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苦笑一声,现在整个朝廷都已经被皇上整的鸡犬不宁,要是再闹出这一出,恐怕也不知何事才能消停。心里忍不住暗道一声,“哎,原本想过段时间再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不过现在看来,这事怎么的也得提前了。”

    郑德可不知道自己看中的这位阁老已经萌生退意,准备要辞职不干了。反而是很不满的瞪了李东阳一眼,“让刘瑾帮助朕处理奏疏你们闹着说不允许,让子衡帮朕你们现在又说不妥。那你们还想怎么样,非要让朕亲自处理奏疏累死了你们才甘心?”

    “臣不敢。”李东阳赶紧拱手道。

    “这事朕心意已决,谁来劝都没用。”郑德淡淡说了一句。

    看着皇上眼睛里透漏出的那股坚定之色,是此前从有过的。李东阳便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过还是提了一个意见,“陛下不如授予王廷相翰林院正六品侍讲,如此一来即使他在懋勤殿行走,朝臣们也都不好再说些什么。“

    翰林院在明朝成为养才储望之所,地位清贵。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李东阳让王廷相重新入翰林院也是希望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入懋勤殿,又不至于又招到朝臣言官们的非议,免得朝野又掀起一场不必要的风波。

    郑德倒是没想到这位刚才还反对自己的李阁老,态度竟然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自己出起了主意,实在太出人意料。忍不住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心里暗道,“自己看中的人果然不错。”

    不过若是他知道这位李阁老已经准备辞职不干了,也不知道郑德还能够笑的出来了吗?

    “既然如此,那就依李阁老所言,朕就授予子衡你翰林院侍讲兼御前秘书官一职,钦此。”

    “臣谢主隆恩。”王廷相拱手道。对一旁的李东阳也是颇为感激。毕竟自己这个御前秘书官只有官号,没有任何品级,怎么感觉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现在重回翰林院这个清贵之所,担任正六品翰林院侍讲一职,也是让他的仕途拨云见日了。

    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李东阳,“不知阁老前来所谓何事?”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看着李东阳离去的背影,郑德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望向一旁流露出深思之色的王廷相,“是不是不理解朕为何不同意长宁伯之子荫官?”

    “我想陛下这样做,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王廷相似乎颇为理解地说了一句。

    郑德点了点头,“不知怎的,我非常讨厌那些靠父辈功勋获得官位的人。这样好像给人有一种走后门的感觉,这种感觉令我很不舒服。比起这些我更愿意给这些人一份爵位,一份只领俸禄没有其他的田产封赏类的爵位。这样虽然和荫官相比他们有些不劳而获,不过总比在不知道他们能力情况之下授予官职要好的多。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站着茅坑不拉屎,或则仗着自己父辈的余荫,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甚至仗着自己的官位欺压百姓呢?”

    仔细聆听了皇帝的这番话,王廷相也觉得皇上的这番担忧也是有些道理,不过还是提出了一个疑问,“陛下难道就不怕他们仗着自己的爵位欺压百姓吗?”

    郑德顿时一愣,或许是受到前世的影响,他只是单纯的讨厌那些仗着父辈的关系踏入官场的人,至于其他的他还真没有想过。不过随即他倒是想到了一个想法,“你觉得‘爵位抵罪’怎样?”

    王廷相却是一愣,“陛下,这不就是‘八议’之法吗?”

    “‘八议’之法?什么是‘八议’之法?”郑德看到向王廷相,后者一脸疑惑地望着自己,瞬间明白怎么回事,解释了一句,“朕失忆了,对一些事情记不太清楚了。”

    王廷相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毕竟皇帝失忆这事朝中早有传闻,只是真正知道的人不多而已。沉吟片刻道,“所谓‘八议’即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凡属于‘八议’范围内的人犯法,享有‘议、请、减、当、免’的特权。”

    “就是享有减轻甚至免除罪责的权利?”听见王廷相点了点头,郑德倒是对“八议”算是有了基本了解,“那他们的爵位还能保留吗?”

    “除非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否则自然可以保留。”王廷相闻言倒是有些明白皇帝的想法了,不过他却没有说出来。

    郑德闻言摇了摇头,“朕所说的‘爵位抵罪’可不是那些拥有爵位的人一种可减免罪责的特权,而是让他们用自己拥有的爵位抵消自己所犯罪责。你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陛下深谋远虑,不过每一种爵位到底该抵消何种刑法以及抵消多少罪责等,还需要陛下仔细思量。”王廷相倒是觉得皇帝的这个想法实在太好了,如此一来那些拥有爵位的勋贵们就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了。

    郑德点了点头,“不过这事现在也急不来。”

    听到皇帝这话,王廷相心里一惊,难道皇上害怕得罪哪些皇亲勋贵们准备放弃了吗?

    不过只听郑德接着说了一句,“在这之前,朕想将我大明的刑法律例重新修订一番。到时候实行‘爵位抵罪’则不需要重新更定爵位需要抵消的罪责了。”

    “陛下想要修改大明律吗?”王廷相也是被皇帝的这个胆大的想法给彻底震住了,“可是太祖皇帝有言‘严禁嗣君变乱成法’?”

    郑德盯着王廷相,“子衡也想拿祖宗之法来压朕吗?”

    “臣不敢。”王廷相赶紧拱手道,“臣只是觉得陛下若是真的修改大明律,会遭到朝廷上下的一致反对,恐怕最后还是无法达成目的。”

    他本就是一个致力于改革的人,而改革必然要触犯祖宗之法。所以对祖制什么的他根本不在意,反而比郑德更想要打破这道枷锁,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他就要蛮干。

    “难道朕还怕了他们吗?”郑德颇为蛮横的说了一句。

    王廷相无奈地摇了摇头,“陛下自然不怕,可这样一来恐怕整个朝廷就要弄的乱套了。这对于大明对于天下百姓都不是好事,实在得不偿失啊!”

    郑德也只是说说气话罢了,闻言露出一丝笑意,“放心,鸡蛋碰石头的事情我可从来不会做。”

    “陛下圣明。”王廷相闻言也是暗松了一口气,一个鲁莽的君王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若是郑德真的如此做了,他倒是得考虑考虑该如何辞去自己这份看似令人垂涎的职务了。

    “你什么时候也变得会拍马屁了,难道是因为朕早上的那一番话?”郑德突突然调笑了一句,“看来朕又教坏了一位正直的好官员了。”

    “陛下取笑微臣了。”对于皇帝的调侃王廷相也只能轻轻一笑。

    “好了,不和你开玩笑了。”郑德笑着摆摆手,看向他,“既然是你劝的朕不要和文武百官对立,而大明律朕又是一定要修改的,那就你拿出一个主意来解决此事吧。”

    王廷相闻言知道皇上有考校自己的能力的意图,不过还是充满疑惑地问了一句,“陛下为何如此执着于对大明律的修改?”

    郑德道,“大明律在朕看来有许多不合理以及不完善之处,而且我大明立朝已经一百多年,其中许多已经不合时宜了。而且律例内充斥着的凌迟、枭首、戮尸等很多不人道的酷刑,这也是为何朕想要修改大明律的原因。”

    “陛下仁慈。”王廷相闻言由衷的说了一句,毕竟对于这种酷刑虽然并不是很赞同,但也没有强烈到一定要改变什么的。或则这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吧!

    “我仁慈?”郑德闻言呵呵一笑,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别人这样夸他,听起来似乎有些刺耳。

    “陛下可知先帝曾在弘治十三年制定问刑条例二百七十九条?”听到王廷相的话,郑德有些疑惑得看向他,“不是太祖皇帝说了‘严禁嗣君变乱成法’吗?”

    王廷相笑着解释了一句,“陛下有所不知,太祖皇帝虽然说了‘严禁嗣君变乱成法’,却并没有说不准发布诏令或制定条例,辅律而行啊。”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钻空子吗?”郑德闻言恍然大悟。

    王廷相被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呛了一下,“陛下,你说话就不能委婉一点吗?”他忍不住在心里念叨了一句。

    “你果然是朕的‘卧龙’啊!”郑德一脸兴奋的说了一句,“朕马上就把刑部尚书闵珪找来。”

    “陛下,刚才李阁老说的话你忘记了吗?”王廷相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郑德顿时被浇了一盆凉水,有些疑惑得看向他,“子衡,你也觉得这段时间朝廷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吗?”

    王廷相肯定的点了点头,“陛下刚刚登基,外患还未解除。朝廷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实在不易再生风波。”

    郑德闻言也是冷静得想了想,这十几天的时间自己也的确做了太多事情,又是裁撤四方镇守太监,又是整顿亲军二十六卫,若不是遭到张升的反对,还想对科举制度做些修改以及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什么的。

    他抬起头看向王廷相,“子衡你实话对朕说,朕最近做的这些是不是太急了些?”

    “陛下若是真的有心继承先帝遗命,中兴我大明江山,革兴利弊,却也不可急于一时。”王廷相委婉的劝说了一句。

    郑德挑了挑眉,“哦,难道子衡觉得我大明江山,在先帝的手中还没能中兴吗?”

    听到皇帝这话,若是心里素质差的,早就吓得跪在地上请罪了。不过王廷相闻言却知道皇帝并没有生气,否则就不会是问他而是直接拿下了。

    ““先帝虽然有心革兴利弊,可惜顾忌祖宗之法,对于我大明江山社稷也只是小修小补。又英年驾鹤西去,实在有许多未竟之事。”王廷相闻言也是一脸的惋惜之意。

    随后又说了一句,“此言乃是臣僭越了,还请陛下赎罪。”

    “没事。”郑德摆摆手,身为一个现代人自然对于这些不在乎,“那子衡认为该如何做?”

    王廷相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

    看到皇帝望着自己,他又解释道,“若是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好,又急急忙忙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难免会因为精力分散而做不好,而且搞不好会乱套,也容易出乱子。若是一步步的将每件事情做好,就像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越是牢固,房子就越不容易倒塌,房子也能建的越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德长叹一声,难怪最近自己脑子里有许多想法想要去做,却总是觉得很难做的下去。再加上老是遭到朝臣们的反对,更觉得烦闷不已,都快坚持不下去了。原来原因在这,果然是贪多嚼不烂。

    “子衡,你觉得朕现在应该做些什么?”郑德望向王廷相,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找到的第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就像一个人在黑夜里踽踽独行,发现了一个同样在黑夜里独行的伙伴。至少今后有了彼此的相伴,不会因为无人诉说而感到苦闷。有了相同的目标,可以一同风雨兼程不再仿徨。

    “陛下心里其实有了打算,有何须臣再多言呢。”王廷相淡淡说了一句。

    郑德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朕明白了。”

    抬头又看了看天色,日落西头。笑着对王廷相说了一句,“子衡,朕说了今晚要在宫后苑招待你,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走,先过去吧。”

    说完,当先大步离去。

    王廷相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无奈的摇摇头,跟了上去。

    这一夜,天上并没有什么明月照耀。宫后苑的一座水榭中,郑德拉着王廷相喝的酩酊大醉,对后者说了许多憋在心里许久的话,直到最后被太监们扶着回去休息了。而王廷相也有七分醉意。对于郑德说的许多心里话,自然是听进去了不少。可等第二天郑德忐忑不安的向他询问‘都听到了什么’,后者只是以喝醉了推脱。

    但两人的关系,至少在这一夜之后却是拉近了不少。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郑德本以为让王廷相在御书房行走会惹起朝臣们的非议,可惜这次却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朝中大臣对于此事却鲜有提及。虽然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什么缘由,也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

    “或许是因为自己将刘瑾替换下来的原因吧。”郑德最后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一个原因了。

    或许是皇帝不再折腾了,朝野掀起的那一阵阵风浪也逐渐平息了。六月份就在这股平静的氛围之下过去了,郑德又恢复到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平静日子中去了。当然他也不可能像刚来到这个世界那样有一天没一天的过着日子,而是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练字看书样样都没有拉下,好让自己能够对这个世界多一份了解。也让自己做事能够多一份把握,不像之前那样总是容易被朝中大臣牵着鼻子走。

    在六月底的时候,宣府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捷报!捷报!”王岳风风火火的闯进了懋勤殿,手中拿着一份快马加鞭送来的奏报,“陛下,宣府那边传来好消息,蒙古人退去了。”

    “哦?”郑德闻言抬起头,却并没有露出太过兴奋之色,轻轻一笑,“蒙古人退去了?这倒是个好消息,朕也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皇上听到宣府的消息竟然没有如此平静,实在太出乎王岳的意料之外了。不过这事也不是他能够管的,将捷报送到郑德的手中,识趣地退了出去。

    这事在郑德看来还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被别人棒揍了一顿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待别人扬长而去之后,你还要高兴自己没有被杀死,你确定你真的能够高兴的起来吗?

    郑德拆开来看了看,“斩杀敌军八百余级,还所掠人口二万多人”当他看到这的时候,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回心的笑意,“看来这朱晖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差吗,至少将被劫掠的百姓给朕夺回来了。”

    “有功将士两万余人,这么多?”当他看到这的的时候忍不住惊呼一声,实在有些不知该如何封赏。只好求助地看向一旁帮助他处理奏疏的王廷相,“子衡,你觉得这些人该如何封赏?”

    王廷相这时候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陛下觉得保国公所言皆属实情吗?”

    “难道你还认为还有假?”郑德却是一脸不信。

    王廷相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弘治十四年春,火筛连小王子入延绥、宁夏转战固原,保国公师行纡回无纪律,边民死者遍野。诸郡困转输饷军,费八十余万。先后仅获首功十五级,却上书言捣巢有功将士万余人。陛下应该对此事有所耳闻吧?”

    郑德闻言脸色变了变了,却还是有些迟疑地说了一句,“此事朕自然知晓,不过朱晖已经是戴罪之身。若是谎报军情,恐怕会罪加一等,他恐怕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吧?”

    “就是因为是戴罪之身,为了免除罪责,才更容易让人铤而走险。再说陛下远在京城,又怎知边关之事?”

    郑德这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王廷相的确说的有道理,“那依子衡之间,应该怎么做?”

    王廷相道,“陛下还是派大臣前往核实一番为好。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此才不会寒了大明将士的心。”

    郑德点了点头,却看到王岳这时候又进来了,“万岁爷,军情局局长牟斌求见。”

    郑德闻言微微蹙眉,抬头看了他一眼,“让他进来吧。”

    “是”

    很快,牟斌被王岳领了进来,后者则退了出去。

    “有什么事说吧。”郑德也猜到他来的目的,却也不揭破,冷冷的道说了一句。

    看到皇上这幅态度,牟斌自然知道是因为什么,拱手施礼,“微臣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恕罪?”郑德一脸不善得看向他,“朕说了‘无论是周边属国还是军队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朕都要第一时间知道’,你自问你做到了这一点没有?”

    牟斌闻言禁不住冷汗直流,毕竟他的确没有做到这一点。

    看着这位噤若寒蝉,半天都不吭声。郑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知道自己太过无能,想让朕将你替换下来?”

    作为一个情报部门,收集的情报竟然比朝廷的捷报还要慢。如此一来,还需要这个无能的军情局局长干吗?养一闲人吗?

    “或许牟大人事出有因,陛下不妨听听再说。”王廷相这时候站出来仗义执言地说了一句。毕竟牟斌在朝中的名声也算不差,若是换一个人品太差的人出来职掌军情局,谁知道会不会在朝中折腾一番。虽然锦衣卫已经被郑德改为军事情报局,可看在朝廷大臣眼里还是和锦衣卫别无二致,只是换了一块招牌而已。或许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前者为何愿意帮他的一个原因。

    郑德闻言看了王廷相一眼,又看向牟斌,“朕就给你一个机会,若是说不出好歹来,你这个军情局的局长也就不要做了。”

    牟斌闻言对王廷相也是颇为感激,不过现在可不是道谢的时候,毕竟自己现在的位置保不保的住还是两回事。赶紧解释道,“回陛下的话,朝廷奏报乃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臣等一路追赶还是晚了一步,还请陛下赎罪。”

    郑德一脸无语的看向他,“你难道就不知道八百里加急送情报回来吗?”

    “陛下,若无朝廷公函或则紧急军情,不能使用八百里快马。”牟斌闻言却是一脸无辜地说了一句。

    “呃”其中还有这种内情,郑德闻言顿时有些尴尬,不过转念间又质问了一句,“没有快马,你难道就不能飞鸽传书吗?”

    “果然是天子坐明堂,什么都不懂。”牟斌暗自轻叹一声,只好又解释了一句,“陛下,军情局才刚刚设立,又哪来的飞鸽?”

    牟斌这番话却是让郑德彻底愣住了,这一下反倒是显示出了自己的无知。还不分青红皂白的数落了人家一顿,顿时显得颇为尴尬。若是遇到一位心胸狭窄的皇帝,牟斌即便真的事出有因,若是如此让皇帝下不来台恐怕也没有多好的下场。

    可惜他却是遇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