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宋-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不由得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杨石,杨石现在因赵昀登基之功,已经进封开国公,不过因为杨次山的组训,并未在朝中担任实际要职,算是一个散臣,平日很少上朝,今天他不知为何,也亲自上朝,不过开始大家没有注意到他,现在直到他出来替高怀远邀功,大家才注意到他的存在。

赵昀也大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他也没有想到,这一年多来,本已不再干政的杨氏兄弟忽然间怎么冒出来头了,而且一开口,就要为高怀远讨要平章国事一职,这可不是小事情呀!

这让他又想起了谢木林的话,武将岂能干政,假如给高怀远升至平章国事的话,那岂不是等于让高怀远晋升到了比宰相还要厉害的位置了吗?

赵昀这边还在犹豫,忽然间一个大臣出列道:“启奏陛下,杨国公所谏大大不妥,现如今高大人虽然功不可没,但是同样也有不少大臣尚在弹劾于他,许多事情尚未明了期间,便如此封赏实在不妥,以微臣只见,还是待诸臣弹劾高大人的那些事情搞清楚了再议此事不晚!”

出班说话的乃是太常寺卿赵大人,明显是反对给高怀远进封平章一职,虽然算不上是郑清之一派,但是也代表了不少文臣的意见,高怀远对于此人并不熟悉,只是以前见过两面罢了,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而这个太常寺卿刚刚话音一落,朝班之中又站出了一个人,此人可是高怀远的熟人,正是当年史弥远的狗腿梁成大。

梁成大现在可算是高怀远的铁杆拥趸,一是因为高怀远对他有活命之恩,二是他有把柄落在高怀远手中,现在他的上司还是纪先成,所以这种事情他出面也最合适。

“启奏陛下,臣也有本要奏,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朝中多有一些大臣连连弹劾高大人,但是微臣却也已经查实过了,其中多数罪名不过是子虚乌有罢了,而且这些人简直就是乱臣贼子,想高大人这些年为圣上殚精竭虑,东奔西走,无数次甘冒生命之险,甚至身负多次重伤,他又为的什么?

现如今这些人看到高大人擢升的快了一点,便立即跳出来大肆攻讦于他,只不过是想以诬告来陷害高大人罢了!

想当年圣上登基之时,处处受史相掣肘,这些人可曾有一个人站出来,弹劾过史弥远吗?微臣不才,下去略微查了一下,这些人当年各个都闭口不言,只有高大人不惜冒死兵谏,才诛除乱党!

假如按照他们所说,高大人飞扬跋扈,处处僭越,贪墨无度的话,那么现在何来北伐之胜?

他完全可以在兵谏之后,安于留在京中享乐,根本不用去带着兵马北伐,收复失地,那样也绝不会有人说他什么,而他却力排众议,甘愿立下军令状,率军北伐,而且时时将自己置于险地,虽然微臣并未亲临战场,但是也多次听闻高大人一马当先,冲杀在前,这一次北伐之中,多次身负重伤,还力战不退,此种功臣,却被他们攻讦为奸佞之辈,这些人的居心想来真是叵测!

现在坊间对于此事早已是议论纷纷,朝野之中对于这些人更是骂声一片,假如圣上这次不给高大人当有的封赏的话,那就实在令百官心寒,令百姓齿冷了!

今日微臣就是要弹劾那些攻讦高大人之人,请圣上降旨治罪于他们,以此来弘扬高大人忠君之心,褒奖那些不惜冒死北伐的将士,也告慰此次北伐之中战死沙场的那些英豪,唯有如此,才能令天下人欢欣鼓舞,未来之际,才能顺应民心!”

梁成大站在大殿上面,捧着笏板说的是慷慨激昂,仿佛他这会儿已经变身成为正义的使者一般,矛头直指那些曾经上书攻讦高怀远的大臣们,一下子将他们说成了祸国殃民的一群、奸佞之臣。

他这一说不要紧,一下把一大片大臣都骂的颜面扫地,一时间不少人立即站出来大声的指责起了梁成大。

更是有人立即大骂梁成大乃是当年史党的走狗,把梁成大骂的是体无完肤,幸好这家伙脸皮够厚,早已经被人骂惯了,居然扛住了这么多大臣的攻讦,站在大殿上还有力气和那些大臣对着争吵。

梁成大之所以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站出来力挺高怀远,那是有缘故的,他背后可是有不少人在暗中支持他,即便是得罪这些人,也可以确保他不会有事,这就是资本!

不但梁成大跳出来为高怀远鸣不平,这个时候朝中还有不少力挺高怀远一系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指责郑清之那一派的大臣,大殿上这一下就热闹大了,简直如同一千只鸭子开会一般,吵得是一塌糊涂。

赵昀当即便坐在龙椅上傻了眼,自从他登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情况,这哪儿还像是朝议呀!简直就跟市井的吵架一般!

“成何体统!不像话!太不像话!肃静!给我肃静!”赵昀觉得被这些人吵得一个头两个大,再看当事人高怀远,这会儿却跟没事一般,一副饶有兴趣的在一旁看热闹,倒是让负责朝议秩序的给事中和礼部侍郎这会儿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了!赵昀实在看不下去,大声对殿下这帮大臣们斥道。

大殿上的这些大臣听到了怒不可遏的赵昀的声音之后,当即都立即归位,各自手捧笏板屁股高高撅起,口称:“陛下恕罪!……”

赵昀气的脸色发白,指着下面这帮大臣怒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家后院吗?由着你们随便吵吗?成何体统?”

大殿里这会儿只剩下了赵昀一个人的声音,其余人等各个都噤若寒蝉,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了。

“既然你们为此吵闹不休,那么今日就让高爱卿自己解释一下,你们所罗列的罪状也罢!张昌寿,你递的折子我看过了,也就是你罗列的最全,你便当着高爱卿的面,再说一下,他都犯有何罪吧!”赵昀本来并不想在今天再提及此事,他本来已经和郑清之商议过了,这件事就此作罢,他们也不必再弹劾高怀远,而近期便将高怀远支出临安城,到外面做事,省的他们再起纷争。

郑清之也答应了赵昀的提议,认为这次他们已经获得了胜利了,高怀远只要不留在京中担负要职,那么朝政便可以由他们这些文臣说了算,所以他才回去让手下的那些人噤声,但是没想到今天高怀远那边却首先对他们发难,这便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而赵昀现在气急败坏,要把这件事说个清楚,郑清之这边的人也只好接招了,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次领头弹劾高怀远的龙图阁侍制张昌寿,被赵昀点名出来说话。

张昌寿年纪大概五十多岁,仕途算不上太过顺利,二十多岁考上举人之后,混了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侍制的位置上,这次他决心要一举成名,于是便跳将出来,第一个上书弹劾高怀远,并且罗列出了高怀远数条大罪,可是今天,他却有点害怕了,因为他忽然间发现,自己很可能会成为高怀远一系主要打击的对象,假如稍有不慎,他便很可能把这官做到头了。

可是现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退路被赵昀给封死了,唯有站出来接招一途,所以他虽然有些害怕,但是却不得不深吸一口气,压住狂跳的心,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确实要参高大人一本,高大人虽然此次北伐功不可没,但是他却屡次犯有儹越之罪,他在讨平李全之后,致以北上,在尚未得到圣上恩准之前,便调集大军出兵北上,如此大事,他却一人独断专行,丝毫不把圣上的圣旨放在眼里!

还有,他擅自多次任命京东官员,以此以权谋私,大肆破坏朝廷吏治,另外……”张昌寿站出来林林总总的罗列出了高怀远数大罪状,显得是义正言辞,将高怀远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奸佞之辈,总之归根结底,即便不把高怀远当即便拉出去砍了,起码也要抓起来流放三千里才够!

听罢之后,大殿之中的大臣们又是发出一片嗡声,而高怀远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站在前面,嘴角还带着一丝冷笑,一直等着他把话说完。

第十一章 反击

“没想到呀!高某在张大人眼中,居然是如此不堪之人,实在令在下感到汗颜呀!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只有为自己辩解一下了!

张大人说我僭越,那么好!我确实在圣旨未到之前,发兵北上,但是张大人可否知道,本官这次北伐乃是圣上亲自恩准,准我有决断之权,而且张大人可曾知道,兵贵神速这句话的意思?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蒙古大军已经包围冀州数月时间,城中军民天天都有人活活饿死,每拖上一天,便会有无数人倒毙城中,而冀州城也乃是我大宋旧土,城中军民皆乃我大宋遗民,我岂能坐视他们不管?也可能只有张大人才这么想,他们的死活反正与你无关,他们饿死事小,我是否得到圣上恩准发兵才是最重要的!

高某也不否认自己确实有僭越之嫌,但是为了光复旧土,我身为主帅,却不能不考虑冀州一旦有失,京东能否还被我朝收复的问题,所以我才一边赶路,一边等候圣旨的送达,而吾皇英明,最终还是恩准我率军北上抗蒙,假如圣上不许我等北上的话,那么虽然微臣已经出发,但是完全可以率军返回,故此本官不过只是变通一下罢了!这又有何僭越之举?

当初我出征之前,便蒙圣上恩准,准许我代圣上授官,凡是七品一下地方官员,本官便有权先行授官,然后呈交吏部备案并且奏明圣上批复!

而张大人指责我越权行事,你可曾查实本官在此事方面,有过任何僭越之事吗?本官在授官一事上,可有任何假公济私,不符规定之事吗?假如有,请张大人拿出来呈给圣上,高某自甘受罚!

至于贪墨军饷,本官懒得驳斥于你,你可以去军中查证,我可曾拿过半点不该拿的军饷,中饱私囊过?而且本次出征之后,本官为了激励士气,已经将所有圣上赏赐的钱财,乃至本官的俸禄都作为赏钱,赏于了那些有功将士,而你却说我贪墨军饷,证据何在?

更可笑的是你还翻出本官早年在大冶为官之时,私铸兵器、豢养私兵,那么证据何在?我一个小小的县尉,做这等事情又有何用?假如说有的话,倒也确实如此,本官在大冶之时,便推行弓箭社,并且以弓箭社的乡勇多次剿灭地方匪盗,多次征调乡勇赶赴军前抗击金军,难道这就是我豢养私兵的证据吗?

至于其它的那些你所弹劾本官之事,本官更是懒得反驳,朝中同僚之间礼尚往来,在你的口中却成了买官卖官,那么我来问你,现在的真大人也乃是本官向皇上举荐,包括朝中眼下不少大臣,本官也都曾举荐,你问一下他们,我可曾收受过他们哪怕一文钱财?

高某不知道何处的罪过张大人,让张大人你等如此信口开河,对我污蔑中伤,更是血口喷人,我很想知道,你等如此作为,又是为何!

吾皇圣明,微臣虽然不敢说自己行事毫无瑕疵,但是却处处都是为我大宋着想,还望圣上明鉴,还微臣一个清白!”高怀远越说声音越大,终于将心中想说的话都给说了出来,只差上去揪住张昌寿的脖领子喝问他了。

张昌寿被高怀远一通驳斥,搞得脸红脖子粗,仔细想想,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可以给高怀远定罪,虽然这些事情他们也分析了很久,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本来他们手中还掌握着一张王牌,就是他们搜罗来的那个曾经被高怀远赶出卧虎庄的一个年轻人,可是让他们沮丧的是,这个人却在高怀远返回京城数日之前,突然间消失不见了,他们本来是将这个家伙暗中看管在一个官员的后宅之中,但是没成想他突然间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连最后一个人证也没有了。

他们纷纷猜测,这个人可能是被高怀远的手下绑架了,可是苦于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同时让他们无法攻击高怀远的是,刚好那个人失踪的当天,高怀远还没有回到京师,即便明知这件事于高怀远有关,他们也无法将其和高怀远扯上关系,而高怀远中气十足的驳斥他的这些罪名,丝毫不给他留一点面子。

“这个……”张昌寿被高怀远驳的有些无言以对。

赵昀这会儿的脸色很是难看,他其实自始至终都不觉得高怀远有罪,现在可好,高怀远这一通驳斥,让张昌寿当场无言以对,而且高怀远所说的事情,大多他都知道,所谓的僭越根本就算不上一个罪名,虽然擅自在圣旨未到之前,提兵出发,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自己也确实是同意了他的出兵要求,并且他还一路奏凯的为国家收复了大片失地,即便有错,也只能说是功大于过,其它的更是小事,假如因此说高怀远有罪的话,那么别说朝中大臣不服了,就连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郑清之看到张昌寿被驳的哑口无言,立即一使眼色,点出几个人接替张昌寿,出来继续攻讦高怀远,反正今天不是他挑起来的事端,皇帝就怨不着他了,而且他也看出来,今天他们也是骑虎难下,说不住高怀远,今天他们都不好收场不说,高怀远更会飞扬跋扈下去了!

所以几个被授意的大臣立即站出来,接着引经据典的开始驳论高怀远的各种过失,什么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话都被引用出来,力图证明高怀远这个人是有过失的,这帮人各个都是大文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其中不乏能言善辩者,许多事情被他们一说,仿佛还真就很有道理了。

这方面可就不是高怀远的强项了,这不比上阵杀敌,凭的可是肚子里面的墨水,一时间顿时又把高怀远搞得处于了被动的地位,而他们的行为立即激起了一些高怀远一系的人的愤慨,支持高怀远这边的纪先成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同样也是一肚子墨水,立即带着一帮谏官,站出来对这些人的言论一一进行驳斥。

这一下又热闹了起来,一时间大殿上又是一片唇枪舌战,最终忽然间梁成大又跳将了出来,大声的说道:“启奏陛下,臣也有本要奏!”

赵昀这会儿满脸的不耐烦,抬手说道:“你说!”

梁成大这会儿眉飞色舞的大声说道:“今日听罢了张大人的话之后,本以为张大人乃是一个正人君子,其实不然,在微臣眼中,张大人只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真小人罢了!

微臣今日便听闻一件和张大人有关的事情,恐怕就能说明张大人的为人,今日正好也要奏他一本,去年的时候,张大人曾经回乡探亲,而他的祖籍乃是洪州境内净安村,本来以张大人的身份,该回乡为村民做些好事,岂知张大人非但没有为乡邻做半点善事,反倒强征乡邻的土地,为他家修建祖坟,几户人家不同意卖地,他便驱使家中恶奴将几户乡邻打伤,逼得几户人家家破人亡,不得不流落他乡!

张大人,不知道我所奏之事可是实情?”

大家本来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怀远身上,没成想梁成大忽然间跳出来来了这么一手,在大殿上当场奏了张昌寿一本。

张昌寿这会儿本来已经恢复过来,正在搜肠刮肚的想要继续攻击高怀远,没想到梁成大这会儿会给他来这么一手,当场便傻了眼。

“一派胡言!我几时曾经为恶乡里了?”张昌寿当即便怒道,不过背上却出了一身毛毛汗,这件事确有实情,只不过是当时为了修他家的祖坟,侵占了几户人家的田地,几户人家不干,找他理论,后来双方发生了冲突,他的扈从便出手打了人家几下,没想到这样的陈年旧账,居然被梁成大不知道从何处听来,现在被抛出来,成了攻击他的武器。

梁成大微微露出一丝冷笑,立即从怀中掏出了几份诉状,捧在双手对赵昀说道:“启奏陛下,这里便是那些张大人的乡邻联名写的状纸,只是因为地方不管此事,故此才送入了京城之中,正好投在了微臣手中,微臣今天便可以呈交给圣上亲自看一下,陛下便知道张大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赵昀心知这是梁成大要坑张昌寿,但是这会儿梁成大已经提出了这件事,他总是也要看看再说,于是令一个小黄门将梁成大手中的诉状呈到了他的面前。

当赵昀看罢了诉状之后,顿时气的脸色发青,这几张诉状上可以说是将张昌寿说的一无是处,说他不但强买强卖土地,而且还在乡里仗着他的势力,放纵亲戚欺男霸女,总之把张昌寿说的是个十恶不赦之徒,假如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张昌寿这个人的人品就真的成了问题。

“张昌寿,你有何话可言?”赵昀抖着这几张诉状,对张昌寿问到。

张昌寿可不知道状纸上都写点什么东东,还以为只是祖坟的那点事,于是赶紧澄清,可是这家伙却把事情越描越黑,听得赵昀不由得便信了状纸上所说之事,于是当即下旨道:“此事我看你不必再解释了,来人,将此事发于大理寺审理,假如此事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该怎么论处就怎么论处!张昌寿你就先回家闭门思过去吧!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就不必上朝了!”

张昌寿两腿一软,扑通就跪倒在了大殿上,发大理寺审理,这件事本来他就有错在先,那岂能审出个好的,最终的结局他立即便料到了,吓得他这会儿哪儿还有心去攻讦高怀远呀!筛糠一般的便磕头求饶。

“成何体统,来人,把张昌寿给我赶出去!今日朝议就到此为止,退朝!”赵昀再也无心坐下去了,当即便宣布散朝,在内侍宣布散朝的声音中,赵昀头也不回的便走回了后殿。

第十二章 权臣又如何

众臣只得跪送赵昀,刚刚起身之后,高怀远斜眼看了郑清之一眼,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气的郑清之一抖袖子,大踏步的首先走出了大殿,而跟着他攻讦高怀远的那些大臣,也纷纷对高怀远冷哼了一声,紧随着郑清之离开了大殿。

而高怀远这才带着笑意,和一些大臣寒暄着也离开了皇宫,他辞别了那些为他道贺的大臣之后,直接便去了纪先成的府上。

“哈哈!今天梁成大这家伙表现不错!算是给郑清之来了个下马威!”高怀远坐定之后,立即便对纪先成大笑道。

但是纪先成却并无高兴的意思,反倒有些忧虑的对高怀远说道:“这次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太过激烈了呢?虽然郑清之他们攻讦于你,但是以我之见,他们最多也不过只是想阻止你继续升迁罢了!而我们假如这次太过凛冽的反击的话,恐怕会招致圣上对你的不喜!毕竟郑清之也是圣上的帝师,地位不弱于你太多呀!”

高怀远这才收起了笑容,摇头道:“其实你这话我在楚州的时候,赵范便已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