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为自己举荐官员而被朝中大臣诬陷为结党营私最后遭到皇帝的怀疑,恐怕多半是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他如此之举也算是给郑德打一个预防针,即使以后朝中大臣进献谗言也省的自己有嘴说不清。

    “陛下,微臣决定两个总督潘蕃以及云贵总督陈金无论资历还是声望以及功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王廷相最后推举了两个人选。

    郑德微微蹙眉,“这两人不是文官吗?”

    对于皇帝的不满,却是王廷相始料未及的,一脸疑惑的望着前者,自古以来难道不是文官钳制武官吗?

    “陛下觉得军机大臣应该由武官充任?”他迟疑着询问了一句。

    见他一脸诧异的神情,郑德有些不解,不过随即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解释道,“若论对我大明军队的熟悉程度,自然是武将居先了。既然是暂设军机处总理天下军务,武官充任当然再好不过了。”

    王廷相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外头王岳的声音传了进来。

    “陛下,兵部主事王守仁来了。”

    郑德倒没想到王守仁这时候便到了,不过想到现在的事情便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王守仁一进来便头也不抬的行礼,“臣兵部主事王守仁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望着眼前这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官员,看起来倒是有些老成。不过想到这位乃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有些怪异之处也是可以接受的。

    想到这,郑德又忍不住望向了一旁的王廷相。一时也是感慨不已,若不是因为自己手中的那个搜索系统。恐怕自己还不知道眼前这两位,乃是有明一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思想巨头。不过若是无搜索系统,恐怕两人现在也未必能够站在自己面前。

    其实在上次蒙古小王子入侵之后,郑德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便已经查找到了正在兵部充任主事的王守仁所在。也想过让这位在后世拥有极大名声的充任自己的秘书官。不过在于王廷相一番比较之后,纵观王守仁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发现,他除了在军事方面拥有极高的能力之外,其他方面均乏陈善可。相比较王廷相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位乃是一位唯心主义者,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世界观的不同,恐怕在许多事情上的认知让两人会产生分歧,也会让人感到浑身都不舒服,这是郑德最不能够忍受的。也让王守仁无意间错失了一个待在皇帝身边机会,也不知后者知道此事之后是否会因此感到后悔呢?

    不过想到当年王守仁落榜之后,曾对宽慰自己的父亲说过一句“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的话,恐怕即使知道了这位也是真的不会太过于在意的吧。

    “伯安”郑德微微一顿,看向他,“朕直接以表字称呼爱卿不会介意吧?”

    王守仁略显诧异,不过还是立即反应过来,不卑不亢的拱手道,“这是微臣的荣幸。”

    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第二位这样被皇帝称呼的大臣,也代表了皇帝对其的看重之意。一旁的王廷相反倒显得颇为吃惊,虽然知道皇帝对王守仁比较看重,但也没想到皇帝最后会以表字称呼眼前这位。不过他却是没有丝毫的嫉妒之意,反倒觉得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郑德见王守仁宠辱不惊的模样,心下倒是更为满意了。将脑海之中王守仁的资料过滤一遍之后,他突然说了一句,“朕听闻你从小便想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不知可有此事?”

    这下王守仁是彻底的被郑德这番话给震住了,什么时候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连皇帝都知道了?

    望着他一脸蒙圈的表情,郑德也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不过事已至此再如何解释也无用,还不如不解释给人一种神秘感要来的好。

    清咳一声,王守仁这才回过神来,满脸歉意道,“陛下,微臣失态了。”

    郑德倒是没有在意,继续追问道,“伯安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王守仁点了点头,“回陛下的话,这的确是微臣从小的志向。”

    “那朕想让你由文官改为充任武官,你意下如何?”郑德直直的盯着他。

    听到这话,王守仁也是流露出犹豫挣扎之色,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下来,“臣领旨谢恩。”

    没想到王守仁竟然会答应下来,让郑德吃惊之余,还是再询问了一句,“朕还再问你一句,愿意还是不愿意,若是不愿意朕也不会真的勉强你,毕竟入了军籍世世代代无法脱籍。”

    “臣愿意!”王守仁最后还是咬牙答应下来。毕竟若是在朝中为官虽然是挺好的事情,即使位极人臣也不是不可能。可既然有机会摆在他面前实现小时候的冤枉,他还是愿意牺牲一下。

    “好!”郑德大叫一声,拍案叫好。没想到这位文官出身的思想家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让他激动之余做出了一个决定,“朕决定授予你上尉军衔兼御前军事秘书官一职,钦此!”

    这下王守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朕决定授予你上尉军衔兼御前军事秘书官一职,钦此。”对于王守仁的这番答复,郑德显得很是满意。他召王守仁前来的目的,便是想在军机处设立之后,有一人能够在军事等事务上帮助自己。王廷相虽然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在处理军务上却未必比的过王守仁。再者他也觉得让一个人帮助自己处理天下政务,现在想想也是颇为欠妥,所以才会有此决定,免得一个人权柄过大最后危及自身。

    “臣领旨谢恩!”

    听到皇帝这话,王守仁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赶紧行礼,继而大着胆子询问了一句,“陛下是真的准备在我大明军队之中推行军衔制度?”

    皇帝想要推行军衔制度的事情,身为兵部主事的王守仁,对于此事自然是略知一二。可惜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去年传闻到今年也不见下文,让所有人觉得不过是谣言而已。不过现在亲耳听到皇帝授予自己军衔,却是让王守仁明白这的确是一件真事。

    郑德倒也没有否认的意思,点了点头解释道,“朕决定按照官衔一样在武官之中推行制度,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等六等十八级,包括元帅、大将、上将以此类推,至最低等的列兵,爱卿觉得如何?”

    王守仁沉吟着道,“陛下效仿的是否是秦朝军功授爵制度?”

    郑德闻言眉毛一挑,不过想想后世的军衔制度的确和秦朝的军功授爵制度类似,也难怪诸如刘大夏、王守仁等人听到之后第一时间便会想到后者。不过他现在也是乐得如此,倒是省去了自己再去解释的麻烦。

    “自我大明太祖皇帝立朝百余年以来,由于军户田土被大量侵占,导致军户生产生活困难,导致军丁大量逃亡军备费弛,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削弱。故此朕才会想到用此方法激励我大明将士,保我大明江山万世基业永固。”郑德故着深沉的说道,不过一个十五六的少年天子口中说出这样老成的话来,还是让人觉得无比的别扭,却也让王廷相、王守仁二人无比动容。毕竟这两位按照现在的说法也算的上是一位有志青年了,自然对于大明现在的一些现状利弊有所了解,皇帝说的也的确是实情。

    “圣上英明。”王守仁恭维了一句,不过还是提出了疑问,“陛下准备在武官之中推行军衔制度,那武官职事官又给如何处置呢?”

    “官职保留,品秩废止,以后按照军衔等级授予官职。”郑德见王守仁一脸沉思之色,疑惑地询问,“怎么,有什么问题?”

    王守仁道,“既然如此,那朝中武官的官服,陛下认为该如何发放呢?”

    郑德闻言一愣,这个事情他还真没有想到,难道要引进现代的军服样式?他摇了摇头,不说自己不知道怎样设计,即使知道也不能够这样做。毕竟以大明朝现在的人们看来简直就是奇装异服,实在太惹眼了也不好怎样解释出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沿袭明朝现在的武官官服,其实这也算是军服的一种,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想到这,郑德抬起头望向他,多少有些明白后者的意思了,点了点头,“伯安,说说你的看法?”

    “秦朝军功爵制将爵位划分为二十级,从一级公士到二十级彻侯,等级分明一目了然。陛下为何不按照之前设立文官官衔那样,在军衔上也加上品秩,如此一来岂不可以让军衔等级分明,俸禄官服等事物以及赏赐的发放也有了更好的规制,这样岂不能更好的砥砺我大明将士?”

    听了王守仁这番话,郑德一怔,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个主意的确可行啊。毕竟时代不同了,自己不可能真的将前世的一些东西原封不动的照搬到这个世界,结合这个社会的现状才是王道。

    “朕明白了。”郑德也没在这件事情上多做纠缠,转而又提到刚才的事情上去,“刚才朕和子衡说道军机大臣的人员,不知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军机大臣?

    这是什么职官?

    见他一脸困惑的神情,郑德朝王廷相看了一眼,后者会意地站了出来,将皇帝设立军机处的想法说了出来。

    “天下军务皆有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分别职掌,陛下也可以让兵部暂时总理天下军务之事,又何必另外暂设军机大臣呢?”王守仁颇为不明白的道。

    郑德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这事儿你不懂,文官武职职掌的职权皆是不同的,若让文官管理天下军务,那又要武官干嘛?”

    王守仁顿时语塞,只听皇帝又接着说了一句,“朕决定让朝中部分文官转为武官,帮朕职掌军机处。”

    他抬起头望向王守仁,“说起来,你也算是本朝第一个由文官转为武官的官员了,按照你刚才提出了的军衔上加品秩一说,朕决定授予你正五品武官品秩以示加勉。”

    王守仁道,“臣谢主隆恩。”

    郑德点了点头,又望向一旁的王廷相,“子衡,拟旨吧。”

    后者赶紧拿出了黄绢,提笔望着皇帝,郑德沉吟着道,“免去右都御史潘蕃两广总督一职,即刻入京述职。恩,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了。”

    圣旨写好盖好玉玺后,郑德对他摆了摆手,“颁发下去吧。”

    见王廷相拿着圣旨匆匆离去,王守仁却忍不住出声道,“陛下,两广之地近些年颇为不太平,当地土司拥兵自重屡又叛乱,还需要朝廷派一大员坐镇,总督两广军务才是。”

    “哦?”郑德瞥了他一眼,想起了去年思恩知府岑濬作乱一时,赞同地点了点头,“那你觉得谁合适呢?”

    王守仁倒是没有想到皇帝会询问自己的意见,张了张口什么也说不出来。

    郑德见状也没有为难他,想了想道,”你去帮朕将我大明所有卫所以及军户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吧。”

    “臣遵旨。”王守仁点了点头。

    “二位阁老觉得皇上将六部所呈奏章按照衙门分别交于我等处理,是否是有什么目的?”回去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的谢迁忍不住说道。

    李东阳回头望向他,沉吟着还未来的及开口,王璟这时候却说了一句,“阁老此言差异,我等只是辅助皇上处理朝廷事务而已。现在即便陛下命我等分别处理六部衙门所呈奏章,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最后一切事情都取决于天子之手。”

    谢迁抬头望了他一眼,忍不住微微蹙眉。自从上次科举之事之后,他对王璟最后站在皇帝一边,心里还是难免产生了一丝芥蒂。不过后者说的也的确是实情,皇上只是将之前内阁之事更具体的划分到每个人头上,若说又什么目的的话,或许这就是这位大明天子的目的吧。

    “陛下先将朝廷部分赋分配之权交给内阁职掌,之后又将吏部部分官员任免之权交予内阁,如此种种作为总是让某心有不安啊。”谢迁轻叹一声,心里忧愁不安。

    三人对视一眼,尽皆默然,显然都知道这位大明元老担心的是什么。

    “说起来此次殿试策题,才是我等现在应该操心的。”李东阳却是直接转移了话题。

    谢迁闻言不满的瞥了他一眼,随着刘健辞官离开了内阁之后,两人在朝廷一些事情之上的处置分歧越来越大,矛盾也在无形之中逐渐增加。不过因为李东阳的主动退让,两人关系倒没有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不过显然矛盾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不过李东阳说的也的确是实情,毕竟会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殿试没过几日就要举行了。若是还没有拟制出殿试策题,恐怕在皇帝那里是交代不过去的。

    他挑衅地看了这位大明内阁首辅一眼,“宾之兄身为我大明内外颇有名望的才子,不知有什么好的策题拟制出来呢?”

    李东阳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次试题还真不一定是由我等来出。”

    “此话怎讲?”谢迁有些不解,不过是随即想到了什么,惊诧出声道,“难道陛下要亲自出策题吗?”

    明朝殿试试题为策一道,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撰写一篇论文。明朝初期策题的拟定都是由皇帝亲自来做,不过显然重八兄的后世子孙虽然经过了良好的皇家教育,还是比不过他们泥腿子出身的老祖宗那么勤勉,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都是交由翰林院学士以及内阁大学士来拟制策题。

    一想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天子出策题,这水平可想而知。谢迁忍不住微微蹙眉,感觉皇帝这简直就是视国之大事如儿戏,太过于胡闹了。

    “不行,我马上进宫面前陛下。”

    见谢迁二话不说直接转身又回去,李东阳赶紧上前一步拉住他。前者一脸不满的回过头,迎着他愤怒的目光,李东阳淡定的说了一句,“拟制策题一事还需要我等进呈陛下,至于皇上是否采纳却是我等不能够预料的。”

    谢迁闻言也是老脸一红,对自己话都没听完便如此冲动的举动尴尬不已,不过他也是很有担当的朝李东阳拱手一礼,“是某错了,还请宾之兄见谅。”

    李东阳倒是很大度地摆了摆手,“你我乃是同僚又是朋友,又何须如此呢?”

    谢迁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直接转移到这个事情上来,“那眼前该如何是好?”

    “我等三人先回文渊阁和王阁老一起商量出这此的殿试策题,再进呈给皇上圈定。若是陛下想要亲自拟制策题,若是实在太过于不妥,我等再一起进宫劝阻,如何的?”

    听了李东阳的话,谢迁、王璟都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当王守仁回到家中的时候,将自己在宫中的遭遇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王华,后者闻言顿时沉默不语,低语一声,“御前军事秘书官?”

    他抬头望向自己的儿子,神情坚毅,轻叹一声,“从一介文官转为地位低下的武官,为父是不赞同的。可也知道皇命不可违,也算是圆了你从小想要投笔从戎的心愿。”

    王守仁这才暗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答应皇帝颇为坚决,但最后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才让他心底的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拱手一礼,“孩儿定不负父亲的教诲。”

    王华点了点头,继而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这御前军事秘书官一职,恐怕也不是那么好充任的。”

    王守仁一怔,随即明白了自己父亲的意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己这一职务看似风光无比,却也是凶险无比。一个不慎,身家性命搭进去也不算稀奇。只怪之前因为皇帝的话太过于震惊,也没有多想什么,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答应过于草率。

    他拱手道,“孩儿之志不再朝堂之上,愿学汉之班超出塞戍边保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明日我便入宫向陛下请辞外放。”

    “好,果然不愧是我余姚王氏子孙,不坠我王氏先祖之威名。”王华大赞一声,对于自己儿子的这一番回答颇为满意。不过转而又道,“陛下现在忙于殿试之事,此事还是暂且缓一缓为好。”

    王守仁望着自己的父亲,瞬间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点了点头。

    宜春院,一座精致的阁楼之上。

    “真是奇怪了,自从小姐上次见了那个奇怪的公子外,嬷嬷竟然没有安排小姐见客了,难道是她良心发现了?”望着抚琴轻弹的主子,小丫鬟颇为无聊的坐在桌旁撑着脑袋,状若沉思,嘴里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琴音一顿,江沅儿看了一眼自己的丫鬟,并未接话。接着继续轻轻弹着,一阵无垠的愁思渐渐在整个阁楼之中弥漫,令这位小丫鬟更加心烦意乱。最后实在受不了,随意找了一个借口,“小姐,我去外面替你张罗一些东西。”

    不待自己的主子回答,便一溜烟出去了。

    江沅儿望着她离去的背影,轻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自己的这个丫鬟,她一直都是当做妹妹看待,颇为看顾宠溺,也养成了后者过于活泼的性格,在她面前经常不顾礼数的擅自做主。不过她也不在意,两人的命运都这么苦了,能够让她开心一点就随它吧。

    倒是没过多久,素儿又很快地又回来了,高兴的一指身后,“小姐,你看我把谁请来了?”

    江沅儿抬头望去,一袭白色儒衫的杨慎笑吟吟的正站在门外,见她望来拱手一礼,“慎冒昧打扰,还望沅儿姑娘莫要见怪。”

    江沅儿赶紧起身见礼,歉意道,“奴家尚未洗漱,恐怕不方便见客,还请公子稍等片刻。”

    杨慎却是毫不在意的道,“你我互为知己,又不是来此贪图你的美色,又何须在意这些虚的呢?”

    “是沅儿的错,还请公子见谅,请见。”江沅儿诚心道歉,将杨慎直接请见来,又对一旁的素儿吩咐一句,“素儿,上酒,顺便上点吃食来。”

    “是,小姐。”素儿退下准备去了。

    两人在桌旁坐了下来,杨慎望着眼前的美人,面色红润如玉,虽然略有些愁眉不展,哪有一丝丝的病态。不过还是关心的询问了一句,“之前听这里的老鸨说沅儿姑娘生病不方便见客,不知您的身子好了一些没有?”

    江沅儿闻言一愣,随即笑着点了点头,“多谢公子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