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哥的世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何,我依然是又一次的“衣锦还乡”:大山的子孙,哟,爱太阳,哟,太阳那个爱着,哟,山里的人,哟。。。。。。

先团一个() 
就这样“高调”的回家了,不得不说,释放了很多最近积累在身体里、心里的负能量,整个人清清爽爽的,总之,我很欢喜。

    到家的时候,差不多下午一两点了,妈见到我还是一如既往的那句“吃饭了吗?”,在听到我快饿疯了的回答后,马上下起了面条,当然还有几块家里自己做的糯米糍粑,糍粑挂面,永远是家里的最好吃。从离开公司的那一刻开始,等这顿饭真的是好久好久了。

    吃过饭,坐在大门口,懒洋洋的晒起了太阳,不得不说,很暖和,日子很惬意。

    给自己泡了杯茶,品起了余老先生的《文化苦旅》,一切都是宁静而又温暖的,只是时光过的太快,茶水添了又添,书也翻了一页又一页,太阳留下一点色彩,就要悄悄的走了。

    老妈喊我帮忙,说今晚叫着大家一起来我家吃,老妈年纪大了,一个人做一桌子的菜确实是忙不过来了,我当然得打起下手了。妈妈说的一家人,就是我爸他们兄弟四个,大伯一家,大娘早早的去世了,一个女儿(二姐)嫁的有点远,只剩下大伯一个人;我爸排老二,我俩姐姐此时还没有回家;三叔一家,三叔零九年因肝癌去世了,此时,三妈在家,三妈两个女儿(大姐、三姐)一家也一起从湖北回来过年了,儿子(大哥)还没有回来;小叔一家,小叔、小妈和他们的小儿子在家,还有两个大儿子没有回家,掰起俩手指,1+3+6+3共十三人,也是满满一桌了,回家的第一顿团圆饭,不是爸妈我们仨,而是满满一大家子十三人。

    一家一家的通知,大伯这几年,看着还是老样子,尽管七十多了,但老的不是特别明显,精神头还可以,或许是因为平时相对清闲,一个人又不怎么下地的缘故,活的比较轻松,相比我爸和小叔,大伯是太清闲,真的算是享清福了。

    三妈家,大姐领养了一个小女儿,也会走路了,很闹腾,整天缠着她小哥哥,挺好玩。看到他们小时候,不能不让人想到十几二十年前,自己小的时候那个闹腾劲,肯定也是相差无几的,或许犹有过之也说不定。没有意外,三妈一家是第一个问我媳妇的事情的,好吧,我真的又让她们失望了,哈哈,我应该争争气才对。虽然,有时候妹子可遇不可求,但认真求起来,未必遇不到啊,套用那句话,我还是soyoungsos/》

    妈妈和小妈一起,做了满满一桌,一大家人吃的其乐融融,席间,三姐想让我拼酒,被我“机智”的躲过了,嘿嘿,伤不起啊,特别是14年,哥大醉了整整两场,肝都吐出来了,太难受了,两次都是同事结婚,好吧,丢人都丢到省外去了,回家了,怎么也不能太丢人啊,哈哈。

又一个重逢() 
又一个重逢

    腊月二十八回家的当晚,一大家子人,满满的聚了一桌,大家吃的喝的都很happy,我没怎么喝酒,还是挺清醒的,忙到九点多的时候,就准备睡了。

    在十一点的时候,收到了老袁打来的电话,说是明天去他家聚聚。老袁是腊月二十一结婚的,当时没有赶到家,早早的就约好年前回家了聚一次,本打算是腊月二十八那天的,因为他有事儿而我也还没有赶到家,就约定在二十九了。

    于是,大半夜的我又给老叶那孩子打去了电话,约好明天一起去,虽说已经很晚了很不好意思骚扰他,但我还是义无反顾了,正如过河沟一样,不纵身一跃就会自然而然的掉水里,湿了一身啊。还好那孩子挺靠谱,还没睡,于是唠叨了半天,约好明天去袁某人家happy的聚聚。

    定好的五点多的闹钟准时给我闹醒,没有吵醒爸妈,我悄悄的出门了,尽管天还没怎么亮,但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兴奋,又要见到一帮许久未见的朋友了,很欢喜。

    一上中巴车,老叶就发现了我,我们自然而然的聊了一路。在余集镇下车的时候,天已经很亮了,但还是凉飕飕的,期间电话问候了安和柯,那俩孩子不出意料的还在床上呢。。。。。

    我和叶就在镇上的一家小餐馆美美的吃起了早餐,不得不说,家乡的味道真的很让人怀念的。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在余集镇读书,街上的小餐馆被我们吃了个遍,不得不说,小吃的味道真的是不错,我和叶都意犹未尽。

    吃过饭,没等多久,那小两口就赶过来了,我们一起搭上了去老袁家的车。不用说,一路上又是high侃。老袁是在双铺镇等我们的,这家伙新婚燕尔,还很潇洒的买了辆北京现代suv,羡煞我等**丝啊(也就我和叶两人)。好笑的是,那孩子虽然刚拿到驾照,可是还不怎么敢上路,让他姐夫开着来接我们的,不得不说,尽管他姐夫还没有拿到驾照,但开车的手艺稳稳的,根本不是新手可比的。

    因为老袁那家伙还有其他的小伙伴要接,所以就分成了两拨,我们先去他家,他姐夫再去一趟接他。与第一次去老袁家相比,房子又粉刷了一下,很喜庆,也很热闹,第一次去的时候只有他妈一个人在家,这一次他爸、他姐全家人都过来了,人气很足。但老袁不在,我们也不怎么坐的住,天气很好,阳光很足,安、柯、叶我们一起出去走了走。他家门前是一个稻田改造的小池塘,与他家只隔着一条马路,我们沿着这个小池塘一边走一边聊,各自述说着自己外出打拼的日子,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而每一本书都是由不一样的故事组成,了解那个人就看你有没有耐心认真看他那本书。尽管我们已高中毕业许久,但稍一回首,那些往事就一片一片的浮上心头,如盛开的花,妖媚鲜妍。

    家乡就是好,山好,水好,人也好。阳关照在身上暖暖的,突然觉得就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也挺好,忙的时候锄锄地拔拔草,闲的时候喝喝茶聊聊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

    突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大声的呼唤:三十年后,不管如何,回家养老。

    我记下了!!!

吾日三省吾身() 
叶、安、柯,我们四个人赏完“湖光”山色,谈谈天论论地之后,就沿原路返回了。

    我们回到老袁家的时候,老袁已经回来了,同来的还有老袁的俩初中同学。虽然我们和他俩是初次见面,但大家都是年轻人,坐在一起之后,还是有话聊,各自聊聊自己的工作啊,聊聊以前与老袁相处的学生时代的趣事啊,也都挺好的。

    最终还是大家不太熟,慢慢的就冷了。但,我们总不能像给领导汇报工作一样正正经经的坐着吧,于是在大家一致同意下,我们玩起了扑克牌。好不容易统一了玩斗牛,又为斗牛时候的一些规则讨论了半天。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都在天南海北,各地的玩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其实主要还是怎么“下注”的问题,哈哈。

    等我们玩了几句,开始熟起来之后,开饭的“号子”响了。

    大厅正中的圆桌,围了满满一桌,除了我们几个同学外,还有老袁的姐夫和老表。当然,中国人的饭局永远是离不开酒的,还好,我酒量差,喝的也不是很多,不过也很糟糕,被“酒神”鄙视了。

    老袁作为新郎官,喝的是又猛又急,当然是喝多了;此外,他那个老表也是来者不拒,喝的也是有点多的。

    反观叶、安、柯,我们几个,或许是因为上了太长时间的学,人已经上傻了,不太会喝酒了,我们几个也就没怎么高。再说,下午我们还要回去,大家也都没怎么劝。不得不说,与几十年前相比,如今的酒风确实好了很多,可能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欠酒喝了,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劝喝酒了,这一点我是非常欢喜的。

    吃好喝好后,搬一张椅子,懒洋洋的坐在门前的走廊上,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接受着温暖,别提多惬意。

    等到大家都下桌之后,我们几个又重新上桌了,嗯,这一桌不是吃的、喝的,而是饭前我们刚刚熟悉的,嗯,玩的,嗯,斗牛。由于上午一起练过几把,所以下午开始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很熟悉,虽然没有达到闭着眼就能玩的程度,但玩起来也都很自然了。

    中间,醉了的老袁来窜了几把局,但没过会,我们就把他撵走了,为啥?因为这货真的是喝大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不瞎捣乱嘛?哈哈。

    值得一提的是,老袁那个老表,尽管酒喝的不少,也有点喝大了,但牌品还是很赞的。至于他那俩高中同学嘛,在这种比较私下的也算比较亲密的聚会上玩小动作,哎,我们也是无语了,虽然我们玩的不是很大,也就五块一局,输赢也就百十块,但有些人好像还是真输不起的。

    回来的一路,我都在反省自己,什么时候自己养成了打小牌的习惯了?以前从来没有过啊?

    好吧,看来应该是腊月二十六那天,干翻了胖子的那一次,好吧,勾起了我小小的**。。。。。。。

    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一醉一年() 
一醉一年

    从老袁家回到家时,天已经不早了,为此,老爸还几句,腊月二十九的还到处跑,哈哈,好吧,我无奈收下。

    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是在贴春联的。我们那儿的习俗就是过年的前一天贴春联,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如今,每年的春联都是我贴的了,嘿嘿,今天我赶到家的时候,老二和老四已经把对联贴好了,我被迫的懒了一次,哈哈,或许,这也是老爷子说我回来晚的一方面吧,哈哈。

    已不记得那晚吃了没吃,反正老妈的提醒是收到了,每到年前的一晚,妈都会说:“早点睡,明天早点起来,别到时候叫你你又懒得不起来。”好吧,我想我应该是睡的比较早的,因为我第二天起的不晚,嘿嘿。

    大年早上一起床的时候,爸妈已经在忙的不亦乐乎了,尽管是大年,但爸妈的脾气还是一点都没有改,没有因为今天是过年而丝毫有所“收敛”,仍旧是“唇枪舌剑”,好吧,拌嘴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在我爸妈那儿真的比家常便饭还家常便饭了,二十几年了,我也是早已习惯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吃了面条之后,就忙起了我们老家的风俗,为祭拜祖先准备贡品,主要有猪肉、米饭和酒,当然香蜡纸炮也是少不了的。大概从上午八点半开始一直到十一点左右,鞭炮声不断,各家各户都在炮声中祭祖、求福,祈求家人平安幸福,祈求来年有一个好的愿景。

    年三十的中饭,是在我们家吃的,小妈和我妈一起烧的,老四也露了几手,别说,他做的粉蒸肉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经过这几年的锤炼,那小子的厨艺还是能够拿的出手的,而我,估计也就是番茄炒蛋还行,只是大过年的,谁家会吃番茄蛋呢?哈哈。

    中午的时候,又是满满一桌。我们一家,爸妈我们仨;大伯;三妈一家;小妈一家,大圆桌围得满满的,老的少的,吃的不亦乐乎,这才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啊。在外漂泊一年,就是为了回家过大年,好吧,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很幸福。所以,桌上的每一位长辈,同辈的哥、姐,每人都碰了一杯,没有限制自己喝酒,好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好吧,今儿高兴,我,醉了。

    突然想起徐铮的《人在囧途》,回家的路是坎坷的,家里等外面归家的人,也是焦急的,但相见的那一刻,是幸福的,这也是人活着的一大意义吧。正如王宝强所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本来我想衣锦把家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好吧,大年的晚饭我是没有吃到,因为三姐来叫我的时候,我还“死皮赖脸”的趴在床上,浑身软的就是一滩泥,怎么都起不来,好吧,我真的是醉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不出所料,妈在一个人包饺子,包我最爱吃的饺子。这几年,尽管我姐姐她们过年都不在家,但妈每年过年那天都会包饺子,当然,也都少不了我帮忙喽。洗洗手,我也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坐在炉火旁,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一边和老妈聊天,饿了,就果断下饺子吃,等到十二点多春晚的结束的时候,我正精神焕发,好吧,我也是醉了。躺在床上,闲着无聊,就登了下扣扣,好吧,收到了同事发来的一条略震撼的消息,公司一同事在公司年夜饭(腊月二十八)回家的路上,被撞了,魂归天国。好吧,世事无常,珍爱生命,享受生活,享受每一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嗯,是该睡了。

万里挑一() 
万里挑一

    二十九我们几个聚的时候,我把一谁知道当时队伍实在太长,而我们又要赶去老袁家吃中饭,所以就没等,下午回来的时候,队伍依旧是人山人海。于是约好第二天,也就是过年那天吃过午饭一起再去一趟,只是谁知道,哥中午一个没收住,睡了大半天,也就不了了之了。

    晚上醒来的时候再联系,也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因此,初一那天,吃过早饭,不顾老爸的强烈反对,我依旧是出了门。我已经毕业工作一年了,而且因为腊月二十六去东方家的原因,也没有给爸妈带什么,因此这一万只是我作为儿子的小小心意,我也想告诉他们,我长大了,我上班了,我可以挣钱养二老了。当然,是我行动的时候,更是我回报的时候,尽管父母任何时候都是不求子女回报的。但,人活着,总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但总归是要自己亲手做到的。

    约了老叶,我就出门了,见了面,互道新年祝福,拿了他的两张卡(他让我帮他取一些),就匆匆的往镇上赶,好吧,一路上,我都在想,回来该怎么给爸说,哎,纠结啊。

    或许是因为我到的比较早,或许是因为那天是大年初一的缘故,自动取款机人很少,取了四次还是五次,才搞定。或许真的是哥见的钱少,兜里鼓鼓的,深怕被别人打劫了,一路上都没有停,都在不停的注意来来往往的行人,好吧,我也是醉了。事实证明,这点小钱,人家还真看不到;事实还证明,取钱的时候,拿个包很重要;事实最后证明,我真的是挺穷的。

    回到家,二话不说,直接把取好的钱递给了老爸,心里想着,终于把烫手山芋扔掉了,艾玛,吓死了啊。以前看到很多男生带女朋友回家,男方家长给多少的讨论,有两种记得比较清楚,一种说的是给1001,取千里挑一之意;一种说的是给10001,取万里挑一之意,好吧,我只能说,带个妹子回家就给上万的男方家长还是挺有钱的。所以,在给老爸的时候,我又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块,好吧,我也是咱老爸万里挑一的儿子,我骄傲啊。话说,全中国这么多儿子,而老爸只有我一个儿子,应该不止万里挑一吧?哈哈,好吧,其他的挑一,我还是真的就给不了,至少现在肯定是给不了了的。

    还没吃中饭的时候,我妈就和大姐她们联系,问她们出发了没有,因为她们说今年要到我们家来的,大姐和小姐一起的。

    当然,给她们喊回家也是有我一般功劳的,因为我也大力鼓动她们回家,哈哈。

    晚上的时候,下着小雨,姐姐她们平安到达,大姐和颖,小姐和姐夫以及霞、名,三大三小,哈哈,我们全家团圆喽。不知道,上一次我们全家人团圆是什么时候,我有印象的,是我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大姐和小姐都回家了,如今十四年过去了,其他的,貌似都没有什么记忆了,可见,聚少离多,真的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大姐和小姐各自拥有了各自的家庭,而且都是省外。

    中午的时候,老表过来拜年了,新年的走亲戚活动,也正式开启了。如今姐姐她们都回家了,我们也该走起来喽!

跑亲戚() 
初二拜舅舅,是我们这边的习俗,往年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去舅舅家拜年的,今年嘛,姐姐她们都回来了,肯定要一起去舅舅家拜年的了。

    和大姐小姐一起去拜年的记忆,真的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或许那还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在我还小的时候,拜年我们一般带的就是果子和糖,果子一般就是卖的那种小饼干、炸的成包的那种甜食,糖就是白糖。我们那边拜年的习俗是给长辈拜年的时候,一定要有白糖,至于原因么,我就“不求甚解”了。

    只是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好起来了,比当初是改善了很多,很少有拜年只带果子和糖了,所谓“与时俱进”,如今流行的都是烟/酒、饮料、牛奶、各种层出不穷的保/健品等等。好吧,不得不说,时代进不了,拜年的成本也是大大提升了,买少了,不好看,买多了,七大姑八大姨,怕是又有点舍不得了。

    或许,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以后大家拜年,就是视频聊天,外加支/付/宝转账了。还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小的只有四五六岁的样子,那时候,交通还很不方便,每年正月去我舅舅家拜年,都是和我妈一起,走山路,翻过一座座山头,最后到舅舅家,还记得有一次到的时候,有包糖的袋子破掉了,糖洒在了包里,妗子什么都没说,直接把那包糖收到碗里了,也没说我路上不小心什么的,反而还是满面的笑容,很暖心,又如凉风,吹干了翻山一路洒下的汗水。

    如今,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很想念和我妈一起翻山去舅舅家的时光,那时候,小小的我,奔跑在山路间,仿佛就是山间的小精灵,蹦蹦跳跳,开开心心,一路欢笑,不知不觉,就到了。近几年,我再也没有翻过那条小路去舅舅家了,或许,是因为妈妈不在我身边,胆怯了,或许,大路、汽车真的是方便了。

    在这里,悄悄的问自己几句:你还会翻山去舅舅家吗?你还有勇气翻山去舅舅家吗?如果会的话,大概是何时呢?

    岁月不饶人,时间给每个人留下的痕迹都是公平的,尽管舅舅比妈妈小十一岁,但他的头上也是有白发了,毕竟我们不笑了,都大了,况且姐姐的孩子都已经初三了啊。

    时间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