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养子成龙-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杜两家的亲戚,自然也是上门来庆贺了。
    杜四喜本人是真正的头一回当新娘子,心中说不忐忑,那是死鸭子嘴硬,骗人来的。
    杜家大嫂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未免得出了银子的赵家不高兴,还是很上道的贴了些本钱,给杜四喜办了一回算是热闹的婚事。
    昨日,杜家大嫂是和二弟媳妇一起,去赵家给杜四喜铺了喜房。
    今日,早早起来后,就是全福老人上门,给杜四喜开了脸。等洁了面后,全福老人更是拿着青木梳,一边梳着发,一边唱着祝福的梳妆歌。全是妥当后,杜家大嫂是笑着拿了一朵大红色的绒花,攒了杜四喜的发髻上,边道:“姑奶奶大喜,嫁进赵家一路荣华。”
    绒花,协音“荣华”二字。
    这新嫁娘带了绒花,也是取个好兆头。
    大晋朝的女子一生,哪怕是贫家的孩子,在成亲时也是能风光一回。譬如说,穿了凤衣凤冠。
    “姑奶奶这一身打扮,可真是美啊。”杜家大嫂赞了话,今个儿的喜气是掩不了。在心里,这位杜家大嫂是真高兴。算算杜四喜的这一场婚礼,整个收拢的银钱,杜家实在是挣了不少啊。
    此时,“噼啪噼啪”的暴竹声响起,是赵家的迎亲队伍来了。
    新嫁娘要出门了,这场婚礼,自然也是到了中半场。哭嫁,是免不了的习俗。杜四喜这会儿,却是没什么舍不得的情绪。她毕竟不是原身,杜家没给她什么温暖。但是,入乡随俗嘛,杜四喜还是凭着非凡的演技,想着人生被搓磨的时候,两行泪花流了出来。
    等着喜帕盖在了头上,喜娘扶着杜四喜进了花轿时。坐在喜轿内,杜四喜从未曾清楚的明白了,她的人生,往后真跟一个名叫赵洪英的汉子联系在一起。
    他们是夫妻了,一荣俱荣,一损共损。

☆、第6章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可谓是人生四喜。
    对赵洪英而言,今天的成婚,那就是四喜之一。等新婚夫妻拜过堂,自然就是入洞房。宾客们起了哄,拜堂后的院里是热热闹闹的。
    杜四喜在新房里坐着,赵洪英自然给伴郎们拉出去敬酒了。
    许是酒敬好了,赵洪英总算脱得身,回了新房。
    望着坐榻边上,一身红妆的新娘子。赵洪英停住了脚步,有片刻后,方是走上前。
    “我挑了喜帕,你别怕。”赵洪英大声说了话,这里面掩饰了对新娘子的在意和关心。杜四喜听得此话,轻轻回了一声。
    待喜帕挑开后,看着点了妆的杜四喜,赵洪英自然而然的赞了一句,道:“你真漂亮。”心里头,赵洪英更是高兴,这是他媳妇,往后就是自家人了。
    杜四喜抬头,望着了赵洪英一眼后,又是低了头。
    因为是喜庆的日子,赵洪英还是剃了络腮胡子,是留了不容易掩盖住相貌的八字胡。这一看,杜四喜才算头一回,正宗的看明白了她这个新婚丈夫长啥相?
    赵洪英不是什么英眉俊目的公子哥,而是那种四四方方,给人很正感觉的一个年青汉子。他有一身古铜色的肌肤,更像了阳光健壮的帅哥。并且嘛,还是杜四喜一直欣赏的那一种。
    打从上一世留下来的审美观,杜四喜完全不觉得白斩鸡一样的读书人气质,是什么好货色。
    当然,更可能是施恩亭这个原身的前夫,留给杜四喜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免不得让杜四喜忆起了这么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夫君,也是堂堂汉子。”杜四喜借着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娇羞一般的赞了话道。
    天下人,就没有不爱听好话的。
    何况是自家媳妇的夸赞。赵洪英听得后,很是畅怀大笑几声。
    “爹去逝前,给我取名叫洪英。往后,自家人。你跟太婆婆一样,唤我名就是。”赵洪英这会儿,是开口说道。这等称呼一事,杜四喜一听,点点头,道:“我唤夫君洪英,洪英往后,唤我闺名四喜便好。”
    “四喜,这名字好听。”
    杜四喜一听赵洪英这么说,捂嘴笑笑。
    “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时候从肚子里是响了起来。
    赵洪英尴尬了,他觉得他这个丈夫好像不够细心,忙道:“你肯定饿了。”
    “桌上有备的饼、点心和馍馍,你先尝尝。我去厨房给你拿吃食。”说着话,赵洪英转身准备去给他媳妇杜四喜端点饭菜,又或是面食。
    杜四喜忙唤住了赵洪英,道:“不用了,桌上的点心,足够了。”
    喜房里,除了有喜烛燃着。自然还是有很多饼和馍馍之类的吃食。当然,杜四喜和赵洪英饮了交杯洒后,却是发现点心味不错,就是馍馍大多数里面是夹了生的馅。
    “你也吃些。”杜四喜在咬开了一个馅生的馍馍后,顶着赵洪英热情的目光,还是把这个馍馍一口一口吃掉了。
    “我不饿,看你吃就成。”
    许是吃了小半盘的点心,还有一个馍馍,杜四喜感觉肚子不在饿了。她笑笑,回道:“不了,我吃好了。”
    “这身新娘子的衣裳得换下来。我还想用热水洗洗身。”杜四喜指了指她身上这全袭的大红色凤衣凤冠,便是开口说道。有这话,赵洪英满口应了,就是给杜四喜去提了热水进屋里。
    这会儿,杜四喜换下了这身沉重的凤衣凤冠,然后,她穿着了长长的中衣,把喜帐子里的那满榻花生、果仁之类的小玩意儿,全部是捡了出来。
    这些生果之类的好祝福,摆摆意思意思就足了。
    要是真偷懒,晚上歇觉时,可真是会让人弄腾得没法子睡着觉的。
    待杜四喜捡了小半篮子生果仁等,搁了屋内的桌上时。赵洪英提着两趟子水,给杜四喜在喜房隔出来的小小耳房里,是装了大浴桶七分满的温温热水。
    “哗哗”的水声响起,在喜房里静坐着的赵洪英,是心中有些暇想着小耳房里的媳妇呢。毕竟,这可是两人的洞房花烛夜嘛。
    等着杜四喜沐浴好,穿着睡衣出来时,赵洪英体会到了什么是灯下看美人,越看越迷人。
    这时,喜烛的暖暖光芒下,赵洪英只见着他的媳妇长得人美,全身都像是包裹着蜜似的甜甜味。有什么诱惑的媚力,让赵洪英更感觉到了,像是有什么东西挠挠着他的心窝窝一样痒痒。
    当然,就杜四喜的记忆而言,她不是什么清纯少女,啥也不知道的。
    不过嘛,事实上的人生实际经历的话,杜四喜确实是属于看过猪狗路,就是没吃过“猪肉肉”的那种嘴皮子瘾家伙。
    “媳妇,四喜。”
    一声喊了话后,赵洪英脸红了,喉咙也是动了动,全身是燥热了起来。
    “洪英,你还没洗洗身呢。”
    杜四喜轻轻说了句,眼底的温柔,在赵洪英看来更是娇嗔一般。这等眼神,都是让赵洪英骨头里,软了三分硬度。
    “我这去,这就去。”
    待到新婚的夫妻二人,都是沐浴过后,赵洪英是主动的拉上了喜帐子,抱着杜四喜一起滚到了榻上。
    “真香,真香。”鼻子在杜四喜的脖子间嗅嗅后,赵洪英鼻头动动,就是伸了他那宽厚的大掌,是摸了摸杜四喜的脸蛋,道:“咱们真成婚了,真好。”
    此时,此刻,两人四目相对,喜帐子里的气氛是开始暧昧起来。
    屋内,烛光的摇曳下,更是映照出了两条合二为一,相互交缠的影子。
    “嗯……”
    有春意浓浓的声音,混合了男女最原始*的声音,在喜房之内响起。
    屋外,黄昏迎亲的喜事儿,已经到了后半场。这时候,天幕是晕暗的,只有院子里的大红灯笼,还是点点缀映着星河的灿烂。
    月亮,升上了繁星闪闪的夜空。
    那是在告诉了人们,天黑了,可以歇息,可以睡觉。当然,亦是更可以在儒家的礼法之框框里,不犯了白日宣淫的戒条,在这等合法合理的时间内,努力的造了小人儿。

☆、第7章

次日,新媳妇的杜四喜是腰酸腿疼。昨夜当了新郎官的赵洪英却是浑身舒坦,跟吃了人参果一样的舒坦。
    “洪英,咱们得节制,还要给太婆婆磕头敬茶呢。”这不,夫妻二人刚醒来后,杜四喜一感觉到她的丈夫某个地方,那是又热情起来的有些蠢蠢欲动时,忙是豁开了脸皮的提醒此话道。
    赵洪英脸红了,衬得阳光帅气的脸庞,那是让杜四喜也看花了眼。
    “你昨晚累着了,我这就起来。”赵洪英在杜四喜扭了一下身子,看着媳妇白花花的肌肤后,忙是跟跳蚤一样的从榻上蹦达起来,一边还解释了话,道:“我去给你打水。”
    “不……”
    “我对家里的摆设不熟,要不,咱们一同起身,你给我指点一下。”杜四喜拉住了赵洪英的衣角,说了要点的地方。
    杜四喜软软的开了口,赵洪英自然不会拒绝了媳妇的意思,便是一口应了。
    等夫妻二人到厨房时,赵家太婆婆正在煮着朝食。
    此刻,杜四喜见着厨房的两口大灶中间,就是离着烟囱近前,摆着一个装了水的陶罐。陶罐下面是送了烟的通道。借着这通道,灶上煮饭的火,就是能顺带的温热了陶罐中的水。
    “太婆婆,我起晚了。”
    杜四喜脸红了,她才到赵家,实在不想给这位家里的最高长辈,留下了一个懒媳妇的不良印象啊。
    “太婆婆巴不得你们多睡会儿,要不然,太婆婆的玄孙子从哪来?”赵家太婆婆哈哈笑起来,还是打趣了新婚的夫妻二人。见着杜四喜害羞了,她才转了话题,道:“不是你起晚了,是太婆婆人老了,不爱歇觉。起得早,没事干,干脆把朝食煮上。”
    “灶上有热水,你们赶紧去洗把脸。一会儿,就是用朝食了。”
    如此,在赵家太婆婆的和善细语声里,杜四喜在赵家的新媳妇生涯开始了。
    相比较杜家的寄人篱下而言,赵家带给杜四喜的小日子,过得还是挺有滋有味。至少,跟赵家太婆婆处起来,杜四喜发现两人的个性挺合得来。这么个长辈,完全没什么压力感。
    十月,桂花香,桂花糕自然是最应景的点心。
    与赵家太婆婆一起动动手摘桂花后,杜四喜是秀了一把厨艺,做了不少的桂花糕。除了送给娘家的杜家大哥、二哥两家人外,赵家的亲戚也是赠送了一些。
    桂花糕材料,用了鲜桂花、蜜糖、糯米粉等物。兼有用漂亮的模子印出来,做出的外型自然是精致极了。而且,这点子是味道清甜爽口,细腻浓香。
    “洪英娶了你,是好福气。瞧瞧这双巧手,太婆婆有口福。”桂花糕这等点心,就是赵家太婆婆上了年纪的老辈人,也同样不费了牙齿,入嘴同样能细细的品味。所以,比较起了其它的点心,赵家太婆婆一边尝了桂花糕的味,一边对杜四喜夸赞了话。
    “太婆婆喜欢,我多做些。您想吃时,拿着出来当了零嘴儿。”
    “老婆子再嘴馋,可不能像小孩儿一个样。”赵家太婆婆摆摆手,笑道:“哪能贪了吃。”
    “人说老小孩,老小孩,太婆婆是越活越年青。”杜四喜接过话,好话不用钱,一直接着串串儿的说了。
    这些马屁话,自然是说得赵家太婆婆越发的欢心。
    待到赵洪英从县城赶回来时,就是见到自家太婆婆和媳妇一团子合气高兴的模样。
    归家嘛,就是享受了家里的和乐。赵洪英对于这样的家庭气氛,自然是非常的欣喜。
    “四喜,今日剩下些零碎,我带回来了。”
    赵洪英摇晃下手中的猪下水,解释的有些欲盖弥彰。
    杜四喜笑笑,道:“洪英哥,你要是喜好猪下水这口菜,我多做几样与你下酒。”
    猪下水在以前,赵洪英都是搭送给一些买主。卖不上什么价钱,不过,能送些做人情。
    说起原由嘛,就是这些畜生身上的零碎玩意儿,做出来的味道不怎么好吃。本着农家人,不浪费的原则,这些零碎的玩意儿,买家还有的。
    好歹是肉味儿,有些缺了钱的贫困人家,还是愿意买回去补补身子。怎么说起来,那也是见些荤食。
    不过,在杜四喜嫁给赵洪英以后,情况就是变化了。
    赵家有些家底,杜四喜自然是能买些在古代说起来,算得贵重的香料。
    有了香料,有了姜蒜和辣椒等物,杜四喜自然能做出了好吃的猪下水,以及料理了美味的猪内脏。
    打尝到了鲜后,赵洪英就是本着肥水不落外人田,给赵家时时打起了牙祭。
    “四喜,洪英今天拿回来的有肥肠吧?你那溜肥肠香啊,炖得烂些。老婆子也喜欢那味道,整一个香。”赵家太婆婆摆摆手,就是笑哈哈的交待了话。
    “太婆婆放心,一定入口就化。”
    “好,好。”赵家太婆婆乐得连连点头称笑。
    就在杜四喜处理了猪下水时,赵家的小院门被敲响了。
    赵洪英去开了门,倒是发现是老熟人上门了。
    “洪英少爷。”给赵洪英躬身问了个好的人,是赵洪英在京城的二叔公家的赵管事。赵管事的身前,还站了一位跟赵洪英年纪差不多,更显得丰朗俊目的青年。
    若说赵洪英的身上,有些乡村的泥土味,那么,这位英俊青年的身上,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贵气。
    “这是洪全二少爷。”
    赵管事介绍了青年的身份,赵洪英听后,就是有些手足无措了。至少,在同为堂弟的赵洪全面前,赵洪英显得有些紧张的。
    在赵洪全的身上,有一种很明显的上位者心态。
    以赵洪英在市井里讨生活的经验,自然看得出来这位堂弟审视目光的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鄙视。总之,那是一种让赵洪英浑身不自在的感觉。
    如果说赵洪英是不自在,赵洪全这位京城的公子少爷,就是满心的牢骚。
    赵洪全自认为,他爹是赵家最有本事的人。他身为京城赵家的嫡子,当然,是嫡次子。哪有必要亲自赶来了这等穷乡小县。
    要说接了□□母,费心招呼几个管事,不就能办妥当了嘛。所以,带着这种心态的赵洪全,面对了赵洪英时,优越感是十足的。
    “洪全堂弟,你们一路辛苦了,先进院里歇歇脚。”赵洪英本着他是东道主,摆正了心态,忙是招呼了话道。

☆、第8章

京城来人了,赵家太婆婆一见面,知道是她的曾孙子赵洪全后,还是喜泣得一把眼泪。
    对于赵家太婆婆这个和善的老人,赵洪全是没什么太多的印象。不过,这到底是他的嫡亲长辈,赵洪全依然恭敬的见了礼。
    “洪英,给厨房里的四喜说说,多弄些好菜。”
    “洪全难得来田东镇,自家人聚一起,也是难得……”
    赵家太婆婆这时候,自然是心里头感情莫名复杂的。毕竟,赵洪全这么个曾孙来安北县,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见着京城来了曾孙,赵家太婆婆自然就是想到了亲儿子,想到了亲孙子。
    “太婆婆,我这就去。洪全堂弟来是好事,你们先坐坐说说话。”
    赵洪英给让了座,留着赵家太婆婆和赵洪全在院中一起聊些家常话。他本人去了厨房,准备拿些热开水,冲了茶碗。
    农家人,都是来客时,才是现烧着鲜开水。茶,更是有客时,待客的贵重之物。
    一般平日,自家人都是取了井中人,一饮便是。
    杜四喜见赵洪英进了厨房,方是知晓了家中来客。而且,还是据说远在京城,当了大官的亲戚?
    “我这烧开水,不花费多少时间。”杜四喜应了话,就说道:“洪英,你猜这位本家堂弟来,是有什么大事?”
    杜四喜想,京城闷不声派了人来,应该先通个气吧?
    就是没通个气,想是赵家太婆婆又或是赵洪英总猜测得到一二?
    杜四喜一问,赵洪英没隐瞒,道:“可能是想接了太婆婆入京。二叔公年纪大了,给太婆婆尽孝的日子,也没多少年头。”
    “听太婆婆讲,二叔公年青时就入军中打仗,一辈子在军营里捞饭吃。大大小小的仗打得多了,人身上受的伤也不少。大夫都是讲那等拼命的汉子,容易寿数上有碍。”赵洪英这么一说,杜四喜哪还听不出来。这赵家太婆婆怕是可能白发人,先送了黑发人。
    嗯,当然,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白发人送了白发人。以古代的平均寿命而言,赵家的这位二叔公年纪也算得高寿了,毕竟,孙子都是取妻了,就差个曾孙子乐呵乐呵四世同堂。
    少顷,鲜开水烧好,赵洪英就是去院中泡茶。
    杜四喜留了厨房,准备再多备几个菜,免得说是待慢了京城的客人。到底这来头是正派的亲戚,还是富贵亲戚,就是不巴结了,也不能得罪了。
    虽然,杜四喜一家子,是努力的招呼了来客。不过,据杜四喜的观察,这位赵洪全堂弟的脸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欢喜模样。倒是假笑,一直是挂了脸上。
    安北的赵家不是富贵人家,不过,赵洪全来自于京城赵家的富贵少爷公子哥。所以,杜四喜跟赵洪英商量后,还是准备迁就一下这位少爷公子哥的生活习惯。远来是客,没必要弄得不开心。
    就算是当了晚辈的孝顺,那是心里觉得富贵亲戚没啥做客样,也好歹哄好了赵家太婆婆这位高辈人的开心嘛。
    “辛苦你了。”
    “就是多忙会儿的事,那是你堂弟,更是太婆婆的曾孙。我是你媳妇,是太婆婆的曾孙媳妇。你堂弟不唬了脸,老人家高兴,咱们这点忙的事,就不叫事。”杜四喜对赵洪喜娇嗔了几句,倒是在赵洪英这个汉子的苦笑里,越发的乐着哼了小调。
    赵洪英是什么人?是市井里讨生活的人。哪会看不出来,媳妇四喜这么做,是为了给他涨体面。瞅着洪全堂弟表现出来的德性,怕这位不是好侍候的主。
    夕食,有荤有素,四冷四热,共八个菜色。
    杜四喜晓得富贵人家,奴仆自然是另外寻地吃食。所以,她是单独给赵管事,还有一道前来的两个小厮,留了饭菜在厨房里。当然,也包括了她自己的。
    谁让这是古代呢,有宾客时,哪怕在农家,自家女眷也是绝对不上桌吃饭的。
    挺歧视人,可改变不了大环境如此,杜四喜也就不想让赵洪全这位京城的少爷公子哥,那是吃饭还吃出火气来了。
    杜四喜不能上桌吃饭,得给自己留了菜。于此,她还是不能想当然的拍拍屁股就走人。而是夕食时,留下来给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