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严重不景的情况下,广东办糖业的巨额定单,引起了另一家世界机器生产巨头———捷克斯可达公司的垂涎。他们更看到这是中国糖业现代化的起步,这个先机如果占了,将来的市场前景将无可限量,便不惜代价地与檀香山铁工厂竞争起来。
    针对檀香山铁工厂与广东所签订的合同,斯可达公司连连出招,檀香山铁工厂向广东提供的是菲律宾破产糖厂的翻新设备。斯可达公司针锋相对,提供全新的机器设备,且保用一年,在保用期内出现问题,全面负责保修。接着又降低价,檀香山出售的机器中,新造糖厂日榨蔗能力500吨,惠阳糖厂日榨能力i000吨,前者售价37。5万美元,后者售价70万美元。而斯可达开出的价码是,日榨蔗能力i000吨的机器,我66万美元就可卖,低了5。7%。不但如此,檀香山铁工厂的售价是厂家在出口港船上交货价格,斯可达则是香港交货价格,承担运费及保险费,售价又低了许多。随后,斯可达公司又称,我提供的机器,实际能力比合同上写的加大50%,而檀香山却是旧厂生产能力。只增加了一些机器设备,就扩建为日榨蔗能力2700吨的大型糖厂。
    争夺到最后,双方甚至连一贯坚持的国际付款原则都放弃了。按付款要求,檀香山铁工厂是机器安装好后,第一次开榨前要付90%的钱,开榨后付完所剩i0%钱,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付款为l0%。
    斯可达公司则提出,开榨前只收40%,开榨后再收60%,同样可分20次付清,但第一次只收2%。如在一年之内再购一个糖厂的设备,可免收第一个糖厂分期付款的利息。
    分期付款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上很平常,但一般需要一个在国际上有信誉的银行作担保。檀香山铁工厂最初要求中国银行书面作保,斯可达公司为了促成签订合同,竟接受当时在国际上没有地位的广东省银行和广州市立银行的担保。
    这样一来,檀香山铁工厂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要求,接受了同样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保证。檀香山铁工厂在给冯锐的信中,就流露出他们在竞争日益尖锐的压力下,不能不这样做的心情。信上说:“这次是本公司第一次接受没有不可收回的信用证书担保的分期付款合同。”
    为了竞争的胜利,斯可达公司甚至连给经办人回佣的极端手法也使出了。最终,斯可达公司硬生生将檀香山铁工厂原已到口的肥肉扯去一大块。而就在斯可达以为咬掉一大块肥肉时,突然,却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硬生生的夺走了剩下的三座糖厂的合同,而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却是一家中国自己的工厂——北方公司。
    民国22年l2月30日,就在斯可达公司与广东省建设厅签订了市头糖厂的设备合同时,成交了这笔66万美元的生意时,北方公司驻粤分公司不过刚刚成立,在挂牌的当天,其即向广东省建设厅递交设备资料,同时他开出了一个让广东省建设厅以及陈济棠无法拒绝的条件。
    50%现款支付,50%以工厂生产白糖冲抵!除此之外,北方公司还承诺向广东省提供高产高糖甘蔗种苗,即便是不论其它,单就是“50%设备款以白糖偿还……”便足以让陈济棠等人无法拒绝,亦正如此,北方公司不仅以l80万银元的价格获得顺德、揭阳、东莞三间糖厂的订单,而且还另外夺得徐闻糖厂的定单,而徐闻糖厂则是计划之外的糖厂。
    从民国初年起,由于军阀混战,兵没剿匪,以至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渐渐沦为匪窝,匪徒杀人抢劫,使民不聊生,由于匪乱连续达l8年之久,造成当地人民死亡率达80%以上,清末时全县原有二十八万人,到匪乱结束前夕仅剩四万,徐闻全境形成了茫茫的荒山野林,人迹罕至!直至民国二十年,全县匪患终止。但流浪异乡的百姓因惊恐和离散未归故土,田园依旧荒芜!亦正因如此,北方公司向广东省建设厅提意,于此创办垦殖场,并建设糖厂,而其建设资金来源则是北方公司申请的二十万亩荒地的购地金以及未来工厂产出易货。
    民国二十五年5月20日,在鞭炮声中,位徐闻县城南海安镇海边的徐闻糖厂正式挂牌开工,这家旨在利用徐闻省营甘蔗农场以及海南甘蔗的糖厂设立于海边,当从海南驶来的运蔗船泊近铁木码头后,河边的起重机便将百吨铁船上的一捆捆甘蔗吊起,放在一大型磅秤上,上面有设备能自动将捆蔗的铁链解开。过磅后甘蔗的重量会自动打在卡片上及记在连续计算器上。然后,甘蔗被自动翻落到第一台蔗带上,随之又自动经蔗刀机理平。
    在蔗带机上的甘蔗经过蔗刀机理平的时候,冯锐的脸上带着笑容,指了指糖厂设备上的“北方公司”铭牌,然后对身边的王有亮说道。
    “在徐闻设立糖厂,尽享天时地利,不仅徐闻垦场和海南庶场的甘蔗可以直接进厂,即无蔗源不足之忧,又享地利之得,糖厂出糖,可以直接装船,经海路运往福建、浙江直至上海、山东,运费较之经广汉铁路省下许多!与其它六厂相比,又无路上转运之费!”
    冯锐的得意,看在王有亮的眼里,他只是不于置否的微微一笑,一开始建立徐闻垦场,不过只是他向公司提出的建议,是出于为保障昆仑轮胎生产所需橡胶,去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苗不过刚育出种进地里,那边却听说,北方化工似乎已经解决了橡胶合成的问题。
    “广东糖业能有今天,着实梯霞兄居功甚伟!”
    面对老同学的称赞,沈锐却扶了下眼镜框说道。
    “言镜,话虽这么说,可若是没有北方公司的设备,恐怕也就没有今天广东的糖业,你放心,最迟下个月,第一批糖就会发往连云港!保证不会耽误你们夏收时挣钱!”
    这话语中尽是戏谑之意,因为临近夏收,夏收前后又正是售糖的高峰。
    “梯霞兄,你这……”
    就在王有亮试图解释时,沈锐却看着车间里的那些设备说道。
    “言镜,说实话,若非这两年,七大糖厂建设实在是太忙,我可真想去邯彰看看!”
    此时的沈锐语气中显得有些失落,完全没有任何先前的得意之色,甚至于眉宇中更是露出了些许愁容。
    “哎,有时候,我真不知道……”
    摇着头,此时眼前的这座工厂似乎已经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甚至脸上还流露出些许可惜之色,在他流露出这种神情的时候,王有亮的心下不由暗自思索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在烦什么?
    “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想成点事情,就那么难!”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唇间更是不住的感叹着,而他的感叹更是让王有亮的眉头微皱。
    “梯霞兄,是什么烦心事?”
    

第四百二十五章 2广惊变
    是什么烦心事?面对老同学的追问,沈锐并没有回答,而只是默默的看着远方,而他的沉默,更是让王有亮好奇起来。
    “没什么?”
    摇摇头,有一些事情,沈锐并不愿意说,虽说此时他心底早就是思绪万千,一直在犹豫着是否应该做出选择。
    老同学否认,让王有亮意识到,也许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北方贸易驻广东分公司的经理,对广东的形势极为了解的王有亮心知老同学原本应该会烦恼的是什么,这几年为了推行糖业统营,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家里都被人扔去了手榴弹,现在得益于高关税的保护糖业的利润之高,远超过外人想象,一公担白糖生产成本不过l0元,出厂价可达l6元,市价可达22元,零售价更高,面对糖厂百分百的利润,不知多少达官显贵想要投资糖厂,但是沈锐却游说陈济棠坚持机糖专营,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在广东,不知多少人恨他可谓是限到了极点。
    而公司之所以可以接受易货定单,正是因为专区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杜绝了日本走私糖,而专区每年的市场足以消费易货糖,而且相比于商购糖,易货糖价格又低了l0%,在专区仅白糖一项即为北方贸易贡献了数十万元利润,而这正是大型公司的优点,即便是某一项目亏损,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后续相关利益,维持整体利润。
    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过去沈锐从未像现在这般,整个人陷入一种迷茫甚至挣扎之中,而先前的感叹,显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糖厂那么简单。
    “梯霞兄……”
    或许是注意到王有亮的怀疑,沈锐左顾言他的说道。
    “去看看,你们怎么把市场控制的那么好,连一包走私糖,都进不了专区!”
    那笑容中带着些牵强之意,但王有亮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失落,以及话中的隐瞒之意。
    “梯霞兄,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说恨沈锐的人极多,但是陈济棠却对其极为信任,又岂能不信任?七家糖厂年产糖超过l0万吨,每年获纯利超过六百万元,其它对沈锐的攻击,在陈济堂看来那不过是“财神爷”全心为自己挣钱的后果,自然也就对其更加信任,而沈锐正是靠着这种信任,得已建立中国现代糖业,按道理说,在短短三年内便建成7家总榨蔗量达至lj7000吨/日的大型糖厂,按道理正值春风得意之时,怎么这会是……
    “梯霞兄,我想应该不是因为糖厂之事吧……”
    又一次,王有亮试着询问道,从沈锐的脸上他看到一些异色,尤其是在他指出所烦之事不是为糖厂之事之后,沈锐的脸上更是猛然一变。
    而在沉默良久之后,一直犹豫不决的沈锐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对王有亮说道。
    “咱们到院子里聊吧!”
    两人到了院中,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沈锐直接用英语说道。
    “言镜,你知道,为什么陈主席,为什么没来参与糖厂开工吗?”
    沈锐的一句话,立即让王有亮隐约感觉或许和先前得到一份情报不无关系,贸易公司有搜集情报的职责,而且情报并不仅局限于经济商业情报。
    “嗯?不是说,公务烦忙吗?”
    “公务烦忙?”
    冷哼一声,沈锐冷说道。
    “他的公务是够烦忙的,可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在这声冷嘲之后,沈锐突然又把话峰一转,不无黯然的说道。
    “半个月前,展堂先生去世了!”
    沈锐口中的展堂先生是胡汉民,那位两广地方的“精神领袖”实际上不过就是,粤、桂军阀奉胡汉民为领袖,从而形成西南势力与南京中央长期处于对抗状态。对此人,王有亮并不陌生,在其去世之后,他还曾代表北方公司和专区送去了花圈。
    “嗯?”
    “过去,展堂先生,是唯一能制衡陈主席的人,而现在……”
    默默的抬起头来,沈锐看着天上的白云,脸上尽是一副悲哀之状,或许是因为涉足太深的原因,所以他才能了解许多事情的真相,亦正因如此,才会有现在满面悲色,但作为一个“书生”他却只能在这里发着牢骚。
    “没人能制衡陈主席了,而且,现在陈主席又以西南领袖自居,我担心……”
    看一眼老同学,虽说像是有意透露但其却又是一副不愿透露的样子。
    “我担心很快会出什么乱子……”
    “乱子!”
    眉头猛的一扬,王有亮惊诧的看着沈锐,失声问道。
    “会出什么乱子!”
    会出什么乱子!
    苦苦一笑,沈锐只是自顾自的仰望着天空,随后又不住的长叹着。
    “梯霞兄!”
    又一次,王有亮追问道,此时他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或许,那条他最不愿意验证的情报,即将在这个时候得到验证,如果是真的话,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乱子”所能形容了,那根本就是……
    “那是什么乱子,根本就是天下大乱啊!”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默默的朝着海这的方向走去,而在他的身后,王有亮则呆若木鸡的看着老同学,他知道,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还是无法挽回的发生了。
    “梯霞兄,还有……”
    “还有可能挽回吗?”
    老同学的追问让沈锐摇摇头,然后他默默的朝着广州的方向看去,最后说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怕,没有几天时间了!”
    广州西郊增步河傍,相比于广州城的繁华,这里却是一片荒野野外,在河边的芦苇荡中,不时的蹿出些野猫、野狗,偶尔的更有一些零星的劫匪出没,不时传出有人被劫被绑的新闻,不过世道如此,倒也没有任何新奇之处。
    相比于北方,广州的五月已经略带一些初夏之意,不过入了夜后,这温度便迅速下降,而在河边更显几分清冷,今夜月色灰暗,刮起了大风,浓厚的乌云从东南方翻滚过中天,连原来蒙陇的星星也遮住了,增步河原来泛出的点点鳞光变成了黑黝黝的一片。这乌云似乎应兆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使得这夜色更显得深沉。
    河边孤零零地拴着一艘小篷船,在广州不少人都居住于这种小篷船中,以船为家,而此时小船在狂风中一左一右地荡着。一片旷野除了狂风呼啸外,一切都显得是这样的死寂。
    突然,河边不远处的荔枝树丛中蹿出了一条人影,他穿着一件很简单的灰布长衫,这个人冲出荔枝树丛,正要向河边的小船匆匆奔去,很快便上了船,在船篷的竹帘被掀开时,可以看到一束光映出,随着这人进了船,光再次被竹帘挡住。
    并不算宽敞的船舱内,只能容纳下四五人,这里即是会客之处,同样也是休息之处,此时虽入了夜,可是那吃饭的小桌依然置于舱中,而那舱顶吊着的煤油灯不时的随着船身的摇摆而晃荡着。
    “站长,如果没错的话,广东省应与近期发动叛乱。”
    下属的汇报让宋平风的眉头微微一皱,作为经济调查局驻广东站的站长,他一直负责收集广东一带的情报,而其中又以广东地方势力为主。
    叛乱!
    在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宋平风的心头猛的一紧,在皱眉沉思良久之后,才沉声问道。
    “阿全,情报准确吗?”
    被称作“阿全”的人是一个身体结实,身材稍高的青年,面部轮廓分明,鼻梁窄而直,眼睛虽说不大,但炯炯有神,只听他低声应道: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粤军中的人证实,最近几日粤军内部已经有所异动,一部分军火已经运出广州,前运至粤湘交界地区,另外,我们在香港方面的调查员也发回秘电,显示陈济棠的代表最近频频与香港德捷比等国洋行接触,并对其下达了数量不菲的军火定单。”
    “阿全”这么一说,宋平风的眉头紧锁着,沉默良久之后,他才说道。
    “我知道了,注意他们的动向,如果有任何异动,立即报告,另外……如果事发突然的话,就启动应急联络站吧!直接与家里联系!……”
    几分钟后,在“阿全”离开了小船之后,宋平风走出船篷,此时夜色浓重,天空中乌云翻滚,没有月色,甚至没有一丝的星光。
    “看样子,天要下雨了!”
    虽说夜深幕沉,任谁也看不清他的神情,可是任何人只要看到他的话,都能够感觉到宋平风那张冷峻的脸上,那双眼睛在闪着的只是浓浓的忧愁,而不见了过去的精明。
    一声感叹之后,宋平风又迅速向四周扫了一眼,他的视线扫过的荔枝树丛,林间黑黝黝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外,四野空旷,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上有几棵零星的小树,被风吹得东歪西倒,看不出有什么动静。
    他的心定了些,最后却又是一声叹息,在下船的时候,又随口骂了一句道:
    “这些该死的军阀?”
    

第四百二十六章 无所惧
    “祸国殃民!”
    一声愤愤不平的话话从管明棠的口中道,他起身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幕,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隋报来源确定吗?”
    尽管心知情报来源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历史”已经证明,但是管明棠还是“固执”的坚持着。
    “没有任何问题,局里的人可以直接接触机密要件!”
    从曾彻的口中吐出的依然是极为平静的话语,主持“经济”调查局的这几年,他却发的理解了作为情报机关负责人,他必须抛弃“个人情绪”从而才能准确的作出判断。
    在过去的几年间,“经济调查培训学校……”已经培训出了上千名优秀的“调查员”而现在借助各种渠道,这些调查员不仅深入到华北各地,同时“经济调查员”已经成功的渗透至中央以及各省,并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情报网络,甚至就是在日占的东北、处于殖民统治中的南洋各地亦有调查局的情报网络。
    现在曾彻可以毫不犹豫的说,通过这些网络,他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南京以及各省在政治、军事上、经济上的种种企图——上午在某一位要员开会骂了娘,两个小时后,他就能够知道原因,甚至再过一两个小时后,一份分析此事前后原因的情报简报就会送到先生的案头。
    甚至就是在日本戒备森严格的东北,他亦能够获得大量军事情报,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工作,尤其是那些职业情报人员的培训。
    “哦!”
    点了点头,管明棠的眉头紧锁着,因为“经济”调查局的原因,他得已了解到,自粤、桂军阀奉胡汉民为领袖,西南势力与南京中央长期处于对抗状态。自1932年后,策动西南“**”或“自治”一直是日军对华“谋略”工作的重点。日军不断秘密派遣代表前往西南联络接洽,前后不下百人之多。较重要者有:二十一年日本军部宣传班长根本赴粤访问萧佛成;二十二年日本参谋部部长梅津、日本公使松村先后赴粤访问陈济棠;二十三年日本第三舰队司令官中村率舰访问广州拜见陈济棠;二十四年2月,日本舰队司令白武源访粤;3月,土肥原赴港访问胡汉民,4月,再赴广州拜访邹鲁、陈济棠,5月,再飞南宁拜访李宗仁、白崇禧,征询其对“中日亲善”的意见后,返港再访胡汉民;6月,松井石根赴粤访问陈济棠;同月,冈村宁次亦先赴广州拜访李宗仁、陈济棠,再赴南宁拜访白崇禧……其余不知名的日本情报人员在西南的秘密活动规模有多大,则未可知。
    而去年“经济”调查局,就提供了一份情报,去年3月3日,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到香港、广州等地拜访胡汉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