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是长久滋润乌程土地,缓缓改善乌程的地形地貌,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啊。”

    术法之道博大精深,几乎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但从总体上来讲,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兵决类,一为辅政类。

    兵决者,战于两军阵前,增强己方实力,削弱对方实力。

    辅政者,辅佐王者治政,提高产出,增强民力,加强运势。

    而诸葛瑾便是天阶辅政术士,这种术士,决计于两阵之前,固然不如周瑜犀利。但若论治理一方,却要比周瑜强上百倍了。

    诸葛瑾脸上得意之色一闪即逝,虽然性格沉稳,但能够治理一方,造福百姓,向来便是他最大的愿望。如今愿望得以实现,才华得以施展,便是他也不由一阵得意。

    “前几日,主公发下赏武令,不知成效如何?”诸葛瑾道。

    赏武令是刘基为了招募武者而下发的一道命令,其目的便是为了组建亲卫军。刘基虽然已经相继任命了张立、凌操、周泰三个亲卫军营正。

    还任命了他们的一些亲信做了低阶军官,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作为部队主官,在部队中肯定要有自己的嫡系人马。

    这些人,掌控军中精锐士兵,在战时,或为敢死队冲锋陷阵,或为执法队斩杀逃兵。是一支部队真正的核心所在。

    至于其他普通士兵,只能算是辅兵罢了。

    当然,亲卫军不同于现实部队,由系统士兵充当底层士兵的亲卫军并不会出现逃兵现象。而那些将领只要不出现不轨的行为,系统士兵也不会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

    但刘基还是遵从了这个俗称约定。

    一来,亲卫军本身也需要填充大量的低阶军官。另一方面,若不如此做,也不能让这些将领安心。

    但刘基也没有将所有的职务都交给他们,一个营,有正副营正,两个队率,十个伙长,四十个伍长。

    其中将一个队率、四个伙长、十五个伍长的职务交给营正安排,营正掌握部队中四成左右的军官,这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比例。剩下的,则全部从外面招募。

    “差不多了,亲卫军中的官职已经招募完全了。剩下的,我准备成立预备军官处,这些军官,按照现役军官的一半俸禄发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训练与指挥屯田兵参与地方建设。等到亲卫军扩大后,他们便可转为正式军官。”刘基道。

    赏武令的效果令他很满意,或许是因为刘基在乌程声望甚高的缘故。乌程的武者踊跃参军,仅化气中期的武者,便来了一百多个。

    亲卫军稀少的职务根本无法安排所有的武者,但刘基也不准备放他们回去。反正他钱粮甚多,先养起来就是。

    再说屯田兵也需要军官,对于屯田兵,刘基是有着大安排的。当前的屯田兵主要是指当初那四千孙军降兵。

    当然,只是当前而已,可以预料,以后随着刘基势力的发展,随着战争的增多。他的降兵俘虏会越来越多。

    这些士兵他并不准备编入自己的部队。

    一方面,因为有系统士兵充当底层士兵,他不需要像那些诸侯一般,大量招收现实劳力从军。

    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这些普通人从军,他们的实力远远无法跟武者相比,从军的后果只能是成为炮灰,用大量的死亡去消耗对方武者的实力。

    一个民族的根基永远是人,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相对而言,在这个时代,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因为足够的数量,自然会诞生相应的质量。相反,若是只剩几个强者,而没有了下面的百姓。那汉族的亡族灭种之人就真的不远了。

    历史上,正是因为三国时期的混战,让大量的普通百姓死亡,才会造成五胡乱华,才会造成汉族的灭种危急。

    保护这些不同的百姓,就是延续整个汉族的传承。

    但刘基又不能对这些普通劳力放任不管,那会让造成动乱根源。所以,他便准备将这些人全部编入屯田兵。

    刘基的屯田兵不同于一般的屯田兵。

    一般的屯田兵,其主要责任就是屯田,兼顾作战。如曹操手下的屯田兵,赵云手下的屯田兵等等都是如此。

    但刘基手下的屯田兵,则不承担作战任务,主要职责是屯田、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开矿挖矿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跟后世建国后,新疆的建设兵团类似。

    当然,屯田兵并不是永远就是屯田兵了,他们也会定期训练,如果有表现优异的,或是在生产中有立功的。

    就会破格提拔为低阶军官,进入亲卫军体系。从此走上升迁的正途。

    只有良好的进步空间,才能保证人有奋斗的*。

    来自后世的刘基很了解这一点!

    诸葛瑾眼神微微闪动,道:“主公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各级军官也已齐备。想来应该出兵夺取由拳、海盐了吧!”

    “夺取由拳、海盐?”刘基一怔,思考片刻,道:“不,此事时机未到!”

第四十五章 怜惜民力晚出兵() 
“时机未到?兵甲已足,后方稳定,前方严白虎连番攻打余杭,也已出现疲态,此时正当出兵之时,何来时机未到之说?”诸葛瑾眉头轻皱道。

    刘基淡淡一笑,道:“子瑜兄何必急迫?由拳、海盐孤悬在外,已是我囊中之物,早晚必下,何必急在一时?”

    严白虎所控五城,余杭居中,富春居南、钱塘居东南,由拳、海盐居北。从地图上看,这五县正好形成一个条形状。

    而余杭正好处在条形状的正中心。富春县在往南,便是富春江与严白虎的起家之地白虎山了。

    所以,严白虎以富春为基,由拳、海盐、余杭三县是前线。三县中又以余杭最为重要,此县既是前线,又是富春大门,同时又为众县交通要道。

    先前刘繇、周瑜等人,断定刘基夺取余杭是个错误便是缘于此。余杭对严白虎至关重要,一旦被夺,就会造成富春大门洞开,与由拳、海盐二县的联系也被断绝。

    所以,严白虎绝对不能容许刘基夺取余杭,必定是要倾力来攻。这一攻打,就会与刘基同时消耗实力。而刘基的实力怎经得起严白虎消耗?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

    刘基经不起严白虎消耗,会失去余杭,同时实力大损,甚至要放弃乌程,逃回曲阿。

    但刘基若能坚持住,始终占据余杭,那攻守形势就会瞬间转化。

    乌程脱离战争的直接威胁,可以安心发展。严白虎的富春则要时刻经受余杭威胁,连睡觉都不安稳,悬在外面的由拳、海盐更是朝不保夕。严白虎基业,瞬间便少了大半!

    可以说,夺取余杭,本身就是一场收获与付出同样极大的豪赌。只是大多数人因为不看好刘基,而认为他会输。

    但事到如今,余杭之战已经打了一个月。虽不知为何,但事实是余杭始终在刘基手中。

    这实在是让一大群人跌碎了眼镜!

    而诸葛瑾则在狂喜之余,立刻想到了由拳、海盐二县。若能夺得此二县,刘基麾下就可以扩张为四县了。

    这在地盘上已经超过了严白虎,只要好生经营,等到彻底消化了二县,便是严白虎灭亡之时了

    只是此时,刘基为何会说时机未到呢?

    “虽说这二县早晚是我军之物,但早一日总好过晚一日。消化经营也是需要时间的。”诸葛瑾道。

    刘基沉默不语,片刻后道:“子瑜兄可知此时是什么时节?”

    “什么时节?秋天啊。”诸葛瑾一愣,不知刘基是什么意思。

    刘基道:“不错,秋天,准确的说是,秋收时节。”

    南方多种植水稻,通常为两季,第一季,4月中旬播种,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收割后马上抢种第二季,10月下旬-11月收割。

    刘基所指的秋收,正是指第二季水稻。

    “秋收时节,百姓一年辛苦,便在此时丰收,若是出兵,这一年收成尽毁,我心何辜。”刘基淡然道。

    诸葛瑾脸上露出惊色:“主公的意思是,你要等由拳、海盐二县的秋收结束之后在出兵?”

    “不错!”

    “这,这”

    饶是以诸葛瑾的沉稳,此时也不由的目瞪口呆。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趁对方即将收割时出兵抢粮的。哪听说过要等对方收好粮食后在出兵的!

    “自家这位主公还真是一代仁君啊!!!”

    诸葛瑾哭笑不得,但在剧烈的惊诧过后,心中却不由的升起一阵佩服。自古帝王无情、将军无情。

    为上者有几个会真正将小民的心思放在心上的?

    就连诸葛瑾自己,虽说也算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很多时候,为了大局,也会做出牺牲百姓利益的事。

    但刘基,他真的是将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啊。为了百姓秋收,为了不让百姓一年的辛苦白费,他甘心晚出兵!

    “主公仁德!”

    诸葛瑾郑重一拜。

    刘基淡淡一笑,扶起诸葛瑾,道:“子瑜兄快快请起,基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由拳、海盐二县以入我鼓掌之中,若是损失了他们的粮草,岂不是折损了我自己的粮草?我怎么会做这种傻事!”

    “不论如何,主公肯为百姓如此,便是千古仁君!瑾能追随主公,乃是千古幸事!”

    诸葛瑾眼中似乎欲言又止,但终究没有说什么,只是再次一拜,郑重说道。

    诸葛瑾的院落虽然不大,但依然分成前后两院。

    但与普通院落前院议事、后院居住的布局不同。

    诸葛瑾的前院包括会客厅、书房、卧室、厨房等等,一个院落中所有应该有的设施,在前院基本都具备了。

    而后院,则只有一间竹屋。

    用青竹搭建,显得精巧而雅致。

    这间竹屋中是住着人的,但住着什么人却是无人知晓了。因为这里面从来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便是每天的饭菜,也是诸葛瑾亲自端进去。

    今天,诸葛瑾再一次走进竹屋,只是与往常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端着饭菜。

    推开竹门,竹屋内的设施很简单。

    竹椅、竹桌、竹床。

    毛笔、白纸、书籍。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大哥匆匆而来,不知有何事要问?”

    竹椅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淡笑道。

    少年身材修长,相貌俊朗,一双眼镜仿佛天上的星辰一般璀璨,闪烁在着世人捉摸不定的神采。

    手中羽扇轻摇,嘴角微微带笑,神态悠然,给人一种万事皆在掌控之中的感觉。

    诸葛瑾抬头看了看少年,似乎是受到他这番姿态的感染,微微皱起的眉头渐渐舒展了下去。

    “我又未说,你如何直到我有事要问?”诸葛瑾笑道。

    少年一笑,道:“大哥神色匆忙、眉头皱起,这显然是遇到难事了。而此时未到饭点,大哥也未携带饭菜。所以大哥不是给我送饭。遇到事,又不是给我送饭,那大哥来我这里,不是向我问事又是如何?”

    “哈哈,孔明!你这脑子真是越来越灵活了。昔日师傅说我们兄弟三人,成就最高者当属你,我还有些不信。但到今天,却是不信都不行了!”诸葛瑾哈哈笑道。

    孔明!又称诸葛瑾为大哥,显然,眼前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名传千古的智者,诸葛亮!

第四十六章 世间岂容仁义诸侯!() 
感激天界湖兄弟的打赏,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由于三国演义的缘故,人们对他的唯一印象就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这个世界的诸葛亮不仅有着小说中的智慧,还是一名极为强悍的术士。

    诸葛亮到底有多强,不知道。但至少比周瑜强!

    若不然,他也不能只用一道道法自然符便破掉周瑜呕心沥血的阴阳倒转阵!

    丹徒之战后,惊觉符箓被激发的诸葛亮担心诸葛瑾的安危,便轻装简行,来到了江东。当他找到诸葛瑾的时候,诸葛瑾已经跟随刘基在前往乌程的路上了。

    因为一些莫名的原因,已经确认诸葛瑾安全的诸葛亮并没有离去,而是在诸葛瑾府上留了下来。

    诸葛瑾抬起头,扫了诸葛亮一眼,郑重说道:“前两天,你跟我说,要尽快夺取由拳、海盐,此事可有深意?”

    “深意?”诸葛亮摇晃羽扇的手轻轻一顿,随即笑道:“这能有什么深意,夺取由拳、海盐的时机已经成熟,自当尽快出兵。难道大哥不知道一句话,叫夜长梦多吗。”

    诸葛瑾深深看了诸葛亮一眼,想从那双璀璨的眼镜中看出些什么来。但随后便放弃了,他知道,诸葛亮虽然年轻,但却城府极深,自己想从他那里看出端倪,基本是不可能的。

    只好淡然道:“有也好,没有也好,都无所谓了,主公已经决定,暂缓出兵这二县。”

    “暂缓出兵?这是为何?”诸葛亮惊道。

    “为了秋收!”

    看着诸葛瑾缓缓离去的身影,诸葛亮脸上依然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世间竟有这样的将军?

    为了敌对方百姓的秋收,而拖延自己出兵的时间?

    天啊,刘基的脑子究竟是怎么构成的!

    “少爷,这位刘将军真是为难得的仁义将军啊!”鱼儿凑到诸葛亮身边满脸钦佩的说道。

    诸葛亮苦笑一声,道:“仁义将军?难得?呵呵,那里是难得,这简直是千古罕见呐!”

    “那不是更好!少爷,那你总算找到目标了。刘将军是汉室宗亲,又是千古罕见的仁义将军,这种人不是正好符合你的主公条件吗!”鱼儿叫道。

    鱼儿虽然只是诸葛亮的贴身书童,但却从小跟随诸葛亮一同张大。诸葛亮的心思或许瞒得住别人,却很难瞒住自己的身边人。

    诸葛亮看似清高孤傲,淡泊明志。与同学好友们交流的时候,从不提出仕之意。但事实上,并非他不想出仕,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明主罢了。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

    诸葛亮与那些只求升官发财的庸臣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历史上,诸葛亮直到十几年后才出仕便是因此,如不能找到合乎理念的明主,他宁愿终老山林!

    而诸葛亮的择主条件有两点。

    出身汉室、心系百姓!

    诸葛亮出身白鹿学院,而且是白鹿学院的代表人物,他的投靠,不仅仅是他本人的投靠,同时也代表这整个白鹿学院的支持。

    所以,他的择主目标就必然受到白鹿学院的影响。白鹿学院是朝廷所立,以传播儒家思想为主,最是注重忠君思想,所以这就注定了他的投靠目标必然是汉室之人。

    其实这一点,便是北方的颍川学院也一样。曹操早期虽然再颍川招收了些学子,但真正的大才投靠,却是他迎汉室,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

    事实上,天子对曹操最大的作用,不是政治上的优势,而是让他与汉室融为一体,得到了颍川学府的认同,从未为他定下一统北方的人才基础。

    不得不说,汉室三学府都很不错,董卓入京,毁了最大的太学府。但颍川学府与白鹿学府,依然保持着对汉室的忠诚。

    而心系百姓这一点,就是诸葛亮的个人抱负了。

    诸葛亮虽然出身世家,但他本身生活却说不上多富裕。

    幼年葬父,他们兄弟三人都是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的。

    寄人篱下的生活不用多言,只看诸葛亮自己需要在隆中耕田,诸葛瑾在曲阿的生活也不宽裕就可见一般了。

    但也正是这种生活,让诸葛亮养成了心系百姓的情怀,当对而言,他对世家大族的感觉却要相对淡薄的多。

    诸葛亮幽幽一叹,道:“合适目标?呵呵,条件倒是符合,但合适只怕就不是了吧。”

    “为什么这么说!刘将军怎么会不合适?符合你的条件,又是刘刺史的公子,等他打败严白虎、继承了刘刺史的基业,那可就掌控整个吴郡之地了。

    江东六郡,首推吴会,吴会之中,又以吴郡为首。得到吴郡,只要嘘嘘发展,得到整个江东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等日后,出扬州、占荆州、夺益州,然后以南攻北,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啊。这种人物怎么会不合适!”鱼儿睁大眼镜,小嘴巴像连珠炮一般不断的说道。

    看着鱼儿认真的样子,诸葛亮不由一笑,点了点鱼儿的鼻子,道:“你这个小东西,说起这些来大道理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比你家公子我更像个名士了。不过,你家公子我就是靠这个来忽悠人的,你觉得你能凭这个忽悠到我吗?”

    “呃!”鱼儿脸色一僵,差点忘了,自家公子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自己用公子的常用说辞,来忽悠公子,确实有点班门弄斧了。

    “人家是真的觉得刘将军很合适嘛!人家这也是为公子你考虑啊。公子,刚才你也说了,像刘将军这样的人可是千古罕见啊,你要是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鱼儿吸吸鼻子,一脸委屈的说道。

    “唉!”诸葛亮轻轻一叹,道:“鱼儿,你可知道,我正是因为他太过仁义,所以才不敢去投靠了。”

    “为啥?”

    “因为这世间容不下仁义诸侯啊!”

第四十七章 真仁义假仁义() 
“仁义,亦作‘仁谊‘。本意为仁爱和正义。韩非子五蠹曰: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意思便是,周文王行仁义之事,让仁义之名传于四海,最终令天下归附。但文王真的仁义吗?“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道,“然而左传却记载,文王曾发布逃亡大搜捕令。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有人会从岐山地区逃亡,离开周方国。

    也就是说,岐山并不是世外桃源。这里一样有税敛太重,劳役太重,外战频繁,征用兵役太多等现象。让百姓无法忍受,才会产生逃亡。”

    “而孟子中,更曾明确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春秋时齐宣王的齐宣王的苑囿才四十里方圆,老百姓都觉得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