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五章 刺杀()
第五十五章刺杀
既然帝都已经派了太子前去坐镇,那么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百姓的骚动平息下来。
尚未知道是谁策划了这次的事端,但可以肯定对方是有备而来的,必然不只是让百姓骚动和把当年的事翻出来这么简单。敌人在暗处,庆华帝不知道他图谋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他是哪国之人。
他把这件事在心中过了一遍。
对方借着自己祭天祷文中的破绽,不知用什么办法造出轰隆作响,使得百姓恐惧骚动。紧接着对方在人群中安排的人趁着骚动,把当年旧事翻出来。
对方是谁?
实践出真知,光靠脑袋瓜思考,想破天也得不到答案。庆华帝虽非穿越之徒,也深知此事还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盖棺定论,现在一切还扑朔迷离,胡思乱想的结果极有可能是错怪贤臣。
庆华帝一扫眼中迷茫,恢复了几分傲睨万物的气概。正巧白谦把该说的话对太子说完后,走回来了。他见庆华帝神采奕奕,紧张起来,心想接下来一定要万分小心,做得滴水不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白谦心知这时做得与平日无异才好,不用过分恭敬,也不得无礼。他稍稍弯腰权当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太子已经启程先回帝都了。”
庆华帝回他:“那便好。”
见庆华帝没有其他吩咐,白谦兀自站到一边去,望着跟前那些百姓骚乱不止的场景,老神在在。
一股参杂在十万百姓中的力量凭着记号慢慢汇聚,他们的人数在十万人中微不足道,区区百人。
百人队伍慢慢向庆华帝这边靠拢,无奈人山人海太过拥挤,他们距离目标还有不短的距离。靠着撞推骂三项挤人群技巧,这支心怀鬼胎的队伍缓缓逼近离庆华帝最近的百姓群。
他们为了不被看出马脚,三两成群地说着与其他百姓无异的话。几个演技好的还演起脾气暴躁的百姓,对侍卫吼着要回家抱婆娘。
无巧不成书,庆华帝朝他们这边走过来。他想借着仅存的威严,多安抚一些百姓。还是那句话,聊胜于无。
庆华帝瞧见一个农户打扮的汉子跟侍卫吵吵闹闹,心说这倒是个好的切入点。他摆出亲民的笑容,上前亲切问道:“因何事争执?都是朕的子民,各让一步,切莫再争吵。”
百人队伍的领头人未动手,其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庆华帝来了,他们便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不必多礼,诸位都起来吧。”庆华帝抬手,表示让他们起身后,有转头问农户汉子:“你要是有委屈,便与朕说,朕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那农户汉子还真的向庆华帝告状了。他手指着侍卫,说道:“我想回家,他不让回。”
庆华帝有些无言以对,话说不让百姓回家的命令还是他下的。庆华帝失德、庆华帝弑杀父兄这两个说法到现在也只在来祭祖台的十万人中流传,要是放他们回家了,说不定知道的人数要翻十倍。
庆华帝走过去轻拍农户汉子的肩膀,将亲民形象塑造到底。
“看剑。”还未说出心中准备好的说辞,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庆华帝回头,一把长剑对着面门刺来。持剑者正是百人队伍的带头人。
长剑来势汹汹,直指庆华帝。
“宵小之辈,凭你也想刺杀朕?”庆华帝稍稍侧身,恰到好处的躲过夺命剑光,又随手一掌,把持剑刺杀之人甩到地上。
只是他没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一把匕首吐着寒光,狠狠插向他的腰。
那个看似朴素的农户孩子拿着匕首面目凶狠,不明白自己把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老人身上的衣服都戳破了,为何老人还安然无恙。
庆华帝环顾围上来的近百人,内心也是庆幸,幸好那农户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内里都缠了金丝。即使如此腰上还是能感觉得到痛楚,农户的匕首若是刺向脖颈,后果不堪设想。
这班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身,必然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否则也不会选择天麟军在不远处的时机动手。与人交手,最惧怕的就是对方不惧死,只想拉着你一同下地狱。被一大堆亡命之徒围着,庆华帝也觉得四面楚歌,更加谨慎。
谁知那群人除了一开始的刺杀,竟然没有再动手,只是围着庆华帝不让他离开。一拨天麟军将士赶来后,那群人又自杀式的扑向将士手中兵刃。
庆华帝有点疑惑,他们的目的何在?
地上铺了好几个尸体后,庆华帝咬牙,他知道他们的目的了。
“救命啊,天麟军杀人了!”
“快逃啊,他们他们真的动手了。”
“陛下,饶了我啊,我不敢议论您了。”
他们三分真七分假的叫喊、求救,地上的尸体与天麟军将士手中染血的兵刃,犹如在油锅里扔了个大炮仗。周围的百姓炸锅了,他们也随之逃窜,四处拥挤。
一宗事接着一宗事的发生,庆华帝再笨也明白了敌人的套路。他们就是不择手段的抹黑自己平日里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光辉形象,把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渲染成反派角色。
敌人果真是有备而来,看着胡乱逃窜,拼了命就想着挤出一条出路的百姓们,庆华帝生怕敌人还有后招。
轰鸣声又在耳边炸起,场面更加混乱的。
庆华帝在天麟将士的护卫中走到祭台中央,他吩咐白谦叫来今日到场的文武百官。
宰相许明远诸人知道庆华帝的命令后暂且停下安抚百姓的活儿,在白石麒麟前汇集。
“今日场面,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朕欲下令放百姓归城,诸位若无异议,便好好维持秩序,莫要出现踩撞伤人的局面。”庆华帝对文武百官下达着命令,语气里却满是疲惫。
“陛下,那件事。。。。。。”许明远从百官中站了出来,他顶着百官之首的名号,这种时候也得首个站出来。
庆华帝又看了一眼纷乱的人群,无力道:“事已至此,朕也无所惧,流言终归是流言,不必管它。”
“既然如此,那臣等领命。”许明远弓腰行礼,做出领命退下的姿态。
第五十六章 衡帝罪己()
第五十六章衡帝罪己
百官之首许明远表了态,接下来就轮到其他臣子一同高呼万岁,领旨退下了。这是正常的流程,但今日的一切都有些不正常。
正当诸臣欲要下跪领命,有一人忽然发言。
“臣有一计,可解此危机。”
说话之人是刑部侍郎朱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严肃老头儿。此人能力不高,但资历较深。故而身居刑部侍郎这个正三品的职位,上有尚书顶着,下有下属办事。朱章虽少有功绩,但也少有过错。一眨眼,他的屁股在这职位上稳稳呆了好几年。
庆华帝见朱章站出来献计,尽管知道他才能不足,但想着瞎猫都能碰着死耗子,就让他把解危机的计策说出来。
“朱卿但说无妨。”
朱章这糟老头一改原先颓唐模样,举手投足间有了胸有成竹的意味,这倒是让庆华帝对他多了期待。只见他说道:
“百姓听信谣言,其根在于他们不信任陛下。而他们对陛下的信任,主因是祭天时响起轰鸣声,使得百姓以为陛下德行有亏,惹得天降惩罚。臣以为陛下可以下诏罪己,向天请罪。。。。。。”
朱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连同宰相在内的其他官员都如醍醐灌顶,对其刮目相看。这老头儿,所言之计可行。
朱章所言,其实便是让庆华帝请求上天原谅,上天原谅他了,百姓心里自然而然就会对庆华帝增添几分信任。
许明远认为可行,连连点头,群臣也纷纷附和。但并肩王黄庆云则冷冷看着他们,一言不发。
此计确实能博得民心,却如双刃剑,有利也有害。利处显而易见,害处只消折损了皇室威严这一条,便让黄庆云、黄庆华反感。
黄庆云虽说近年来与庆华帝关系破裂,然,他终究属于大衡皇室一员。这等时候,不适合顾及私人恩仇。
并肩王平日嘻嘻笑笑,看不出皇家威严。此刻脸色冷了下来,威风凛凛,正颜厉色,令诸臣无不肃然起敬,不敢再附和朱章言语。
并肩王质问朱章:“身为大衡臣子,汝此计可顾及了皇家脸面?”
对方顶着“与朕并肩”的帽子,自己的官职不过是小小的刑部侍郎。朱章就是个趋利避害的奸诈老头儿,哪里敢直撄其锋?他唯唯诺诺,话都说不齐全:“我。。。。。。这。。。。。。”
所以说群臣之首也是个苦差事,享有统率百官权益的同时,也不能干看着自己手底下的官员被“欺负”。许明远挺直腰板直视并肩王,也是正容亢色,气势上丝毫不逊并肩王。这也在无形中给“惧怕”并肩王权威的官员们撑了撑腰。
许明远正色直言:“敢问王爷,吾等官员是该为大衡百姓呕心沥血,还是为皇家?是皇家尊严重要,还是大衡太平安康重要?王爷是知书达理之人,想来答案,您心中是明了的。”
并肩王神色更加难看,但许明远的话句句牵扯大义,他不好回答。只好嘲讽道:“宰相果然深明大义,本王万分敬佩。”
许明远不理他话里的嘲讽,转头对朱章鼓励道:“朱侍郎且把你心中想法说个透彻,若是可行,以陛下圣明,一定会给你论功行赏。”
被许明远拍了马屁,庆华帝却不开心。今日的许明远实在反常,平时他即便会与皇家对立,也不会如此直接了当。再结合《天人感应》惹出来的祸端,叫庆华帝怎么能不对自己这位权倾朝野的爱卿起疑心?今日敢直面自己的胞弟,明日呢?
朱章得了许明远撑腰,说话依然吞吞吐吐,但终于把想法说完。
“启禀陛下,愚以为下诏罪己之事,明面是折损陛下威严,其实不然,此举更能突显陛下贤明持重,严己律己之高尚品格。百姓知陛下知错就改,必然更加信任陛下。”
群臣交头接耳。
“是啊,朱侍郎今日所言有理。”
“又能安抚民心,又不会折损陛下威严,此计可行。”
“朱章老儿是受了仙人点化,竟有这番见解!”
“可不是嘛。”
有觉得朱章此计甚妙的,有揣测朱章遇仙人点化的,也有认为朱章是吃了开窍的药丸。七嘴八舌,只有一个看法,此计可行。
庆华帝听完朱章全部话,尽管心中仍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也认为此计可行。
眼下不可犹豫不决,庆华帝当即决定道:“命众将士告知百姓,朕要下诏罪己,祈愿上苍原谅。”
“陛下圣明。”
第五十七章 兵临城下()
第五十七章兵临城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帝都,位居万剑山之东,北有乌云城虎踞,南部更是龙盘着号称永不沦陷的霍山城,往西连云港千船万帆,来往商贾多于过江之鲫。
百余年前,强国林立,名将并起。天下支离破碎之际,大衡王朝开国皇帝林业,横空出世,凭借招募而来的三百兵马,开始称霸争雄之途。只消短短十年,原来的边陲小国——衡国,便成长为雄踞一方的大国。之后的历代皇帝也没有辜负先祖雄心,百年间鲸吞蚕食,终是成就天下第一大国,封原先的衡城为帝都,建立大衡帝国。世间无人再敢称帝,虎视天下。
大衡,乃普天之下第一强国,唯一王朝;帝都,人誉为天下第一城。未见其真面目者言:皆是瓦砖堆砌,帝都又非白玉城,无仙客居之,不可称有仙则名。其何处异于他城?
若大衡帝都长住者将言:衡都拔地倚天,拏风跃云,又岂是寻常城池可比?其长三万尺,宽两万尺,何等壮阔,称“第一都”乃名副其实。
天子黄皓率府上老仆家丁,策马奔腾,只消去时五分之一的时间,便回到帝都。连那顶衬得他风度翩翩的黑木月白珠帘轿子,也顾不得带来,叫轿夫留于原处查看。
他停步正北城门之下,仰望刻着衡都两个烫金大字,顿生豪气。今日他太子黄皓谨遵父皇命令坐镇帝都,明朝这天下第一都,就是他掌中之物。
父皇自视甚高,以己名“庆华”作年号,从此天下人皆知,庆华此名乃是九五至尊。
“我该用什么年号呢?对了,今日父皇自称是大衡天子,那我便以天作名号,与我本名结合,称作皓天。气势恢宏甚至远超父皇的‘庆华’之名!”
太子于衡都城门之下,望大衡气象蓬勃,脑袋里想着大逆不道的事情,越发沉迷。
城墙之上,身穿兵甲的胖子望着太子在城门前呆呆站了半天,一言不发。他想起太子府上老管家之前与他的谈话,觉得自己如今算是半个太子府的人。如今半个主子不说话,他只好先开口呗。
守城胖子用及其谄媚的语气喊道:“微臣参见太子爷。太子爷策马身姿神勇无比,连陈国那什么陈百里都得自愧弗如,真不愧是日后麒麟。不知太子早归,有何要事?”
这胖子的马屁算是拍到马腿上了,什么日后麒麟,本太子明日乃至今日就要登上麒麟帝位!咦,这胖子好生眼熟。
太子黄皓回头看了一眼府上管家,老管家刚刚才被太子威严所摄,此时还有后怕,谨小慎微。
看到太子眼色示意,他马上回答:“这人奴才之前已经带上金银财物上他家门,还给他画了一块大饼,想来已然臣服太子威严之下了。”
黄皓满意的听着管家的说话声,虽然这个糟老头顷刻间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弯,怎么看都是一株老迈的墙头草。但黄皓对他这转变很满意,墙头草就墙头草,只要给够了足够的好处,自然会倒向自己这边。黄皓自信,期间需要的好处他是给的起的!
那胖子既然是收买过的人,又胡乱说话,那何必对他客气?黄皓望着城墙上的肥胖身影,冷冷说道:“奉我父皇之命,先回帝都,开城门。”
守城胖子本来就是阿谀逢迎,拍马溜须之徒,京兆府府伊对他恶言恶语,他都继续谄媚迎合,何况语气不佳的对象换成地位最高的太子爷呢?
胖子先是回头下令命下属大开城门,然后立马回头对太子说道:“太子爷稍等片刻,我的下属已经去大开城门,迎接太子殿下。”
果然,他话音落下不久,对黄皓来说胜过绝世美人的帝都便张开一条隐隐约约露出里边丰乳的缝,紧接着那条细缝被守城将士粗鲁的撕开,把帝都的诱人风景显露出来。
太子黄皓痴痴望着帝都繁华景象,意气春发道:“走,随我进城。”一众仆从也升起莫名情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不定今日做奴做仆的他们,明天也能站在帝宫正殿耀武扬威。
胖子跑下城楼,笑眯眯望着太子一行人,满目欢喜。他虽然也有几分小聪明,却不知政治险恶,江湖莽汉出身的他,没政治素养。他今日所做所为,可以解说成把帝都献给了一只野心勃勃的虎狼。其罪当诛,即使黄皓大事能成,也不会容纳这般愚蠢不忠之人担任要职。
胖子脸上的谄笑还未退去,从远处徐州的方向一线人头涌来。
大衡立国以来,帝都未遭战乱。
今日,帝都被兵临城下。
第五十八章 来者是徐州兵马()
第五十八章来者是徐州兵马
“太子殿下,请停步!”
太子黄皓携下属仆从趾高气扬的踏入帝都城内不久,一个身影挡住他们前行的步伐。
那身影正是严德,他奉命维持帝都秩序,此时四处游逛清查,正好路过城门口,瞧见了太子黄皓一行人大大咧咧的从城门进来。本来太子再嚣张跋扈也不与他相关,只是偏偏庆华帝派遣他来维持秩序,偏偏他刚好路过城门看到了一切。这么多的凑巧,令严德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叫住太子。
并非只有严德觉得麻烦,太子黄皓见到来人是京兆府府伊严德,心中也觉得不好办。严德的职位说上不上,说下不下,但怎么也比那个守城胖子要重要得多。
再者,严德的阵营隶属文官,要是对他稍有不慎,把恶名传了出去,定会遭诸文官口诛。
大衡的文官,能把公驴说成母驴。
黄皓堂堂的太子殿下,可不想做一只母太子!
“原来是京兆府府伊严大人,有何贵干?”黄皓侧身下马,拱拳说道。
他语气里的求贤若渴、得遇贤才,还没把严德感动到,倒是让一边的守城胖子面带不忿。
“刚刚你不是这么对我的!”
胖子幽怨的望着假情假意的黄皓,心里更恨严德了。不要因为胖子的心理活动而费解,反正他就是更恨严德了。
严德倒有脊椎,虽说惧怕太子权势,连上前阻挡太子都是下了莫大勇气,但他仍然直言:“那声‘大人’下官承受不起,还请太子收回。臣斗胆问一句,祭祖大点尚未结束,太子殿下为何率先回来?”
“大人德高望重,可不要妄自菲薄,一声‘大人’,还是受得起的。”黄皓热脸贴冷屁股,俊俏脸蛋依然温热着,毕竟大衡文官许多都这鬼样,“不瞒大人,率先回来,其实是祭祖大典出事了。这是父皇给我的信物,他命我暂且接管帝都,以防贼人为祸帝都。”
前一句话赤裸裸的拍马屁让严德有些飘飘欲仙,后一句则让他心头一惊。严德深知祭祖大典的重要性,要是出了差错,他这个负责帝都治安的,极有可能被牵连。
严德问道:“太子殿下,怎么回事?”
见严德惊慌,黄皓便把祭祖大典发生的种种事端一五一十的讲述一遍。
前去大典的百姓中竟然藏着那么多逆贼,严德看着庆华帝的贴身玉佩脸色惨白,知道自己恐怕官位不保了。好不容易升上的官位没几年就丢了,严德失魂落魄,呆呆说道:“还请殿下主持大局,别让逆贼有机可乘。”
太子黄皓觉得有机可乘,话中有话地说道:“严大人不用太过担心,有我在呢。”
一颗心跌入了冰谷,严德没心思去思考太子话里意思,怔怔的把路让开。
严德垂头丧气的跟在后头,守城胖子满脸堆笑,老管家不敢喘大气。
众生百态,各浮心脸。
今日是黄皓人生巅峰,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