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的手腕依旧高明,撇去购舰之说,直指南边的药材大战。
“哦……商人逐利,药材市场近期有利可图,贝勒爷的花销不少,振威军这边也有用度,这事儿当不得什么大事儿!”
以李鸿章的身份地位,应当不至于参与到财货这样的事情当中,他参与进去了,也就是意味着药材大战,直接演变成了高层大战,振威军北进,本就是桂顺这边的示好之举,不然三十万振威军,总能分出十万八万到南边去的。
想来李诚有在那边动用振威军的势力行事,遭到了人家的忌惮。
“话是如此,但是,让振威军参与商场争锋,李二爷的器量狭小了些吧?”
看着李鸿章双眼微眯的样子,李大成也是脸色一肃,既然都说到这了,不妨把事情说得明白一些。
“振威军是为什么参与的?李中堂还是要问明白为好。大家都守着规矩,咱们的人定然也会守规矩的,你若是逾矩半步,那所有规矩就别要了!
玩不规矩的手段。老子多的是,现在南边只是杀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匪类,你们再这么闹下去,振威军的人未尝不敢杀一省督抚!
商场就用商场的手段,用土匪、用官面上的手段对付老子的人。你给那盛宣怀说一声,明天老子接不到南边的电报,就杀他全家!”
李大成心里也是憋着火气的,津门防疫之事,被桂顺的手下摆了一道,这边李鸿章还想给南边的人出头,他李大成不是泥捏的,振威军也不是泥捏的,商场都不用商场的手段了,他也没什么底限可言的。
信息通畅对于商业来说至关重要。南边的电报局把在盛宣怀的手里,无论他是否直接参与,收不到李诚有的电报这事儿都与他脱不了干系的。
以振威军手里的军械论,大清没谁是杀不了的,盛宣怀虽说是李鸿章的嫡系,但北洋的军队李鸿章现在调不动,调动了那就是找死,没有军队保护,谁能奈何振威军呢?
“你敢!”
李大成这边开口就悍然要杀盛宣怀,李鸿章也火了。这磕没法唠了,他这次来是为了说理的,可不是为了干仗的。
真照这位李二爷所说,杀了盛宣怀。那大清接茬就会大乱的,这事儿李鸿章觉得李大成不敢去做。
“敢不敢试试便知,中堂大人,话不投机,我就不送了!”
“你真的敢?
杀了盛宣怀,下面必乱!”
“乱不乱跟老子有什么关系?乱了更好。乱了也就有机会了。”
“小老弟,虽说这里只有咱们俩,但这话也不该说,这大清乱了,对你有什么好?”
“是啊!老子也不想大清乱,可有的人想呐!比如说南边那些人,商场上的手段玩不过咱们,就玩歪路子,这不是乱了吗?
对老子而言,大乱小乱是无所谓的,顶多南边再闹一闹义和团而已!”
“唉……再不这样吧……
让贝勒爷的人在南边与杏荪联手,两家同进退如何?”
“联手也不是不成,但双方红利要按出资多少来算,经营的事儿,我的人来管,官场那一套就别拿到生意里面了,在我这儿不好使!”
这恐怕也不是李鸿章此来的目的,跟官商合伙?出钱你出大头,管理没你的事儿,分红的时候看权势,这他妈就是官商,李大成跟桂顺现在还想着从别人身上掏钱呢?让别人掏自个儿的钱,李大成、桂顺不会愿意,李鸿章的眼皮子也没这么浅薄。
无论是谁,想从他李大成身上占便宜,都要拿出相应的代价来,拿不出来,好处没你的份儿。
“这……杏荪在南边的路子广。”
李大成的说法,显然不是李鸿章要的,捋了捋胡子,李鸿章继续开出价码。
“哼!这么说的话,振威军的人枪也该算作股份了?”
“你这小老弟啊……
将来你不是还要做纺织吗?杏荪与南边做纺织的状元郎熟识,在烟台,杏荪还有一个缫丝局,这些总能说的上话儿吧?”
盛宣怀的底细,李鸿章清楚,比财力,他那边看上去是不少,但真正的活钱却不多,桂顺有多少钱?京师遭难、津门遭难,桂顺怕是也发了横财吧?以出资多少分红,那这买卖还有什么可掺和的?买卖之中占不到大股,盛宣怀那边又怎么能跟桂顺拉上关系呢?
想及李大成之前的说法,李鸿章索性拿出纺织做筹码,这行业很赚钱,但是里面的弯弯绕也不少,这样的条件开出来,李大成的脸上越发的阴翳了,大清不成,坏就坏在这帮官商、商官的身上,有了他们,啥啥也发展不起来的。
“到底是年岁不饶人呐!
中堂大人老了!
你的路走了三十年走不通,老了老了怎么还看不明白呢?”
李大成说这话,就跟骂人差不多了,可李鸿章没有暴怒,只是颓丧的仰倒在官帽椅上,许多人怕是小看桂顺背后的这位李二爷喽……包括他自己在内!
“唉……
有些事儿不是如小老弟所想。都知道纺织赚钱,可为什么干的少呢?
英国人不让!英国人不让,朝廷就得限制纱锭的数量,这不是没办法吗?”
听了李鸿章的说法。李大成不屑的一笑,英国人还不让闹义和团呢!结果怎样?结果血乎淋拉的摆在津沽呢!
李鸿章这次来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钱,无非是这位在大清朝廷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江湖,看到了桂顺这边的变数。振威军势力很可能会取北洋而代之,如今的北洋已经算是四分五裂了,水师看南洋、新军看袁世凯,多了振威军这么一股势力,老北洋剩余的陆军就没啥拿人之处了,裁撤怕是指日可期呐!京师多了桂顺这么一个宗室,以后的局面,谁也不好预测。
盛宣怀那边与袁世凯不合辙,李鸿章与盛宣怀的位置,现在也处于变化之中。若他不在位了,他的势力就要依附盛宣怀,人走茶凉这也是定局。
现在这个时候,与桂顺结伙,对盛宣怀、对李鸿章身后的势力,都有莫大的好处,桂顺若是不西进山西,这事儿李鸿章不会出头,桂顺亲身去山西服侍太后行在,许多事情也就定局了。
对于揣摩老娘们的心思。李鸿章要比李大成熟练的多,老娘们现在要的是安稳,而桂顺势力的崛起,恰恰能让老娘们安然终老。该怎么站队,这老李看的也是很清楚呐!
“只想着好处,不想着办事,哪会有法子呢?只要一心想着去办事儿,怎么又会没法子呢?
中堂大人没办法这话说的好!老子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没办法!
南边的事儿咱们就不说了,该咋办就咋办。惹怒了老子,谁也别想好好活着,哪怕是避到了天涯海角。
听说中堂大人的子嗣都在使馆任职,这段时间还是筹措一些防瘟的药物送去为妙。”
祛瘟堂的事儿好办,盛宣怀与桂顺暗中往来的事儿也好办,就看那边怎么做事儿了,做不好,李大成也不介意暗杀几个督抚,虽说这年月的技术水平不高,但也不是没法子让几个督抚不声不响的暴毙,只要想着去办事儿总会有法子的不是?
“怎么?你想威胁老子?”
一听李大成提及自己的子嗣,李鸿章也急了,这李二爷果然惹不得啊!丧心病狂之人!
“不是威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津门的鼠疫,长芦的八国联军,有些事儿,中堂大人要自己去想呐!”
听到津门鼠疫四个字,李鸿章‘唰’的一下就坐直了,谈及子嗣,李鸿章也没有这么大的反应,想来,这位老爷子是想到点子上了。
“你!你!你这真真的是丧心病狂呐!”
抖着手指着李大成,李鸿章也不知说什么好了,津门鼠疫与八国联军、李二神将联系在一起,绝对没好事儿!
桂顺身后的李二神将是个威胁,这些日子李鸿章不是没想过除去这个祸害,可贝勒府的防卫力量,比紫禁城都要严密的多,暗地里出手,奈何不了李二神将。
从官面上出手,李二神将已死,桂顺又去了山西,这个时候提李二神将之事,只会让老娘们觉得有人不想看着桂顺上位,这样做事只会让桂顺更快的上位,上更高的位子,适得其反。
而且现在提李二神将未死之事,也容易在谈判桌上招致洋鬼子的反弹,经其事便是局中人,前次拜访,李鸿章给桂顺下了套逼着振威军不声不响的去了北面,谁曾想回头李二神将就给自己下了套,一来一去,两人算是打了个平手。
现在李二神将已死之事,在他李鸿章这里必然是要明确的,李二神将已死,桂顺在津沽一带有功无罪,只待太后回銮,桂顺便可平步青云。
桂顺的平步青云已成定局,李二神将又出了手,这次用的是鼠疫,想及这次振威军主动去津门防疫,想及在南边展开的药材大战,李鸿章也觉得有些不寒而栗,李二神将这厮真的是丧心病狂、百无禁忌啊!
一旦洋鬼子那边发了瘟,能有效防治鼠疫的药材值多少钱?金山银海不足以形容,祛瘟堂,倒是起了个好字号,此局,李二神将怕是要完胜了。
“哼哼!如津沽一样,没些悍气,怎么捞好处呢?”
“悍气?捞好处?
东三省、朝鲜、蒙古、伊犁、沙俄、诸洋鬼子、鼠疫!一旦事败,群起而攻呐!”
不用李大成细说,李鸿章依着难民北迁的路子,就可以推测出李大成行事的方向,传了鼠疫,后果太严重,怕是大清承受不起的。
“群起而攻?他们敢吗?”
“现在不敢,未必以后不敢!”
“给老子十年,让他们现在不敢!
给老子二十年,让他们以后想都不敢想!”
“大清如何?”
“嚯……您问我大清如何?自两广北进的时候您不是跟洋鬼子谈过吗?
您来说说大清如何?”
听到李鸿章提及大清,李大成又是轻蔑的一笑,当年曾国藩踏不出那一步,他的徒弟李鸿章也是一样踏不出,现在问大清如何?早他妈干什么去了?
前次李鸿章也说过,洋鬼子、革命党都跟他接触过,在两广与他们眉来眼去的时候,老李可曾想过大清如何?
“也是!”
想想甲午,若是当年能多购几艘新舰,若是淮军在朝鲜打的再好一些,或许……
想到这里李鸿章也只能无奈一叹,说到布局,他是老局中人,李二神将是踏着老局入新局的人,江山代有新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新老交替的时候,肯定会有许多的不甘、不愿,但大势难违。
遍观大清上下,在李鸿章眼中,可用之人除了一个三心二意的袁世凯,还真没别人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可以沟通中外的李二神将,未来局势难测啊……
沟通中外,这话是好说,可数遍了大清,能下这盘棋的人,真是没几个,内政,说句不好听的,给狗栓个饼子也能干内政,而今大清最缺的就是能平衡外患的人,袁世凯在朝鲜干过,有这样的经历,可这横空出世的李二神将,这些经历是哪里来的?这事儿也是个迷局呐!(。)
第一百六十三章 十年造舰计划(上)()
“中堂大人,咱们凑到一起,还是说点正事为妙,无论是鼠疫还是大局,都不是咱们能控制的了的,中堂大人的岁数不轻了,有一天没一天的活。
我这边也是一样,不定伤势复发也就没了,即便伤势不复发,就冲我在津沽做的事儿,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儿,说不定出门就磕台阶上死了呢?
购舰乃是大事,有了战舰,咱们在海上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即便不如诸洋鬼子,雄视南洋也是要的!
此次津沽大战,越南来了人,属国之人竟敢带着步枪火炮踩在我泱泱华夏的国土之上,谁给他们的胆子?
咱们被东洋倭奴欺负也就罢了,再被南洋番奴欺负了,就不要再做人了,做洋鬼子的狗奴才多好?打狗还的看主人不是?”
涉及利益,许多事儿也不是李大成跟李鸿章能定的,就跟桂顺一系的那些王八蛋一样,上面说上面的下面说下面的,无利不起早,南边的盛宣怀若是识相,不妨合作一把,不识相,生死相搏也无妨,李大成不怕这些的。
“唉……
你这小老弟还真是有心了,老夫看你有成大事的样子,我来问你,没了大清,你做什么?”
坐金銮、坐银安,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坐上了那个位置,气儿不顺呐!举国天下,岂是那么好平衡的,处一时一地,自可笑傲公卿,坐上去了,就是天下泱泱众生的奴才。
老师曾国藩为什么不反?他李鸿章为什么不反?不是没机会,也不是没本事,而是不敢!反了又能如何?反了天下反不了手下,弄不好还得成别人的垫脚石,皇帝,笑话!人人都说满朝臣工是皇家的狗奴才,谁才是真的狗奴才呢?这事儿不好说,也说不好。
“自然是要做买卖的?”
李鸿章说的是什么。李大成自然听得明白,坐上去了就真的是说一不二的?错了!政治终是为利益服务的,大清的利益何在?贪官污吏跟官商、商官,这样的怪圈。踏进去了就别想着再出来,对谁都一样。
在这个圈外做买卖是不容易的,李大成为什么要扶持桂顺,还不是为了这层若即若离的关系?
“做买卖?拿着枪架着炮做买卖?”
老李的眼神不错,一语中的。振威军跟桂顺就是李大成能安然站在圈外看戏圈钱的依仗,没了这些,还做个屁的买卖,不如投了朝廷做个狗奴才。
听了李鸿章的话,李大成暗笑了一下,雇佣军也是很大的一笔买卖,以后世界乱了需要枪炮的地方多了去了,拿枪架炮如何做不得买卖呢?
“拿枪架炮未必不能做买卖!”
听了李大成的说法,李鸿章不由的失笑了,年轻人呐!做这样的买卖与篡国何异?这小子是要做曹操吗?挟天子令诸侯。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这是大乱的开端,你李二神将做了曹操,下面的人也就都想做曹操了,这还不如直接篡国呢?
李鸿章抖着胡子,边想边说,若李二神将真想这么干,留不得!
“紫禁城里坐着的干什么?自由自在,这不是什么好事儿,枪杆子没了约束。只是大乱的开始!
小老弟,有些时候,就该顺天应人呐!”
“这话不错!顺天应人自可坐稳了,坐不稳。那是他们自个儿有毛病!”
李鸿章对于满清的见地算是高的了,他知道该做什么,说到这,李大成的心里也有些模糊,事情还没做呢!他就感受到了放下的不易,真要是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将来他会放弃吗?跟着他一起搏杀的人会放弃吗?怕是不易!
“小老弟,刚刚你的话还挺实在的,现在么?糊弄老李呢?
说说,你想干什么?”
李大成眼中短暂的迷茫,被李鸿章捕捉到了,终是岁数不到,大清这盘棋,他是下不下去了,这次的和约签了,恐怕两广也呆不住喽!这李二神将委实不错,大清用不到他,但这天下用的到他,大清至今,已然积重难返了,许多事儿李鸿章心里也很明白,只是许多时候,雄心万丈也得低头做事儿呐……
“富国强民吧……”
或许是吧?在李鸿章这样的老人精面前,李大成也不避讳什么,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是有许多关隘的,就说桂顺这帮手下的,未来自己的手下未必不会如此,这事儿糊涂。
“嗯!富国强民吧……
这事儿说来容易做来难!
洋务三十年,不就是为了富国强民吗?
可惜!可叹!办了洋务,还不如不办呢!
打了长毛贼又来了洋鬼子,富国强民我老李是没看到,条约签了无数,赔款割地无数,口岸一开,烟土肆虐。
办了三十年的洋务,好东西咱不是没有,可怎生就办的贫国弱民了呢?”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李鸿章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壮士暮年,他也有疑惑的,三十年披肝沥胆办洋务,甲午一败,大梦成空。
甲午一败,不独败在朝廷身上,若北洋有李二神将一分本事、一分悍气,足以捍卫朝鲜不失,有北方诸军港在,小日本的战舰再有针对性,再多上几十条,也撼动不了他李鸿章布下的北方防御圈。
谢家所炮台、杨峰岭炮台、龙嘴庙炮台、鹿角嘴炮台、柏顶炮台、黄土崖要塞、赵北嘴要塞、北山嘴要塞、祭祀台要塞、黄岛要塞、刘公岛要塞、威海卫、旅顺,这些炮台、要塞,装了多少门克虏伯大炮?数都数不清!
以巨炮之火力、以要塞之坚固,莫说几万人,就是几百人也能拒守这些炮台要塞,对抗几万人呐!
海陆配合,只要引小日本的舰队到了炮台的射程之内,多少军舰打不沉?
这些个炮台要塞是怎么丢的?说出来李鸿章也觉得羞愧,多半一炮未发就丢了,这他妈什么样的军队能干出这等事儿?
甲午战前,自个儿求爷爷告奶奶,那翁同龢。就是拖着北洋的军费不发,若是在开战之前,多购置几艘新舰,就能保北洋舰队不失。甲午战局,也未必如此呐!
皇族王公只顾贪钱享乐,淮军精锐不堪一击,朝廷大臣因私废公,甲午一败。现在回看也还是必败之局。
他李鸿章也贪过,也枉法过,也大不敬过,但是,他数次起落有韧性,跃马疆场有血性,封疆直隶后,虽说安乐了一些,可他也一直是在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办事呐!
都说他李二先生是汉奸、是卖国贼,可和约怎么签。嘴皮子说了不算,战场上说了算,任你再锱铢必较,战场打不赢,如何谈的赢?他也拿过洋鬼子给的贿赂,可拿不拿结果有什么两样吗?人家想要的你就得给,不给人家会打你的!
在李鸿章看来,翁同龢那样的比他这个汉奸、卖国贼,更为可恶可杀,可是人家文章做的好呐!有道是文章千古事。打了败仗,人家不一样还是有个好名声吗?他又是为了什么?辛苦一生,就为了一个天下第一汉奸骂名吗?
李大成被李鸿章说迷茫了,李鸿章自个儿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两人在亭子里漠然对坐了好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