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限制太严,题目仅限于经书,扼杀了考生们的思想以及创意。不过放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现在的科考不比后世,拥有中文外文数理化等等多种学科。大明的科考当然只有中文这一个选项,在同一题目的前提下,成千上万程度差不多的人各写一篇文章出来,肯定会出现你说这篇好、我说那篇好的情况出现,这样就很难确定取舍标准,更难排成名次。这也是为何谢迁、王鏊等人提倡八股文的原因。

    郑德略微思索便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主要是考试没有一定的格式很难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由此导致了八股文的产生。不过也不能说八股文就一定是错的,主要是考试内容太过于狭窄。八股文的题目全出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观点也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这也是很让人吐糟的一点。

    “那为何不换一个考试方式呢?”郑德提出了一个建议。

    换一个考试方式?

    四位阁老闻言一愣,谢迁反问了一句,“陛下难道有比八股文更好的方法吗?”

    其实八股文的出现也是谢迁等人尝试着对考试方式作出的一个改变,至少在他们看来这已经算是一个能够很好评判士子们水平的改变,至少在录取进士的时候,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至于再换一个考试方式,在四位阁老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你们可以试着将每一场考试换算成百分制,每场考试的各个题目换算成多少分,总计加起来就是一百分,按照三场考试加起来的总分来排定科考的名次不就是可以了吗?”

    百分制?

    虽然皇上提出的这个想法的确比较新颖,不过谢迁还是提出了异议,“若是换算成百分制,每一场考试的每一篇文章应该以多少分来衡量,又该以何种标准来阅卷?”

    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衡量标准的问题。

    郑德闻言一愣,也发现自己的这个提议还是没有任何意义,想了想道,“不如这样,可以将第一场考试的八股文格式改为选择、填空、作文三个版块来进行考试。其中选择题就是出一道题目,再给出四个选项让考生们进行选择,答对一题则得一分,总共选择题出三十道题目就是三十分。再出三十分的填空题目,根据给出的题目填写处所需要的答案,每答对一题给一分。至于剩下四十分则给出一个题目交由士子自己来作文,如此一来不是可以降低因为主考官的个人偏爱而导致士子落榜的机率吗?”

    四人倒是没有想到皇帝真的给出了一个答案出来,四人对视一眼,皆露出了深思之色。

    “直接给出答案是否过了?再则士子们都熟通四书五经,填空实在太过于简易了,最后岂不是还要看士子们作文的水平来评判优劣?”谢迁却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郑德看了他一眼,“谁说题目一定要来自于四书五经,我们考试的目的是要为大明挑选合适的人才,你不觉得这种取仕方式显得太过于狭隘了吗?”

    “四书五经乃是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又有何不可?”对于皇帝的这番话,谢迁也是很不满的顶了一句。

    “我们大明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是一些只是专注于前人智慧的学子,而要学会经世致用。所以朕觉得第一场应该考的是眼下我大明方方面面的各种情况,只有熟知了我大明所有的一切,方能够更好的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言之有理,不过四书五经也是圣人之言,不可或缺的。”看着谢迁面红耳赤还想和皇帝争辩些什么,李东阳又拿出了自己和稀泥的老本事,说了一句。

    郑德闻言突然说了一句,“朕听说你们科举取仕只注重第一场八股文,而不太看重第二、三场论试的结果,可有此事?”

    李东阳闻言倒是吓了一跳,赶紧道,“陛下从何得知,此乃纯属于造谣生事,臣保证绝无此事。”

    “最好这样!”郑德颇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最后做出了决定,“好了,这次恩科取仕的题目由朕亲自来出题,你们到时候把把关即可。”

    皇帝亲自出题?

    李东阳望着眼前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觉得这位简直将这件事情视若儿戏啊。

    谢迁更是直接出言反对,“陛下不可,科举取仕乃是国之大事,不可随便胡来。”

    “你觉得我会胡来吗?”郑德望着他一脸不爽,故意说了一句,“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你们下去吧。”

    说完,不由分说直接将四位阁老给赶了出去。

    “宾之兄,某觉得联合朝中大臣联名上书陛下,不知你意下如何?”

    出来雍肃殿,气愤不过的谢迁回头望向李东阳,后者也知道这时候必须和前者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赞同地点了点头。

    “那这件事情就由我去说吧。”王鏊这时候也站出来说了一句。

    四人议定此事,便分头行动去了。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陛下,这事儿恐怕有些不妥。”望着离去的四位阁老,在一旁将一切的看在眼里的王廷相突然说道。

    郑德回头望了他一眼,“怎们不妥了?”

    王廷相道,“科考的一切定制皆是太祖皇帝所定,若是硬来恐怕会惹得朝中文武百官激烈反对。”

    “难道就什么也不做?”郑德望着他一脸不满之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应该一步一步慢慢来。而不是一蹴而就,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王廷相倒是不慌不满的拱手道。

    郑德不置可否,望着他,“那你觉得该怎样做?”

    “陛下可以先行废除八股文,毕竟这事谢迁、王鏊两位阁老弄出来的,又不是祖制所定,谅朝中文武百也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考试题目之事,可以暂且先缓一缓再说。毕竟恩科在即,若是冒然更改又从何出题呢?”

    王廷相虽然是科举进士出身,其实他对于八股文也是颇为厌恶。这种因袭旧说的考试,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束缚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于废除八股文之事,他是极为赞成的。至于科考第一场的题目来源,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其他什么,他都觉得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另外两场考试在主考官的分量。

    略微沉吟接道,“其实第一场之所以为应试者所注重,导致天下士子皆习八股文。根子还是主要在主考官太过于看重第一场考试,至于其余两场只是大致浏览一遍。所以只要第一场八股文做的好,其余两场只要没有错误,基本能够录取。若是第一场八股文没有做好,其余两场做的再好也没用。所以陛下不应该纠结于第一场,而是应该提高另外两场在天下士子们的分量。”

    郑德闻言倒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觉得自己太过于执着于八股文了,并没有看到这只是三场考试中的一场考试而已。只要提高另外两场考试在录取中的分量,想必天下的读书人也不会时刻钻研八股文了吧。

    “那你觉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王廷相想了想,“刚才陛下所说的百分制臣觉得倒是可不错的办法。每场考试推行百分制,三场考试按照总分来决定会试名次。”

    郑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还是先将这次考试的试题弄出来吧。”

    说道这,他感觉头有点大了。也觉得自己刚才说话说的太快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想到这,他恨不得甩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叫你嘴贱!

    “你把石珤找来吧,我们一起商议一下这次恩科的试题吧。”

    王廷相闻言顿时愕然,赶紧推辞道,“陛下,微臣才疏学浅,恐怕难以胜任。”

    皇帝出题也就罢了,若是他这个才登科不过三年的官场新贵敢参与进去,恐怕到时候就是惹出一身麻烦来了。

    “身为朕的御前秘书官,辅助朕处理一些事情不是你的职责吗?”郑德挑了挑眉头,望着他不容拒绝。

    王廷相闻言苦笑道,“陛下为何不把自己的先生请来呢?凭着杨先生的才学,足矣担当这次恩科的出题人。”

    杨廷和?

    想到自己的这位老师,自己这段时间是不是太过于不重视他了?

    一想到这,郑德也没多想便答应了下来。

    刘健致仕之后倒是没有急着回河南洛阳老家,而是暂时的留在了京师闭门读书。说是闭门读书,其实也是在暗暗注视着朝中发生的一切,说到底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毕竟皇帝还年幼,又有先帝临终之托。就这样撒手不管,总感觉心里有愧。

    当然也是郑德给了他一个议员的头衔,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朝中的一切事务,而不必担心惹来非议,所以最后犹豫再三才决定留下来。虽然这个议员除了打打嘴炮并没有什么权利,但凭借着他在朝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却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若是郑德知道自己画手添足的弄出一个“议员”的头衔,还在暗暗得意的不行时。估计也未曾料到这也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若是知道后十有**连死的心都有了。

    所以当李东阳、谢迁前来拜访的时候,正在后院读书的刘健看到二人赶紧起身,笑着拱手道,“茶陵、余姚今后怎么得空到老夫这儿来了?快坐!”

    两人落座之后,李东阳笑着道,“阁老精神倒是越来越好了,真是羡煞我等啊!”

    “我现在就是一介草民,实在担不起‘阁老’这个称呼啊,首辅大人莫要折煞老夫了。”刘健笑呵呵的道。

    放下朝中的一切是是非非之后,他整个人倒是爽朗了许多,现在居然也学会开玩笑了,倒是让二人颇感惊奇。

    “今日冒昧来打扰先生,是因为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我等实在无可奈何,只好来向您求助了。”谢迁倒是懒得客套那么多,直接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刘健神情一动,望着他,“朝中出什么事情了?”

    “阁老去年提议在今年开恩科取仕,可皇上对于第一场的八股文产生了异议,坚持要自己给这次恩科出题,我等执拗不过最后被陛下给赶了出来。”说道这,谢迁还是很不满地瞪了李东阳一眼。

    显然在这位的眼中,若不是李东阳这位没有担当的内阁首辅最后不肯站出来,事情怎么也会闹到这种地步。

    李东阳也只能无奈的苦笑一声,其实闹到那个地步,显然皇帝已经有了赌气的意味,若是再勉强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为何不等到下次皇帝气消了,再去劝说呢?

    其实这就是两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在李东阳看来,若是前面有一座大山阻挡了去路,那就绕一下或许更省时省力。而对谢迁而言,即使是珠穆朗玛峰立在前头,他也是绝不绕路肯定直接翻过去,至于会不会费时费力,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刘健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二位的这番表情,即使知道也不会太在意。而是想着谢迁刚才说的这番话,疑惑的询问道,“陛下怎么会想到亲自替这次恩科出题,还有八股文是怎么回事?”

    李东阳便将在皇帝那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说了出来,刘健闻言沉思半晌,抬起头望向他,“茶陵,你觉得八股文是好是坏?”

    李东阳闻言一愣,不过还是说道,“八股文好坏不好评定,只是对于科考阅卷而言,总是难免有分歧,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阅卷总是好的。”

    刘健点了点头,又突然问了一句,“那你觉得陛下所说的百分制如何?”

    李东阳摇了摇头,“未曾实施,下官实在不知该如何评说。”见刘健略显得有些不满,又补充道,“在某看来,这事有利有弊。利在于不用再以一场八股文论会试之名次高低,弊在于三场考试以总分相论,恐怕会导致考官阅卷困难,而且对士子而言变数更大,科考难度加大。”

    刘健没有多做评说,而是望向他,“那对于此事你有何打算?”

    李东阳沉吟着道,“联合朝中大臣向陛下施压,当然若是有阁老出面,事情自然好办了许多。”

    “你觉得这事情有多大把握?”

    李东阳一脸肃然道,“只能尽力而为!”

    显然他并不看好这种联合朝中大臣向皇上施压的办法,依照皇帝的性子,这样反而会将事情越弄越糟糕。不过现在身处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许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这也是他讨厌官场的原因。

    “这是余姚想出来的吧?”刘健突然询问了一句。

    李东阳一愣,随即苦笑着点了点头。毕竟三人同殿为臣这么多年,对于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能想出这种和皇帝硬刚的办法,绝不是李东阳的风格。

    刘健那双苍老且深邃如大海般的双眸紧紧盯着他,“既然明知如此,为何不换个方式呢?”

    谢迁这时候忍不住说了一句,“好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了吧。”

    “真的吗?”刘健却是盯着李东阳,后者摇了摇头,“其实这只是向皇帝表明我等朝中大臣们对于此事的态度而已,真正决定这件事情的其实是天下的士子而已。若是士子们都反对这事儿,陛下即使想做出改变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否则岂不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若是陛下非要一意孤行呢?”听到刘健的话,李东阳一愣,只听后者接着说了一句,“不要忘了皇上的年纪。”

    他顿时呆了呆了,不过瞬间反应过来,苦笑着说了一句,“你觉得陛下现在的心智像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吗?”

    这反倒让刘健一怔,是啊,看皇上的种种行径,虽然还是略显不成熟,却也不是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有的。

    摇了摇头不再去纠结这些,“现在你是内阁首辅,这些事儿老夫也不会替你拿什么主意。想到什么就大胆地放手去做吧,只要觉得正确即可。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老夫到时候会出面的。”

    听到刘健最后给出的这番承诺,李东阳多少是放心下来了。其实他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皇帝硬刚了,若是真的闹翻了,无论对谁都不是一件好事。当然就像刘健说的那样,也不能事事顺着皇帝的心意办事,否则最后就会成为皇帝身边的一条应声虫,这事显然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不愿意做的。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186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随着朝廷大量空缺出现,杨廷和终于荣升为礼部右侍郎。若没有孙交这个破格提拔的先例在前头,他对自己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其实比较很满意了。不过有了这个先例在前,而且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张澯在自己身边晃悠。也让他多年修炼出来的那颗宠辱不惊的心产生了一丝动摇,不过以他安静慎重的性格,自然也不会表露出来。

    当听到皇帝召见自己帮着出这次恩科试题的时候,杨廷和却是有些惊讶,这事儿不是应该交给礼部去做吗?”他虽然是礼部右侍郎,不过对于这种事情还真的是无权做主。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郑德将今日发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杨廷和闻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想到皇帝不仅要废除八股文,还要将第一场的考试范围变革的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连他都不知道皇帝这个大胆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其实对于八股文这种作文格式的态度他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可对于会试第一场的考试范围他觉得是不可更改。和这个时代所有人一样,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自然是对这种事情是持反对态度的。

    不过若是直接这样对皇帝说,恐怕自己就真的会在皇帝面前失宠了,即使有帝师这项光环估计也再也罩不住自己了。其实他或许有点热衷于功名利禄,但真正的还是想替天下的百姓做一点事情。或许这也算儒家门徒的优秀品质——忠君爱国。

    这也是为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学的原因!

    当然他想到更深得一点就是,就是如何让自己在皇帝心中占据更重要的分量。其实在郑德刚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便很少掺和朝中的一切事物。毕竟凭借着帝师身份,身份地位什么的唾手而得,再去露脸显然给别人留下一个热衷功名的不好印象,还不如坐等时局变化顺其自然便可上位,也不容易招来非议。

    可惜因为郑德的到来将他的打算落空了,而随着王璟、孙交迅速蹿升,更是让稳坐钓鱼台的他产生了一丝动摇。导致他最后不得不拉下脸来,去自己的师兄那里拉拉关系。毕竟是师兄弟,这也算不得什么事儿。不过对希望凭借着自身能力来上位的杨廷和而言,的确是一种难言的耻辱。

    不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蛰伏,对于杨廷和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身为旁观者的他对朝中事情看的更清楚。综合皇帝登基以来的种种表现,估摸十有**自己的这位学生也想像历朝历代的伟大的君王一样,实施一场变革,让大明重新走向盛世巅峰。不过对于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绝对的反对,毕竟以眼下大明的情况有些事情的确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但决不应该是变乱成法。

    不过显然皇帝在做这些的时候不懂得变通,最后的结果更是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事情无功而返。虽然最后皇帝用一个退休制度将朝中老臣给清洗了大半,令他都感到吃惊不已,却还远远未达到真正掌控朝廷政局的程度。而破格提拔出来的王璟、孙交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是换了一个新人而已,他们对皇帝的态度也是其他朝廷大臣对皇帝一样,谈心腹显然是差远了。这也是皇帝面对朝中各种流言四起,却更本无能为力的原因。若是自己在这时候帮皇帝一把,帮他稳定了朝中局势,想必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超过王璟、孙交二人也未可知。

    而这次恩科取仕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