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才子-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不奋勇杀敌!”士兵们都是士气大振,同时发出一声呐喊。

就有一人将一把如同树枝一样的长兵器往前一叉,架住敌人手中长刀。

然后,又有人用钩子一够,活生生将敌人钩翻在地。

在战场上倒在地上,几乎没有再站起来的可能。转眼,那个倭寇就被戚家军砍成一摊烂泥。

这一手很是漂亮,就这样,王夫人手下十来人循环出击,又依这个法子杀死了两个敌人。

先后也不过花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当真是进退有序,一丝不苟。

“好厉害!”旁边的水生看得抽了一口冷气,这种麻利的杀戮手段看得他背心一冷。

王夫人手下只有三五个壮丁,其余都是女人和老者。而敌人一个个都装备精良,凶狠剽悍,可碰到这群妇孺,碰到这古怪的杀法,竟像割稻子一样被人一一刈倒在地,全然没有还手之力。

水生自认为也是武艺高强之辈,可若是碰到这样的阵势,一时不防,只怕也要吃个大亏。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军阵对垒吧,个人勇武好象根本没有用处。

吴节在旁边看得明白,这个小阵以十二人为一个小组,手中除了那件古怪的长兵器,还有钩、盾、枪、弓,这情形看起来怎么这么熟悉?

他心中顿时安稳起来,暗道:还好老子聪明,没有冒冒失失地逃出城去。否则,若是路上碰到敌人,只怕就要糟个大糕。还是呆在王夫人身边安全!

吴节心中安稳,情绪大好,就朗声笑道:“水生,你今天开眼界了吧,这可是戚继光戚大人发明的鸳鸯阵。”

所谓鸳鸯阵,就是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手执长盾抵挡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第四百一十五章戚继光

原来,在倭寇刚侵略明朝的时候,当时的大明朝江南地区武备松弛,而明朝工部制造的兵器是有名的烂。

所造的火枪无一可用,十柄中能打响就把就算是不错的。

至于雁翎刀,也被人偷工减料得变成了白铁皮子。在天启年间,明朝对辽东女真用兵的时候,甚至还发生过有大将杀牛誓师时,对着一头大牯牛连捅几刀,却没有见血的情形。

由此可见,明朝的兵器制造烂成什么程度。

与之相反,倭寇的武士刀却异常精良。别说是在古代,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也没办法用现代工艺复制出那样的兵器,必须用手工,还得在其中加不少特殊的配料,乃是于大马士革军刀齐名的优良刀具。

明军的兵器碰到日本武士刀,经常被人一刀两断,在开始的时候很吃了不少亏。

后来戚继光发现了这一点,就开始改良兵器,在军中推广起了长棍,你日本刀再锋利,总不可能一刀将铁棍砍断吧?

初期,这个法子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不过,长棍这种重兵器对体力要求很高,可不是谁都能使的。

于是,在战争中,戚继光不断改良,就琢磨次这种配合紧密的鸳鸯阵。

“好厉害!”吴节也大吃一惊,再看看死在明军刀下的敌人,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而王夫人这边不是女人就是老人。

可就算如此,敌人一碰到这个小阵,依旧毫无还手之力。

吴节对军事是外行,不过,以前在网上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其中,在谈到西方军队的时候,文章说,西人军队对战士的体能或者军事技能要求并不算太高。可对纪律和服从却有严格的规定。

所谓一群守纪律的羊可是咬死一群混乱的狮子。

看戚继光的建军思想,已经有近代军队的雏形。

果然是无敌的军神啊。这观念和眼光已经高出同时代军中将领一大截。

转眼,又是几个倭寇被王夫人砍死在地。

队伍不断向前推荐,一条街一条街地扫荡过去。

和王夫人一样,也有不少明军组成同样的队型,在城中来回冲杀。

这种鸳鸯阵最适合巷战或者偏僻地形。

而所里其他军属也是强悍,都关上门窗,提着兵器据屋死守,不给敌人可趁之机。

看样子。再过半个时辰,城中敌人很快就会被肃清了。

吴节心中大爽,看来,自己没逃出城去是个明智的抉择。

杀了半天,眼见着敌人已经没影了,王夫人就带着吴节等人来到城墙上。

低头看去。城中各地依稀还有喊杀声,但敌人大势已去,估计也翻不起几朵浪花。

亲自参加了一场战斗,吴节虽然没有发一枪一弹,精神却异常亢奋,忍不住叫了一声:“爽利,爽利。”

王夫人:“大人勇武,若不知道的,还以为大人是身经百战的骁将呢!”

吴节还是有些不放心:“王夫人。今天来的敌人大约有多少,还有多长时间能够解决战斗?”

王夫人整理了一下已经有些散乱的头发,笑道:“敌人只不过是派出小股部队偷袭,想消灭我中军指挥系统,讲究的是快捷狠辣。且此地深入内地,若拖延太长时间,惊动其他军队,围将过来,他们插了翅膀也逃不掉。因此。我以为。最多半个时辰,敌人就会退兵。大人无须担忧。”

吴节笑道:“我倒是希望倭寇能够浪战下去,也好被我军合围全歼。”

正说着话,又有法螺声在城外呜呜吹响。

王夫人皱了一下眉头:“敌人退兵了,真是狡猾!”

“敌人退了,敌人退了!”

城中四处响起了欢呼声。

黑暗中,是不是看到有敌人从城墙上跳到外面,然后飞快地散开。

吴节看得有趣,正要再说些什么,突然间,只觉得右手手腕一疼。

一看,却是旁边的火把上有一点火星弹了过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风声扑面。

一条黑影,从城墙外面高高跃起,脚在墙面上一点,就跳将上来。

手中的武士刀当头朝吴节砍去。

原来,此地早就藏有一个日本浪人。他见吴节身穿大红官服,知道是个大人物,隐忍半天,见吴节走神,这才暴起发难。

“啊!”

“大人小心!”

这一下猝不及防,所有人都大声叫喊起来。

吴节心中一寒,下意识地抬起右手,扣响了扳机。

“噗!”一团浓烟在眼前扩散开来。

那浪人正跃在半空,躲无可躲,被这一枪击中心口。

整个人就如同触电一般,在空中一定,然后软软地落到地上。

一注黑色的血液从弹孔标,喷了吴节一脚。

毕竟是个现代人,吴节还是忍不住退了一步,只觉得心脏跳得快要从口腔里蹦出来了,脚软软地提不起劲。

水生一声虎吼,抢过一把长枪,对着那人就是一通乱戳。

其他人也是一涌而上,将那倭寇砍得稀烂。

“大人,你没事吧。”王夫人见吴节如此勇悍,竟一枪毙敌,心中更是佩服。能文能武,胆气过人,这个吴大人简直就是王阳明重生啊!

“没事,没事,哈哈!”吴节故意大笑,声音却莫名其妙地带着颤音。好在夜色深沉,有嘈杂,也不怕被人看到自己苍白的脸。

倭寇的法螺声还在一声声吹着,外面的倭寇点起了火把,连成一条细细的长龙,正沿着田埂撤退。

王夫人站在城墙上,伸出手指数了数,叫了一声:“刚才死在城中的倭寇大约二十来人,外面大约有四五十支火把。这次倭寇突袭我中军,总数不超过一百。若我大军还在桃渚,定将他们尽数留下。可惜了!”

旁边的将士也都是一阵长叹,城中除了妇孺。只剩二十来人,又要善后,根本没办法追击。

眼睁睁看着敌人在自己眼皮子下溜走,是够郁闷的。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遥远的地平线那边传来几声沉闷的炮响,然后是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转眼,整个地平线就被明晃晃的火把占满了。

显然。刚才逃出城去的倭寇已经被戚家军团团包围。

“大帅回来了!”

所有的士兵都齐声欢呼。

听到这巨大的动静,城中的军属也都提着兵器奔上城墙。

有冒险的后生甚至从两米高的城墙上跳下去,朝敌人追去。

吴节再看看身边众人,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是老人和女子。可人人都手提兵器,身着铠甲,一个个都满面杀气。

吴节心中一凛:好个戚家军。连女人和老头子都剽悍若斯,这战斗力在明军中稳稳地排在第一。

可王夫人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吴节心中一阵无奈,几乎忍不住苦笑出声。

王夫人大约也是心中畅快,也顾不得那么多,咯咯一笑:“戚继光使的好计谋,故意带兵离开卫所,却偷偷埋伏在一旁边。倭寇知道城中防守空虚,又有钦差大人在此,想来占便宜。却不想。今日是偷鸡不成,倒赔进去一把白米。”

吴节摇头:和着这一切早在戚继光的计划中,老子倒成了那个诱饵了,这个戚继光,真是可恶!

接下来的战斗自然是没什么好看的,因为隔得远,又是黎明,根本看不清楚。

在城墙上看了半天,也看不到什么?就火把在远方闪来闪去。然后是一阵阵不停歇的呐喊。

吴节刚才神经高度紧张。这下松弛下来,顿觉浑身酸软。就回到戚继光的节堂,坐在屋中静侯。

也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开。

吴节也迷糊了过去。

就听到外面一阵呐喊:“大帅回营了,大帅回营了!”

刚一睁开眼睛,吴节就看到一个身着戎装的高大汉子五体投地地跪在自己身前,将头磕到地上,洪亮地叫道:“下官戚继光,拜见钦差大人!”

在他身后,还站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一身内侍打扮,屋估计是戚家军的监军太监。

吴节慌忙从椅子上跳下来,一把将戚继光从地上扶起:“将军快快请起,吴节不过是一个六品文官,如何当得起将军这一拜。”

戚继光现在是正三品的指挥使,比吴节的官大多了。不过,明朝崇文抑武,一个正三品的武官还真算不得什么。

被这么一个民族英雄跪,可是要折寿的,吴节可受不起。

可刚将戚继光扶起,吴节却是一楞,这人看起来怎么这么面熟。

忍不住道:“戚将军,我们以前见过面吗?”

戚继光一脸的恭敬:“大人忘记了,嘉靖三十九年,戚继光随胡部堂进京述职,在西苑面圣。当时,大人正好立在万岁身边。下官什么人物,大人什么身份,自然记不得我。”

吴节一拍脑袋:“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是你!”

戚继光:“回大人的话,嘉靖三十九年,下官正好去京城参加武举。”

吴节哈哈大笑:“久闻戚将军用兵如神,今日吴节算是开了眼界了,想不到我就做了你的诱饵,战果如何?”

戚继光面上一红:“下官有罪,下官有罪。”

那监军太监笑着上前朝吴节一拱手:“大人来东南一事,我干爹黄公公已经写信过来了。此战斩获甚丰,可斩首三十级,生俘六十一人,正要奏报朝廷呢!”



第四百一十六章战略眼光

吴节忍不住看了那太监一眼,他没想到这个监军居然是黄锦的干儿子,说起来也是自己人。

如此,这次来台州还真是来对了,事大有可为。

“敢问公公尊姓大名?”

那太监一脸的恭敬:“当不起公公二字,免贵姓宋。”

“哦,宋公公。”吴节将戚继光请到上座:“大家都坐下说话。”

宋公公笑道:“不坐了,正要处置那群俘虏,还得请吴大人主持呢!这次折子还请大人于我和戚继光将军联名上报,为将士们请功。对了,折子上,大人手刃三名真倭一事,也要大写特写。”

戚继光也连连点头:“宋公公说得是,吴大人于乱军中斩将夺旗一事,下官和将士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吴大人骑马直冲敌阵,除斩杀三名真倭,还砍倒了十几名假倭,当记头功。”

吴节吓了一跳:“就杀了一个,就杀了一个,可不能乱报……”就杀的那个倭寇,也是吴节在慌乱中的彩,这一下子就变成了十几级斩获,吴节脸皮再厚也有些消受不起。

王夫人咯咯一笑:“吴大人谦虚。”

“大人谦虚!”戚继光和宋公公也同时笑道。

吴节还要推辞,就有士兵来报:“各位大老爷,大帅,俘虏已经押到广场,还请前去处置。”

戚继光笑吟吟地对吴节说:“大人,还请你前去主持。”

吴节对这个时代的日本鬼子非常好奇,想亲眼见一见小鬼子长什么模样,也不再推辞,就随三人一起来到小广场上。

就看到广场上跪了五六十人,这些人都是全身血迹,表情也是各异。有人依旧凶狠地看着周围的明军,有人则一脸颓丧地将头耷拉着。

见戚继光等人过来,就有人高声大喊:“戚将军饶命。戚将军饶命。”

竟然是字正腔圆的闽越方言,吴节吃了一惊,忍不住道:“戚将军,这倭寇的汉语说得这么好?”

戚继光面上露出一丝厌恶,恨恨道:“什么倭人,这是假倭,原本是海边渔民。贪吃懒做,觉得抢劫来钱快。就投靠的倭人,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如今的倭寇中,从广东到浙江,大约万人,其中真倭也不过一两千人,其余都是海盗。”

吴节恍然大悟:“原来是汉奸啊!”

宋太监走到一个矮子面前。伸手抬起一个俘虏的下巴,尖着嗓子对吴节道:“吴大人,这才是真倭。”

这人生得五短身材,看高度,也不过一米五,在吴节这个现代人看来,简直矮小得不象话。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人说小日本小日本,果然是小啊!”

那倭人将头一甩,凶悍地叫道:“戚老虎你要阴险。竟然设下这么个陷阱,不是好汉!”

这可汉语中夹杂中北京官话和苏州话的味道,不伦不类,倒能听懂。

吴节:“兵不厌诈,什么好汉不好汉的。”

那倭寇哼了一声:“死在你们手头,我认命,井上十三郎会为我报仇的。”

戚继光冷冷道:“你也知道是个死字,但凡倭寇落到我手上,都没有能够活下去的。你也不例外。来人,动刀!”

这一喝。杀气四溢。

立即就有几个明军士兵将真倭从俘虏中挑出来,大约六人的样子,一刀一个,顿时了了帐。

围观的众人都是一阵叫好,那水生更是兴奋得大叫起来:“痛快,痛快,好男儿当为国杀敌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见了血,其他的假倭更惧怕,都大声求饶。

戚继光一摆手:“将真倭的头颅用石灰裹了,连带着俘虏一道送去杭州总督府。”

等处置完俘虏,戚继光和宋公公一道又回到中军节堂,联手写了一篇报捷折子,写好之后,又交给吴节:“大人,你是翰林院学士,看看这道折子这么写可好?”

吴节接着折子,顺手将自己的名字划去。他现在身份尊贵,也不需要这种功劳。

可落到戚继光眼里,却是一阵感动:文官抢武官的功劳本是官场里的潜规则,想吴节这样的上官,还真没见到过。

他却不知道,吴节根本就瞧不上军功劳,再说,他才杀一个敌人,脸皮还没厚到张嘴说瞎话的地步。

传了出去,不是自坏名声,要被人说成没有廉耻了。

弄外这一切,又安顿好城中军民,总算是能够说正事了。

三人坐一起喝了一杯茶,戚继光这才又站起来,凛然道:“吴大人,倭寇犯我边境,杀我百姓,作为大明朝的军官,为过杀敌,义不容辞,请大人下令,戚继光敢不应允。如今,福建一地,处处都是倭寇,却不知道从何着手,还请大人示下?”

他已经听老婆说吴节要保举自己做福建总兵官,心中喜悦,已经铁了心加入吴节阵营。

只不过,他和吴节也是第一次接触,对吴节为人性格能力都还不清楚,也不知道他懂不懂军事,故尔出言询问,算是一次小小的考较。

吴节对军事自然是一窍不通,不过这却难不倒他。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是在今年,戚继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一举剪除了整个福建的倭乱。

而这此会战的地点就在福建福宁州的横屿。

吴节立即站起来,走到墙上那张地图前,对着横屿一点:“就是这里,先打横屿。只要能够拿下横屿,福建倭乱可平。”

戚继光这下只彻底的震惊了,说起来,横屿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钳制住宁德港,下控长乐和福州,是整个战局的节点。

同其他有倭寇盘踞的据点动辄几千人上万人不同,这里只有一千多倭寇。

但是,这一千多人全是真倭。

只要剿灭了这些战斗力强悍的真倭,其他地方的假倭寇群龙无首,不断是采取军事手段打击,还是招抚,都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平定。

对横屿作战,戚继光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也做了军事计划,无奈胡宗宪迟迟不肯发兵,说那地方根本不重要,根本就不值得大动干戈,这才做罢。

想不到吴节竟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本来,戚继光吴节还很不以为然,现在是彻底地服气了,心道:“果然是状元公,真是了得,单这份这分战略眼光,就被胡部堂还要高上三分。”



第四百一十七章意外重逢

戚继光却不知道,吴节这是根据史料上的记载随口一说,却正中了戚继光的下怀。

戚继光一拱手,诚挚地说:“大人高见,戚继光正打算对横屿用兵。无奈,那地方不是末将的防区,若要过境,还得胡部堂的手令。且,自厘金制度之后,地方上也不再担负起军饷民夫的负担。一应粮草辎重和脚夫,都要靠军队自行解决/台州府的知府可不会听我的。”

吴节一摆手:“戚将军无需担心,只官征集粮草和民夫,只要出兵就好。其他的关节,由我来应付。”做为当今翰林,地方官吏多少还是会给他一点面子的。

戚继光早就有意剿灭横屿倭寇,建不世功勋,心中大喜:“多谢大人,如此,戚继光就开始准备了。”

说罢,就招来军中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