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沿海岸的民众几乎家家有船,单单登记在警视厅的远洋舰船就有4万多艘,在短时间内完全可以集结一半,想想两万艘船只帮忙抢运部队,一次性就能将海外全部的部队运回国。
经过一番论证,大本营方面认为武藤大佐的这个计划很有可行性,想当年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也不就是靠渔船吗,随即大本营决定按照武藤大佐的方案进行撤兵计划。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中国无战事()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中国无战事(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3月20日,日本海军临时拼凑起来的海军舰队突然东进,冲着夏威夷而去,大有孤注一掷夺取夏威夷的意思。
得知日军的动向之后,美国海军紧急集合,前往途中截杀日军仅剩的这支海军舰队。
但是,就在美国海军行动起来之后,日军大本营突然命令亚洲战场上的军队立即向附近的港口集结。为了赶时间,要求各部队只携带基本的作战装备和弹药,其余的不能带走的就全部炸毁。
很快,亚洲各个战场上的日军都像是疯了一样迅速后退,甚至于连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冲都放弃了。
等盟军方面意识到日军这是要逃的时候,但是为时已晚,就在美国海军在东太平洋围歼日军海军的时候,日本从海外撤回来的第一批近40万部队已经抵达了日本沿海的各个港口。
日军大本营对于此次撤兵行动极为重视,毕竟这关乎着整个日本列岛的安全,关乎着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撤兵开始的时候就是采用的双向同时开动的战术,在日本本土的船队出发赶往殖民地的时候,驻扎在海外殖民地的日军则是利用征集到的船只返回日本,两边同时开动。
盟军知道必须要在日军船队返回日本前将其拦截在日本外海,因此,在尼米兹上将和陈绍宽上将的指挥下,盟军六百余艘大小战舰纷纷从菲律宾、南洋领以及夏威夷赶往日本列岛。
然而这次日本海军也拼了命,尽管剩余的日本战舰并不多,尤其是可供作战的大型航母只有三艘,其余大型战舰也不是很多,最多的则是以前老式的巡洋舰和小型的驱逐舰,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是日军还是没有后退,主力勇敢的迎向盟军舰队。
日本方面也知道双方是在赶时间,那个如果在时间上取胜,那么此次战略撤兵就等于哪一方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不得不说日军在这次撤兵行动中的表现令人惊艳,事先保密情报做得非常到位,不但美国和苏联的情报机关没有收到半点风声,就连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关的原国民政府军统局也没有任何察觉。
而在整个行动中,日军不但行动迅速,同时分工明确。什么人负责什么活计,撤的时候井然有序,仅仅付出了不到40万人的损失,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将中南半岛以及马来半岛一百余万部队撤回了日本本土。与之相比,英国所谓的“发电机”计划简直弱爆了。
不过让日军感到郁闷的是,这个计划在中国战场上却遭到了重创,在马峥所部疯狂的进攻下,日军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撤军计划,而且游弋在东海的海军舰队也让日本好容易集结起来的武装商船望而却步。
3月底,盟军重新占领了南太平洋所有的地区,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缅甸、泰国、宝岛、港岛以及整个法属印度支那。
紧接着,马峥所部第27师占领温州。扫清障碍之后,后续两个野战军十余万大军从温州进入福建。
随后马峥命令黄炳炎率领25万部队由赣南一直向南突进,前锋直指广东。4月8日大军击溃驻守广东的是日军第21军与第13军的残部,收复广东。
之后马峥所部百万大军在海军舰队的配合下,合围苏杭地区六十余万日伪军,经过半个月的苦战终于击溃冈村宁次苦心经营的防线,兵临杭州城下,将日军仅剩的10万大军包围在了杭州城。
一周后,在马峥所部强大的攻势下,日军被迫投降。
与此同时,在朝鲜战场上的日军除了部分撤回日本本土外,其余的也全都被歼灭,至此中国战场上所有的日军全部被消灭,中国全境光复。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尤其是在中国战场取得空前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日军全面收缩被迫死守孤岛,轴心国全面败退,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民众都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与之相反,德日两国的高层和民众则是另一番景象,惶惶不可终日,似乎世界末日已经到了,国内的气氛十分的紧张,尤其是日本。
日本与德国不一样,德国虽然在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找到了重创,但是德国现在还控制着整个西欧和南欧,包括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葡萄牙、丹麦、挪威在内的十几个国家还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下,所以德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是日本却不一样,在失去了朝鲜和中国东北这两块重要的资源基地以及荷属东印度这个能源基地之后,日本的主要战略物资基本上失去了补充,而且日本国内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十分稀少,根本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再加上这次撤兵的时候日军损失了80的重武器以及30的轻武器,同时损失了50的军工生产能力,可以说现在的日本除了还有七千万人口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和盟军战斗下去的资本了,说是山穷水尽一点都不夸张。
正因为如此,日本高层对于怎样阻击盟军登陆日本本土想法不一,以大本营为首的作战部队指挥官,对敌军登陆部队立即在海岸发动攻势予以消灭,还缺乏信心。
加上在之前菲律宾作战中,日军对盟军的舰炮射击和轰炸以及火焰坦克的威力的深刻体验,很多人认为在海岸与盟军决战是不明智的,很大一部分高级军官认为纵深攻击防御方式更适合日本。
但不管日军愿意还是不愿意,随着硫磺岛和琉球群岛被盟军攻占,登陆日本的作战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为了扭转颓势,也为了保卫日本列岛,日军大本营贯彻本土决战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亿玉碎”的作战口号。
4月15日,,大本营陆军部颁发了《国土决战战法手册》,强调国土决战是进攻的歼灭战,不可依赖防御和阵地工事,沿岸防御也应按决战方式进行。阵地的构筑应选在敌军必攻之地,要重视平地的作战工事。要重视确保机场,作战工事、训练和战斗均应以反坦克战为主,要注重突击肉搏战法。
同一天,大本营陆军部发布了“国民抗战必携”,要求国民以参加决战的决心,即以一亿人奋起特攻的精神为保卫国土而战斗;并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进行战斗训练和构筑阵地;各自保卫乡土,以突击肉搏战法,协助军队作战。
在日本政府的宣传中,本土决战是日军最后的决战,日本陆军把建军八十年来的光荣传统赌以这次最后一战,在本土决战中只能也必须取得最后胜利。
就在盟军积极筹划登陆日本本土的时候,欧洲方面的战事也有了新的变化。2月初苏军已经攻占了大半个东欧,在东欧各国游击队的帮助下苏军进占极为迅速,并且于3月初发动了对德国本土的进攻,即东普鲁士战役。
实施这次战役的主要有苏联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一部以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这次战役的目的主要是粉碎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德军集团。
参加此次战役的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以苏联陆军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为司令官、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是以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最高指挥官、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司令则是巴格拉米扬大将。
为了打赢这一仗,苏联红军共出动了14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6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5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859辆、飞机3097架。炮兵密度为每公里正面200—230门火炮和迫击炮,20—25辆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
与苏联军队相比,德国守军的实力就显得极为单薄,在东普鲁士依托坚固工事设防的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最高指挥官为伦杜利奇大将,辖1个装甲集团军、2个野战集团军和1个航空队,计78万人、火炮82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700辆、飞机775架。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作战,苏联红军几乎全歼了东普鲁士的德**团,摧毁了德军的东方前哨,解放了波兰北部部分地区。
而德国在丢掉东普鲁士后,不但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经济区,而且有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大大削弱了德国武装力量。
在西线战场,盟军在光复法国之后,便顺势解放了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到三月初的时候便将战火推入德国境内。就在苏联红军发动东普鲁士战役的同时,盟军也聚集了现在所能聚集的所有部队,对纳粹德国展开了最后的攻击。
此时的德国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联军队在东线的进攻,同时还要面对英法美等国数百万大军在西线的疯狂攻击,很快盟军近六百多万大军齐聚柏林,纳粹德国覆灭在即。
4月初,苏、美、英、法四国大军距柏林仅60公里,尽管此时德军依然有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大都处在盟军的包围之中,而且各部队都在节节败退。
在北线库尔兰集团正在同列宁格勒方面军作战,东普鲁士地区则是由中央集团在对抗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总之德国现在正处于最后时刻。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德国投降()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德国投降(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盟军迫近柏林,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希特勒命令部队据守柏林,绝对不能让苏军攻占第三帝国首都。
防守柏林方向的是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下辖坦克第3集团军、第9集团军以及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此外还有陆军总部预备队的8个师,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以及许多其他部队和兵团,共约100万人。
另外这个集团军群拥有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在柏林市还组建了200多个国民突击队营,守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
德军在柏林方向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三道防御地带,纵深20—40公里;柏林防御地域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围郭。
在屈斯特林登陆场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御工事尤为坚固,这里集中了最强的军队集团。屈斯特林登陆场当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个师。每1公里正面60门火炮、17辆坦克。
德军统帅部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苏军夺取柏林。而盟国则是想抢占柏林,双方在柏林周围展开了血战。
四月中旬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准备对德军的最后一战——强击柏林,参加柏林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此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
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
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4月16日清晨,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
同时,英美联军也从柏林西部发起攻击,数以万计的火炮向着德军发起了猛轰,每小时落在德军阵地上的炮弹超过二十吨。
虽然防守的德军反击的极为勇敢,但是最终经受不住苏军狂潮般的冲击,开始向柏林市区方向退却。
4月18日晨,苏军终于攻占了泽洛夫高地,歼灭守敌近3万人,并继续向柏林城挺进。
20日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抵达柏林近郊,使整个柏林城市区处于其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射程之内。
20日下午1时30分,苏军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内轰击。
4月29日盟军突入柏林中心区,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巷战极为惨烈,整整4天的巷战才使得盟军进入柏林的核心区域。
5月3日下午开始强攻国会大厦,8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5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20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
柏林战役的结局以及德国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
德国投降绝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里程碑,在德国投降之后,各国要考虑的绝不仅仅只是战争的走向问题。
法西斯国家失败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没有了德国和意大利,单单一个被打残了的日本根本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5月初,身在南京前线的马峥接到中央的命令,立即返回延安开会,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在前线主持战斗的朱老总、薛岳、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等人。
5月8日,马峥回到延安,晚上,主席在他的院子里设宴为这些从前线返回的高级干部接风洗尘。
晚宴规格很高,12道菜还有一大盆汤,倒是令马峥有些感慨。第一次到延安面见主席的时候,主席招待他的是棒子面窝窝头,衣着上也都是补丁摞补丁,上到主席下到普通士兵都一样。
此次中央要召开的是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对于任何一个党员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个老党员,马峥知道政治局扩大会议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召开的。扩大会议之所以称之为扩大会议,就是因为扩大会议除原有成员外还吸收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因此叫做扩大会议。
最重要的是,像这样的扩大会议通常是根据特殊事情才特意召开的,其成员并不限于政治局委员。
这个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马峥知道其中的意义绝不简单。果然,在会议召开之前主席和周副主席都找马峥谈过话,并且告诉马峥这次会议讨论的焦点。
根据主席的意思,此次会议有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个就是关于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关于战后中国发展的问题,第三个是关于建国的问题。
第一个倒是可以想象得到,对于李宗仁、阎老西等地方诸侯的安排向来是个问题,要知道以这些人的影响力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好的。
说白了,安顿得好全国顺利过渡到新中国。搞不好就会再度发生内战,原国民党部队虽然现在绝大多数都接受了整编,但是凭李、白等人的号召,想要发动一场内战并不是十分困难。
主席等人考虑到这些大佬们都曾经是手握重权的大将,一下子将它们的兵权和政权全部剥夺有点说不过去,因此主席等人认为先将这些人在行动上入党,然后再让他们思想上入党。
**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多的国民党官员都愿意参加**,甚至于战场起义,这决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包括主席等人在内的所有高层都认为只要阎锡山等人愿意参加**,那么肯定会真正的成为组织的一员。
关于这些人入党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不能草率,因为这些人毕竟都是原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干部,有的甚至于高居国民政府的权力制高点。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很多都曾经参加过对**的围剿,很多老红军老干部的亲人儿女也都死在了这些人的手上,可谓是仇深似海,因此吸纳这些人参加中国**必须得到全党绝大多数的党员的同意,不然党内很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分歧的。
第二件事也是迫在眉睫,第二次世界大战眼看就要结束了,现在德国已经垮台,小日本的末日也不远了,到时候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恐怕没有人之道。
但是有一点也可以想象得到,经过这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英国恐怕很难维系其日不落帝国的威名,苏联的快速膨胀必将引起美英等国的敌视,到时候中国该怎样自处就是一个问题了。
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干,那就是必须尽快完成建国大业,趁此机会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的承认。
之前曾经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么多的政权,不管合不合法已经全部垮台了,国民政府基本上已经土崩瓦解了,而各路伪满政府几乎是被马峥一手消灭了,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没有一个政权,**现在虽然实际上控制了整个中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小的地方政府,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即建国。
这次会议一直开了整整一个星期,最后形成决议,原国民党高级干部全部加入党组织,随后党中央对这些人的职务进行了调整,其中李宗仁不再担任西南集团军总司令,升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白崇禧担任副总参谋长。此外,还有大批军师一级的军官干部的职务发生了变化。
同时,此次会议还决定在五月底六月初进行建国,并举行开国大典。
为了做好开国大典这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马峥被主席亲自点将,任命为开国大典总指挥,负责整个大典的全部事宜。
接到命令后,马峥当即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罗政委等人,然后专心负责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
第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