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宋-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五章 落荒

所以眼下对于窝阔台来说,什么狗屁的逐鹿中原,狗屁的灭金灭宋,这已经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要尽快带着这批忠于他的精锐赶快返回草原,稳定住他们蒙古国内的形势之后,保住了他的汗位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来找宋人报这一箭之仇。

而能不能顺利返回北方草原,窝阔台也并没有什么把握,此战大败之后,军心已经涣散,士气更是跌至了谷底,蒙古大军原来的那种士气也早已不复存在了,他们在此和许州的宋军一战之后,可以说已经被顽强的宋军给打怕了,现在一听说宋军大批援军将至,他们便立即大乱了起来,这也是窝阔台为何突然间便下令撤兵的原因,因为他深知,如果接着打下去的话,那么他即便是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是士气也已经崩溃了,打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么就是把他手头上这最后一点血本也彻底拼光。

于是在许州城外的蒙古大军在听闻到宋军援军已经离他们不足五里的时候,便立即全部撤离许州城外,转眼之间,许州城外的蒙古兵便走了个一干二净,连他们阵亡在城下的蒙古族人的尸体也未能收敛火化,可见他们逃得是何等的仓惶了。

好在西面过来的这路宋军急于进入许州城解围,而未能接着连夜追击他们,否则的话,窝阔台不知道他能不能率军这么轻易的撤离许州城呢!

即便是如此,当天亮时分,窝阔台率军撤至新郑县境内的时候,还是发现,这一夜的时间,跟着他的新附军和汉军便逃走了小一半的人,只剩下了不足一万新附军还在跟着他朝郑州方向撤退,这更凸显出了蒙古军士气衰落的程度了。

到了新郑之后,蒙古军也不得不停了下来,原因很简单,从几天前他们也开始断粮了,河北路孛鲁兵败之后,他们的后勤补给便被宋军切断,这么多兵马,在许州周边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食是惊人的,蒙古马即便是再粗放,起码也要给它们草吃吧,而鲜草根本提供不了多少营养给战马,战马想要吃饱的话,就要不断的进食才行,几万匹战马,在许州城周边,很快便把地皮啃的一干二净,许多战马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经没了力气了,瘦弱不堪的牝马,也根本不可能给蒙古兵们提供什么马奶食用了。

所以待他们撤退的时候,这些积累下来的各种原因,使得蒙古大军迅速的便处于了崩溃的边缘。

这一路走来,几乎所有的乡村都早已是人去屋空,变成了残垣断壁,蒙古大军想要打点谷草供他们人吃马嚼也没有半点可能。

而昨日的攻城战之后,蒙古大军的所有粮草都已经告罄,走到新郑之后,不得不停下来,让人搜集粮食,以供兵将们补充一下体力。

窝阔台看着随行的乱哄哄的大军,嘴里面一直在泛苦不已,他现在终于想明白了那个宋军主帅为何会亲自率军驻扎在许州城的原因了,这本来就是他为蒙古军设下的一个全套,以他自己充当诱饵,吸引他窝阔台来攻打许州,并且以顽强的抵抗,不断的吸引他朝这里增兵,以至于使他们蒙古大军越陷越深,最后无法自拔。

而趁着这个时机,其它几路大军却还在各自进行着行动,不断的朝着各自既定的目标攻进,甚至在宋朝国内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也未能阻止他们完成既定目标,现如今宋军已经完成了战略包围,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窝阔台这才发现,他居然傻乎乎的一下跳到了宋军给他挖的这个大坑里面,现在想再跳出去,就真的难了。

窝阔台看着天空,有一种哭天无泪的感觉,胸中郁闷的仿佛要爆裂开了一般,恨不得重重的给自己几个耳光方能解恨,他为什么提前没有想到这一点呢?这个姓高的为何会如此大胆,以自己充当诱饵,来吸引他们这么多蒙古大军来围攻一座根本就不坚固的城池呢?

其实他早就应该想到这一点了,但是这个诱饵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使得他一直在麻醉自己,告诉自己只要打下许州城,擒获这个宋军大帅,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至于连一些谋士的建议也听不进去,一味的逼迫着诸军猛攻许州城,可是他得到了什么?十几万大军被他调至这么一块逼仄的平原之地,却困死在了这里,窝阔台越想越觉得窝囊,终于他忍不住一阵猛烈的咳嗽猛,捂着嘴的手拿开的时候,却看到手心中留下了一滩鲜血。

“难道天神要放弃我们蒙古族人了吗?”窝阔台仰望着天空,眼前有些发黑。

“大汗!那些新附军和汉军不肯再走了!他们说没吃的,他们已经走不动了!”一个窝阔台的手下策马奔至窝阔台的面前,跳下马伏地对窝阔台禀报道。

本来窝阔台就够郁闷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怒道:“这些该死的混账!居然连本汗的命令都敢不听了!传令下去,谁敢不听号令,便给我杀了!大军不能停下来,今天必须要走到郑州才行!”

窝阔台的命令一下,蒙古军中便又是一片大乱,那些蒙古族兵将们,挥舞着马鞭用力的抽打着跟着他们的新附军和汉军的那些契丹人、渤海人、汉人们,逼迫着他们继续行军,有得蒙古兵看到这些新附军、汉军不听命令,甚至抽刀砍杀了一些人。

于是这些新附军和汉军们,不得不继续收拾了东西,跟着蒙古军朝着前方走去。

一匹瘦弱的战马摇摇晃晃的走在人群之中,忽然间一个趔趄便马失前蹄,跪倒在了地上,无论他的主人如何喝骂,如何拖拉,它挣扎着都没能站起来,最后干脆侧身躺下,发出了悲嘶声。

短短通往郑州的几十里路上,这样的场景随时都在上演着,一匹匹的战马因为长时间的饥饿早已掉膘严重,加上又经过一昼夜的急行之后,终于坚持不住纷纷倒在了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

无奈之下,窝阔台只得下令杀掉这些无力再走的战马,供给诸军食用,以此支持着他们继续撤退。

想他们来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呀!万马驰骋,所向无敌,敌人根本不敢正迎其锋,可是这才多长时间呀!他们便衰落的这么快,以至于不得不杀掉他们的战马,步行前进了。

为了节省一些马力,减少战马的损失,蒙古兵将们纷纷下马牵着战马步行前进,数万蒙古军就这样落魄不堪的朝着郑州方向走去,再也没有半点来时的那种威风了。

“大帅!前方斥候已经发现了蒙古军的后队了!蒙古军这一路上都在宰马充饥,他们也断粮了!”一个斥候从前方策马冲回了中军,跳下马对高怀远插手跪下禀报道。

“鞑子大势已去了!传令三军加快速度,追上去,黏住他们,不能让他们这么平安的抵达郑州!派轻骑先出发,对其后军进行袭扰,赶着他们快点跑,这样他们死的马会更多一些!”高怀远坐在一辆大车上兴致高涨的对车边和他同行的黄严说道。

这会儿高怀远浑身上下的伤口也都包扎了起来,裹得跟个粽子一般,穿着一件新的劲装,他腿上有伤,想骑马也骑不成了,于是便坐车随军行军,而且天气也很闷热,黄严很恶趣味的给他送来了一个鹅毛扇,让他摇着扇凉,配上他一身戎装怎么也没有诸葛武侯的那种气质,看上去颇为怪异,让人看了有些忍俊不止的感觉。

高怀远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抓着那把鹅毛扇便丢到了一旁,但是一会儿身上又出了一身大汗,于是不得不又捡起了鹅毛扇啪嗒啪嗒的摇了起来。

在黄严率先为许州解围之后,高怀远连半天也没休息,第二天一早便进入到黄严军中,率领了一万六千宋军随后便追赶起了窝阔台的蒙古大军。

黄严这路宋军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可是高涨到了天上,而且他们从秦凤路过来,在平定了河南府以西诸地之后,给养充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而且从河南府攻过来这一路上,他们连战连胜,这更让宋军的士气高昂,出了许州之后,马不离鞍人不卸甲,一路疾走,居然两天时间不到,便追上了蒙古大军的后军。

而且在得知窝阔台撤离许州的消息之后,在许州东负责阻击周俊和罗卓一路宋军的蒙古军也瞬间崩溃,撒丫子朝着郑州方向狂奔而去,上午的时候,黄严左翼便发现了一支蒙古溃军,结果派兵去拦住他们的去路之后,一个时辰便解决了这支蒙古溃兵,斩获了数百首级,剩下的蒙古军一看大势已去,于是便跪地投降了。

自此周俊和罗卓所部和黄严所部汇合在一起,加上少量钧州的李孝天所部,宋军实力大增,朝着郑州方向猛追了过去。

第四十六章 最后余勇

饭要一口一口吃,仗也要一仗一仗打才行,虽然蒙古大军士气尽丧,但是他们也毕竟还是有着过三万的兵力,而且其中大部分乃是其麾下的蒙古族精锐,还有大批溃散的蒙古军还在许州周边游荡,不断的向着郑州方向奔去,高怀远想要一口便吃掉窝阔台这数万大军,也并非是容易之事。

得知宋军随后追来的消息之后,窝阔台也明白,想要这么轻易撤离渡河北返,也是不可能的,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仗还是要打下去的,于是他在抵达郑州之后,便立即收拢了兵马,摆出了一副要和宋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高怀远率军抵达郑州城南之后,却没有立即发动攻击,而是以黄严军作为主力,牵制住窝阔台的兵马,使之无法轻动。

然后他派出周俊和罗卓各自率领一军,自郑州以南开始对溃散的蒙古军进行扫荡,而且派人返回蔡州,尽调许州以南留守的宋军押运着大批辎重粮秣,朝郑州方向而来,以支持宋军作战。

而这个时候自郑州以南到郾城以北的大片区域,因为宋蒙两军的交战,和蒙古军的反复扫荡之下,早已是变成了一片焦土,两军无论是谁,现在都要依靠后勤补给才能完成接下来的交战。

这样一来,使得两军在郑州一带形成了对峙,而宋军此时的优势才彻底彰显了出来,许州解围的消息当天便被黄严派人向四面八方传递了出去,得知许州无失,高怀远安然无恙的消息之后,宋人无不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军方更是士气大振,在蔡州一带的宋军更是在闻讯当天便组织了大批物资朝着许州方向运来。

短时间之内,早已断绝的通往许州的各条道路上,一支支宋军的辎重队便上路了,源源不断的将各种粮秣物资朝着前方运送而来。

而窝阔台方面,却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只能依靠郑州城中少量的粮秣来进行维持,而他们不得不继续宰杀战马,来维持军需,以至于很快便失去了原来他们所依仗骑兵高速机动性,成为了一支彻头彻尾的步军。

九月初,一路路后续宋军纷纷抵达新郑宋军大营,使得宋军兵力达到了四万多人,并且彻底肃清了郑州以南的蒙古军残部,将窝阔台所部挤压在了很小的一块区域之中,并且获得了大批物资的补充,使宋军的实力也达到了巅峰状态,这才开始对窝阔台的蒙古军发动了进攻。

窝阔台在这段时间也不是没有做任何事情,他也派出了不少的兵马一直对宋军进行着袭扰,并且试图绕过宋军主力,偷袭宋军粮道,夺取宋军的粮秣辎重,以补充他们的军需,但是他的这些努力,最终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蒙古军的士气到这个时候已经衰竭了,他们原来的那种在草原上被锤炼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此时早已化作了乌有,经历了许州一战之后,武装到牙齿的宋军和他们顽强的战斗力在蒙古兵将的眼中几乎成了不败的象征,而宋军在连获大捷之后,也已经不拿蒙古军当菜了,此消彼长之下,两军的战斗力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只要两军相遇,宋军方面敢杀敢战,而蒙古军方面却畏首畏尾,所以窝阔台想要在郑州一带击败宋军的计划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当九月初十宋军开始全面发动对蒙古军的进攻的时候,缺衣少粮的蒙古军在洪水一般的宋军的猛击之下,当初那支连灭数十国的铁军再也不复当年的悍勇,虽然在窝阔台的指挥下,进行了抵抗,但是也只是支撑了两天时间,便宣告崩溃,无论窝阔台如何约束,也不能挽回颓势,最终裹挟着窝阔台本人一起呼啦啦的朝着黄河岸边逃去,此时黄河水量还很大,蒙古军根本就没有力量在黄河上架设起浮桥,虽然窝阔台也早已有了渡河北返的打算,提前派人想方设法的沿河搜罗船只,就地赶造各种渡河的木筏等物,但是待到宋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待到大军一败,蜂拥溃逃到黄河岸边的时候,无数蒙古军你争我抢的想要第一批渡河逃到黄河北岸,结果是岸边秩序大乱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为了争抢一条木筏,而相互残杀的情况。

面对着这样的混乱局面,窝阔台想尽了办法进行弹压,也基本上是无济于事,无数蒙古兵将被挤落水中,瞬间便被滔滔的黄河水给吞噬不见。

窝阔台不得不破釜沉舟,派出他的麾下最具战斗力而且最强悍的一半怯薛军,集中起来了败军之中剩余的一半以上的战马,交给了怯薛军,令其掉头阻击宋军,命令是战至最后一人,也不得后退半步。

而这支窝阔台派出的不足一千人的怯薛军,在受命之后,当真又一次发挥了他们超强的战斗力,掉头直奔追杀上来的宋军,如若悍虎一般的冲入到了宋军之中。

这支突然反击的怯薛军,让紧追蒙古大军的宋军也大吃一惊,措手不及之下,居然被少量的怯薛军杀了个人仰马翻,损失了相当多的兵马,直至主力赶到,经过了一场鏖战,才最终将这一支怯薛军给彻底歼灭。

而这一战也算是窝阔台北返撤离中原的作战中,唯一一次可圈可点的战斗了,不足一千人的怯薛军,发挥出了超常的战斗力,他们硬是阻挡了宋军近一天的时间,而且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在沙场之中。

宋军在对付这支怯薛军的时候,此战却付出了近五倍的伤亡代价,才彻底歼灭了这支怯薛军,损失之大连高怀远和黄严这些大将们也为之咂舌,事后高怀远曾经专门点评这一场作战,给予了这支阻击他们宋军的怯薛军了极高的平价,称其为这个世上最为骁勇的军人。

事后在宋军打扫战场的时候,高怀远特令不得侮辱这些战死的怯薛军勇士,不得斩去他们的头颅报功,并且给予了最高规格的安葬,还专门立碑纪念这支骁勇的怯薛军,因为作为军人,他们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也就是这支怯薛军的舍命反击,终于为窝阔台争取到了一天的时间,让被赶至黄河岸边的蒙古军得以渡过了黄河,逃到了黄河北岸过万残兵,其余的南渡的蒙古军几乎全部被宋军围歼在了中原一带。

而这还不是窝阔台噩梦的结束,他们渡过黄河之后,却要面对着数万枕戈待旦等着他们到来的华岳以及岳琨、付大全所部,窝阔台如同过街老鼠一般,带着这支溃败的蒙古军在河北路一路狂奔,在遭遇了数次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这一万来人也几乎丢了个精光。

也幸好是窝阔台北渡黄河的时候,还残存下了少量的战马,这些战马在后来窝阔台北逃的路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之在少量的怯薛军的护卫下,专挑小路走,栖栖遑遑的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终于突破宋军重重堵截,逃回了燕京。

而已经控制河北路和河东的岳琨所部和付大全所部还有李若虎一部,在堵截窝阔台北返失利后,干掉了大部分窝阔台所部的兵马,然后合兵一处,开始朝着燕云进逼而去。

至此蒙古大军中原精锐尽丧,再也没有实力和宋军逐鹿中原了。

第六卷 天变

第一章 亡金

十月之后,天气逐渐转冷了下来,在汴梁城中肆虐了三个月的瘟疫也渐渐的开始平息了下来,可怜偌大的一个汴梁城,在经历了这场瘟疫之后,城中近百万的人口,却只剩下了不到四五十万人,人口减少了过半还多,城中已经是一片萧瑟,死气沉沉。

金国最后的元气也就此耗光,再也没有半点实力来和宋军对抗了。

本来集结在汴梁周边的十数万金兵,在这场瘟疫开始之后,逃的逃死的死,接着便又遭到了赵府堂所部的猛烈打击,十几万的兵马,在到了十月底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一万人退入到了城中,困守于汴梁城中。

可怜完颜守绪到了这个时候,麾下残余的大将也只剩下了武仙一人,而徒单兀典在一个月之前在城东和宋军一战之中,身遭宋军火炮击中,重伤溃退,尚未撤回汴梁,便死在了途中,还有一个完颜重喜在被周俊所部从归德府方向击退之后,也身染重病不治,死在了军中。

完颜守绪倒是没有染上瘟疫,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看上去却仿佛忽然间苍老了十几岁一般,三十多岁的年龄,满头黑发已经白了近一半还多,呆呆的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现在连他的皇宫之中,宫女太监们也大多病死,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

“启奏圣上,又一路宋军开到了城外,这一次来的是宋军主帅高怀远,他已经命人射入城中了一封信,要我们立即开城投降!否则的话城外宋军明日便将开始攻城!”大殿下面来了一个大臣,颤颤巍巍的跪下之后,手捧一封信笺,对完颜守绪说道。

“天欲亡我大金!我又能如何?投降?我是断断不会投降的!都散了吧!谁想投降就投降吧!

为什么?上天为何如此待我?想我完颜守绪登基至今,勤政爱民,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为何天要亡我大金呀!”完颜守绪听罢之后,仰天长叹了一声,忽然间捶胸顿足的哭道,他又一次想起了这番话。

大殿上的人们一片默然,没有人上前劝慰完颜守绪。

但是汴梁城在高怀远规定的时间内,还是没有开城献降,高怀远站在汴梁城外默默的注视着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都城,心中也是感慨万分,汴梁城曾经是宋人的国都,现在却是金国的国都,而这里这一百多年来,却历经战火,时至今日百年之前的巍峨城墙,早已是斑驳陆离,残破不堪了。

想靖康之年,金国是何等威风,数万大军围城,逼迫宋人打开了城门,掳走了徽钦二帝,卷走了无数女人,运走了不知多少金银,可是今天呢?

他终于率领宋军又回到了这里,即将要为他们汉人洗刷那百年之前的耻辱,再看看金国,现在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了,龟缩在这座城池之中,再也没有一点回光返照的可能了。

他不知道是该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