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0-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沧州府的支持,郎中们也到了,辟瘟丹、行军散这样的药剂,算是府库常备的避瘟药剂有现成的配方,只要有了药材药物也不是惆怅。

    沧州府骨伤坐馆大家王亭祥,也带着孙家爷俩来了,李大成在外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要是听不到才怪呢!

    “好小子,听说你讹了沧州府的三大帮?”

    见了面,王老头就给李大成竖了个大拇指,江湖帮派有好有坏,但多半的身家都不清白,真正清白的江湖人,做的都是押镖、授拳的营生,在王亭祥看来,帮派也是个下作的营生,该着讹诈他们,自己的医馆每月也有五两的份子钱呐!

    “不多,要了他们三十几万银子,俺真想他们不识相啊!可人家没给这机会!”

    这话李大成说的是真话,沧州府的大爷们手里怎么也得有百十万家财,给三十万便宜他们了。

    “你啊……刀伤散老夫给你配了一百斤,用的是最好的道地药材,价格自然不菲十八两银子一斤,承惠一千八百两!”

    “成!给您两千!

    王老先生,您会诊脉吗?”

    不言不语就给配了一百斤刀伤散,这里面是有情谊的,李大成当然不会让王亭祥吃亏,与银子相比,刀伤散更重要,这才几天的功夫,身上的伤口已经不影响行动了,刀伤散确实是好药!

    “那老夫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诊脉?可是伤了?”

    两百两对王亭祥来说,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收下是情谊,不收情谊就没了,收下了银子,王亭祥问了问诊脉的事情,若是内伤可不好治啊!

    “不是我,是他!钱老八,过来让王老先生给你把把脉!”

    指了指一脸蜡黄的钱老八,这真是保命的手段啊!有这货在身边,哪个想玩近身斩首,就要试试钱老八的那双铁掌。

    “哦……看面色,是肝枢出了问题,抬手!”

    细细的给钱老八诊了下脉,王亭祥的脸色先是严肃后是放松,看来应该没什么大碍。

    “肝气郁结、心气瘀滞,没啥大事儿,喝几剂补泻汤当无大碍!”

    说完王亭祥给开了个药方,算是完事儿了,收拾起药箱,就要下去为难民义诊,这难民营也是郎中们搏名声的好地方啊!

    “王老先生,可否给他开几副药膳?”

    “哟……你小子明白啊!成了,这就来!这几个方子吃上十年八年,以他的脉象能活到八十!”

    “多谢王老先生了!”

    “客气啥!你小子做的不错,有些事儿啊!也就现在能做,快些离去为妙!”

    “知道了!”

    送走了王亭祥,李大成又找来了几个郎中,轮番为钱老八诊脉,结果大同小异,开出的药方也差不多,药膳也就是那么几种,看来钱老八这货的病秧子像,是练功练出来的,身体绝对健康。

    “大成,找个地方咱爷俩唠唠……”

    瞅准了时机,孙守业给李大成递了话,这小子闹的有些过了,谁敢想这小子敢聚民围城啊?

    “成!”

    带着孙家爷俩进了自己的帐篷,不等孙守业开口,孙家丫头就乖巧的递上了一个包袱。

    “衣裳?”

    “嗯……”

    “丫头,那边有几匹湖绿,带回去让沧州府的裁缝给做几身衣服,到了天津卫穿新衣服才脆生!”

    “好……”

    有孙守业在跟前,孙家丫头有些拘谨,不声不响的包好了几匹湖绿,她就开始打量李大成的住处了,乱糟糟的要收拾一下,说动手就动手,孙家丫头一忙活,孙守业这边就开了口。

    “大成,这事儿莽撞了,人怕出名猪怕壮,你在沧州府做了这一出,京津的高人都会注意你的。”

    聚民为乱,不管是朝廷还是江湖都会关注的,朝廷怕你造反,江湖看的是机会,若是他们有样学样,这大清还得来一场太平天国啊!

    “不会!俺给他们演了出戏,沧州府的官员们,可能把俺当上面下来的贝勒了,傻乎乎的真逗!

    难民营这事儿,功劳俺给了沧州府的官员,俺的事儿,他们给朝廷的奏报里是不会有的!”

    “嘿!这招高明啊!好!这就好啊!”

    听完了李大成的解释,孙守业咂摸了好一会儿,这招真是越想越神,绝了!这山东小子,算是把朝廷上上下下的门道摸了个遍,人马就摆在朝廷的鼻子底下,可朝廷连一丝味道也闻不出来,能蒙朝廷的只有下官了。

    “孙大伯,讹沧州府大爷们的时候,他们给了俺这把刀,你看他们是好意还是歹意呢?”

    用什么刀关系自个儿的命,当然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儿了,别人送东西给你,只有两种意图,一是好意一是歹意,这么好的一把刀,沧州府的那些大爷们舍得出手,在李大成看来无非是想让自己拿着上战场,鬼头刀大而慢,刀是好刀可就不知是想要谁的命!

    “好刀!真是一把好刀啊!真正的百炼钢宝刀!能使这宝刀的人,膀子上怎么也得有个三五百斤的气力,不然玩不了,拿着就是个死!错非去当侩子手!

    怎么,你小子想玩这个?”

    抚了几下刀身,试了试刀刃,孙守业本想挽个刀花的,但想想刀的重量也就怂了,以他的臂力、年纪,挽不好胳膊就废了,平白的让人耻笑。

    “能玩?”

    “就看你下不下功夫,你小子的年纪不大,体格也不错,舍下几年的功夫,玩它应该不难!”

    “几年啊?”

    一听几年,李大成就蔫了,一枪在手,再好的刀他也不要,废上几年的功夫练这个,太浪费生命了。

    “我说的是成好手!若是跟短朴刀那样玩,三五个月就成了!刀这东西,主要还是要熟练,这鬼头刀是双手刀,单手用自然很难,但双手用这刀也不算太重!

    瞧着!”

    说完,孙守业双手举刀,给李大成演示了一下,记住了孙老头子手脚的配合,李大成也跟着走了几遍,孙老头子教的东西依旧简单,竖劈、横斩、上撩、直刺,只不过是多了一些步法的配合而已。

    但就这而已,却让李大成找到了用刀的诀窍,手脚配合拳法里讲究这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拳不学步只是花架子,有了步法配合拳法才厉害。

    任你的拳力再大,打不着人或是一下让人家给干倒了,屁用没有!步法,一是为了躲闪,二是为了进攻,手脚配合好了,才是真正的拳法、刀法。

    之前与马文轩搏命的时候,李大成吃亏就是吃亏在了不会步法,不然马文轩能不能伤到自己还难说呢?

    孙老头子的演示,除了刀刃上的动作之外,鬼头上的两个金角也是武器,每每抬刀挥刀,孙老头子的双手都要顿一下,起初李大成没看明白,接过鬼头刀,自己演练的时候,他发现这鬼头的双角不是金子的,而是一对铁角,只是鬼脸部分是黄金制作的,这对铁角是用来打人的。

    想明白了铁角的功用,孙老头子运刀时那一顿,就成了杀招,这是近身作战的招数啊!

    “不错!小子挺有悟性的,老汉再去看看你谋划的营地,记着多练、多吃,半个月,这双手刀你就能玩了,至于单手,没个几年的功夫,难!”

    说完孙老头子丢下自家丫头遁了,这老东西还挺有眼色的,望着孙家丫头整理东西时,不时扭动一下的后身,李大成心里一热慢慢靠了上去。

    “呀……我爹在呢!”

    先是一声惊呼,孙家丫头又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走了!”

    “走了,手也不能往这放!”

    咸猪手拍掉了一次又来一次,孙家丫头的反抗越来越弱,最后只能低着头做鸵鸟了。

    “丑丫头,想俺没?”

    “坏种儿,还不是你弄丑的?想了!

    大成哥,你真有本事,我爹在城里不住的夸你呢!”

    “有本事?让你见识见识爷的真本事……”

    “不成的!外面人多,等没人……”

    “没人怎么了?”

    “你个坏种儿,就知道捉弄我!不理你了!”

    有些事儿,想做但不能做,越是撩扯自己越是难受,李大成索性罢了手,望着孙家丫头,想了想之后他开了口。

    “丫头,这沧州府的地界,越来越不安稳了,这两天俺要弄条船去天津卫探探路,你跟老爷子一块去吧?”

    “俺爹说了,路上不安稳,跟着你最稳妥,听说直隶各地不少庄子人都被杀光了,大成哥,你可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儿!”

    “这些王八蛋!等着吧!现在杀人将来还,等到了天津卫,开了打,老子逼着他们上战场,让他们也知道知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滋味!”

    沧州府之外、直隶周边的事情,李大成也听说了不少,同室操戈啊!但外面的义和团太多了,有些地方为了响应朝廷闹拳,甚至出动了官军去灭杀教民,善恶终有报,他李大成将来就是义和团的灾星!

第三十五章 官民合作好处多(下)() 
孙家爷俩要与义和团扯清了关系,虽说孙家丫头很想留在难民营,但无论是李大成还是孙守业,都不赞成这事儿,远的不说,李大成在沧州府城之中,还有一帮江湖仇人呢!

    李大成将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孙家大院是走不了的,关系太密,对现在、将来都没好处。

    等李诚有、等船、等山东船工、运盐,一共花了三天的时间,这三天,李大成基本没啥事儿,除了练刀就是练刀,人再多没用,自己能活下来才是本钱。

    “大成哥,俺们回来了!”

    “狗日的,不是让你们护着大小李庄吗?谁他妈让你们回来的!”

    跟着李诚有一起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大福跟李大河,这两人见过杀人的场面,护持庄子足够了,这两人回来了,听口气不像庄子里出了事儿,李大成心里虽说欢喜,但脸上带的却是怒容。

    “大成哥,咱们两个庄子的人,逃到了微山一带,那边水土不错,还有大湖,咱们回去之后,在那边买了三百亩地,有周边庄子的照应,出不了事儿,官府的人,庄子里的叔伯也打点了。

    这次过来,叔伯们说了,出门在外总要有一家本当的兄弟照应,有些家里没人的,也被俺们给带来了,都是有把子力气的,一共二十个人!”

    出门逃荒能混得好才怪呢!若不是李大成送回去的几千两银子,大小李庄的人每天都要有几个饿死的,几千两银子救了两个庄子,庄子里的叔伯们才不管李大成在外是偷是抢呢!

    人在路上一个个的饿死,有叔伯有兄弟有儿孙,生死一线谁管善恶呐!这二十个人,也是庄子里练过的,有他们在庄子里的叔伯们放心。

    “诚有!微山连着运河不?”

    “应该是连着的,我看周围不少运货的船。”

    “这就好!大福、大河,你们也别跟着俺了,那二十个人给大憨和大狗,你们俩再带五万银子回去,再多买些地,让庄子里的叔伯们,找处山头,挖地道地窖,俺有用!

    诚有,你会买粮食不?”

    大小李庄有了据点,但人数不成,山东的灾民多,趁此机会也可以扩充一下大小李庄,人多了也就不怕官府,人越少越富危险越大,如果大小李庄有了几千人口,官府想要欺负,也要掂量一下的,微山周边地界民风强悍,若是能在那里站住脚,以后也能作为一个基地的。

    “路上看过!没啥难的!”

    李诚有这小子机灵,知道在路上学学买卖粮食的本事,管他会不会呢!慢慢的就会学会。

    “正好!俺这里有笔大生意,你去找曹老二他清楚,咱们买的粮食,三成送到微山去,告诉叔伯们,咱也是难民来着,遇上难民就该接济,遇上那些实诚的,并进庄子也不错。”

    李诚有带人回来了,曹老二那边派人出去找的船也来了,有了船买卖就能干了,大小李庄心来的那二十个人,也成了李大成的底气,这样李大憨跟李大狗那边就更容易带人了。

    消停了许久的运河航道,因为李大成的缘故,又开始焕发了生机,虽说运河上有许多淤塞的河段,但基本的通畅还能保持,三万斤左右的漕船,还是能够顺利通行的。

    先到沧州府的是豫北的粮食,豫北的秦孙二人也是本事人,几十船官转的私盐磕蹦都不打一个就收下了,而且那边也放了话,只要是这个价格,盐有多少要多少,粮要多少有多少。

    也是,这盐与粮不同,再过几个月就该腾仓房存新粮了,陈粮越存越不值钱,盐则无所谓搁在露天地里遮盖一下就好,即使下雨损失也不太大,关键是盐的价格低,低到了成本价以下,这样的盐可不有多少要多少吗?

    沿着黄河他们就能把私盐贩到甘陕宁夏一带,那边的盐比粮贵,谁赚谁赔明明白白。

    山西那边遇到了些麻烦,人家不出粮出银子,还要官方出具的盐引,那边的商家资本丰厚,乱世之中银子不能吃只能花,盐粮、盐粮,盐要排在粮之前,它是百姓的气力,乱世之中除了囤粮还要囤盐,这边应该与豫北那两家想的一样,盐不变质,囤盐比囤粮的风险小一些。

    盐李大成手里有的是,但盐引就不是他能弄到的东西了,但这事儿也不难,有蒋辉云协助,伪造的盐引一百两一张,这东西本就是官府发的,刻几个大印就能做,现在的世道这么乱,谁有心思去盐院核对真假?

    蒋辉云那边的一摞盐引,花了李大成三千多两银子,为了造假蒋辉云那边也是下了功夫的,真要去盐院细查,也只能发现两张一样的盐引,克隆这东西官府玩的更溜。

    三十多份盐引值多少钱?李大成最清楚,山西财主有钱啊!按着盐场出货价的八成囤盐,张口就是五十万石,看那边一脸多多益善的意思,李大成知道,自己这第一笔大财,发在山西财主身上了,也发在这乱世身上了。

    现在难民营上下就是一个字,忙!无论用什么工,李大成给出了两百大钱一天的价格,十天半月下来,就是一担粮食,有了保命的本钱,再将难民用漕船运到别地方,暂时的活路也算是有了。

    曹宝初手下的船工跟江船也越来越多,江苏昌丰那边的人来了一趟之后,留下了三十几条江船,第二趟来的时候,人家点明了要盐不要银子,近乎白给的盐货,对盐商来说也有很大的诱惑呐!

    盐商取盐一样要经过盐场,盐场那边是有工本的,而李大成这边只需要付出劳力而已,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占了乱局的光,没有义和团大乱山东、直隶、京津,谁也不敢如此大规模的倒卖私盐,现在的统治秩序已经乱了,朝廷方面给大清各地展现出了乱世的一面。

    乱世之中什么最值钱,能吃的东西,那些世代经商的大商家,最是明白乱世的规则,乱世之前的银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粮食、食盐、布匹、药材这样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在乱世之中,能换来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银子,这个时候的大商家们,都在准备着发国难财呢!

    有了豫北盐枭、山西财主、江苏盐商的大手笔,李大成手中的盐就显得有些少了,这个时候,还得靠人家蒋先生啊!冀深二州、河间府、凡是有库存盐的府道州县,凡是临近运河的这些府道州县,人家通过师爷系统,一遭给串联了起来,为此李大成专门付给了蒋先生十万两白银,换来的是以后两个月的忙碌,单单运送这些库存盐到运河边,就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以库存盐的运输,养住这些地方的难民,两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他们挣到挺过难关的银子了,至于以后去哪,这就不用李大成操心了,有了银子哪里去不得?

    十天的时间,上推五十年,沧州府这里的信息,传不到江南,但现在不同了,李中堂建了电报局,别人或许不能随便用,但财雄势大的商家们可以,长芦盐的品质一贯不错,嗅到了这股子盐味,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经过运河向沧州府集结。

    大运河这条沟通南北的血管,因为沧州府这个小心脏跳了那么几下,十天过后,竟有些复苏的征兆,运河通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滚滚的银流,山东那边自然不会怠慢。

    运河有些淤塞的地方,或是由地方雇佣难民,或是由商家雇佣难民,临时的疏通也开始了,官府、商家雇佣难民给点粮食就够了,与他们从运河上捞到的银子相比,这点粮食不算什么。

    至于运河上的船只,运的是什么东西?谁他妈管谁就是孙子!这都啥时候了?没见京城都乱了吗?这时候银子好使!

    李大成在沧州府玩了一手官民合作,间接的推动了山东运河沿岸各州县,盐船、粮船、商船,重新开始在运河上出现,短暂的繁华,给了无数难民活路,而李大成要做的,就是拿近乎白来的盐换粮食、换银子。

    繁华归繁华,但李大成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义和团属于兔子尾巴长不了的货,一旦义和团败了,朝廷的局势再次走向暂时的安稳,那些个花钱囤盐的傻子,都得对着大堆的盐傻眼,朝廷安稳了谁会让你肆无忌惮的卖私盐?

    即使这事儿朝廷不管,各地的盐商也不会跟他们善罢甘休的,发国难财是有风险的。

    银子的多少,现在对李大成来说无所谓了,盐粮买卖有李诚有操心,练兵有曹宝福、李大憨、李大狗操心,运河上的事儿曹宝初、李大福、李大河管着,他的要求很简单,这几个月的时间,即使是跑空船,也要保证运河到京津、运河到老渠、运河到微山的航道繁忙。

    京津是财源宝地,老渠连着孙家大院,微山是个新基地,船多才隐蔽,京津的海路现在面临洋鬼子的威胁,运河京津段有了漕船便有了买卖,这条路不难维持,老渠往东有个盐场,周边也有粮食,这一段虽说不好维持但也勉强,难的是微山一段,太多的漕船势必会引起山东官府的注意,想了想后果,李大成还是决定以孙家大院为主要的银库,这里的路程也最近,不容易被发现。

    三千多黄河拳的弟子,李大成劈了一半最年轻、最健壮的给了李大河、李大福两人,做正经买卖也是需要武力护持的,短暂的私盐贩卖,应该可以养住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