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人机密-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达莱:“吃饭?有我吗?”

    丁丁:“有你,还有小杜。”

    金达莱:“怎么没有爸爸、妈妈?”

    丁丁:“明天晚上请所有的人,包括诸位。”

    金达莱:“这是什么条件?活像个阴谋。”

    “金金,你照办吧。”丁丁说完便走了。

    下篇

    34

    酒店,雅座。

    吴丁所请之人全部在桌前聚齐。但桌上空空如也。贺紫达满脸茫然:“搞什么名堂,开会也得给杯清茶嘛!”

    丁丁出现在门口,深鞠一躬:“谢谢伯伯,贺叔叔,谢谢大家。我想请你们见一个人,希望你们好好待他。”

    众人面面相觑。

    丁丁:“进来吧。”

    话音一落,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一身西装,未扎领带,气度不卑不亢。

    第一个认出他的金达莱尖叫着站起来。司马童也一下认出,虽坐着没动,但不禁脱口出声:“是你?!”

    “是我。吴文宽。”吴文宽平静地说道,并温和地向餐桌周围的人扫视了一圈。

    周天品怔怔,道:“是你偷袭过我们的军用机场?”

    吴文宽回答:“整个战争期间,不止这件事。”

    杜九霄:“我好像打中过你一枪。”

    吴文宽指了一下左胸:“子弹还在这里,因为离心脏只有两厘米,还没下决心动手术。”

    贺紫达冷言问:“你现在干什么来了?”

    吴文宽:“打乒乓球。”

    贺紫达:“打乒乓球?”

    吴文宽:“打乒乓球。”

    周天品:“对了,这方面,丁丁是他师傅。”

    突然,谢石榴发出一阵大笑:“哈哈哈……坦克、大炮的刚打了没几年,又打起了乒乓球!哈哈哈……”谢石榴的眼里居然笑出了泪。

    吴文宽依然显得极其平静,或是说十分平淡:“是的,打乒乓球。同样是奉命而打。”

    鹿儿显出了风度:“请坐下吧。”

    “谢谢。”吴文宽想就近坐在小碾子身边的窄位上,小碾子却说:“是他请你坐,你坐在他身边。”盼盼在桌下扯了小碾子的衣襟一下。小碾子还是说道:“两个败军之将坐在一起,岂不好笑。”

    吴文宽大方地在鹿儿身边坐下,看了鹿儿一眼,说道:“那么说,现在是两个胜利者坐在一起了。”

    丁丁坐在了小碾子身边。她把一直提在手里的一样东西拿起来,放在圆桌中央——是谢石榴当年给她的那个绿漆斑驳的旧军用水壶。

    丁丁:“这是老号长的水壶,里面是酒。而且是边境上的边民们最爱喝的那种‘苞谷烧’。在座的都去过那儿,该记得,边民们讲究不用下酒菜地干喝。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喝,才算是不掺假的兄弟。”

    众人盯住军用水壶,均明白了丁丁的用心。

    沉默了片刻,还是鹿儿先抓过军用水壶喝了一口。吴文宽从鹿儿手里拿过去,也喝了一口,然后将壶放回桌心。丁丁马上抓起连喝了几大口,辣得直呛。金达莱像是担心丁丁喝光了,抢过去喝了一口。杜九霄接着喝了一口。随之,周天品、司马童一人一口。盼盼喝完,将壶递给小碾子,同时另一只手在桌下又拽了拽,小碾子看看盼盼,看看已经喝完酒的人,接过壶,喝了一口。

    军用水壶又回到了桌子中央。贺紫达盯着那壶。谢石榴一直仰脸望着窗外的天。贺紫达终于伸出手去,拿过壶后,看了看吴文宽,看了看丁丁,说道:“你们两个人的喜酒,叔叔就不再喝了。”说完,贺子达一仰脖,“咕咚”灌进去一大口。

    众人望着仅剩下的谢石榴。谢石榴依然望天。良久,他站了起来,说道:“我老了。”接着,谢石榴朝门外走。

    众人起立,凭添敬意地目送。

    贺紫达忙追了出去。

    起立目送,并充满敬意者,包括吴文宽。

    夜,酒店客房臣大的席梦思上,丁丁与吴文宽颠簸在爱河之床。

    喘息渐趋平静时,昏暗中传来两人的喁喁私语。

    丁丁:“你是谁?”

    吴文宽:“你是谁?”

    二人轻笑。

    丁丁:“你姓什么?”

    吴文宽:“我姓吴。”

    丁丁:“噢,也许你爷爷的爷爷和我爷爷的爷爷是兄弟。”

    吴文宽:“不,也许是你爷爷的爷爷和我爷爷的爷爷是弟兄。”

    二人又笑。

    片刻,丁丁轻叹一声:“我真想到那儿去举行婚礼。”

    吴文宽:“我也是。”

    “你知道我说的那儿是哪儿?”

    “我当然知道你说的那儿是哪儿。”

    月牙渐渐游进一层乌云。

    火车站。

    吴丁、吴文宽坐在车窗前,姜佑生、楚风屏在站台上送行。

    楚风屏伸手理了理丁丁额边的发丝,话语中充满柔情:“丁丁,在我们的这群孩子里面,你是最后一个结婚的,难得你有这样的一片恒心。”

    丁丁的眼睛红红的:“我差一点儿就坚持不住了。幸亏老天爷送来一张人家垫屁股的报纸。不过,那报纸也说不定是我亲生父母送来的。”

    楚风屏笑笑:“我想是的。”

    楚风屏接着对吴文宽说:“文宽,你也不容易。回国后,代我和你姜伯伯问你父母好。”

    吴文宽亦很激动:“伯伯、阿姨,像丁丁这样的姑娘,我只是在传说里听到过,见到的,只有她一个。尽管我们可能继续两国分居,但我发誓,我要用我全部的生命,好好地珍惜她,好好地爱她!”

    丁丁幸福地偎在吴文宽的怀里。

    楚风屏欣慰地点着头。她拽拽姜佑生:“孩子们要走了,你也不说两句。”姜佑生感叹道:“还说什么?我服了,看来男人、女人的事,是这个世界唯一什么力量也挡不住的。”

    车头发出气势磅礴的吼叫。

    列车远行。

    姜家,客厅。

    楚风屏边为姜佑生量着血压,边道:“丁丁这一走,我这心里不知怎么搞的,既高兴,又空落落的……不太好,你又偏高。”

    姜佑生喃喃着:“丁丁他们真的是苦尽甜来了吗?”

    楚风屏也有忧虑:“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个人是牢不可破的。”

    姜佑生:“这一点儿,他们比我们强。”

    楚风屏:“你什么意思?”

    姜佑生苦笑了一下,末答。楚风屏也不再问,收拾着血压计:“我们总算可以向他们的亲生父母交账了。”

    姜佑生:“这话也不完全……乔乔好久没来信了。”

    公务员敲了敲门,走进来:“首长,邮局刚送来一份请柬。”

    姜佑生接过那张讲究得有些过分的请柬,看了看,念道:“朝鲜战争老战士恳谈会,本周周末九点半……什么怪提法,抗美援朝就是抗美援朝,什么朝鲜战争!又不光是朝鲜人自己打!”

    楚风屏:“哪发的邀请?”

    姜佑生:“市政府。”

    楚风屏:“那贺紫达也在邀请之列了?”

    姜佑生:“你马上就能想到他。”

    楚风屏略窘,掩饰道:“我是怕你们旧事重提,把人家的恳谈闹成彼此朝脸上吐痰!”

    边境的盘山土路。丁丁和吴文宽坐在一个壮族边民驾驶的手扶拖拉机上。他们剥着一把荔枝,相互朝嘴里填着,亲热得令边民频频侧目。

    边民终于忍不住问道:“二位少说也有三十五六了吧?”

    吴文宽笑笑:“不瞒你说,四十出头了。”

    边民:“你们刚结婚?”

    吴文宽:“正结婚。”

    边民:“头婚?”

    吴文宽:“好眼力。”

    丁丁:“有什么问题吗?”

    边民:“你们最好别太那个了,要不我这车驾不稳。”

    丁丁:“你少回头,小心扣你车钱。”

    丁丁、吴文宽笑。

    拖拉机路过一片山坡,坡上是一座烈士陵园。吴丁发现后,脸上的欢乐顿失。吴文宽也看到了,特别注意了一下丁丁的变化。

    吴文宽问边民:“离界碑还有多远?”

    “还有七八里吧。”

    吴文宽:“能不能快点儿?”

    “行啊。”

    拖拉机跑得快了一些。丁丁仍回头望着。

    不一会儿,拖拉机又路过一片陵园。丁丁的脸色更加阴沉。吴文宽掏出烟来,抽着。边民回头,奇怪地望了一眼这对突然沉默的情侣。又走了一截,眼前展出一大片白色墓碑,那些水泥浇铸的制式坟墓几乎覆盖了整个一座小山。

    丁丁突然叫道:“停一下!”

    边民:“还有不到一里路就到地方了。”

    吴文宽攥着丁丁手,也道:“我们抓紧走吧。”

    丁丁:“不,停下。”

    吴文宽看着丁丁,神色近似哀求:“丁丁,别停下来。”

    丁丁坚决地:“停车!”

    拖拉机停下了。吴丁跳下车,向碑林走过去。吴文宽垂下头,抓了两把头发,将行囊提下车来。他掏出钱,递给边民:“不用往前送了,谢谢你。”

    边民接过钱,十分迷惑,看着丁丁的背影,眨了眨眼,问:“你们在这儿和那边打过仗?”吴文宽不语,提着行囊朝路边的一块大石头走过去,把手里的东西一丢,沉重地坐下来。

    丁丁在碑林中走着,细细地看了几块标注着都是十九岁的阵亡者的碑文,然后退了出来。她走到大石旁,看了看吴文宽,不快地说道:“你不该坐着。”

    吴文宽伏身抽着烟,没有抬头地应着:“我为什么要站着?”

    丁丁:“你该过去看看。”

    吴文宽:“我们那边也有这些。”

    吴丁与吴文宽彼此看了看,各自提起东西,沿着土路向前走。一路无话。

    界碑上,国名分外醒目。丁丁和吴文宽站在碑前,已没有了想象中的浪漫和激动。他们朝那不到两米的石碑盯了很久。

    丁丁回头望了望侧后的一座青山,提议:“我们去那儿走走。”他们爬上那座山头。丁丁找到一棵木棉树,情深意长地抚摸着树干。

    吴文宽:“你认识这棵树?”

    丁丁点点头:“它叫钟小鸥。二十二年前,一个小男孩埋在这里,那时他才十五岁,比我还小一岁,是为了你们,被美国飞机炸死的。”

    吴文宽看看丁丁,道:“你很爱他?”

    丁丁:“那时还不懂得爱,但发展下去,说不定。可他却变成了这棵树。”

    吴文宽揽住丁丁的肩:“丁丁,别说了,也别再想了。”

    丁丁将头靠在吴文宽的怀里,良久,她喃喃道:“我错了,我不该选择到界碑举行婚礼……那么多没结过婚的钟小鸥,在这里瞪着眼睛,看着我和他们的敌人……”

    吴文宽也沉了沉:“……我们都错了,战场永远不是浪漫的地方。”

    丁丁:“快抱紧我,我害怕,好像心里有什么东西在落潮。”

    吴文宽紧紧地抱住丁丁。丁丁也回抱着吴文宽。但片刻之后,他们都显得有些勉强。丁丁渐渐离开吴文宽,轻声道:“文宽,我们……”吴文宽预感到什么:“……你说吧。”

    丁丁:“我们已经等了二十多年,就再等一等吧。”

    吴文宽沉吟片刻:“看来,男人、女人的事,也很容易就会被什么东西给挡住了。”

    丁丁:“我只是说,再等一等。”

    吴文宽:“好吧,我同意。”

    丁丁轻轻在吴文宽的脸颊上吻了一下。吴文宽也轻轻在丁丁的额上吻了一下。吴文宽庄严地说道:“记住,两天前我曾向你父母发过的誓。”丁丁郑重地点点头。

    吴文宽提起他自己的东西,走下山去。

    丁丁望着。直到吴文宽走过界碑……

    大雨如注。

    华夏楼酒店。

    停车场一角,雨地里蹲着三五个年近七十岁的老农。两辆轿车驶过,将泥水溅在他们身上、脸上,老农们麻木地抹了一把脸,并无怨色。

    车停在店前,立即有侍者开门。第一辆车走下几个政府官员,某官员亲自打开第二辆车的车门,走下来的是李兆魁与家骐。

    官员:“请,李老先生。”

    李兆魁与官员走进一个带套间的小厅。落座后,官员问侍者:“贺、姜二位首长到了吗?”

    “还没有。”

    李兆魁看了看手表:“快了快了,还有一分钟。”

    侍者上茶。果然茶未上齐,贺紫达、姜佑生先后出现在门口。官员慌忙寒暄、介绍:“到底是军人,分秒不差。这位是海外著名的建筑界巨擘李魁兆老先生,这位是老先生的乘龙快婿陈家骐先生。这二位首长是贺紫达司令员,姜佑生司令员,其他的都是政府的老熟人了。”

    姜佑生盯着李兆魁,似有面熟之感。坐下之后,姜继续看着李,李兆魁则面有愧色,不时偏脸闪避。

    官员:“这回李老先生回大陆,准备出资一亿元,支援国内‘四化’建设。如此气魄、豪举,足见先生一片爱国赤诚。”

    贺紫达问:“不是说今天谈谈抗美援朝的事吗?怎么,就是这几位?”

    官员忽然想起来似的:“哦,王秘书,不是还有几个老首长吗?”

    王秘书语焉不详地回道:“是有几个,照李先生的意思,是要邀请几个在朝鲜战俘营待过的,找是找到了……”

    官员:“人呢?快请呀。”

    王秘书急忙奔出门。

    李兆魁拄拐站起,走至门前肃立。官员:“李老先生腿不太好,还是坐下等吧。”李兆魁:“不不,一定要立等。”家骐过去扶李。李兆魁一把推开。

    贺、姜很注意地看着这情景。

    王秘书引领着那几个寒酸、狼狈的老农走进来。王秘书自己先难为情:“这几位就是……”官员颇为不快,低声责备:“怎么这个样子!”

    王秘书:“他们从四乡八壤分别赶了几十里路,一直等在门外……”

    官员正要发作,只见李兆魁深深地冲老农们鞠了三个躬,口里还不断念叨:“辛苦了,辛苦了,对不起……”官员马上换了一副脸:“还不赶快领老同志们去换件干衣服!”

    “算了。”老农之一说道,“你们要是不见怪,我们把湿衣裳脱了,光穿个小褂行不行?”

    李兆魁:“行啊,行啊。”

    官员也马上应和:“不会感冒吧?这样吧,赶快入席,先喝两杯,边吃边谈。”侍者挑起侧房珠帘。巨大的餐桌上已铺满珍馐佳肴。

    入座时费了一番周折,李兆魁不但不入主席,而且执意要挤在老农中间。最后主席空缺,贺、姜在次席一边一个,官员也挤在老农身边。

    稍安静下来,贺紫达朗声问道:“诸位都在朝鲜打过仗?”老农们垂头不语。贺紫达:“哎,怪了,今天搞的什么名堂,不是说志愿军聚会吗?”

    老农之一站起来:“首长,我们是志愿军,但我们不争气……被人家抓了俘虏。”

    贺紫达忙道:“坐下坐下,打过仗就是战友。”

    官员起身,准备祝酒,李兆魁站起,抢先举杯说道:“今天的开场,没有祝酒的话,只有罚酒、谢罪的话。”官员悻悻坐下。

    李兆魁:“诸位,实不相瞒,在下和你们一起在战俘营呆过,只是最后熬不住酷刑,没有与诸位一起回国。我是个孬种,是个叛徒!这杯苦酒我先饮了!”

    家骐忙制止:“爸爸,您的心脏……”

    李兆魁:“我哪还有什么心脏!”李举杯一饮而尽。接着李兆魁又倒一杯,举起欲喝,被老农之一夺去,倒在口中:“你一人喝光了,我们喝什么?”

    众人笑了。尴尬气氛为之略扫。官员:“对对,都喝,都吃……”

    老农们纷纷动手,伸臂探身,样子或贪婪,或猥琐。

    此时,楚风屏站在家中窗前,忧心忡忡地望着。

    如旋风掠过,桌上杯盘狼藉。一老农已醉,伏案大哭:“这几十年,我过的叫什么日子!军籍开除,党籍开除,攥锄把儿还得跟地主、富农挤在一起下地。你们看——”他指着胳膊上的一大块疤痕,“在战俘营被人刺了‘反共到底’四个字,一过板门店,老子就用刀子割了这块皮,可到头来,谁信得过咱?!”

    另几个老农垂泪的垂泪,叹息的叹息。贺、姜亦十分伤感。

    那老农“哇哇”大哭一阵,突然抓住李兆魁的胳膊:“妈的,当初还不如跟你一样,去他妈台湾,如今回国反成了大官都得巴结的座上宾!”突然,他身边的一个老农劈胸揪住他,“真他妈丢人!你要当狗,爬出去再汪汪!别他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让人家以为咱哥们都跟你似的,滚,桌子底下去!”老农用力一摁,哭者真地滑到桌子底下。其他老农一阵开怀大笑,顿扫浑身猥琐,个个俨然成了酒席主客,豪气逼人。

    又一老农居然猛地一拍李兆魁的肩膀:“老弟,在台湾讨了几个小老婆?老子不要你投资,只要你把老婆匀一个过来。哈哈哈哈……”

    再一老农端着酒,晃晃悠悠地洒了李兆魁一身:“他们都是粗人。我说两句,爱国不分先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接着,“哇”地一声,他吐了李兆魁一身。李兆魁愧疚难当。官员们气得面色铁青,又不好发作。家骐不知所措,紧张得目瞪口呆。贺、姜二人却稳坐一端,满脸开心。

    ——此事选自某台商还乡时的真实故事

    老农之一:“老弟兄们,吃饱了没有?”

    “吃饱了!”

    “喝够了没有?”

    “喝够了!”

    “走!”

    老农们拎起各自的湿衣服,架起桌子底下那个醉者,跟谁也不打招呼,朝地毯上啐了一口痰,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贺紫达不禁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赞叹:“真他妈是好样的!”姜佑生也赞道:“硬骨头!铁骨头!钢骨头!”

    这时,李兆魁突然“扑通”一下跪在姜佑生面前,大声喊道:“姜军长,您不认识我啦?我是李兆魁啊!”

    姜佑生人惊:“李兆魁?你……”

    “我是那个给您打过开水的李兆魁啊!”

    姜佑生“霍”地站起:“你,你真是那个爷爷还没去世,就给老人家带孝出征的李兆魁?!”

    “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