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本茂心中暗叹一声,这位年轻的流主从虎头山回来之后,就明显给人一种更加成熟的感觉,由此可见虎头山行动的失败,对这位流主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宫本茂进了办公室,来到竹下俊办公桌前,立正敬礼后肃声说道:“报告指挥官阁下,太丰和涞阳方向封锁线上据点截止今日凌晨遭到袭击的情况已经汇总完毕!”
竹下俊淡淡地说:“念吧。”
宫本茂翻开卷宗的第一页,念道:“自9月10日凌晨2时至15日凌晨5时,太丰、涞阳方向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共计三十七个据点遭到袭击,袭击总次数为五十八次!袭击导致太丰方向第一道封锁线七个据点、第二道封锁线四个据点被完全摧毁。涞阳方向第一道封锁线三个据点,第二道封锁线一个据点被完全摧毁。”
宫本茂念完,恭敬地将卷宗合上躬身递向竹下俊。
竹下俊接过卷宗,轻轻放在桌上,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宫本茂断然说道:“卑职认为,根据情况汇总可以得出结论,八路军的破坏重点是太丰方向的封锁线!”
竹下俊淡淡地说道:“周卫国为什么要破坏太丰方向的封锁线?”
宫本茂想了想,摇了摇头,说:“卑职不知!”
竹下俊叹了口气,说:“周卫国闹这么大动静,总不会什么原因都没有吧?兵法上说‘实者虚之’,太丰方向,未必是他真正的目标!”
宫本茂迟疑着说:“那流主认为周卫国的目标是……?”
竹下俊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宫本茂愕然道:“流主您不是一向很了解周卫国的吗?”
竹下俊苦笑道:“我一直以为我了解周卫国,可经过虎头山的这次失败我才发现,我根本就不了解他!但他却偏偏好像很了解我!最可怕的对手,就是他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他!”
※※※
9月15日上午。
上洞村。
带队训练结束的鲁震明刚刚回到大队部坐下,就见一个战士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大队长……你快出去看看……”
鲁震明莫名其妙地说:“看什么?”
这战士欣喜若狂地说:“粮食!好多的粮食!”
鲁震明立刻站了起来,说:“你说什么?什么粮食?”
这战士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后说:“清源国军的郭营长带人给俺们送来了粮食!已经到村口了!好多的粮食啊!”
鲁震明立刻二话不说出了大队部,直奔村口。
刚到村口,就见那里已经堵满了村民。
鲁震明分开村民,走到前方,第一眼就见到了老熟人,以前刘志辉营的参谋,现在的刘志辉一团一营营长郭玉忠。
郭玉忠见到鲁震明,终于松了口气,几步走过来,拉着鲁震明的手说:“震明,你可来了!赶紧,接收粮食!”
鲁震明满头雾水地说:“老郭,这是怎么回事?”
郭玉忠说:“这是我们刘团长和你们周团长定好的事,刘团长说,汤旅长的意思,就按商量好的数量,粮食先交付一半,剩下一半,事成之后一定送到!这是今天第一批的收条,你赶紧画个押!再带人把粮食卸了,我们还得赶回去,今天还要运两批过来!”
鲁震明越听越糊涂,说:“什么一半一半的?你就告诉俺,到底有多少粮食?”
郭玉忠说:“收条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一百五十万斤,18日之前,分十批送到!你就在第一批十五万斤粮食后面按个手印,赶紧带人把粮食卸了就是!给,这是印泥。”
鲁震明顿时张口结舌,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说:“妈呀,定下的什么事能值一百五十万斤粮食?”
郭玉忠纠正道:“是三百万斤粮食!这只是一半!”
※※※
9月18日深夜,清源山后山。
林水生和特战队六十九名队员大气不敢出地看着刘三一步步向悬崖顶攀去,人人手心都捏着一把汗。
终于,从靠近崖顶的地方有手电光亮冲着崖底闪了闪。
队员们不由都松了口气,刘三成功了!
接着,就有一条长长的绳索从崖顶缓缓垂了下来。
林水生二话不说,立刻抓住了绳索,低声命令道:“这绳子够长,但不够粗,一次只能上去一个人,等俺上去放下新的绳索,你们再接着上,动作要轻,明白吗?”
队员们都低声应道:“明白!”
林水生抓住绳索,踩着崖壁,轻巧地向崖顶攀去,有了绳索借力,林水生这次可比刘三攀爬得快多了,没过多久,就来到刘三的位置,稳住自己身形后,将自己携带的绳索系好垂了下去。
不一会儿,就有两名队员顺着垂下的绳索爬了上来,紧接着,这两名队员又将他们携带的绳索垂了下去。
就这样,随着爬上来的队员越来越多,垂下的绳索也越多,队员们上来的也越多。
林水生和刘三也早已根据脚步声明确了崖顶鬼子哨兵的数量和位置。
大约四十多分钟后,特战队70名队员无一伤亡地攀上了距崖顶仅有一米之遥的崖壁!
林水生用右手食指点了与鬼子哨兵数量相当的队员,又以食中两指指了指崖顶,随后将食指轻轻滑过颈部。
得到命令的队员立刻拔出刀身抹黑的短刀,悄悄顺着山藤爬上了崖顶。
很快,就从崖顶传来了轻微的声响,随后,从崖顶传来了三声蝈蝈叫声。
林水生大喜,立刻带着其他队员爬上了崖顶。
特战队全体登上崖顶后,林水生立刻低声命令道:“第一、第三分队,负责在鬼子兵营安放炸药,并阻击冲出兵营的鬼子;第二、第四分队,负责摸掉鬼子哨兵,接应刘团长的部队;第五分队,守住崖顶,以备不测。行动!”
除了留下守卫崖顶的第五分队,其他四个作战分队立刻在夜幕的掩护下向箭一样刺向各自的目标。
十五分钟以后,刘志辉的第一批部队登上清源山,被暗堡中的鬼子发现并开火阻击,但暗堡随后就被特战队第二分队从背后敲掉。与此同时,在鬼子兵营安放的炸药也被第一、第三分队队员引爆。在连续的爆炸声过后,鬼子兵营几乎被完成炸塌!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缴获的塑胶炸药的巨大威力就连特战队员们也不免大吃一惊!
接下来的战斗没有一点悬念,在特战队的配合下,在“九一八”事变十一周年纪念日的晚上,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国民革命军清源警备旅一团团长刘志辉就带着一团一营、二营重新夺回了清源山阵地!
※※※
宫本茂“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大声说道:“流主……”
竹下俊抬起头,淡淡地说道:“宫本君,我已经知道了!”
宫本茂沮丧地说:“流主,我们辛辛苦苦夺回的清源山,竟然就这样让那些蠢货给丢了!”
竹下俊叹道:“据逃回的士兵说,他们遭到的,是中国军队的前后夹击!前后夹击!清源山的后山是绝壁,除了我们特别部队,就只有周卫国的部队能攀上那道绝壁!可见这次行动,是虎头山八路军和清源国民党军的一次联合行动!声东击西!卫国君,你真是好手段!”
※※※
9月19日,夜。
离太丰方向虎头山外围第二道封锁线一公里处。
无数的人影,或肩膀前后搭着,或用脖子顶起左右搭着、或单肩扛着一个口袋,也有人脖子上骑着一个“人”字形的袋子,飞速往前奔跑。
人流最终汇成一个箭头,直指虎头山方向。
这就是涞阳和太丰两县平原地带敌后政权负责为虎头山根据地运送粮食的四支背粮队中的一支!每个人扛着的口袋里,都装着四十斤小米!至于“人”字形的口袋,则是极富创意的农民特地为背粮准备的新粗布裤子。两个裤脚一扎,往裤子里灌上四十斤小米,再把裤腰扎上,活脱脱就是个“人”字形口袋,套在脖子上,又方便又省力!
队伍在离封锁线还有一里路的地方停了下来,等候接应人员发出的信号。
不一会儿,从封锁线对面就闪起了三下亮光。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立刻手一挥,低声说道:“平沟队,上!”
由数十个带着洋镐铁锹的青壮年组成的平沟队立刻冲了上去,按照预定计划,飞速开挖,不久,就在封锁沟上平出了十几个路口。
干部模样的人又低声说道:“快过去!不许说话,咳嗽也用袖子捂住!动作要快!前面还有一道封锁线!”
人流立刻开始朝前涌动,很快就有人从平出的十几个路口通过了封锁线。
人流继续前进,直到第一道封锁线也没有丝毫停顿。
来到第一道封锁线,背粮队跑在前面的青年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铁丝网竟然早就剪开了几十个大口,每个铁丝网破口后的封锁沟上,都垫着宽大的厚木板。而边上不到半里地,竟然就是个据点!
铁丝网破口边此刻已经站了好些穿着灰布军装的军人。
这些军人就对着背粮队的青年们低声喊道:“老乡们,大家不要怕,俺们是八路军!顺着俺左手边破口的木板过封锁沟,一路都有俺们八路军!往前一里地就有人接粮,三个人背的粮灌满一口袋就行,不过秤!回来再从俺右手边的木板过封锁沟!”
干部模样的人也低声喊道:“大家动作快点!还要回去背第二次!支援山里八路军的粮食,今晚就要运完!这次俺们区里支援的粮食最多,俺们背粮队也要比其他背粮队更快完成任务!”
背粮队的青年们压低声音应了一声,随后看见八路军战士,心里立刻热乎起来,一路跑过来的疲劳也瞬间消失无踪!不由加快了脚步!边跑边往后传:“前面就是根据地!前面有八路军保护俺们!……”
背粮队的速度一下子快了许多。
站在袁大刚据点主炮楼楼顶的周卫国看着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转身对边上的赵杰说道:“看见没有,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后盾!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我们难道还会怕鬼子伪军的封锁吗?”
赵杰也感动地说道:“为了这些百姓,我们就算流血牺牲,也值了!”
在一边的袁大刚也不由感叹道:“民心所向啊!难怪贵军总能打胜仗!”
周卫国深吸口气,平静下来,说:“其他三个通道怎么样?”
赵杰说:“每个通道都有主力部队掩护,挡在通道上的鬼子据点这几天都被我们事先给拔了!安全上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周卫国点头道:“好!这就好!”
又转向袁大刚,说:“袁排长,你为抗战立的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袁大刚立刻说道:“周长官,您要这么说就是瞧不起我袁大刚了!我袁大刚没什么大本事,今天能够给贵军运粮提供方便,我已经高兴万分了!我做这一切不为别的,就为了洗刷自己当汉奸的罪孽!我只希望,鬼子能尽快被赶出我们中国,我们也能脱下这身汉奸皮,重新做回一个光明正大的中国人!”
周卫国激动地说:“会的!这一天肯定会来到的!”
※※※
9月20日上午,当宫本茂像往常一样将截止当天清晨的情报汇总送到竹下俊面前时,竹下俊在简略翻过这些情报后从中挑出了两份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情报,随后突然脸色大变,站了起来。
第一份情报是:据查,太丰、涞阳各乡村的粮食都被农民于近日抢收,征粮队下乡征粮效果不佳!
另一份情报是:今日凌晨3时,巡逻队于太丰方向虎头山外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各发现有四处遭到破坏,每处均残留有大规模人员通过的痕迹,且均发现少量散落于地上之小米,详情正在调查中。
将这两份情报扔在桌上后,竹下俊长叹一声,跌坐在椅子上。
宫本茂拿起这两份情报看过,却有些摸不清头脑,忍不住问道:“流主,这两份情报有关联吗?您为什么……?”
竹下俊长叹一声,说:“宫本君,你知道为什么周卫国既袭击封锁线,又摧毁据点,甚至还帮清源的国民党军夺回清源山吗?”
宫本茂摇了摇头,他的确想不明白。
竹下俊苦笑道:“他闹这么大动静,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开我们的注意力,掩护他昨晚的行动!他真正想要做的,其实是从山外往山里运粮食!”
宫本茂顿时呆住,好半天,才叹道:“这个周卫国真是太狡猾了!”
竹下俊轻轻叹了口气,不由想起了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
此次从山外往虎头山根据地运送粮食,敌后政权共动员了超过两万人的背粮队!这一晚的运粮行动,最后运至根据地的粮食经粗略估计,竟然超过了一百六十万斤!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又成功地引开鬼子注意力,此次运粮行动在封锁线上的四个通道均未与敌发生遭遇。但在背粮行动中,先后共有十六位农民累倒在背粮途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三天以后,汤炳全信守诺言,将剩余一百五十万斤粮食的最后一批十五万斤粮食送至上洞村!
一个月后,虎头山根据地捕猎队捕获的猎物总量超过一百万斤!
※※※
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曾说过:“抗战时期,如果能很好将粮食问题解决了,就等于解决了全部问题的三分之二。”
【第二十七章 囹圄】
第一节
与日军在山东其他方向连续发起的大规模“扫荡”相比,虎头山这个小小的八路军根据地自然无法再引起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乃至驻山东的第12军司令官喜多诚一足够的重视,所以颇有自知之明的近卫文干脆就断了进虎头山剿灭八路军的念头,倒也心安理得。
9月27日,日军第12军司令官喜多诚一亲自指挥日伪军万余人,分八路“扫荡”鲁西濮、范、观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造成根据地伤亡279人,被俘116人,失散873人,地方干部失散伤亡500余人,群众被抓600余人。
10月下旬,日军第32师团、第59师团、第5、6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5万人,采取拉网合围战术,向鲁中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为时1个月的大“扫荡”。此次“扫荡”之后,鲁中伪军增加至近8万人!日伪据点增至368个,根据地大为缩小。
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由北平飞抵烟台,亲自布置对胶东冬季大“扫荡”。此次“扫荡”,共出动日伪军2万余人,采用“拉网”合围的办法,南起石岛,北至埠柳、成山,向崂山一带推进,企图“将八路军赶到黄海,一网打尽”。此次“扫荡”为日军在胶东发动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扫荡”,历时一个月,先后制造了“马石山惨案”、“崂山惨案”和“招远惨案”。
12月20日,日军第32师团、第17师团、独立骑兵第4旅团9000余人及伪军万余人对湖西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中共湖西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人员和部队顺利突围,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等牺牲。大扫荡后,日军在湖西根据地单县修碉堡、挖封锁沟,推行“囚笼”政策。
※※※
时间进入1943年。
由于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逐步丧失主动权,兵力不足的日军不得不从中国战场抽调部队,华北方面军自然不例外。有心彻底整肃华北“治安”的冈村宁次对于自己手中的兵力已经开始感到有些捉襟见肘了。
随着战争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太平洋战局的急转直下,曾经无比狂热的日本国民终于开始尝到战争的真正滋味!因战争需要,国内被征召走大批的青壮年,高额的军费也被分摊到普通日本人的头上,日本国内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这些情况,又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国外战场。由此导致一些普通士兵和底层军官开始对战争产生了悲观情绪。驻山东的华北方面军第12军,甚至发生过数起士兵拒绝上前线,并殴打和枪击军官的事件!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华北敌后渡过了1941年到1942年最困难时期的八路军,趁着华北日军兵力空虚的机会,开始逐步获得恢复和发展。
※※※
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决定》认为,“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与我党大量发展党员以来,日寇与国民党大规模地施行其特务政策,我党各地党政军民学机关中,已被他们打入大批内奸分子,其方法非常巧妙,其数量至足惊人”。故此,决定在整顿党的作风的同时,进行一次普遍的审查干部的运动。《决定》还规定:“整风的主要斗争目标,是纠正干部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与肃清党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随后,在延安召开有2万多人参加的反特斗争动员大会。于是,审查干部工作在延安各个机关、学校、部队全面开展,并迅速转变成群众性的反特政治运动。
6月上旬,虎头山独立团政委张仁杰接到上级命令,赴鲁中边区汇报工作。
但张仁杰这一走,却足足走了一个多月!再回来时,已是7月中下旬。
※※※
7月20日午后,太丰方向鬼子第一道封锁线。
林水生带着特战队两个分队和教导营骑兵连(由原骑兵排扩编而成)一排正等在封锁线虎头山一侧。他们的任务,是迎接从鲁中边区汇报工作学习归来的独立团政委张仁杰。
实际上,由于虎头山独立团和山外平原敌后武装的连番打击,再加上兵力不足,鬼子在虎头山周围的两道封锁线早已经支离破碎,而且此次通过封锁线,走的是紧靠袁大刚据点的路线,可说万无一失!所以张仁杰才敢在大白天过封锁线。
两个多小时后,林水生终于看见张仁杰出现在封锁线的那一头。
准确的说,林水生最先看见的,是护送张仁杰的鲁中边区部队。
张仁杰一行人过了封锁线后,林水生才注意到,护送张仁杰的部队竟然有一个排!
不过奇怪的是,这个排的护送部队在将张仁杰护送过封锁线后并没有原路返回!但张仁杰既然没有发话,林水生自然也不好多问,再说,人家从鲁中边区大老远护送自己的政委过封锁线,刚见面就让人家回去,这话也说不出口。
于是,张仁杰就在足足两个排部队的护送下进山了。
在进山的路上,张仁杰似乎很有些诗兴大发,连连朗诵了好几首具有“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词,无奈林水生等人虽然识字不少,特战队员们更是连日语都能说得比较流利,但对于诗词歌赋,众人却实在是一窍不通!张仁杰这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诵不免就有些明珠投暗了!
队伍行至斜塘村方向的三岔路口,林水生自然想都没想就带头往阳村方向走去,却被张仁杰叫住了:“水生,我们不去阳村,去赵庄。”
林水生愣了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