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底,德军进抵马赛,法国战败已成定局,法国政府也开始通过几个中立国与德国接触。因为唐帝国也派遣了远征军在欧洲作战,另外,法**队在北非战场上与波斯帝国的军队也在作战,所以唐帝国,德国,波斯帝国在当时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即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代表同盟国集团,必须要以同盟国集团的共同名义来获得胜利,也就是说,法国不可能仅仅只与德国谈判,必须与同盟国集团进行谈判。而且,这绝不是停战谈判,而是无条件投降谈判,或者说根本就不是谈判,法国需要做的,就是在谈判之前就宣布投降。
当时同盟国集团确立只接收敌国“无条件投降”,是因为口木已经快要战败了,德国等国家为了牵制唐帝国,所以才提出这一要求的。唐帝国也确实是这么做了,没有与口木旧政府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直到将口木旧政府的势力彻底赶出口木本土。现在这个问题落到了德国人的头上。如果本着德国的利益,此时接受法国投降是最为合适的,德国已经战胜了法国,足以确保其在欧洲大陆上的绝对霸权了。可问题是,法国只能无条件投降,而且是无条件向同盟国集团投降,而不仅仅是向德国投降。
一月初,法国政府宣布不再抵抗,可并没有宣布投降。德军也在距离马赛不到5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方开始秘密接触。因为这是违背了同盟国集体胜利原则的行为,所以德法之间的秘密谈判一直没有公开。到一月中旬,唐帝国外交部发表了强烈的谴责声明,向德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以撤出帝国远征军为要求,迫使德国放弃与法国之间的任何形式的谈判,必须彻底击败法国。
问题同样出现在唐德波这三个国家,而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国战败后,怎么处理这个战败国?当时,德军与帝国陆军在法国战场上都有投入,波斯陆军则主要在北非战场上与法军作战。按照唐帝国的意思,法国投降之后,应该由唐德波三国共同占领法国,可德国坚决不同意,因为法国是德国的后院,就如同唐帝国不会容许其他任何一个大国插手口木事务一样,德国自然也不愿意看到有其他国家影响到未来的法国。
另外还有一点,即唐帝国在两百多年前就离开了欧洲大陆,失去了欧洲大陆上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虽然占领法国并不是建立殖民地,但是从任何一个欧洲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唐帝国出兵占领法国的话,这与几百年前,唐帝国在欧洲大搞殖民地有何区别?而德国作为欧洲未来的霸主,要想获得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那就得以一个负责人的欧洲领袖的身份出现,而阻止唐帝国重新进入欧洲,这自然是德国义不容辞的任务。
围绕着这个问题,唐德波三国之间的矛盾首先爆发了。波斯的要求首先得到了满足,也首先退出了这场外交纷争。波斯帝国没有谋求去占领法国本土,而是获得了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唐帝国与德国都做了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由波斯帝国控制所有法国在北非地区的殖民地,而波斯帝国则主动放弃了占领法国的要求。问题最后落到了唐帝国与德国的分歧上,当时主要的问题就是,唐帝国要不要派兵占领法国,以及唐帝国所占领的范围比例是多大。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投降的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德国人的小算盘打得很精明。唐帝国刚刚在海军援助上狠宰了德国一刀,而现在法国的远征舰队正在向印度洋推进,德国政府已经向唐帝国政府施加了压力,而只要法国一天不投降,那法国的远征舰队就一天不会停下来,仍然会对唐帝国海军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谈判拖下去的话,对唐帝国更为不利。可唐帝国也不会轻易的做出让步,就算唐帝国知道要去占领法国是在德国的后背上顶上了一把刀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这却是为今后唐帝国获得世界霸权的一个巨大的砝码,通过在法国问题上的纠缠,可以迫使德国在其他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双方都在打政治牌,都在为自己牟取利益,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法国人是等着投降的,而且已经答应不附带任何投降条件,可唐帝国与德国却并不急着让法国投降。马赛的法国政府已经开始准备投降文件了,法**队也基本上都放下了武器。只有在比利牛斯山附近的,由戴高乐领导的法**团进入了西班牙,并且在法国投降前夕前往了英国,其他的法军基本上都停止了抵抗。
欧洲战场上的这一奇怪现象也只能说是由同盟国内部矛盾引起的,只要唐帝国与德国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就将继续存在。当然,这并不是谈仁皓所关心的事情,那些政治家的纠纷他觉得很厌烦,军人好不容易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可结果却让政治家拿来当作了讨价还价的砝码。可问题是,军队本来就是听从政府的指挥的,因为担心,愤怒这些都是没有用的。
飞机从广州起飞之后,谈仁皓就在飞机上睡着了,他没有看完手里的那些资料,而且很多资料已经过时,特别是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有关的大部分情报都是错误的,这让他感到有点头痛,也许,到了狮城后,会有新的情报送来吧。飞机一路颠簸着向南飞去,谈仁皓也很快进入了梦想,他梦见了自己的妻子与儿子,梦见了家里的亲人。
在谈仁皓飞往狮城的时候,常荐新已经提前一步到达了狮城。他是在去广州接收一艘修复的战舰时接到司令部的命令的,让他立即前往狮城与谈仁皓会合,而人事任命书将由谈仁皓给他带过去。因此,在谈仁皓还没有到广州的时候,常荐新就搭上飞机先一步赶往了狮城。
狮城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新加坡”。这是一座建立在马六甲海峡南端的岛屿型城市,自从1000多年前,唐帝国移民首次来到这里之后,就建立了帝国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或者说是侨民定居点。后来,帝国在这里建立了要塞,还将其建成为帝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地,这里也是帝国海军在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海军基地。
狮城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是从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三个海峡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别是在波斯帝国的海湾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而石油逐渐成为了工业与军队的主要燃料之后,唐帝国开始从波斯帝国大规模进口石油,另外,唐帝国输往波斯帝国,以及西方世界的货物有八成以上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说,这条海峡就是唐帝国的咽喉,是帝国必须要控制的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在一战后,唐帝国收回了狮城,并且将其建成为帝国在南洋地区的核心基地。战争初期,狮城一度失守,落入了口木手中,帝国与波斯,德国的联系也一度中断。在随后的大反击中,帝国就首先确定了收复南洋地区,而收复南洋地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控制马六甲海峡。狮城是第一个被收复的地点,而且狮城的军港设施也最先得到了修复。现在,这里是第五舰队的母港,也是帝国海军在本土之外设施最为齐全的军港。
常荐新在到了狮城后,立即得知谈仁皓正在赶来,所以他没有急着去这边的港口司令部报道,而是在机场等着谈仁皓。五个多小时后,谈仁皓乘坐的飞机到达了。
“一路上还好吧?”
“睡了一觉,现在精神好多了。”谈仁皓朝常荐新点了点头,然后就朝那辆停在跑道旁边车道上的轿车走去。“你还没有去港口司令部?”
“没有,只是在这里打了几个电话,这次的事情有多严重?”常荐新也迅速跟了上来。
“非常严重。”谈仁皓先上了车,等常荐新进来后,他才接着说道,“校长给我们签发的是紧急人事任命书,给舰队的命令是直接发给舰队参谋长的,谷甄云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了吧?”
“收到了,他正在组织舰队,大概就这两天能够南下。”
“郑冠华也应该收到了消息,如果他的动作卡的话,也许第一特混舰队明天就能南下了。”谈仁皓把手里的文件给了常荐新,然后对坐在前面副驾驶位置上的杜兴说道,“直接去港口司令部,路上尽量开快点。”
常荐新迅速的浏览了一遍文件,他没有感到惊讶,神色很严肃。
“万幸的是,翁一鸣跟姜仲民都没事,翁一鸣的伤也比我们预料的要轻得多,而且他很快就将转移回去。”谈仁皓长叹了口气,“不过,我们面对的敌人比之前预料的都要强大得多,而且,之前我们收到的情报都不准确,从翁一鸣与姜仲民汇报的情况来看,这次英法联合舰队里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总数应该在十艘左右,另外肯定有三艘英国海军的航母,还有超过四十艘的巡洋舰与驱逐舰。”
“这个规模确实比我们之前预料的大得多。”
“出了远征舰队之外,还有一支人数在3万左右的远征军,开普敦已经沦陷了,而且莫罗尼也肯定会沦陷,现在我们的防线已经退到了科伦坡,再退,就是狮城了。”谈仁皓稍微停顿了一下,“这次是首相直接下达的命令,按照首相的意思,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击败英法远征舰队!”
“底线是什么?”
“底线?”谈仁皓看了好友一眼,“最低限度,我们也得守住北印度洋航线,不能让这条航线受到英法远征舰队的威胁。”
常荐新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与击败英法联合远征舰队没有什么区别。”
“是啊,要守住这条交通线,就得击败英法联合远征舰队。”谈仁皓叹了口气,“不过嘛,并不完全是坏消息,从翁一鸣的报告中来看,至少有三艘战列舰遭到重创,负轻伤的也不少,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很多。”
“可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一特混舰队还是只有两艘航母?”
“对,只给我留了两艘,另外一艘被分给了第二特混舰队,现在第二特混舰队已经在珊瑚海那边活动了,没有办法调派过来。”
“看样子,我们得想个好点的办法,不然无法战胜这个强大得多的对手。”
接下来,两人都沉默着没有开口。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确实要比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强大很多,而且谈仁皓与常荐新对印度洋以及大西洋上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要在这种条件下战胜敌人,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章 复苏的对手
相对于美国来说,英法的综合国力都不足以挑战唐帝国,可这并不表示英法海军就没有能力威胁到帝国海军了。
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英国一直是唐帝国最强大的对手。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口木正是在得到了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支持,才与唐帝国纠缠了上百年,而且数次威胁到了唐帝国。从唐立1200年到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西方列强一共向口木输出了200多亿元的战争贷款,其中仅英国就为口木建造了三十多艘战列舰等大型战舰。在美国崛起之前,扶持口木以制衡唐帝国,这一直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基本国策。这与唐帝国扶持德国以制衡西方列强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英国的国力进一步萎缩,别说与唐帝国抗衡,就连维持其在北大西洋的统治地位都异常艰难。特别是德国海军的迅速崛起,如果当时没有美国的援助,没有那场几乎彻底摧毁了德国经济基础的经济危机的话,恐怕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失去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在无力继续与唐帝国抗衡之后,英国人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即联合美国,更准确的说是借助美国的强大国力,以维持英国在欧洲的海上霸权。换句话说,英国在这个时候的基本国家利益就是维持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以及其在非洲西海岸的几个殖民地而已,而对抗唐帝国的重任已经交给了美国。
作为一个岛屿型国家,英国的生存基础就是海军。数百年来,英国人倾注全力发展的也是海军。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英国甚至不惜以牺牲陆军为代价,都要确保英国拥有比周边所有国家都要强大的海军。可问题是,到这个时候,英国设想的头号敌人已经不是唐帝国,唐帝国的触角已经离开了北大西洋,退到了南大西洋的开普敦,而真正对英国构成致命威胁的则是德国海军。
在地面上,英国人是打不过德国陆军的,而且德国的战术空军在当时独步欧洲,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其抗衡。因此,要确保英国本土不遭到入侵,就必须得全力发展海军,以及捍卫英国领空的空军。这也体现在了英国海军战舰的性能上。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英国海军所有新型战舰都是针对德国海军同期战舰而设计的,其性能以超过德国海军最新的战舰为基本要求,而不是继续向唐帝国看齐。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德国海军本来就不够强大,甚至连“强大”都算不上,英国挑了这么一个对手,一方面是要减少国家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则让英国海军的发展逐渐被唐帝国与美国所抛弃了。实际上,对比当时英国与口木的海军发展策略就完全看得出来。口木一直以唐帝国为头号劲敌,因此其海军战舰一直是针对唐帝国的最新战舰设计的。“大和”级的出现,就是为了完全压倒唐帝国海军的“新省会”级战列舰。而德国在战前开工建造的最好的也不过就是“俾斯麦”级战列舰,不可否认“俾斯麦”级战列舰是一种非常精致,而且非常强悍的战舰,这一点,在北海的那场小规模海战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可问题是,“俾斯麦”级战列舰根本就算不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不论是唐帝国的“新省会”级,还是美国的“南达科他”级,“依阿华”级,实际上都要比“俾斯麦”级更强悍一些。因此,英国人针对“俾斯麦”级而设计的战列舰在性能上就难以与“新省会”级匹敌了。
相对而言,法国海军比英国海军就差得更多了,表面上,法国海军比德国海军要稍微强一点,可从实际上来看,法国海军只算得上是一个陪衬而已。
法国的综合国力一直不如德国,可法国有两个优势。一是法国只需要在陆地上应付德国这一个对手,而不是像德国那样,需要在三个方向上布防,因此法国在地面上的压力比德国要轻得多。另外一个就是,法国是欧洲大陆的前线,是英国的屏障,而且是摄制德国的有效棋子,因此法国一直得到了英国与美国的直接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优势,法国在大力发展陆军的同时,还在努力打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二号海军。
法国海军对战舰性能也有明确的要求,因为受到本国造船能力,以及工业基础的限制,法国无法造出世界一流战舰,但法国的战舰都很有特色。比如,当时法国的大部分主力舰都采用四联装炮塔,而除了法国之外,就只有英国人用过这种方法,其他的国家全都采用的是双联装或者是三联装炮塔。另外,法国战舰一直注重速度,对火力的要求并不高,防护也是适当就行。当然,法国海军最大的对手不是德国人,因为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区不是在大西洋上,而是在地中海,所以法国海军的主要对手是波斯帝国海军。这也是法国海军针对性发展策略的基础。
相对而言,波斯帝国比德国更不如。虽然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后,波斯帝国利用出售石油的所得获得了大笔资金,并且从唐帝国购买了好几艘战列舰,但问题是,波斯帝国本身并没有配套的造船能力,而且其官兵的素质低得吓人。相反,德国海军却一直在坚持独力建造战舰,而不是通过购买来增强海军的实力。因此,法国选择的对手比英国海军还要差,加上法国本身并无多少海上压力,因此法国海军自然就远比不上英国海军了。
在等待舰队到达的期间,谈仁皓与常荐新花了很多的时间去了解英国与法国海军的战舰。这是两个全新的对手,是他们之前一直不很重视的对手。而要想击败对手,那就得首先了解对手,了解对手的战舰性能,这算是最基本的功课吧。
英国海军在战后建造了好几级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可在战争接触之后,海军军备条约限制了各个海军列强,特别是对战列舰排水量的限制,最终导致几乎所有的列强在这一时期内没有建造新的战列舰,甚至退役了大批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建造的老旧战列舰,以缩减战列舰的总吨位。英国海军也是如此,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军的主要工作是对一战期间建造的几种战列舰进行大范围改进,以提高性能。可如同其他的所有列强一样,英国海军也很清楚,海军军备条约迟早有一天会失去效力,而在此之后,就得抓紧时间建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战舰,因此英国海军在海军军备条约实效之前好几年就开始了新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得益于技术的飞速进步,在20年的条约期过去之后,各个国家建造的新战列舰在性能上都比以往的任何一种战列舰有了质的提高。
英国海军建造的第一种新式战列舰就是“英王乔治五世”级。这是第二种以“英王乔治五世”命名的战列舰(上一种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战末期建造的战列舰)。
该级战列舰是在条约还没有失效的时候设计的,因此带有明显的“条约痕迹”,一般被划为“条约型战舰”。在18年开始建造,同级五艘,分别为:“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该级战列舰最大的诟病就是其14英寸(大约356毫米)的主炮口径是同期战舰中最小的,而且只有十门(最初设计是十二门),火力明显弱于当时其他几个列强的战列舰。而其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优秀的水平装甲设计,以及新式防鱼雷设计,还有就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在建造时就明确要安装雷达的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性能在德国海军面前是足够了(实际上,比“俾斯麦”级好了不多少,很多方面还不如),可是比唐帝国,美国,甚至口木的新式战列舰都差多了。因此,随后英国就提出了在“英王乔治五世”级的基础上发展更好的战列舰的要求。这就是“狮”级。
“狮”级的排水量比“英王乔治五世”级增加了不少,最大的变化就是换装了三座三联装16英寸(大约406毫米)主炮,这与当时美国的战列舰设计是比较接近的。可该舰的最大问题是,内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