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唐-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怜了我们的李小郎君,匆匆忙忙的用完了晨食又漱了口这才在慈母李卢氏以及杜大小姐的叮嘱下骑上清风一路朝北而去。

    照例在皇城前下了马背,验了身份,李括与数千朝臣一起侯在了宫门外。''待得数声鼓响,禁卫将领放了行,众人才鱼贯而入,朝巍巍大明宫而去。

    有胸怀之阔广谓之大,有锐目如炬故称明,两者兼而有之,故谓之大明。

    大明宫完美的彰显着大唐皇帝陛下开荣并包的气度,展现了天可汗的赫赫重瞳。

    此番前来,李括身边并没有张延基、周无罪等一干好友,虽则含元殿前的朝会场所实为阔广,但毕竟容纳不下过多的朝臣。若是似张、周二人这般的校尉级官员都能一一入朝,怕是手持笏板的煌煌公卿都得从含元殿排到朱雀大街去。

    李括此时可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东西,他要在朝会上尽可能为铜武营谋取利益。杨花花的一番话彻底醒了他,既然已入了仕途,恐怕便没了退路。他与李林甫,最后只可能活下一个。

    一入仕途深似海,他只能战,不战则死,战者方能生。

    正自冥想间,含元殿前浑厚的钟声响起,一名殿中监的官员走过来高声道:“卯时一刻已到,百官入殿上朝!”

    “卯时一刻已到,百官入殿上朝!”

    “卯时一刻已到”

    声音如波浪般沿着石阶一轮轮的传开,回响不绝。

    丹凤门前的数千官员、将领纷纷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冠,挪着方步按照品阶高低排成两条长长的队列。按照常理,排在队首的二人应是两位相国李林甫、杨希烈。但左相大人因为身体抱恙没有参加此次的朝会,他的位置便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顶替。

    凭借河湟会战的大胜,哥舒翰风得意,已经到达了仕途人生的最高峰。转身朝李林甫微微颌首,哥舒翰发出了最为明显的示好信号。虽然自己已官至两镇节度,圣眷正隆,但若是朝中无人,也是无本之木,富贵终归不会太长久。''但若是有了大唐朝廷权倾朝野的李林甫李相爷做靠山,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大唐四海内除了皇帝陛下还有谁能对他构成威胁?哥舒翰不是圣人,相反作为一名胡人,他很现实。哪个人能给他好处,给他庇护,他便会心甘情愿的迎身上前,与之结为盟友。

    面对哥舒翰如此明显的暗示,李林甫如何会没有察觉?嘴角升起一抹浅笑,李林甫微微头算是回礼。对于哥舒翰这样的边将节度,他见得多了,自然知道他们想要什么,需求什么。

    如今哥舒翰势头正盛,他倒不像做的太过清高。毕竟人家主动放低了姿态,他没有必要不送出一份顺水人情。

    沿着廊庑、边道一路而行,众大唐公卿踏上了位于龙首原上的高台,在司礼内侍的注视下,持着朝笏踏入含元殿内。要知道虽则大朝时五品以上官员皆可参加,有时甚至会有一些边将加入,但真正能进入含元殿的官员则不过百余名。其余的官员大多只能侯立在含元殿下的广阔场地里,至于皇帝陛下是否生着重瞳,是否身侧四溢金光就不得而知了。

    含元大殿中,皇太子李亨峨冠博带,巍巍立在前殿右手。

    见李林甫步入大殿,李亨的面颊微微抽搐了一下,随即脸上写满了笑意。

    “李相早!”

    李林甫虽然和太子李亨水火不容,但在如此公众场合倒也不好太过拂了储君的面子。他了头道:“太子殿下如今是越发的容光焕发了,实乃我大唐社稷之幸。”

    一番官方式的寒暄过后,双方相视一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皆已心知肚明,他们之间已不存在任何秘密,但不到最后亮剑的那一刻双方都不会撕破脸皮。因为这是一场不容许失败的决斗,失败者只会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李括虽然是陇右会战的大功臣,但毕竟官阶太低,破例入了大殿上朝也只是站在左手靠后处,几乎已经挨着大殿的朱漆木柱。在这个角度,前侧皆是朝臣公卿,几乎看不到殿首的景状。

    “皇帝陛下驾到!”

    中使尖细的嗓音响彻含元殿内,百官一时无不站直了身子,收敛了面容,恭候大唐皇帝李隆基的驾临。

    在数十名侍卫、宦官的簇拥下,李隆基迈着方步步入了大殿,龙行虎步间便上了御台,在龙椅前坐定。他今天心情显然不错,面色红润,精神攫取,远远望去,丝毫看不出大唐的圣上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官三声唱诵后,李隆基满意的了头。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一番君臣之礼做足,众朝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一干如李林甫般的重臣则在自己的软垫前跪坐下来。(注2)

    李隆基冲身旁近侍王宝荣了头,那正当值的殿中少监遂心领神会的展开黄绢,一番唱诵。

    “今rì大朝首议河湟会战功臣表彰、封赏之事,其余兹事容后再论!”

    “陇右之胜,实非一城一堡之得失。石堡城一取,使我大唐尽数谋夺河湟谷地。如此一来,吐蕃再无法肆意东进,侵扰我陇右百姓。有了石堡城作据,光复大非川、九曲指rì可待,此乃开元二十九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最佳之战果。诸位将士忠君爱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的语调虽然平缓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闻之巍巍而颤。

    “此一仗朕亦知其艰辛,亦知其惨烈,但这仗却必须得打,为的是保我大唐百姓万世长安。”

    “陛下圣明!”

    杨钊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适时地站出了身俯身便拜,口中朗朗有词。

    “陛下圣明!”知趣的公卿将相纷纷拜倒在地,高声唱诵。

    “嗯。”李隆基满意的了头,继续说道:“当然,朕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大唐做出卓越贡献的将士,朕要重重的封赏他们!”

    “陛下仁义,此乃我大唐之幸,社稷之幸啊!”杨钊再次接过话头,赞叹道。

    李林甫不屑的瞥了一眼杨钊,口中却也是随之附和。到底是市井混混,不足为谋也。

    李隆基只觉心中分外舒畅,顿了顿昂起头朗声道:“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

    “陛下宣”

    内侍尖锐的高喝声一**的传将开来,传出了含元殿,传下了龙纹御道,传到了侯立丹凤门前的陇右将帅耳边。

    注1: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jǐng百官,称为“鸡人”。建章:建章宫为汉武帝刘彻兴建,唐时多有用汉代宫殿代指唐代宫禁宫殿的传统。

    注2:在宋朝之前,大臣上朝一般都是坐着(跪坐),宋以后才站着。大家不要被明清电视剧骗了,那个真心伤不起。

    ps:我去,这章我写的叫纠结,查了n多资料,下了n篇论文,总算搞定了。大家觉得喜欢投票哈。加油,流云会更努力的!

   

 第十一章 论道(一)

    时间:2013…01…18

    高喝声沿着御道一级级的传了下去,在煌煌公卿的注视下,陇右将领在高秀延的带领下依照军功一步步的踏上了石道,踏进了含元殿。''

    依照哥舒翰呈报的奏呈,高秀延居功至伟,位列功臣首位。因此,走在队列最前面的不是官位更高的突厥人阿布思而是风得意的游击将军高秀延。

    不知为何,他们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雕龙砌凤的石道竟和赤岭上的那段山径如此相似,这栏杆上张牙舞爪的珍禽异兽竟和石堡前那赤色磷石般若一物。

    原来行军打仗与宦海浮沉是一致的,只有站到顶端的人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活下来了,他们踩着袍泽的尸骨活下来了,因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今天的荣誉。

    虽然已经刻意克制,哥舒翰的得意之色还是透过面颊,浮现出来。他激动、他自豪,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任务盖嘉运没有完成、皇甫惟明没有完成,他的老上司王忠嗣也没有完成,偏偏在他哥舒翰手中完成了,他怎能不欣,他怎能不喜?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他哥舒翰让石堡城重新划归到大唐的疆域中!

    瞥了一眼左手的李林甫,只见这位大唐相国如老僧入定般无悲无喜、不着一丝情感的直视前方。

    他究竟在想什么?

    哥舒翰急于知道这,李林甫的态度将会极大影响到这次封赏的结果。毕竟说到底,这次的分封是朝中势力博弈的妥协产物。

    跟在高秀延身后的则分别是阿布思、张守瑜、李子固等一众干将。众人一路阔步走进大殿站定,高秀延微微冲李括了头。

    大唐皇帝陛下为了显示对少年的荣宠,特破格命其进殿上朝。这样一来,同为陇右功臣,他却不能跟袍泽一起上殿,多少有些尴尬。

    面对高秀延挑衅的目光,李括略一思忖还是站身出列,来到了陇右将领队列后。

    没有理会少年的举动,高秀延轻步间便临至御案前。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高秀延的带领下,一干陇右功臣纷纷拜倒,三呼万岁。

    “诸位将军平身。”李隆基大手一挥,微微笑道。

    “谢陛下!”高秀延颇为得意的站起身,拱手谢恩。

    “崔爱卿,你来宣读一下一下拟定的对诸军的奖赏吧。”李隆基将目光投向了兵部侍郎崔潜,淡淡道。

    “臣遵旨!”兵部侍郎崔潜手持笏板领旨出列,面对大殿打开了敕令。''

    此份敕令经过陛下首肯御批,又经由中书、门下省用印,乃是最终权衡出的赏赐结果。(注1)

    清了清嗓子,崔潜朗声颂道:“天宝八年三月底,朝廷调陇右、河西、朔方三镇共计十五万大军于河湟之地又征调鄯、兰、原、泾、陇五州及关内道三十万民壮为后援,整整近十万万牛车、马车尽数供给军中。大军与吐蕃展开会战,历时三个月,至攻陷石堡城为止,共计阵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一人,伤五万七千四百一十三人,取得河湟会战的辉煌胜利。经陇右统帅哥舒翰之奏报延请,兵部之核准,特批复封赏如下。”

    “陇右将士赏钱五十万贯,绢三十万匹,陇右良田两万顷,诸军将士升迁策勋按照军功另计。另有抚恤薪金不在此列”

    崔潜按照中书省批复的政令,一条条的读了下来,竟然耗时足足一刻钟。李隆基有些不耐烦的咳嗽了一声,崔潜身子打了一个颤,这才加快了语速。

    “陇右功勋将领十一人,立有卓越战功,特封赏如下。”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指挥得力、分配有方,功居其首,特封其为涞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校检礼部尚书,另赏银两万两、绢两万匹。”

    哥舒翰满面荣光的站身出列,拜倒在地道:“臣哥舒翰谢陛下隆恩。”

    崔潜冲哥舒翰了头,遂接着念道:“陇右军将领,游击将军高秀延率三万奇兵横渡青海、奇袭九曲城、逼得赤岭一线吐蕃驻军回援,功在其次。特封其为金吾卫将军、赐散官归德将军、升为陇右节度副使,并遥领河西凉州都督。”

    “末将高秀延领旨,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高秀延瞥了一眼一旁的李括,得意的跪倒在地领旨谢恩。

    李括之前已经从三哥口中得知了封赏的排名,因为要照顾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面子,哥舒翰不得不将高秀延列为首功。因此,即便少年有所不满,却是木已成舟无可改变了。

    “陇右军将领阿布思率麾下精骑有效牵制了赤岭南线一代吐蕃驻军,为正面攻取石堡城攫取了大量时间,功不可没,特封其为朔方节度使、右光禄大夫、并恩准其族人悉数内迁置灵州都督府。”

    阿布思闻言心中大喜。说实话,对于那个朔方节度使以及文散官他根本看不在眼里,倒是最后那条特敕让他倍感欣喜。准许族人悉数内迁,那么他便有了自己的草场,换句话说便是给了他自治的权力。

    “臣阿布思拜谢陛下天恩,恭祝天可汗龙颜永驻、我大唐国祚万年!”

    李隆基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之色,一块封地便收买了阿布思三万精骑,如此他还会有二心吗?

    “嗯。”微顿了顿,崔潜朗声道:“陇右军将领、果毅都尉李括协助游击将军高秀延奇袭九曲、并设计水漫九曲城,立有大功,特封其为疏勒兵马使、明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此言一出,寂静的朝堂上瞬时窃语纷纷,满朝王侯将相、世家公卿皆是侧目朝少年望来。

    嫉妒、敬服、赍恨、不屑,墨色眸底折射出的意味不一而足。

    注1:唐朝的敕令即圣旨并不像清朝那样皇帝一个说了算,而是需要经过中书、门下一系列体制。简单说,唐时三省六部制中,中书是起草政令的,门下驳回,尚书执行,六部属于尚书,同样皇帝的诏也要经过门下驳回,再交尚书执行。

    ps:依照编辑指示,和纵横的相关要求发布这个广告(流云也没玩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将者将兵,王者将神!2013年最新三国游戏《将神》登陆纵横!今rì首服震撼开启,人气爆棚。三大独家活动,20万纵横币等你来赢!全3d打造三国视觉盛宴,感受别样三国;祝君成就一番雄图伟业

   

 第十二章 论道(二)

    时间:2013…01…18

    大唐的朝廷就好似一池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水,而满朝柱国公卿就是皇帝陛下豢养的锦鲤。· )锦鲤之间争相竞比,期待主人的赏识和喂食,虽则都看对方不顺眼倒也维持着最基本的平衡。

    但若是这池塘中突然闯进来一条泥鳅,这种平衡将会瞬间被打破。平rì里的对手和敌人将会联起手来,把这个不速之客赶出他们的领地。

    李括之于这些权贵相侯,无疑便是那只泥鳅。

    那个少年凭什么得此封赏?他家阿爷不是已经获罪身死了吗?一个犯官之后也可以觅得紫袍?

    这些锦鲤感受到身边明显的威胁,便抛下了以往的成见,一致对外,想来倒也是不难理解。

    待兵部侍郎崔潜将封赏陇右十一将的恩旨宣读完毕,立时便有人站了出来。

    这人便是户部侍郎郑筠,只见他手持笏板走出朝列启奏道:“禀告陛下,微臣以为对李括李都尉的封赏有所不妥。”

    李隆基眉头蹙起,虽心头隐隐不愉却还是和声道:“郑爱卿觉得何处不妥,且说来听听。”

    郑筠虽然只是一个户部侍郎,却代表着整个荥阳郑氏的利益,他说出的话李隆基还是要稍作考虑的。

    “谢陛下。”郑筠微微一拜道:“李都尉文武双全,辅佐高将军率三万勇士奇袭九曲,自是劳苦功高。”微顿了顿,他叹了一口气道:“但是李都尉年仅十七却已官至果毅都尉、升迁之快更是令人咋舌。若是再授予他明威将军的官职,恐怕不符军中惯例,难以服众啊。”

    “郑大人所言甚是。”秘书少监韦斌接过话头,朗朗而言:“军中从无连升三阶的先例,李将军之前不过是从五品下的果毅都尉,若是擢升为明威将军,则已越级直升四阶了啊,请陛下三思!”

    “郑大人所言非虚,更令臣感到忧心的是实封的疏勒兵马使一事。''李都尉本在哥舒翰大帅麾下做事,为何却要转至安西都护府任职?军中规制甚严,若是将领都似李都尉一般,还要兵部的批文何用?”

    郑钧与韦斌一唱一和,显然事先已经商议良久。

    李隆基瞥了一眼下首不动声色的李林甫,心头苦笑一声,暗骂其狡猾。

    “两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朕认为,自古英雄出少年,李都尉虽然未及弱冠,立下的功劳却是实打实的。至于这军中惯例规矩,破了又有何妨!我大唐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将士们之所以用命,皆是因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规矩。李都尉为少年郎君们立下了一个绝佳的楷模,朕认为封他为明威将军不无不可。”

    李隆基执意提拔李括,一来是要向天下子民立下一个标杆,令年少英才看到希望,争相报效朝廷。二来是因为少年是一名隐士,对自己忠心耿耿,他有意将其培养为军中的一枚暗桩。毕竟隐士组织虽然隐蔽,却鲜有位居高位者。李括虽然根底薄,却胜在年轻,稍加拨培养保不准成为自己一个心腹。

    郑筠心头一沉,皇帝陛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说?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高瞻远瞩,臣不能及之万一啊。”郑筠悄无声息的拍了一记马屁:“李将军确实乃少年英才,让臣不禁想起了古之霍骠骑,率兵出河西,横扫胡边。”(注1)

    微微叹了一口气,郑筠道:“只是李都尉九曲一役虽极扬我大唐国威,但手段未免过于狠辣,恐有损我大唐仁义上国的美称啊。”

    听到此处,李括心中一沉,果然,他就知道李林甫会揪住这一不放!

    深深吸了一口气,少年渐渐将自己心情平复了下来。''忍住,忍住,还没到最后的时刻!

    李隆基面色立时沉了下来,作为万邦拥护的天可汗,他自然希望大唐得到仁德的美名。水淹九曲的事情他多少也已听说,虽然觉得少年的手段过于狠辣,但也不会心生反感。毕竟战场容不得一丝犹疑和妇人之仁,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袍泽的不负责任。

    但是郑筠把这个事情提到了台面上,他却着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若支持少年的做法,无疑变相否认的唐军仁义之师的名号。但若是承认少年手段暴戾,那么给予他的封赏便得收回。

    这个郑筠,怎么如此不知趣!

    正自懊恼间,御史中丞杨钊却是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郑大人所言差矣。”

    “哦,杨爱卿有何见解,不妨道来。”李隆基心头大喜,这个杨钊还真是会做事,每每在他为难时都会站出来替自己解围。

    “微臣遵旨!”杨钊扫了一眼一旁的郑筠,冷哼了一声:“兵法有云,慈不掌兵。正所谓‘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