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听到这番话话实在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刘健更是忍不住说了一句,“陛下,这休沐的时间也太多了吧!”

    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郑德摆了摆手,“这也不单单是为了你们而放假,还些都是通行全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国都要按照这个规定每年一起放假。简单的来说,这个福利是给天下百姓的,而你们不也是朕的臣子吗?”

    众位大臣默然,不过也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也没有人再说什么拒绝之类的话,这样让人听起来怎么都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刘健却是问了一句,“若是按照这样放假,那朝廷的事情怎么办呢?”

    “那就每个衙门派人轮流值守啊,当然若是有紧急事情处理,也可以停止休假,让人回来再处理啊。”郑德在说出这个事情之后,早就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当然也少不了王廷相的帮助。

    说道郑德为何突然会想到改革明朝的放假制度,还不是因为他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朝中大臣每天都要来衙门报道上班,这样连续工作难道不累吗?

    这是在他实在忍受不了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上朝,最后装病不愿意上朝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在问询了王廷相之后,郑德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实休假制度由来己久,在汉朝时实行五天一休制,称之为“休沐”。隋唐时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称成“旬休”。宋朝待遇稍微差点,但是一年假期还是有个几十天的。而到了元朝,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元朝统治者看来,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什么旬休,大休之类的都没有了。大家以工作为重,一年只有十几天休息。

    终于到了大明重八兄弟的手里,也算是郑德名义上的老祖宗。这位仁兄的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连中书省这个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衙门都不需要的人物手里。他认为,给你们发工资,让你们管事已经优待了,当年老子连饭都吃不饱,还休息?

    所以明朝最后变得只有三天假期了,分别是过年、冬至以及朱元璋本人的生日万寿节。

    当听到只有三天假期的时候,郑德实在惊呆了,这简直就是不把手底下这班大臣当人看啊,简直就和对待畜生差不多啊。

    郑德不由对明朝这班大臣表示默哀同情!

    当然这个制度也没有存在多久,毕竟这是个人都无法忍受的了的。而且实施后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两地分居问题,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于是后来便规定从12月起放寒假,为期一个月,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

    想到自己手底下这些可怜的大臣,郑德便想给这班人重新制定一份节假日安排表,也让他们能够重新的感受到来自皇家的温暖。也是让他们能够劳逸结合,更好的替自己做事情。

    当然他心底还有一个小小的期盼:老子都给你们这么大的福利了,你们就不不要整天揪着我不上朝的事情唧唧歪歪了,行不?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了,只能是靠朝中这般大臣的悟性去想了。当然若是他们悟不出来,也只能怪郑德自己倒霉了。

    在没有一人的反对的情况下,放假这事情最终确定了下来。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官衔以及军衔的事情,我准备在朝廷文官之中推行官衔制度,朝廷武官之中推行军衔制度,对于这件事情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件事情之前已经商议过了,只不过仅限于朝中的那些元老级大臣,所以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不过王璟却还是有些不明白,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官衔?何为军衔?”

    郑德看了他一眼,还是解释道,“所谓官衔和散官差不多,都是有品级而五无职事的官号,表示的是一位官员的资历。军衔也是一样,表明的是武官资历不代表职务。以后官员领取俸禄之类的也是按照官衔、军衔来领取,这样也是为了解决朝中众多大臣资历高而品级低的尴尬局面,导致他们几十年都领着低级官员的俸禄甚至影响生计问题,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在场的诸位大臣对视一眼,倒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不是职事官对自己都的利益没和任何损害,只是头上多个头衔而已。并且这样更有利于提拔任用官员,不会因为资历问题而引起朝中的非议。而且也不会出现自己的学生外放为官多年,回来之后自己的学生品级比自己还高的尴尬局面。皇上说的也是事实,尤其是翰林院为何会贵为清贵之所,说是清贵还不是因为资历高官职低导致的。

    “臣等附议。”

    看到众位大臣都没有意见,郑德解释道,“朕将官衔分为四等十八级,分别为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以及郎官,和以前一样是十八个品级”

    话毕,又对一旁的王廷相点了点头。后者拿出了一道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升授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少傅仍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加授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璟加授为正二品正卿大夫户部左侍郎顾佐升授从二品上卿大夫礼部左侍郎张澯加授为正三品中卿大夫钦此!”

    但圣旨念完之后,所有朝中大臣的品级都因为自己的资历发生了变化。除了原地踏步的都是升了一级,而且都是合理的范围之内。倒也没有官员提出抗议什么的。

    而大部分官员也有些明白皇上如此做的深意了,尤其是原本那些从正三品升到从二品的官员。本来按照他们的年龄到正德元年就应该致仕的,可因为升为了从二品官员,他们的退休年龄可以推迟道七十岁。也可以看出,皇上也真的不是一味的排斥着朝中老臣,倒让他们心里安心了不少。

    “至于剩下官员加授由内阁和吏部一起讨论,拟一份名单上来。”郑德最后吩咐了一句。

    “臣等遵旨。”刘健等人附和道。

    附:

    官衔四等十八级:光禄大夫、卿大夫、士大夫、郎官

    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光禄大夫

    正二品正卿大夫从二品上卿大夫

    正三品中卿大夫

    从三品下卿大夫

    正四品正士大夫

    从四品上士大夫

    正五品中士大夫

    从五品下士大夫

    正六品承德郎

    从六品儒林郎

    正七品文林郎

    从七品征仕郎

    正八品修职郎

    从八品修职佐郎

    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军衔六等十七级: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

    元帅: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校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列兵三级

第九十章 议员(上)() 
“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是决定明年新六部九卿的人选,毕竟明天也是十二月廿六了,也是放假之前诸卿在朝的最后一天了,要想再见也只待明年了。不如现在将六部九卿的名额定下来,待到明年元宵之后也好开展工作,不是诸卿以为如何?”

    郑德倒是充分发挥了民主精神,每说一件事情都要询问一下手底下这般大臣的意见。而商量这种语气也能够让他们对前者的不满降到最低,倒是他不曾想到的。

    其实这在场的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过年之后都应该达到了致仕的年纪,本以为朝中的事情都和他们再无关系。没想到皇帝再最后还会让他们参与商讨新的六部九卿的人选,实在是在让他们大感意外。也让他们心中最后的那点不满烟消云散。

    至少皇上的这个态度表明,他对于朝中的老臣不是一味的排斥清洗,而是有所尊重的,这就令他们心满意足了。

    若是郑德知道手底下这班大臣的想法,恐怕会心有所慨。果然是一般可爱的大臣啊,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都觉得幸福的人,这么好的员工哪里去找?

    “臣等附议。”刘健等人对视一眼,一起躬身行礼道。

    郑德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就从吏部开始吧。东阁大学士王鏊不再兼掌吏部事宜,由户部尚书韩文接任吏部。户部尚书由户部侍郎孙交职掌,兵、刑、工三部俱由左侍郎熊绣、屠勋、李鐩接任,诸卿以为如何?”

    诸位大臣倒是没有想到皇上已经将六部尚书的人选都已经圈定了,不过想到这事情决定之后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也不觉得奇怪。对于这新的六部尚书人选,在场诸位大臣都是认可的点了点头。觉得皇上圈定的人选倒也挺合理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皆是上上之选。不过听到孙交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都微微蹙眉。

    “陛下,孙交无论资历还是其他都尚且不足,应该交由户部左侍郎顾佐接任才是。”谢迁又是第一个站了出来反对。

    郑德扫了众人一眼,显然对孙交接任户部尚书很有意见。不过他这次也不打算妥协,不容分说道,“户部左侍郎顾佐朕令有他用,就由户部侍郎孙交接任吧,这事儿就这样定了。”

    见到皇帝强硬的态度,在场诸位大臣尽皆默然。知道反对无效之后,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孙交也不是溜须拍马上来的,而是一位有着真才实学才干的官员。他们反对也只是因为后者的资历不足而已,现在既然事情已成定局,再继续反对岂不得罪了这位未来的户部尚书?

    见许久都没有人出声,郑德接着道,“既然没有人反对,这六部尚书的人选就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大理寺卿以及通政司的人选了,大理寺卿朕决定起复原吏部尚书屠滽职掌,通政司由太常寺少卿费宏职掌,诸卿以为如何?”

    对于后者众人虽然感到有些出乎意料,却也不算太过于惊讶。而对于前者的任用却觉得有些奇怪,从正二品变为正三品,这不是**裸的贬官吗?

    刘健这时候也站出了出来,“陛下,大理寺卿只是正三品官职,这样任命实在有些不妥啊。”

    郑德看了他一眼,“有何不妥?只要加授官衔就可以了。”

    “陛下圣明。”刘健高呼一声,他要的就是皇帝这个答案。否则原本一位堂堂朝廷正二品大吏变为正三品官员,实在是太过于荒唐了。

    “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吗,有的话就直接说出来吧。”

    郑德扫视了众人一眼,这时候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张敷华站了出来,道,“陛下,南京六部除了南京吏部尚书李杰之外,其余五位南京尚书都到了致仕的年纪,而且左都御史自从臣从南京赶赴京师已经空缺许久了,是否应该考虑人选去填补这个空缺?”

    “这个以后再说吧。”

    见皇帝显然不想现在再说这个话题,谢迁再次站出来道,“陛下,还是应该现在决定下来。毕竟南京离京师太远了。否则待明年再说,恐怕南京的部堂衙门会有一段时间无人职掌,很容易出现一些状况。”

    在场诸位大臣闻言也是赞同的微微颔首,虽然南京六部的权力远不如北京六部,但是南京六部也是有一定职权。主要是因为南京所在的南直隶地区辖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之地,却不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原来三司执行的职权便由南京六部负责,其中又以南京户部、南京兵部的权力最重。

    见在场诸位大臣的神情,郑德也知道要给出一个答复了。不过谢迁这番话也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心怀恼怒之下道,“由于朝中的官员还未确定下来,再去考虑南京六部尚书的人选,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不过谢爱卿说的也的确没错,要不这样吧,朕任命你为钦差大臣,暂时职掌南京六部事宜如何?”

    “皇上,不可!”

    话甫出口,刘健赶紧阻止了一声,在场所有大臣也是震惊不已。一人职掌南京六部事宜,这权利也实在太大了吧。虽然南京六部看起来更像一个地方政府似得机构,不过也要看他掌管的是什么地方啊。南直隶乃位于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交给一个人掌管,想想都觉得可怕啊。

    一旁的谢迁也是蒙了,没想到自己这番话会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他可不想陷入众矢之的当中。赶紧道,“此事微臣难以胜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是你说的南京六部会出现无人掌管的局面,怎么?现在朕派你过去怎么就不愿意接受了?”郑德依旧不依不饶的说道。

    对于皇上的冷言冷语,谢迁且好像没有听见似得,仍就心平气和的道,“陛下,一人职掌六部致实在闻所未闻。若是陛下执意如此,臣愿意请辞致仕。”

    听到这位拿辞职来威胁自己,气不打一出来的郑德冲动之下,差点就答应了下来。还好他脑子没有发热,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大臣,虽然神情平淡,但眼底都流露出一丝不满之意。

    “看来这位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啊!”郑德暗道一声,最后也只能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

    他不是那种在皇家出身长在深宫之中不通人情世故的皇帝,以为天老大地老二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自然知道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种位置,人心都是最重要的。若是人心不齐,不说别人会不会在背后捅刀子拉后腿什么的,也是很难做成一件大事。

    当然他也不要求做到那种“一声令下,莫敢不从”的境界,郑德本人也是颇有自知之明,只要能够做到这班大臣不让自己闹心就可以了。

    而且现在正值朝中老臣都被自己勒令致仕的当口,谢迁若是最后再被自己撵走,恐怕也是坐实了朝臣们心中“皇帝在清洗朝中老臣”的这个猜测,恐怕刚刚平静下来没多久的朝野又要一片哗然,这也是郑德不愿意看到的。

    既然现在既然民心都不在自己这里,郑德也只宽慰了一句,“谢卿莫要激动,是朕失言了。”

    话锋一转,“为了防止南京六部无人职掌的话,那就待朝中官员换血完成之后,南京个衙门官员才准许致仕,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刘健等人见皇帝服软,自然是高声附和,不想让后者有反悔的余地了。

    郑德自然没想这么多,他想了想又说了一句,“还有我决定为朝中这些致仕官员当中为大明做出最大贡献者,颁发一个‘议员’的称号。”

    议员?

    在场的诸位大臣闻言是一头雾水,这个议员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众人皆看向眼前这位皇帝,听听这位的解释。

    郑德见没人问自己一句,颇感无趣之下也只好解释了道,“所谓‘议员’和言官差不多,拥有监察、弹劾、建议以及见朕言事的权利,没有品级只是表明一种身份。只有为大明做出特殊功勋者方可授予‘议员’称号,而且只要有超过半数的议员同意弹劾之下,任何官员毕竟接受停职调查。诸卿以为如何?”

    本来郑德想按照原来西方的三权分立生搬硬套过来的,不过在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他也忍不住为自己这个有些天真的想法自嘲的一笑。毕竟无论时间空间以及国情都不一样,生搬硬套过来的肯定是行不通的,肯定会遭到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所以郑德在仔细琢磨之下,就将“议员”这一个在后世无比熟悉的名词,按照自己的一番理解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挪用过来了。

    这个“议员”可谓是最初级版的,权利自然远远没有后世这么大了。当然也不可能真正的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不够用来笼络人心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听到皇帝对“议员”这个称号的定义,在场的诸位大臣心底都略显得有些吃惊。看起了这个议员的称号无品无级的,但权力却和都察院相差无几,而且人家还有面圣言事的权利,这可不是一般言官能够享受的到的。并且人家只要超过半数人同意,便可令一位官员停职接受调查,这可是连都察院都未曾有过的权利。

    当听到郑德这番话,这些已经准备致仕退休的朝廷重臣是又惊又喜,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想到自己这班已经被打上“清洗”标签的老臣,最后竟然能够获得皇上如此优渥的对待。尽管自己未必最后能够获得“议员”这一个荣誉称号,也表明了皇帝对朝中这般老臣的认可的态度。

    一时感动的让他们差点痛哭流涕!

    当然这话可不是开玩笑而已,在儒家思想的洗礼之下,这群已经彻底被“忠君爱国”思想洗脑之后大臣有这般表现不足为奇。皇上稍微流露出一丝善意之举,都能被他们夸大成为圣明之君。当然若是你稍微做错了一点事情,他们都有可能把你骂的狗血淋头。

    所以在大明当皇帝,还真不是一件很好的差事,这可是他身有体会的事情。

    当郑德说出这番话,文华殿内沉默了许久。那些还没有达到致仕年龄的官员是不敢说话,毕竟这事也和他们没多大关系,若是他们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岂不得罪了朝中这班老臣。别看这班老臣们就要从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吏变为一介庶民,看似没有多大威胁了。但他们在朝中门生故吏遍地,一不小心恐怕就要从人生巅峰打入地狱深渊了。

    而那些达到了致仕年龄的官员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当然也是不好说什么。这时候刘健只好站了出来,“陛下,这个‘议员’授予的职权是否太过了?”

    马文升走后,朝中文武百官自然以他为首。他站出来说话也是无可厚非,也不会让人觉得得了便宜还卖乖,显得有些矫情。

    “过了吗?”郑德看向他,“这个‘议员’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而是有一个前提:必须对大明做出足够贡献者才能够获得的。而能够为大明做出如此大的贡献者,授予他们上书言事的权利何过之有?”

    在场众人闻言也是微微颔首,对于皇帝这番话也是表示赞同。这事儿根本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只是多了几张说话的嘴而已。不过朝中大臣被言官弹劾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他们怎么样,实在大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