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也是,能出海讨生活的女人,又怎么能不彪悍呢?
第二天,德国人那边就给了答复。说是要看看振威军的调动,听到这样的答复,虽说不能明确是谁提的这个说法,但李大成觉得。这个要求肯定是托尔博尔提出来的,罗尔曼直了一些,没有托尔博尔那么阴险。
调动振威军,对李大成而言不难,但真的调动了齐世铎的一万多人马,他也就别想离开胶澳了。一旦自己可以调动超过德军人数的振威军,对胶澳的威胁太大。
“存义,你走一趟,让齐世铎派一千人马,最好是不怎么熟练的新兵,另外从胶州府调动万余百姓,让他们走一趟胶澳。”
不调动,就没了诚信,真调动了就没命了,调一千人马一万百姓,这个威胁不到胶澳,军人跟老百姓,德国人应该分辨的出来,若是猜中了,以后德国人就离不开他了。
又是三天的时间,李大成口中的振威军来了一趟胶澳又很快撤走了,德国人那边也有了结论,一个买办的生死,不足以影响德国人对在华利益的追求,接下来的谈判,胶澳总督府置身事外,与李大成谈判的人,变成了铁路公司的人。
徳属山东铁路公司的总办锡锡勒巴,还不足以勾起李大成谈判的兴趣,这货跟詹天佑的位子差不多,虽说名为总办,但实际上也就是个技术负责人,跟他傻乎乎的谈买卖,只怕李大成许出的条件再优厚,这位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胶澳总督府的人不谈,铁路公司的人没资格谈,拒绝了跟锡勒巴谈判,李大成也在等着有资格有分量的人跟他谈。
胶澳总督府管得是政务跟军务,铁路公司管得是技术与经营,真正在胶澳这地盘上做主的是德清公司,一个由银行跟跨国公司组成的辛迪加机关,他们才是说了算的那一个。
第四天的时候,正主才出现,是一个自称为卢卡斯的德国人,这位会几句中文,但交流起来用的还是德语跟英语,李大成没心思跟他们用英语交流,弄个翻译,他说起话来更为轻松一些。
“卢卡斯,你真是说了算的那一个?现在的代理总督罗尔曼我不喜欢,对于咱们之间的合作,他是个障碍!”
双方互相介绍之后,李大成也不遮掩,罗尔曼这个代理总督太过跋扈了,而且他只是个军人,不适合参与政治,无论对李大成还是对胶澳的德国人,罗尔曼这样的人都不适合坐在胶澳总督的位置上。
“李先生,先谈合作!”
听了翻译的话,李大成看了看一脸深沉的卢卡斯,这位也是个不好对付的主儿啊!
“可以!
德意志有跟我合作的资格,但我有没有与胶澳合作的资格,还需要验证!
怎么验证呢?用实际行动来验证!
之前的接触,我已经听说了你们计划中的胶济铁路竣工时间,至少需要三年,而我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内,帮你们完成这个任务。
这你们恐怕是不相信的,所以,胶州城到塔埠头的铁路,需要修一修!塔埠头码头也是需要修的!
一个月铁路竣工通车,最多四个月的时间,码头可以停靠船舶,这就是我的实际行动。”
听完了翻译的说法,卢卡斯对于李大成开出的条件不置可否,李大成等了好一会,卢卡斯才开口。
“这会触及我们在山东的利益!”
“再加一条胶沂铁路呢?”
“跟胶济铁路一样吗?”
“想什么呢?路权、矿权都没有,你们只有通行的权力!”
胶济铁路是条约铁路,铁路沿线三十里,德国人有采矿优先权,有和约在,这个李大成没法争,但以后的铁路不会这样了,在胶澳的这几天,李大成看了几份地图,也了解了一些德国人的构想。
胶济铁路、胶沂铁路,就是德国远东高参李希霍芬为德国制定的侵略计划,胶济铁路得以执行,胶沂铁路胎死腹中,李大成拿出了胶沂铁路,卢卡斯的兴趣果然大了一些。(。)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用我不成(七)()
“没有路权、矿权,胶沂铁路对我们就没有意义了!”
听了卢卡斯的答复,李大成笑了笑,想什么呢?经过津沽一场血战、经过一场鼠疫之后,以后这铁路的路权与矿权,就不再那么容易会轻易交到洋鬼子手里了,和约铁路,没有战争,大清朝廷也不会轻易建设的。
“真的是这样吗?若你一心想着和约铁路,那胶济铁路也很难竣工的!”
“李先生,你在威胁我们吗?”
“唉……算是吧!
算了,先不跟你谈这个,咱们先谈谈生意,修铁路所用的物料,你们卖不卖?
修铁路的时间,我也让你们看看我在山东乃至于大清的影响力,我修铁路的时间,无论是你们的铁路还是矿场都会停工的,你们德国人的军队,也踏不出胶澳半步!”
听了李大成的话,翻译那边难做了,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翻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哪是谈买卖啊!分明就是威胁。
“就照我说的翻,措辞不妨激烈一些。”
有了李大成的点拨,翻译将李大成的话完整的翻给了卢卡斯,听完这话之后,卢卡斯脸上的笑容有些轻蔑。
“不信吗?
不信咱们就试试!
先卖给我物料,我让你们看看老子的手段!”
回以同样轻蔑的一笑,李大成还是紧抓着铁路物料的事儿不放。
听了这个说法之后,卢卡斯还是满脸轻蔑的笑容,让翻译给了李大成一个数字。
“五百万马克太多!
这样吧!
你们的物料也就一百五十万马克左右,若我一个月之内能完工,所有物料,一百五十万马克,若我一个月之内不能完工,所有物料五百万马克!
与我们以后的合作相比,三百万马克根本不值一提,卢卡斯。你看这样的条件如何?”
单线八十里左右的铁路,五百万马克的物料费用,卢卡斯这是狮子大开口了,胶济铁路胶州段。一里铁路的造价,大概在五万马克左右,合一万五六千两银子,这还得登去小半的人工费用,单物料费用就五百万马克。卢卡斯显然是在宰人,一里铁路的物料费用,也就两万马克左右,李大成出的价格,才是个公道价。
“两百万马克!但是,五百万马克你必须一次性支付,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完工,三百万马克原数奉还。”
点点头,认可了李大成出的赌约,卢卡斯稍微加了点。二百万马克,李大成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必!这样吧!五百万马克我照给,若一个月之内完工,剩余的三百万马克,按照市价换成枪械,这笔钱,应该可以买到一万五千条毛瑟步枪。
你们的护路队,以后也用不着了,可以参照威海卫的英国人,建一支华勇营护路队。这个我来筹划,这批枪械,就作为护路队的武器吧!”
卢卡斯应了,李大成又加了一个条件。剩余的款项换步枪,别人或许没这个能力,但德清公司有,别说步枪了,就是军舰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商品。
“这个条件以后再谈!”
“不用等以后了,铁路建设之中。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不用以后谈,你会很快点头的,罗尔曼那边也会很快焦头烂额的,我不喜欢他!”
两人谈好了生意,付款在上海进行,来来回回几份电报,李大成轻松的就完成了付款的事儿。
没有和约没有收据,李大成就这么将五百万马克,转入了上海的德华银行,卢卡斯问李大成怕不怕他们毁约,李大成笑了笑,也给了卢卡斯答复,说是他们很快就知道能不能、该不该毁约了。
回胶州,李大成要坐运送物料的火车,在码头货场见了堆积如山的铁路物料之后,李大成也在打着主意,可惜铁路这玩意儿,现在他还不打算玩,时间早了一些,等桂顺在朝中的位子再稳定一些,办铁路的差事儿还成,现在做,只怕南边的盛宣怀会坐不住的。
物料运输,先要装车,一列火车停在港口货场,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装完货物,这个速度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等待装货的时间,李大成也在车站周围转了转,胶澳这边一共有六辆火车头,一百节拖盘四十几节车厢,若是好好谋划一下,十多天时间,运完所有物料,也是有可能的。
顺带买下第一辆火车,李大成坐着自己的火车,从胶澳回到胶州府城,回来的第一时间他就找到了詹天佑、杨士琦、齐世铎。
“眷诚,组织一万壮丁,去胶澳装车,十天之内,将所需物料运抵胶州,铁路筹划的事儿,要赶快,十天之后,咱们奠基!二十天之内,铁路必须完工!
杏城,起胶莱青沂四府壮丁的事儿,你还得下一份政令,这次有多少人,老子要多少人!
齐世铎,聚集胶莱守军,将所有在胶莱境内的德国人,礼送回胶澳,胶济铁路以及沿线矿场,不许任何大清百姓为德国人出力,想要生计就来胶州府!铁路及矿场,你也要看好了!
另外出三千人马,守在胶澳一线,咱们只守条约划定的属于咱们的地界,从防线成型到铁路竣工这段时间,不许任何外国人进出!”
听着李大成霸气的将令,詹天佑、齐世铎摩拳擦掌的应下了,而杨杨士琦就是满脸的苦涩了,这是要开战吗?
“二爷,洋人不寻衅,咱们岂可先寻衅?”
礼送德国人回胶澳,不许德国人的铁路、矿场开工,这就意味着要开战啊!这样的责任,杨士琦是担不起的。
“杏城,老子就是要在胶州给天下官员立个典范,自津沽战后,咱们可以与诸洋鬼子平起平坐了!
修铁路这事儿,老子不许任何人挡道,你也一样,挡了老子的道,老子管他是谁,必杀他满门!
你若是觉着自己不成。让袁世凯来!”
就跟说的一样,无论是修河、修路还是做买卖,李大成都当做是一场战争,战略他拿出来了。谁执行的不好,他就会军法从事。
有了李大成的命令,詹天佑那边进展很快,七天的时间,就将铁路所需物料。运抵了胶州货场,而德国人那边,却在经历着严冬,自津沽大战之后,德国人在山东全线受挫,铁路停工、矿场停工,胶澳唯一可以运转就只有运送物料的列车了。
德国人派往各地的工程人员、护路队,也被振威军送回了胶澳,因为津沽一战的缘故,胶澳的德国人本就在收缩防御。外面的军队并不多,最多的也就是几十人的小队而已,被几千人围住,他们自然是不会反抗的。
除此之外,齐世铎的人马也在《胶澳边界合同》所议定的大清国土之内建了阵地,将胶澳租借地给封锁了。
这些消息没有传的沸沸扬扬,胶济铁路以及各处矿场,大多都在停工之中,所余的技术人员以及护卫人员不过几百人而已,没有武装冲突。没有人传播消息,这事儿也就成了李大成跟胶澳当局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物料到齐之后,胶塔铁路全工段开始施工,对于胶塔铁路这个名字。李大成是不支持的,他的说法是码头支线,这样听来规模就小了很多,弄个胶塔铁路,传出去,人们还不知道会怎么揣测铁路的规模呢!
全工段赶工。速度有多快,第一天的时间,铺设了近二十里的碎石,枕木铺了大概五六里,铁轨铺了两里多,这样的速度,李大成觉得十天半月,这铁路也就差不多竣工了。
为了加快速度,詹天佑这边也取了巧,直接在原有的道路上铺设铁路,全线至少十五万人,按照夯地基、铺碎石、放枕木、放铁轨的次序,七天时间就铁路就有了大概的样子。
剩余的八天时间,詹天佑带着不多的技术人员,吃住都在铁路线上,一点点完成了铁路的调整,十五天时间,百多万工时,詹天佑口中的胶塔铁路全线贯通。
之后的五天,詹天佑让重载的火车在铁路上来来回回,做完了最后的调整之后,胶塔铁路交工。
“眷诚,不错!说二十天就是二十天,真是不错!”
在德国人的见证下,铁路交付的一刻,李大成也不吝赞美之词,这次的活儿干的漂亮!
“二爷,这次修路,有太多取巧的地方了,真正修路比这个艰难一些,不过二爷说的全路段施工的法子,倒是给了我一个快速修铁路的好法子,只要会修路的人多一些,一年一条几百里的铁路,也不难修!
二爷,这铁路虽说取了巧,但却最适合塔埠头所用,这样的铁路易于维修,一旦有了海潮,即使全线损毁,修复也在扎眼之间。”
码头支线虽说建的仓促而粗糙,但詹天佑这边也是有过论证的,胶州府这边临近海岸,每隔五到七年就会有一次大潮,面对大潮,再坚实的路基也禁不住长时间的浸泡,简易铁路于简易的塔埠头码头而言,也算是相得益彰吧……
“好!好!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胶州湾里必然要建起防波堤的,到时候,咱们再正正经经的建设一番。”
无论是码头还是铁路,对李大成而言都是临时的,具体怎么改建,要看以后的发展,或许依靠塔埠头港,那边的几千顷荒地可以变成一个工业区,那样一来,就要大建基础设施了。
现在对李大成而言,压服了德国鬼子更重要一些,有了二十天建成的铁路,有了振威军的压力,相信卢卡斯也会做出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决断,拧巴着来,吃亏的只能是德国人。
詹天佑这边的码头支线二十天建造完毕,李大成直接下令振威军解除了对胶澳以及胶济路沿线的封锁,振威军还不足以震慑住整个德国,充其量也就能在山东威胁到德国的利益而已,这不算是秀肌肉,只能算是呲了呲獠牙而已。
若胶澳的德国人想要尊严,合作自然无从谈起,接下来的事情就棘手了,想要再次慑服德国鬼子,就只能通过小规模的战争手段了。
若德国人顾及利益,李大成这边的机会也就大了,尊严与利益,德国人作何选择,李大成也无从得知。
这两种选择,对德国人而言,只能是对半开,之前的德皇太嚣张了,就冲那嚣张的模样,答应合作的几率就不大,但李大成给出的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短时间之内修成胶济铁路,胶澳殖民地就能进入快速发展期。
究竟怎么选,李大成不能帮德国人决定,他只能逼着德国人选择他指的路而已。(。)
第二百三十章 不用我不成(八)()
连带运输物料,塔埠头支线的建造也只不过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码头支线通车之后,德国人那边也很快有了反应,邀请李大成再次前往胶澳。
这样的邀请,李大成自然不会答应,没呲獠牙之前,他可去胶澳,现在合作还没有进行,两者之间的关系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现在李大成对德国人的威胁远大于利益,这个时候傻乎乎的孤身入敌营,就真是找死了。
即便大部分德国人同意合作,万一有几个不开眼的激进分子对他进行暗杀怎么办?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万无一失的。
但李大成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合作,没有谈判,怎么进行合作?胶澳李大成去不得,但塔埠头,德国人却是可以来的。
新建的塔埠头码头,距离货场十多里路,算上延伸的滩涂,舰炮是打不到老码头货场的,在老码头货场进行谈判,对双方而言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将这个消息传给胶澳之后,卢卡斯那边的反应很快,铁路竣工后的第二天,他就跟胶澳驻军司令托尔博尔乘坐炮艇,来到了塔埠头老码头货场。
“与胶济铁路一样通过胶沂铁路的方案,我们之间就可以合作!”
老码头货场海神庙之中,卢卡斯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用英语说得,李大成听的清清楚楚,这算盘打得真是精妙啊!
“卢卡斯,知道我为什么找你们德国人合作吗?
茶不错,六安瓜片,在你们本土是喝不着的,咱们边喝边聊。”
提出了问题之后,李大成推了推面前的茶盏,示意卢卡斯喝茶。
“我们可以给你们带来科技与文明!”
李大成的话经翻译之口说给卢卡斯之后,卢卡斯就用英语回答,显然他想要一场两人之间的直接对话。
“或许是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们若想在远东取得利益。不用我不成!
你们可以试着不与我合作,或许三五个月之后,你们就可以知道,胶州湾并不是你们口中的多拉多。而是一座深不见底的泥潭地狱!”
不用我你们就办不成事儿!这就是李大成的豪言,多拉多一词,也是他上次去胶澳听说的,德语的意思是理想中的黄金国,嚣张跋扈的德国人有这想法真是荒谬。现在已经不是马可波罗的年代了,而是群魔乱舞的年代,黄金国度,这世上哪有呢?想要不付出足够的利益得到黄金,见到的必然是血火地狱!
“你们不怕战争吗?为了帝国在远东的利益,我们不介意再发起一次远征,罗尔曼总督,就是这一论调的坚定支持者!”
威胁,往往是外强中干的时候,找回面子的狠话。多半时候都不具有可行性的,听了卢卡斯的威胁,李大成不屑的一笑,给他算了一笔账。
“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最愿意看到你们德意志帝国大举出兵远东呢?
英国!刚刚经历了布尔战争的英国!
大清的西南有法国人的势力,你们不能在西南用兵;长江口岸是英国人的地盘,你们一样也不能用兵;你们能用兵的地方,也就剩了胶州湾跟渤海湾。
渤海湾你们能进兵的地方就只有津沽一带,上一次你们的远征军在津沽吃了大亏,再战。恐怕不会选择津沽了吧?
那胶州湾就是你们唯一的选择,你们有胶澳作为前哨站,胶州湾也是最适合你们进攻的地方。
跨海而来,英国人不会阻拦你们。要殖民、要征服,你们就要登陆,一旦登陆再厉害的战舰也失去了作用,没了战舰的优势,你们德意志帝国的陆军,比我大清的陆军有多大优势呢?
炮火优势肯定是有的。但这种优势能不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