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因此才会选择了城区小且易守难攻的代县。
再加上代县也是原平镇数万大军的总后勤基地,因此特意带了一个警卫团进驻代县,再加上整编一师留守代县的部队,日军想要短时间内拿下代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井上大佐对于这次军事计划很清楚,虽然知道打下去也不会有多大的战果,而且看样子就算是打下去也是他的联队吃亏的可能性较大。就在刚才短短半个小时的攻坚战中,他的联队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便搭进去了。
但尽管如此,井上大佐还是命令部队继续进攻,他知道援兵马上就到,现在两支特战队以及两个步兵联队的大军正在赶往代县,只要他们在这里继续保持压力,到时候援兵一到很可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将城里的土八路碾压碎。
而益子重雄等人也没有让井上大佐失望,仅仅过了不到半个小时便迅赶到了代县,整整七千六百余人,一下子代县这个屁大一点的小县城外就涌出近万日本鬼子,将代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日军兵围代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前线的黄思成等人耳朵里,接到消息后黄思成等人大吃一惊,同时也吓出了一身冷汗。日军是怎么绕过她们整编一师几万大军出现在代县的,当然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黄思成等人很清楚代县的重要性,那里可是原平镇数万大军的后勤基地,粮食弹药都囤积在那里,代县要是丢了,前线几万人可就危险了。
更重要的是,黄思成等人还知道司令员本人就在代县,如果代县城破,司令员可就危险了。如果司令员有个什么不测的话,他黄思成可就成了千古罪人,毕竟小鬼子可是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抵达代县的。
黄思成不敢怠慢,立即给代县城里的指挥部拨打电话,但是很可惜电话已经打不通了。黄思成知道代县县城肯定是遭到了日军的攻击,并且被日军截断了通往县城的电话线。
既然电话打不通,那么电报准行吧,小鬼子再厉害也不能截断电子信号吧!所以黄思成立即命令报务兵给指挥部了一封电报,询问此时城里的战况。(。)
第七百四十二章:以身犯险(第二十二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四十二章:以身犯险(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此时的代县城里的气氛极为紧张,一开始接到徐英辉的电报时,无论是远在绥远的云鉴还是鲁国强这个警卫团长都力劝马铮立即转移。
不过马铮知道,日军是有备而来,就算是现在转移已经来不及了,日军特意选在晚上突袭就是为了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四周肯定都是日本鬼子,想撤都来不及了。
再说现在转移不说代价多大,人民群众遭殃不说,而且很可能会和日军在行军路上遭遇。现在马铮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团和一百多名特战队员的作战部队,但是指挥部里却有大批的参谋和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要是转移的话,马铮本人和部队都还好,但是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尤其是野战医院可就麻烦了,所以马铮最后还是决定留在代县固守待援。
一方面马铮对于代县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工事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说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但是要知道一座工事完备的军事堡垒可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代县从半年前就一直被整编一师当成后勤基地,在此之前日军也曾那这里做过后勤基地,并且强迫附近的老百姓修建过城内外的工事,所以城池的防御工事还是很坚固的。
此外代县面积并不大,东西宽不过四公里,南北更是窄的很,只有短短的两公里多。这么一个小县城可供日军施展的地方更小,别看小鬼子外面有三四个联队一万余人,但是能上手的顶多两个大队。
还有就是城里原本就是后勤基地,储备的武器弹药以及粮食都特别多。十年八年不敢说,但是一年半年还是能支撑下去的,所以马铮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大青山上。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日军这次可是明显的孤注一掷,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军事冒险,现在不说这万余日军本身就有被围歼的危险,就拿整个华北的局势而言,日军的防御系统到处都会漏洞,其中北平和河北省会保定是最大的漏洞,尤其是北平。
而且刘凤池等人在冀东布局也有大半个月了,正是到了收网最关键的时候,所以只要马铮这边能够支撑半个月以上,日军可就有苦头了。
代县外围阵地很快就被日军攻陷了,而期间马铮所部的特战队和日军的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特战队苦战了半天,虽然双方各有胜负,但是还是日军的特战队吃了一点小亏。
不过鉴于日军的人数实在太多,所以马铮命令特战队除了他身边留的这个警卫小队后,绝大多数的兵力跳出日军的包围圈然后寻找战机。
相对于马铮身边的大部队而言,只有几十人的特战队可就好突围的多。虽然马铮也可以在特战队的保护下顺利离开代县,但是马铮考虑到指挥部被夺取后对士气的打击,所以最终还是没有离开。
马铮被围困在大青山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归绥,绥察军区政治委员云鉴紧急通知大同、朔县、山阴、灵丘、原平、阳明堡等地的部队立即向代县合围,同时命令宁武关前线的部队立即摆脱当面之敌的纠缠回援代县,而代县的守军也接到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代县的死命令。
云鉴给张大兵的书面电报中是这样说道:“……为确保司令员以及前敌指挥部各位长的安危,你部必须做好死战的准备,团长牺牲了就由政委代为指挥,政委牺牲了就有营长代为指挥,营长牺牲就由连长上,哪怕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许撤出阵地,代县必须守住……”
在日军的刻意宣传下,八路军绥察军区司令员马铮被日军包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华北,在仅仅隔了一天之后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很多人眼里马铮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战神,但是现在战神也即将陨落,这对中国人民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当天晚上延安方面出紧急电令,命令八路军各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被日军包围在大青山上的马铮。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一二零师、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冀南行政公署等单位都接到了救援马铮的命令。
而国民政府接到军统传来的消息后,出于对马铮这位战将的尊重以及对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的认可,老蒋本人很难得给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援马铮的命令。
相对于外界的紧张,处于包围圈中的马铮却并不担心,在接到延安方面来的电报后,马铮立即以绥察军区司令员的名义给延安方面了一封回电。
在电报中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当前敌我力量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就华北地区而言,日军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和八路军相差并不大。这次日军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要消灭他的做法是极为愚蠢的,只要利用得当,至此日军的华北的力量将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虽然他本人现在尚处于日军的包围之中,身边的部队也不多,但是代县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了他很好的保护,长时间不敢说,但是守住大青山一个星期甚至于半个月以上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且根据日军的部署他已经做出了新的作战计划,调整各部队的任务,所以希望党中央不要为了他兴师动众,那样会给日军击破我军的机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党中央应该抓住机会一举将日军深入我军腹地的部队一网打尽。
马铮的电报很快就被送到了主席的书桌上,对于马铮的坚持,主席并不认为那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反而是认为马铮准备以自己作为诱饵,给绥察军区其他部队创造条件。
虽然说主席对于马铮的这个做法颇有疑议,不管现在马铮身边的防卫力量多么强大,但是就形势而言他马铮依然处于万多日军的包围之中。要是能够像马铮说的那样取得一定的战果还好,要是他本人有个什么不测的话,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党中央也很清楚,现在就算是八路军其他部队加班加点往过赶也恐怕是不赶躺了,况且一路上日军的封锁线是何其的多,这一来一回部队的伤亡绝对不会小。
出于对马铮的信任,主席和朱老总等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依然由马铮指挥前线的战斗。但是马铮要向党中央保证他自己的安全,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但是在三天之内要让党中央看到他马铮还是有最起码的自保能力的。
对于党中央的关怀和信任马铮还是很感动的,至于党中央让他证明自己有自保的手段马铮也一点不担心,虽然日军的突然袭击确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这也给了马铮一个机会。
马铮现在可是手握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官,其战略眼光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在马铮看来,此战之前的日军是保护好自己再揍人,华北方面军在制定作战计划之前都要在防区内留一部分精锐力量,以防不测。一句话,在揍人之前先日军要把自己保护好。
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狗急跳墙的日军为了揍人可是把守家的部队也调了出来,这就等于是空门大开。日本人能给自己来一个黑虎掏心,自己又未尝不能如此。(。)
第七百四十三章:冀东方面的新进展(第二十三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四十三章:冀东方面的新进展(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根据徐英辉的情报部门侦查得知,现在整个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整个省的防御都极为空虚。这让马铮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前所未有痛揍小鬼子的一个机会。
马铮不是一个自大的人,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日军的锋芒也没有之前那样锋利了,而他也不再是刚刚穿越回来的那个只有百余残兵败将的小喽啰了。手握三十多万大军让马铮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提前结束战争,中华民族提前腾飞的希望。
根据情报显示,现在北平的守军只有一个日军的步兵旅团和伪华北治安军的三个集团,比之前的两个师团、一个战车联队、两个骑兵旅团、一个重炮旅团,三个炮兵联队以及伪军的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团的守军少了8o%以上。
鉴于此,马铮命令杨成武所部可以不用顾忌代县以及他本人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不顾承德的安全,张家口一线的部队可以从张家口出,绕道但是务必要拿下北平城,只要拿下了北平,那么日军在华北的统治基础就会被动摇,牺牲再大也是值得的。
同时日军的大几千骑兵现在不是已经按照预定的计划出现在了热南腹地,只要全歼了这支骑兵,那么日军的机动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马铮命令马德胜以及史定方所部的坦克团不惜一切代价全歼日军的这支骑兵部队。
而山东军区的各部队以及冀南行政公署、115师、129师青年纵队等部队也要迅集合,然后将冀南的地盘暂时交给高树勋所部,全军迅北上,攻打日军在华北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石门,而冀中军区和晋察冀军区要全力配合教导师。
同一时间马铮还给归绥的云鉴了一封电报,命令云鉴立即向整个军区出最高警戒状态,立即动员辖区内的青壮年踊跃参军。之前为了不破坏根据地的生产力,所以马铮对于前来投奔绥察军区的青壮年一般是安置到了工厂企业工作,很少招进部队,除非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但是现在马铮需要大批的部队来完成他的计划,所以不得不紧急组建新的部队。同时马铮还命令绥察军区各县的警备团、县大队、区小队立即到各自的县城汇合,然后整编完成后立即赶往集宁、大同一线听候调遣。
而日军的进攻一刻也没有停止,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整整九个小时了,日军一直都在进攻。听着城外的隆隆炮声,马铮的心情说不上坏,当然也说不上好。
日军的战斗力确实非同一般,守军在城墙外面修筑的防线只坚持了不到四个小时就被日军击溃了,阵地最终还是被推到了城墙下。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代县的防御比之前提高了不少,城门口有一圈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碉堡以及战壕,明堡还好说,普通大炮虽然对于钢混结构的碉堡威胁不大,但是打准中还是能将明堡摧毁的。但是暗堡可就难打得多,一般的暗堡大部分的建筑修筑在了地下,就算是日军又重炮也没用,打上去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为了防治日军依靠空军投重磅炸弹轰炸城外的阵地,所以当初黄思成在设计代县防御体系的时候就将一小半工事建在了地下,所以马铮对于代县的防御体系还是很有信心的。更重要的是日军此次是轻装来攻,只有几门简单的小钢炮,并没有携带山炮和野炮,更没有大口径的野战重炮了。
铮现在最最担心的就是冀东前线的战事,刘凤池那边已经整整抗了16天了,虽然横山勇中将指挥部队一刻不停的攻击,而刘凤池所部的防线也越撤越后,现在已经距离迁安城下了。
用刘凤池的话说,他最多在坚持一个星期,在这半个月内日军是不可能大规模进攻冀东的,但是一个星期后他的部队再能不能挡住日军的攻击可就难说了。
短短半个月的战斗,刘凤池所部就伤亡了六千余人,而且直接战死的就有足足四千余人,重伤的也有两千余人,这样惨重的伤亡刘凤池平生所仅见。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军的骑兵部队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出现在了冀东腹地,而马德胜等人也做好了骑兵对决的准备,只要不生不可逆转的事情,日军的这支骑兵必死无疑,这也是马铮自信所在。
“铁生,离天亮还有多长时间,前面的战事进行的怎么样了?”马铮头也没有抬问道。
“司令员,现在已经是凌晨五点了,距离天亮只有一个小时了。前面的战事还算顺利,日军在夜晚动了十一次冲锋,甚至还动用了毒气弹,但是都被我们警卫团打下去了。刚刚日军停止了炮击,但是阵地上的小鬼子依然没有撤出阵地,看样子是准备休息一下然后再进攻。”陈铁生快的回答道。
作为马铮的警卫小队的队长,陈铁生要时刻注意这周围的变化。
“部队的伤亡如何,还能支撑多长时间?”马铮继续问道。
“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在,尽管日军的进攻很激烈,但是我军的伤亡并不大,按照这个进攻力度估算的话,我们最少也能支撑半个月以上。”
马铮暗自盘算了一下,日军不管怎么说也不可能在代县停留半个月,一个星期都难!不说半个月后日军的这些部队还能存活几个人,就日军带的那些给养和弹药也不可能支撑那么多天。
“很好,代县保卫战就交给张副参谋长和鲁团长了。对了,冀东前线可是有消息?”马铮的声音还是那样平静,看不出是喜是悲。
陈铁生努力缓了缓心情,然后继续答道:“司令员,冀东那边一个小时前来一封电报,那时司令员正在休息,所以我让报务员把电报放在了您的书桌上了。”
马铮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书桌旁,然后拿起桌子上的电报了起来。电报是马德胜来的,他告诉马铮,日军的骑兵部队已经上钩了,预计今天上午就会同史定方的坦克团相遇。而马德胜的骑兵师也已经截断了日军的骑兵部队的后路,整个战斗都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着,没有出任何差错。
对于此战马铮很有信心,甚至于不认为会出现任何意外,不是马铮相信马德胜等人的战斗力,而是相信骑兵对上现代化的热兵器是不可能有好的下场的。
日军骑兵马铮还是很了解的,熟悉日本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骑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没落了。1575年4月,武田信玄过世之后,其子武田信赖率15ooo骑兵与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战于长筱城。此战,武田家世代经营的铁甲骑兵被织田军的火枪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日本战史上火枪第一次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由此开始,日本的骑兵从此走向没落。然而尽管如此,没落的骑兵也参加了侵华战争。
骑兵的没落那是有目共睹的,在热兵器为主的战场上骑兵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是马铮却是知道,就于现在的中国战场而言,骑兵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因为中国的地理地形以及落后的交通导致日军的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汽车根本就不能上路,这个时候灵活的骑兵就成了日军提高机动作战能力的选。
但是并不等于说有作用就能掩盖骑兵背后的没落,在对上热兵器之后,骑兵其实就是一个移动靶!(。)
第七百四十四章:宽城(第二十四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四十四章:宽城(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其实早在大正八年,日本国司伍七中将即提议废止骑兵,昭和十一年,即1936年,日军参谋本部的兵备送会议正式决定废止日本6军的骑兵。Δ但是由于日本的秩父亲王的力主,保留了一个骑兵旅团。
然而实际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后,在中国战场上侵华日军6军的骑兵部队还远不止一个旅团。研究侵华日军的战斗序列可以现,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日本驻中国的骑兵旅团有4个,骑兵联队25个。日军骑兵主力在关东军的编成内,计有骑兵第1旅团,骑兵第3旅团,以及骑兵第4旅团。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本营将下辖两个骑兵旅团的骑兵集团由关东军调任华北方面军。结果这个骑兵集团在绥察地区被马铮所部全歼了,包括骑兵集团司令官内藤之一以及藤田茂一、鹰孝森一等人也全部战死,骑兵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
这次为了确保突袭承德能取得预期的战果,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冀东前线各部队将所有的骑兵都集中起来使用,七凑八凑终于凑出一支五千六百余人的骑兵部队,由武田重二少将指挥,直奔承德而来。
田重二少将这段时间可以算的上是志得意满,虽然一直以来武田重二少将都是身居要位。原本他是在第26师团担任参谋长,结果不久前方面军一纸调令将他调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