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机场、兵工厂、飞机制造厂,造船厂,港口,同时,研制专用登陆舰艇,如果能够坚持两年的话,届时,到是有登陆英国的可能性……”
一个看似简单的回答,实际上却是保定军事学院的众人制定的“进攻日本本土”的基调,通过封锁与轰炸不断的削弱敌人的力量,在尽可能的削弱敌人之后,再实施登陆作战,而这个削弱的过程,短则两年,长则三至四年,封锁的时间越长,效果便越为显著。
两年……
在韩小武的话声落下时,主席上的顿时热闹了起来,有赞同者亦有反对者,但是更多的却是嘲笑声,将一场“单调”的战争进行两年,这……可能吗?
就在人们试图嘲笑韩小武的“痴心妄想”时,原本一直站在远处的蒋介石却轻咳一声,打断了众人的言语,然后拄着拐杖走了过去,那些将校听着咳声,发现委员长来了,连忙纷纷主动让开一条路来。
“各位同志,坐下!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嘛,不过,我想,我们请勃洛姆堡团长主持这个会议,是学习德**队的用兵长处,各位都是中**队的骨干,而德**队正是我们学习要的榜样,我们之所以研究法国战役,是为了在将来,做一个借鉴。”
说着,蒋介石转身面向勃洛姆堡笑说道。
“勃洛姆堡元帅,就您看来,我军未来的建军核心应该是什么,我军应该从法国战役中学到什么?”
在速记员、翻译员一阵忙碌之中,勃洛姆堡心知委员长的突然到来,使得这场“辩论”已经无法再进行下去了,于是便大声回答道:
“其实,在中国的建军计划之中,我的上一任——法肯豪森将军所进行的工作是极为出色的,就中国目前的交通条件和工业基础而言,建立以一支以精锐轻步兵为核心,少量装甲部队为辅助的现代陆军,无疑是极为恰当的选择。但是……”
话声稍微一顿,勃洛姆堡直视着蒋介石,然后又继续询问道。
“中国建军的目标是什么呢?我想,委员长,这才是您,以及各位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中国的建军目标……”
勃洛姆堡的话,令蒋介石微微一愣。
“任何一个国家,在建立一支军队的时候,他们都会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就现在来看,中国最大的假想敌是日本,我想,如何击败日本军队,这正是中国建军的核心!而……”
将视线投向韩小武,勃洛姆堡用一种颇为欣赏的语气说道。
“委员长,我想,韩中校已经给了您答案,现在中国的陆军已经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就,但是,贵国的空军、海军,是否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这恰恰是中国需要认真考虑的地方!”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勃洛姆堡并不赞同韩小武的全部观点,但是他并不反对韩小武提出的“封锁、轰炸、登陆”的“三部曲”,事实上,这甚至是进攻海岛国家唯一的选择。
在勃洛姆堡提及韩小武的时候,蒋介石只是略微点了点头,随后看着勃洛姆堡笑说道。
“勃洛姆堡元帅,或许韩中校提出的合适的建议,但是,我想,中国的建军是离不开元帅的帮助的,”
在说话的时候,蒋介石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这种愉快的心情,他是很长时间没有感觉过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丘吉尔的心思
“……这里是伦敦!”
在爆炸声中,主持人莫里冒着大轰炸的危险,以这句带着英国口音的的问候,开始了每天的广播,向全世界传递着伦敦的声音,向全世界传递着英国绝不会屈服的声音。
而在伦敦的上空,一个个飘浮着的防空气球,在秋风中发弹出铮铮响声,这些巨大的防空气球是伦敦的最后一道屏障,是用来阻挡德国俯冲轰炸机的屏障,在德国人的轰炸之中,即便是在这个没有希望的最漆黑的日子里,伦敦依然保持着它的笑容。一座座房屋、送奶车、举重机上全悬着饱经风霜的国旗,颓壁上写着种种谐句,似乎这一切,都在清楚的表明着一个声音——伦敦在抵抗,英国在战斗。
英国绝不会投降!
这个信念从唐宁街10号传出,在法国投降之后,一直影响着整个英国,数百万国民自卫军在各种各样的美国武器的武装下,担负着保卫英国的使命,而英国的正规军亦在日益壮大,但是,或许,面对外界,作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可以信心满满的说道——我们一定能赢得战争,但是在内心的深处,丘吉尔却深知——英国实际上已经走投无路了。
受训的所有英国正规军和边防队员正披星戴月地进行操练,他们可以渴望杀敌卫国,但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大炮、坦克。国民自卫军的人数已突破百万,但却没有足够的步枪,他们不得不拿起霞弹枪、猎枪和私人用枪,甚至没有枪支,他们只能拿起长矛和棍棒作为武器。
此时,甚至就连同英国唯一的骄傲的,能依靠的海军,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德国的潜艇攻击下,英国从一个封锁者变成了被封锁者,一艘艘满载着英国急需物资的商船在大西洋被击沉,数以万计的商船在爆炸的火光中变为了残骸沉入了海底,沉没的不仅仅是商船上的货物和船员,更是那英国民众生存的希望,德国的飞机和潜艇像绳索一样将英国越勒越紧,此时的英伦三岛正在德国的潜艇攻击下,慢慢的变成死岛。
英国需要更多的商船,需要更多的护航舰只,但这一切,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提供的,制造新的商船需要时间,制造新的护航驱逐舰,同样也需要时间。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英国有119艘驱逐舰,数量不少,但有一多半是不适合反潜、护航的“雷击舰,’(以鱼雷为主要武器,负责攻击主力舰的驱逐舰),剩下的几十艘既要担负海峡监视、为主力舰护航的任务,又要分散到全球海域为众多商船护航,实在是捉襟见肘。此时,曾当过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临危受命,他把引进驱逐舰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对岸的美国。由于置身局外,美国封存了不少旧驱逐舰。从1940年5月15日到6月底,丘吉尔政府至少提出过20次援助请求,但罗斯福政府却装聋作哑。原来,自法国沦陷后,包括美国驻法、驻英大使在内,大部分美国政要都认为英国必败,美国国民中认为英国会胜的仅占1/3。为避免“浪费”,美国国会干脆通过一项法案,禁止罗斯福将任何美**队的在册装备赠送他国,除非“证明该装备对美国毫无用处”
实际上,为了争取美国支持,英国已经私下同意美国使用百慕大、特立尼达和圣卢西亚三处基地,但罗斯福政府为了不付出“过多代价”,宁可暂时不使用基地,也不肯援助。但在英国已经被逼到墙角的形势下,美国国内部分势力如海军部长诺克斯等人认为,这时候应加大对英压力,迫使英国交出更多岛屿、基地,以提高美国安全系数。
在丘吉尔看来,这等于趁火打劫。他坚决表示,除非“等价交换”,否则美国休想得到任何东西。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则建议,这个要价最好是旧驱逐舰,因为英国最急需、一时又来不及生产的正是驱逐舰。
“趁火打劫的美国佬!”
提及美国人开出的条件时,丘吉尔用一种愤怒的口气说道。就在几个小时,罗斯福的私人特使多诺万上校开出了美国的条件,而那个条件苛刻的几乎让丘吉尔根本就无法接受。
“他们要求英国政府作出正式、公开和书面的承诺,保证一旦英国本土失陷,这些驱逐舰、甚至整个英国皇家海军既不能投降,也不能自沉,而应该转移到海外“继续战斗”。”
面对美国开出的条件,即便是现在,丘吉尔的语气中依然带着十足的怒意,这项要求当时就遭到自尊心极强的丘吉尔坚决反对。他甚至毫不客气地对美国来使说,可能面临“或投降、或自沉”选择的绝不会是英国皇家海军,而是纳粹海军。
“这不仅仅是因为面子问题。现在纳粹德国兵临城下,英伦三岛抵抗意志高涨,如果公开发表一份“英国舰队在英伦陷落后如何如何”的声明,绝对会影响英国人的士气—皇家海军是英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和支柱,这甚至可能会导致我们战败。”
指间夹着雪茄烟,好不容易平复心情的丘吉尔又继续说道。
“现在,美国人只打算给我们30艘驱逐舰,要价却是22个岛屿,这绝对不是对等的交易!继续和美国人谈判,不要怕拖,总之让步越小越好!”
尽管明知道海上交通的反潜护航需求压力日益增大,但是作为英国的首都,他必须要保证大英帝国的利益。
“阁下,我想……”
面对丘吉尔的指示,深知美方条件何等苛刻的哈利法克斯勋爵则在沉默片刻后说道。
“我们是不是可以同中国人达成协议!”
突然的一个建议在首相办公室内响起,同中国达成协议,这是驻华大使馆在一个星期前发回的秘电,中国人希望可以用驱逐舰换取一座位于印度洋的岛屿。
“中国人……”
外交大臣的建议让丘吉尔沉默片刻,一个星期前,在接到那份秘电时,丘吉尔只是把秘电当成了一个笑话。
中国人居然也想趁火打劫?
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可笑的中国人,以为现在的英国已经虚弱到那样的地步了吗?骨子里是信奉大英帝国至上原则的丘吉尔,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中国人,自然的对这一建议心存抵触,因为他从没有把中国放在“对等的谈判对手”这一位置上。
“首相先生,中国华北的那个军阀,只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租借地,用于训练他的舰队,这是与他所面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无论是渤海亦或是黄海,几乎是日本人的内海,在那里,他根本无法训练他的舰队,因此,他希望能够同我们达成交换协议,用三至四艘千吨级驱逐舰换取我们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
心知这位首相因何抵触同中国人进行交易的,哈利法克斯勋爵又继续说道。
“而且,他们的舰队,愿意协助皇家海军承担起在印度洋的护航任务,我想,对英国而言,这是极为有利的,或许,华北的中国海军并不强大,但是,至少,他们的出现,可以让我们从印度洋尽可能的将护航舰抽调回大西洋!”
用一座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的岛屿,换取三至四艘的驱逐舰,相比于美国人的开价,中国人开价无疑更为“丰厚”,但是……
正当丘吉尔犹豫不决的时候,却听到哈利法克斯勋爵继续说道。
“而且,我想,这笔交易,至少可以给美国人一定的压力,毕竟,中国的造船厂30天就可以制造出一艘万轮吨,也许,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他们也可以在一个月内,制造出一艘驱逐舰……”
“那么,你的意思是……”
丘吉尔看着哈利法克斯勋爵,他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是为了让美国人明白,并非只有他们一个人可以向我们提供急需的驱逐舰,或许,中国人的驱逐舰性能一般,但至少相比于美国的上一次大战时制造的驱逐舰,他们的驱逐舰却是全新的,而且,根据驻华皇家海军军官的报告,他们的驱逐舰性能是极为优异的,极适合反潜护航,因此,我认为,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比如说,中国人同意提供5艘或者更多的驱逐舰,那么,将迪戈加西亚岛租借给中国人无疑是符合英国利益的,毕竟,那只是一座只有百余名原住民的荒岛,甚至没有一个欧洲人的存在,或许,它有着一定的地理价值,但是相比于不列颠的利益,我认为,是可以同中国人达成协议的!”
在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话语中,丘吉尔默默的拿起了雪茄烟,他吸着雪茄烟,吐出一口烟雾,然后来回的渡着步子,默默的思索着的建议,确实,相比于美国人的要价,无疑,中国人的开价更符合“公平交换”的精神,美国人仅仅想用几艘老旧的驱逐舰换走英国的岛屿,但是中国人却提出了一个更让人心动的出价,而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中国人是一个对等的谈判对手吗?
突然,丘吉尔的眼前一亮,或许吧,两者的不对等恰好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待战争结束后,可以通过谈判,迫使中国退出迪戈加西亚岛。
“哈利法克斯勋爵,答应中国人的要求,不过,我们需要六艘驱逐舰!”
第三百八十九章 租借谈判
北平绥靖公署,尽管在表面上,其作为中国六大绥靖公署之一,是由前战区转任,但是华北环境的特殊,却使得北平绥靖公署与其它五大绥靖公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北平绥靖公署几乎等同于“小中央”。
与其它五大绥靖区不能直接插手地方政务不同,“沦陷区”的前身,使得北平绥靖公署需要担负起太多的责任,他既需要推荐各省的行政长官,又需要任命收复各市县的政务官员,这无一不是“光复区”的重建之责。
不仅如此,北平作为曾经的故都,天津作为外国租界、驻军云集之地,绥靖公署又需要担负起“外交之责”,而绥靖公署外务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则就是这个“小中央”中的“外交部”,与其它绥靖公署的外务处仅只作为象征不同,华北的特殊情况,尤其是“战线”现实,使得外务处甚至拥有了等同于国家的“缔约权”,仅只需在“缔约”后上报中央批准即可。
而这一外事权力,在过去的两年间,给北平绥靖公署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比如与美国国务院签署的《中美商务协定》,与德国签署的“中德贸易协定”,与苏俄签署的“中苏贸易协定”,甚至还有不久前冒着天下之大讳与日本签字的“关内外贸易协定”,总之,在过去两年间,外务处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权限,与各国达成一系列的“商业性的新约”,从而保障中国的商业利益,但事实上,外务工作并不局限于“商业”,有时候,往往也会有一些新的突破。
“八艘驱逐舰!”
面对黄培坤,包士敦这位英国驻北平总领事,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伦敦方面的要求,现在,他已经被授予了“岛屿换舰”的谈判全权,他将全权负责起这场与华北当局的谈判。
作为一名外交官员,对于同地方当局的谈判,他总感觉有些不太适应,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与一个地方政府的谈判,而这场谈判,又是将一个国家的领地交由另一个没有国家名义的地方政府,或许,在人类外交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不过,至少,最后这个条约还将会得到南方方面的认可。
“不可能!”
没有任何犹豫,黄培坤直接拒绝道。
“这不仅超出了我们的底线,同样也是极不恰当的,8艘驱逐舰,总吨位超过9千吨,而且是新造军舰,就其实际价值而言,相当于24艘以上的美国同类旧舰,而仅交换一处面积不过27平方公里的岛屿99年的租借权,这实在是让人很难接受!”
话声稍微一顿,黄培坤又特意强调道。
“而且,这恐怕很难得到公署的批准,毕竟,我们一共仅只制造12艘“惊涛”级驱逐舰,这等于将我们的舰队几乎完全交给贵国,这对于第三舰队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
第三舰队是前年,公署向南京的海军部争取的建制,以用于维持华北地方海防,但实际上,直到现在,第三舰队,不过仅只有数艘训练舰以及两艘用远洋渔船改造的“辅助巡洋舰”,“惊涛级”是第三舰队的第一种真正的军舰,而这一次,之所以拿出这些军舰,同样也是为了第三舰队。
现在的第三舰队,虽说尚未成军,但是主任对其却是充满了希望,甚至主任不止一次的宣称“中国的未来在于海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关系到中国的未来”,而第三舰队将是“未来中国海军的”。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他同意了英国人开出的条件,将8艘“惊涛级”送给英国人,恐怕不等第三舰队找上他的门,主任就第一个会免除他的职务。
把舰队交给英国人,黄培坤的话让包士敦的心底颇不是滋味,在去年之前,谁能想到,堂堂大英帝国会把自己的领地租给中国人,仅仅只是为了换取几艘驱逐舰,但是现在,窘迫至此的英国,也只能如此这艘的在谈判桌上为了一两艘过去甚至都不会拿正眼瞧上一下驱逐舰,去和中国人进行谈判。
“你们得到的并非仅仅只迪戈加西亚岛,在协议签订之后,你们的海军军官还将得到在皇家海军进行培训的机会,如果你们有所需要的话,皇家海军还可以派出海军顾问,协助贵方训练舰队,黄处长,我想对于贵国而言,这甚至比你们得到一处基地更为重要……”
包士敦直截了当的提出皇家海军提出的建议,这是皇家海军为诱使中国方面作出让步提出的建议,显然皇家海军看到了意图重建海军的中国人需要什么。
“……”
海军军官上舰培训!
尽管并不是一名海军军官,包士敦的建议还是让黄培坤的心下微微一动,毕竟,现在的第三舰队的军官要么是扶轮学校的毕业学员、要么是失去军舰的东北海军以及青岛海校毕业的海军军官,如果他们能够前往皇家海军进行培训,而且皇家海军派出的顾问,亦将有助于第三舰队的编训,毕竟,海军不同于陆军。
“总领事先生,这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接受的底线!”
尽管有些心动,但黄培坤依然摇了摇头,无论英国人提出的建议有多么的诱人,只是让他更加坚定的相信一件事——英国人需要驱逐舰。
确实,英国人不仅需要驱逐舰,他们还需要商船,现在德国的潜艇每天都会击沉数千吨英国商船,他们需要驱逐舰为商船队护航,而且这种需求随着德国潜艇部队的战果的增加以及潜艇部队的扩大,只会越来越大。
英国的压力,正是他的机会。
至于上舰培训,以及派出顾问,对于第三舰队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在未来,还可以通过谈判得到这一切,毕竟未来第三舰队还将协助皇家海军实施护航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自然不会对“友军”太过“苛刻”。
“总领事先生,希望您能够理解一点,对于我们而言,每一艘军舰,那怕是一艘鱼雷艇,都是极为宝贵的,毕竟,中国海军并不是皇家海军,它的实力非常弱小,假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