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许海峰,我以军区司令员的名义任命你为狼牙特战大队大队长,同样限时你部一分钟整队,然后前往军区仓库领取装备和给养,半个小时后道火车站集合。”
“是”
半个小时后,两支部队准时出现在归绥火车站,他们要从这里登车,然后前往大同,随后从那里南下。
不过当谢文生和许海峰上车之后,马铮看到他两的脸色有点不大好看,顿时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想,这两个家伙肯定是以为军区又有了新式先进的武器装备了,所以才让他们换装,满心欢喜的带着部队去换装了,没想到最后换回来的却是已经淘汰了的破铜烂铁,心里肯定不痛快。
谢文生还好一点,原本他们装备的就是日制装备,只不过是将所部的重机枪和迫击炮都交了出去,变成了人手一支步枪。除了武器之外,他们连身上的军装都被换了下去。每个战士除了两套厚实麻布做的土匪装外,竟然还有一套鬼子军装,连他自己也了一身佐官服。
而许海峰就不行了,之前特战队用的步枪都换成了突击步枪,但是这次竟然又换回了轻机枪和日制百式冲锋枪。这两种枪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性能上都比突击步枪差了老远,也难怪这家伙心里会不痛快。
不过马铮却没有和他们解释什么,此次南下可不比在绥察军区作战,突击步枪虽说威力巨大,但是却没有地方补充子弹。再加上突击步枪射太快,对于弹药的消耗可不是一般的部队所能支撑的起的,而没有了子弹的枪其实还不如一根烧火混,因此马铮才会将突击步枪全都换下来。
但是这些事情,马铮都不准备和他们说,等到了地方了,恐怕马铮不说他们也就明白了,现在说什么不过是图费口舌而已。(。)
第四百六十八章:抵达阳谷(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六十八章:抵达阳谷(求订阅、求月票、求
马铮虽然也有一些伤感,但是他知道自己此去任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关系到绥察军区的利益,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至高利益,所以马铮并不觉得有何不舍,只有深深的压力。
此次南下,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毕竟他这次仅仅只带了一千多人,而他将要面对的是十几万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隆隆声中,火车逐渐离开归绥这座熟悉的城市。因为知道自己还会回来,所以马铮并没有像云鉴等人那么伤感,在火车启动之后,他亲自到各个车厢检查战士们的情况。
这次部队南下,武器装备虽然一般,但是弹药却没少携带。除了机枪弹之外,马铮要求后勤部为每一个战士都准备了三百五十子弹。
每个战士携带三百五十子弹是有原因的,因为马铮知道,部队南下最严峻的考验不是粮食和军饷,而是弹药补充。其次还得和日军普通士兵相比,他们带的弹药只能比日本鬼子多,而不能少。
相对而言,日军的每个士兵通常状态下携带的弹药为一个基数。所谓弹药基数是弹药供应的一种计算单位,而基数量是对单项装备规定的一个基数的物资数量或重量。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最多可以携带满足自身战斗的最大数量的弹药。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国际上,一枝冲锋枪的弹药基数为3oo枪弹,而3oo这个数词也就成了冲锋枪的弹药基数。
马铮知道日军的一个单兵的弹药基数为15o,也就是说在通常的情况下,每个日本士兵最少也要携带15o步枪弹。马铮预料到部队南下山东后,弹药补充将会成为困扰全军的重要问题。要是只携带一个基数的弹药的话,那么也许到不了山东就有可能将所有携带的弹药消耗完了。
要知道这一路上还不知道要过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打多少仗,虽然这次南下原则上是要求绝对保密的,但是要做到绝对保密是何其的难。
这一路上除了日伪势力外,还有许多地方地主武装土匪流寇以及道门帮会的势力,甚至是国民党溃军需要他们打点,携带的弹药要是少了,那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尤其是部队使用的那些特殊武器的弹药更是难以搞到,例如狙击步枪、高射机枪、单兵小钢炮等,所以马铮将特战大队那些难以补充弹药的武器全部换了下去,不能撤的就多携带弹药。
因为这次南下需要的是度,所以部队没有后勤保障,每个战士除了要携带一定数量的压缩食品外,还要携带大量的弹药。为了多携带弹药,马铮甚至于还当了一回伸手客。
战士们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多携带弹药就意味着少携带粮食和其它必需品。但是路上战士们总的吃喝,所以为了保证南下的顺利进行,马铮专门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了一封电报,希望晋察冀军区能够在他们南下的路上定点支援一点食物。
当然马铮并没有告诉晋察冀军区他要率领部队南下,而是说绥察军区有两个营的战士要到冀南129师那里公干。对此晋察冀军区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这两年晋察冀军区依仗着绥察军区可是打了不少大仗,部队的武器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
28日凌晨四点半左右,部队抵达了大同。当天夜里,谢文生先带着一个营出了,第二天中午,许卫国带着剩下的两个营也走了,而马铮和许海峰则是率领剩余的36名特战队员依然留在大同。他本人目标太大,根本不能白天走。为了保险起见,马铮只能等到晚上再走。
一路上跋山涉水,为了隐蔽,部队都是昼伏夜行。见了城镇能绕开就绕开,不能绕开就想办法趁着夜里穿过去,要不就全军换上日军的军装蒙混过关。
尽管部队已经是很小心了,但是一路上依然是麻烦不断,先是谢文生带着的先头部队在河北保定一带同日军的一支夜袭队不期而遇,打了一场遭遇战。不过由于谢文生所部有特战队开道,而且警戒线通常要放在一公里以外,所以早早地就知道现了敌人。
由于现敌人数量不是很多,顶多一个小队,再加上他们的人数众多,很难保证部队不被等人现,所以谢文生决定将这支日军的便衣队就地消灭。
日军的这支便衣队主要是为了偷袭八路军游击队驻守的村庄,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人迹罕至的山区里遇到谢文生等人。因此被谢文生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在狙击步枪的狙击下,只用了四五分钟便被全部消灭了。
除此之外,部队还遇到过其他日伪军的袭击,甚至于在路过冀南山区的时候还遇到过土匪以及八路军的袭击。不过马铮为了保密,土匪能收编就收编,不愿意被收编的就地消灭。
至于八路军则是一律俘虏后带走,决不允许这些人归建,毕竟马铮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一旦泄露消息,日军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他的,即便是拼上两个师团也在所不惜。
因此即便是八路军游击队也不能相信,先带走再说。当然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每带走一批八路军马铮都要给八路军总部一封电报说明情况。
7月17日,马铮率领警卫小队的36名特战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外围的樟树村。而谢文生和许卫国两部则是早马铮三天抵达此地,只不过为不引起日军的注意,部队暂时分散驻扎在阳谷县附近的几个乡镇和大山里。
马铮知道在山东地区活动不比在绥察等地区,这里是日伪军统治的核心地区,日伪势力极其庞大。在山东地区日军不但驻有重兵,而且还组建了许多汉奸武装和土匪武装,甚至于连地方上的道门也都是日本人的眼线,因此必须要小心行事。
在南下山东之前,马铮就将徐英辉的情报部门散了出去,刚刚被马铮任命为南下支队情报负责人的王德传早在半个月前就抵达了鲁西地区,并展开了活动。
虽然马铮也知道王德传等人在山东地区的根基尚浅,绝大多数的秘密是收集不到的,但是最起码山东地区的驻军番号还是可以打听出来的,反正这并不是什么军事机密。只要用心一打听就可以全部打听出来,尽管这些情报并没有多么重要,但是却可以省却马铮很多时间。
果然,就在马铮抵达阳谷县的第二天,王德传亲自前来向马铮汇报工作。
这是马铮和王德传的第一次会面,见面的第一眼,王德传给马铮的感觉毫不起眼,一张没有任何特点的东方人面孔,个头也不高,甚至于看不出情报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精明等特点,总之这是一个丢到人群里都很难再次找到的人。要不是马铮对于徐英辉还是比较信任的话,还真是不敢用这人。但是王德传一开口,马铮就现此人不得了,是一个人才。(。)
第四百六十九章:山东大局(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六十九章:山东大局(求订阅、求月票、求
根据王德传汇报上来的情报看,局势似乎并不乐观,尽管山东地区的绝大多数的日军已经返回了各自驻地,但日伪军的势力依然强横的很,据情报部门侦查得知,现在整个山东地区的日军最大编制为军,现在山东驻扎有日军第12军的四个师团,三混成旅团和一支数量不明的骑兵及十多个独立守备大队,最高指挥官是尾高龟藏,军衔为6军中将。
同时山东地区还大约有五万多伪军,被编成9个师十一个旅另三十二个团。此外受日军控制的土匪和道门势力也不知凡几,这都是马铮所部需要消灭的敌对势力,保守估计,整个山东地区的日伪军总数达到了18—2o万,如果算上投靠日军的道门势力的话,这个数字至少在三十万以上,甚至于更多。
王德传还将日伪军在山东的统治特点整理了一部分出来上报到了马铮手里,经过他们情报部门的侦查得知,日军在山东主要是依靠几条纵横山东的铁路线和内河航道将山东地区化为几个统治区,和其他地区的日军一样,山东地区的日军在大城市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势力比较强横,无论是国民政府的正规部队还是八路军的游击部队都无法同日军抗衡。
但是在绝大多数的乡村山区,日伪军的势力就要薄弱的很,除了日军的兵力有限无法将山东地区所有的中国力量祛除或者消灭外,最重要的是山东原来属于军阀韩复渠的地盘,韩复渠一枪不弃守山东后便被将委员长枪决了。
但是韩复渠手中的力量却未被国民政府全部收编,依然有许多部队散落在山东各地,或占山为王或流窜作案,这些人既不投靠**也不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同时还打着鬼子。由于这些人大多数是山东本地人,站着熟悉地形和容易得到本乡人的帮助,所以山东的绝大多数偏僻地区都有这种溃军活动。
再加上山东地区自古就是一个道门势力兴旺的地区,这个道那个门某某会的杂七杂八的势力不计其数,小的道门有核心成员百八十人,大的则是有核心成员上万人,依附信仰的乡民十多万人。
这样的势力不管是汉奸地主还是他们背后的日本人都不愿意招惹,只要这些道门势力答应不同日军作对,同时不帮助八路和国民党任何一方,日军就不派兵剿灭他们。所以此时的山东俨然是一个日伪军同中国本地道门帮派共同统治的地区,总而言之这个地方就是没有中国的正规的国防力量。
同时在王德传整理出来的那份电报中还特意提到,在山东地区日军最在意的便是贯穿山东的铁路线,尤其是连通京津地区和苏北的胶济线、津浦线和陇海线三条铁路干线这几条经济大动脉。
然而由于受到八路军游击队的有力打击,日军每一趟军列都要派重兵押送。极大的占用了日军的机动兵力,因此日军虽然在山东有十万之众,但是依然兵力匮乏。
正因为这样,所以日军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只要按时收缴赋税即可,这些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由当地的维持会和伪军管理着,只要不出重大的事情日军就不会管的。
此外,山东地区形势复杂远远出乎了马铮的预料,按照八路军的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切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所以此时的马铮暂时并不能对那些流寇土匪以及道门势力出手,否则便是违反了党纪军规,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些势力和日本人勾结。不过这些证据有那是一天两天能查出来的,所以马铮所部想要在山东打开局面可谓是难上加难。
与敌人的强大相比,而现在整个山东地区的中国国防力量几乎损失殆尽,除了微山湖里面的那支铁道游击队的建制还算完整外,整个山东地区再也找不到一支建制完整的中国/军队了。
最可气的是国民政府鲁西行政公署的大主任孙良诚在日军打到鲁西之前便已经率领部队逃之夭夭了,但是在半路上却被日军的一支只有八百人的不满员的步兵大队给截住了,一万五千余人的庞大的正规部队竟然被这不到八百人的一个步兵大队死死阻击了六个小时,丢下三千多具尸体以及一千多重伤员才冲了出去,等到孙良诚进入河南地区后收拢部队时才现,“撤退”是的一万五千余人到达河南的不足三分之一,其他的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还有一部分甚至走着走着便莫名其妙地走丢了。
孙良诚的逃跑直接导致原本就不多的中国国防力量只剩下八路军那可怜的几个步兵旅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抵抗了,不过山东的八路军可不像绥察军区的八路军那么富裕,战斗力比起马铮所部来那更是天差地远。
前段时间日军的治安肃正作战对山东的八路军影响极大,在日伪军以及道门势力的联合打压下,驻扎在露晰得八路军115师以及鲁南地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都损失惨重,除了部分部队被歼灭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力量被直接赶出了山东,甚至于连山东省委主要领导也受了重伤。
按照王德传等人收集到的情报,治安肃正作战时日军蓄谋已久的一次围杀。日军的情报极其的准确,山东各部队的大小指挥部的驻地日军几乎都清楚,飞机大炮特种部队毒气弹,日军无所不用其极。只用了一个多月便将来不及逃跑的孙良诚部和八路军山东省委指挥的部队一网打尽。
山东的大势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过相对于山东境内的大体趋势马铮更关心鲁西地区的敌人,经侦查,驻守聊城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1o旅团,该旅团是于1939年初在日本久留米编成,旅团长水野信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大队、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合计六千三百余人。
一个月前,水野旅团由久留米登船出,与6月中旬抵达山东青岛,随后被调往聊城,负责鲁西地区七八个县区的守备任务。
听完王德传的汇报之后,马铮不由得一阵诧异,这个独立混成第十旅团历史上此时还没有完成组建,即便是抵达中国战场之后,其驻地也应该是在淄博的张店,而不是鲁西的聊城。如果按照历史上的日军驻军分派,聊城应该是由独立混成第六旅团驻扎。
不过马铮随即便不再纠结此时了,想一想整个抗战的历史已经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了,一个旅团的驻防更是小事一件。所以马铮也就不去深究了,反正也就只是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不过六七千人而已。
况且日军不过是将驻军的番号换了一下而已,兵力却没有太大的增减,对于整个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现在最要紧的是进一步摸清楚敌人的动向和实力,想办法狠狠搞他们一下,打开局面。只有战斗才能让他麾下的这千余部队由死水变成活水,只要在鲁西站稳了脚跟,那么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任务。(。)
第四百七十章:正版土匪(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七十章:正版土匪(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马铮命令许卫国率领一个营的部队到东阿发展,而谢文生率领一个营到莘县发展,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仅剩的一个营留在阳谷县。至于狼牙特战队的三百多人则是被马铮分才成三个特战中队,配合马铮等人行动。
之所以分兵,主要是马铮考虑到现在山东的局势还算稳定,如果他现在一旦有大动作,比如攻打个县城之类的,绝对会引起日军的注意,进而引动敌人进行疯狂反击的。所以马铮只能将部队化整为零,让他们私下发展,等各部队都在当地站稳脚跟或者是山东的局势稍稍稳定以后再图它谋。
为了保险起见,现在他们整支部队已经同绥察,不管是番号还是编制再或者是各主要军官的军职都换成了新的,这里没有了军区司令员,也没有旅长副旅长,这里的一切同绥察军区没有任何关系了。同时马铮这两个字也不会在部队里被提及,而是叫康必胜,即抗战必胜的意思。
这阳谷县乃是水浒传中武松武二郎的家乡,武二郎打虎不但成就了他个人的威名,也成就了阳谷县的大名。今天他马铮也到了阳谷县,却是没有上的景阳冈。
但是他马铮依然要成名,不,应该是他康必胜要成名。倒不是马铮也想要上的景阳冈打只母老虎,他要将阳谷县吃人的几位老虎先拿掉。
马铮南下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奉命组建山东军区,其次是要到胶东地区开创新的局面,控制沿海港口,为接受美国方面的物资而做准备。
他之所以要在聊城扎根,完全是看中了聊城的地理位置和聊城的战略资源。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后世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这让马铮看到了部队以后发展所需要的粮食等生活物资的来源地。
同时聊城境内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而且聊城境内也有许多高矮不平的丘陵,地势虽然不是很陡峭,但是还算得上是复杂,十分适合马铮的需要。再加上聊城境内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发现,马铮可以加以利用。
最让马铮看中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