无缺、一丝不漏,但实际上二爷爷早就看透了。

    这时王永桓想起来,手术后,在他下地走动的那几天。王永桓把装有断肠果药粉的小纸包拿出来看过。

    当时,王永桓就觉得好像被人打开过。因为这小子包东西有个小习惯,每当包完一个东西,都会随手把纸包的一个边角折一下,把纸包四个角变成五个角。

    那天王永桓就发现,折好的五角纸包又变成了四角。他还以为纸包放在兜里时间长了,自己慢慢恢复的呢。现在看来,一定是二爷爷自己或派人打开过纸包。

    爸爸听见二爷爷批评他的工作生活关系处理的不当,也检讨的回答道:“是的,二叔,您说的对,以后我一定要更加注意家里人身体情况,决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了。”

    “那二叔,你看小琴和小三的病也好了许多,剩下的就是静养了。昨天我和小琴商量了一下,想回农场去。反正就是个静养,在农场也可以。如果检查身体恢复情况,分局医院也能做,您看,这样行么?”

    二爷爷一听爸爸问他,一点都没犹豫说道:“那不行,桓子动的是大手术,小琴身体素质也不太好,不能回农场养,就在我这。我这房间多、地方大,离军区医院也近。她们娘俩想吃什么了,就让你二婶去买,这样对桓子和小琴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

    爷爷话语顿了顿,“远志,我也知道你另外一层意思,毕竟你是农场一把手,农场哪还有好几万人和一大摊子事得你管呢,你不放心是对的。这样,你先回农场,小琴和桓子就住我这,等她们身体完全好了,再回农场。”

    二奶奶这时也说道:“就是,远志,这件事你得听你二叔的。回农场你又是上班,又是处理事务的,哪有时间照顾小琴她们娘俩。在我这,我能好好的照顾她们。等她们身体完全恢复了,那时再回农场。”

    “那”爸爸还想说什么。

    二爷爷一挥手,果决的道:“我是桓子的爷爷,这事我说了算,就这么定了,别再说了。来,咱爷俩再喝几杯。”

    就这样,爸爸决定下周一返回农场,王永桓和妈妈继续在二爷爷家调养身体。

    吃完晚饭,王永桓直接就回房间休息去了。

    赵刚特意嘱咐爸爸,要注意王永桓的休息时间,目前状态下,要求王永桓不能长时间的坐立行走,必须还要修养半个月以上,才能正常的活动。

    王永桓自己虽然觉的正常活动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但架不住二爷爷等四位长辈的关心,只好严格遵从医生的吩咐了。

    回到房间里,王永桓看了一会电视,那时正在热播<;便衣警察>;,是其最喜欢的一个电视剧。

    在看的过程中,王永桓经常和剧中主人公一起悲喜交加,有时经还幻想着他要是主人公,会怎样怎样。经常今天电视剧演完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杜撰着下集的内容。

    看完一级后,电视就开始播别的内容了。

    在八十年代末,也不知道电视台怎么想的,一个好好的电视连续剧,非给你安排一天一级,让你看的很是痒痒。每逢看到精彩处,得,准给你来一个“要看精彩内容,明天下级在说”。

    王永桓都怀疑,电视台台长一定是一个讲评书的,要不怎么和讲评书的一个套路,一到关键时刻,就来个“欲听什么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这时,二奶奶进来了,手里还端着个汤碗。

    王永桓一见,连忙坐起来问:“奶奶,你怎么来了?”

    二奶奶看见大孙子坐起来了,急忙说:“桓子,你动作慢点,小心拉到刀口。”

    “没事的,奶奶,我现在只要不是太用力,都没什么感觉。”

第四十七章 山参汤() 
二奶奶端着汤碗,慢步走到王永桓的床边,把碗递过来说:“来,桓子,把这碗汤喝了。”

    “额,好香啊,奶奶,这是什么汤啊?”说着,王永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一股浓郁而又清新的香气,随着呼吸进入到肺部,精神为之一振。

    “桓子,这是乌鸡汤,里面放了些老山参。我特意问的赵刚,说做完手术的人伤元气,得用人参乌鸡汤来补补。正好你爷爷老部下,年前给送来了一颗老山参,据说能有一百多年了。你爷爷本来要用它泡酒来的,让我给拦了下来。正巧你刚做完手术,喝点乌鸡人参汤补补身体。”

    “那谢谢奶奶,对了,我妈喝了么?”

    “你妈说不喝,说闻不惯人参味,一闻就难受想吐,所以就给你端来了。快,趁热喝了,凉了就不好喝了。”

    听二奶奶一说,王永桓心里立马就明白了。他从没听说妈妈闻不惯人参味,这是想让他多喝点,好补一补身子。

    “好,那我就趁热都喝了。”

    王永桓一口气就把一碗乌鸡人参汤灌倒肚子里,喝完还吧嗒、吧嗒嘴,好像在回味着汤的甜美。

    二奶奶见王永桓都喝了,满意的道:“哎,这才是好孩子,桓子,好好休息,奶奶回屋了。”说完,拿着汤碗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他带上了。

    喝完汤,王永桓看看时间,接近十点了,就躺下准备睡觉了。

    突然,他感觉胃里产生了一股热量,热烘烘、暖洋洋的,就如同抱了个大大的热水袋,说不出的舒服。

    咦,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老山参?以前听李大超爷爷说过,人参,尤其是超过百年的老山参,一片就能救活一个生命频危的人。

    刚才喝的山参汤,听奶奶说有一百多年了。

    想到这里,王永桓心中一动,“我为什么不修炼一下易经内劲呢?看看会有什么情况产生?伏羲氏老师可是说过,一些特制的药物,会对修炼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虽说老山参不是特制的药物,但毕竟也属于天材地宝的灵药啊。”

    想到就做,易经内劲刚一运行,腹部的庞大热量宛如一辆在山林里行驶的迷路汽车,一下子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顺着兑巽脉的运行轨迹流动下去。

    易经内劲的气感,在得到老山参庞大热量加入后,运行的速度翻番的增长,气感的体积也从原来扩大了二分之一直径。那种气感加大、加快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就如同原来跑步是赤脚的,而现在则穿上了跑鞋,舒适而又快速。

    兑巽脉中的易经内劲,在老山参庞大热量的促进下,迅速的运行着。当运行完一个循环后,又向前运行了能有三分之二的距离,这才结束了三个小时的易经内劲修炼。

    王永桓睁开眼睛,想了想易经内劲的修炼过程。昨天的三小时修炼,兑巽脉运行幅度是一个循环加二分之一。按照每天修炼提高的幅度,刚才在一碗山参汤的帮助下,修炼速度与质量至少提高了接近五倍,也就是这一碗山参汤的能量与五天的修炼相当。

    从今天的修炼效果上看,伏羲氏老师所说的特殊药物里是应该有老山参的。但老山参毕竟十太稀少了,也不知二奶奶昨天熬汤用了多少的量,明早起来得问问。

    带着疑问,王永桓结束了一天的修炼,甜美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是星期天,按原有生活轨迹,王永桓是有睡懒觉习惯的。然而自从修炼易经内劲后,他就很少有超过七点起床的。

    七点整,王永桓准时的走出房间,来到一楼餐厅。

    餐厅位于一楼的最西侧,紧挨着厨房。

    所谓餐厅,实际就是一个能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屋子。在屋子中央,有一个直径一米二三十公分的圆桌,圆桌周围摆放着八把椅子。

    爷爷他们早已开始吃早餐了,看见王永桓走进餐厅,二奶奶连忙让勤务员给他盛碗粥。

    二爷爷关心的看了大孙子一眼,有点惊奇的对爸爸说:“远志,你看看你儿子,精神好像比昨晚强很多呀,跟咱们正常人差不多,不像手术后的病人。”

    爸爸一听,仔细的看看我,颇有同感的点点头道:

    “是啊,二叔,您说的没错,是好了不少,还是年轻好呀,睡一觉就恢复了很多。小三,既然起来了,赶紧坐下吃饭。吃完饭,爷爷和爸爸有事情想和你说说。”

    “好,我现在就吃饭。”

    二爷爷家的早饭一般都比较简单,白米粥配有两盘咸菜,一个是榨菜丝、一个是腌黄瓜,主食是馒头。

    由于王永桓和妈妈是病号,二奶奶特意嘱咐厨师加了牛奶和鸡蛋。

    王永桓从小对鸡蛋是特别喜欢,简直到了酷爱的程度,无论怎么做,蒸的、煮的、炸的、炒的,只要是鸡蛋就行。

    看到餐桌上有煮好的鸡蛋,王永桓别的什么也不吃了,一口气连吃了五个鸡蛋。看的二奶奶之乐,“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桓子和小时候一样,看见鸡蛋,别的什么都不吃了。桓子,你慢点吃,鸡蛋有的是,喝点牛奶和粥,别老是吃鸡蛋,再噎住喽。”

    听二奶奶这么一说,王永桓才把吃饭速度降了下来,以一种慢嚼细咽的姿势吃了起来。

    二奶奶一看,满意的点了点头,“桓子,以后就得这样吃饭。赵刚说了,你的肠体动过手术,以后再狼吞虎咽那么快的进食,会影响营养吸收的。”

    吃完饭,王永桓走到客厅里的沙发上坐了下来,也学二爷爷拿起了一份报纸看。但实际脑袋里在不断的琢磨,“一会二爷爷和爸爸要和我谈什么呢?这么正式的和我说,难道我的计划被曝光了?如果被曝光了,我是实话实说,还是怎么办?”

    王永桓的脑子里全是考虑怎么处理“发病”一事,根本没注意二爷爷过来了。忽听二爷爷笑呵呵的说道:“桓子,看什么新闻呢?什么新闻需要倒着看呀?”

第四十八章 保家卫国() 
王永桓听见话语,一抬头,看见二爷爷满脸挪揄的笑容。这小子低头一看,哎呦,把报纸拿到了,真尴尬呀。但王永桓自小有一个优点,无论如何尴尬的事情,到他这都能消化掉。用王永桓的话说,那叫做“脸皮厚、吃个够。”

    嘴角一翘,王永桓贼兮兮的笑道:“嘿嘿,爷爷,这您就不知道了吧,现在流行倒着看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