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我真的很喜欢你!先帝问起时,我就是这么说的,现在对你还是这么说!”“万岁!”朱存棋突然转身扑入朱由检怀中,无声地哭泣起来!朱由检且惊且喜,但还是不大有把握地问道:“存棋,你答应了?”“存棋自当奉诏…”“我不要你奉诏,我就问你乐意不乐意?”朱存棋却不回答,将头深深埋入朱由检的胸膛,轻轻点了一点。朱由检大喜过望,将她拦腰抱起,吓得朱存棋失声尖叫!朱由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这可是古代,就算自己求婚成功,毕竟双方还不是夫妻,绝不可有如此亲昵的行为。他赶紧将朱存棋轻轻放下,只见她娇羞无比,楚楚动人,真是我见犹怜,差点又把持不住。朱存棋此时却黛眉微蹙,略带担心地道:“毕竟存棋也是宗室,与万岁有姐弟名分,不知皇后和德妃、令妃三位娘娘可同意?”“你放心吧,”朱由检心中大石落下,柔声安慰道,“昨夜蕊儿还催我赶快迎你入宫呢,玉怜也是这个意思。”“那令妃呢?”朱存棋大为紧张地道。“你们相处了这么久,还怕她不同意么?”朱由检笑道。“那不可以,一定要令妃娘娘亲口答应,存棋才敢入宫。”朱存棋执拗地道。朱由检挠头苦恼道:“这个…你也知道,美凤有了身孕,路上不能走得太快,最快也得一个多月以后才能抵京。我恐怕很快就要出趟远门,原想着在出行之前把这件大事定下来的…”“怎么,万岁要出巡?”朱存棋吃了一惊道。“嘘,小声点!”朱由检神秘地一笑道,“这是秘密!”本书来自l/25/25289/index。l

第781章 废除宦官制度() 
天启六年二月十二日,张太后降下懿旨:“兹遵先帝遗命,复朱谊漶秦王之位。' 超多好看小说'其女骊山郡主朱存棋,端淑娴雅,堪配今上,命暂居原信王府,待令妃抵京后同时入宫册封。”大臣们对这个消息倒没感到太意外,因为京师中早有风传,崇祯皇帝就是因为不愿意让朱存棋被魏良卿抢去才进京的。皇帝有三宫六院原属正常,宗室之间通婚也比比皆是,更何况秦王一系与燕王一系的血缘至今已相隔甚远,因此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朱谊漶更是欣喜若狂,他自然知道自己的王位失而复得,完全是沾了女儿的光。因此他也不吝家财,命人立即回西安府中置办嫁妆,至少也得准备个几十万两,方显他秦王与当今皇帝关系亲密。不过有些大臣还是觉得皇帝应该清心寡欲,最好是生下太子以后就做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和尚,把所有的精力用到朝政上,才算一代明君。这不,第二天就有袁可立的门生、翰林院学士黄道周上疏,认为皇帝纳妃虽然合乎礼法,但如今正值建虏猖獗、朝廷大计未定之时,建议崇祯应暂缓纳妃,等平定了建虏再说。朱由检看罢一笑,直接把奏章留中了。所谓“留中”,就是对大臣的奏章既不批复同意,也不驳回,而是直接束之高阁,把大臣晾起来。在万历、天启年间,均有大量的奏章被留中,也一直为朝臣所诟病,认为是皇帝懒政的标志之一。不过朱由检却认为,像黄道周这样的奏章,你要驳他吧,他也是出于忠君爱国的好意;但是你要赞成他吧,里面有的内容实在是不像话。' 超多好看小说'不说别的,大臣们尚有三妻四妾,就是黄道周本人也有一妻一妾。如今他却不让朱由检纳妃,这不是只许百姓放火,不许州官点灯么?再说朝臣又如何能知道朱由检与朱存棋之间的感情?当然,在朱存棋的坚持下,朱由检也没强迫她立即进宫,而是要等到戚美凤抵京之后一起册封。所以除了黄道周之外,也没有其他大臣关注此事,他们还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争论该不该与皇太极议和这件事上。见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朱由检也不表态,只让内阁将此事发给各地督抚,广泛地听取意见。又过了十天左右,各地督抚及一些地方官员的奏疏渐次递至京师,这次却是主和派占了上风。因为这些官员精明得很,他们知道这可不是耍嘴皮子逞英雄的时候,谁想逞英雄,皇帝就有可能派谁去辽东与女真人作战。杨镐、熊廷弼、王化贞…多少能人都栽在了辽东,掂掂自己的分量,恐怕还不如人家,去凑这个热闹干嘛?而支持主战派的则多是一些言官,这些人只知大义、颜面,对辽东真正的情况却不了解,对兵事更是一窍不通,只能一味喊打,至于怎么打却是说不上来,因此在论战中渐渐落了下风reads;。与此同时,之前朱由检降诏召回各地镇守太监,此时这些人也陆续返回。全国各省各镇均有镇守太监,加起来有二十多个。由于魏忠贤倒台,他的一些亲信如王朝奉、刘若愚等皆以附逆罪名被逮下狱,二十四监中出现了大量的空缺。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司礼监、御马监和东厂,更是让这些太监垂涎三尺。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年事已高,很多人都认为皇帝这次将镇守太监召回,正是要重组司礼监和东厂。谁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获得皇帝的青睐,那就意味着权势和财富滚滚而来,挡都挡不住。因此这些太监甫一回京,立刻展开公关活动。平时都是朝臣求太监办事,这时却反了过来,不少太监反去巴结内阁和六部重臣,希望他们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皇帝并不急于接见他们。直到二月二十五日,最后一名镇守太监、也是路途最远的广东市舶太监李凤赶到,崇祯终于降旨:明日朝会,着所有镇守太监及宫中二十四监的总管太监一体参加。圣旨一出,大臣们又是议论纷纷。因为宦官虽然实际权力极大,却不属于朝廷命官,而是属于内侍,是没有资格出席朝会的。这回至少有数十名大臣愤愤不平,连夜书写奏章,打算在明日朝会上狠狠地批评皇帝一次。第二天清晨,百官早早地来到乾清门外,却发现今天与往日不同,除了燕凌等警卫团的人员外,五城兵马司的实际负责人李来亨也出现在宫门处,且是全身披挂,显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当然,今天还多了将近百名太监。太监奉旨上朝,这可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过的恩典,因此这些人也个个得意洋洋,斜着眼看着百官,那意思是你们别觉着自己满腹经纶,咱家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只要豁出去挨上一刀,现在不也和你们并驾齐驱么!须臾朱由检乘着龙辇来到,众臣及太监们跪倒山呼万岁。这都是老一套,也没什么稀奇。待朱由检升座御座,以黄道周为首,数十名朝臣一齐出班奏道:“臣等以为不宜让宦官临朝,望陛下降旨让其速退!”太监们一听,登时气得大眼瞪小眼,有的还扯着嗓子骂道:“万岁爷让咱家来的,尔等竟敢抗旨不遵,真是反了!一会儿惹恼了万岁爷,非得给你们执行廷杖不可,到时候可别怪咱家手下不留情!”“你们吵什么吵?”御座上的朱由检突然发话,乾清宫内立刻静了下来。无论是朝臣还是太监,都满怀期待地望着皇帝,希望皇帝能站在自己一边。朱由检却冷冷一笑,将李来亨唤至身旁,取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递给他,只说了一个字:“宣!”李来亨立即展开圣旨,高声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宦官之制起于战国,原非皆由去势之人充任,至东汉时方全用阉人,其法毁伤男跟,惨胜诸刑。朕思以朕一人之私,宫闱之禁,令千万男子不孝,实非仁君所为。“又多有宦官为非作歹,若魏忠贤等即其极致也。虽各朝均有严令,宦官不得干政,然宦祸不息,何也?皆因宦官与皇帝亲近,狐假虎威。及其获罪于天,虽遭谴灭,然祸已成,害人害己,岂不引朕深思!“故朕怜悯其身,不忍再造祸端,着即日起,废除宦官制度,现有宦官一律发还民间荣养,今后不得再有一人为宦,钦此!”本书来自l/25/25289/index。l

第782章 尽逐宦官() 
李来亨宣罢圣旨,乾清宫内外近千朝臣和太监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圣旨的内容彻底惊呆了。( 广告)“嗷!…万…万岁爷,您不要奴才们啦?!”突然不知哪个太监杀猪般惨嚎起来,顷刻间朝堂内外哭成一片,上至司礼监秉笔太监,下至普通小太监,几百名太监呼天抢地顿足捶胸,场面蔚为壮观。那些地位较高的太监们又乱哄哄地跪倒,不停地向崇祯皇帝磕头,情愿挨打受罚,不管怎样都可以,只恳求皇帝不要将他们赶出宫去。其情之凄惨,让人闻之恻然。朱由检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各位内官勿要难过,朕在圣旨中说得很明白,并非是你们犯了什么错,而是朕要厚待你们。在宫中当牛做马有什么好?朕已经在京师为你们安排了住处,从此不用再辛劳,还可按月领俸衣食无忧,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是…可是奴才等在宫中久了,离了万岁爷根本没法活啊!万岁爷,奴才等甘愿当牛做马,还请万岁…”还没等这些太监们说完,李来亨突然把脸一沉,暴喝一声道:“圣上已经降诏,对你们很够意思了,你们这些人怎么还在这里啰嗦?来呀!”话音刚落,从乾清门外呼啦啦涌进上百名带甲武士,将数百名太监团团包围。李来亨冷笑一声道:“奉诏,送各位公公出宫荣养!”一声令下,武士们不由分说便将太监们从地上拽起来,口中说着“恭送诸位公公”,手上却是连推带搡,像赶羊群一样把太监们赶出乾清门去。朱由检只是冷酷地一笑,又对李来亨道:“领人去各宫各处,护送所有宦官出宫,不要惊扰了其他人。”李来亨领命而去,不多时,紫禁城各处都隐隐传来太监特有的公鸭嗓哭声。朱由检却好整以暇地往龙椅上一靠,轻描淡写地道:“众卿,继续奏事吧!”这时朝臣们才渐渐从极度震惊中反应过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帝召各地镇守太监入宫,原来就是为了将所有宦官全部赶出宫去,废除宦官制度!自大明开国以来,宦官在政治制度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文臣集团异常强大,甚至强大到可以削弱和对抗皇权的程度,皇帝又不都像太祖朱元璋那样强势和勤政,往往被文臣集团所胁迫,在“君权”与“相权”之争中败下阵来。所以皇帝在无奈之下,便扶植宦官势力对付文官集团。因为宦官大多没有文化,又是阉人不可能造反,只能依附于皇帝而存在,皇帝认为他们比文臣要更为忠心。而且皇帝自幼生于深宫之中,整天与太监们厮混,自然从感情上对他们也较为亲近。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司礼监掌管批红,可与内阁、六部分庭抗礼;东厂可侦缉、拿问百官,凌驾于一切政府机构之上。对此文官集团当然不甘接受,纵观整个明朝,几乎就是一场文官与宦官的斗争史。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宦官集团由于有皇帝的暗中支持,多次占得上风。又由于太监本身素质较低,贪婪无比,常打着为皇帝办差的旗号谋取自己的私利,这两百年间,还出过几个权倾朝野、祸国殃民的超级太监。比如正统年间的太监王振,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御驾亲征也先。结果王振瞎指挥一气,愣是让明军三大营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即是着名的“土木堡之变”。又如成化年间的太监汪直,提督西厂,又统领京师“十二团营”,开了宦官掌管禁军的先河。由于其权倾朝野,还发生过有人冒充他招摇撞骗十余省,到处视察、审案甚至练兵之事,居然无人敢问,可见其本人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再如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勾结其他七名太监,号称“八虎”,利用皇帝朱厚照贪玩的特点,逐渐将大权揽于手中,有“立地皇帝”之称。后来被皇帝发觉,从其府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可见其贪污之烈。而最近的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九千岁”魏忠贤了。堂堂东林党数百官员被他害得或死或贬,朝政被他玩弄于掌股之上,若不是崇祯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其扳倒,还不知道他要为祸到几时!故而只要是朝臣,从内心里是极希望彻底把宦官势力打倒的,因为宦官不但与他们争夺权力,还让他们遭受精神上的侮辱,感觉自己十年寒窗、累次科举,还不如这些大字不识、身体残缺的家伙们说话管用!因此朱由检驱逐宦官,很多人都在内心中拍手称快,觉得总算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但让大臣们没有想到的是,朱由检更进一步,不但剥夺了太监们参与政治的权力,竟然连太监这个“职业”本身也给废除掉了!这可非同小可,因为宦官的历史已有近两千年,不惟皇室和大臣,就连社会都适应了这一“行业”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祖传阉割手艺的“刀子匠”。除了入宫的宦官以外,主动将自己阉了以求入宫,但是排不上号的也大有人在。一旦废除宦官制度,宫禁如何维持?劳役由谁来干?那些“候补太监”又该怎么办?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而有些非常聪明的大臣已经看出,现在这位年轻的皇帝绝对是个离经叛道的主儿,没有人能摸清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也不会打算遵守任何旧规则!废除太监制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会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没人知道!因此一些因循守旧的大臣当即提出异议,认为宦官中虽出了魏忠贤这样的****,但大多数还是安分守己的。宫中也必须有太监,否则难以维持。再说太祖开国以来就使用太监,现在一朝废除,恐怕于祖制有违。朱由检听罢肃容道:“朕相信后宫中任何人都会自珍自重、洁身自好,没必要使用太监以求安心。宫中杂活,宫女能干的就用宫女,实在干不了的,招募些杂役严加监管也就是了。至于卿等所言祖制,并非一成不变就叫守祖制。太祖时还实行‘人殉’,后来废除了,难道这也是不循祖制?卿等欲让哪位妃子为先帝殉葬?”本书来自l/25/25289/index。l

第783章 改革宫中机构() 
面对大臣的劝阻,朱由检把“殉葬”搬出来说事,立刻堵上了群臣的嘴巴。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就是皇帝死后,后宫要有人殉葬,他本人即有三十多名嫔妃殉葬。殉葬制度本来自汉代就已废止,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开的一个大大的历史倒车。朱元璋之后,除了建文帝生死不明,也没有入葬以外,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都实行殉葬,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嫔妃和宫女成为这种残酷制度的牺牲品。直到英宗朱祁镇时,才下遗诏永远废止“人殉”。朱由检此时以“殉葬”举例,自然是给矫情的大臣们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要守祖制,就应该实行殉葬;但废除殉葬实是深得人心之举,英宗之后再无人反对过,那岂不是从英宗开始,所有皇帝和大臣全都违反了祖制?如果废除殉葬不算违反祖制的话,那么废除同样残酷的宦官制度,为什么就算违反祖制呢?礼部尚书来宗道见从“祖制”上压不住崇祯,便想从现实困难上入手。他干笑着奏道:“陛下宅心仁厚,禁止新进宦官,实乃旷世善举。然宫中有二十四监,各司其职,如果骤然停用所有内官,则不免产生混乱。以臣之见,不如暂行留用现有宦官,再徐徐而改之。”朱由检却笑道:“这个不劳尚书大人忧心,朕已有安排了。”说着他就把早已写好的“二十四监”的改革方案发给群臣传阅。' 超多好看小说'原来这“二十四监”即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全由太监担任首领,统管宫中所有宦官与宫女。依其职能不同,又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以司礼监为首,涵盖了宫中的大事小情。而朱由检的改革方案也堪称大刀阔斧,第一条就是裁撤司礼监,收缴皇帝二十三宝,将至关重要的批红权重新收归皇帝手中。相应增设“秘书处”,协助皇帝批阅奏章,但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第二条是裁撤御马监。因为御马监掌管天下兵马调度,实与五军都督府职能重复,无非是在官员的头上又多加一个婆婆,故而干脆直接撤销。第三条是将尚宝监与印绶监合并,成立新机构“档案处”。因为尚宝监负责管理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有些职能较为接近,有些则本来该归六部有司管辖,因此予以合并。第四条是撤销内官监,新设“供应处”和“财务处”。内官监也是个权力较大、油水极多之处,因为它负责宫廷的一切采办事宜,还掌管内帑银,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内官监既管钱又花钱,相当于既是财务又是出纳,不出问题才怪,因此朱由检将它一分为二,供应处只负责采办,财务处只负责管理内库。第五条是将尚膳监和八局中的酒醋面局合并,改为“炊事处”,功能基本不变,还是负责紫禁城中的饮食供应。但砍掉了尚膳监直接采购的权力,把采购权统一归到供应处,炊事处只负责做饭。第六条则是将神宫监、直殿监、宝钞司、混堂司、浣衣局合并,成立新机构“卫生处”。因为这几个部门或负责洒扫庭除,或管理草纸、澡堂、洗衣服,职能非常相近。第七条是将其余各监、司、局全部合并,成立“内务处”,管理其他杂项事物。这样一来,二十四监就变成了秘书处、档案处、供应处、财务处、炊事处、卫生处、内务处七大处,机构大为减少,职能也得到整合。大臣们本想从中挑挑毛病,结果还真就挑不出来。再说归根结底,这些事都不属于朝政,而是皇帝的私事,大臣们也没什么置喙的余地。但是来宗道还不死心,又假作为难地道:“陛下虽然增删得当,但这些机构让何人掌管?”朱由检却早有准备,侃侃而言道:“朕已经想好了。虽然没了太监,但宫中还有数千宫女,从中选拔一些女官就是了。在选好女官之前,暂由皇后总揽七处,德妃兼管炊事处、卫生处和内务处。”“这…这如何使得?”来宗道大惊失色道,“后妃何等尊贵,只宜居于宫中,岂可管这种微末小事?”朱由检却正色道:“俗话说得好:男主外,女主内。紫禁城就是朕的家,皇后和德妃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襙持家务不是很正常么?尚书大人的夫人,难道就不管家事?”恰好群臣都知道来宗道是个“妻管严”,家里大事小情全都是他夫人说了算。朱由检说者无心,群臣却是听者有意,皆认为朱由检是故意讥讽来宗道惧内,因此无不讪笑。来宗道的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却还不肯罢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