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明当皇帝-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岳一愣,不明白皇上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答道,“闵珪今年已经七十六了。”

    “都七十六了啊!”郑德闻言大吃一惊,赶紧又问了一句,“好像吏部尚书马文升已经年介八十,其余几位尚书呢?”

    王岳不明白皇上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回答道,“户部尚书韩文今年好像六十有五,礼部尚书张升六十有四,兵部尚书刘大夏七十,工部尚书曾鉴七十有二。陛下为何询问起这个?”

    “一个八十,三个七十,两个六十,估计平均年龄都在七十以上。难怪没事老拿“祖制”吓唬自己,果然是人太老了脑子已经僵化了。”郑德想到这忍不住轻笑一声。不过转念一想,突然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几个人年纪都这么大了,估计也干不了多久就该退了,这不也正是自己真正掌控朝廷的一个好机会吗?

    “不过难道明朝没有退休制度吗?为何这几位早该退休的老古董怎么还赖着不走呢?”郑德想到这看向一旁的王岳,“王岳,我们大明有退休制度什么的吗?”

    王岳身为司礼监太监,对朝廷的一些事情却是知道极多,当即答道,“回皇上的话,太祖爷在世时曾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弘治四年,先帝爷又诏令‘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郑德闻言有些无语,这也算是退休制度?就跟领导说了一句,你们愿意退休的我都会批准一样,而且只要你们愿意退休这个月的工资照给一样。主动权完全都握在这班大臣手上,人家若是不愿意辞职你又能怎样?完全没有什么约束性啊,难怪这几位都这么大年纪了,都还赖着没有退休。不过若是让马文升等人听见,肯定会大呼冤枉。

    说道这,郑德突然想起一人来了。现在已经年介九十退休在家的明朝元老级人物王恕,曾在当年有事没事老是给郑德的便宜爷爷宪宗皇帝提意见,在二十二年时间内可谓风雨无阻每日给他上疏一封,唠唠叨叨的说一些大道理什么之类的话,比起现在的“侃侃”谢迁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实话,郑德也是颇为佩服自己的这位便宜爷爷,竟然忍了二十二年才爆发,堪称“忍者神龟”。直到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上书辞职,灵机一动在其辞职书上附了一句“王恕以太子少保退休”,才终于让这位不服老的元老告老还乡。

    “若是有退休制度的话,估计自己这位便宜爷爷也不用费尽心思让王恕退休了。”郑德想到这倒是对自己的便宜爷爷颇为同情,同时又想到自己的朝廷内还有一位类似的人物。想到“侃侃”谢迁,他心下也是一惊,看来不管是为了自己今后免得重蹈自己便宜爷爷的覆辙,还是为了掌权什么的,推行退休制度都是势在必行啊!

    “按祖制来说,这六位尚书是不是都应该致仕了?”王岳闻言也被皇帝的这个想法给吓了一跳,“难道皇上想让六部尚书致仕吗?”想到这赶紧道,“万岁爷不可啊,六部尚书乃是先帝留给陛下的股肱之臣。再则陛下刚刚登基,正需要老臣辅佐,怎可致仕?”

    郑德倒是有些惊讶的看着王岳,没想到自己身边的这位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决定。毕竟身为皇帝身边的近侍,若不事事顺着皇帝的意思,估计也很难在宫里混下去了。看来当初将王岳留在自己身边倒是个不错的决定,毕竟不是溜须拍马之辈。

    “这几人能力倒是都不错,若是年轻几岁就好了。可惜年纪的确太大了。为我大明也操劳了一辈子,也到了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了,否则不显得我皇家太没人情味了?”

    郑德看起来是自言自语,又好像在对王岳说话似得。不过后者还是有些有心忡忡的劝道,“皇上刚刚登基便下诏勒令六部尚书一同致仕,难免会引起朝臣猜忌恐慌,实不利于我大明江山社稷安定太平,还请陛下三思啊。”

    “倒是一个另类的太监,不想着怎么巴结皇上,反而是忧国忧民起来。看来太监也不都是一群坏事的人,还是有好人的吗。至少这位放在身边倒是挺让人放心的。”郑德满意地看了王岳一眼,这才解释了一句,“我也没说是现在,也没说勒令六部尚书一同致仕,是你想多了吧。”

    不说郑德没有这个想法,即使有也不会现在就提出来,也不会真的勒令六部尚书一同致仕。毕竟自己刚刚登基还根基不稳,若是做出这样的事情难免会被认为清洗老臣,引起朝臣猜忌恐慌导致朝廷动荡,一不小心恐怕还会惹出大麻烦。不过推行退休制度却已经在郑德的未来计划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王岳闻言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赶紧跪下请罪,“对对,是奴婢多心了,皇上怎么会做出自毁长城的事情呢。奴婢该死,奴婢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起来吧。”郑德微微蹙眉,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别人动不动在他面前下跪。。随即轻笑一声,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王岳跟在郑德身边一月有余,多少也摸透了皇帝的性子。也不废话,赶紧起身,“谢陛下开恩。”

    “去帮朕将召回四方镇守太监的圣旨写好。”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有帮郑德写圣旨的义务。

    “万岁爷真的要召回四方镇守太监,奴婢认为此事恐怕多有不妥?”王岳这时候迟疑着说了一句。毕竟这一月相处下来,王岳多少知道郑德最讨厌身边的人干政。

    郑德瞥了他一眼,“有什么不妥?”

    “若是没有镇守太监坐镇四方,难保地方官吏人心思动,做出违背皇上旨意的事情,也无人告知陛下您啊。”听了王岳的解释,郑德想了想还真是如此。难怪历代皇帝都不愿撤销镇守太监,即使这些出镇的太监在地方闹得民怨沸腾也是如此。毕竟若是在地方没有了耳目,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的确大大削弱了,不利于整个政权的稳固。不过既然已经做出了裁撤镇守太监的决定,他也决不会食言。再则镇守太监现在的存在也是弊大于利,在地方搞得天怒人怨更是容易激起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搞不好会激起民变。

    看向一旁的王岳,突然询问了一句,“现在是由你提督东厂吗?”

    后者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回万岁爷的话,现在的确是奴婢为东厂掌印太监。”

    郑德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派出一些探子暗中监视地方的文武官员,若有什么异动就告诉朕。”最后忍不住又叮嘱了一句,“记住是暗中监视,不要弄得人尽皆知,人心惶惶的,否则唯你是问。”

    “奴婢明白了。”王岳瞬间明白皇帝的意思,是想让东厂的探子弥补镇守太监裁撤后留下的耳目缺失,不过却是由明转暗,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的镇守太监仗着自己皇差的身份明目张胆的欺压当地官员以及百姓了。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皇宫东面的御马监衙署,作为仅次于司礼监的内廷第二大衙门,自然在所有的宦官宫女眼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为了避免招惹或则冲撞了御马监出来的太监,内廷里的每一个人到了御马监门口,更是会小心翼翼的远远快步绕行。

    不过今日却有些不同,当一名都知监的小太监从御马监面前路过,却发现往日冷清的御马监门口却聚集着不少宫女太监。

    作为在一名在内廷呆了多年的小太监,察言观色什么的基本技能自然是学到不少。一看之下便知道肯定是御马监出事了,而且肯定是一件大事,否则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敢聚在哪儿围观啊,毕竟御马监是什么地方。

    他实在忍不住好奇的凑了上去,却听见不少低声细语的议论着。

    “到底出什么事儿了?”

    “你还不知道?御马监掌印大太监宁公公被皇帝给抓起来了。”

    “还宁公公呢,看他往日这么嚣张的样子,这下子栽更头了吧!估计这次小命保不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你就是一小人,只会落井下石”

    “这不是刑部尚书闵珪吗?他怎么跑御马监来抓人了,身为外臣竟然敢插手内廷的事儿,皇上不管吗?”

    “管,怎么管?是皇上让他来抓人的”

    这小太监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什么事儿,只好问了一句,“御马监到底出什么事儿了?”

    旁边一人看了他一眼,淡淡说了一句,“你知道这么多干嘛?”不过还是没有管住嘴的说了下去,“听说是御马监虚报名额吃空饷的事儿东窗事发了,皇上派刑部尚书闵珪来彻查此案。”

    “为何不派东厂或则锦衣卫来侦办此案?”

    “谁知道?自从在先帝灵柩前晕厥后,皇上的记忆就出现了问题,不仅以前的事儿记不住,就是现在行事也透着几分怪异,跟中邪似得。”

    “嘘,你不要命了?皇上也是你可以议论的?”

    “啪”的一声脆响,这个人自己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瞧我这张嘴,兄弟你可千万别告我的状。”说着又给了自己一大耳刮子。

    “行了,我”

    正在这时候,围观的人群自然分开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官员当先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正是刑部尚书闵珪。之后则被带着接受调查的御马监一干太监们,往日趾高气昂的这些人全都垂头丧气的,双眼无神麻木的任凭众人注视着。

    直到这些人消失在拐角,众人才在议论纷纷中散去。

    “内廷好像好久没发生这么大的事儿了”

    “是啊,好像还是先帝登基那会儿的事儿了。”

    “哎,世事无常啊!”

    “是啊”

    内阁值房内。

    看着小太监离去的背影,刘健缓缓打开了手中的这道圣旨。端详良久,忍不住长叹一声,“皇上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阁老,怎么了?”坐在一旁的李东阳闻言有些好奇这道圣旨写了什么,竟然会令这位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大佬发出如此感慨。

    “你看看吧。”刘健将圣旨递给了李东阳,忍不住又说了一句,“你说皇上对宫里头的宦官太监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这是一道裁撤所有镇守太监的圣旨,当李东阳看完后也觉得多少有点颠覆当今圣上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毕竟这可是有“明君”之称的孝宗皇帝未成做到的事情,竟然被一个在朝臣们心目中和宠信宦官已经挂上等号的刚刚登基的新君给做成了,这这剧情反转的也太快了吧。

    不过李东阳细细想来,却也觉得不算什么意外。毕竟朝中大臣之所以说新君宠信宦官,既有当年在东宫之时宠信刘瑾八人受其蛊惑逃学的前科,还有就是因为刚刚登基就将所有奏疏交给刘瑾批红,才有此一说。不过除此之外,皇上倒好像也没有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而且从江南地震一事来看,陛下对国之大事还是非常关注的。

    “陛下对宫里头的太监们既有防范又有倚重。”李东阳拿着圣旨沉吟着说了一句。

    刘健有些不明白地看向他,“茶陵的意思是?”

    “阁老应该听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吧。”李东阳笑着对他道,“陛下刚刚登基,事事需要依靠朝中这班老臣。不过显然皇上对你我等这些旧臣都不太信任,自然需要提拔宦官来制衡。不过皇上对宦官显然也不太信任,所以才有裁撤所有镇守太监一事。”

    “皇上不信任宦官吗,怎么可能?”刘健有些怀疑的摇了摇头。毕竟他们三人曾经也曾受孝宗皇帝的委派,到东宫替太子讲学过。自然知道当时东宫被刘瑾一般太监搞得是乌烟瘴气,连当时的太子朱厚照都被哄的一愣一愣的,颇为宠信刘瑾八人。现在听李东阳说皇上竟然不相信宦官,你这是在逗我吗?

    迎着刘健质疑的目光,李东阳轻笑着也不辩解,而是说了一句,“至少刘瑾等人现在还没能真正的干政,这就是一件好事。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看来也只能搭上阁老以及我这条老命了,尽力劝进皇上了。”

    听着李东阳有些诙谐的话,刘健却笑不出来。大明中兴的大业刚刚迎来一丝曙光,这艘大船的掌舵人却英年早逝,而新继任的掌舵人不仅年轻而且看起来十分不靠谱。想到自己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事业将有可能中途夭折,无论是谁都高兴不起来。现在也只希望新君能够像李东阳说的那样不宠信宦官,继承先帝的遗志,中兴大明江山社稷,这样他也不算辜负先帝的临终嘱托了。

    “希望如此吧!”刘健轻叹一声,“先将这道圣旨送往吏部誊黄再发往各地吧。”

    乾清宫旁懋勤殿内。

    “刘瑾,什么是传奉官?”

    郑德自然不知道有两位正在操心着他呢。而是看着上次刘健提了一大串建议后重新写好呈上来的奏章,疑惑的看向一旁地刘瑾,“传奉官都是先皇亲自任命的,没有经过科举取仕,也不曾经吏部选拔或廷推和部议等。”

    “看来哪里都有走后门的!”郑德摇了摇头,淡淡说了一句,“既然如此那就全都撤职了吧。还有,内承运府和司钥库又是什么地方?”

    “圣上竟然连内承运府和司钥库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脑袋看来还真是伤的不轻啊!”刘瑾心里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嘴上却解释,“内承运府乃内库十府之一,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金花银”

    “等等,你先给我介绍一下内库十府分别用来干嘛的。”郑德听得是一头雾水,只好制止刘瑾继续说下去。

    “内库十府分别是内承运库、广积库、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赃罚库、广惠库以及广盈库。内承运府属于万岁爷的内帑,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金花银。广积库和戊字库、广盈库由工部掌管,贮硫黄、硝石和甲仗、纻丝、纱罗、绫锦、绢。甲字库、丙字库、丁字库、赃罚库、广惠库俱归户部,贮布匹、颜料、棉花、丝纩铜铁、兽皮、苏木、贮没官物和贮钱。乙字库归兵部,贮胖袄、战鞋以及军士裘帽。”

    虽然郑德听得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不过大概还是明白了内库是什么,就是和现代的国库差不多的性质,只不过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收罗的太多了。

    “那金花银是什么?”

    “金花银是税粮折收的银子。”

    “那私钥库又是什么地方?”

    “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

    “归内廷还是外廷管?”

    “由内廷管理。”郑德整的跟个好奇宝宝似得,问的刘瑾汗都快出来了。不过还好这时候前者总算打住了,也让他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刘阁老这题本里说,内承运库累岁支银数百余万,司钥库贮钱数百万,都没有任何账本记录,这是怎么回事?”郑德看到这微微蹙眉,眼神不善地看向刘瑾。后者自然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见状赶紧辩解了一句,“老奴之前一直在东宫服侍万岁爷,这事也不太清楚。不过这些都是御马监都在管理,或许他们更加清楚。”

    “御马监吗?果然是一窝蛀虫啊!看来宁瑾等人还真没有抓错。”郑德想到忍不住这轻叹一声,对刘瑾吩咐一句,“去通知一下刑部尚书,让他追查一下宁瑾等人贪墨的赃款,能够追回的尽量追回来,全都给我充入国库。”

    “奴婢遵旨。”

    刘瑾迟疑着忍不住又问了一句,“陛下,对于御马监你准备如何处置?”

    “怎么,难道你想去御马监当掌印太监?”郑德看着他问了一句。

    刘瑾闻言赶紧谄笑道,“奴婢何德何能,当的了什么御马监掌印太监这般大的官儿。只期盼能够日日夜夜跟在万岁爷跟前伺候着,便是奴婢天大的福气了。”

    “别介!我可不想和你天天腻在一起。”郑德闻言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怎么整的跟同性恋似得,看着他就是一阵恶寒。忍住又催促了一句,“还不去传话呆着干嘛?”

    “是,奴婢这就去。”刘瑾这才出去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郑德笑着摇了摇了头,“这刘瑾,倒也是个有趣的人”

第十六章 句读() 
这日,郑德上朝回来后,想到自己现在既然来到了古代。怎么也得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的水准,好方便融入这个世界,不然被人蒙骗了都不知道,便对王岳吩咐了一声,“你去将杨先生请来,我先去宫后苑晨练。”

    上次因为经筵之事郑德没少躲着自己的这位老师,免得哪里出了差错被他唠叨一番。不过现在放开后,也没什么顾忌了。毕竟是自己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古文水平,也只能将自己的这位老师重新请回来了。

    “就当回炉再造,重新上一次学吧!”郑德无奈的苦笑一声,显然也不见得有多乐意的样子。

    “皇上,要不你还是先回去休息吧。”王岳看着打了一个长长哈欠的郑德,不免心疼的说了一句。

    “没事!”

    郑德摆了摆手,换了一身叫人特意定做的白色练功服,小跑出去晨练了。其实对于懒人来说,晨练几乎和他们挂不上钩的,也不愿意起那么早离开那温暖的被窝,不过郑德显然是不在其列。前世他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可谓十几年如一日,不畏酷暑严寒,每到六点钟准时跑来叫他起床晨练。每当郑德睡得正香甜的时候,总有一个噩梦般的声音在耳旁响起并将他惊醒,让他不得不离开那温暖的被窝。习惯就是这样日积月累慢慢逐渐养成的。当郑德双亲不在,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一个懒觉的时候,却每日总是在六点准时醒来,之后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无奈之下还不如去晨练呢。

    可以说,前世郑德的晨练习惯是逼出来的。不过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当得知明朝皇帝的寿命自朱元璋后整体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后,到了孝宗皇帝也就是他的便宜老爸更是只活了三十六岁后,晨练的态度明显积极了不少。

    由于吃了早饭,郑德也没做什么剧烈运动。做了十组五十个俯卧撑后,就打起了军体拳。这是他爹打小交给他的,练了十几年,即使来到这个世界后一招一式仍然熟记于心。再加上朱厚照本人也是个健身达人,身体素质什么的自然也不差,现在也能够轻轻松松的打完一套。

    当郑德大汗淋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