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德国金属必须在市场上平掉多头头寸,同时支付相应的损失,恰好汇丰的席位在逐步平掉自己的头寸,因此他们在知会交易所的情况下,开始联系有意向平仓的空头,其中就包括钟石。

    无论哪个公司一下子亏损这么多钱,现金流都很可能会崩溃,随之而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申请破产保护。市场已经出现了德国金属即将破产的消息,这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快速寻找平仓的可能性,而在这个时候,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时候。(未完待续。。)

    ps:  非常感谢书友sov的打赏!同时特别感谢让我在想想对本书的连续打赏!

第六十四章 大平仓

    对于德国金属公司在市场上的自行寻找行为,交易所是持一个默认的态度,尽管这不大合规范,但是相比交易所因为违约而带来的信用上的危害,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对于在大半夜被电话吵醒,钟石这几天已经习惯了,不过这一次的谈话内容着实让他大吃一惊,竟然是大多头要求达成平仓协议,以昨天收盘价平掉五万手合约。

    “你确定这样不违规吗?”钟石在电话中连连追问,他也不想因此吃上官司。“另外,安德鲁,这个价格是不是还有商量,要知道他们现在肯定急需流动资金,价格方面还可以再压一压。”

    因为德国金属急需出货,自然在价格上有所让步,不过压太多也不大可能,因为每一个最小价位的下跌就意味着德国金属损失五百五十万美元。不过有一点利好的是,德国金属无法在某一天的交易中出尽这些合约,因为一来可能违反nymex当日成交不得超过单向15%的规定,另外天量的卖价单砸出去,几乎所有人都会知道这是德国金属的平仓单,到时候一拥而上,又或者空头再打压几个价位,都将会把德国金属再推向无底深渊。

    现实的情况是,德国金属又必须尽快地平掉这些合约,因为一旦nymex要求他们缴纳双倍保证金,就又是五千万美元的资金,这对身处破产传闻当中的德国金属来说无疑是一笔根本无法承担的开支。

    “目标价是多少?”安德鲁在电话里追问了一句,这个价格可不是他能做主的。

    钟石想了想。给出一个让安德鲁都有些吃惊的数字:“就15。50美元吧。此时不趁火打劫更待何时?相信他们要一时半会在市场上找到这么大的平仓对手也不容易,如果他们不愿意,那么我们还继续在市场上按照原计划步步平仓。”

    得了钟石命令的安德鲁开始和对方接触,用的自然是天际线国际控股、天际线金融有限公司等离岸公司代理人的身份,但双方稍一接触,就因为价格方面分歧过大,最终不欢而散。

    12月2日,在德国金属深陷破产的传闻下,nymex开始了一天的交易,一开盘就将多头前两个交易日积累起来的上涨全部吞噬掉。12月份原油合约开于15。99美元。尽管这一天多头拼死一搏,但仍然改变不了下跌的趋势,这一天原油合约最终报收于15。63美元,跌幅达2。89%。

    这个价格距离钟石所给出的目标价已经相差无几了。而在这一天。nymex的合约持仓再次增加。达到45。5万手,比上一个交易日增加了1。5万手。

    这些数据很普通,要是放在德国金属没有爆出要破产的新闻之前。最多就是一个平常的交易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种手段却是迫使多头资金链紧张甚至有逼仓的可能,可能进一步逼迫原油期货价格下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交易所的信用,因此当这一天市场收盘后,来自德国金属的人再一次找上安德鲁。

    安德鲁倒是个很好的代理人,对于定下的价格咬死不松口,任凭德国金属的团队如何的软泡硬磨,最终还是坚守15。50美元的价位。

    此时最为焦虑的不是作为多头的德国金属,也不是作为空头主力的天际线系列公司,而是纽约商品交易所。因为一旦原油期货合约出现了违约,那么将对nymex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造成致命的打击,到时候伦敦的交易所ipe将伺机崛起,夺得在这领域的定价权,要知道在伦敦可对这一品种虎视眈眈了很久。

    正在焦急地等着消息的钟石,却意外地接到了来自汇丰私人银行部的电话,这个电话竟然是来自美国的琳达,在电话中他意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钟先生,听说德国金属在市场上平铜合约,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铜?怎么,他们也做铜吗?”钟石奇怪地反问了一句。

    “是的!”电话里的琳达就是一怔,接着很快地解释道,“德国金属不仅在lme做铜,而且还是lme的结算会员。lme保持着英式的交易所体制,会员不过十几家,就连古德曼公司这样赫赫有名的投行都成不了他们的会员呢!”

    “你这个消息非常有用!”钟石赞叹了一句,不过,他随后话锋一转,就委婉地拒绝道,“至于铜,我的团队并不熟悉,这件事还是算了。”

    “钟先生,根据我们的消息,德国金属在lme市场上做空,相信这段时间进场可以赚上一大笔!”电话那边的琳达有些着急了,这可是市场上近乎公开的信息,只要稍有资金的机构都会跑去在德国金属的身上咬上一口肉,作为投资顾问的私人银行员工又怎么会放过向客户推荐这个投资的机会呢!

    至于他们背地里安的是什么心,钟石很难确定。相信他们得到消息,这些财团的旗下商品基金或者自营业务也都知道,至于他们会不会在里面设置陷阱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伦敦方面对操控市场的监管力度,可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甚至后来的滨中泰男东窗事发,最初还是因为他在美国市场上操控铜的价格,最终在美国方面的逼迫下伦敦方面才同意调查的。

    “琳达,你的话是不是有些太多了?有没有误导的成分?”钟石话音一转,冷冷地反问了一句。对于这个自作聪明的女人,钟石要不是看在他初到美国给了很大帮助的情况下,恐怕现在就要求汇丰私人银行部门重新换一个服务人员了。

    听到钟石话中的不满。琳达不敢再说什么,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心有不甘地挂了电话。

    挂掉琳达的电话,钟石开始考虑起在石油市场上退出后的投资品种了,现在虽然首当其冲的是原油期货的事,但是和德国金属的谈判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让他感到迷惑的是,在后世的记忆中,并没有太多关于94年的记忆,除了即将发生的两件震惊全球市场的大事。

    “难道真的要进入铜市场试试水深?”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好投资方向的钟石纳闷地自言自语道。他却是不知道,在未来的一年内。世界金融市场还发生了几件非比寻常的事。特别是琳达刚才提到的铜市场。就这样在迷迷糊糊中,钟石又进入了梦乡。

    而在纽约,德国金属的谈判团队又一次和安德鲁碰面,这一次是正式的会晤。甚至连安德鲁也请了个精通资本市场运作的律师。

    “15。50美元。这个是底线。如果不答应,你们尽可去找其他的空头去平掉你们的仓位。”安德鲁义正词严地说道。把趁火打劫说得如此高尚正义,他也算是脸皮极其厚的了。

    德国金属负责谈判的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白人。名叫舒伯尔,是个德裔的美国人,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眼神深邃,按照西方的审美观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舒伯尔原本是律师出身,在见安德鲁之前想了三四个谈判的策略,还妄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安德鲁,结果安德鲁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让他的所有准备都落空了。

    “稍等,我们需要请示上级!”在冷场了两分钟后,舒伯尔见安德鲁仍然没有松口的意思,不由出声打破了尴尬的局面,同时也给自己一点缓冲的余地。

    “请便!”安德鲁仍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让暗地里观察他反应的舒伯尔又是一阵无奈。

    ……

    最终双方决定以15。50美元完成50000手合约的平仓,钟石方面帮助德国金属暂时解决保证金的问题,在未来五个交易日内双方同时平掉一万手的合约,最终在12月8日全部平掉。

    在达成协议后,最为轻松的就是nymex,堆积在他们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被拆除了,这让他们在原油价格上的定价权没有受到半点不良影响。不过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调整交易规则,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原油期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双方默契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平仓,最终在12月8日完成了协议上所有仓位的清理,虽然在这几天内原油价格曾最低跌到15。21美元每桶,但是很快就被这已经达成协议的双方出手将价格拉回到15。50美元左右,使双方的平仓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这么一来,钟石所持有的10万手空仓最终下降到了5万手,又有1。5亿美元的盈利入账,而到了12月8日,原油期货合约价格也跌到了15。47美元,就在这个时候,nymex宣布了调整后的交易规则:

    “……一,将原油期货投机性账户最大持仓手数从原来的20000手调整到10000手……二,原油期货所有月份合约最大持仓手数从30000手调整到20000手……三,超过10000手的单向持仓,必须向交易所汇报头寸持有者的相关信息和持有头寸的目的……”

    这种规则上的调整,针对的是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尽管对投机性账户有所限制,但在当前对油价却起不了太大的提振作用。油指在上涨了两个交易日之后,又再次步入下跌的通道之中,甚至在12月底跌破了15。00美元,使得换了月的钟石的所有头寸以15。00美元全部平掉。最终钟石所余下的5万手原油期货合约在1994年新年到来之前全部平光,至此,钟石在原油期货上的所有行为都结束,最终赚了4。5亿美元。(未完待续。。)

    ps:  码字不容易,坚持码字更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谢谢了~

第六十五章 美联储加息

    俗称美联储的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和世界上大部分中央银行不同的是,美联储是由三千多家会员银行组成的私营银行系统,美国政府并不拥有美联储的股份。只不过每年美联储超过九成的利润都要上缴给美国财政部,同时美联储的所有高级雇员都由美国政府任命。

    美联储共有三个委员会,分别是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储备银行。其中权力最大的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七名委员均为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批准才能就任,而且均为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常任委员,这些人决定着成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贴现率”,并在能够决定市场利率的有12名委员组成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占据绝对人数优势。

    除了上述两个机构外,还有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在美国,法律规定国民银行(在通货监理署注册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系统,而在各州注册的商业银行则可以不受美联储的管辖。但是事实上由于美联储旗下的商业银行的资产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数量,因此那些不加入美联储的商业银行在各种政策方面也不得不向美联储看齐。

    中央银行调节市场拥有三**宝,分别是利率、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而这三样均由联邦储备委员会所决定,又加上美元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因此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仰仗他的鼻息生存。

    艾伦格林斯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94年1月21日,格林斯潘来到白宫,这位联储主席来到特区是为了拜访总统克林顿,他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加息。

    此时的美国在低利率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一年半的经济增长,这几乎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但是一直紧盯市场的美联储发现,由于低利率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美国可能很快步入到通货膨胀的危险境地。在和同事们商讨之后。格林斯潘做出加息的决定,这次来华盛顿是为了通知总统和他的幕僚团队一声。

    “加息?你不是在逗我吧?”正如格林斯潘预料的那样,对经济知识一知半解的政府官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这次出声发问的是副总统戈尔。虽然他身后有庞大的经济幕僚团队。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美联储居然在这个时候做出加息的决定。

    副总统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在美国的历史上。每一次小规模的加息通常意味着一轮加息周期的到来,而市场也因此形成了这样一个预期。如果这个预期最终实现,那么长期利率就会因此而大幅上涨。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债券市场崩溃,到时候势必形成经济“硬着陆”的局面。

    经济学意义上的硬着陆是指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因为信用、流动性等因素的紧缩而发生停滞,甚至是呈现出一个衰退的局面。与之相对应的是软着陆,即在控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长仍然能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

    对于副总统的质疑,格林斯潘在来特区之前就已经充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事实上在他看来,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债券市场,而是股市的表现。如今标普500指数已经达到创造历史的470点左右,是时候该对它进行调整了。

    “副总统先生,你可能有所不知,长期利率主要受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进行加息,市场就会明白我们是对物价变动保持了足够的警惕,这样一来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势必会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利率就会下降。我个人认为,这次加息对债券市场是个较好的消息。”格林斯潘侃侃而谈道。

    他自然有资格说出这番话,要知道他在就任联储主席之前就一直在纽约储备银行做经济顾问,浸淫在市场上的时间远远比那些经济幕僚长,考虑市场的反应也自然比这些人更全面。

    长期利率即融资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金融资产的利率,资本市场长短期的分别通常以一年为限。由于国债的流动性较强,因此通常把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作为长期利率的标识,其中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也决定长期利率的走向。

    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美联储在做出经济方面决策的时候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就好像这一次格里斯潘来到白宫,他的任务就是向政府的相关人员通知美联储即将做出加息的决定以及说出加息的缘由来说服政府。即便是政府人员对此有异议,但最终美联储还是会加息的。

    “但愿如此!”戈尔回头望了他的经济顾问一眼,见这个来自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微微地摇了摇头后,转过头深深地望了格林斯潘一眼,“希望市场不要对此做出太过敏感的反应。”

    格林斯潘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微笑,对于能这样说服政府,他自然是非常满意的,剩下的事情就是美联储自己的事情了。

    两个星期后,在1994年2月4日,在主持了公开市场委员会后,格林斯潘建议进行小幅的加息以抑制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至于加息的幅度定在了25个基点,即0。25%。

    需要说明的是,美联储调整利息的方式是通过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来实现的,这个基金是由美联储成员银行为调整准备金头寸和日常票据交换轧差而形成的,里面的资金由会员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票据交换轧差的盈余组成。由于联邦基金拆借无需担保。利率低于官方的贴现率,因此这个基金的资金拆借量很大。久而久之,这个基金上的同业拆借利率就成了美国同业拆借利率。

    由于银行经营有风险,因此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中都规定银行在吸纳储户的资金后必须向中央银行上缴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资金就叫做存款准备金,以备未来破产时赔偿储户所用。而商业银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还预留一部分的资金,这部分的资金叫做超额准备金。

    因为银行的存贷资金每天都在变化,因此在法定准备金方面每天都可能有多余或者缺少,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其他银行借入或借出资金,就形成了同业拆借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拆借的利率。即便是一天(隔夜)也都是有利率的,也就是同业拆借利率。

    当美联储在联邦基金中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可能会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拆借资金,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其他的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金。通过这样反复的操作。最终将市场上的利率拉到他们想要的位置。

    华夏则是大大不同,基本上中央银行监测市场时,发现有必要上调或者下降利率的时候。往往一纸公文就解决了问题。这种非市场化的行为危害极大,因为不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资金的成本,往往在调整前后对实体经济伤害特别大。

    话说回来,之所以美联储这次加息25个基点,就是想通过比较“温柔”的幅度来修正市场,因为对一个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而言,这样一个幅度的加息已经有足够的力度来影响市场了。

    只不过这一次格林斯潘错在了对债券市场的估计上,事实上当美联储宣布加息的时候,标普500的指数从480点下降到469点,重挫2。27%,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开始进入调整通道,曾经一度下挫到435点,至少从股市上来看,他的逻辑很成功。

    而在长期利率市场,原本格林斯潘的设想是通过加息来打消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即由于预期的降低导致长期利率的下降,最终投资长期国债的收益会上升。但是由于对冲基金这几年的迅猛发展以及在长短期利率之间做了大量杠杆而形成的影子银行系统的影响下,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不像他想的那样去运行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对冲基金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债券所取得的那一点点收益,因此他们大规模地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建仓,由于国债价格的波动性很小,因此这些对冲基金能运用的杠杆极其高,普遍有100倍之多。即一张面额100万美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