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殿下,这如何使得?”不等田征发言,孙传庭首先质疑道。

    “有什么使不得的?”朱由检却好整以暇地道。

    田征也觉得朱由检太过胡闹,便清咳一声,摇头晃脑地道:“殿下,百姓赖王土以生,自需纳赋服役,古今皆然。太祖皇帝也曾晓谕天下:‘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尤其是这徭役,其实比田赋还重要。若遇灾年,朝廷也偶有免除田赋,但却从来没有免除徭役的。

    “地方上催粮催饷、岁进皇贡、修河筑堤,这些大事都要从徭役上出人,方可完成。还有那些库工、馆夫、皂隶、巡捕、铺兵、轿夫、狱卒等役夫,也都是靠着徭役才能抽人来做。如果免除了徭役,这些活计没有人做,县里岂不是要乱套了?”

    田征滔滔不绝地说完这一大段话,还以为朱由检肯定会哑口无言了。孰料朱由检认真地听完,却笑着摇摇头道:“田大人且放宽心,乱不了!没人做,本王出钱雇人做不就行了!”

    “这…”孙传庭还要争辩,朱由检却对他使了个眼色,又对田征笑道:“时候不早,这朱家庄的道路又十分难行,田大人也该回县城休息了。就让孙大人与您同行,暂时住在县衙;等吏部行文一到,便即交接,这免除徭役之令,也自那时起生效,可好?”

    田征见朱由检下了逐客令,只得躬身退出。孙传庭还想说什么,朱由检却对他悄声道:“先生只管去县城,先认真与田征交接。我这么做自有理由,以后再慢慢跟你解释。”

    孙传庭虽然满腹狐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跟着田征往外走。刚走没两步,又折回来道:“殿下,这开设粥厂之事…”

    “这件事就不劳先生襙心了。”朱由检笑道,“你只管做好你的县令,用到你时,本王自会找你。”

    送走田征和孙传庭,朱由检回到书房,马上将蕊儿找来问道:“王府里现在有多少资产,咱们现在清点一下!”

    蕊儿早已在王府当家,此时便翻出账簿来让朱由检过目。当朱由检看不懂时,蕊儿便在一旁为他解释。

    朱由检却并不看那些日常的流水细支,只看万两白银以上的大宗进出。

    经过盘点,朱由检得知王府中现有白银六十余万两,黄金二万余两。再加上之前放给李自诚等人的银子,已经接近一百万两白银,实在是个很大的数目了。而且朱由检现在是食三亲王禄,今年的俸禄还没发到手。一旦到手,又会增加将近十万两银子。

    朱由检掐指一算,若按照前世的比价,这些银子就相当于数亿人民币了。而在这个时代,物价当然要低得多,这些银子的实际购买力,就是几十亿恐怕也打不住。

    朱由检不禁大喜,心想自己现在可不再是一文不名的穷**丝,而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土豪,很可以做一些大事了。

    看完账簿之后,朱由检又将它郑重其事地还回蕊儿手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爱妃,本王的身家性命全部在此,都交给你了,你可不要把本王给卖了!”

    蕊儿却不好意思地笑道:“王爷,蕊儿其实不会管账理财,要不你还是把这重任交给其他人吧!”

    “那怎么行!”朱由检将蕊儿揽入怀中,抚摸着她的秀发道:“你是我的妻子,是我最信任的人。我不让你管钱,难道还找个外人不成?其实管钱也很简单,定好规矩,凡事都按规矩来。若是违反规矩,不管是谁,一文银子都不让他支取,包括我在内!”

    蕊儿细心地听完,用力地点了点头道:“王爷放心,蕊儿一定会为您管好这笔账的!”

    朱由检望着蕊儿那认真的面容,只觉十分可爱,忍不住开玩笑道:“今天我想先支取一万两银子,用于开设粥厂,赈济穷苦乡亲,王妃娘娘可否批准?”

    蕊儿也故意拉下脸来道:“怎么一次要这么多?是不是打算冒支银两,私设小金库,以备日后寻花问柳之用?”

    “王妃娘娘明鉴,为夫连你尚且满足不了,哪还有精力寻花问柳啊!”朱由检举双手做投降状。

    “王爷你…你净是瞎说!人家什么时候…满足不了了…”蕊儿登时羞得满面通红,拔足欲逃!

    朱由检此刻银心大动,一把将蕊儿扯入怀中,一边上下其手,一边附在蕊儿耳边轻声道:“忙了好几天,咱们还没顾得上亲热呢!”

    蕊儿此时已是娇喘微微,眼神迷离,正逐渐失去理智之时,侍女伊伊捧着香茶进来伺候,正好撞见这个香艳的场景,吓得惊呼一声,扭头就跑,却不小心把茶杯摔得粉碎,茶也洒了一地。

    “咳咳…挺好的茶杯,摔了实在太可惜了,下次注意啊!”朱由检尴尬地打着岔。

    “是…奴婢下次一定小心!”伊伊吓得花容失色,手忙脚乱地收拾完,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王爷你看你!”蕊儿忍不住对朱由检微嗔道,“这大白天的就想…那样,幸亏进来的是伊伊,若换了玉怜姐姐或是别人,蕊儿真要羞死了!”

    “怨我怨我!”朱由检赶紧检讨道,“下次一定先插门!就是让伊伊看见了也不好,毕竟人家还未成年呢!”

    蕊儿却似笑非笑地对朱由检道:“王爷,伊伊已经十四岁,可以成亲啦!”

第218章 加强锻炼() 
第二天清晨,太阳才刚刚露出地平线,早起的老百姓就惊奇地发现:秦王朱由检率领着王府成员,正在围着刚刚由“李家庄”改名为“秦王庄”的村子跑圈!

    尤其是王府的所有女眷,也都舍弃了平时常穿的衣裙,改着较为紧身干练的服装,随着朱由检“一二一,一二一”的口号节奏一起慢跑。王妃蕊儿由于常年习武,倒还感觉十分轻松;但其他女子可就有些吃不消了,刚跑一圈,就累得娇喘吁吁,香汗淋漓。

    村民们哪见过这种情景,个个傻乎乎地看着,谁也不知道这位秦王殿下是发了什么神经。在他们看来,即使是普通大户人家的女眷,也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藏闺中,方显高贵。哪知朱由检偏偏就愿意让王妃蕊儿和其他女眷抛头露面,而且还跑得云鬓披散,****乱摇,简直成何体统!

    朱由检见村民好奇地围观,心中暗自得意。原来他早已下定决心,把前世锻炼身体的方法搬到这个时空来。

    在前世,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当然是人人皆知。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那个时代的人已经逐渐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代之以大量的脑力劳动。很多人都是坐在办公室里,一泡就是一天。长此以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得一些诸如肥胖症、糖尿病之类的“富贵病”。

    当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便开始用锻炼身体的方法来保持健康,甚至不惜为此花费大把的时间与金钱。

    而在这个时代,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大都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农活,更是属于重体力劳动。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们,则是养尊处优,以出力流汗为耻。像唐代的“以丰为美”,便是这种认识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无人能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锻炼。

    其实朱由检在前世也是个懒人,早上出的时候躲在宿舍里睡大觉也是常有的事。可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战场上多次出生入死之后,他算是彻底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比如说,女真人射箭能射到八十步开外,明军则只能射到五六十步,这便是由于整个汉民族长期忽视锻炼,而造成的“积弱”的体现之一。这种差距若放在二十一世纪,可能也不过就是一个拿金牌、一个首轮即遭淘汰而已。可是在这个时空,这便是胜与败、生与死、兴盛与衰亡的差距!

    因此朱由检刚刚安顿下来,就立即把锻炼身体定为王府的一项“日常工作”。他规定全府成员每天清晨必须跑步;上午十点、也就是巳时二刻之时,则要做健身;黄昏之时,则进行一项集体运动;还有就是三餐之后也不能马上坐着或者躺着,而是必须要在院子里散散步,避免造成肥胖。

    当然具体开展哪种集体运动,朱由检还没想好,不知该玩足球、篮球还是排球。这些运动在前世风靡全球,连几岁的孩子都会玩;可要拿到这个时代,恐怕要让众人整明白规则,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吧!

    今天便是开始锻炼的第一天。朱由检见不少人刚跑几步便累得气喘如牛,不禁心中发笑,暗想这才哪到哪,哥比你们的运动量还大不少呢!到了晚上,哥还有一项秘密的附加运动,这项运动当然需要王妃蕊儿的大力配合!

    原来他在前世不知从哪看到过一条新闻,说是某国科学家经过大量严谨的调查发现,结婚的男性比单身的男性平均寿命长了足足十年。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平时经常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尤其是腰部、腹部和四肢得到了充分锻炼,大大降低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下朱由检可为自己找到了高尚的理由。早在几天以前,在刚刚搬入新王府的那晚,这项运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几天下来,朱由检只觉神清气爽,精力十足,浑身充满小宇宙;而蕊儿在他的滋润下,也愈发妩媚娇艳,神采飞扬起来。

    跑步结束后,朱由检并未回府,而是来到村口,视察刚刚设好的粥厂。

    从昨天开始,朱由检和李自诚合伙创办的“泾阳商帮”已经开始运作。

    泾阳商帮在名义上属于陕西商帮的分支,实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商业组织。其中朱由检出资白银十万两,李自诚出资三万两;商帮的伙计则是从陕西商帮中抽过来,工钱也改由泾阳商帮支付。

    而泾阳商帮成立后干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粥厂。

    其实朱由检也想过以王府的名义开设粥厂。可他从一开始便没想免费施舍,若打着王府的旗号,就怕有些人议论他吝啬、借机搜刮民脂民膏,造成舆论上的不利。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以泾阳商帮的名义来开粥厂,反正商人逐利,就是有偿施粥也无可厚非。

    从昨天开始,泾阳商帮便开始从西安采购粮食。当然,采购的第一对象就是陕西商帮,因为南粮北运本来就是陕西商帮的重要业务之一。

    由于李自诚是陕西商帮的少帮主,泾阳商帮又在名义上从属于陕西商帮,所以这类似于前世的“关联交易”,当然是走了内部价格,以二两银子一石成交。

    其实由于去岁大旱,冬天又连降大雪,导致粮价暴涨。西安城内的大米零售价已经飙升到三两银子一石,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其实包括陕西商帮在内,各大商帮在江南大量收购大米,每石的收购价都在一两以下,赶上丰年甚至不足八钱。但由于路途遥远,普通的小商人根本做不了运粮的生意,因此西安的粮米生意,主要是由几家大商帮垄断。

    这几家商帮包括:一、陕西商帮。是陕西本地商户发起的商会组织,帮主为李鹤年,日常事务则由儿子李自诚打理;二、晋中商帮。近几十年来,晋商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陕商的地位。他们不但向南方发展,也把触手伸到了陕商的大本营西安,这晋中商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帮主为山西平遥县人乔北岳。

    三、榆林商帮。榆林虽也属于陕西,但当地民风彪悍,做起生意来也极为霸道,与传统的陕商大为不同。由于接近北地,榆林商帮与蒙古人经常进行走私交易,这一两年与流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借着一些卑劣的手段,他们也强行打入西安的粮米市场。帮主为榆林人马老四。

    四、虎啸商帮。这是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个商会,帮主就是李家庄的李虎。此人脑筋极其灵活,做生意异常狡诈,在商战中屡屡占得上风。

    这四大商帮,基本上就决定了西安的米价。由于缺乏竞争者,几家商帮也达成了暂时的默契,一起哄抬价格,导致米价不断上涨。这粮食还不像别的商品,买不起可以暂时不买。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就是米价再高,老百姓还是得吃。因此这几大商帮也赚了个盆满钵溢,贫苦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艰难。

    而这四大商帮的实力也有差别。实力最强的晋中商帮,其次是榆林商帮。而西安最老的陕西商帮,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现在只能排在第三,甚至有被虎啸商帮超过的危险。有些商帮内部的商户,已经觉得陕西商帮大厦将倾,开始在私下联系其他商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改换门庭了。

    朱由检听李自诚介绍了这些情况以后,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泾阳商帮同时向其他几大商帮采购粮米。

    但是那几个商帮却不肯合作。尽管泾阳商帮的采购量大,出价也不低,但那几家觉得现在正值春荒,粮食根本就不愁卖,还想继续囤积居奇,因此断然拒绝了泾阳商帮的买粮要求。

    朱由检听完李自诚的汇报,双眉紧皱,暗想这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同样对自己非常重要!

    对突然出现的泾阳商帮,其他商帮心怀戒备,不肯合作,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泾阳商帮是朱由检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而且没有慢慢发展的时间,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若是连西安的这几个商帮都搞不定,又怎能商行天下?

    不过眼下朱由检还没空理会这几个商帮,当务之急还是先把粥厂设立起来。于是他便让李自诚将采购的粮食往秦王庄运,到今天早上已经运了几十车,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

    有了粮食,后面的事就比较简单了。泾阳商帮出钱雇了二十多个伙计,专门负责粥厂。此时已经到了早饭时间,十几口大锅已经烧得水花翻滚,伙计们正忙着填水填柴,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而前来吃粥的人也不在少数,除了秦王庄的,附近村子的人得到消息,也从四面八方涌来。闻者四溢的粥香,这些饿得眼睛发蓝的人们都腹中长鸣,恨不得一涌而上,将锅里的米粥抢个精光。

    就在此时,李自诚登上台子,高声喊道:“各位乡亲们,请稍微等一等,我有话要说!”

第219章 以工代赈() 
朱由检悄悄地立在等待吃粥的饥民身后,一边听李自诚发言,一边观察老百姓的反应。

    李自诚的这套词,当然也是朱由检授意的。但他做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口才自也非同一般。而且他又是个陕西人,说起本地方言来韵味浓厚,也更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若换了朱由检上去,恐怕就未必有这效果了。

    只听李自诚高声喊道:“各位乡亲们!今年老天爷不开眼,让大伙儿受了饥荒。我们泾阳商帮虽然刚刚成立,手头也不富裕,但我们帮主宅心仁厚,也绝不忍心看着乡亲们挨饿,所以就开办了这个粥厂。不管是哪个村的,也不管是男女老幼,只要家里买不起米、揭不开锅,都可以来粥厂就食,每天一日三餐,保证按时供应!”

    饥饿的人群马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有些老百姓还含着泪喊道:“帮主是个大善人啊!愿菩萨保佑他老人家长命百岁!”

    “乡亲们先静一静!”李自诚却嘿嘿一笑,紧接着道:“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有句老话叫‘在商言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做商人的,就得挣钱,赔本的生意我们是绝不肯做的。这粥厂也是一样,我们泾阳商帮是小本生意,赚得起赔不起。大伙儿可以看看,现在都有好几百人等着吃饭,再过两天人会更多。天天这么吃,不得把我们商帮给吃垮了?”

    李自诚这么一说,有的老百姓可不干了。一个小伙子大声质问道:“你们开粥厂不就是为了接济老百姓么,难道还要卖粥不成?我们可没钱!”

    “别急,谁说是卖了!”李自诚微微一笑道,“知道大伙儿没钱,有钱谁还来这?只不过这粥也不能就这么白吃。”

    “又不是卖,又不是白吃,那你到底要怎样?”那小伙子仍是急赤白脸地问道。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以工代赈’四个字!”李自诚道。

    “我们都没念过书,文绉绉的词都听不懂,你还是说简单点!”小伙子喊道。

    “好,简单地说,就是要给我们泾阳商帮干活!”李自诚笑道,“吃一顿饭,就得干一顿的活;反过来说,干一顿的活,就有一顿饭可吃。这回听明白了没有?”

    这下老百姓可炸了营,大多数人皆乱嚷嚷起来,表示对这个条件非常不满。

    李自诚见老百姓抡着胳膊乱喊乱叫,心里也有点害怕,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人群后面的朱由检。

    朱由检却浑没在意,只是微笑着对李自诚点了点头,示意他按照原先安排好的说辞,继续讲解下去。

    对于老百姓的反应,朱由检早有心理准备。他知道在过去开粥厂一直是慈善事业,既然是慈善,那肯定是白吃,不能附加任何条件。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成百上千年,被施舍者也早就习惯了。如今自己要做点改变,老百姓当然不容易接受。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朱由检已经暗暗地调过来十几名秦王卫,远远地监视着人群的动静。一旦有人借机起哄砸场子,秦王卫就立即行动,将闹事的人拿下。因此朱由检心中有底,一点也不慌张。

    李自诚见朱由检如此镇定,也只好硬着头皮,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喊道:“大家有什么疑问和不满的,尽管提出来!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按照大伙儿的意思来!只是不要一齐乱嚷,一个一个地说!”

    话音刚落,刚才那个小伙子便抢着说道:“乡亲们都承担着徭役,官府派下来的活都干不完,连自家的地都顾不得好好耕种,哪那还有力气给你干活!”

    “对,我们实在没有多余精力了!”很多人随声附和。

    “这一点请大家放心!”李自诚见老百姓的问题果然被朱由检猜中,登时放下心来,笑眯眯地道:“乡亲们可能还不知道,今年官府会免除所有徭役,等新任知县一上任便生效!没了这些徭役,你们就有精力干别的活了吧!”

    人群又是一阵骚动,众人皆不敢相信李自诚的话。

    李自诚朗声笑道:“各位可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