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不单单是对八路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华北日军的一次考验。他们在针对绥察军区的时候,八路军和国民政府也没有闲着。
这段时间晋西北的八路军连番出击,将该地区的日军打的溃不成军,丢了好几个县城,甚至于差一点连太原以北的几个重要县城也丢了。而晋西南也遭到了中国部队的攻击,守军再一次遭到围攻,幸好守军战术上布置的很合理,支那部队攻击了四五天损失了大批的部队后才停止进攻,这也许是这次大战中大日本皇军少有的亮点。
这还是情况最好的山西,其他几个省的情况都很不容乐观,河北和平津就不说了,就拿一直都很平静的山东来说吧,这段时间也是日子过得很苦,大部分部队都被方面军司令部调到了塞北,所以第十二军司令部所能调动的兵力极为有限,现在整个山东境内只有暂归第12军指挥的第17师团以及两个混成旅团。
而中国方面进攻山东的部队却有整整一个集团军,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药,支那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孙连仲竟然不惜一切代价的猛攻鲁南地区,打的第17师团叫苦不跌。
更为麻烦的是在山东内部还隐藏着一支神秘的八路军部队,而且人数还不少,他们在平时以小部队的形势四处出击,炸铁路劫火车伏击运输队,而有必要的时候就集结大部队围攻县城,给第十二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两支部队将整个山东的治安全部搞垮了。
更加让人恐怖的是,那支八路军竟然还存在特战队,前一段时间连续有四个县城的宪兵司令部被炸毁,指挥官被暗杀,大大削弱了第十二军对山东的控制。
筱冢义男的这份电报给了藤田少将很大的压力,而且各个方面传来的消息都预示着他这支部队很已经被支那大军包围,最重要的是没有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他的这支部队还不能撤退,就算是撤退此时也风险极大。所以藤田少将狠了狠心,命令部队不许休息,全军轮番进攻代县。
根据侦查得知,代县城内一共有三道关卡,都是碉堡加战壕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常见,但是放在县城里却极为棘手。而城里被包围着的却是整个中国最最能打的战将,也是帝国陆军中人人恐惧加痛恨的支那魔王,这让藤田少将如同拿了一块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眼下的形式逼得藤田少将只能硬着头皮上,他将现在可以动用的部队分成六个梯队,四个梯队轮番进攻代县两个正门,同时分出两个梯队则是寻找其他可能进城的地方。
还真别说,真还让他找到了一个代县的防御漏洞。代县县城最大的屏障便是那厚实城墙,面对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指挥,没有携带多少火炮的日军拿这座小城一点办法都没有。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有人曾想过利用炸药爆破城墙,但是却发现代县城墙下有一条护城河,士兵们根本就靠不近城墙。
但是就在此时一个当过矿工的士兵献计,希望用地下爆破的方式将整座城墙毁掉,然后再从倒塌了的城墙打上去。其实就是在地底下挖个大洞,然后将整座城墙全部炸掉。
经过指挥部的所有军官的多次论证,最后藤田少将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紧急将爆破队调了过来,尝试从西面城墙爆破攻击。
而此时在代县城里的马铮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临近,他此时正关注着北平方向的战局。
经过一个晚上的行军,马德胜所部终于在凌晨一时兵临蓟县城下。驻守蓟县的是日军的一个守备大队,这段时间多田骏昏招频出,接连损失了不少部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变得,一次失误就导致加藤旅团覆灭,因此像蓟县这样的重镇也仅仅只有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大队,总兵力不过700人左右。
蓟县攻防战没有任何悬念,守军指挥官山田孝二郎少佐也是一个识时务的人,知道就自己手中的这几百人根本就不是土八路的对手,所以根本就没有抵抗。除了负责掩护的一个步兵中队外,其他的鬼子都是直接城南门逃走了。
马德胜和冯友伦这次是携怒而来,没想到却是一腔怒火打在了棉花上,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他们也不是一无所获,蓟县作为遵化守军的后勤基地,其家底之富裕可想而知,武器装备以及粮食金银不说,单单囤积在蓟县的几吨油料就足以让冯友伦兴奋地了。虽然这些油料并不多,只能够他们团半个月作战之用,但是却最少值2万大洋。
这对财政困难的绥察军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横财,再加上缴获的其他物品,他们这次可是赚大了,唯一遗憾的就是让那写小鬼子逃了。
不过这么大规模的战斗逃上个大几百人也没什么,尽管冯友伦等人心里有些不高兴,但是整支部队的情绪还是很高涨的。蓟县一旦打下来,那么距离北平城就更近了,如果速度足够快的话最多三四个小时就能赶到北平,所以战士们都很激动。
但是很快马德胜等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就在他们占领蓟县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了代县发来的电报。在电报中前敌总指挥部告诉马德胜,代县的防御体系出现了致命的漏洞。日军将西面的城墙用********炸毁了,导致完整的防御体系变的支离破碎。
最为致命的是,由于事情出现在后半夜,警卫团根本就没有想到日军竟然会来这么一招,所以西面城墙除了一个步兵连之外几乎没有多雨部队,而这个步兵班在山崖垮塌的时候就大半被埋在了城墙下,剩余的也都被日军消灭。所以当警卫团赶到西面城墙的时候已经晚了,日军的大部队已经冲上了城墙。
不过幸好垮塌的城墙很不利于攀爬,危险性很大,所以给警卫团争取了一定的时间,现在警卫团已经在西墙的附近修筑了简易的防线,阻击日军。但是由于估计不足,所以西面压根就没有任何的防御工事,此时日军已经深入代县半县城了。
在这样的打击下,整个代县防线已经摇摇欲坠,整个前敌总指挥部危在旦夕。因此马铮命令前线各部队加紧速度完成既定作战计划,同时代县附近的部队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合围代县之敌。
原本按照马铮的估计,代县防线最少可以坚守半个月,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日军军中竟然有能人。他看得出阻挡日军攻城的并不是八路军的战斗力,而是险峻的地形地势以及完备的城防工事。所以就想到了炸毁城墙来抵消马铮所部的优势,这一招别说一般人想不到,就算是马铮这个特种作战的天才也想不出来。
说实话,对于山下的那些日军马铮一直都没有放在眼里,那些人的不管在战术上还是在谋略上都不行,尤其那个藤田少将更是草包一个,根本就不足畏惧。
马铮之所以一直都没有解决城外的日军,完全是想趁机扩大战果,否则的话单单整编一师回援代县就能将这支敌军全部消灭掉,毕竟对于城外的日军而言,一次偷袭作战变成了拉锯战本身就是致命的失误。既然现在这支敌军已经真正威胁到了他和整个前敌指挥部的安全了,那就是时候解决这个祸患了。(。)
第七百六十章 国民政府的大动作()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六十章:国民政府的大动作(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接到马铮的电报后,所有的部队都像疯了一样像代县聚拢,几乎所有的战士都得知了司令员有危险的真实战报,几乎不用干部们动员,所有的战士都爆发出了百分之二百的战斗力。
先不说马铮自己怎样脱身,先说说重庆方面的老蒋,这段时间老头子的日子不好过啊!前段时间一个中条山战役让国民政府丢城失地,第一战区伤亡了十余万部队,要不是八路军在山东狠狠搞了一下小鬼子,一战区怎么脱身还是一个问题。
华北地区的形势刚刚因为八路军、晋绥军以及其他部队的反击有了那么一点好转的迹象,汪伪政权就成立了,看着昔日的国民党副总裁竟然公开卖国求荣,老蒋差点吐血三升。
而面对汪精卫伪政权的成立和卖国协定的签订,全中国人民都极为愤怒,纷纷起来声讨,这其中声音最高的便是以老蒋为首的的国民政府以及以延安方面。
1月16日国民政府发表公开声明,否认汪伪政权的合法性,同时公开对汪伪政权进行讨伐,并且发布了国民政府必杀汉奸名录,排在首位的便是原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其后紧跟着汪伪政府立法院长陈公博、司法院长温宗尧,监察院长梁鸿志、考试院长王揖唐、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以及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王英等一大串大小汉奸。
老蒋这一次真的是被这些大小汉奸们给气着了,汪精卫这么做完全是在摧毁国民政府的执政根基,同时也在毁灭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希望。
日本人之所以成立这么一个不要脸的傀儡政权,就是因为他们小瞧了中国人的抗战决心和勇气,更小瞧了那位好似没有半点骨气,甚至将诺大个“满洲”拱手让与大日本帝国的蒋委员长。
是的,淞沪会战他们胜利了,太原会战他们也赢了,徐州会战他们也成功了,就连武汉会战他们也是胜利者,但是日本人却惊恐地发现,尽管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取得胜利,然而那个步步后退的支那政府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那就是坚决与大日本帝国斗争到底。
其实这一切都要拜一个人所赐——蒋百里,此人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且还曾经夺取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第一名,国民政府抗日总战略就是此人主持编写的。
抗战爆发不久,蒋百里曾与老蒋在庐山上谈过一次话,他意味深长对老蒋说:“对日作战,不论打到什么地步,穷尽输光不要紧,最终底牌就是不要向日本妥协!唯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本打垮。一言以蔽之,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
穷亲戚自身若是不争气,永远会被人看不起。人与人的交往是势利眼,国与国的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对日妥协苟延残喘,还不如拼死一战。无路可退的老蒋选择了坚决抵抗,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
如果不抵抗,别人皆有退路,唯独他没有退路!等着他的唯一出路就是做阶下囚。一想起北宋末年的宋钦宗和宋徽宗那两位倒霉皇帝的命运,老蒋便不寒而栗起来。老蒋无数次想过,自己是一位大国领袖,几百万军队的最高统帅,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特殊人物,岂能做阶下囚!于是老蒋铁了心,就是拼光了老本,他也要坚定不移地拼下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国民政府的抵抗让日本人极为恼火,却有无可奈何,即便是日军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但是日本国内的经济却每况愈下,日本国民的贫困已经表面化了,这让日本的政府和军队都极为着急,再不想办法解决支那事变,大日本帝国会被这场战争拖垮的。
日本发动战争原本就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现在这场战争非但没有给日本政府和国民带来任何可喜的收益,反而将日本陷入了无尽的战争泥潭,这可不是日本人想要看到的,因此经日本军政两界的高层商议之后,决定立即组建一个“统一”的支那政府来对抗蒋政权,以达到分化瓦解支那蒋政府。
面对日本人以及汪精卫叛国集团,老蒋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了,不然的话后果非常严重。随即老蒋找来自己的智囊团,开始调兵遣将。
在华北老蒋命令一二战区以及苏鲁战区当即配合八路军在华北的战役,趁着日军防区空虚且北平被围的有利时机,迅速收复失地。在华中地区则是命令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积极准备长沙会战,他要在长沙好好和小鬼子磕一磕。
随着国民政府的一连串动作,整个中国大江南北似乎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气氛极其的紧张。
对于老蒋的一连串动作马铮还是很欣赏的,不同于一般的指挥人员,马铮深知汪伪政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有多大。首先在政治上它大大动摇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国人别的文化没有,但是盲从却是学得十足。
老百姓对于国家大事不了解,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连汪精卫这样的高层都投敌叛变了,难道中国真的要亡了,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而汪精卫还提出了个“曲线救国”令人作呕的投降理论,其后果就是抗日战争期间出现“降兵如潮,降将如毛”的局面。这种理论不是正面顽强的抵抗而是依靠经济或者财力给予敌方打击和不可抗拒的损害,这种谬论已经完全违背了曲线救国的准则,全然不是救国,而是卖国!
另外汪伪政权的建立最大的危害还是在军事上,在汪伪政权建立之前日军虽然组建了一部分伪军,但是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伪军的编制虽然很吓人,但是实际上都是空心大萝卜,空有番号却没有多少兵,就像伪军的基本战术单位团,好一点的只有8、9百人,差一点的甚至只有百十人,不要说和国民政府的正规军比了,就连八路军的小团也比不上。
但是汪伪政权建立之后,由于有了这个“统一”伪政权的管制,因此日军在伪军的招降以及组建方面可以说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从此以后伪军的数量激增,这在历史上可是有证可查的。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争规模空前扩大,面对美军猛烈的反攻,日军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自当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
而为抗击美军可能登陆本土,“国内军”也通过总动员而使自己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成为战略预备队。此后的“中国派遣军”只有27个师团,而“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70%,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
至日本终战时,日军总数为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由此看出,在日本军部的部署中,中国战场并不是日军的主战场,投放在中国战场的军队,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不是其精锐师团。
但是即便是如此,为何拥兵几百万的国共双方却没能够提早结束国内的战争?盖因在许多战斗场合,中国人不是与日本人打,而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单打”在对中国人、日本人的“混合双打”,与国共双方打的那一部分中国人就是伪军,他们的数量巨大。因此老百姓就说:“地雷一响,炸死三个鬼子,十八个伪军。”(。)
第七百六十一章 屠龙的机缘()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六十一章:屠龙的机缘(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其实rb动用伪军侵略中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这种事情早在开战初期就有了,淞沪会战时就屡见这样场景——伪满洲国的军队在坦克车前面冲,日军则跟在坦克车后,都穿一样的军装,使一样的武器。只有当被俘后,中国士兵才清楚这些人高马大的家伙是来自松花江畔的东北人。
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军“分而治之,渐之殖民化”策略的巅峰之作,随着战争的扩大,***敌后武装开始急剧衰落,大批刚买的部队投敌,出现了“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局面。一时间,招牌林立,山头各异,如治安军、兴亚同盟军、蒙古军、剿共军、皇协军、防****、绥靖自治军、联防救国/军、和平建国/军、绥蒙联军……
这种风气必须得到制止,最好的办法就是杀鸡儆猴,让那些汉奸们在当汉奸的时候摸摸自己的脑袋,看看自己吃饭的家伙还在不在。
因此马铮早就打算等此间事了,好好整一整那些大小汉奸,让他们知道当汉奸的下场。只不过让马铮没想到的是,此次老蒋的反应会如此的激烈。
在马铮看来,老蒋向来是多说少做,有时候只是说一说而已。但是这一次显然不是这样的,嘴皮子上的功夫耍完之后,老蒋又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在布置完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计划之后,老蒋下了多个暗杀令,而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也终于在对外战场展现了他们的功力。
要说***特务机关的实力,这绝不是尚在成长阶段的八路军情报机关所能比拟的。军统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这些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
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军统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军统局内设两处,第1处负责党务调查,由徐恩曾(黄埔4期)任处长;第2处为特务处,戴笠担任处长。
1938年9月,第2处另立门户,升格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内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讯情报处、警务处、惩戒处、训练和策反处、特种及心理作战处、特种技术研究应用处。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活动。
尽管是特务头子,但是对于抗日,戴笠的政治思想非常明确。淞沪抗战之前,***大员们在南京开会,休会的时候议论纷纷,戴笠很坚定的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元老吴稚辉问他,武器,经济都差的那么远,拿什么打呢?
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这句话给其它***人震动很大,后来成了军统对于抗日的经典创见。
军统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和当时的中国同命运紧密相连的。据战后统计,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其它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但是不管怎么说,站在侵略者的立场来看,rb人所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