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圾都被填到军队之中,而现在军队已经摒弃了这种做法,征兵很是严格,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品质方面,都设定有要求,以前的那些充军发配的犯人,根本无法进入军中为官,只能充当劳工,所以兵员的素质也提高不少,加上严格的军纪,宋军面貌早已大变,所以当兵的现在已经不是人渣的代名词了,老百姓自然也就对他们印象好转了许多。
高怀远很欣慰的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些令人感动的一幕幕,这正是他长久以来所希望看到的,如果作为国家的军队,让百姓避之不及的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已经差不多快要完蛋了,唯有让老百姓爱自己的军队,那么军队才更有战斗力,而眼下他基本上已经快做到这一点了,而且他也向所有人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汉人从来都不缺乏有血性的好男儿,南宋军队之中也不缺乏敢战之士,他让世人不得不重新衡量南宋的实力。
自从进入宋境之后,行军速度便慢了下来,这主要还是因为不断的有老百姓以及地方乡绅等等沿途夹道欢迎王师所造成的,对于这些阻路为大军送礼物的人,总不能用鞭子把他们抽走吧!所以大军只能享受着这样的热情,缓缓的撤回利州关内。
第一百六十三章 告吐蕃人书
十一月底,高怀远终于回到了利州城中,这一次他从出兵到回来,总共历经将近半年时间,但是结果是收复了大宋秦凤路全境,以及京兆路大部地区,成果之大,令所有人都为之高兴。
而宋军的行动,也一直都在萨班贡嘎坚赞的关注之下,虽然他每日诵经,但是每一天手下的人都会将收到的有关宋军的消息转告给他,而萨班的心情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在听闻宋军大败拖雷的蒙古大军,打得拖雷损兵近半的消息之后,他对经常陪同他的周从安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善意。
当高怀远回到利州城安顿好了兵将,并且开了一个隆重的祝捷大会,为那些在此战之中建功的兵将颁发了一枚勇战勋章,并且为每一个参加此战的宋军将士都颁发了一枚证明他们参与过此战的纪念勋章之后,萨班终于对周从安提出了要见高怀远的要求。
高怀远坐在椅子上笑着对赵葵说道:“看来萨班已经是下定了决心了!”
这一次和萨班的谈判的谈判可以说基本上十分顺利,萨班答应帮助南宋说服吐蕃诸部,归顺于大宋朝廷,并且向大宋朝廷进贡,向宋军提供更多的战马以供宋军所需,同时不结好蒙古人,一旦蒙古人试图入藏,他们将由萨班出面联合大军进行誓死抵抗!
而大宋则同意放弃对吐蕃的武力征服,只要同意归附者,皆可继续官居原职,但是要接受朝廷册封,宋廷原则上可以让吐蕃诸部有相当的自治权,尽少干预吐蕃人的自治权,也可免去大量吐蕃人的税赋,但是各归附势力要向宋廷递交所辖的官员名单,以及百姓数量、贡品数额等等,接受朝廷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各吐蕃势力要绘制所辖之地详尽地图呈交给朝廷保管,等等。
同时朝廷有权派出官员总领吐蕃事务,帮助吐蕃发展,而且一旦吐蕃遭遇蒙古军的攻击的时候,南宋有责任也有权利派出兵马入藏协同吐蕃军一起抵御入侵。
这些条件双方都表示满意,萨班还当即开始着手写了一份《萨班致吐蕃人书》,在书中将南宋的强大做了大幅度的渲染,以及吐蕃人归宋之后可以获得的诸多好处,还有他们吐蕃入宋可享受的待遇和义务等等,力劝吐蕃诸部都归附于朝廷,以免遭受到灭亡。
暗中高怀远和萨班还达成协议,将视萨迦派为吐蕃主要教派,加以扶植,而且吐蕃诸部和朝廷的协议也可以交给萨班金字使者来处理,等于确定了萨迦派在吐蕃各路教派之中的主导地位。
可以说这一次谈判是萨迦派和宋廷各取所需达成的协议,双方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都解决了眼下的大麻烦。
高怀远虽然表面上表现的很强硬,但是内心里他也清楚,想要靠着武力收服吐蕃诸部对于眼下南宋来说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南宋虽然在他的主领下,军事力量开始变得很强大了,但是也绝对没有实力能在短时间之内武力征服吐蕃的,毕竟打仗是打的钱,南宋即便再富也支撑不起一场对吐蕃的全面战争,想当初唐朝够厉害了吧!不照样跟吐蕃打了上百年,也没有能把吐蕃王朝怎么着,宋朝在有金国和蒙古两国的威胁下,是绝对不可能大规模对吐蕃用兵的。
所以和平解决吐蕃也是唯一的办法,毕竟吐蕃现在也分裂的乱糟糟的,历史上蒙古汗国吞并吐蕃,也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只不过这一次他下手比蒙古人早了一点罢了,抢先一步吃掉了吐蕃,这样一来蒙古人再想通过吐蕃来攻入四川,也就没了可能了!吐蕃那几百万人也不是好惹的,蒙古人想要武力解决吐蕃的话,估计他们也没这么好的胃口!
这一场谈判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在新年刚过的元月底敲定了这件事,而这段时间,秦凤路那边的局势也在陈靴等一众官员们的努力下稳定了下来,大量金国贵族的土地被收回,腾出了大批空地,一部分被军方作为屯田之用,而一部分则分授给了有功将领作为奖赏之用,还有一部分则分发给当地百姓耕作,使秦凤路的局势以非常快的速度稳定了下来。
为此,高怀远对陈靴等人大为褒奖了一番,并且以朝廷的名义,授予陈靴观文阁大学士的职官。
而萨班这个时候也派出了手下僧俗,充作他的使者,带着他写的那份《萨班致吐蕃人书》回到吐蕃开始出使吐蕃诸部。
这件事尚需一些时间,所以高怀远便将此事交给了赵葵和周从安主理,并且在通过书信和真德秀等大臣们商议之后,授予周从安一个吐蕃宣抚使的位子,让周从安协同萨班来完成对吐蕃诸部的整合。
同时高怀远还令岳琨兼领吐蕃防务,抽调出一些熟悉吐蕃语的兵将,令其进入吐蕃境内已经宣布归顺南宋的势力之中,充当军事联络官,协调诸势力之间的军事,同时也等于是派驻到这些归顺势力之中的监督官,监督他们是否真心降宋。
高怀远给这些出使吐蕃的军将几个使命,一是要和这些吐蕃势力的头脑人物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协调他们的军事力量和宋军之间的关系,三是暗中收买人心,使吐蕃人对南宋彻底产生归附感,四是帮助吐蕃势力绘制详尽的地图,送交宋军本部收纳,以备以后使用,五是帮助这些吐蕃人练兵,随时做好抵御蒙古军入侵的准备。
同时为了给吐蕃施压,高怀远还令岳琨向吐蕃边境地区派兵陈驻,给吐蕃诸部继续施压,摆出一副你们不答应归顺,那么我们便要发兵灭了你们的架势。
而这段时间窝阔台率领蒙古大军在潼关以及黄河沿线不断的进行着血战,金国也被逼到了绝地之中,所以奋起余勇调集了金国国内的主力兵马,不断的击退蒙古军的进攻,双方损失都非常大,以至于进入了绍定四年之后,窝阔台也没力气率领蒙古军继续打下去了。
这一场大战历经大半年的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消耗了大量的实力,蒙古人倒还好说,毕竟他们地盘大,能撑得下去,但是金国这边却实在是撑不下去了,金国本来国境就变得十分狭小了,只剩下河南这一块地方,钱粮方面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前方大军几乎要到了断粮的境地。
山穷水尽的金国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完颜守绪又一次想到了他们临时的盟友,大宋的高怀远同志。
于是完颜守绪派出特使出使大宋,而金国使臣的行为也很是务实,他没从淮南出境前往临安,而是从秦凤路出境跑到了利州路求见高怀远。
高怀远在利州制置使司里面接待了这个金国的使臣,令人赐座给这个金国使者之后,便问及了他们的来意。
“启禀高大人!下官乃是特奉我主之命,前来谒见高大人的!时下我朝大军连番在潼关以及黄河沿线击败蒙古大军,使之无法南犯,但是我朝时下却粮草短缺,我主派下官前来谒见高大人,希望高大人能念及我们宋金两国乃是友邦,支援我朝二十万石军粮!不知高大人能否答应?”这个金使倒也不绕弯子,直接便对高怀远说明了来意。
高怀远听罢之后一皱眉头道:“你们弄错了吧!这种事怎么能来这里找本官商议呢?此事事关重大,绝非本官可以决定的,你们为何不前往临安,禀明我朝圣上呢?”
这个金使微微一笑强装镇定的说道:“当今天下谁不知道大宋国事乃是掌握在高大人手中呢?此事即便是下官等人前往临安,面见贵国圣上,但是最终不是还是要高大人首肯才行吗?故此下官冒昧,便直接前来利州求见高大人,还望高大人能以大局为重,考虑到唇亡齿寒,援助我朝部分军粮,我主必将感恩不尽!”
高怀远微微的汗了一把,原来现在连金国人也都知道了他高怀远才是南宋掌握实权之人,看来他这个权臣的称号还真是坐定了!保不准现在天底下的人不少人会在暗中骂他是个大奸臣呢!而金国眼下居然连赵昀那个南宋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直接来找他商议此事,也说明了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轻咳了一声掩饰住了心中的尴尬道:
“此话何讲?本官不过是蒙受吾皇之信任罢了!这种事情又岂是我能说了算的!本官来看,此事还是应该先赴我朝国都临安奏明我朝圣上之后再定不迟!毕竟你们缺粮,又何干我朝之事呢?我看你们还是请回吧!”高怀远立即摆手道。
这个金使一脸的失望,站起来力陈金国对于宋朝的重要性,想要说服高怀远答应输入粮食给他们金国以用作抵御蒙古大军之用。
第一百六十四章 金国求援1
但是高怀远一直都以这件事他无法做主为由,说什么也不肯答应输粮入金之事,这倒不是高怀远希望看到金国现在倒台,而是这件事对于南宋上下军民来说,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金国和南宋结怨太深了,这百多年来,宋人可以说是受够了金人的鸟气,眼睁睁看着大好的半壁河山被金人占去,金军还不断的发动侵宋的战争,从感情上来说,宋人是绝不可能接受他支援金国的。
他好不容易在宋人眼中建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假如他现在答应输粮入金的话,只要传出去之后,立即便会被无数宋人唾为卖国!而他的形象也马上便会轰然倒塌下去,成为千夫所指之人,一旦被有心人加以利用的话,对于他以后的行事将会制造很大的麻烦;所以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不过金使说了半天之后,高怀远的态度还是最终松动了一些,转而说道:“毕竟我们两国现在称不上是什么友邦!你们的困境本官也知道了!但是这样无代价的赠予你等粮食的事情,是万万不成的!
但是假如你们愿意拿钱来买的话,倒是还好商量一些,本官可以准许在我们两国边境之地重开榷市,来进行交易,但是至于无偿的赠送之事,就不必再提了!你假如不愿意前往临安的话,现在就速速回去告知你们金主本官的这个意见,如果他愿意的话,就按此办理好了!”
高怀远这一次耍了个滑头,答应重开两国的榷市,进行商贸的交易,毕竟宋金两国这百年之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但是榷市却经常开放,双方经常性的互通有无,即便他答应开榷市,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而且眼下他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他也不希望看到金国就这么快崩溃,所以一定程度上还是要给金国一点帮助才行。
金使差点哭了,他们要是有钱的话哪儿还用巴巴的跑来这里,低三下四的哀求高怀远能拉他们一把呀!别说拿出买二十万石粮食的钱了,他们的皇帝陛下这会儿穷的都快要当裤子了,自己宫里面都快揭不开锅了,哪儿还有钱买粮食呀!
金使再次哀求高怀远了一大通,希望能说服高怀远还是答应给他们一些粮食应急,那些随员们这会儿都觉得脸红,他们一帮金国的使臣,这会儿简直就像是要饭的一般,苦苦哀求施主施舍一点残渣剩饭给他们一般,要不是此事事关金国存亡的话,他们打死也不愿意受这份委屈。
“这已经是本官可以作出的最大的让步了!你们还是回去吧!不过本官可以给你们出一些主意,让你们金主有钱来向我朝购粮!”高怀远还是一口咬死不肯答应。
金使闻听只得洗耳恭听,看看高怀远给他们出个什么办法。
“想当年我朝年年向你朝输入岁币,你朝应该是相当富庶才是!而眼下你朝缺钱,其实大部分钱财都散入了许多权贵之手,你们金主如果想要拯救你们金国的话,那么你们金国的危亡也干系着这些权贵的未来,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拿出钱来,让你朝渡过危难呢?
所以假如我是你们金主的话,就下令你朝的权贵都拿出钱来,如果不拿的话,就是通敌卖国!何况他们的钱也留着没用,一旦蒙古大军攻过黄河的话,那么他们这些钱也只能便宜了蒙古鞑子!所以一旦不肯交钱的话,就抄没他们的家财,我不信你们‘偌大’一个金国,连这二十万石粮食的钱也凑不起来!
本官此话也只能点到而止,该怎么办,你们回去问一下你们皇上好了!假如可以的话,本官将会在秦凤路的长安府、京西路的唐州、京东的徐州三地开设傕场,供你我两国交易之用!假若不行的话,那就算了!来人,送客!”
高怀远说罢之后便下了逐客令,立即有人上来,把这些金国使臣给请了出去。
而高怀远随即便也辞别了萨班以及赵葵、岳琨等人,踏上了返回临安的道路,眼下西北已定,他又要忙活新的事情去了!
在高怀远返回临安之前这段时间,临近四川的吐蕃势力在收到了萨班的那封信之后,都深为震惊,以前他们还心存幻想,以为宋军不过是侥幸打败了蒙古军一次罢了,而这一次萨班将宋军的强悍写的清楚,而且宋军也确确实实的收复了秦凤路,还大败了拖雷的蒙古大军,这件事可是更改不了的事实,一些吐蕃势力心知自己离宋朝最近,而且认为宋朝也下定决心要收服吐蕃了,他们一旦不降的话,马上就会招致宋军大军的征伐,与其被人给灭了,还不如投降拉倒,何况南宋富得流油,他们跟着也只有占便宜的份,不会吃亏什么。
算明白这个事情之后,这些临近四川的吐蕃势力,随即便纷纷派使臣到利州城递交顺表,并且将宋朝要求他们提交的地图、官员人名还有辖地的老百姓的数量等等都一并交给了负责此事的赵葵,向赵葵和周从安求封赐官。
这些事情自然不必高怀远亲自处理了,他留给了赵葵和周从安一沓子空白的敕书,商定了有关分封之事,便放手让他们这些人负责去处理此事。
而且南宋国内对于此事的反应也很是热烈,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想当初盛唐之际,都没有能收服吐蕃王朝,而眼下他们南宋不但开始收复失地,而且还逼迫的吐蕃人前来归顺,这种情况立即让宋人又觉得扬眉吐气了起来,少不得有读书之人大书特书,吟诗作词来颂扬此事,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南宋上下人等都不由得开始重新竖立起了信心,期待着南宋尽快恢复中原,重振汉人之威。
在民报宣传的时候,这些年来,高怀远已经开始故意弱化了宋朝这个概念,很少再为当今皇帝赵昀歌功颂德了,至多也就是说赵昀信任高怀远,让高怀远权领朝纲,重振国威而已,而为了凝聚人心,高怀远特意指令贾奇,在那些民报的写手们写文章的时候,刻意的在汉人两个字上下功夫,让宋人多以汉人自居,所以便逐渐的弱化了民间意味的被灌输了二百多年的对赵氏忠诚的观念。
舆论和民心都是需要引导的,在高怀远如此处心积虑的引导下还有不惜工本的投入下,民报已经成为控制南宋社会舆论的最大的工具,时间短还好说,也正是当初赵昀的纵容,几年之中,民报遍布南宋各地,许多人渐渐的已经开始萌生出这天下理所当然的该由高怀远来执掌,皇帝渐渐的已经只成为了一个符号,在人们眼中已经不是那么至高无上了,甚至于可有可无了起来。
高怀远在乘船返回临安的时候,还从属下的口中了解到了一点,那就是这两年由于开科取士数量急剧减少,读书在民间似乎也不是那么吃香了,倒是宋军连战连胜之后,许多民间的士子开始意识到读书可能求不来荣华富贵了,于是开始有不少人弃笔投戎,主动的投入各地的讲武堂从军习武,而太学的文生数量也在出现降低,而武学的生源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起来。
这种事情让高怀远很是高兴,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读书人,而是好武的精神,有了这种情况出现,就说明了南宋人真正的开始品尝到了强军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海上贸易的发展和蓬勃的民间商业的发展,都为南宋强大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以前他们最缺的就是好战的因素,现在终于在高怀远他们这帮人的影响下,南宋人开始知道,当兵也不是丢人的事情,混得好的话,也同样可以光宗耀祖,所以经过几年时间,投考讲武堂和武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途径楚州的时候,高怀远又见了孟珙一次,两个人一见面,自然是少不了一通高兴,孟珙几乎是流着口水称赞高怀远这次光复秦凤路的战功,而且对于逼迫吐蕃诸部投顺大宋这件事,孟珙更是赞口不绝,两个人都是好一番高兴,但是高兴完了之后,高怀远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孟珙一个人密谈了起来。
“眼下金国已经不成了!你打算何时发兵攻入金国,收复中原呢?”孟珙一坐下便立即对高怀远问道,孟珙已经有好几年没动过刀枪了,眼看着黄严、岳琨都上阵过足了打仗的瘾,也都立下了不世之功,不由得孟珙不有些着急了起来,所以马上便追问起高怀远的打算。
“这件事急不得,毕竟中原丢了百年之多,而且在女真人的经营下中原之地满目疮痍,我们眼下还不是立即出兵攻打金国的时候!这件事你不要着急!
我们不但现在不能攻取中原,而且还要帮着金国人挡住蒙古大军!这次我在此停留,也正是要和你商议这件事!我想在唐州开办一个傕场,卖给金人一些粮食以资其军用!”高怀远坐下之后摇头对孟珙说道。
第一百六十五章 金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